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事业单位、特岗教师招聘、教资考试《教育学》全册知识点汇总大全整理复习
特岗事业编教师招聘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整理三乐也。
二、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具有永恒性;②教育具有历史性;③教育的阶级性;④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一、“教育” 一词的起源 人物:孟子著作:《孟子•尽心上》 古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五、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阶级性2.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六、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3.文字的创造4.国家的产生七、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场所:国学: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教育是中心③教育特征: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八、稷下学宫朝代:战国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尊师重道,不治而议论十一、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内容及特点1.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育内容:三科四学)、教区学校2.骑士学校:(“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十二、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国家:德国;社会:资本主义社会);③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④教育的世俗化;⑤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了双轨制。
十三、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学堂:外国语学堂;工业技术学堂;军事学堂留学教育:留美和留欧十四、维新运动设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十五、维新运动代表人物:梁启超:最早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变法通议》;趣味教学的倡导者;推动第一个女子学堂经正女学的建立。
严复:最早从德智体三要素构建教育目标体系;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十六、(现在)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十七、关于终身教育代表人物:耶克斯利、保罗朗格朗及四部文献:1、最早的终身教育专著:耶克斯利《终身教育》2、概念化体系化标志: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3、提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概念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4、终身教育体系的最终形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五大特点:1、终身性(最大特征)2、全民性3、广泛性4、灵活性5、实用性一些古文①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已,阖棺而止”②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③荀子:学不可以已④陶行知: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十八、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的核心: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反映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十九、教育民主化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是评估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对教育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
教育学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本质和对象、教育的作用和方法、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等内容。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2. 现实问题的导向性:教育学是以实际的教育问题为导向的,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既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又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内容。
其中,教育思想是教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包括古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等。
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还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这些理论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1. 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实证主义学派、人文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等。
实证主义学派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人文主义学派强调培养个体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为指导,关注教育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2. 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康德、杜威等。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康德关注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杜威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四、教育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育咨询、教育实验等。
教育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学与教师职业发展教育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部分,对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一、教育学概念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方法和实践等问题。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教育实践,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影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学理论1.教育发展理论:包括成熟和发展理论、教育决定论、教育传承与突变论等,重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巴斯特、科尔伯格等。
2.教育心理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重要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皮亚杰、罗杰斯等。
3.教育社会学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往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重要代表人物有杜威、韦伯、科尔伯格等。
4.教育经济学理论: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理论等,重要代表人物有贝克斯利、修昔底德等。
三、教育学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并分析教育现象的实证数据,进行客观、科学的研究。
2.反思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反思教育问题的本质和实质,以提出解决方案。
3.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教育制度等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异和相同点,从而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4.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历史的研究,了解教育的发展过程,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教育学的其他知识点1.教育学派:包括杜威的进化教育学派、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育学派、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学派等,每个派别都有其独特的教育观点和教育理论。
2.学前教育:指的是对0-6岁幼儿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基础教育:指的是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4.高等教育:指的是对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的教育,旨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人才。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方法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的学科。
2.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4. 教育的特点: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有意识地进行的培养过程。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方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等。
6. 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原理、循序渐进原理、教与学的一致性原理等。
7. 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包括个别差异规律、质的飞跃规律、发展与调适规律等。
8. 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模式包括授业教育模式、育人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模式等。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包括教育机构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11. 教育的观念:教育观念包括德育第一、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
12. 教育的伦理:教育的伦理要求教育者要有责任心、师德高尚、对学生负责等。
13. 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等。
14.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15.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包括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多元评价等。
16. 教育的政策:教育的政策包括普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
17. 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留学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等。
18.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
19. 教育的压力与矛盾:教育的压力与矛盾包括学业压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20. 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包括信息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
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管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供考生参考。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主要学派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3. 教育社会学
- 社会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育中的社会化问题
-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
- 学生个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5. 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规- 教师法及其实施办法
二、教育管理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育管理的定义
- 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校管理
- 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 学校管理中的组织与领导
-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发展和评价3. 教育经济与教育投入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
-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
-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实践
-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质量保障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的重点归纳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育学教育管理理论。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原理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旨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与教育原则-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3. 教育制度与教育组织- 教育制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教育体系。
- 教育组织是指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方式。
4.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效果的测量和分析。
- 教育改革是针对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改进活动。
二、心理学基础1. 学生的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
- 皮亚杰、埃里克森等心理学家的发展阶段理论。
2. 学习心理学-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等。
- 认知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3. 个别差异与特殊教育需求- 学生的智力、性格、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 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识别与教育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体系- 国家教育法律、地方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等。
2. 教师权利与义务- 教师的职业权利,如教学自由、学术研究等。
- 教师的职业义务,如遵守教育法规、尊重学生等。
3. 学生权利与保护- 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安全权等。
- 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利用。
2.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参与与互动。
-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
3. 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表现评价等。
- 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
五、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1.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氛围的营造、班级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 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2. 学生行为管理- 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 班级纪律的维护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教资科一必考知识点
教资科一必考知识点教资考试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简称,是国家组织的一项重要考试。
教资科一是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教资科一必考的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性质、目标、任务等。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启发式原则、社会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评价研究、行动研究等。
二、心理学知识点1. 发展心理学: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2.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构建主义学派等。
3.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等。
4. 心理测量与评价:常见的心理测量工具、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2. 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3. 德育与教育:德育目标、德育策略、德育评价等。
4. 多媒体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的原理、方法、应用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用工制度等内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五、教育管理知识点1. 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职能、教育行政管理方法等。
2. 学校管理:学校目标、学校组织、学校管理模式等。
3.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发展、教师的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改革历程:教育改革的目标、内容、实施等。
2. 中国教育现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3. 国际教育发展:国际教育的趋势、教育合作、教育交流等。
以上就是教资科一必考的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内容。
了解并掌握教育学的知识点,对于考取教师资格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各个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理解教育过程、规律以及教育方法论的基础。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可以定义为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过程,其特征包括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等。
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3.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育的手段包括讲授、演示、讨论、实践、评价等。
4. 教育的评价和反馈:教育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的判断,反馈是根据评价结果对教育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对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1.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解释了学习的原理和过程。
2.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过程,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3. 运动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及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和特点,指导体育教育实践。
4. 个体差异与多元智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个体差异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2. 教育与社会变迁:研究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索教育对社会变革的响应。
3.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研究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对教育的影响,关注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正义问题。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1-1、高等教育:(判断、选择)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的开端: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
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
4、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2-1、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简答题、论述题)①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②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③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④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2、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3、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着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4、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机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
其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
此外经济的发展现状抑制或激发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6、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①斯特鲁米林的研究(劳动简化率的观点)②舒尔茨的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③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研究)7、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①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②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8、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3-1、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①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②通过科研发展科学③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2、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①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人才培养职能起源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与欧洲中世纪。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第一章第一节
社会学基础是教育学的又一理论基础,它为教育学提供了人类社会运行
的规律和机制,是理解和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
02
社会学基础的重要性
社会学基础对于教育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
深入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社会学视角。
03
常见的社会学基础
常见的社会学基础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等,这些社会
哲学基础对于教育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它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为教育政策制定 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常见的哲学基础
常见的哲学基础包括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存 在主义等,这些哲学流派对教育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的定义
心理学基础是教育学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它为教育学提供了 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是理解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心 理发展的重要工具。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育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 泛应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 生、设计课程和评估教育效果。
教育学的未来发展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学将更加注重技术与教育 的融合,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学将进 一步探索个性化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目标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掌握教育实践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理解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
02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资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教育学是其中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教资考试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原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 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象的研究,探讨教育的发展过程、规律。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寻找异同之处。
4.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总结。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理论:研究教育应实现的目标和意义。
2. 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育学应用1. 教育管理:研究学校组织、教职工分配、教育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
3.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案例,保障教育的合法权益。
总结: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
只有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要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世俗封建学校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A复习资料绪论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二)教育要素的关系:1、教师是中介;2、教育影响桥梁;3、学生是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p26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四、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三)教育个体功能的概念与内容1、个体社会化得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第四部分:教育效应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二、现代教育的特点: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一、理解学生:二、与学生和谐相处:三、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四、教育的期待:第二部分:教师的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一)预见能力(二)传导能力(三)控制能力第三部分: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第四部分: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一)劳动对象复杂性(二)劳动任务具有复杂性:教书和育人(三)劳动方式具有复杂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二、强烈的示范性;三、独特的创造性;(一)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显著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学生和师生关系第一部分: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第二部分: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和青春发育期(一)生理上的激变期(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三、性格差异与教育(一)性格有好坏之分(二)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洛克曼性格矫正(三)良好性格可以自我塑造的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部分: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表现(一)工作关系(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产生)(二)人际关系(指向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三)组织关系(四)心理关系1、认知关系2、情感关系(五)非正式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放任型、民主型(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总结了50条教育学知识点,希翼能够帮助大伙儿!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要紧思想有:“别揠苗助长”、“别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示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办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进展》把学生的“普通进展”作为教学的动身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要紧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觉法的教学办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小孩》,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日子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紧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通了儒家思想。
(敏试教育)11.遗传素养对人的身心进展别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进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同意环境妨碍别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一般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进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进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看力、想象力、思维力、经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资料《教育学》知识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资料《教育学》知识总结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第一本《高等教育学》由潘懋元主编。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
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在具备了文科的基础上学习。
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与高等教育衔接。
美国大学分为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这几个层次。
非正规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
国际上目前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欧洲和中国则与此不同。
中国的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即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教师资格证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常考知识点一、教育学原理1. 教育目的与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2. 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习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3. 教育哲学与伦理-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 教育伦理的基本问题二、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设计原理- 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评价的方法2. 教学方法与策略- 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技术的应用- 教学评价与反馈3. 课堂管理- 课堂氛围的营造- 学生行为的管理- 课堂互动的促进三、教育评估与测量1. 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学生评价的类型- 评价工具的设计-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2.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价四、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基础-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 教师权利与义务- 学生权利与保护2. 教育政策与改革-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挑战五、学科教学知识1.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的核心概念- 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语言技能的教学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六、教育技术与创新1.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线教育与混合学习2.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STEAM教育的实施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需要根据您所在地区的具体要求和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
此外,实际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可能还会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教育实践、案例分析等。
在准备考试时,建议参考最新的官方考试指南和教材,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教资复习知识点总结
教资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2.教育学发展历程教育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其后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包括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方面,其中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的核心。
4.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通过教育活动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等多方面。
5.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6.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定和判断,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7.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研究的是教学活动的总体原则和规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
8.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的是学习的规律和原理,包括认知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9.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
10.课程与教材课程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教材是实施课程的主要工具,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
二、教育学原理1.教育观教育观是教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目标观、内容观、方法观、评价观等。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的客观规律和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等。
3.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一整套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4.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
5.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
6.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社会变革和教育制度改革的历程。
7.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指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师培训、教师发展等方面。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其中《教育学》作为考试科目之一,是考生们需要重点备考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 教育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既要追求理论的科学性,又要有实践的指导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育学的目标:教育学的目标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培养合格的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以教育实践为基础,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4.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实践等。
5.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社会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对人的身心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培养和教育活动。
6. 教育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化、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等。
7.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8.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积极人生态度。
9.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等各个方面。
10.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诊断法等。
11. 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手段包括教材、教具、教学媒体等。
12. 教育的形式:教育的形式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等。
13. 教育的环境:教育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14. 教育的因素:教育的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15. 教育的计划与评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教育评价的实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
16. 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17. 教育学派和教育学说:教育学派和教育学说是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想和观点。
18. 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可分为个别目标、社会目标、生产目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萌芽阶段: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外国最早的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独立形态阶段:①1623年,培根,将教育学独立为一门学科②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论述班级授课制度。
③卢梭,《爱弥尔》④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认为,人的经验的获得必须遵循连续性原则和相互作用原则。
②凯洛夫,《教育学》,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③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赞科夫,《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教育与发展》4、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三个中心: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教师,教材,知识杜威,现代教育学派,学生,活动,经验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和教导上互动,对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
②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与教导上互动,以其自身在语言,知识,智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人,主要指学生。
③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单学习前人的积累的经验,它主要是根据教育目的和青少年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编的、最具教育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一般体现为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④教育活动方式:赵日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教育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的质的特点:①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③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概念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与人的一生。
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
2、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①遗传素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本身具有可塑性(遗传决定论错误)②环境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③教育的主导作用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学校教育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④主观能动性(动力性作用)1、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2、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⑤实践活动(决定性作用)1、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2、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构建3、个体能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构建自我的发展3、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①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②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③阶段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人生发展过程进行不同的阶段划分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④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⑤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发展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的关系①生产力对社会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②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和领导权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目的(方针政策)和内容(课程)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的特性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①社会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②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③教育的生态功能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④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3、教育已成为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是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教育深刻影响社会公平。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历史发展也有其独特连续性和继承性。
表现①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的作用于社会(教育是有意识地影响人、培育人、塑造人的社会活动)②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③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功能概念: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与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
功能:①定向作用: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学生发展的总方向②调控作用: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培育人才的基本质量规格,对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方式起选择、协作、调节和控制作用③评价作用: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质量,根本标准是教育目的2、教育方针的概念与我国现在的教育方针概念: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政策我国现代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体、智、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两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②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与个性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托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人的潜能和个性的需要无关紧要①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社会(涂尔干)②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外并无其他目的(托尔普)③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凯兴斯泰纳)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①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接班人”②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德、体、智、美、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③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出发点与归宿在于:培养德、体、智、美、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五、教育制度1、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特点概念: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1、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2、教育机构与组织依赖存在和运行的规则特点①客观性:教育制度受客观的生产力水平制约②规范性:入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上③历史性: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④强制性:先于年青一代的个体而存在的2、学习制度的概念以及建立的依据概念: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依据:①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②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③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制约④人的身心发展对教育制度的制约3、学习制度的类型:①双轨学制: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为双轨制②单轨学制:美国单轨制③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4、旧中国的学习制度(名称、时间、特点)1902年,“壬寅学制”,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但未实施1904年,“葵卯学制”,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特点: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需求,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
1995,现代教育学制,包括学期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5、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六、课程1、课程的概念课程是学校所设计的、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含义、代表人、特点学科课程:含义: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代表人:孔子,夸美纽斯特点:①重视成人生活的要求、②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③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活动课程:含义: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代表人物:杜威特点:①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②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③教育即生活3、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学科、社会、学生4、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含义课程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目标与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5、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设计的特点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6、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课程标准的结构、教科书的编排方式内容:学校的基本目标、课程设置、学年编制结构:说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编排方式: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标、注释、附录螺旋式:在不同单元或阶段,乃至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螺旋上升,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直线式: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学科知识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7、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内容含义: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8、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点含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特点: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际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10、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模块七、教学(上)1、教学的含义和任务含义:教学是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素质发展的活动任务:①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②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正确价值观、情感和态度2、教学与智育、教育的关系教学与智育的关系:①教育与智育是交叉关系②教学是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③智育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④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教育的关系:①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②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③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劳动等向学生进行教育3、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性质的认识性质:①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②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③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4、教学过程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分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①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关系(双边性规律)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防止忽视学生主动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直接性规律)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只重书本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③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发展性规律)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④掌握知识与进行教育的关系1、进行教育性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特性2、只有使所学知识引发学生态度、情感的积极变化,才能让他们的思想得到真正提高3、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者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⑤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1、教学活动既要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也要重视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的进行智力活动八、教学(中)1、掌握主要教学原则,并能运用这些教学原则解决教学实际问题①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启发学生思考2、发扬教学民主3、有针对性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注重联系实际学会理论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③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与核心价值观教育④直观性原则图文结合⑤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主要矛盾,解决重难点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⑥巩固性原则组织复习⑦发展性原则最近发展区⑧因材施教原则2、掌握主要教学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讲授法(主要)、谈话法(问答)、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习题)、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学科实践活动)、讨论法、研究法3、教学方法的选择①根据学生的情趣、水平、智力发展与个别差异、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态度②教师的思想、教学习惯和特长③学科的任务和内容④课时的教学目的和任务4、理解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2、教学方法各有长短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既要讲科学规范、切合实际,又要重机智与创新九、教学(下)1、掌握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分层教学、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班级授课制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按照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