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风化与全球环境
化学风化指数cia
化学风化指数cia化学风化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是用来衡量岩石风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它通过分析岩石中主要元素的含量变化来评估岩石的风化程度,常用来研究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地球化学过程。
CIA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不同岩石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其在初始岩石中的含量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岩石的风化程度。
通常来说,CIA值越高,表示岩石的风化程度越高。
CIA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CIA = (Al2O3 / (Al2O3 + CaO* + Na2O + K2O)) * 100其中,Al2O3代表岩石中氧化铝的含量,CaO*代表岩石中非碳酸盐型的氧化钙的含量,Na2O代表岩石中氧化钠的含量,K2O代表岩石中氧化钾的含量。
CIA指数可以反映岩石的风化程度,进而对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地球化学过程进行研究。
岩石风化是地壳物质与大气、水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岩石变质和岩浆活动的重要环节。
岩石风化会导致岩石中的矿物质和化学元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地壳中的物质循环和地球化学过程。
CIA指数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地质学家开始关注岩石风化与地壳演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CIA指数作为衡量岩石风化程度的指标。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岩石的CIA值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差异。
CIA指数的应用还可以帮助研究地质环境和气候变化。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岩石风化过程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CIA指数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岩石风化程度。
通过对CIA值的分析,可以揭示气候变化对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CIA指数还可以用于研究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问题日益严重。
CIA指数可以作为评估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受污染和侵蚀的地区岩石CIA值的测定,可以揭示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对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动态平衡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动态平衡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充满奥秘和神奇的星球,而岩石圈就是地球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那什么是岩石圈呢?岩石圈就像是地球的一层坚硬“外壳”,它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成分十分丰富多样。
首先是岩石,这是岩石圈的主要构成物质。
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就像是地球内部的“热情产物”。
当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冷却凝固后就形成了岩浆岩。
比如花岗岩,就是一种常见的侵入型岩浆岩,它质地坚硬,常常被用于建筑和装饰;而玄武岩则是喷出型岩浆岩的代表,它具有气孔状的结构。
沉积岩呢,就像是地球的“记忆相册”。
它是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一系列作用形成的。
比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砂岩通常由石英颗粒组成,看起来有明显的颗粒感;页岩则比较细腻,像书页一样可以一层层剥开;石灰岩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容易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形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变质岩,就像是岩石的“变形记”。
原本已经存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或者新的化学成分的作用下,发生了变质作用,从而形成了变质岩。
比如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板岩是由页岩变质形成的。
了解了岩石圈的组成,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大循环”,让地球的岩石不断地变化和重生。
想象一下,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发出来,冷却凝固形成了岩浆岩。
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等作用,变成了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时间,固结成沉积岩。
沉积岩如果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被深埋到地下,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就会发生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
而变质岩如果继续深入到地球内部,在高温的作用下,又会重新熔化成岩浆。
这个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能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是,正是这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维持了岩石圈的动态平衡。
为什么说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能够维持动态平衡呢?这是因为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各种岩石之间不断地相互转化,使得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分布保持相对稳定。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
风化作用强的原因1. 强风气候条件风化是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逐渐分解、破碎和溶解的过程,其中强风气候条件是导致风化作用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强劲的风可以带走岩石表面的细粒物质,使岩石表面暴露出更多易于风化的新鲜岩石。
此外,强风还可以加速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干旱,进一步加剧了风化作用。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风化作用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和频率的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到地表岩石和土壤的湿度。
湿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岩石中固有水分含量以及溶解物质的浓度,从而对风化作用产生影响。
3. 岩性差异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岩性差异是导致风化作用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岩石如花岗岩和玄武岩具有较高的抗风化能力,而一些沉积岩如泥岩和砂岩则较为容易风化。
当地区主要由易于风化的岩石组成时,整体上会表现出风化作用强的特点。
4.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也可以加速地表的风化过程。
植物根系可以渗透到裂隙中,并通过生长和扩展使得裂隙扩大,进一步破坏了岩石结构。
此外,某些微生物也可以分泌酸性物质,对周围的岩石进行溶解和侵蚀。
5.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风化作用增强的因素之一。
例如,建筑工程中使用爆破技术会导致周围地质环境发生剧变,使得原本相对稳定的地质体系暴露在外界环境中。
此外,过度开采、采矿、森林伐木等人类活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风化作用的增强。
6. 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也会对风化作用产生影响。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风蚀的发生。
而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对水分的保持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到岩石和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从而对风化作用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强风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岩性差异、生物作用、人类活动以及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风化作用的增强。
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古近纪干旱盆地碎屑沉积分布
(据王鸿贞资料汇编)
二、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一)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二)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 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⒈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⒉ 高原隆升,加强了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⒊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岩石风化与气候 第二节 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第三节 地貌与气候 第四节 风成地貌 第五节 沙尘暴
第一节 岩石风化与气候
风化是指十 分接近地表的或 直接暴露于地面 的岩石,处于新 的地球表层岩石 圈与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发生 物质与能量交换 的环境,所发生 的种种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⑶ 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
颜
差增大,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 产物源源不断地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
色 愈 深,
的、参与风化的物质增多,使参与风化作用的
变
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
冷
度降低,使世界气候变冷(降低温室效应)。
愈
显
著
岩石风化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关系(Raymo)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
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 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 的范围。风尘堆积分布 范围的变化,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五百万年来中国风尘沉 积分布范围的变化及其 反映的冬季风风向和影 响范围的变化(根据陈 明扬,1991;王建, 2000)。
五百万年来中国风尘沉积分布范围的变化
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的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大气环流,改变了 气候的格局与性质。 实际上,改变了的 大气圈,反过来又 作用于岩石圈,对 岩石圈施加影响。 岩石圈与大气圈是 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的。岩石圈与大 气圈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决定了地 球表层环境的某些 特征与性质。
高三地理小专题之风化作用
典型例题一:(2020·安徽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化学风化是地表岩石和水、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导致的化学分解,它是风化作用的常见类型,其过程会消耗二氧化碳,一般在湿热地区较为明显。
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陆地分布状况不同,岩石化学风化强度差异明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有学者认为,11亿年前全球陆地分布集中,8.5亿年前全球陆地分布发生分裂、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冷,两极冰川向赤道扩展其至形成“雪球”。
2.8亿年前陆地的闭合导致海峡关闭,引起洋流流向变化,随之全球变冷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图甲、乙、丙、丁分别示意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大陆分布。
(1)与甲时期相比,指出乙时期陆地分布的突出特征。
(2)分析乙时期全球陆地岩石化学风化增强的原因。
(3)试从岩石化学风化的强度变化角度,推测乙时期大陆分裂后“雪球”地球形成过程。
(4)分析丁时期海峡关闭后,南极冰川面积扩大的原因。
典型例题二:(2017·河北定州一中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岩反应是指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水溶液与岩石间物质成分的相互交换作用。
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某翡翠产区,其所在地矿床的还原性水岩反应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表层风化作用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翡翠中存在的微裂隙及其中微细矿物在表层水溶液的作用下的溶解和蚀变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1)分析该翡翠产区中裂隙发育的原因及对水岩反应的影响。
(2)简述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水岩反应的作用。
(3)试推测该产区采集翡翠的时间及原因。
典型例题三:(2020·广东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风化是岩石表面的盐分随着降水渗入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向岩石背风面运动,在干燥的背风面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在岩石表面形成坑坑洼洼的风化穴,这种风化作用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
下图示意盐风化原理和崖壁盐风化穴景观。
(1)简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穴形成的基本条件。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保护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保护当我们提及地球,往往会想到广袤的陆地、深邃的海洋和辽阔的天空。
然而,在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岩石圈,它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地质活动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岩石圈,简单来说,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它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 千米。
岩石圈的组成非常复杂,主要由各种岩石构成。
岩石按照其形成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当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就形成了火山岩,比如玄武岩;如果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则形成侵入岩,例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等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变质岩则是由原先存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如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板岩是由页岩变质形成。
这些不同类型的岩石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在地球内部的强大力量作用下,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首先,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后,沿着地壳薄弱的部位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岩浆会侵入到地壳的岩石中,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如果岩浆喷出地表,则会迅速冷却形成火山岩。
这些岩浆岩在地表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碎屑物质。
接着,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到地势较低的地方沉积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不断堆积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逐渐固结成沉积岩。
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高压以及岩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而变质岩如果在地壳运动中被抬升到地表,再次经历风化、侵蚀等作用,又可以转化为碎屑物质,重新参与沉积过程,或者在特定条件下重熔成为岩浆,开始新的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于地球的演化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地质风化
岩石的地质风化岩石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岩石组分之一,也是地球的基础建设的重要材料。
岩石的地质风化是指岩石在地壳地表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其逐渐破裂、溶解和分解的过程。
地质风化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和土壤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地质风化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由于各种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变化。
温度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都会导致岩石破裂、剥落和碎裂。
这些物理变化对于岩石的破碎和剥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内部造分的溶解、氧化还原和水合作用等化学反应导致岩石的溶解和分解。
这些化学变化会使岩石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物理性质的变化。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岩石的地质风化过程。
在物理风化的作用下,岩石表面的剥蚀层逐渐脱落,裸露出新的岩石表面。
这些裸露的表面更容易受到化学风化的影响,因为化学物质更容易进入岩石内部并与其中的矿物发生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变得更加脆弱,易受物理力的破坏,进而加剧了物理风化的程度。
地质风化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岩石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无机盐和有机酸可以参与土壤发育,形成适宜农作物种植的土壤。
同时,地质风化还是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
水通过岩石裂缝渗透到地下,与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反应,形成溶液,进而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水源之一,也是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来源。
因此,岩石的地质风化对于地表地貌的形成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地质风化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化作用导致岩石变得脆弱,易于破碎、剥落,进而使岩石发生崩塌、滑坡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
此外,地质风化还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地质风化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减轻地质风化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人类需要积极采取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岩石资源,减少岩石的开采和破坏。
《风化作用》课件
分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总结词
物理风化主要包括机械破碎和热胀冷缩等现象,而化学风化则涉及到矿物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发生的化学反 应。
详细描述
物理风化主要通过机械方式使岩石崩解,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使岩石产生裂缝,或者冰冻和干燥引起的 应力变化,使岩石碎裂。而化学风化则是由岩石中的矿物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岩石分解 。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岩石的成分和结构,使其逐渐分解成碎屑和土壤。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风化作用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风化作用的研究也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结合。
THANKS
感谢观看
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会分泌出酸性和碱性物 质,对岩石进行腐蚀和分解。
03
风化作用的影响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风化作用会导致地表 岩石破碎、分解,形 成大小不一的碎屑。
风化作用还会导致地 表起伏不平,增加地 表的粗糙度。
这些碎屑在重力作用 下逐渐堆积,形成各 种地貌,如山丘、峡 谷等。
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和土壤中的 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和化学反
人类活动对风化作用的影响涉及到土地利用、采矿、水利 工程、交通建设等多个方面。例如,采矿活动会破坏地表 的岩石和土壤,水利工程和交通建设会导致土壤和岩石的 移动和变形,这些都会促进风化作用的进行。
风化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风化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了解风化作用的机理和过程;加强应用研究, 将风化作用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将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全面深入地研究风化作用。
岩石风化作用
岩石风化作用岩石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在自然界中经受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但却是地球表面地貌发育和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石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温度变化、水的冻融作用、风蚀、植物根系活动等物理力量的作用下发生的破碎和改变。
温度变化是物理风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岩石受到高温热胀冷缩的影响时,岩石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使岩石发生裂隙和剥蚀。
水的冻融作用也是物理风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水进入岩石裂隙中,冻结时会使岩石裂开,从而破坏岩石的完整性。
风蚀是指风对岩石表面的冲击和磨蚀作用,长时间的风力作用会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或呈现出奇特的形态。
植物根系活动也是物理风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植物的根系伸入岩石裂隙中,通过生长和扩张的力量会使岩石破碎和剥蚀。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水、空气、酸雨等化学物质的作用下发生的溶解、氧化、水解和炭化等变化。
水是化学风化的重要媒介,当水中溶解了一些气体和酸性物质时,会使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掉,从而导致岩石的溶解作用。
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也是化学风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岩石中的铁矿物暴露在空气中时,氧气会与铁发生氧化反应,使岩石表面出现锈迹。
酸雨是化学风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时,降落在地表上的雨水酸度增加,会对岩石表面造成溶解和侵蚀作用。
岩石风化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发育和生态系统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岩石风化作用会使岩石变得疏松,从而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其次,岩石风化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溶解物质和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此外,岩石风化作用还会改变地表的水文循环和地下水的形成,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岩石风化作用还会影响大气中的物质循环和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岩石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地质过程,通过物理和化学的作用使岩石发生破碎、溶解和改变。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8章岩石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二、沙尘暴与人类
遥感沙尘暴来源区
2019年北京的沙尘天气
2019年北京的沙尘天气
2019月17日 气象部门预报显示,北京、天津、山西北部、河 北大部、山东北部和渤海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浮尘天气,经估 算沙尘影响面积约为30.4万平方公里。全北京市大约有30多万 吨,范围很大。
火星上 美国宇航局火星轨道勘测 器拍摄到“V”字形沙丘
风积地貌 ——沙漠(新月型沙丘)
千姿百态的美丽沙丘 ——与风的运动有关
纳米比亚的纳米 布沙漠
巴西拉尼昂州的沙漠
沙丘犹如丝带般地困住了雨水。
埃塞俄比亚沙漠
风蚀窝石
中生代砂岩中的风蚀洞-新疆
四、湿润气候区地貌演化与地貌发育
由于高温多雨, 以化学风化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分水岭地面越来越低, 山坡坡度
不同形态的蘑菇石
美国犹他州的白崖
这两个 蘑菇石 有些狰 狞……
撒哈拉沙漠中的景观
犹如外星环境的地球景观 ——埃及
被称为地球上最怪异的美景——土耳其
土耳其的冲天石柱
——曾是当地古老祖先 们的安身之所。
美国大峡谷的“铁砧” 土耳其——精灵烟囟
多姿多彩的风蚀地貌
美国犹他州的砂岩拱桥
陕北靖边 波浪谷 (红砂岩)
有的砂岩岩层 含Fe多,有的 含Fe少。
这些景观像那漫天的 七彩缎—— 是令人 疯狂的绝色诱惑。
生物风化作用
两种方式:包含物理和化学方式
物理作用---生物根劈和挖掘作用
化学作用---生物所产生的有机酸或无机酸, 及其死亡后所产生的物质
根劈作用
根劈作用
风化壳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展望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岩石风化碳汇(RCC)的研究进展。
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影响岩石风化碳汇累积的重要因素。
近期研究表明,对于特定地区,岩石风化碳汇的累积过程受到多种复杂的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土壤颗粒状结构和土壤腐殖物的比例等。
此外,结合GIS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有关岩石风化碳汇特征的更多信息,这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岩石风化出口。
最后,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改善我们对岩石风化碳汇累积解释的理解,以及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一现象的潜力。
关键词:岩石风化碳汇,气候变化,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GIS技术正文: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速度加快,对岩石风化碳汇(RCC)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岩石风化碳汇是指岩石表面上可能存在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是大气CO2和海洋中溶解形式CO2之间的一个重要中间汇。
岩石风化碳汇的累积和输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地貌和气候等。
尽管许多研究已针对这一议题展开,但对其精确的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的认识。
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不同的技术手段,如实验室实验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已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首先,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是影响RCC累积的重要因素。
Goldscheider等人在2020年发表的研究中指出,气候变化导致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岩石风化碳汇的累积。
该研究表明,RCC累积过程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土壤颗粒状结构和土壤腐殖物的比例等。
其次,研究者使用GIS技术发现了有关岩石风化碳汇的更多信息。
Zhang等的研究表明,在沙漠化趋势的背景下,GIS技术可有效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RCC累积水平。
该研究还发现,GIS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岩石风化碳汇累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岩石风化出口。
最后,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改善我们对岩石风化碳汇累积解释的理解,并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这一现象的潜力。
岩石圈与大气环境关系
岩石圈与大气环境关系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态系统,由不同的圈层组成。
其中,岩石圈和大气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固态地壳,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岩石。
大气环境则是地球上的气体层,包括大气中的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
这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对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首先,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中的矿物质和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将其中的元素释放到大气环境中。
例如,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氧化物,这些气体会进入大气层,形成大气污染。
另外,岩石圈中的水分也会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进入大气环境,形成水循环。
这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循环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天气,还对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岩石圈中的火山活动、地震和板块运动等地质现象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影响大气环境的温度和气候。
例如,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这些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变暖。
另外,岩石圈中的地壳运动也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和气候分布,进而影响大气环境的稳定性和气候变化。
此外,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还存在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土壤类型直接影响着植被的分布和生长。
不同的植被类型又会对大气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的发展;而沙漠地区的植被稀少,无法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此外,岩石圈中的地下水资源也是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的分布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
综上所述,岩石圈和大气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它们通过物质循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保护岩石圈和大气环境的健康状态,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名词解释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名词解释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的物质循环过程。
这些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和硫循环等。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循环进行解释。
1.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机制,也对气候形成和生物生存起着关键作用。
2. 碳循环,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体之间的循环过程。
它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矿物化等过程。
碳循环是维持地球上碳平衡的重要机制,也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3.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地球上氮元素在大气、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氮固定、氮硝化、氮反硝化、氮脱氮等过程。
氮循环是维持地球上氮平衡的重要机制,也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4. 磷循环,磷循环是指地球上磷元素在岩石、土壤、水体和生物体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磷岩石的风化、土壤中磷的吸附和解吸、植物和动物的磷吸收和排泄等过程。
磷循环是维持地球上磷平衡的重要机制,也是生物体合成DNA、RNA和ATP等生命分子的重要来源。
5. 硫循环,硫循环是指地球上硫元素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之间不断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硫的氧化、还原、硫酸盐的沉积和生物体的硫代谢等过程。
硫循环是维持地球上硫平衡的重要机制,也对气候、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物质循环的综合表现。
这些循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对于了解地球的自然过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互动,环境变迁
《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互动,环境变迁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而又神秘的“魔法球”,其内部结构复杂且精妙。
地球并非是一个均匀同质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多个不同的圈层组成,这些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地球的面貌和环境的变迁。
从外到内,地球的第一个圈层是大气圈。
大气圈就像是地球的“外衣”,包裹着整个地球。
它的厚度能达到数千千米,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气体成分,比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等。
大气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调节着地球的温度。
白天,它阻挡了过多的太阳热量,避免地球过热;夜晚,它又像一床保暖的“被子”,减少热量散失,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气温。
同时,大气的流动形成了风,带来了云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是水圈。
水是生命之源,水圈则是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等。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水圈的主体。
水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并且不断地循环流动。
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水在大气圈、水圈和陆地之间往返,这种水循环不仅调节着全球的水量平衡,还影响着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比如,湿润的地区往往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而干旱的地区则可能植被稀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再往里,就是岩石圈。
岩石圈包括了地球表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是地球的“硬壳”。
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
岩石圈的运动,比如板块的漂移、碰撞和俯冲,会引发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
这些活动在塑造地球表面地形的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
例如,火山喷发会喷出岩浆、气体和火山灰,这些物质可能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影响气候;同时,火山灰还能使周围的土地变得肥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地球的内部还有地幔和地核。
地幔是一个巨大的圈层,其厚度约为2800 多千米。
地幔中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缓慢流动,这种流动推动着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而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金属,内核是固态的金属。
自然地理学-第6部分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滑坡
斜坡上大量土体或岩体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 现象。
地面水或地下水对岩 体的浸泡、对软弱面 的润滑是滑坡的诱发 因素之一。
2019年湖北巴东发生特大滑坡
清江水布垭库区,2019年6月 17日凌晨,滑坡体总方量超 过500万m3,8人失踪,15栋 房屋滑入清江。
三、水圈与大气圈
1、水汽与天气
百货大楼
绿化公园
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比例示意图
植物对保持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物质生产功能:木材生产、林特产品生产 环境景观资源:森林景观、公园等休闲场所 涵养、保护水源 调节水循环,减缓洪灾 保持土壤,增加肥力 固定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吸附尘埃、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减轻温室效应 净化环境、维持生境:土壤环境、生物栖息地 ……
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印度洋海啸
海啸发生时间:2019年12月26日
百年来死亡人数过千的七次大海啸
1、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墨西拿地震引发海啸。死难82000人。 2、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近海地震引发海啸,浪高29米,死亡人数3000人。 3、1959年10月30日墨西哥海啸引发山体滑坡,死亡人数5000人。 4、1960年5月21号到27号,智利沿海地区发生震群型地震(最大震级8.4级),
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 作用的产物,还是两者相 互作用的纽带。
植物一般很难直接吸收 岩石中的矿物质,经过土 壤转换成离子形式后才能 被植物吸收。
当生物有机质在土壤中 转变成有机酸时,生物对 岩石的化学风化作用才能 发生。
植物-土壤-岩石的关系
2、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分泌一些挥发性杀菌物质,如丁香酚、桉油、松 脂等,具有杀菌功能。每hm2松林,一昼夜可分泌30~ 60 kg的杀菌素,足以清除一个中等城市空气中的各种 细菌。调查表明,林内每m2空气中的含菌量300~400个, 是林边空地的1%,城市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
地球关键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_刘丛强
中国气象报/2014年/7月/23日/第001版地球关键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整理本报记者赵晓妮杨春竹今年,一首叫做《时间都去哪了》的歌风靡全国。
除了时间的“去向”,人们也想知道,新鲜的空气去哪儿了?美丽的农村去哪儿了?甚至浪漫的爱情去哪儿了?这些问题的背后则是我们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城市化问题,乃至影响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问题。
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对生态环境友好的、可利用的物质基础,必须有和谐、稳定、公平社会的支撑。
而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口三大高峰相继来临、能源和资源超常规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比如,过去的十几年,我国出现了从西部到东部、从农村到城市、从贫穷到富裕的大迁徙,人口向东部集中等现象,城市化推动了国家GDP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与政府、决策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非常关键。
我们必须要对未来地球变化做好准备,如果没有准备、没有科学应对,那就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当前,科学决策和科学研究之间存在一些不协调、沟通不畅通的问题。
我认为,科学家应该关心国家需求,政府也应该关心科学发展。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更加综合、更加突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计划。
地球系统现在是怎么样的系统,状态怎么样,如何变化?自然和人类活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什么作用,产生什么冲击?人类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重要的研究主题。
因此,我们要关注地球关键带的研究。
地表岩石-土壤-生物-水-大气相互作用带被称为地球关键带,传统的风化壳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关键带中,岩石和矿物的风化与成土过程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控制地表环境、改变地球表面形貌和维持生命资源的重要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地球关键带中的岩石矿物化学风化与成土消耗大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在风化与成土过程中释放着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维持着陆地生态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运行,并影响着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生物过程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生物活动带来的风化作用。
这种作用是指通过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生物改变岩石、土壤和地貌的过程。
生物体的存在、繁殖、代谢等活动对岩石、土壤和地貌产生影响,形成了一系列生物物理风化过程。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在长期的地质年代中参与了地球表面的形态演化。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的影响范围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的影响范围极广,涉及的领域包括岩石、土壤、植被、气候和生态系统等。
在地质年代长的时间尺度下,这些生物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地球的生物和地貌演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对岩石带来的影响由生物体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对于岩石的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树木的根系可以侵蚀岩石的表面,并形成小裂纹,进而加速岩石的破坏。
另外,藻类、菌类、海绵动物、珊瑚、螺旋体等还可以通过分泌酸性物质来破坏、溶解岩石。
②对土壤带来的影响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对于土壤的形成和改良也有着广泛影响。
例如树木的根系可以通过机械力量破碎岩石,同时产生的有机物质和黏土也可以作为土壤的基础。
此外,生物体消耗氧气,在土壤中释放二氧化碳,促进了矿物质的分解,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也有一定意义。
③对植被的影响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对于植被的生长也具有重要影响。
生物体通过根系破坏岩石,可以嵌入岩石裂缝并把岩石提升到表面,形成新的土壤,使植物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
另外,生物过程和生物体本身也可以成为地表植被的一部分,为地表的生态系统带来变化。
④对气候的影响生物物理风化作用也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作用。
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造成局部气候变化。
此外,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还可通过形成新土壤加快地球历史的碳库形成,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具有一定作用。
分类按生物体规模及其相互作用的强度,可将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级别。
1.微观生物物理风化作用:主要由微生物和小型动物破坏作用所引起,包括微生物和风化和侵蚀、昆虫侵蚀和破坏。
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
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随着气候变化的逐渐加剧,全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期以来,人类的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我们的挑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一、气候变化的挑战1.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导致了干旱的频繁发生。
降水量的减少以及水资源的枯竭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2.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暴雨、洪水、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对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 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
海洋入侵沿海地区,威胁到众多人口。
海平面上升还加剧了海岸线侵蚀和岩石风化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物种灭绝的风险增加。
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影响到生物多样性,还会对人类社会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二、我们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升级工业设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鼓励低碳生活方式等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增强环境意识教育和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增强社会的环境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认知,大家可以更加主动地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3. 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气候变化的长期之策。
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目标。
4. 采用适应性措施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还应采取适应性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这包括改善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作物和畜牧业的适应能力、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等。
5. 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国际合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至关重要。
组成地壳的岩石
组成地壳的岩石组成地壳的岩石地球的外壳由几个不同的主要部分组成,这些部分被称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其中,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各种岩石组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火成岩火成岩,也称为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熔岩或岩浆冷却和固化而成的。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且主要由矿物晶体组成。
根据其形成环境,火成岩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形成于地下深处,当熔岩或岩浆侵入地表时,它们会形成巨大的岩石块。
喷出岩则是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岩或岩浆冷却后形成的。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或冰等运动的物质在地球表面沉积形成的。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并由矿物、岩石碎片和有机物质组成。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而且由于它们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因此对科学家来说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高温和高压条件变化而成的。
这些岩石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了新的矿物和结构。
例如,大理石就是由石灰岩经过高温和压力作用变成的变质岩。
地壳中的岩石对于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地球表面的组成部分,而且还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岩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和未来。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天山山脉位于中亚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天山山脉的地貌特征、地壳组成和地质演化过程。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自然系统的形成和演变,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见解。
一、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天山山脉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2500公里。
山脉平均海拔约4000米,地形起伏剧烈,山峰尖锐,坡度陡峭。
天山山脉的西部是塔里木盆地,东部为河西走廊,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南侧为印度河-恒河平原。
天山山脉的自然景观壮丽,有雪山、冰川、峡谷、湖泊等多种地貌。
其中,天山山脉的雪峰、冰川和湖泊是最为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
现代岩溶学和全球变化研究
第4卷第1~2期1997年3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Earth Science F rontiers(Ch ina U niversity of Geo sciences,Beijing)V o l14N o11~2M ar. 1997α现代岩溶学和全球变化研究袁道先(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摘 要 广泛的全球岩溶对比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引入以及研究方法的解决,推动了现代岩溶学的发展,从而显示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现代岩溶学的新发展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岩溶作用在大气温室气体CO2源汇关系中的效应,初步估算全球岩溶作用每年可由大气回收6.02×108t碳;二是由岩溶记录提取高分辨率的环境变化信息。
我国大陆岩溶不但面积辽阔,而且碳酸盐岩古老坚硬,新生代以来大幅度抬升以及未受末次冰期大陆冰盖的刨蚀破坏,因而保留第四纪环境变化的信息量很大。
我国季风区水热配套,岩溶作用的季节和地区反差明显,极有利于进行岩溶作用与大气CO2源汇关系研究。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种地域优势,为全球变化研究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岩溶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对比 全球变化 碳循环 岩溶记录CLC P642125,X21,P5-3,P691 前言——现代岩溶学自7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岩溶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引入了地球系统科学;二是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岩溶。
岩溶学采用地球系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比地学中研究其它表层地质作用的领域较晚。
它长期处于对纷繁的岩溶形态进行描述、分类,及对其成因进行思辨的过程中。
虽然岩溶学者在一百多年前就已认识化学溶蚀作用对岩溶形成的重要性,但是指导岩溶研究的学术思想,从地壳升降与水动力条件的相互作用开始,然后是水文地球化学(水2岩相互作用),到地球系统科学,经历了数十年。
水2岩相互作用的学术思想把岩溶作用作为一种发生在岩石圈和水圈界面上的地质作用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风化与全球环境
摘要:岩石风化是指位于地壳表面的或接近于地面的坚硬岩石经受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影响,使岩石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
风化作用会导致岩石的稳定性和强度降低,由紧密地大体积的块状转化为小颗粒状的粉尘或颗粒,通过风力、水力的搬运作用抵达各地,对当地环境情况产生影响。
关键词:岩石风化,全球环境
1、岩石风化
按照风化营力来分,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类。
岩石风化是风化的一个类型,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
岩石风化是使原来的母性岩性质改变,最终形成风化程度不同的风化岩。
岩石的风化一般是由表及里,所以地表部分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往往是最显著的,而岩石的物理性质也因风化剖面的深度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根据岩石风化程度的深浅不同,可将风化剖面自下而上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和微风化带。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气候因素、岩石因素,地质构造等。
2、物理风化与全球环境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变化、水的
冻融、盐类结晶、植物根劈等力的作用下,
引起岩石的机械破坏,而不伴随的化学成分
和矿物成分明显变化的现象。
其中温度变化
是影响岩石物理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由于
产生温差使岩石膨胀和收缩交替变化,久而
久知引起岩石破裂。
在寒冷地区,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
是冰劈作用,由于昼夜温度变化较大,石材
内和外表的水分在石材的孔洞、缝隙、装饰
缝、安装缝之间交替冻结—融化—再冻结—再融化,由于水与冰的膨胀与收缩力反复进行,终造成石材表面和近表面的结构松动与裂隙,使石材碎裂。
这种破裂只是使岩石有大块变成小块,由小块变成沙和细粉,最终成为岩土。
岩石破碎成块,晶体间的连接削弱。
根据文(1)可知,机械侵蚀率和化学风化率是决定岩性的主要因素,地势与径流影响了河流颗粒物的输送,而径流和气候则对河流溶解离子的输送影响较大。
最终岩石碎块经过沉积作用影响当地地质与环境。
物理风化其结果既破坏了岩石的结构构造,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又为化学风化开了方便之门。
3.、化学风化与全球环境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水和个中水溶液的化学作用
和有机体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过程,如: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反应生成碳酸,能溶蚀石灰
岩。
化学风化作用可使岩石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体
积膨胀,从而促使岩石分解化学风化分为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和溶解作用。
其中在水解作用当
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文(5)指出,化学风化从岩块内不同空间位置的水力有效空隙向三维空间扩展,决定了细观尺度上化学风化的非连续性。
矿物溶解是在晶体中具有过剩表面能的缺陷位置优先发生的,因而具有显著的微观非连续性。
由于非连续特性,化学风化可增大水岩界面,提升矿物溶解反应的规模及速率。
化学风化是联系陆地与海洋、流域与湖泊,反演气候及环境的重要纽带。
由文(2)可得,岩石风化作用也同时参与了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的全球碳循环,这对于全球碳循环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部分的解决“遗漏汇”的问题,还能为完善碳循环模型做出贡献。
文(3)则告诉我们化学风化也影响着河流江系,化学风化一般通过风力和水力从土壤和岩石中搬运出的固体相中,一般用河水中的悬浮物来代表硅酸盐岩风化的残留部分,快速的岩石抬升强烈的季风降水引起了物理侵蚀的加强,并导致了高化学风化率。
4、生物风化与全球环境
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在动、植物以及微生物
影响下所起的破坏作用。
生物风化又分为物理
方式与化学方式两种方式,生物通过生命活动
的粘着、穿插和剥离等机械活动使矿物颗粒分
解,被认为是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通过自
身分泌及死后遗体析出的酸等物质对岩石的
腐蚀称为生物化学风化。
一方面生物风化引起
掩饰的机械破坏,另一方面植物分泌的有机酸
也可使岩石分解破坏。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表现
在生物的新陈代谢。
其遗体及其产生的有机酸、碳酸、硝酸等的腐蚀作用,使岩石矿物分解和风化。
在经过生物风化之后,所产生的各类酸中所携带的二氧化碳又释放出来。
而生物风化也成为了侵蚀乐山大佛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种细菌、真菌和地衣等微生物,通常以群落等形式覆盖在佛体岩石的表面,由于它们能分泌使岩石风化的腐蚀剂,所以加速了大佛的风化。
生物风化作用机理及在生物作用下矿物的演化序列的研究,对于揭示土壤形成、化学元素循环规律、全球环境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结论
地壳上部的岩土层遭受着各种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用的影响,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现象。
各种各样的地质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以及河流变化,进而影响到全球的环境。
维持岩石风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控制全球环境的变化。
从而
维持全球环境的稳定可以通过治理岩石风化来实现,即通过挖除方法和防治方法来实现。
总之,风化作用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晶莹张经《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2)姚锐《中国岩石风化对大气CO_2的汇效应研究》
(3)吴卫华《河流水化学与化学风化》
(4)百度百科
(5)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费维水《岩体化学风化的非连续性及其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