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言实词备考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2022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2022年中考进入备考阶段,为帮助同学们在语文文言文阅读中取得高分,店铺为大家分享2022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1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
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是我们语文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很多人说不知道该怎么答题,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语文必看文言文答题技巧1、“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连。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
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
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
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
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
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3.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联想推断。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释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文言实词
暗中勾结 ;
(4)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作为
;
(5)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 关联、牵涉 。
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他)改 任庶吉士,被授予检讨的职务。成化年间,先后做过侍读、中允,在东宫 侍奉孝宗。周经刚强正直,喜欢极力诤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 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并且憎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 参与赠送李广财物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各位大臣暗中勾 结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 朝廷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收录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被审问 ,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证明自己。人们争相 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 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赠送他物 品的账簿都在,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 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物进献给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 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诫。如果没有关联,也请 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施展才能,终生侍奉圣明的皇上。如果让 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埋在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 帝安慰并答复了他。弘治十三年,星宿变化,周经自己陈说请求退休。皇 帝回复许可,并下诏赏赐他可以驾乘驿马疾行,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让佀 钟代替他。
(4)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_赏__赐_____
(5)汗交颐不少休
颐:_脸_______
(6)何心独飨白粲
飨:_吃______ 粲:_米__饭_____
(7)眇(miǎ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眇:_失__明_____
(8)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箧:_小__箱___子__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实词之词类活用(中动词形容词活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对点训练:
1.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形容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2)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2024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复习 :实词
词类 活 用
(中:动词、形容词活用)
Ⅱ.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 了。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埋伏的部队,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主语“为了宾语怎么样”的 意味,一般可译为“为……”。如: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存在的 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如:猿猱欲渡愁攀援。(愁: 为……发愁)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课件
课内积累
1、除南清河太守
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
授予官职
2.乃令甲兵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登上
小试牛刀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2.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错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卫风·氓》
借助成语
相如因持璧却立 望而却步 (后退)
1、运用这几种方法时要结合语境,多角度思 考,仔细推敲,相互验证,作出选择。
2、所有的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
综合检测盲盒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拔
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上下 联系,它应是宾语,是名词,应解为“木柴”
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
贷:宽恕。联想成语“严惩不贷”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剩余的
结发:指刚成年。“结发”见《孔雀东 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累外,更需要瞻前顾后,合理推求。
猜法1:字形推断法(推本溯源)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 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 字义联系密切。从字的形旁可以推测字义。
“目”与眼有关 ;
“贝”与钱物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
“宀”与房舍有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纟”与丝、绳有关;
dí
tiào
(官府)丰则贵籴 ,歉则贱粜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借助字形
爨 迨诸父异 ,东西多置小门墙。
从字形上来看,用火烧木柴从底下给器皿加热的情状。
必修上下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梳理
必修上下册中的文言文实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重点实词的梳理:
1. 上册
(1)“不”:表示否定意义,如“不可”、“不敢”、“不然”等。
(2)“之”:表示代词或介词后面的名词,如“之后”、“之前”、“之间”等。
(3)“乃”:表示因果关系,如“因乃”、“故乃”等。
(4)“而”:表示并列关系,如“而且”、“而已”、“而况”等。
(5)“于”: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多种含义,如“于是”、“于今”、“于此”等。
(6)“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如“以便”、“以免”、“以至”等。
2. 下册
(1)“吾”:表示“我”的意思,如“吾辈”、“吾人”、“吾曹”等。
(2)“夫”:表示转折、强调、说明等,如“夫何故”、“夫人之道”、“夫子之言”等。
(3)“乎”:表示疑问、感叹、呼唤等意义,如“何乎”、“哀乎”、“呼乎”等。
(4)“者”: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主体,如“所以者”、“一者”、“是者”等。
(5)“然”:表示肯定、同意、认可等,如“如此而已然”、“然则”、“必然”等。
(6)“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对象,如“所以”、“所在”、“所见”等。
以上是一些重点实词的梳理,这些实词在文言文中用得非常频繁,掌握了这些实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多种含义。
【文言文】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含解析1
【关键字】文言文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怎样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呢?下面提供的八种方法,在推断和解释文言实词含义上是非常有效的,对考生复习、备考也会很有帮助。
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题目中给的词义是给予。
我们根据上句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上句是“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译为: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
由此可以推断出“赋”当给予讲是错误的,应当是“征税”。
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
“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应翻译为“疲困”。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3、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2020高考备考:文言实词知识梳理与练习(附答案与译文)
高考备考:文言实词知识梳理与练习(附答案与译文)高考无论怎么考查,其实质都是对文言词、句的考查。
对文言词、句的理解,七分靠积累,三分靠技巧。
本部分通过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进行归纳梳理,旨在让考生系统掌握用法规律,把握方法技巧,把知识学通学透,方法用熟用活。
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
一、“5类文言实词”系统归纳(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假借。
《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受”通“授”。
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反返返回(2)坐座座位(3)女汝你(4)振赈救济【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以后,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词第二部分 考点1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二部分 考点1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11
基础知识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掌握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材必修和选修教材之中。其中文言文11篇,诗词曲22篇。
二、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 义,而且往往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的知识,可 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以“引”字为例:
命题规律
一、考情回顾 2007 - 2013 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实词的考查方式及 内容:
二、2014年预测 1.题型。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问形式与上表中近三年的
表述相近。 2.方式。 静态考查,将实词的意义置于词语或短语中进行辨 析。 3.内容。 考查词语不一定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实词之
(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 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联 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例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例2】危乎高哉(《蜀道难》) 【例3】亡去不义(《鸿门宴》) 例1的“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词 语有“爽约”。例2的“危”义为“正”,成语有“正襟危 坐”。例3的“亡”义为“逃跑”,成语有“追亡逐 北”“亡命天涯”。 (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 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判断。 【例】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旧唐书· 裴矩传》) 《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 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 待”,而不是“优待”。 4.推断句法,理其结构。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 词都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考点-五类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鄙”。
“鄙”原意为“边邑”,边填自然“偏远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己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
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层组织”,如“树皮”等。
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二)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册则利’p ,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具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番”相反的气睐。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如“币”古代指礼物,现在指“钱”。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A.败.刺史府门
败:冲毁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落.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
解析:选 C。营:经营。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建官,厥可稽.已
稽:反省
B.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文言实词 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 文的前提。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其中“词类活用” 和“文言句式”合起来作为一个突破点,在后面我们将讲到。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虽然近年来全国卷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不单独 设题,但是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 的理解。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包含着对文言实词、虚词 和文言句式等的考查,翻译题更是注重考查实词、虚词、文言 句式和词类活用等。因此,它们是阅读解答文言文的基础。在 讲解考点前,先让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系统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意义
教材联想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宋史·欧阳修传》)
引申义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 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掉转 引导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高考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 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 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 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 度:衡量 答案:C 解读:C项语句中的“倡”为形声字,从人,昌 声,本义为唱歌的艺人,有引申义为“歌唱”, 将 “倡导”放到语境中是说不过去的。
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 2因击沛公于坐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5坐北朝南 6坐法去官 7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
坐着,坐下 通"座",座位 因为,由于 坐守 指位置所在,坐落 触犯 徒、空
湖南高考卷《放鹤亭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答案:B 解析:B项“其子和之”的“和”读hè,动词,意 思是“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此处不作形容词, 也不能理解为“和睦”。
湖南高考卷《记旧本韩文后》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 谬误 选C。四个实词的用法都能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找到出处。 A项的“游”与《鸿门宴》“秦时与臣游”中的“游” 的意义相思;B项中的“悉”与《桃花源记》“黄发垂 髫,悉如外人”中的“悉”的意义相同;C项中的“怪” 与《陈涉世家》“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中的 “怪”,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怪”, 即“对……感到奇怪”的意思;D项中的“缪”是一个 通假字,实际上与《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盖音谬也”中的“谬”意义相同。
提示:“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 “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 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 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老 子说:信言不美。
高考语文湖南卷文言文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答案:A 解析:A项,“季”,排名最后一个,末。
“汤”,原指一切热水,现在仅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或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
词义缩小
“丈人”,原是对一般年长的男人的尊称,现在仅称妻子 的父亲。
“坟”古义是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是埋尸体的土堆。 “臭”古义是气味,今义是难闻的气味。
劝[古义]动词。①鼓励。②劝说。
①劝学
②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高考语文湖南卷文言文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皆世指为难治者 指:指称,称 B.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 素:一 向,平素 C.公坚不回 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 持:约束 【C】
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素善留侯张良 5披心腹,见情素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白色的生绢 白色的 空,白白地 向来,一向 真情、本心 没有文采的
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衣裳:古代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 今:衣服 孔雀东南飞 1叶叶相交通 交通:连接 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2多谢后世人 谢:劝告 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3为仲卿母所遣 遣:遣返,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今:派遣 4可怜体无比 可怜:可爱 今值得怜悯 5槌床便大怒 床:古代一种坐具 今睡觉的家具
悉
1赵王悉召群臣议 2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3丞相亮其悉朕意 4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 5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都,全 周全,详尽 知道 尽其所有 详尽地叙述
高考湖南卷《湖南文征》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答案] C 从语境看,该句是曾国藩批评“自东汉至 隋”,“文人秀士”中“辞多俪语”的不良文风。 根据与前句的结构分析,可知本句与前句中的“缀” 当同属动词,此处可译为“间杂” “夹杂”“穿插” 等,如初中课文《口技》中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的用法。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 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 褒贬色彩的转换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 以今义释古义。
走(跑;步行) 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 再(第二次;又一次) 归(女子出嫁;回来) 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 气势;发怒) 赞(引见、介绍;称赞)
间
1凡天地之间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彼节者有间 6遂与外人间隔 7间以诗记所遭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骨微伤,病间月 11间关莺语花底滑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两事物的当中 中间,期间 一会儿 指房屋的间数 间隙,空隙 隔离 间或 离间 参与 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间谍 表时间,有时、偶然 表状态,从小路 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
备考主要内容——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4、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现象
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 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 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 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 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除(授官;除去) 池(护城河;水塘) 按(查究;压住或按照) 害(嫉妒;祸害或害处) 要(邀请、相约;要求) 严(尊重;严格或严密)
四种现象: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词义移色
词义扩大
①菜:古义专指蔬菜。到了宋代,菜仍不 含肉、蛋等副食。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 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 食了。 ②睡:古义专指坐著打瞌睡,打盹。古之 “睡觉”作“寐”作“寝”。《论语》: “宰予昼寝。”后来“睡”由“坐寐”发 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
烛之武退秦师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 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2亦去之 去:离开 今:从所在的地方到另一地方或过 去的时间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今出门带的包裹箱子
[鸿门宴]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 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不同寻常的事情。今: 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 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 个省。 5.为寿 古:敬酒。今:长寿。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 结合,相当于“…..的缘故”
今常用做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学者: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问的人 7于是余有叹焉 “于”,介词,译为“由” “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合用为连词 今特指有专门学
《诗经》两首——氓—采薇 1将子无怒 “将”请.希望 今:常用于副词“将要”,名词 “将军” 2士也罔极 “极”标准.名词 今:名词“顶点.顶峰”,副词 “很” 3至于顿丘 “至于”:“至”为“到达”,“于”介词引出 4总角之宴 顿丘 今:一个词〈连词或副词〉 宴:欢聚.快乐 今:宴会 5氓之蚩蚩 氓: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 今:流 氓
[今义]规劝
词义转移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 “中原”,古义指原野, 现代则指中原地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 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作祭品的猪牛羊等, 是名词,今义转移为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 己的生命或权利,是动词。
琵琶行 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降职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 于是、便,连词。为,写,作。今表因果关系的 联词 3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年龄大 今“长子”“长兄” 4又闻此语重唧唧 唧唧,叹息声 今常用义为低声交谈,也指自语 或虫鸣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 河:黄河 今泛指河流 凶:收成不好 今指凶狠凶恶 2请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 今用于对方 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 用,表示同意,认可 4弃甲曳兵而走 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指一般的走路 5或百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选择词 6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则,那么 今用于代词
度 1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度义而后动 4乃曰“吾忘持度”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 8常有大度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尽失其度 10崔九堂前几度闻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 度了去了 量,计算 推测,估计 考虑 尺寸,尺码 限度,法度 制度,法度 通“渡”渡过,越过 度量 常态 量词、次、回、个 谱曲 过 度引,指度人离俗 出生死
古今异义词在必修教材中的表现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 次 :旁边,水边 今常用于“数次”,“从次” 等 2 是日也 是:代词“这” 今常用于判断词 3向之所欣 向:过去,从前 今常用于方向,“对着”“偏 袒”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