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三章
04026设计美学第三章《文化整合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设计美学》
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
课后题:
第三章文化整合论
简答题:
一、何谓文化,为什么说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是决定设计质量的关键?
二、何谓文化整合?设计为什么能将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内涵包容在自身之内?
三、何谓生态设计,它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作用?
四、为什么说市场效应具有二重性?它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什么?
五、如何统一设计的文化取向和市场取向,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文化整合论
一、答: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生存样式系统,它是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从事自我创造和发展的成果。
1.设计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体现出特定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
2.产品的设计是实用与审美相统一,涉及了科技文化与整个人文文化的联系。
3.产品设计是以当代文明的技术因素来满足人们生活和文化需要。
4.产品设计也是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必然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心理。
5.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品味是决定产品的适用性、工艺性和审美表现力,这三个方面决定了设计的质量。
二、答: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生存样式的系统,它与自然相区分,具有不同形态的特质。
(1)文化整合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综合的过程。它是通过设计师的主体创造
性实现的。从创造思维的特征上看,设计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
(2)在设计构思的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科学知识、设计师的概括能力以及符号语言等理性的东西。总是与形象的、感性的东西交织在一起;
(3)从设计的专业和知识领域看,产品设计是结构和造型的一体化,是工程设计与工业
设计美学PPT课件
技艺
从原始社ຫໍສະໝຸດ Baidu到蒸汽机出现之前
工业化时代 技术
艺术
从蒸汽机的出现到20世纪初
绘画 建筑 雕塑 音乐 舞蹈
后工业化时代 设计艺术
20世纪初到现在
衣食住行 航天飞机 城市规划设计 … …
.
30
第一节 手工业时代
原始先民经过长期的观察、揣摩和实践,对形式感的 把握和造型的能力逐渐提高,人类的审美意识得到了 初步的开启,逐渐从物体和对物体的感受中,发现并 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奏、均衡、圆润等形式美的组合 规律,并自觉应用于造物活动之中。
.
28
一位深入研究市场问题的业内人士更尖锐指出, WTO是全球过剩经济寻求新的市场平衡所做出的最全 面努力。中国企业如果只是立志成为全球经济分工中 的廉价“车间”的话,要不了多久,另外一些劳动力 资源更为低廉、经营成本更便宜的国家将使这一杯羹 也变得酸涩无味。
.
29
第二章 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手工业时代
.
3
课程框架:
第一章 导论(含义、研究范围、作用) 第二章 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设计发展史领略各个
时代、东西方地域里不同的设计美学以及背后的文化) 第三章 设计美的本质和特征 第四章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 设计美感(设计审美体验论) 第六章 设计审美鉴赏(根据设计类型分别鉴赏) 第七章 设计的思维形式与审美评价
汽车造型第三章 汽车造型设计美学基础
3. 形 (1)圆形。 圆形或椭圆形能让人联想到圆润光滑、小巧可爱的事物。 圆形元素 在汽车造型上的使用也能让车显得精致小巧、生动可爱,如图3-36 所示。
(2)矩形。 包含正方形、长方形,矩形能给人以安静、平稳、开阔等感觉, 并且综合了部分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因此,矩形在客车、货车和豪华轿 车上使用的较多,如图3-37 所示。
四、妆饰之美
车身内外饰的色彩、贴图、材质、花纹、配件等便是汽车的妆饰。 在这些 妆饰中,汽车的色彩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明显的造型元素。各种装饰总能给汽 车造型带来更进一步的视觉享受,如图3-20 所示。图3-20 汽车外观的 “妆饰”汽车。
源自文库
五、功能与结构之美
更新更全面的功能和更便捷的操作方式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更舒心愉悦的体 验,视觉上也会带来相应的变化。 如图3-21 中的BMW 的iDrive 和 Audi MMI 操纵系统。
3. 贴心的人文关怀
汽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但设计还需以人文本,需要设计师充分考 虑到驾乘人员的使用习惯,在细节的设计上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图3-25 所示范例。
七、科技之美
1. 汽车空气动力学
从马车型车身到厢式车身、甲壳虫车身、船型车身、鱼型车身、楔型车身, 空气动力学发展一直推动着汽车造型的演变。 汽车空气动力学(图3-26)是研 究空气与汽车相对运动时的现象和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设计美学第三章
《设计美学》第三章讲义
主要概念:
期待世界:是构成读者希望接受和理解的文学作品的条件系统。
集体无意识:是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心理倾向,它是先天的非个人的心理机制。
个体无意识:是以一种情结表现出来的原型。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生存样式系统,它是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从事自我创造和发展的成果。
文化模式:是指文化类型特定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的特征。
文化生态系统:将各种文化形态依其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密切程度的连接而构成的系统。
文化进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以社会化的组织形式通过文化的传承和积累而实现,具有质的飞跃。
文化整合:是指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
设计:一种综合性策划和形式创造活动,作为生产的前提,它以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大设计: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中去规划和安排各项具体的设计任务。
生活方式:是指除物质生产和交换外,人们日常社会生活采取的各种形式。
时尚: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所形成的社会流行倾向。
市场机制:依据商品交换原则形成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
边际效用:是指有无某一种商品在效用上的差别。
消费定势:是消费者依据过去的经验或习惯性选择来购买商品的现象。
1为什么说实用功能是产品的最基本的功能?
答:1 因为人的物质需要的产生是先于精神的需要,人要生存,就要解决吃、穿、住的问题,就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所以产品首先就是用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
2就产品与人相互作用的发生学过程而言,产品的实用功能是各种精神功能产生的根源,从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看,产品先是取得了实用功能,以后才逐渐产生出认知的和审美的功能。
设计美学高等学校教材
本书正确阐明现代设计是现代巨大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论述不同于艺术美的技术美就诞牛于这种生产实践活 动之中。它既反映在这一活动的成果中,也反映在这一活动的过程及其开展这一活动的环境之中。
设计美学高等学校教材
20xx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提要
03 推荐
目录
02 作者简介 04 目录
《设计美学高等学校教材》是2007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宪荣、张萱。
内容提要
本书从美的共性出发,论述了美的本质与特性、美的形式及其与内容的关系,从美的个性出发,论述了美的 分类、各类美的不同特点、特别是技术美的不同于艺术美的特性。
本书论述了技术美创造不是一种单纯基于形式创造的形式美,而是一种更主要的基于通过物的形式所创造的 人类自身功能的象征价值、一种具体美。
本书力图使设计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自发的操作走向自觉的技术美的创造-确市起以技术美 学为核心的设计学科的学术体系。
作者简介
196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1988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后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 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兼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技术美学专委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等职。 从事的研究有:计算机模式识别与合成、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书法、人工神经元络在视觉心理信息 处理中的应用、色彩心理认知特性、设计美学、工业设计与设计部门符号学等。
设计美学(3)PPT课件
2.关于“道”
(1) 老子哲学也是美学的最高范畴是“道”。 “道法自然”强调美在本真,必须通过心灵“涤除玄鉴”般的关
照才能体会。 (2)“道法自然”
意思即道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可见“道”的本性是无为 的——无为而无不为
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准则,使人之道合乎天之道,人与自然 的和谐成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也就是美的境界。 (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一、中国美学总体概述
(一)陈望衡认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主要有四个要点 1.崇尚中和的审美理想 (儒家) 2.崇尚空灵的审美境界(道家) 3.崇尚传神的审美创造(气韵生动) 4.崇尚“乐”与“线”的审美意味 (音乐与绘画) (二)中国的审美观念可以归结为两大模式: 1.审美视线是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游目 2.事物后面是一个“气”——阴阳五行的意义系统
第四讲 中国对美的寻找
本讲主要内容:
一、中国美学总体概述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三、孔子的美学思想 四、孟子的美学思想 五、庄子的美学思想 六、《周易》的美学思想 七、《乐记》的美学思想 八、谢赫的美学思想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第3章产品形态设计美学法则
三、产品形态设计美学法则
3.6.2 面的统一与变化 在产品形态设计中,面是由线运动的轨迹形成的,面的形状、大小、宽窄、
方向、位置,以及面的平直、弯曲等不同的变化形式,都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当 产品外观由多个面组成时,调整其面积和形状,使其具有相同的比例和曲率或保持 相同的质感,都可以达到效果统一的目的。
产品上部凸面的切割处理
三、产品形态设计美学法则
3.6.3 体的统一与变化 在产品形态设计中,体的统一是综合运用点、线、面等元素,从三维空间的角度,
利用形、色、质等差异变化取得产品生动的效果。根据产品形态的设计定位,运用形体的 某一个构成元素,将其统一到产品形态的各个部分。在系列成套产品的形态设计中,要特 别注意各个产品之间、产品的各个局部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变化和统一。
三、产品形态设计美学法则
3.3.2 均衡
均衡主要是指上下、左右、前后等双方在布局上的等质。均衡是自然界里一切物体 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力学法则,均衡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在产 品形态设计中的均衡,是指以产品某一点或线为支点,使产品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实际 重量和心理重量对等,从而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可象征崇高和庄严;水平线给人稳定、安静、永久的心理感受,有永恒的象征;粗直 线粗壮、有力、有挺拔感,细直线敏感、尖锐;斜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运动感。在 产品形态设计中,运用线型及结构呼应的设计手法,使人产生整体感。
设计美学初步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第一章测试
1.点的大小是相对的,具有不固定性。
A:错
B:对
答案:B
2.()是一切形态的开始。
A:体
B:线
C:点
D:面
答案:C
3.()是形态要素之一,是构成线、面体的基础,是形态要素中最小的形态。
A:线
B:点
C:体
D:面
答案:B
4.空间的面可以称为面体,是具有()和()两度空间的素材构成的立体形态。
A:重量
B:长
C:宽
D:高
答案:BD
5.我们常见的对比方式主要来自哪三个方面?()
A:色彩
B:质感
C:大小
D:形态
答案:BCD
6.形状的特异,以()基本形为主,作规律性重复,而个别基本形在形象上
发生变异。
A:多种
B:两种
C:三种
D:一种
答案:D
7.在构图中有一概念性的线,基本形向此线密集,在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离
线越远则基本形越疏。这种现象属于()。
A:线的密集
B:自由密集
C:点的密集
D:面的密集
答案:A
8.“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前剪后)。” 这指构成法则中形与
形组合方式中的分离。
A:对
B:错
答案:B
9.“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
生动变化的效果。” 这是指()。
A:重复
B:近似
C:特异
D:渐变
答案:B
10.“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这指构成
法则中形与形组合方式中的()。
A:分离
B:接触
C:透叠
D:覆盖
答案:C
11.偶然性形态面不是有意创造的,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或构成形式中,不经意间
获取的一种具有面形特征的形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A:对
B:错
答案:A
12.面是没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的图形。
A:对
B:错
答案:B
04026设计美学(实践)考试大纲和练习带答案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
第一节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
第二节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第三节设计美学
第二章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一节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
第二节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各国的发展
第三节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
第四节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第五节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
第三章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一节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第二节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
第三节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设计
第四章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
第一节中国现代设计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设计美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第三节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第五章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
第一节当代设计观的建立
第二节当代设计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当代设计的内容和层次
第四节当代设计美学观
第五节大众文化与当代设计美学
第六节当代商业设计恶俗美学的批判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设计美学》是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是学生深入认识设计专业的较高层次的思想指导,课程中有大量讨论和研究的设计理念和美学的问题,是把美学思想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课程。本课程探讨主要围绕现代设计理念与美学思想这个中心,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与设计艺术发展的关系之密切和直接是显而易见的。设计美学是从现代设计发展的视角,通过对设计美学思想的诠释和解读来认识设计、理解设计。
《服装设计基础》第三章服装美学原理
思考与练习
1.服装设计作品分析
根据服装形式美的8个原理,分别找出对应的优秀设计图片3~5款。做成PPT 形式。 以宿舍为单位,派代表一名对小组的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说明。
变化丰富的服装
褶裥在统一பைடு நூலகம்求变化
纹样统一的服装
五、强调与削弱
(一)强调:强调能够突出重点,使设计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被强调的部分经常是设计的 视觉中心。主要包括强调主题、强调工艺、强调色彩、强调材料、强调配饰等。 (二)削弱:服装设计中的削弱就是对非主要因素进行舍弃或减弱,目的是为了反衬强化的元素。
反复节奏
渐变节奏
(二)旋律:人的视线在随造型要素移动的过程中所感觉到要素的动感和变化就 产生了旋律感。旋律在服装中的应用主要有重复旋律、流动旋律、层次旋律、 放射旋律、流线旋律、过渡旋律等 。
重复、流动、层次多种旋律的结合
面料悬垂性是体现旋律的一种形式
二、比例与平衡
(一)比例:任何物体,或设计整体与部分,或部分与部分之间,都存在着某种 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叫做比例,是由长短、大小、轻重、质量之差产生的平 衡关系。
•
比例分割:比例分割是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小面积的个体,比例分割的对象是 同一整体。
• 比例分配:比例分配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确定某种比例,比例 分配的对象不是一个物体。
(二)平衡:在服装设计中,平衡则是指构成服装的各基本因素的大小、轻重、 明暗以及质感的均等状态。平衡一般包括对称和均衡两种形式。
设计美学第3章
自然材质
人造材质
二、质地要素
1、质地:就自然物而言,指物的自然本质、底 色。如软硬、松紧、粗细、滞滑、冷暖、厚薄、 轻重、刚柔、丽素、钝锋、圆润和尖锐、透明和 不透明、有光泽和无光泽等等。是构成设计形式
美的重要因素。
A、自然质地:未经人工雕琢的材质。如翡翠、 紫檀等的质地。 B、人造质地:是在自然物的基础上,设计师在
目录
第一节 最本质的的审美要素:功能美 第二节最基础的的审美要素:材料美 第三节最直观的的审美要素:形式美
Leabharlann Baidu
1
壹
最本质的的审美要素:功能美
第一节 最本质的的审美要素:功能美
设计审美的要素主要指使得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必要因素。
功能美的构成要素:
1、最重要的要素 2、适用性要素 3、人文性要素 4、经济性要素 5、精神性要素
功能美是设计审美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功能美的形式及对功能美的再认识
一个具有美感形式的设计,必定有着良好的结构和合理的功能表达。设 计产品的最终完成是依靠有许多不同的形式结构系统支撑完成的。一个 完美的结构完全能表现出合理的功能美形式,一个外表难看的结构表明
它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欠缺。
• 产品结构的特性是功能目的构成外在的形式,不以任何装饰手法掩盖 其功能结构,从而充分体现出结构的巧妙、简捷和独到之美。
设计美学第三章
(1)产品结构的层次性
层次性,指的是任何一种产品的结构都有若干不同的层次, 而每一个层次的结构又有它自身赖以组成的材料。
(2)产品结构的有序性
有序性,指的是任何产品的结构都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的统一。
(3)产品结构的稳定性
稳定性,指的是产品作为有序的整体,无论属于一种静态 结构或动态结构,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够保持一 种平衡的状态。
例如:钢材的坚硬、冷峻和稳固;塑料的光滑、圆润和亮丽; 玻璃的细腻、明澈和洁净;竹藤的轻巧、纯朴和雅静等。
(2)材料质感的构成:颜色、光泽、肌理。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所传达的审美体 验。
肌理效果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材料表面高低起伏使人产生 或粗糙或光滑的感觉;一种是材料的表面通过加工工艺进行表 面处理后,产生纹样不同、色彩不一或疏密有别的视觉效果。
思考并讨论:两种不同材质的特点及优劣之处?
三、与前两种对立的设计风格:“舍弃质感,只重形式”。
设计思想:反设计的传统,反对现代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 强调大众文化价值。
设计风格:摒弃材料的真实质感,色彩浓烈,轮廓分明, 充满活力。
代表产品:
孟菲斯小组的作品
Leabharlann Baidu
3.2 结构要素
结构:是指物质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方式。
(3)平面构成:通过点、线、面、色彩的对比变化形成 平面结构,发挥其特殊作用。
设计美学重点
第一章什么是设计美学
1·设计活动是艺术活动的延伸,其目的是加强产品的美学品质
2·艺术表现方式演化经历了3种形态:最早是声音的表现方式,其次是图像的表现方式,现今为文字的表现方式。
3·艺术的产生:1) 模仿说2)劳动说3)游戏说4)巫术说
4·艺术的存在方式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品中,存在于艺术品蕴含的以意象为主的精神性中。第二,艺术现实地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中、审美经验里。
第三,艺术整体存在于艺术创作→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5·什么是审美心理学:
审美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按照这种广义的理解,审美心理学还要研究和说明人类从事各种文学艺术活动时的心理活动和特征。
第二章设计的发展过程
1·人类为什么需要设计
·为自己生存而设计
·为他人生存而设计
·为共同发展而设计
2·创造分为哪几个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创意产生的萌芽期
·构思酝酿阶段——决定设计思路的走向和方案出台
·思路的明朗阶段——由想象到实施、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
·方案验证阶段——设计成果初步完成之后而进行的一个整体检查工作
第三章设计美的产生与存在
1美是来源于客观,不依靠人的意志而存在,是一种主观赐予,是人的意志体现两个着眼点:
一是着眼于这种活动的过程,依照客观情况去评价,看其是否能
够真实地按照客观情况进行了设计和构思,凡是依照客观实际设计的产品就是美的;
《服装设计基础》第三章服装美学原理
第三章
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
第一节
一、造型:服 装的造型美是 指服装由造型 因素而产生的 美感,是通过 形式美来表达, 并按照一定的 艺术规律进行 服装造型构成。
服装设计的审美角度
二、色彩:服装的色彩美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装本身所具有的 色彩美感,包括服装面料的色彩美和服装由搭配而产生的色彩美感;二 是服装与外界因素的协调而产生的色彩美感,包括肤色与饰品、服装色 与肤色、服装色与环境等。
(六)材质
在视觉中心的表达上,可以根据设计需要使用任意材质,不同的材质会产生不同 的设计效果。
(七)工艺
视觉中心的制作工艺是表现设计的重要方面,一件服装引人注意的部分经常体 现在其工艺特色上而非其他元素。
思考与练习
1.服装设计作品分析
根据服装形式美的8个原理,分别找出对应的优秀设计图片3~5款。做成PPT 形式。 以宿舍为单位,派代表一名对小组的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说明。
纹样统一的服装
五、强调与削弱
(一)强调:强调能够突出重点,使设计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被强调的部分经常是设计的 视觉中心。主要包括强调主题、强调工艺、强调色彩、强调材料、强调配饰等。 (二)削弱:服装设计中的削弱就是对非主要因素进行舍弃或减弱,目的是为了反衬强化的元素。
强调
削弱
六、呼应与穿插
(一)呼应:呼应是指在设计中通过对设计元素的添加、删 减或排列等使得两个不同的 设计或同一设计的不同部分产生某种关联性。 (二)穿插:穿插是指造型元素的交叉,可以作为呼应的一种手段,穿插可以改变设计中的 单调。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设计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美学要素的运用,提高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达力。
二、课程内容
1.美学概念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美学的定义与范畴
-设计美学的意义和特点
2.设计美学要素的理论基础
-形式美学:线条、形状、颜色等的美学原则和表达方式
-结构美学:平衡、比例、对称等的美学原则和表达方式
-功能美学:功能与美学的融合,功能性设计的审美价值
3.设计美学的应用
-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美学
-基于文化背景的设计美学
-基于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美学
4.设计美学与艺术表达
-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表现性
-设计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剖析
五、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则。
2.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项目实践,培养其应用设计美学的能力。
3.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观察力。
六、考核方式
1.课堂表现(20%):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积极上课等。
2.设计作品(40%):完成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包括创意提案和设计实践。
3.成绩考核(40%):期末考试,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测试学生对于设计美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七、参考教材
1.《设计美学基础》(沈元成、冯泉主编)
2.《设计美学导论》(张火泉著)
3.《设计与美学》(佐藤耕一著)
4.《设计美学的哲学基础》(张娅欣著)
八、课程进度安排
1.美学概念与设计美学的关系(2周)
-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主要概念部分:
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一、填空题
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2、形态是(指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系的外在特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3、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概念(P70)【名词】
“后现代” 时间观念、思维观念
“后现代主义” 设计风格流派 广义:现代主义设计以后的各种设计流派 ; 狭义:一种设计流派。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教材介绍
教材:《设计美学》 科目代码:04026
版次:2011年1月第1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子川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目录
第一编 背景
第二编 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一章 何谓现代设计
第二章 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三章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第第四章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
4. 亨利·庞加莱的混沌理论;
5. 科学家提出“无序和有序是如何共存的”。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2.从现代社会景观走向后现代社会景观(P67-69)【单选】 阿尔文·托夫勒以浪潮来借喻人类社会的变革—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现成物品”概念(P72)【名词】 应重视创作作品的意图而不是它的表现形式,并可以把各种现成的东西直接应用到 自己的作品中。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杜尚从视觉形象转向思维领域,主张“一件艺术作品并不是供人欣赏的,更重要的 是让人去思考”。(P71)【单选】
《泉》
《L.H.O.O.Q》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三、后现代主义艺术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P71-75)【单选、简答】 “现成物品”概念成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观念艺术形态(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成为整个后现代艺术的核心; 两个流派—大地艺术和装置艺术。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重点2 达达主义运动(P70)【单选】
达达派 苏黎世 德国柏林 汉诺威
纽约
背景/主张/代表人物 反战情绪而产生愤慨的共识中诞生
强调社会革命的色彩 施威特(最注重艺术表现形式的改革者),废物雕塑的真正鼻祖
马塞·杜尚、弗朗西斯·毕卡比亚、曼·雷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理解程度 掌握程度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自测表
序号 5 6 7 8
重点 从现代设计到后现代设计
孟菲斯设计的影响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多元化探索
理解程度 掌握程度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PART 01
理论知识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章节小结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三章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后工业经济时代的 设计—多元化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从现代社会景观走向后现代社会景观
从现代科学观走向后现代科学观 从现代主义艺术走向后现代主义艺术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1. 从现代科学观走向后现代科学观(P66-67)【单选】 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现代科技革命的序幕; 2. 形成了现代主义世界观; 03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
西班牙、拉美诗选》。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用“后现代”标志西方新兴工业城市工人阶级
2
的产生及非西方民族和文化的崛起。
3
哈桑和费德勒在肯定意义上使用了“后现代主义”一词。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生活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某些本质的变化(P66-69)【论述】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观念艺术形态—整个后现代艺术的核心(P72)【单选、简答】 艺术创作的重心从物质形式的探讨转向精神层面,艺术成为艺术家对人类本身和 现实社会展开思考的载体。
第三编 美学批判
第五章 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自测表
本次课程精讲4学习第3章的内容,共8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建议同学 们制作一个自测表,边听课边自测。
序号 1 2 3 4
重点 后现代社会的总场景
达达主义运动 波普设计风格 新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
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宙和微观世界的探测 生物工程
材料、工艺、计算机及宽带网技术的发展 各地方富有特色的小报
光纤,技术和图像传播技术的发展 网络的全球化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重点1 二、后现代社会的总场景(P65)【单选、简答】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
工业文明技术领域特色的形成; 工业文明的主要特征(托夫勒)—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最大化; 当代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特点; 未来的制造业将全面进入新时代。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3.从现代主义艺术走向后现代主义艺术(P69-71)【单选】 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从社会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目光只集中到美学自身。 一种改造社会、提升人类精神的力量并尝试用艺术来干预现实社会—苏黎世达达派;
现代设计的后现代转向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一、技术变革下的后工业经济时代(P63)【单选】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本次课程为《设计美学》精讲4(第3章)。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本科选考科目。
第一节 何谓后工业经济时代
后工业经济时代各行业的发展趋势(P63-65)【简答】
全新的“信息社会”时代 现代电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