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自然地理学把地球表层系统作为其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②区域研究;③空间分析。

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①社会性;②区域性;③综合性;④复杂性。

自然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亚历山大·冯·洪堡;人文地理学之父:卡尔·李特尔。

今后人文地理学重点聚焦任务: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②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③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③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④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⑤文化景观。

①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可分为三类:I.形式文化区;II.功能文化区;III.乡土文化区。

I.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II.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III.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②文化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可分为两类:I.扩展扩散;II.迁移扩散I.扩展扩散: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邮电通讯地理学商业地理学消费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聚落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文化景观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生态学语言及民族地理学宗教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目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研究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叫人文地理学(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

2.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届购得一门近代科学被称为人文地理学。

3.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

(金其铭)4.研究人地关系地与系统的形成、特点、结构和发展趋向的科学。

(吴传钧)5.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张文奎)以上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达虽然不尽一致,但其基本观点却有相似之处,即: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各种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人文关系的空间分布或低于系统。

其目的是要阐明各国、各地区人文现象的空间结构和地域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或者说,是从区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一)社会性人文象现实社会现象,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自然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即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人文地理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和动态的观点。

(二)区域性人文地理学的区域性源于地理学,确切的说是自然地理学的区域性,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极有鲜明的区域性,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居民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面对着不同的劳动对象,采取着不同的劳动方式,因而创建了不同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人文景观。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主要内容: 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1)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3)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化;4)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及各种地理志等。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1)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近代— 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传统方法:1)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2)利用和编制地图3)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2、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1)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的应用2)遥感技术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利用3、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1)新三论的基本概念: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2)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一节文化概念与文化结构1、文化概念:人类财富,社会实践中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2、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2)制度文化(3)精神文化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1、人文的空间现象——文化区(1)形式文化区(2)功能文化区(3)乡土文化区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扩展扩散(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3、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1)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1.地理学的发展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二是近代地理学、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一词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5、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6、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首推张相文、竺可桢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便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认知的贡献;二是社会实践方面对决策的贡献;三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8、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2)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3)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9、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10、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2)文化的时间现象——人文扩散(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5)文化景观,使我们理解上述五大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1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它不是在自然形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12、文化扩散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拉越大。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1、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它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以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研究对象):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1)古代(产生):a.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b.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名词;c.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

冯。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卡尔。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2)近代:(1)德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主要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赫物纳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2)法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法国学派特别重视小区域研究,重视实地考察。

主要为以白兰士为代表的人地关系学派。

(3)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英国在人地关系理论方面受到法国学派的影响。

(4)美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美国的主要思想源于德国,但逐步形成特色。

(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其思想也主要承袭了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在经济地理学内形成了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两大学派。

(3)现代:现代人文地理学许多革新首先诞生在美国,然后影响到西方各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地理学发展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因此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地理学中心。

20世纪50年代出现计量地理学,60年代引发理论地理学,70年代倾向于人本主义。

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

[1] 国内人口迁移的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城市间迁移。

[2] 20 世纪60 年代后期由瑞典地理学家及区域科学家哈格斯特朗倡导,并由他为核心的隆德学派发展形成了时间地理学。

[3] 文化区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种类型。

[4] 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5] 二战后,国际政治地理核心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大国所追求的核心利益目标由富于实体性的领土扩张转为无形控制和获得财富。

[6] 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所组成,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7] 日本的工业区主要由京滨工业区、阪神工业区、中京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组成。

[8] 世界语言谱系分类的等级体系主要由语系、语族、语支和语种构成;其中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9] 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派、什叶派两大教派。

[10] 在地理学中,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带来广泛影响的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及其学生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

[11] 政治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政治扩散、政治整合、政治分离和主权的变化。

[12] 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正教和其它一些较小教派。

[13] 我国集市的最大特点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贸易活动。

[14]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了自黑龙江的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15] 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禹贡,成书于公元前500 年。

[16]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首推张相文和竺可桢,他们于1909 年创立了中国地学会,创办哈特向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17] 了最早的地理杂志-- 地学杂志。

[18] 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

[19]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哥特式(或歌特式)、拜占庭式(或拜占廷)三种。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地理学:地理思想的萌芽到19世纪上半叶,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几代地理学:世界上设置地理学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进入近代科学阶段,形成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了对近代地理学的革命时期。

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内部,地理学的分类:一是以研究对象的不同: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或者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p2)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人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题,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国内地理学界对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有很多认识,主要有三种认识:1、李旭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文化想先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这种研究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活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和变化;2、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文事象区域联系,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3、吴传钧、陆大道: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一人地关系为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人-地”间相互关系、相互适应的规律和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的调控优化,为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二、区域研究的传统、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从而得出和形成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一、社会性;二、区域性;三、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1、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2) 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3)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4)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5) 文化景观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性或具有文化特性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区的文化区。

(2)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的某种功能的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5、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产生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周围不断地传播,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

6、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文化传播到该地的过程。

7、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1)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 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3) 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4)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9、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和谐文化生态关系10、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11、人文景观:即自然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杜能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一、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又称为人生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

二、人口分布: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三、人口密度: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四、人口转变模式: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五、人口容量: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六、适度人口:(包括经济和实力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七、民俗:民族习俗的简称,是指各民族的民间风俗,它指由民族广大成员所创造,并在这些民族成员之间广泛流传的传统信仰、各种传说及风俗。

八、种族:指在自然体质形态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也称人种。

九、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十、地理人种:学术上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地理人种。

十一、语言:语言是人们之间用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记号、符号和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进行信息和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

形式:①口头语言;②书面语言。

十二、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十三、文化转型:指由文化在空间的扩散或文化随时间的变迁而引致的文化模式的深层次变化,是文化模式间的根本替代。

十四、文化景观:等同于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自然景观)所产生的在特定时空间内人们可以感知到的由各种文化现象综合构成的独特景象。

{判断要素:1、种族与人口景观;2、聚落景观;3、生产活动景观;4、语言景观;5、宗教景观;6、民间文化和流行文化景观;7、自然景观}十五、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三个时期1、古代地理学(自远古地理思想的萌芽—19世纪上半叶):描述为主;2、近代地理学(大学设置地理讲座或地理系——二战结束):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3、现代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二、地理学研究对象当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生物)和多种人文要素(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社会制度)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1)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2)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3)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2、区域性:1)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2)重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3、综合性1)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2)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在于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

3)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横断科学、边缘科学。

四、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发展动力: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活动(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发现、第一次环球航行)2、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科学分化3、其他科学的进步对地理学的推动: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影响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点1、研究内容:从对人文现象的描述发展到以人地关系的研究为核心。

《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109012009006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3、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结构4、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者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二)人文地理学的地位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人文地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与空间研究: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七卷1049—1650页)记载的是“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即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

区域的观点:2w—where、what2、人地关系研究:人文地理学是揭示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w-what、where、why(现状)3、时间序列研究:人文现象的时间尺度和差异。

探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形成过程,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向。

4w—what、where、why、when 思考:下列哪些问题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问题?ω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ω美国对外政策与美国对外贸易伙伴ω山东经济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ω城乡人口流动机理分析ω苏州旅游线路设计ω国际大都市定位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1.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涵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

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人文地理的学科特性社会性:①人文现象的分布式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区域性:①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括了区域研究特性,重视了区域特性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综合性: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

人文地理学所研究的人文环境本身是一个综合体。

3.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寻求贵金属、香料和贸易市场的欲求扩展领土和开拓殖民地的政治意图向东方传播基督教的热忱4.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分类文化的特点:继承性、阶段性、民族性文化的分类:①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

②制度文化:制约物质文化的发展,不随物质文化变化而变化。

③精神文化:文化整体的核心。

(价值观、思维观、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信仰)。

5.当代国际人口的迁移特点永久性国际移民规模下降非永久性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增加:政治难民、生态难民发展中地区智力(人才)外流不断扩大人口迁移空间的转移,亚非拉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6.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的生物性人力资源的时限性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性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两重性人力资源的增值性7.人口迁移的空间取向原则①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工商业中心②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③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④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⑤短距离迁移以女性居多,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⑥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⑦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动机以经济为主。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

二、区域研究的传统。

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等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石基础,精神文化石核心。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 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 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古代地理学地理思想萌发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描述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近代地理学设置大学地理讲座到二次大战学科内部不断分化现代地理学地理学革命时期(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三大主题):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统一性、区域性、综合性第二节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麦金德,政治地理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是英国地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创立了一项世界观点。

他以提出“大陆腹地说”的全球战略观念而闻名于世。

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把世界岛最僻远的地方称为“腹地”。

地理学三原则:因果原则、综合原则、范围原则。

促使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的主要外在动力:地理大发现和探险活动、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其他学科的进步对的推动。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环境学派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德国)人地相关学派白兰士(法国)、白吕纳区域学派赫特纳(德国)、哈特向(美国)景观学派施吕特尔(德国)、索尔(美国)美国近代人文地理思想源于德国。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计量革命、行为革命、方法变革。

第三节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国人文地理学围绕文化区、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展开。

张相文编著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1909年发起创办我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

第四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任务:1、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人地关系地域关系的理论、区有开发的综合研究;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参考题第一章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 地区、 不同社会制度、 不同思想意识) 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 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地球表面人类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 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 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 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 面?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 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o体现:①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 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 最基本因素。

②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变过程中形成的, 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 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第二章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 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 区并确定其界限, 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 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 其范围 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 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 扩展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2)迁移扩散 特征:( 1)是双向的,但有主次之分( 2)有选择的( 3)在传授、接受过程中,会掺入自己 的主观意识,和当时当地的情况情况进行理解。

3.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答:(1)(2)(3)(4)4.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横断学科:现代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导致新兴学科的大量出现和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横断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某一领域或某种物质,而是横向贯穿于众多领域甚至一切领域之中。

3.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5.文化扩散: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6.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7.文化景观:指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8.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9.结构主义: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

10.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11.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12.人种:是指具有共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13.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他种族。

14.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5.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复习参考题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体现:①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因素。

②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特征:(1)是双向的,但有主次之分(2)有选择的(3)在传授、接受过程中,会掺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理解。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答:(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和延缓作用;(3)环境条件差异影响地域文化;(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了人文景观。

4.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答:它们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

其中,文化区是文化的空间现象,而文化扩散则是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即为文化生态研究内容之一。

文化整合,则是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景观就是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即是从各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合,以其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与其他人文现象的整合情况来分析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最后以现存的人文景观来说明上述过程与关系的形象表现。

第三章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

答:(1)确定研究课题(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整理资料(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5)分析研究(6)研究总结,成果评审(①研究步骤②资料选择大纲③论文内容分析框架)2.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要哪些途径和方法?答:(1)地理社会调查(2)科技文献资料法(3)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3)(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第四章1.试述布莱克人口转变模式,分析中国人口转变与西欧、日本有何不同。

答:五个阶段:①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

②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

③后者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并达到最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而后减速。

④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平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状态。

⑤减退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模式。

西欧模式: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地下降,整个过程长达一个多世纪。

日本模式: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措施,人口转变速度快,过程只有几十年时间。

中国模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2.种族和民族有何不同,民族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何特征?答:(1)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隔离的不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它按人类自然的体型和遗传特征加以区分,属生物学范畴;而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早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2)民族形成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和民族等五个发展阶段。

(3)民族特征: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第五章1.简述迁移农业和生计农业的特征和类型。

答:迁移农业:即原始农业。

特点:(1)生产方式:刀耕火种(2)生产过程: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

(3)种子:多种作物杂处①充分利用空间②收获期不同,新鲜食物供应③品种不同,营养不同。

(4)节约劳力:生产中耗能、能量回报率1:16.生计农业——传统农业特点:(1)生产目的:自己生存(2)产品:家庭消费(3)劳动者:家庭成员(5)生产工具:体力、劳力简单机械(5)生产方式:经验(6)生产水平:低,积累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类型: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游牧业、谷物家畜农业、荒漠绿洲农业。

2.你熟悉哪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答: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甘薯、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青稞等。

经济作物:棉花、花生、油菜、甜菜、甘蔗、茶叶、人参、橡胶。

第六章1.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有何特点和部门?答:信息产业:特点:技术新,知识、智力、科学技术密集,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社会服务性和相关性强。

部门: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卫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产业。

文化产业:特点:以精神文化生产方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部门:(1)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图书、影视、音像制品)(2)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戏剧演出、体育、娱乐、策划)(3)是向其他商业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装潢、形象设计、文化旅游)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答:(1)自然条件:影响工业分布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水文。

(2)资源条件(3)能源条件(4)市场条件(5)劳动力条件(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7)区域合作和全球一体化(8)运输条件(9)社会因素(10)科学技术(结合具体实例从以上各点进行分析)3.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答:格局:(1)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部门的地位降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把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趋势和重点。

(2)当前发达国家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与生产能力过剩,发展中国家则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程度逐渐加深,相互影响不容忽视。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迫切要求加强相互联系,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体系,充分发挥相对优势,实现经济“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4.工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有什么意义?答:(1)第三产业: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

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其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提高及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也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第四产业(信息产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第五产业(文化产业):工业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商机。

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②为国民经济各部分提供能源和原材料③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④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第七章1.谈谈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1)地质环境与城市。

例如地震是对城市造成巨大灾害的一种力量。

(2)地形与城市。

平原最优:平坦,利于耕作业的发展;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但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如巴西的热带雨林。

山区的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3)气候与城市:大城市多位于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带地区,风向对城市污染企业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4)水与城市: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河流形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对城市的影响(5)矿产资源与城市:例如英国的伯明翰(煤)、美国的休斯顿(石油)、中国的鞍山(铁)。

2.阐述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答: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城镇有机整体。

(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体系)规律:(1)等级规律法则:某一等级城市的人口、规模同最大城市人口数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2)首位城市法则:不一定国家首都都是首位城市;地区中心也可以成为首位城市;一国也可有两个首位城市;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法则作用明显。

3.讨论逆城市化现象。

答: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出现原因:(1)人们追求田园式的居住环境(2)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选址的限制减少。

(3)工业企业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

第八章1.语言有哪些本质属性和社会功能。

答:本质属性: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多义性。

社会功能:1、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2、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3、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4、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5、民族心理的寄托6、生产发展的动力7、人类健康的保证8、世俗观念的表征2.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可根据实例总结)3.讨论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答:语言扩散属于文化扩散的内容之一。

通常分为谱系扩散和波形扩散,根据语言扩散主体还分为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

根据内容可分为语言要素扩散、语法的扩散等。

(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语言(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3)新来移民带来的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4)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5)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6)多语言国家出现第九章1.以佛教的传播过程阐述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

答:(1)移民: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将信仰带到新的地方,宗教得以传播。

(2)传播:通过交流和传教,有组织的传播两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