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

合集下载

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和体系设计

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和体系设计

安全管理制度的构成和体系设计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指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和规范为依据,依据公司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职责分工、任务指引、预案和救援措施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以确保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构成1.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基础和规范标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包括《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等。

2.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部分,包括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业规程、操作流程等,是企业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

3.职责分工职责分工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职责明确、部门职责划分、岗位职责分工等。

4.任务指引任务指引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目标,包括生产计划、检查计划、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处理等,指导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如何根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5.预案和救援措施预案和救援措施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预案,如应急预案、安全维保预案、事故处理预案、应急演练预案等,以及应急救援措施,包括人员疏散、急救措施、火灾扑救等。

二、体系设计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应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到组织体系、安全管理流程、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安全管理评估和监测等方面。

1.组织体系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生产培训等。

其中,安全管理机构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层次,包括企业总经理、安全管理主管、各部门安全管理负责人等,实现层层负责与层层管理的协调与配合。

2.安全管理流程企业安全管理流程是指整个安全生产过程中,从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制定、安全措施落实等各个环节中的业务流程。

此外,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评估,以及对生产设备、人员和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开展隐患排查和事故调查。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范围、职责、权限和流程等,为安全活动提供规范和指导。

2. 组织结构:建立和明确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委员会,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责。

3. 人员培训:为所有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相关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应对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

4. 风险评估与控制: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材料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轻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5. 安全检查与监督:建立安全检查和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6. 应急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明确各个岗位和责任人员的应急职责和任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7. 安全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安
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 安全记录与统计:建立安全记录和统计制度,及时记录和分析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的信息,为改进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9. 审核与评估: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这些基本要素相互配合和支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和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和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和要素一、引言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为管理安全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活动、机构、政策、程序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它是组织识别、评估并控制可能对员工和其他相关方造成伤害的风险的方法。

安全管理体系的确立和实施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员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入浅出的角度,探讨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和要素。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1. 领导与承诺领导与承诺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组织领导者应该明确表达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承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目标,并将其融入到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中。

领导应该在实践中树立榜样,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

2. 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全员参与,而不仅仅局限于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专业人员。

组织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安全风险评估,激发员工对安全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3. 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需要对可能的危险和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确定关键的安全控制点和应对措施,以避免和减轻潜在的安全风险。

4. 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是确保员工能够有效应对安全风险的基础。

组织需要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危险物品处理、应急逃生等内容,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5. 安全监测与控制安全监测与控制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测和控制机制,包括定期的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数据统计,以及及时的安全事故报告和分析。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组织需要建立并不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通过内部审查、管理评审和外部认证等方式,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三、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1. 策略与规划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建立明确的安全管理策略和规划,包括确定安全目标、制定安全政策和计划,并将其融入到组织的战略规划中。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

表8-1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一级模块二级模块核心内容1安全文化安全理念1.1安全氛围1.有专门机构负责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2.宣传途径多样化3.安全文化宣传资料定期更新4.安全文化宣传内容与本组织生产内容关系密切5.安全文化宣传媒介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6.有安全主题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7.安全主题活动有记录、总结分析8.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基层的安全主题活动,形式多样9.通过事故学习、现场监控、事件观察和管理评审识别宣传活动主题,按计划推广活动,并总结效果10.员工参与积极性高,认同活动内容1.2安全方针1.有书面安全方针的阐述;2.安全方针由最高管理者签署发布令3.最高管理者参与安全方针制定,并熟知安全方针内容和内涵4.安全方针符合法规及有关要求的规定5.安全方针与本组织规模、性质相符6.安全方针与上级组织方针、目标一致,但不是简单重复和执行7.安全方针内容表达清楚,涉及减少伤害、疾病和环境影响,体现损失预防和持续改进8.安全方针至少2年评审一次,形成修订机制9.安全方针能被有关方方便获取,并进行主动宣传、教育利培训10.安全方针方便理解、记忆,能被有关人员认同2组织结构2.1最高管理者1.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及安全责任,内容至少包括制定安全方针、计划、方案、责任制度等,并确保落实2.对最高管理者的安全责任有监督机制3.以书面形式做出正式的安全承诺,本人对安全承诺进行签署井授权公开发布4.安全承诺内容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体现持续改进明确承诺保障措施5.安全巡视覆盖所有部门的各个层次,并以适当频率参加基层安全会议6.安全巡视过程能获取建设性意见并予以反馈7.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讨论安全问题8.选取特定安全活动予以跟踪9.参加内部评审2.2机构与人员1.设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和职责2.规定了安委会成员构成,应含有工会组织、部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一般员工3.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讨论本组织安全相关议题,取得有效成果4.按规定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岗位5.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关系清晰6.建立了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有特定的办公场所7.按规定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规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8.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能满足本组织规模下的工作负荷2.3职责划分1.设置了专门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2.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职责与权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内容明确,设置合理3.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职责,除满足现场监督需要,还应有数据分析、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要求4.成员清楚本部门业务范围5.专门机构具有就安全问题与其他部门协调的协调机制;专门机构工作职责定期评估和考核6.建立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7.岗位安全责任制覆盖组织的各个单位的各个岗位,安全职责明确、合理,成员了解自己的安全职责8.岗位职责定期评估和考核,合理调整9.各部门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都有安全考核10.对于管理交叉、空白领域的安全问题能妥善处理,并形成制度3目标管理3.1目标设定1.制定了文件化的安全目标2.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成员了解安全目标内容3.建立了目标管理制度,对目标的制定、修改、落实和考核做出规定4.目标量化,内容明确,合规合理,能够被认同5.目标制定和分解过程征求了基层组织和有关方的意见,并与行业水平、世界先进水平进行对比6.目标体现持续改进,能及时纠止错误目标、规划7.能被有关方方便获取8.规定了目标考核办法3.2目标控制1.规定了时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各基层组织签署了安全目标任务书3.各组织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4.明确了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管理措施、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等)5.各组织对安全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产生工作记录6.目标有考核制度,产生目标考核记录7.对考核目标有适当的奖惩措施4设备及物资管理4.1设备设施1.建立设备设施台账,包括生产设备设施、特种设备、安全设备设施等2.完善并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保证安全设施的充分有效3.建立采购管理制度,确认供应商资质和产品安全质量,并对安装、调试、验收、初始培训等内容作出要求4.建立设备设施保养制度,规定责任人、保养方法、保养频率等内容5.建立设备维修制度,设置维修调度和监督系统,制定维修计划和程序,组织有正式的文件化维修交接程序、维修记录并妥善保存6.建立了现场状态巡查利使用前检查制度,有检查清单、检查计划表、检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查者、检查时7.间、检查项目、问题描述、跟踪结果等内容8.建立设备调校管理制度,规定调校方法、间隔要求、校准验收标准、调校记录,有防护措施避免可能出现无法调校或调校无效,制定了不符合项目的处理方式9.建立拆除报废管理制度,拆除作业进行风险评价,有工作计划、工作程序、报废条件及要求,拆除的设备妥善保存或处理10.有设备设施性能目标/指标,将检维修后的设备性能与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所有优于标准的状态给予口头或书面形式的积极认可,所有低于标准状况都有书面报告11.实时跟踪以确保所有低于标准的项目按要求整改,有对组织内设施进行持续审查以识别未覆盖区域4.2危险物质1.具有完备的危险品安全技术文档管理制度,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文档2.建立危险品仓库管理制度,保证存储安全,进行危险品入库出库记录3.危险品专人管理制度,并提供危险品应急服务咨询服务4.设置明显的危害告知及警示标志,以适当形式对从业人员及有关方进行危害告知5.建立危险品废弃处理制度,说明废弃处置方法6.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全面识别重大危险源,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建档、备案7.对重大危险源的配备充分、有效的事故预防、监控设备设施8.向用户/供货商主动提供,索取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技术资料9.提供必要的危险品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培训10.能够主动识别、分析有关方对危险品控制的诉求,并作出恰当反馈5作业管理5.1安全工作制度1.所有业务/现场和部门/专业都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2.有合适的途径和程序保证其在员工间得以交流,员工全面了解制度内容3.对制度内容进行定期评审,并听取员工建议4.有系统对制度的推行情况进行确认5.2工作许可1.工作许可制度由知识丰富的人员组成的团队识别许可需求2.对发生/可能发生的危险工作清楚描述3.明确风险评价方法及技术标准4.明确工作许可程序5.设计规范格式的工作单,内容涉及申请、检测、监护、警戒、签发、关闭等环节的有效控制6.明确作业许可的范围、时限、负责人及职责7.有签发、延期、终止和取消许可的正式安排8.对许可签发人、使用人进行制度培训9.建立工作许可监督机制10.作业许可记录妥善保存5.3作业环境管理1.识别并建立作业现场布置及环境布局要求2.有系统识别并切实提供了可靠的通风、照明、取暖、降温等必备设施,保证作业环境舒适3.有系统对所有的作业场所和设施进行安全标志的需求识别,并建立、维护和复核作业现场的安全标志以保证其规范性4.对特殊作业活动进行警戒区域和安全警示提出要求,并有系统监督落实5.4个人防护1.由知识丰富的人员识别个人防护设备需求2.书面形式规定个人防护标准3.对员工、承包商、访问者做出明确的防护要求4.定期评估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依赖水平及有效性5.有专门机构定期提出采购清单,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充分、有效,并保存适当数量的个人防护用品6.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养方法进行培训7.建立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更换、检查和保养管理制度并保存记录8.现场观察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纠止不正确行为5.5承包商管理1.建立了承包商资格审查程序2.签订合同内容中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与权力3.任命高层管理人员负责承包商管理,任命合适人员进行承包商的现场管理4.建立组织与承包商之间的沟通机制讨论运作和安全问题,组织对承包商负责人与承包商管理人员、一线经理之间的沟通进行评价5.有制度要求对承包商及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引导,进行工作前的会议沟通,内容应涉及工作方法、工作程序、风险评价、工作许可和法规要求等6.组织对承包商的工作场所、物质设备进行了有效控制7.组织对承包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健康关怀8.有程序进行完工后的检查,确保不留后患9.建立程序在完工后对承包商业绩进行评审,并保存记录10.建立提高承包商业绩的战略5.6变更管理1.制定了变更管理制度2.对变更过程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3.变更管理程序明确了变更申请、审批、评审、实施、验收等有关程序及负责人4.变更项目对所有资料和制度等事项进行了更新5.有合适的团队对变更管理的有效性整个过程进行评估6人员管理6.1人力资源1.对各种岗位进行安全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进行明确定义2.组织根据业务需求制定招聘计划3.对员工经历进行核实,验证全部成员(含领导)的资格证书和执照有效性4.员工录刚前进行适当体检,建立试用管理程序5.所有人员(领导、新员工、临时工、转/停/复岗员工、访问者、承包商)由其直接负责人进行入职引导,介绍安全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对入职引导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估6.有系统预先识别员工离职征兆7.有程序要求适当人员与离职者面谈离职原因,并评估员工离职原因8.有程序对识别出的造成员工离职的组织内在问题进行处理9.离职员工进行离职体检6.2安全培训1.制定了安全培训教育制度2.有程序识别个人(含领导)安全培训需求,考虑了职责需求、员工测评、公司目标、标准提升、个人需求等内容3.建立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和标准、培训记录、个人培训档案4.有专门的安全培训机构,配备了合格的培训教师,培训设施充分有效5.培训课程有规范的教案,培训文件保证培训质量和连贯性,培训过程采用多种交流技术6.培训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测试、考核7.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审,至少考虑培训需求完成程、培训达标程度8.培训体系采取了改进措施7信息管理7.1沟通系统1.有机构促进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的沟通联系;沟通范围涉及与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与各部门、与外来人员、与外部单位之间的沟通2.对有关人员进行沟通能力培训3.建立逐级沟通和越级沟通渠道,沟通方式多样4.对所沟通的信息及时反馈5.有程序对发布信息进行审核6.对沟通渠道使用者进行调查以评估其有效性,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采取了措施提高沟通效果7.2会议制度1.会议管理制度有程序协调日常业务会议安排,规定了每个会议的目的、主持、频率、参加人员,要求会议有记录并有明确的保存期限,采取适当频率进行日常会议检查2.管理会议有规范的书面议程、会议记录,规定保存期限3.为班组会议主持者提供合适的资料,会议有关事项得到跟踪并传达到高层管理人员4.建立交接班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交接班记录表单,明确交接班负责人员和交接条件,规定问题处理方式,交接班会议记录专人妥善保存5.专家、来访者等非管理人员以适当频率参与班组会议6.对会议效果进行有效性持续评价,参会人员对会议的有效性持肯定态度7.3激励方式1.制定了个人和团队的突出业绩评价标准,采用有计划和非计划、正式和非正式多种方式进行表扬2.有程序对受表扬的个人和团体业绩进行适当推广示范和学习,表扬信息有效传达到适合的部门3.员工受到表扬的机会均等,力度得当4.制定了明确的纪律标准5.详细规定了帮助业绩表现差的员工的方法6.建立组织内部的抱怨/申诉程序,保证抱怨/申诉渠道畅通7.有专门的人员对抱怨/申诉问题进行处理、反馈和跟踪8.有主动了解员工安全需求的机制,对员工需求做出恰当反馈9.有措施缓解员工劳动疲劳,升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情绪管理10.关注员工的工作外安全,员工家庭参与工作外安全教育活动,组织以适当的方式和频率将工作外安全信息送到员工家中8文件管理8.1合规保障1.有系统关注新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发布,并识别过期、无效或作废的法规、标准和规范2.有适当的渠道获取法规、标准和规范3.选用合适的专家识别适用的法规和运营许可4.编制完整、适用的法规、标准、规范和运营许可清单,列表安排有利于有关人员使用,内容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人员聘用等方面的要求5.有系统明确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对组织业务的影响及程度6.所有通用要求有效传达到全体员工,特殊要求进行了专门的沟通7.详细说明了运营许可的登记管理部门,对运营许可所需的详细材料进行了编辑8.有系统保证运营许可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期限、工作范围、申报时限等9.有部门负责接收、传达并保管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10.建立向主管部门报告的管理制度,明确需要报告的事项,报告的时机,报告的方法/格式,报告的个人职责,收到报告的确认8.2规章制度1.组织制定了内部文件管理制度2.内部文件(主要包括体系文件、行政管理文件等)的编写、审核、签发都明确了相应部门和个人的职责3.内部文件的分发要进行登记,有程序确保使用部门、场所能得到使用版本4.建立完善的文件保存和借阅制度5.建立外来文件的控制程序6.内部文件定期评审修订7.文件的作废与销毁程序严格8.定义文件的受控状态,并有控制办法8.3技术文档1.识别了所有操作程序2.合适的员工参与到规程的开发、制定3.操作规程定义了关键工艺参数、操作方法4.安全操作规样经过评审5.安全操作规程有正式程序进行签发6.建立安全操作规程的发放程序,有专人负责发放到有关岗位,有发放记录,有接收记录7.有关人员对操作规程进行了培训和学习8.规程进行分级复核,按规定的时间表完成复核,复核程序有效9.发生变更时应有程序要求进行规程的修订10.有程序识别过期和作废的操作规样,并妥善处理9事件管理9.1报告调查1.对事故/事件进行了定义;2.制定了事故/事件报告流程3.规定了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限4.明确了事故/事件报告的相关负责人5.对事故/事件的报告描述内容进行要求6.事故/事件报告进行详细记录7.建立事故/事件投诉管理程序8.鼓励和推动对未遂及低于标准状况的报告9.根据风险评价测定事故/事件调查的深度10.定义了不同事故/事件的调查团队11.外部机构执行调查时有清楚的程序指导行动安排12.调查系统中包含一线主管人员13.中高层领导参与到重要事故的现场调查工作14.有员工代表适当参与事故调查15.事故调查负责人接受过正式的调查技术培训16.调查报告有标准格式描述有关事项17.对重大潜在的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并报告9.2统计分析1.规定事故/事件的统计范围和指标2.限定事故/事件的统计时限和周期3.明确事故/事件的统计职责与权限4.获取工作外事故信息5.统计事故/事件损失6.记录各类事故/事件总数7.统计分析各类事故/事件趋势8.重大事故数量趋势进行统计分析9.按年度对比分析统计比率指标10.事故分析的结论论传达到相关个人9.3跟踪处理1.中高层领导以适当的频率对所有初始事件报告进行复核2.组织对事故调查报告进行评审3.组织确保纠正预防措施均已完成4.跟踪系统识别未完成措施的原因并评估其影响5.重大跟踪措施的报告有效地沟通到有关方6.组织对跟踪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7.组织通过多途径对事故报告进行核实以验证报告的事故数量8.重大事件向有关方公布10应急管理10.1应急准备1.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实行分级管理2.建立了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救援组、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组等3.明确了应急小组负责人、成员及各应急小组的职责4.配备了充分、有效的应急物资,包括抢险抢修器材、通讯联络器材、个体防护用品、医疗急救器材和药品、照明器材、运输交通工具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关器材5.各类器材合理布置,进行经常性保养,并有记录10.2应急计划1.建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编制和定期修订2.应急预案应经过安全生产委员会评审后由最高管理者签发3.应急预案应有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4.应急预案发放到各级基层单位,负责人人手一册,清楚各自的应急职责5.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6.应急预案通报有关协助单位7.全面识别了紧急事件,包括飓风、暴雨、地震、暴雪等白然灾害、火灾、爆炸事故;易燃易爆介质泄露、中毒事故;滑坡、坍塌。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改善企业环境,平衡社会关系,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成为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的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组成:
第一,安全管理规定。

安全管理规定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它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方针,其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审核、检查和评价等等。

第二,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以决策、监督和控制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培训和督促职工安全行为,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规范,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设施、安全技术和安全组织等等。

第四,安全技术措施。

企业要根据安全管理规定,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实施生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以上就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实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

从长远来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
体系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安全政策:公司或组织的高层制定的安全方针和目标,应向内外界明确表示,确保安全工作全面落实。

2. 安全组织体系:确保监管和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和位置,应保证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权力清晰明确,增强责任感和担当。

3. 安全程序:流程和手册,以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事故。

4. 安全管理活动:包括纪律和监管、纪律执行、安全意识提升和培训、事故分析和反馈等管理活动,以控制风险和减少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5. 安全文化: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可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体现在员工素质、行为准则、差异化行为和普及意识等方面。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风俗可能影响员工对安全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建有助于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安全文化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安全管理框架,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安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从而保障企业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组织结构与职责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这样可以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以及如何协同配合。

一般而言,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组织结构包括:企业级别的安全负责人、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委员会等,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由公司内部的标准和规定来进行规范和制定。

二、制度与规范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安全标准、安全流程、安全规定等等,还包括各种文档、手册、指南等,他们都需要得到严格的执行。

这些制度和规范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行为,让员工了解安全操作规范,并将这些规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三、培训与教育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培训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是不断变化的,员工如果没有及时的培训和教育,就无法跟上安全标准和规范的改变。

企业需要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员工培训、安全知识宣传、实践操作培训等等,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

四、评估与改进在安全管理体系中,评估与改进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测,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可以通过安全检查、安全演练、安全评估等办法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

五、技术手段与支持在安全管理体系中,技术手段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需要对各种安全技术进行投入和支持,从而增强安全管理的效果和能力。

企业可以使用视频监控、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保障企业人身、财产和信息的安全。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由组织结构与职责、制度与规范、培训与教育、评估与改进、技术手段与支持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12个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12个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12个要素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为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12个要素。

1. 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确立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目标。

企业应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安全政策,明确安全目标,并将其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2. 组织结构和职责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并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

这有助于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素养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风险评估和管理企业应该对可能带来安全风险的活动和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控制和降低风险。

5. 安全程序和工作指导制定详细的安全程序和工作指导,对员工进行明确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按照安全标准进行。

6. 紧急预案和应急管理建立紧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7. 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企业应购置适用的安全设备,如防护帽、防护服等,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在作业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8. 事故调查和分析对事故和安全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 安全绩效评估和改进建立安全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10. 员工参与和沟通员工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者和参与者,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并通过适当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员工传递安全信息。

11. 合规性和法规遵守企业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与国家安全要求相一致。

12. 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实现持续改进。

总结:安全管理体系的12个要素对企业确保员工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至关重要。

它是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那么,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究竟由哪些基本组成部分构成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首先,政策和目标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引领方向。

明确的安全政策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指明道路。

它应该由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清晰地阐述组织对安全的承诺、价值观以及总体的安全期望。

例如,“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无事故、无伤害的工作环境,将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并持续改进安全绩效。

”这样的政策能够让员工明白安全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具体、可衡量的安全目标。

这些目标要根据政策来设定,并且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比如,在一定时间内将事故发生率降低一定比例,或者达到某个特定的安全标准认证。

明确的目标能够为安全工作提供具体的努力方向,有助于衡量安全管理的效果。

接下来,组织与职责的明确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架构支撑。

要确保安全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安全组织机构。

这包括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限。

从高层管理者到一线员工,每个人在安全管理中都应有清晰的职责。

高层管理者要提供资源支持、制定战略决策;中层管理人员要负责将安全政策和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监督执行;而一线员工则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活动。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

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就是要找出可能导致事故或危害的潜在因素,这需要对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比如,在化工生产中,可能存在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风险。

风险评估则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确定其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是需要优先处理的。

风险控制就是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安全管理体系之六大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之六大体系

制定全面的安全规章制度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详细的安 全规章制度,覆盖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
规章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
安全规章制度应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责任人, 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3
定期评估与更新规章制度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 及时修订和完善,确保规章制度始终与企业的生 产经营活动相适应。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
车间、班组及其负责人
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承担相应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 生产安全。
安全责任书签订与执行
签订范围
企业与各级管理人员、车 间、班组等签订安全责任 书。
责任书内容
明确双方的安全职责、目 标、考核标准等。
执行与监督
定期对安全责任书执行情 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 ,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 有效落实。
考核与奖惩机制
考核指标
制定量化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如事故率、隐患整改率等。
考核方式
采用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互查、明查与暗访等方式进行考核。
奖惩措施
对安全生产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 定或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追究责任。
04
安全制度体系
安全法规及标准遵守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感谢观看
背景介绍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安全管 理方法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成为企业 发展的重要保障。
六大体系构成
安全策略体系
制定企业的安全方针、目标、原则等,为企 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
安全组织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职责, 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管理体系四个组成部分

安全管理体系四个组成部分

安全管理体系四个组成部分安全管理体系是指组织为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组织结构、职责、政策、程序和实践。

它由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组成,分别是政策和目标、组织结构、计划和实施、评估和持续改进。

一、政策和目标政策和目标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它定义了组织对安全的承诺和期望。

一个明确的安全政策能够为组织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确保安全目标与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战略目标相一致。

安全目标则是为了实现安全政策而设定的具体目标,例如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

政策和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组织的特点、法规要求以及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确保其可行性和可衡量性。

二、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它涉及到安全职责的分工和安全管理的层级关系。

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应该明确安全职责和权限,并确保安全管理的顺畅进行。

通常,组织结构包括安全委员会、安全部门和安全人员等。

安全委员会是由各级管理人员和安全相关人员组成的,负责制定安全政策和目标,并监督安全管理的实施。

安全部门是负责安全管理的专门部门,负责制定安全计划、培训员工、开展安全检查等。

安全人员是组织内负责具体安全工作的人员,他们负责日常的安全监督和事故应对。

三、计划和实施计划和实施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安全管理的策划和执行。

首先,需要制定安全计划,明确安全目标和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其次,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和评估可能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此外,还需要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最后,需要建立安全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监测安全状况,发现并报告安全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评估和持续改进评估和持续改进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对安全管理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首先,需要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评估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内部审核是由组织内部的审核员进行的,旨在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问题。

外部审核是由独立的审核机构进行的,旨在确认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要求。

安全管理体系四大部分

安全管理体系四大部分

安全管理体系四大部分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安全生产方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安全生产目标: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生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确保项目安全稳定运行。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小组成员包括总工程师、工程部长、安质部长、物资部长、综合部长、财务部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2、工作机构(1)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计划,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2)安全技术部:负责项目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安全技术培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

(3)安全质量管理部:负责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4)物资设备部:负责项目物资设备采购、保管、发放及维修工作,确保物资设备安全可靠。

(5)财务部:负责项目安全生产经费的预算、审批和支出,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6)综合部:负责项目安全生产信息统计、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项目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2)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负责项目安全生产资源的配置,确保安全生产投入。

(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5)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6)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组织救援,并按法律法规要求报告和处理。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组织体系
根据谁负责生产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是项目经理部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负总的责任。

质安部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各专业工长、施工班组和现场施工人员对各种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不得忽视生产安全。

安全员有奖罚权和一票否决权,对安全员的决定,各管理人员、班组长必须无条件执行。

并赋予专职安全员随机抽查权。

(二)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各级安全监督体系,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程序,落实执行建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及时纠正违章、冒险、蛮干行为。

对检查出的隐患,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定人负责限期整改,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体系见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图。

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图
安全检查框图。

安全管理体系的3部分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3部分构成

安全管理体系的3部分构成以安全管理体系的3部分构成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和重要内容。

第一部分:政策和目标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部分是政策和目标。

这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指导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政策是组织对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承诺的表述,目标则是组织为实现安全管理而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指标。

政策和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组织的特点、业务需求、法律法规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在制定政策和目标时,还应考虑到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结果,确保政策和目标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第二部分:组织与职责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二部分是组织与职责。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等内容。

组织与职责的设定是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在组织结构方面,应根据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划分安全管理部门和岗位,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

在职责分工方面,应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确保各方面的安全工作得到有效协调和配合。

在人员配备方面,应确保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第三部分:过程与控制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三部分是过程与控制。

这一部分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关键。

过程与控制包括风险管理、安全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环节,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和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其次,安全控制是保障安全管理的关键,包括制定安全规程、实施安全措施和监控安全状况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应对和处置。

最后,持续改进是安全管理的动力和保障,包括定期评估和审查安全管理体系、分析问题和改进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安全管理体系的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分别是政策和目标、组织与职责以及过程与控制。

安全管理体系12个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12个要素

安全管理体系12个要素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通常包含12 个关键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效的安全保障网络。

一、安全政策安全政策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石,它明确了组织对于安全的总体态度和目标。

一个清晰、明确且具有权威性的安全政策,能够为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提供指导方向。

安全政策应当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制定,并传达给全体员工,以确保大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统一的认识。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的安全政策可能包括“零事故”的目标、对遵守安全规定的承诺以及对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决心。

二、安全目标与指标在安全政策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具体的安全目标和指标。

这些目标和指标应当是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且有时限的(SMART 原则)。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能够将抽象的安全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便于跟踪和评估安全管理工作的进展。

比如,一个建筑项目可以设定在一定时间内将事故发生率降低一定比例,或者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合格率达到特定水平。

三、安全组织与职责建立合理的安全组织机构,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是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

这包括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同时也要规定其他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一个大型企业中,生产部门负责设备的安全运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员工的安全培训,而安全管理部门则负责监督和协调各项安全工作。

四、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工作场所、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能够确定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在化工企业中,对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发现潜在的泄漏、爆炸等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安全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

安全管理体系包含

安全管理体系包含

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安全生产方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企业财产免受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目标:实现以下目标:(1)零事故、零伤害;(2)职业病防治达标;(3)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4)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持续提升。

安全生产原则:(1)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2)全员参与原则: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共同责任,要广泛动员,全员参与;(3)风险防控原则: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2)审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3)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4)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5)对安全生产投入、培训、奖励等事项进行决策。

2、工作机构设立以下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工作:(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监督检查、事故处理等工作;(2)安全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安全技术研发、安全技术改造等工作;(3)安全生产培训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知识普及等工作;(4)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5)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治、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安全职责包括:(1)贯彻落实国家及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2)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确保实施;(3)负责项目安全生产资源的配置,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等;(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防止事故发生;(5)组织项目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6)对项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总结事故教训,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7)确保项目职业卫生工作符合国家及企业要求,防止职业病发生。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包括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包括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包括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包括确立以下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及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具体目标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事故为零,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原则包括:合法合规、风险管理、责任到人、科技支撑。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工程部长、安质部长等为核心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计划和措施,审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及演练,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工作机构(1)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进行细化、分解,并监督执行。

(2)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

(3)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小组,针对特定领域或环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生产。

(4)设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项目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并组织落实;(2)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制度执行;(3)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5)对项目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预防措施;(6)协调项目内外部安全生产资源,确保项目安全顺利进行。

2、总工程师安全职责总工程师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项目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如下:(1)组织编制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实施;(2)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性审查,确保施工方案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负责项目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提供技术支持;(4)参与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技术改进措施;(5)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项目中的应用,确保其安全性。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简介安全管理体系是系统性、持续性、规范性的安全管理理念,它采取主动、预防性的管理模式,打破了过去被动、事后亡羊补牢式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管理体系由“安全政策、安全保证、风险管理、安全促进”四个方面组成。

通过主动、积极地开展安全信息的收集、系统评价、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始终强调系统安全,运用系统的方法排查危险源,降低风险,用组织等手段解决系统问题,将预防性管理与监督相结合,将各种监控措施系统有机地组成监督机制,实现维修过程的安全管理的闭环,从而不断地改进提高,保证了维修单位整体安全水平持续改进,以期达到长效安全、持续安全的目标。

1、安全政策安全政策是维修单位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设计和有效运转的基础,其实质是对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策划,其体现了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即安全管理活动将依照预先确定的计划,并以统一的方式在整个维修单位持续进行,并且通过改进使体系不断提高。

维修单位安全政策贯穿于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另外三个方面(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促进)之中,并通过这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2、安全保证安全信息是确保系统安全管理的首要条件,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采用多种方式有效地报告/收集安全数据,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利用。

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利用信息驱动,以数据为驱动的系统管理。

安全信息管理通过对维修生产过程产生的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共享和保护,为风险管理、系统评价和管理评审提供支持,安全保证流程图如下:3、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风险管理,通过识别、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阶段,识别和评估风险源及其严重性和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控制,消除危险或将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以此提高维修单位的固有安全水平。

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风险分析和控制”,维修单位应建立风险管理的相关管理程序,对如何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管理,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性的量化分值,从而使风险评估方法更具体、易于操作性,风险管理流程图如下:4、安全促进安全促进是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其核心功能是建立良好的维修单位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什么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什么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什么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安全管理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可以确保组织内部的员工、设备和财产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本文将探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重要性。

1. 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政策和目标。

安全管理体系应该明确规定组织的安全政策和目标,以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和遵守安全要求。

安全政策应包括对安全的承诺和责任,以及为实现安全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2. 安全规程和程序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安全规程和程序。

安全规程和程序是基于安全政策和目标制定的具体规定和步骤,目的是确保安全规定得到执行。

这些规程和程序应涵盖各个方面,如事故预防、应急响应、设备维护等,以保障在各种风险环境下的安全。

3. 资源分配和培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还应包括资源分配和培训。

组织需要为安全管理分配足够的资源,例如预算、设备和人力。

此外,组织还应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以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4. 指标和评估为了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组织应该设定一些指标和评估机制。

通过监控和评估安全绩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这些指标和评估可以基于关键绩效指标、事故统计和员工反馈等进行。

5. 内部沟通和合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还需要内部沟通和合作。

组织中的各个层级和部门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员工之间能够及时共享安全信息和经验。

同时,组织还应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6. 绩效改进和持续优化持续改进是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关键要素。

组织应该定期评估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绩效改进。

通过持续优化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可以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结论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组织安全管理的基础,能够帮助组织预防事故、保护员工、设备和财产,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规程和程序、资源分配和培训、指标和评估、内部沟通和合作以及绩效改进和持续优化等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8-1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一级模块二级模块核心内容1安全文化安全理念1.1安全氛围1.有专门机构负责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2.宣传途径多样化3.安全文化宣传资料定期更新4.安全文化宣传内容与本组织生产内容关系密切5.安全文化宣传媒介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6.有安全主题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7.安全主题活动有记录、总结分析8.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基层的安全主题活动,形式多样9.通过事故学习、现场监控、事件观察和管理评审识别宣传活动主题,按计划推广活动,并总结效果10.员工参与积极性高,认同活动内容1.2安全方针1.有书面安全方针的阐述;2.安全方针由最高管理者签署发布令3.最高管理者参与安全方针制定,并熟知安全方针内容和内涵4.安全方针符合法规及有关要求的规定5.安全方针与本组织规模、性质相符6.安全方针与上级组织方针、目标一致,但不是简单重复和执行7.安全方针内容表达清楚,涉及减少伤害、疾病和环境影响,体现损失预防和持续改进8.安全方针至少2年评审一次,形成修订机制9.安全方针能被有关方方便获取,并进行主动宣传、教育利培训10.安全方针方便理解、记忆,能被有关人员认同2组织结构2.1最高管理者1.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及安全责任,内容至少包括制定安全方针、计划、方案、责任制度等,并确保落实2.对最高管理者的安全责任有监督机制3.以书面形式做出正式的安全承诺,本人对安全承诺进行签署井授权公开发布4.安全承诺内容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体现持续改进明确承诺保障措施5.安全巡视覆盖所有部门的各个层次,并以适当频率参加基层安全会议6.安全巡视过程能获取建设性意见并予以反馈7.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讨论安全问题8.选取特定安全活动予以跟踪9.参加内部评审2.2机构与人员1.设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和职责2.规定了安委会成员构成,应含有工会组织、部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一般员工3.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讨论本组织安全相关议题,取得有效成果4.按规定设置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岗位5.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关系清晰6.建立了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有特定的办公场所7.按规定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规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8.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能满足本组织规模下的工作负荷2.3职责划分1.设置了专门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2.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职责与权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内容明确,设置合理3.专门安全管理机构职责,除满足现场监督需要,还应有数据分析、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要求4.成员清楚本部门业务范围5.专门机构具有就安全问题与其他部门协调的协调机制;专门机构工作职责定期评估和考核6.建立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7.岗位安全责任制覆盖组织的各个单位的各个岗位,安全职责明确、合理,成员了解自己的安全职责8.岗位职责定期评估和考核,合理调整9.各部门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都有安全考核10.对于管理交叉、空白领域的安全问题能妥善处理,并形成制度3目标管理3.1目标设定1.制定了文件化的安全目标2.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成员了解安全目标内容3.建立了目标管理制度,对目标的制定、修改、落实和考核做出规定4.目标量化,内容明确,合规合理,能够被认同5.目标制定和分解过程征求了基层组织和有关方的意见,并与行业水平、世界先进水平进行对比6.目标体现持续改进,能及时纠止错误目标、规划7.能被有关方方便获取8.规定了目标考核办法3.2目标控制1.规定了时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各基层组织签署了安全目标任务书3.各组织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4.明确了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管理措施、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等)5.各组织对安全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产生工作记录6.目标有考核制度,产生目标考核记录7.对考核目标有适当的奖惩措施4设备及物资管理4.1设备设施1.建立设备设施台账,包括生产设备设施、特种设备、安全设备设施等2.完善并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保证安全设施的充分有效3.建立采购管理制度,确认供应商资质和产品安全质量,并对安装、调试、验收、初始培训等内容作出要求4.建立设备设施保养制度,规定责任人、保养方法、保养频率等内容5.建立设备维修制度,设置维修调度和监督系统,制定维修计划和程序,组织有正式的文件化维修交接程序、维修记录并妥善保存6.建立了现场状态巡查利使用前检查制度,有检查清单、检查计划表、检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查者、检查时7.间、检查项目、问题描述、跟踪结果等内容8.建立设备调校管理制度,规定调校方法、间隔要求、校准验收标准、调校记录,有防护措施避免可能出现无法调校或调校无效,制定了不符合项目的处理方式9.建立拆除报废管理制度,拆除作业进行风险评价,有工作计划、工作程序、报废条件及要求,拆除的设备妥善保存或处理10.有设备设施性能目标/指标,将检维修后的设备性能与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所有优于标准的状态给予口头或书面形式的积极认可,所有低于标准状况都有书面报告11.实时跟踪以确保所有低于标准的项目按要求整改,有对组织内设施进行持续审查以识别未覆盖区域4.2危险物质1.具有完备的危险品安全技术文档管理制度,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文档2.建立危险品仓库管理制度,保证存储安全,进行危险品入库出库记录3.危险品专人管理制度,并提供危险品应急服务咨询服务4.设置明显的危害告知及警示标志,以适当形式对从业人员及有关方进行危害告知5.建立危险品废弃处理制度,说明废弃处置方法6.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全面识别重大危险源,并按规定进行登记、建档、备案7.对重大危险源的配备充分、有效的事故预防、监控设备设施8.向用户/供货商主动提供,索取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技术资料9.提供必要的危险品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培训10.能够主动识别、分析有关方对危险品控制的诉求,并作出恰当反馈5作业管理5.1安全工作制度1.所有业务/现场和部门/专业都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2.有合适的途径和程序保证其在员工间得以交流,员工全面了解制度内容3.对制度内容进行定期评审,并听取员工建议4.有系统对制度的推行情况进行确认5.2工作许可1.工作许可制度由知识丰富的人员组成的团队识别许可需求2.对发生/可能发生的危险工作清楚描述3.明确风险评价方法及技术标准4.明确工作许可程序5.设计规范格式的工作单,内容涉及申请、检测、监护、警戒、签发、关闭等环节的有效控制6.明确作业许可的范围、时限、负责人及职责7.有签发、延期、终止和取消许可的正式安排8.对许可签发人、使用人进行制度培训9.建立工作许可监督机制10.作业许可记录妥善保存5.3作业环境管理1.识别并建立作业现场布置及环境布局要求2.有系统识别并切实提供了可靠的通风、照明、取暖、降温等必备设施,保证作业环境舒适3.有系统对所有的作业场所和设施进行安全标志的需求识别,并建立、维护和复核作业现场的安全标志以保证其规范性4.对特殊作业活动进行警戒区域和安全警示提出要求,并有系统监督落实5.4个人防护1.由知识丰富的人员识别个人防护设备需求2.书面形式规定个人防护标准3.对员工、承包商、访问者做出明确的防护要求4.定期评估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依赖水平及有效性5.有专门机构定期提出采购清单,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充分、有效,并保存适当数量的个人防护用品6.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养方法进行培训7.建立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更换、检查和保养管理制度并保存记录8.现场观察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纠止不正确行为5.5承包商管理1.建立了承包商资格审查程序2.签订合同内容中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与权力3.任命高层管理人员负责承包商管理,任命合适人员进行承包商的现场管理4.建立组织与承包商之间的沟通机制讨论运作和安全问题,组织对承包商负责人与承包商管理人员、一线经理之间的沟通进行评价5.有制度要求对承包商及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引导,进行工作前的会议沟通,内容应涉及工作方法、工作程序、风险评价、工作许可和法规要求等6.组织对承包商的工作场所、物质设备进行了有效控制7.组织对承包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健康关怀8.有程序进行完工后的检查,确保不留后患9.建立程序在完工后对承包商业绩进行评审,并保存记录10.建立提高承包商业绩的战略5.6变更管理1.制定了变更管理制度2.对变更过程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3.变更管理程序明确了变更申请、审批、评审、实施、验收等有关程序及负责人4.变更项目对所有资料和制度等事项进行了更新5.有合适的团队对变更管理的有效性整个过程进行评估6人员管理6.1人力资源1.对各种岗位进行安全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进行明确定义2.组织根据业务需求制定招聘计划3.对员工经历进行核实,验证全部成员(含领导)的资格证书和执照有效性4.员工录刚前进行适当体检,建立试用管理程序5.所有人员(领导、新员工、临时工、转/停/复岗员工、访问者、承包商)由其直接负责人进行入职引导,介绍安全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对入职引导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估6.有系统预先识别员工离职征兆7.有程序要求适当人员与离职者面谈离职原因,并评估员工离职原因8.有程序对识别出的造成员工离职的组织内在问题进行处理9.离职员工进行离职体检6.2安全培训1.制定了安全培训教育制度2.有程序识别个人(含领导)安全培训需求,考虑了职责需求、员工测评、公司目标、标准提升、个人需求等内容3.建立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和标准、培训记录、个人培训档案4.有专门的安全培训机构,配备了合格的培训教师,培训设施充分有效5.培训课程有规范的教案,培训文件保证培训质量和连贯性,培训过程采用多种交流技术6.培训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测试、考核7.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审,至少考虑培训需求完成程、培训达标程度8.培训体系采取了改进措施7信息管理7.1沟通系统1.有机构促进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的沟通联系;沟通范围涉及与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与各部门、与外来人员、与外部单位之间的沟通2.对有关人员进行沟通能力培训3.建立逐级沟通和越级沟通渠道,沟通方式多样4.对所沟通的信息及时反馈5.有程序对发布信息进行审核6.对沟通渠道使用者进行调查以评估其有效性,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采取了措施提高沟通效果7.2会议制度1.会议管理制度有程序协调日常业务会议安排,规定了每个会议的目的、主持、频率、参加人员,要求会议有记录并有明确的保存期限,采取适当频率进行日常会议检查2.管理会议有规范的书面议程、会议记录,规定保存期限3.为班组会议主持者提供合适的资料,会议有关事项得到跟踪并传达到高层管理人员4.建立交接班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交接班记录表单,明确交接班负责人员和交接条件,规定问题处理方式,交接班会议记录专人妥善保存5.专家、来访者等非管理人员以适当频率参与班组会议6.对会议效果进行有效性持续评价,参会人员对会议的有效性持肯定态度7.3激励方式1.制定了个人和团队的突出业绩评价标准,采用有计划和非计划、正式和非正式多种方式进行表扬2.有程序对受表扬的个人和团体业绩进行适当推广示范和学习,表扬信息有效传达到适合的部门3.员工受到表扬的机会均等,力度得当4.制定了明确的纪律标准5.详细规定了帮助业绩表现差的员工的方法6.建立组织内部的抱怨/申诉程序,保证抱怨/申诉渠道畅通7.有专门的人员对抱怨/申诉问题进行处理、反馈和跟踪8.有主动了解员工安全需求的机制,对员工需求做出恰当反馈9.有措施缓解员工劳动疲劳,升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情绪管理10.关注员工的工作外安全,员工家庭参与工作外安全教育活动,组织以适当的方式和频率将工作外安全信息送到员工家中8文件管理8.1合规保障1.有系统关注新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发布,并识别过期、无效或作废的法规、标准和规范2.有适当的渠道获取法规、标准和规范3.选用合适的专家识别适用的法规和运营许可4.编制完整、适用的法规、标准、规范和运营许可清单,列表安排有利于有关人员使用,内容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人员聘用等方面的要求5.有系统明确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对组织业务的影响及程度6.所有通用要求有效传达到全体员工,特殊要求进行了专门的沟通7.详细说明了运营许可的登记管理部门,对运营许可所需的详细材料进行了编辑8.有系统保证运营许可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期限、工作范围、申报时限等9.有部门负责接收、传达并保管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10.建立向主管部门报告的管理制度,明确需要报告的事项,报告的时机,报告的方法/格式,报告的个人职责,收到报告的确认8.2规章制度1.组织制定了内部文件管理制度2.内部文件(主要包括体系文件、行政管理文件等)的编写、审核、签发都明确了相应部门和个人的职责3.内部文件的分发要进行登记,有程序确保使用部门、场所能得到使用版本4.建立完善的文件保存和借阅制度5.建立外来文件的控制程序6.内部文件定期评审修订7.文件的作废与销毁程序严格8.定义文件的受控状态,并有控制办法8.3技术文档1.识别了所有操作程序2.合适的员工参与到规程的开发、制定3.操作规程定义了关键工艺参数、操作方法4.安全操作规样经过评审5.安全操作规程有正式程序进行签发6.建立安全操作规程的发放程序,有专人负责发放到有关岗位,有发放记录,有接收记录7.有关人员对操作规程进行了培训和学习8.规程进行分级复核,按规定的时间表完成复核,复核程序有效9.发生变更时应有程序要求进行规程的修订10.有程序识别过期和作废的操作规样,并妥善处理9事件管理9.1报告调查1.对事故/事件进行了定义;2.制定了事故/事件报告流程3.规定了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限4.明确了事故/事件报告的相关负责人5.对事故/事件的报告描述内容进行要求6.事故/事件报告进行详细记录7.建立事故/事件投诉管理程序8.鼓励和推动对未遂及低于标准状况的报告9.根据风险评价测定事故/事件调查的深度10.定义了不同事故/事件的调查团队11.外部机构执行调查时有清楚的程序指导行动安排12.调查系统中包含一线主管人员13.中高层领导参与到重要事故的现场调查工作14.有员工代表适当参与事故调查15.事故调查负责人接受过正式的调查技术培训16.调查报告有标准格式描述有关事项17.对重大潜在的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并报告9.2统计分析1.规定事故/事件的统计范围和指标2.限定事故/事件的统计时限和周期3.明确事故/事件的统计职责与权限4.获取工作外事故信息5.统计事故/事件损失6.记录各类事故/事件总数7.统计分析各类事故/事件趋势8.重大事故数量趋势进行统计分析9.按年度对比分析统计比率指标10.事故分析的结论论传达到相关个人9.3跟踪处理1.中高层领导以适当的频率对所有初始事件报告进行复核2.组织对事故调查报告进行评审3.组织确保纠正预防措施均已完成4.跟踪系统识别未完成措施的原因并评估其影响5.重大跟踪措施的报告有效地沟通到有关方6.组织对跟踪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7.组织通过多途径对事故报告进行核实以验证报告的事故数量8.重大事件向有关方公布10应急管理10.1应急准备1.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实行分级管理2.建立了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救援组、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组等3.明确了应急小组负责人、成员及各应急小组的职责4.配备了充分、有效的应急物资,包括抢险抢修器材、通讯联络器材、个体防护用品、医疗急救器材和药品、照明器材、运输交通工具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关器材5.各类器材合理布置,进行经常性保养,并有记录10.2应急计划1.建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编制和定期修订2.应急预案应经过安全生产委员会评审后由最高管理者签发3.应急预案应有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4.应急预案发放到各级基层单位,负责人人手一册,清楚各自的应急职责5.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6.应急预案通报有关协助单位7.全面识别了紧急事件,包括飓风、暴雨、地震、暴雪等白然灾害、火灾、爆炸事故;易燃易爆介质泄露、中毒事故;滑坡、坍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