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初生记
毕业实习报告(首钢)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简称长钢)位于风光绮丽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华夏名城——山西省长治市,公司集采矿、采煤、炼焦、炼铁、炼钢、轧材、水泥制造、工程建设、锻压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于一体,年钢铁生产能力360 万吨。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前身为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47 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第一个钢铁企业,曾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勤俭办企业的楷模。
长钢具有发展钢铁工业的良好条件:长治煤炭储量243亿吨,铁矿探明储量1.4亿吨,石灰石探明储量5亿吨,白云石探明储量6000万吨,水资源为山西人均水资源的1.5倍。
且长钢远离市区,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理位置优越。
长钢还与山西沁新煤焦集团合资组建了山西长沁煤业有限公司。
目前,长钢上亿储量的主焦煤资源、石灰石资源基本落实到位,其它铁矿、煤矿资源整合正在有序推进。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东连郑太铁路干线,西接长太公路,南依库容 4.1 亿立方米的漳泽水库和装机容量万kv 的漳泽电厂,北靠年产千万吨煤炭的潞安矿务局,近邻黎城、壶关、平顺铁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曾是我国最早的冶铁地区之一。
长钢交通便利:太焦、邯长铁路,207、208 、309 、长邯公路贯穿南北西东;作为山西省第二大空港,长治已开通至大同、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多条航线。
长钢产品包括钢铁产品、锻压机械、矿渣水泥三大系列。
钢铁产品主要有H 型钢、棒材、线材、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左旋带肋钢筋、抗震钢筋、热轧无缝钢管,长钢的钢材钢质纯净、成份稳定。
安全教育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最直接的因素;90%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最直接的因素;7—8%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安全色:红、蓝、黄、绿。
安全标志类型:警告标志、禁止标志、指令标志、提醒标志。
首钢实习报告
引言生产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全面深刻地认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使用过程,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钢铁企业的运营规律,了解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做好准备。
2003年9月4日至9月12日,我们武汉大学2000级环境工程专业的100多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首都钢铁集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在首都钢铁集团一周的实习时间里,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师傅们的仔细讲解和演示下,我们对工厂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各个方面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并且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
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实际生产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这是我从这次短暂的实习中所得到的收获!相信这必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有益的影响!二、单位简介首钢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揭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二号高炉使用37项国内外先进技术,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
改革开放以来,首钢获得了巨大发展,1994年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同时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首钢集团以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公司、新钢公司、高新技术公司、机电公司、特钢公司、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建工集团、军工集团、实业公司等子公司,在香港有4家上市公司,在南美洲有首钢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首钢园实践活动作文
首钢园实践活动作文
哇,这阳光照在首钢园的铁轨上,感觉就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岁月都在那闪闪发光的铁轨上留下了痕迹。
这里以前可是个炼钢的地方,现在变得这么文艺,真是没想到!
哎,你看那个大雕塑,太酷了!它就这么立在广场中间,好像在跟咱们说,“瞧,我以前可是这儿的明星!”旁边还有一群小孩在围着它玩,笑声、叫声混在一起,好热闹啊!
科技体验馆更是不得了,一进去就像来到了未来世界。
我戴上那个VR眼镜,哇,感觉自己真的在炼钢厂里了,火焰、高温,太真实了!还有那些智能机器人,它们就在那儿静静地站着,好像随时准备为我们服务。
对了,还有那边的生态公园。
一走进那里,整个人都放松了。
树木那么多,空气那么清新,跟刚才的地方完全是两个世界。
坐在那儿,听着鸟叫,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首钢实习报告
北京首钢参观实习报告6月28号到7月2号我们到北京首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测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揭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获得了巨大发展。
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改革。
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承包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
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二号高炉综合采用37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通过购买国外二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建设了第二炼钢厂、第三炼钢厂、第二线材厂、第三线材厂、中厚板厂、3万立方米制氧机、自备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使首钢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同时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1979年到2003年,首钢集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28.1倍;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长29.8倍。
2003年首钢集团实现利润10.3亿元,社会贡献总额82.5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集团在职职工13.51万人。
首钢整个厂区规模宏大,绿树成荫。
不愧为连续20年评为花园式的企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首钢NEC的小礼堂,进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后,由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解了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前景和首钢NEC有限公司概况,其中先后具体介绍了器件的发展史、集成电路的发展史、半导体行业的特点、工艺流程、设计流程,以及SGNEC的定位与相关生产规模等情况。
去首钢园作文
去首钢园作文早就听说首钢园特别棒,一直想去瞅瞅。
终于,找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踏上了首钢园之旅。
一路上我那个期待呀,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跶个不停。
到了首钢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好家伙,那气势,就像一个个巨人矗立在那里,守卫着这片曾经充满激情和汗水的土地。
我沿着小道往里走,路边的花草树木都像是在跟我打招呼。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斑,就像舞台上的灯光一样,美极了。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首钢大跳台跟前。
这大跳台,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水晶鞋”,优雅地立在那里。
听说好多运动员在这儿一展风采,我站在台下,想象着他们在空中飞跃的英姿,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再往前走,是一大片湖水。
湖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头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我蹲在湖边,看着小鱼欢快地嬉戏,它们一会儿聚在一起,好像在开会;一会儿又四散游开,像是在玩捉迷藏。
湖面上偶尔飞过几只水鸟,它们轻巧地掠过水面,带起一圈圈涟漪。
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感觉时间都好像静止了,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和美好。
继续溜达,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那是一个旧厂房改造的艺术空间。
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巨大的雕塑,有色彩斑斓的绘画,还有一些奇奇怪怪叫不出名字的装置。
我在一幅画前驻足了好久,那画上是一群工人在炼钢的场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专注和热情,我仿佛能感受到当时那火热的劳动氛围。
逛着逛着,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正好旁边有个小吃摊,我赶紧跑过去。
卖小吃的阿姨特别热情,脸上总是挂着笑。
我要了一份烤肠,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外焦里嫩,满嘴留香。
一边吃着烤肠,一边看着周围的景色,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
不知不觉,太阳开始西斜,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
首钢园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神秘和迷人。
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充满现代感的设施,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我慢慢地往回走,心里满是不舍。
这一天在首钢园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首钢历史作文
首钢历史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去首钢公园玩。
爸爸说,这里以前是首钢厂,一座钢铁巨龙。
我看向耸起的烟囱,预料着它曾经喷洒出滚滚浓烟,那是钢铁的呼吸,也估计是钢铁的泪水。
公园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机器,像睡得很香的大块头,另外几台老火车静静地躺在那轨道上,像是守护着岁月的记忆。
爸爸说,这些机器以前日夜不停地工作,生产出许多钢材,建设和发展了我们的国家。
我捏了捏冰冷的钢铁,总觉得它带了一股历史的味道。
爸爸说,首钢以前是北京的工业心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它搬走了,留下了这片安静的公园,空气也变得自然清新了。
公园里有一个展览馆,里面展示着很多首钢老照片。
盯着远处照片上这些工人叔叔阿姨们,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和笑容,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曾经的艰辛和自豪。
走进展览馆,我看见了一座巨大的雕塑,上面刻着“首钢精神”。
爸爸说,首钢精神应该是奋发向上,艰苦创业。
我突然觉得这四个字既疲惫不堪,又很温暖。
我站在公园的山坡上,眺望远方,天空很蓝,空气很清新。
我开始理解,首钢不只是一座工厂,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
就像那高耸入云的烟囱,即便它再次冒了烟,它也会永远高高耸立在我们的心中。
北京首钢作文
北京首钢作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北京首钢在我心中可有着特殊的地位。
首钢,那可不是一般的存在。
记得小时候,跟着老爸去首钢附近办事,远远地就望见那高耸的烟囱和巨大的厂房。
当时我就被那壮观的景象给震住了,心里想:这得是多大的一个工厂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首钢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首钢曾经是北京工业的骄傲,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些年,首钢的钢铁产量节节攀升,工人们在厂里辛勤劳作,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后来,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需要,首钢进行了搬迁调整。
但这并不意味着首钢就此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相反,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现在的首钢园,那可是个热门的打卡地。
有一次,我专门约上几个好友去首钢园逛了逛。
一进园区,那种工业与现代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
曾经的炼钢高炉依然矗立在那里,只不过现在它们不再冒着滚滚浓烟,而是变成了独特的景观。
锈迹斑斑的铁架子、巨大的管道,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我们沿着园区的道路漫步,路边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
阳光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走到一个湖边,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远处,几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一个书店。
这书店可不一般,它是由原来的厂房改造而成的。
一进门,就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工业风格与文化气息的融合。
高高的天花板,裸露的钢梁,还有摆放整齐的书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空间。
我在书架间穿梭,手指轻轻划过一本本图书,那种触感让人心生欢喜。
逛累了,我们找了一家餐厅坐下来。
餐厅的环境很棒,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外面的景色。
我们点了一些美食,一边品尝一边聊天。
那时候,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
首钢园里还有很多展览和活动。
有一次,我赶上了一个艺术展,里面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
有的作品充满了创意,让人眼前一亮;有的作品则让人深思,引发内心的共鸣。
在那里,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首钢的发展历史
首钢的发展历史首钢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堪称传奇。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首钢的发展历史。
一、创建初期首钢的创建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初期阶段。
为了满足国家对钢铁的需求,中国政府决定在北京市建立一家大型钢铁企业。
于是,首钢正式成立,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
二、快速崛起在成立之初,首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全体员工的努力,首钢很快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它不仅在技术装备上实现了突破,还大力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首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三、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钢铁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首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行科技兴企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首钢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
四、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首钢逐渐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它不仅注重发展钢铁主业,还积极拓展相关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物流等领域。
通过多元化发展,首钢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五、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首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它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同时,首钢还积极推进钢铁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代表,首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它与世界各国的钢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钢铁行业的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首钢不仅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还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七、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首钢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核心竞争力。
它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钢铁企业。
同时,首钢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春梦想在首钢
青春梦想在首钢去年夏天,初来首钢首秦的我站在这片土地上,感觉面对的不仅是首钢这个庞大的体系,更是它九十六年的历史长河,以至于我无时不刻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我就像那个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童,蹒跚学步。
师傅们看出了我的窘迫,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从解释最简单的专业名词,到带我到二冷室、扇形段、结晶器等生产设备近距离接触,循循善诱,无一不亲身亲为。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成长,获益匪浅。
几位师父的付出,非常感激。
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学习了很多,也了解了一点近几年的情况。
在当前冶金行业发展面临的大趋势下,首钢也深受影响,面临改革。
公司开展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根据实际自身发展情况,痛定思痛,眼睛内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源节流,节能止血;职员们也积极响应,踊跃提报创新建议,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爱护设备,节约每一个配件,并且专业人员配备了废物回收利用的利旧系统,从根源头上杜绝浪费。
在降本过程中,各单位积极响应公司“深入开展全员消除浪费活动”的号召,党员积极带头、全员迅速行动,抠技术,想妙招,行动初见成效,年可节约费用百万余元。
首钢成立于1919年,迄今已有96年的历史。
万事开头难,建厂伊始,一定有我所想象不到的艰苦卓绝,也有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陪伴着首钢的成长。
我常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首钢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到这里;是什么样的精神,让首钢前辈们一步一个脚印,心心念念,最终带动起这样庞大的一个体系!……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内心都汹涌激荡,心潮澎湃,隐隐约约,我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
这大概就是人们的首钢精神,首钢人代代相传的核心价值体系。
走在环厂道路上,荷花池历经寒冬,也过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早春季节,稚嫩的新生命已经缓缓展开,嫩绿装扮了半面池水;绿化带的蔷薇开得正好,花团锦簇,暖风拂过,阳光跳跃在花瓣绿叶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里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首钢人,留下了所有人的青春与记忆,每个首钢人自身都是一段历史,共同谱写着首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024年材料认知实习报告(2篇)
2024年材料认知实习报告本次材料认知实习总共参观了三个地方:首钢集团、北京现代汽车集团和北京东陶集团。
这三个集团都拥有着高新技术,使材料科学与技术在不同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通过参观我对这三个企业的概况和发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参观过程中,亲眼看到了一些生产线的操作,对其生产线的操作规程,相关工艺工序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认知实习——首钢集团材料认知实习的第一站,我们参观了首钢集团。
通过实地参观,我对首钢集团以及钢铁材料的冶炼过程都建立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记录了一些相关参数。
首先,我们观看了首钢集团的介绍片,在片中我了解了首钢集团的发展历程、行业产品、企业文化等内容。
首钢集团始建于____年。
____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测吹转炉。
____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____吨氧气顶吹转炉。
____年钢产量达到____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首钢集团已经成为了以发展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之后我们参观了第三高炉。
三高炉是首钢的四座高炉中最大的,高约____米,体积为2536m3,炉内的最高温度可达1250℃,每____分钟就可炼好一炉,年产量为____吨。
炉顶的红色长廊是三高炉的输料系统,炉内的压差还可用来进行发电。
该炉全部是由电脑进行操作控制的,由高炉炼出的铁水便可运到炼钢厂进行炼钢。
参观的第二个地点便是第三炼钢厂,这里也都有由计算机控制的。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到这里一共有三座____吨的转炉,转炉炼钢的过程为:先加入一定废钢,再将高炉的铁水注入转炉,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最后加入所需的微量元素,每____分钟一炉,每次能够炼出____吨钢。
我们参观时正好赶上有一座转炉正在进行维修,于是又了解到了转炉每13到____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大修,每____小时都要进行一次检修。
炼成后,冷却的钢锭就会被运往中板厂,再加热至1600℃——1700℃进行轧钢。
首钢初生记:官商大佬们的盛宴
商股 的 2 0万元 ,都是私人 资 。 5
11 9 9年 3月 2 日陆 宗 舆 在 家 巾 花 园 9
起轰动。 袁世凯在忙着与 国会议员们玩 产 之 美 富 不 亚 于凤 凰 山 、 关 、 陵 、 龙 秣 大
召开股东会 ,他 向与会 者们报告说 : 公
司 的计 划 是 ,建 立 一 座 大 型炼 铁 厂 , 估
…
…
…
从这里了解 西部资源 从这里了解西部经济
生 看 出这 “ 料 ” 怕 是 某种 矿 石 , 染 恐 他买 含 量 甚 高 的赤 铁 矿 。
万 元 ,组 建 龙关 铁 矿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先
主要铁矿正宜乘时开发 , 以辟富源。他 建议 交龙关铁矿公 司改为官商合办 , 资
的 巾华 汇 业 银 行 总 理 , 那 时 名声 没 那 他
经济上的直接影响 , 是铁价暴涨 。看 到 此种行情 , 又有徐 绪直等人对陆宗瀚开
生 不 是 别 人 , 北 洋 元 老 、 任 过 一 届 乃 担 民 国总 统 的徐 世 昌之 子 。 绪 直 向政 府 徐
研究者郑连明根据他掌握的史料 , 整理 出一份“ 龙烟” 的主要股东名单。 它 简直涵盖 _ r当时北洋政 界商界 的主要 风云人物 。他们不是政要本人 , 就是政
人一起亲 自前去踏访 ,发现在龙关 、 辛 安 特生 和他 的助手们后来 到了烟筒山 , 窑俸一带确实有一个 巨大 的矿层区 , 储 翻 山越 岭 历 经 了十 几 天 颇 为 艰 辛 的 现
量 在 4 c ̄ 6 6 c 0 %之 间 ,都 可 以 直 接 投 / 5 到炼 铁 炉 里冶 炼 的 ” 。 面 积 巨 大 的 铁 矿 藏 ,含 铁 量 平 均 为
北京首钢参观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北京首钢参观实习报告—实习报告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测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揭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获得了巨大发展。
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改革。
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承包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
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二号高炉综合采用37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通过购买国外二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建设了第二炼钢厂、第三炼钢厂、第二线材厂、第三线材厂、中厚板厂、3万立方米制氧机、自备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使首钢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同时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1979年到2003年,首钢集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28.1倍;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长29.8倍。
2003年首钢集团实现利润10.3亿元,社会贡献总额82.5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集团在职职工13.51万人。
首钢整个厂区规模宏大,绿树成荫。
不愧为连续20年评为花园式的企业首先参观的是首钢炼铁厂三高炉,炼铁厂与炼钢厂有一定的距离。
炼铁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从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还原出来的过程。
炼铁生产设备是高炉,高炉生产所得的冶炼产品是生铁,副产品是炉渣、煤气和炉尘。
记忆首钢(1)
记忆首钢(1)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前身为石景山钢铁厂,1966年改称首都钢铁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7年集团销售收入1090亿元,实现利润水平43亿元,钢产量1540万吨,职工近8万人。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按2006年数据评选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0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6位。
1919年由原龙烟铁矿公司筹建,1920年动工建设日产250吨的炼铁炉,1922年因“直奉战争”停建。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又进行续建。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累计只产生铁25万吨。
1945年10月部分修复开工,1948年产铁3.6万吨。
解放后,石景山钢铁厂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解放后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1949年6月修复一号高炉,1951年12月修复二号高炉,仅1952年就产铁34.2万吨,超过解放前30年的总产量。
首钢参观实习报告
首钢参观实习报告本文主要讲述了本人在首钢集团参观实习的经历和收获。
在此,先介绍下首钢集团的概况。
首钢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成立于1958年,总部位于北京市。
其生产和经营的产品涵盖钢铁、机械、电力和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首钢集团独有的产业集群模式,居全球之首,已形成多元化、全方位、高效益的产业格局,并不断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一名热爱钢铁行业的学生,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到首钢集团参观实习。
这次参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参观首钢集团的钢铁生产线和产品展厅,另一个则是参观首钢集团的机械、电力、房地产和环保等方面的业务。
首先,我们来到了首钢集团的钢铁生产线。
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如何将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经过高温高压炼制成各种用途的钢材。
整个生产过程非常复杂和高科技,各种设备和工具使用也非常讲究。
我被钢铁生产线的高效率和严格管理所震撼。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钢铁生产领域的各种专业知识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
此外,还了解到了首钢集团付出的巨大努力,做出的卓越成绩。
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其次,我们参观了首钢集团的产品展厅。
展厅中展示了首钢集团生产的各种钢铁产品及其应用,例如高速列车、摩天大厦、大型工业设备以及公路桥梁等等。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钢铁工业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后来,我们还有幸听到了首钢集团的高管,详细讲解了钢铁生产过程,以及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战略规划。
这些话语饱含着深刻的见解和智慧,充分说明了首钢集团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以及它对未来的信仰和决心。
最后,我们参观了首钢集团的机械、电力、房地产和环保等方面的事业。
在这些场合中,我们了解了首钢集团的多元业务和全方位发展战略。
特别是在环保方面,首钢集团非常注重环保生产,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为保护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深受其思想和行动的影响,为首钢集团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感到钦佩。
通过这次参观实习,我似乎将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到了来实践。
我和首钢共同成长
我和xx共同成长92年,是xx历史上标志性的一年。
xx炼铁四号高炉扩建投产,容积在2400多立方米。
这是xx炼铁大高炉时代的开始,93年新三炉投产,94年新一炉投产。
那年夏天,我从xx的中专毕业,分配到炼铁厂,首先参加了xx历史上史无前例的200人培训班,去马钢,武钢,宝钢学习三个月,耳闻目睹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最先进的技术,相对落后的工艺,糟糕的环保问题,职工队伍的状况,虽然是走马观花,但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对自己从事的岗位工作,也了解个大概的情况。
三个月回来后,经过短暂的修整,就参加了新三炉的投产生产实践。
经过了开炉的繁忙的紧张生产时期,然后进入相对平稳的顺产阶段。
在这期间,发生了xx历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工资改革。
在这之前,一直实行评级工资,还有挂率,然后补贴,毕业时我们是94元,定岗后是110元。
然后就是这次工改,分期分批,395,470,550等,这些数字有了非凡的意义。
从此xx工人的工资就有点“超前”了。
当时社会上的工资好像不是很多,xx工人很自豪。
94年新一炉建成,我又参加了一炉的开炉生产,然后分配在一炉主控岗位工作。
因为三个月的学习,了解到xx的炼铁技术在国内还是比较靠前的,主控岗位的计算机系统已经彻底摆脱了继电器的时代,进入集中分布控制阶段,并且技术的应用比较成熟了,采用的是比较先进的外国软件,这一方面对岗位的职工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职工的体力劳动的负担。
其他的岗位也是一样的情况。
94年还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比如xx开始了市场化的新时期,承包制彻底退出国企的舞台,开始结束福利分房制度,生产经营方针的实事求是,更加的理性化,摆脱了大干快上的工作作风。
xx作为一个大型的钢铁国有企业,开始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经营问题。
产品线单一,市场价值不高,集团各企业经营情况不一,历史包袱沉重,新时代新问题很多。
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对xx的经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我与首钢共成长
我与首钢共成长站在今日的结点上,回首往日的故事,不敢说饱经风霜雨露,但也可谓有过苦辣酸甜。
首钢,一个多么响亮的企业名字,一个百年的国有企业,一个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
杏山铁矿作为首钢第一家露天转地下矿山更是让我欣然向往。
还记得,那是2011年的8月11日,大学刚刚毕业的我,手里怀揣着个人简历翘首企盼地站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报名的门口,心里有着激动与忐忑;万分荣幸我成为了企业中的一员,我高兴、我自豪、我骄傲!还记得,那是下井的第一天,眼望着一条条坚实的巷道,耳畔是机器的轰鸣,那时心里不免有些担心有些害怕,更有一种想要去征服它的毅力;还记得,那是我第一次站在喷浆台车前,看着平生首次见到的庞大设备,我手足无措,我低头不语,我羡慕操作师傅的伟大;还记得,那是井巷作业区的一次人事调整,初生牛犊的我有幸成为了一名作业区的生产管理人员,在作业区我遇到了我人生当中的各种老师,他们教我会工作、教会我生活,在这里我一干就是八年……八年,一个青涩的学生变成了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作业区生产骨干;八年,一位无法自给自足的单身汉变成了可以养家糊口的男人;八年,一名年轻小伙儿变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八年,八个春夏秋冬,近三千个日日夜夜,你我同在,一起成长,是你让我有了担当、有了责任。
杏山地采,我见证了你从基建到投产,从依靠人工到实行自动化开采的过程。
同样你也见证了我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心里历程。
那时,井下作业环境艰苦,我们披星而来,戴月而归,因为我们有不服输的精神,有可以战胜一切的斗志,这就是我们一直传承的首钢精神。
现在,杏山铁矿有了先进的采矿设备,有了丰富的地采经验,有了强大的人才储备,我们被人誉为“地采先锋”,更有了“南有梅山,北有杏山”的美誉,我们成为了矿业公司的骄傲,成为了首钢的骄傲。
首钢北京园区从钢厂转身成为2022年冬奥会办公地,承接了冬奥会项目,这是首钢实力见证,也是祖国对首钢工作的认可。
作为一名首钢员工我感到无比的荣耀。
首钢发展历程
首钢发展历程
首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8年。
当时,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家具有现代化生产能力的钢铁厂,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于是,首钢在北京西南部的丰台区成立,开始了其漫长而辛苦的发展之路。
在最初的几十年里,首钢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钢铁生产一度陷入停滞,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产问题和管理混乱。
然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首钢逐渐走出了困境,并在198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和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首钢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企业从传统的钢铁生产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首钢还积极开展了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如今,首钢已经成为了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首钢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展现了中国钢铁行业的辉煌成就。
作为一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创新精神的企业,首钢必将继续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1 -。
毕业实习报告(首钢长钢)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简称长钢)位于风光绮丽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华夏名城——山西省长治市,公司集采矿、采煤、炼焦、炼铁、炼钢、轧材、水泥制造、工程建设、锻压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于一体,年钢铁生产能力 360 万吨。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前身为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 1947 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第一个钢铁企业,曾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勤俭办企业的楷模。
长钢具有发展钢铁工业的良好条件:长治煤炭储量243亿吨,铁矿探明储量1.4亿吨,石灰石探明储量5亿吨,白云石探明储量6000万吨,水资源为山西人均水资源的1.5倍。
且长钢远离市区,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理位置优越。
长钢还与山西沁新煤焦集团合资组建了山西长沁煤业有限公司。
目前,长钢上亿储量的主焦煤资源、石灰石资源基本落实到位,其它铁矿、煤矿资源整合正在有序推进。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东连郑太铁路干线,西接长太公路,南依库容 4.1 亿立方米的漳泽水库和装机容量万 kv 的漳泽电厂,北靠年产千万吨煤炭的潞安矿务局,近邻黎城、壶关、平顺铁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曾是我国最早的冶铁地区之一。
长钢交通便利:太焦、邯长铁路,207、 208 、309 、长邯公路贯穿南北西东;作为山西省第二大空港,长治已开通至大同、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多条航线。
长钢产品包括钢铁产品、锻压机械、矿渣水泥三大系列。
钢铁产品主要有 H 型钢、棒材、线材、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左旋带肋钢筋、抗震钢筋、热轧无缝钢管,长钢的钢材钢质纯净、成份稳定。
安全教育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最直接的因素;90%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最直接的因素;7—8%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安全色:红、蓝、黄、绿。
安全标志类型:警告标志、禁止标志、指令标志、提醒标志。
走进首钢园作文
"走进首钢园作文"
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讲讲我走进首钢园的奇妙经历。
一进首钢园,那感觉就像穿越到了一个充满魔力的工业王国。
巨大的炼钢炉、错综复杂的管道,还有那锈迹斑斑却依然透着威严的厂房,仿佛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我沿着宽敞的道路漫步,碰到了一位在这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师傅,这以前炼钢的时候得有多热闹啊?”老师傅笑了笑,眼睛里闪着光说:“孩子,以前这儿啊,机器轰鸣,钢花四溅,那场面,热火朝天!”他边说边比划着,“我们一群人在这挥洒汗水,为国家炼出一炉炉好钢。
”
我继续往前走,看到几个年轻人在那拍照。
其中一个姑娘兴奋地喊着:“哇,这里太酷了,感觉每一处都能拍出大片!”旁边的小伙子也跟着说:“是呀,这工业风简直绝了!”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厅。
里面摆放着一些老照片和旧工具,我细细地看着,想象着当年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这时,旁边一对父子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爸爸指着一张照片对儿子说:“宝贝,你看,这就是爸爸小时候常听说的首钢。
”儿子睁着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哇,这么厉害!”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余晖洒在首钢园的每一个角落,给那些钢铁巨兽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我站在那,心里满是感慨。
首钢园,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次走进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岁月的痕迹和时代的变迁。
我带着满满的回忆离开了首钢园,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钢初生记作者:黄艾禾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1年第06期2011年1月13日,随着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宣布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正式停产,这座著名的钢城退役了。
至此首钢的年龄已届92岁。
92年前,正是1919年,就在北京的大学生们轰轰烈烈掀起五四运动的那一年,在石景山东面的一片荒地上,首钢的前身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为它的炼铁炉开工凿石。
故事要从1914年讲起。
这一年,袁世凯还当着大总统。
5月里,40岁的瑞典人安特生踏着春光来到北京。
对于中国人来说,安特生可不是位等闲人物。
中国20世纪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如周口店猿人遗址、河南的仰韶文化等等都和他的名字联在一起。
此时安特生来中国,是作为地质学家,具体说,他是当时中国民国政府农商部正式聘请的矿政顾问,来帮助中国人寻找矿藏。
小小红色“染料”引出铁矿大发现当时在北京有另一位来自丹麦的矿冶工程师,名叫麦西生,就在他的寓所里,安特生看到了一些深红色的“染料”,安特生是个识货的人,他马上意识到,这些“染料”恐怕是种矿石。
原来,就在几个月前。
农闲季节常有在北京街头做小生意的农民,麦西生就看到了那位背着篓子操河北宣化口音卖“染料”的农民。
以自己的专业知识,麦西生看出这“染料”恐怕是某种矿石,他买下了一些回家去化验,发现果真是一种含量甚高的赤铁矿。
不敢怠慢,麦西生立刻想知道这矿石产自哪里。
于是他又到街上转,结果又找到了卖染料的人,一打听,原来这东西产自北京往西100多公里的龙关山。
事后过了90余年,2010年,关续文在他那本《首钢史话》中重现了这个场面:民国初年,初冬的北京街头,嘈杂混乱,一个背着篓子叫卖红色赭石染料的农民身后,却尾随着一个碧眼直鼻白皮肤的外国人,在那个政权更迭动不动就兵戎相见的年代,引得街上人们一片惊愕……这颇为传奇的发现,对于安特生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运气。
他马上安排助手与麦西生前往龙关山察看,接着他又同地质调查所的技师新常富等人一起亲自前去踏访,发现在龙关、辛窑堡一带确实有一个巨大的矿层区,储量达1亿吨,“那是个富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6%到56%之间,都可以直接投到炼铁炉里冶炼的”,《首钢史话》的作者关续文介绍说。
发现铁矿的消息报到北洋政府,引起轰动。
袁世凯在忙着与国会议员们玩猫捉老鼠的政治游戏、一步步迈往“洪宪皇帝”宝座的间隙,还抽空发了安特生一枚“三等嘉禾勋章”,以示嘉奖。
当时最早向北洋政府呈文要求开发龙关铁矿的,是陆宗瀚。
此人并不有名,但他的哥哥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名人——前驻日公使陆宗舆。
陆宗舆参与了与日本的“二十一条”的谈判与签订,后来在五四运动中与曹汝霖、章宗祥一道被学生们列入要求严惩的“三大汉奸”。
不过在1916年时,陆宗舆刚刚从驻日公使任上卸下,后来出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理,他那时名声没那么恶,在民国初年,政坛人物与商界大佬间的身份来回转化也是寻常景象。
陆宗瀚是在1916年6月向政府提出呈文的,他在报告中说,要集资100万元,组建龙关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先采矿,再办炼厂。
但是在这一年,中国的政治风云实在变幻多端,袁世凯因称帝病亡,代行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琪瑞正忙着派系权争,另一面还要对付张勋的复辟行动,哪里顾得上龙关山的铁矿?呈文递上去就没了下文。
一战风云催生钢铁业上马1918年的时候,安特生与新常富等人又一次前往龙关勘查。
当他们出了麻峪口进入宣化境内时,忽然发现前面路边站着数人,一个个手拿石块交头接耳。
安特生他们正不知所以,那持石者前来说道:我们正在这里等着“献矿”呢!你不能不承认安特生真是好运气。
那些红褐色的石头果真就是很好的赤铁矿矿石。
此后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
安特生和他的助手们后来到了烟筒山,翻山越岭历经了十几天颇为艰辛的现场勘察,终于搞清楚了,这里又是一处面积巨大的铁矿藏,含铁量平均为48%,与龙关铁矿同属一个矿床,安特生在给北洋政府的报告中写道:“其矿产之美富不亚于凤凰山、龙关、秣陵、大冶诸处,实为最近发现唯一之大铁矿。
”安特生的报告来得正是时候。
此时今非昔比,中国的政要大佬们,正摩拳擦掌地想办铁矿呢。
在那个年代,中国没有纯粹的矿业工业史,矿业发展必然与政治史和国际风云紧密相连。
1918年国际上发生的最大的事,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第五个年头。
中国是在1917年宣布了加入协约国一边对德宣战的。
不过,战争带来的经济上的直接影响,是铁价暴涨。
看到此种行情,又有徐绪直等人对陆宗瀚开办龙关铁矿的报告旧事重提。
这位徐先生不是别人,乃北洋元老、担任过一届民国总统的徐世昌之子。
徐绪直向政府打报告说,现欧战方酣,铁价日昂,国内主要铁矿正宜乘时开发,以辟富源。
他建议交龙关铁矿公司改为官商合办,资本增加到200万元。
到1918年2月,报告被政府批下来了,3月16日颁下“大总统令”:派陆宗舆为该矿督办。
陆宗舆是在这一年的6月16日读到安特生的《烟筒山铁矿勘查报告》的。
已经当上“龙关铁矿公司”督办的他,当即向农商部提出要求,将烟筒山铁矿划入龙关铁矿公司并案办理,最后获得批准,公司更名为“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于1918年7月18日宣告成立。
官商大佬们的盛宴办铁矿,第一需要的就是资金,以当时中国的贫弱,钱从何来?既然这是一个官商合办的公司,于是公司简章上就约定,由官方与商界各出一半,共集资500万元。
官股250万元来自农商部和交通部。
农商部既然为统办,需要承担128万元;交通部以后要依靠该公司所产的钢铁来制作铁轨,于是要分担122万元。
商股的250万元,都是私人出资。
1919年3月29日陆宗舆在家中花园召开股东会,他向与会者们报告说:公司的计划是,建立一座大型炼铁厂,估计利润率会在27.2%;炼铁废料等可以生产水泥,利润率会在50%-75%之间;还会建炼钢厂,估计利润率可达46%。
三大主要项目平均下来,利润可达41%,比当时利润最高的本溪煤铁公司还要前景光明。
于是拥有“龙烟”的股权成了1919年时中国政界商界巨头们风头最劲的事。
研究者郑连明根据他掌握的史料,整理出一份“龙烟”的主要股东名单。
它简直涵盖了当时北洋政界商界的主要风云人物。
他们不是政要本人,就是政要的家人,这样以官方身份大规模参股持股商业性公司,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想象。
这样,来自私人的商股共计140户,筹集到了230万元。
股东们主要都集中在大官僚和大银行家这些权势人物上,当时的中国恐怕也只有他们才拿得出钱。
从中也可看出他们确实对龙烟铁矿的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它可以一本万利。
选址石景山:首钢历史开启钱有了,政府也批准了,矿石也从矿山采出来了,下一步的就是选择冶炼厂的地址了。
“炼铁厂的选址,有‘就红’(矿石产地)和‘就黑’(煤炭产地)之争,更要考虑交通、地势、垃圾处理等等因素,难度非常大,最初一共考虑过宣化、石景山、天津、坨里、长辛店、卢沟桥、通州和丰台等九处,最后才选定在石景山。
”关续文介绍说。
最后大家都同意把炼厂选在北京西部的石景山。
在陆宗舆起草的《龙烟铁矿公司股东会报告书》中,讲述了其中的理由:这里地势较高而且宽阔,基岩地层坚固,有座青石山恰可以承受建高炉的压力。
所需的铁矿石,可以由京绥路从北面运来,而炼铁所不可少的另一种配料石灰石,附近的将军岭就有出产,用水,可以从这里的永定河中汲取。
炼成之铁走京奉线运至天津外销,也是极为便利。
还有,人们又得知“京师华商电灯公司”马上就要在石景山的北麓兴建,电力来源的解决也极为方便。
官员们还考虑到这里地处京畿,战时安全也容易保证。
让人比较担忧的还是煤炭来源似乎不那么有保证。
陆宗舆倒是想得比较开,他说:“公司在与京绥铁路接近的蔚州,觅得一煤矿……适合炼厂之用。
但为本厂目前制炼计尚不及时,故于该煤未能供应之前,暂以沿京汉路出产之煤如井陉、磁县、临城、六河沟等处,皆与之订有优惠合同取求甚便……”石景山炼铁厂的位置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这一决定,奠定了首钢——日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的最初根基。
后来石景山铁厂发展成石景山钢铁公司再到如日中天的首都钢铁公司,实际都是从1919年的这一天开始的。
1919年9月,石景山炼铁厂破土动工。
那座海拔20多米高的青石山被凿平,从美国购来的炼铁炉就建在这之上。
这座可日产250吨的炼铁炉,连同热风机、锅炉等都是从美国贝林马雪尔公司订购,用关续文的话形容,整套设备皆“世界先进,亚洲一流”。
除了打好炼铁高炉的地基,石景山炼铁厂还挖掘了原料地沟,修建了厂内的铁路干线,建设办公用房与职工宿舍等,当1921年美国的设备陆续运到时,关续文说,此时“炼铁厂的筹建工作已完成80%”。
而就在这时,“龙烟公司”没钱了。
资金链断:命中难逃之劫?龙烟公司当初是筹集500万元开办起来的,听起来这笔资金不算少,但实际要应付开发烟筒山铁矿、将军岭石灰石矿并建一个日产250吨的炼铁厂,这笔钱还远远不够。
龙烟公司的督办陆宗舆这时调动了自己的全部能量。
在1919年这个年头,陆宗舆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
五四运动点名要打倒的三个大卖国贼,他是其中之一,并且在该年的6月被徐世昌宣布撤销他的币制局总裁的职务。
不过这些政治风云,似乎对于陆宗舆在实业界的运作发展并不构成实质的影响。
作为日本通,陆宗舆想到的挽救龙烟之策就是从日本借钱。
1921年,陆宗舆跑了趟日本,9月返回后,向龙烟公司董事会提出向日借款的合同草案,以龙烟所有财产做担保,拟向日本东亚兴业借款180万日元。
为此,龙烟铁矿所有技师、会计聘用日本人稽查,每年需向日方交铁砂10万吨,生铁4万吨。
这个借款合同被报纸披露以后,正打在中国人最敏感的心结上,当时舆论界一片哗然,认为这是一个卖国的协定,是把中国的矿产主权拱手出让,国会议员向农商部提出质问,农商部急忙声明:“报载龙烟公司督办以公司抵借日款,并以承受矿砂为条件各节,并未据该公司报部有案,无论对内对外当然不能发生效力。
”除了向日本人借款,龙烟还想过向“四国新银行集团”(包括英、美、法、日四国)申请垫款120万元。
起初该银行集团也表示愿意共同投资,但却迟迟不见行动,直至1924年时,银行集团以“董事意见不一”为由,取消了投资成议。
龙烟公司既然是官商合办,拥有那么多地位显赫的官员股东,陆宗舆们也不是没想过让政府来出手相助。
1923年4月15日,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也是龙烟的股东之一)来厂视察,他向接待他的龙烟公司工程司负责人程文勲问道,投产需要的总资金是多少?程文勲告诉黎总统:若要开炉,总计共洋318.8万元左右。
黎元洪听罢说,所需费用,政府补足就是!两月后,这位大总统就被曹锟赶下了台,龙烟公司的拨款也再无音讯。
筹办四五年,花费数百万,石景山龙烟炼铁厂终于没有炼出来一炉铁。
从1919年开工,到1923年停建,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7年7月,这里已荒草萋萋,设备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