(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除的应用题(练习课)_教案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连除(教案)
解决问题—连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连除2.能够通过连除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连除的概念2.手工计算时注意层层推导,不要疏漏3.掌握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1.板书2.小组讨论3.教师讲解4.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教师请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连加、连减的知识,引入新的概念——连除。
提问:什么是除法?除法有哪些种类?请回忆二、讲解连除的概念和方法1.连除的概念教师板书连除的概念:“连续进行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除法,叫做连除。
”请学生注意理解概念。
2.运用连除解决问题(1)教师例题示范:连续两个数之间的除法,可以用除数的乘积作为除数,除数的乘积所得积作为被除数。
如:250÷5=50; 50÷2=25若先把5和2的积算出来,则有250(除数)÷10(除数的乘积)=25(被除数)(2)学生跟读、模仿练习。
(3)请学生自己完成下面的题目,然后核对答案是否正确。
1.405 ÷ 3 ÷ 4 = (405 ÷ 3) ÷ 4 = 45 ÷ 4 = 11.252. 523 ÷ 3 ÷ 7 = (523 ÷ 3) ÷ 7 ≈ 243. 296 ÷ 2 ÷ 7 = (296 ÷ 2) ÷ 7 = 74 ÷ 7 ≈ 114. 342 ÷ 3 ÷ 6 = (342 ÷ 3) ÷ 6 = 57 ÷ 6 = 9.55. 250 ÷ 5 ÷ 10 = (250 ÷ 5) ÷ 10 = 10 ÷ 10 = 1三、巩固练习1.请学生自己完成下面的算式,然后来到黑板前完成算式,核对答案。
2.放下列练习题并分配时间。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除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 连除的应用题1. 问题描述小明最近学习了连除的方法,在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些应用题来考验同学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些有趣的连除应用题吧!2. 题目一:购买糖果小明去糖果店买了一盒糖,每盒糖有24颗,他计划每天吃2颗,一共要吃多少天?解答:我们可以使用连除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计算出小明购买的糖的总数:24。
然后,我们计算每天吃的糖的数量:2。
最后,我们用购买的糖的总数除以每天吃的糖的数量即可得到答案:24 ÷ 2 = 12因此,小明需要12天来吃完这盒糖。
3. 题目二:分发书籍班级有180本书要分发给学生们,每个学生每天可以领取5本。
问,需要多少天才能把书分发完?解答:同样地,我们可以使用连除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计算出要分发的书籍总数:180。
然后,我们计算每个学生每天可以领取的书籍数量:5。
最后,我们用要分发的书籍总数除以每个学生每天可以领取的书籍数量:180 ÷ 5 = 36因此,需要36天才能把这些书籍分发完。
4. 题目三:买苹果小华去水果店买了一箱苹果,共有120个苹果。
他打算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10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个苹果?剩下多少个苹果没有被分配?解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继续使用连除的方法。
首先,我们计算出小华买的苹果总数:120。
然后,我们计算要分配苹果的朋友的数量:10。
接下来,我们用苹果的总数除以朋友的数量得到每个人可以得到的苹果数:120 ÷ 10 = 12因此,每个人可以得到12个苹果。
接着,我们用苹果的总数除以每个人可以得到的苹果数,得到剩下没有被分配的苹果数:120 ÷ 12 = 0所以,没有苹果剩下。
5. 总结通过以上连除的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连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和便利性。
连除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整数的除法,也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练习课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练习课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一、计算练习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1、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7200÷12÷67200÷(12÷6)让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
2、第8题,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求。
3、第9、10题,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比较两题的不同,第9题是连除应用题,第10题不是连除应用题。
4、第12题,两道小题也要让学生对比着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解法。
5、第14、15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补充条件、问题练习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16题1、第13题,读题,明确条件,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
2、第16题,要求学生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再补充另一个条件和问题,成为另一道两步应用题3、整理和复习复习混合运算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的第1-3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教学目的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解答这两种应用题,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式题(1)做课本第116页第1题及补充题97-12×6+4329+187÷17-34156-56÷4×7(350-275)×(19+25)(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用连除解决问题 教案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连除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例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连除的运算规律。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思考。
2. 讲解连除的定义和运算规则:结合实例,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3. 练习连除运算: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连除的运算方法。
4. 应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连除的实际意义。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设计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连除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
3. 结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其连除的应用水平。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连除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
2. 完成一些连除运算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连除运算规则的熟练度。
八、课程复习与预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连除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如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连除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十、拓展学习:1. 引导学生探索连除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工程等。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研究项目,提高其连除运算能力。
3. 推荐一些数学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连除的原理和应用。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解题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连除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连除的解题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连除的思考。
2. 讲解连除概念:解释连除的含义,举例说明连除的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连除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连除解题方法,互相交流心得。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连除应用于实际生活。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连除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对于连除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数量和质量,评估他们对于连除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连除应用题库:准备一系列的连除应用题,包括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连除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3. 小组讨论工具:准备足够的小组讨论表格和记录工具,以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讨论和记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连除概念,讲解连除解题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连除应用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连除应用题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2. 连除运算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连除应用题的题意和关系。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连除应用题。
2. 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3. 采用案例分析和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运算的解题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连除应用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连除应用题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连除运算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连除应用题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题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练习与反馈:教师提供连除应用题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反馈和讲解。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相关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连除应用题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和小组合作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答案的正确性和解题过程的清晰性。
小学数学连除应用题的教案
小学数学连除应用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含义,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简单的除法应用题,那么如果遇到连续除以两个或多个数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除应用题。
2.知识讲解师: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
小华有36个苹果,他第一天吃了6个,剩下的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师:我们要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题目说小华有36个苹果,第一天吃了6个,剩下的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所以,我们要先算出剩下的苹果个数。
师:366=30,剩下的苹果有30个。
师:我们要将剩下的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这里我们用除法来表示,即30÷4。
师:30÷4=7余2,所以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7个苹果,还剩下2个。
师: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连除应用题。
我们先减去已知的数量,然后再用除法来平均分配。
3.练习巩固师:现在请大家来做几道连除应用题,巩固一下所学知识。
(1)小明有48颗糖果,他先吃了8颗,剩下的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颗糖果?(2)小红的储蓄罐里有120元,她先花了20元,剩下的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元?师:同学们,请将解题过程写在纸上,然后我们一起讨论答案。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解决连除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先进行减法,然后再用除法来平均分配。
5.拓展延伸师:我们来做一个拓展练习。
小王有72个球,他第一天给了小刚12个,剩下的球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球?师:同学们,请尝试用我们刚刚学到的连除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连除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连除应用题参考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和特点,掌握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连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连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你们听说过连除应用题吗?那你们知道连除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知识回顾师:在讲解连除应用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除法知识。
请大家来说说,除法有什么特点?生:除法是一种运算,用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对了,那我们平时在解题时,遇到除法应用题应该怎么解答呢?生:先找出被除数和除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
3.连除应用题的特点师:我们来看一下连除应用题的特点。
请大家看这道题目:一个水果店有24箱苹果,每箱有12个苹果,那么这个水果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生:这道题目有两个除法运算,所以是连除应用题。
生:要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
4.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请大家看这道题目:一个农场有36头牛,每头牛每天吃8公斤草,那么这个农场每天一共需要多少公斤草?生:这道题目有两个除法运算,我们可以先算出每头牛每天吃草的重量,再乘以牛的数量。
师:对了,这是一种解题方法。
还有一种解题方法,就是先算出总共有多少公斤草,再除以牛的数量。
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两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目。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题目)5.练习与巩固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下面我们来练习几道题目,巩固一下所学知识。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连除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连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大家觉得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生:我学会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也知道了连除应用题的特点。
连除应用题教案
连除应用题教案教案标题:连除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方法解决多步骤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1. 连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连除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连除方法在多步骤应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连除的相关教学材料和实例题目。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活动:1. 教师介绍连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连除是一种简化除法计算的方法。
2.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连除方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使用连除方法解决。
4. 教师巡视课堂,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纠正他们的错误。
拓展活动:1. 教师提供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方法解决。
2. 学生可以自由组队,互相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
总结活动: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运用连除方法解决问题。
评估活动:1. 教师提供一些评估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解答,给予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和习题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连除方法的应用。
2.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应用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连除的相关教学材料和实例题目。
2. 纸和笔。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除的应用题(练习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除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4页练习六的第1-5题。
练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自学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知识价值。
练习过程一、复习计算360÷4÷5 420÷6+150 750÷5-80提问: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运算中。
二、新授课1、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的单运算顺序。
小结: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
5.1÷0.35=14.571428≈14.57教师:在计算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3、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336÷3.2-336÷3.8≈105-88.42=16.58(千米)提问:336÷3.2表示什么?336÷3.8表示什么?教师:336不能被3.8除尽,商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要用“≈”号,下面一步是根据上面两个数计算的结果,因此要用等号。
连除应用题数学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连除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2. 连除的应用题解题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实物模型(如:一些书,分成若干堆,每堆再平均分给若干个同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果每堆有x本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y本书,那么这些书一共有多少本?”3.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连除应用题。
(二)讲授新知1. 定义连除概念:在算式中,连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除号,这样的运算就叫做连除。
2. 引导学生根据实物模型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例如:若每堆5本书,每个同学可以得到2本书,问有多少堆?则算式为:总书数÷每堆书数÷每个同学得到的书数=堆数。
3. 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简单的连除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核对答案。
2. 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连除应用题,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共同解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设计一些连除应用题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将连除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连除教学课件,展示连除的概念及实际问题。
2. 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
学生准备:1. 预习连除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连除运算。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连除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问题1:一块巧克力有15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巧克力?问题2:一根香蕉有10段,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段香蕉?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1:确定连除的除数和被除数。
步骤2:按照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
步骤3:将得到的结果继续进行连除运算,直到完成所有除法运算。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连除的理解。
练习1:一块蛋糕有20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蛋糕?练习2:一瓶饮料有300毫升,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毫升饮料?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连除的理解。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入连除应用题概念1.1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定义:连除应用题是指至少有两个除数和一个被除数的应用题,其中至少一个除数不是1。
1.2 举例说明连除应用题的常见形式,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1.3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列举方法解决连除应用题,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章:连除应用题的解法2.1 介绍连除应用题的基本解法:分别除法、连续除法、倍数法等。
2.2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各种解法的应用。
例如,对于题目“一个水果摊上有1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这些苹果可以分成多少克?”可以采用连续除法解法。
2.3 引导学生运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连除应用题的变式训练3.1 改变题目的形式,让学生适应不同类型的连除应用题。
例如,将“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变为“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朋友和3个同学,每个朋友和同学能得到几个苹果?”3.2 增加题目的难度,让学生面对更复杂的连除应用题。
例如,加入时间、距离、价格等元素,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它需要行驶8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目的地距离起点有多远?”3.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第四章:连除应用题的综合训练4.1 设计综合性的连除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解法解决问题。
例如,结合加减乘除等运算设计题目,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如果小明又得到了6个苹果,现在他一共有多少个苹果?”4.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解题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案课题: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正确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第九课时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师:同学们,周六老师回老家的时候,在邻居小明家发现了一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说,师板书:有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师:你能把隐藏在图中的信息找出来,说明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创设了生活情境,提供了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了这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一)、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每头奶牛一周产奶多少千克?随机回答:220.5÷3=73.5(千克)生2、3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随机回答:220.5÷7=31.5(千克)生3、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生3提出的问题。
师板书: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请同学们默默地把题目完整地读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环节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教师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
用连除解决问题 教案
教案: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使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连除的含义。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
2. 通过实例解释连除的含义,例如:8 ÷2 ÷2 = 2。
二、探究连除的意义(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连除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分享讨论结果: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连除的意义。
三、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例如:“一个水果篮子里有12个水果,如果每组有4个水果,可以分成几组?”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使用连除的方法解答问题,12 ÷4 = 3,可以分成3组。
四、练习连除解决问题(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除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答疑问: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除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连除问题,如多个步骤的连除。
2. 让学生思考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资源、计算平均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和意义,并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应用连除解决比例问题(10分钟)1. 引入比例概念:解释比例的概念,如1:2、2:4等。
2. 展示例题:出示一道比例问题,如“如果一件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80元,原价是多少?”3. 引导学生解答:指导学生使用连除的方法解答比例问题。
连除应用题教案
连除应用题教案连除应用题教案1教学目标1.巩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此类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投影)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准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老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
)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老师把准备题进行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准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把准备题的图示进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4)根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老师板书:解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因为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题中条件,准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巩固练习(投影)先讨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利用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连除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案例。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如:“某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人,一共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连除的概念,如:“连除就是多个数连续除以另一个数。
”并通过实例演示连除的运算方法。
3.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如:“一块地分给4个农民耕种,每个农民分得的地面积相等,每个农民分得多少地?”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总结连除的运算规律。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连除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强调连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
(2) 学生掌握连除运算方法的程度。
(3) 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是否准确。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除应用题的定义和特点。
2.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3. 连除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连除应用题,引发学生对连除应用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连除应用题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解决连除应用题的方法。
3. 示范:给出一个连除应用题,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跟随解题。
4. 练习:给出几个连除应用题,学生独立练习,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常见错误和解题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几个连除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课堂上随机给出几个连除应用题,要求学生现场解答,检验学生的即时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连除应用题练习题库。
2. 教学PPT。
3. 黑板和粉笔。
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问题解决:鼓励学生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连除应用题的定义、特点和解决方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连除应用题的知识。
2. 示范法:通过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练习法: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连除应用题的知识。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连除应用题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讲解连除应用题的定义、特点和解决方法。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连除解题步骤与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连除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连除的概念、解题步骤与方法。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除应用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库。
3. 小组讨论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复习连除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b. 引入连除应用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库中的连除应用题。
b.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分享解题心得。
3. 小组合作(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道连除应用题。
b. 小组讨论解题步骤与方法,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c. 各小组展示解题成果,分享解题思路。
4. 课堂讲解(15分钟):a. 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b. 讲解连除解题步骤与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 巩固练习(10分钟):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库中的连除应用题。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6. 课堂小结(5分钟):a. 学生总结连除解题方法和技巧。
b. 教师强调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a. 学生回家后完成家庭作业,巩固连除应用题解题能力。
b. 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连除进行解答。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连除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连除应用题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参与度的高低。
连除应用题教案设计及实例分析
连除应用题教案设计及实例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了解什么是连除和解连除;2.学会应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定义及其应用;2.解决连除应用题需要的思维逻辑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生们表演“数字脑筋急转弯”,引起学生注意。
例题1:如果两个圆形的直径相等,那么这两个圆形的面积相比是多少?答案:相等。
例题2:如果两个整数的积为0,那么这两个整数中至少有一个数等于多少?答案:0。
2.概念讲解(10分钟)什么是连除?连除指的是进行多次除法运算。
例如:20÷4÷2=2.5这就是一个连除运算,先进行20÷4再将结果继续除以2得到最终结果2.5。
3.应用练习(20分钟)老师为学生们讲解连除的应用方法,然后通过实际应用题进行练习。
例如:例题3:本周三个星期了,一个星期有7天,你已经学了20天数学和10天语文,那么你学数学和语文的天数的比值是多少?解法:可以先算出你学习数学的天数和语文的天数分别是多少,再进行比较。
做法如下:学数学的天数=20 ÷ 3=6.67学语文的天数=10 ÷ 3=3.33学数学和语文的天数的比值=6.67 ÷ 3.33=2答案:学数学和语文的天数的比值是2。
4.课堂练习(20分钟)老师为学生们出示一道连除应用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例题4:30÷5÷2÷3=?解法:连除运算是按照从左向右的次序依次进行的。
做法如下:30÷5=66÷2=33÷3=1答案:30÷5÷2÷3=15.课后作业(5分钟)老师为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己选择3-5道连除应用题进行练习,注意提高计算速度。
四、实例分析例题5:现有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6米,宽是它长度的1/4,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法:周长=2(长+宽),即36=2(长+长/4),化简可得长=12,宽=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连除的应用题(练习
课)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4页练习六的第1-5题。
练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自学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知识价值。
练习过程
一、复习
计算
360÷4÷5420÷6+150750÷5-80
提问: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运算中。
二、新授课
1、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的单运算顺序。
小结: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
5.1÷0.35=14.571428≈14.57
教师:在计算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3、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336÷3.2-336÷3.8
≈105-88.42
=16.58(千米)
提问:336÷3.2表示什么?336÷3.8表示什么?
教师:336不能被3.8除尽,商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要用“≈”号,下面一步是根据上面两个数计算的结果,因此要用等号。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230-1.5×85)÷0.5
=(230-127.517)÷0.5
=102.5÷0.5
=205(份)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上小括号?
提问:有括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样算?
5、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分析后,列式解答。
510÷3÷74
=170÷74
≈2.30
提问:为什么最后一步用“≈”号?
三、作业
课时选用作业设计。
1、计算下面各题。
32.34÷2.1÷0.143.6÷0.4-1.2×50.4×(3.2-0.8)÷1.2
0.75÷0.3+3.23.6÷1.2+0.5×50.8×(4-3.38)×5
2、一瓶饮料2.4千克正好倒满12杯,平均每杯多少千克?
3、50页纸大约厚0.4厘米,现在有一本书大约厚2.2厘米,这本书大约有多少页?
4、富华大厦24层,高67.2米,建设大厦18层,高57.6米,哪一座大厦的层高更高一些?高多少米?(层高是指每一层楼的高度)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