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读后感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作者:吴振华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04期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是最典型的盛世诗人,武则天登基改李唐为武周的时候,他刚刚诞生,到玄宗清除宫廷内乱稳定政局的开元初年,期间近三十年的时光,孟浩然并未离开过风景秀丽而稳定安详的故乡襄阳,过着富足而安乐的田园生活。
先人留下的基业使他不需要从事辛苦繁杂的劳动就能丰衣足食,而儒家耕读传统与当地东汉末年就盛行的隐逸风尚又培养了他好读书且爱隐逸的品格。
据相关资料显示,孟浩然还有乐于救难解纷的侠士情怀。
可以说孟浩然是那个时代的翘楚。
尽管闻一多先生称赞孟浩然是“为渊默的理想而隐居的诗人”未免过于理想化,但是,孟浩然简单淳朴的诗歌风格使他成为继陶渊明之后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诗中既有隐士情怀和隐居乐趣,又没有陶渊明那样对乱世的忧郁。
如果说陶渊明的饮酒多少具有排遣郁闷的因素,那么孟浩然的乐酒则是纯粹享受生活的风流豪迈。
如果说陶渊明的隐居躬耕是为了躲避污浊黑暗官场对自然人性的戕害,因而神往上古羲皇时代或者幻想世外桃源的话,那么,孟浩然的隐居则是享受大唐盛世和平宁静的现实生活。
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里,洋溢着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充满了渴望与同道隐居的林泉高致。
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就典型地表现了孟浩然的山水隐逸情怀,也体现了他以线性展开的简单结构表现内蕴真挚情感的个性特点。
这首诗写在一个夏日明月清风的良夜难眠的时候,想念隐居万山的同道好友辛谔的情怀。
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经历与情感体验,但是孟浩然那看似率然挥洒、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具有耐人咀嚼的味道,那清澈透明的心境与洁净清绝的大自然完美融合,达到了难以言说的诗歌化境。
首联描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的动态过程,颇能显示孟浩然闲适宁静的心境。
“山光”一词很有讲究,是长期山居生活并敏锐感受昼夜变化的细致体验,因为夕阳西下之后,天空并不是马上黑暗下来,而是有一个较长的霞光漫染天空、峰峦、树林、村落的过程,此时正是牛羊回圈、农人归家、炊烟袅袅的温馨时刻,孟浩然或许正在欣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的黄昏景致,忽然,周围的一切暗了下来,可见他忘情欣赏的时间之长;抬头看看东面的山顶,原来灰蓝的夜空中一轮明月正在冉冉升起,清泠泠的光辉覆盖在山谷溪涧竹叶树杪之上,并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水池中。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一作:终)译文: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一作:终)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注释: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山光:傍山的日影。
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升起。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chǎng)。
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恨:遗憾。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一作:终)感此:有感于此。
中宵:整夜。
劳:苦于。
梦想:想念。
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
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山光:山上的日光。
池月:即池边月色。
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表现出一种纳凉时的满足的心理快感。
孟浩然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
孟浩然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一作“终”)【译文】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诗分别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夏夜乘凉的快意。
荷花香气幽微清淡,在凉快的夏风中夹杂着,若有若无,一阵阵袭来。
竹叶上的露珠时不时滴下,发出清脆的声音,如珍宝落玉盘般圆润悦耳。
关于这两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本身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相关系。
诗句中的去声字“送”铿锵有力,增强诗句的抑扬顿挫之美;“滴”字音韵和谐舒畅,本身就有一种清脆的声响。
这种嗅觉、触觉的美妙,仅凭朗读就能感同身受,更何况诗人还身临其境呢?天籁之音,当名琴以响应,因此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可见诗人笔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扩展阅读:孟浩然诗歌成就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
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
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
孟诗绝大多数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夏日南亭怀辛大》译文鉴赏及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译文鉴赏及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夏日南亭怀辛大》注释山光:傍山的日影。
池月:池边的月色。
东上:从东面升起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恨:遗憾。
感此:有感于此。
中宵:整夜。
劳:苦于。
梦想:想念。
《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
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山光:山上的日光。
池月:即池边月色。
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表现出一种纳凉时的满足的心理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鉴赏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鉴赏【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出处】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意思】荷塘上的风送来阵阵香气,翠竹上的露珠滴落水面,发出清脆的音响。
【提示】微风吹过,送来清淡的荷花香气:竹上露珠滴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夏夜纳凉的真切感受,体物细微,遣词准确。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荷塘竹林等地和风送花香,绿叶滴露珠的清美景色。
[例]因赤水天气炎热,所以家家都有几张竹制凉床,夏日的傍晚,把凉床往河边一放,点上几支蚊香,睡在上面可真是凉快惬意。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倒也别有情趣。
(朱建国《赤水河畔话翠竹》) 【鉴赏】习习微风送来荷花的缕缕芳香,夜阑人静,听得见翠竹上的滴露声响。
这是一幅美丽、清爽的夏夜图。
荷花婀娜,翠竹晶莹,轻风传香,清露滴响。
“送”、“滴”两个动词的运用,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刻画细腻入微,收到了以动显静的艺术效果,突出了夜的静谧、怡人。
【全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全诗鉴赏】这首五言古诗当作于鹿门隐居处。
题中“辛大”即辛谔,行大,诗人同乡友人,当时在西山隐居。
据《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知辛大等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饮酒。
这首诗写的是夏夜水亭纳凉和对友人的怀念。
是一首淡而有致,自然浑成的名篇。
诗的开头六句叙夏晚南亭幽美闲静的风景及纳凉的闲适自得。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即以恬淡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月夜幽美寂静的山林景色,渲染了自然、恬淡的环境气氛。
这两句用字极费斟酌。
“忽”、“渐”二字有感情色彩,不但写出了诗人对山光西落、池月东上的实际感觉,也写出了诗人对暑退凉生心理上的快感。
“散发”二句,写自己的闲适自得。
散发不但为了乘凉,也表示对不羁的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诗人于沐浴之后,打开窗户,临窗而卧,散发乘凉,颇有陶潜“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味道。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注释】①辛大:作者友人,疑即辛谔。
孟集中还有《送辛大不及》、《西山寻辛谔》等诗。
②山光:山边的太阳。
③散发:古人束发于头顶,暇时或浴后,常将发散开,以示闲适。
轩:指有窗的长廊,也可指窗。
闲敞:安静、开敞的地方。
④清响:竹露下滴脆声响。
⑤“欲取”二句:据《吕氏春秋·本味》载: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俞伯牙鼓琴时,他能品味出乐曲中的高山、流水之志。
二人遂结为知交。
子期死,伯牙不再弹琴。
后来就用“知音”表示特别了解自己的人,意与“知己”相似。
⑥中宵:午夜,深夜。
【译文】山边的太阳忽然从西方落下,池旁的月亮缓慢地从东方升上,沐浴完毕,我披散头发,好在晚间乘凉;打开窗户,闲适地卧在空敞的地方。
风吹荷花,送来清幽的香气;竹滴露水,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想在夏夜中取琴弹奏,但又恼恨没有象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欣赏。
想到这里不禁思念起你这老朋友,直到深夜进入沉沉的梦乡。
【题解】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情逸致,很自然的引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作者平常自然的娓娓道来,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孟浩然是长于写景的诗人,尽管他的诗多是吟风咏月的隐逸之作,或许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然而却一向受到诗论家的赞誉。
明李东阳说:“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孟为尤胜。
”(《怀麓堂诗话》)清翁方纲说:“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石洲诗话》)。
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
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前言】《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
【注释】⑴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
⑵山光:傍山的日光。
落:一作“发”。
⑶池月:池边的月亮。
东上:从东面升起。
⑷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惬意。
⑸开轩:开窗。
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⑹清响:极微细的声响。
⑺鸣琴:琴。
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
⑻恨:遗憾。
⑼感此:有感于此。
⑽中宵:整夜。
劳:苦于。
梦想:想念。
【翻译】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
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名《夏日南亭怀辛大》,“南亭”,根据孟浩然的一些诗,我们判断这个“南亭”应该是在湖北襄阳“鹿门山”的“鹿门寺”旁边。
孟浩然在《晚春题远上人南亭》写道:“给园支遁隐,虚寂养身和。
”,也就是说,这个“南亭”是“鹿门寺”的“远上人”给孟浩然,支持他遁世隐居的。
“辛大”,可能就是“辛谔”,根据孟浩然写的《西山寻辛谔》,这个“辛大”应该是住在“西山”,那就是襄阳西面的“古隆中”,也就是三国“隆中对”的地方。
那么孟浩然为什么会在夏日的南亭怀念起“辛大”呢?这里又有一首孟浩然写过的诗《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见寻”就是寻我,“张七”和“辛大”过来找我,我们在南亭喝醉时作的诗。
诗中写道:“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
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南亭”是孟浩然和他的朋友喝酒,弹琴,避暑纳凉的地方。
诗中的“山公”应该是指孟浩然自己,孟浩然的酒量很好,爱喝,“居士”应该是指“辛大”,他爱好弹筝(在《都下送辛大之鄂》有“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
至于“张七”,我们不禁想到前一首诗的“张五”。
当然,姓“张”的人很多,只是孟浩然最好的一个朋友叫“张子容”,排行老八,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张五”是孟浩然误写,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
据说“张家”与“孟家”是世交,孟浩然和张八张子容关系那么好,和他的兄弟关系好也很正常,像“白居易”晚年就经常和“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约酒,所以这“张五”、“张七”都有可能是张子容的哥哥。
好,综上我们知道,孟浩然以前经常在“鹿门山”的“南亭”这里,和朋友们避暑纳凉,弹琴喝酒,而这些朋友中有一个“辛大”居士特别爱弹筝,应该也是弹得特别好,所以这会儿,又是某个夏日里的南亭,孟浩然坐在这里纳凉,思念起了“辛大”。
唐诗鉴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歌鉴赏
唐诗鉴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歌鉴赏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
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
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
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
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
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
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某,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夕阳突然西下,西山的光芒消失,而明月却渐渐从东方升起。
披散头发,今夜正好享受凉风,打开窗户,悠闲地躺着。
清风送来荷花的香气,竹叶上的露珠轻轻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
心中想要取琴某奏,可惜眼前没有知音来欣赏。
因此感怀起往昔的友人,夜半里不禁思念。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的月某。
3、轩:窗。
:此诗写了夏夜南亭纳凉的清爽舒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描绘了夕阳西下和月亮东升的景象,为纳凉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两句写了纳凉的情景,表现出闲情适意。
随后两句则通过嗅觉感受到了凉爽的气息。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友人能与自己共度良宵。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充满了韵味。
其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句,尤为写实,生动地描绘了纳凉的情景。
第2篇: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某,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某。
3、轩:窗。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某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和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和赏析【原文】《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
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赏析转化】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
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
这要看试题的指向。
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
例如,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命题者提示考生按“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去鉴赏,照此切入就是。
如果试题对切入点没有明确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觉得有把握的角度。
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
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
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
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赏析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写在一个夏日明月清风的良夜难眠的时候,想念隐居万山的同道好友辛谔的情怀。
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经历与情感体验,但是孟浩然那看似率然挥洒、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具有耐人咀嚼的味道,那清澈透明的心境与洁净清绝的大自然完美融合,达到了难以言说的诗歌化境。
首联描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的动态过程,颇能显示孟浩然闲适宁静的心境。
“山光”一词很有讲究,是长期山居生活并敏锐感受昼夜变化的细致体验,因为夕阳西下之后,天空并不是马上黑暗下来,而是有一个较长的霞光漫染天空、峰峦、树林、村落的过程,此时正是牛羊回圈、农人归家、炊烟袅袅的温馨时刻,孟浩然或许正在欣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的黄昏景致,忽然,周围的一切暗了下来,可见他忘情欣赏的时间之长;抬头看看东面的山顶,原来灰蓝的夜空中一轮明月正在冉冉升起,清泠泠的光辉覆盖在山谷溪涧竹叶树杪之上,并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水池中。
一时间,白天太阳带来的.炎热蒸腾暑气,仿佛被明月清风的凉意扫荡无遗,令人感到舒心惬意的夜晚已经来临。
次联就写沐浴之后纳凉的感受,为了迎接并享受这夜晚的凉爽,孟浩然散开头发,打开门窗,悠闲地卧在凉榻上,敞开衣襟,迎受清风的吹拂,品味明月清辉的诗意。
一个“闲”字就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态展露出来,如果说陶渊明卧在北窗之下享受夏日凉风便觉得成了“羲皇上人”还是虚幻不实的话,那么孟浩然散发乘凉“开窗高卧”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隐居乐趣,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安足,所以不需要神往遥远的上古,足见孟浩然的时代是一个多么宁静祥和的世界。
第三联“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孟浩然的名句。
夏天的夜晚,水池旁高轩闲敞,沐浴之后高卧凉榻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映着月色的荷塘传来阵阵清香,四周是苍翠的凤尾竹,竹叶上的露珠滴落石级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閒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
《夏日南亭懷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內容可分兩部分,即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閒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
“忽”、“漸”二字運用之妙,在於它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實際的感覺(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只表現出一種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虛設。
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涼的。
詩人沐浴之後,洞開亭戶,“散發”不梳,靠窗而臥,使人想起陶潛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與子儼等疏》)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
進而,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寫這種快感:“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所以“風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所以是“清響”。
滴水可聞,細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
詩句表達的境界宜乎“一時歎為清絕”(沈德潛《唐詩別裁》)。
寫荷以“氣”,寫竹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響”,那樣悅耳清心。
這天籟似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音樂,“欲取鳴琴彈”了。
琴,這古雅平和的樂器,只宜在恬淡閒適的心境中彈奏。
據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雜念。
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入這種心境,正宜操琴。
“欲取”而未取,舒適而不擬動彈,但想想也自有一番樂趣。
不料卻由“鳴琴”之想牽惹起一層淡淡的悵惘。
象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
相傳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湯湯乎若流水。
《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及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及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及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翻译及赏析1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翻译:山中的日光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赏析:这首诗抒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是孟浩然的五古名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的语言风格一般要求古朴、粗拙,以便获得一种类似汉魏古风的古朴森茂韵致。
但孟浩然在这首诗里所要抒写的,是一种清爽闲逸、其中夹着淡淡惆怅的情绪,就不便采取朴拙、拗峭的语言了。
因此,诗人在写法上有意吸取了五言近体诗的音律美和形式美的长处。
首先它不用散体单行,而在中间六句采取似对非对的句式,使语言比较整饰,具有朴素的形式美。
其次,注意语言的平易、浅近,声音的响亮动听,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再次,在韵脚方面,它有意采用宏亮级的“江阳”部韵,清亮爽口、铿锵悦耳。
而为了保持古诗的特色,诗中不用平声韵,全部押仄声韵。
全篇五个韵,除了第一韵“上”字是去声外,其余“敞”、“响”、“赏”、“想”、全是上声。
加强了诗的音乐美。
由于上声字诵读时声音是从高往低,又由低向高,给人以悠扬起伏的感觉,用它们作韵脚,使节奏较为舒缓,很契合这首诗所抒写的悠闲自得情绪。
更充分地表现了题旨。
这里还想指出,诗中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二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美之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有关系。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和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和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和赏析【诗句】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出处】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意思】注释鸣琴:即琴。
恨:遗憾。
知音:能听懂琴声的人。
赏:欣赏。
句意想拿琴来弹,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鉴赏】我想要拿出琴来弹奏,却怨恨没有知音来欣赏。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这两句诗是借知音难寻,来发抒作者怀才不遇的痛苦。
凡是有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的人都可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他内心的落寞凄楚。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想弹琴奏曲,但遗憾没有知音欣赏。
[例]那白衣女子身前放了一架古琴,只见她伸出纤纤玉手,在琴弦上轻轻一拂,发出一串清音,跟着轻叹道:“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这位兄台,适才是你听我弹琴吗?”(秋叶寒《剑品注》)二、用以比喻因无人了解、欣赏自己的才艺或所干的事业而抱憾。
[例]劳动一天下来,筋骨松软的他面对如豆的油灯,在装裱和绘画的天地里徜徉,其技艺日见增深,这时他愈发觉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了。
(李存葆《清泉出山未染尘》)【全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全诗鉴赏】这首诗写夏夜池边水亭乘凉时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夏日纳凉,本是人间细琐之事,但作者于细微处见深情,诚如《唐诗镜》评孟诗云:“孟浩然材虽浅窘,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这首诗堪称代表。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自然入笔,《王孟诗评》说此处“起处似陶,清景幽情,洒洒楮墨间”。
日落西山,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月影在池水中荡漾。
“忽”、“渐”二字写得妙,日落月起,一快一慢,表现出作者厌恶日晒而凉爽即来的心理愉悦。
“池”字暗合“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俗语,给人无限心理期待。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这一系列的动作,自然闲适,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隐士之情和隐者风范。
浅解《夏日南亭怀辛大》
浅解《夏日南亭怀辛大》――写给我的歌友们郭兆武对于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的原作与解读材料,上周一有几位歌友或在歌会上即兴讲说了,或在手机微信群里转发过,本可以不再说什么。
但我发现转发的几种材料原诗中有几个字(词),跟我们桃园夕阳红合唱团印发的歌页上的有异。
它引发了我的玩味与深思。
于是不揣冒昧,我想啰嗦一番,补充并说说我对该诗粗浅的理解。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有两段很经典的话。
一是古人刘勰讲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二是近人叶圣陶说的:“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
”二者意思全同。
关于文学鉴赏与评论还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即“知人论世”。
因为“文如其人”,(反过去,人也如其文)。
顺便介绍一下孟浩然。
我觉得记住一句话就行:他是盛唐一位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或者再加上一句,其诗多写山水、田园,借以抒发其闲适尤其是失意与苦闷的情怀,享有盛名。
(其《春晓》我们大都能背诵。
《唐诗选》介绍的孟浩然,确实是从解读他的200多首诗中得出来的。
)我下边就用这种理论作指导,试着解读这首诗,看它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不同版本中的原诗诗题同一:《夏日南亭怀辛大》,标明了该诗写作的时间、地点与主题。
诗作的第一、二两句相同:“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怎么理解?需要玩味一番。
“山光”,“山”字不用说。
读到“光”联系下文“落”,我们自然会想到阳光、日光等词,即照耀到山上的太阳光,由于山势的缘由还可能是一道一道或一缕一缕的。
因为山上的阳光的变化与消失跟太阳的落山与否密切相关,所以我以为“山光”实指西斜的太阳、夕阳,这样理解全句也就贯通了。
那么全句就是:“西方山边的太阳忽然落下去了。
”读到三点水旁的“池”,我们会联想到水、水池、湖泊、海洋等,诗人生活的故园就在南国水乡的湖北襄阳地面么!“月”字不用说。
那么“池月”,“池边的月色”(《唐诗三百首》),池水中倒映的月亮,同理,其变化与月亮的东升相关。
《夏日南亭怀辛大》阅读鉴赏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释: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山上的日光。
池月:即池边月色。
孟浩然是长于写景的诗人,一向备受历代诗论家赞誉。
本诗在写景方面有那些技巧?答:(1)白描:开头“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简笔勾勒出了一个恬静可人的月夜图。
夕阳一霎时间,就悄悄地西沉落山,东方的明月渐渐地升起来了,月光轻轻泻入了庭院荷塘。
(2)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清脆悦耳,营造出清静安谧之境。
作者以动写静,写出心中莫名的寂寞悲哀。
(3)炼字:忽”、“渐”二字运用巧妙,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4)拟人:“送”字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清风吹送荷香的情景。
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是一个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的隐士形象。
夜幕早合,明月高悬,诗人敞开亭户,散发披垂,靠窗而卧,嗅荷香,听露滴,不由感念故人;表达诗人闲适恬淡的情趣,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简析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
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赏析1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作品赏析【简析】:这首诗充满怀念故人的情绪,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无知音的感慨。
文字行如流水,层递自然,极富韵味。
① :诗题一无“夏日”。
② 夕:一作“夜”。
【注解】: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
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
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信手拈来的景致,平淡中透露着闲适,虽情景却略带些无趣,小小寂寞里凝结的是思念情。
孟浩然看到周围的简单景物,心中异常清净,没有任何红尘杂念,可是也没有什么特别兴致。
就这样抬眼望见窗外山上的夕阳已经慢慢地西落,落日的余晖仿佛像是作别的挥手。
终于太阳的光辉淹没在山的那一边,随即转眼望见,池塘上的月亮渐渐升起,皎洁的月光柔和的投射过来,抚摸着心中的寂寥,填充了些空虚,诗人慢慢地有了些兴致。
诗人独自一人,也懒得束发戴帽,蓬松着头发享受这傍晚的凉意,好像这时需要的就是这凉意的刺激,这样才可以感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有时候真的因为失落或者空虚,时而会走入朦胧,朦胧中不知所往,不知所适,但仍能感觉到自己的异样,只好寻求些现实的刺激告知自己的存在和清醒。
被凉意刺醒的诗人开始朝着窗户走去,推开窗仍然悠闲的躺着,静静地享受这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越在清闲的时候我们的感官越灵敏,小小的动静都听得到,微微的风都感受得到,淡淡的花香亦能闻到扑来的香气。
诗人正在床上闲适的躺着,忽然闻到淡淡荷花的清香,是窗外池塘里的荷花趁着诗人无趣过来搅扰。
这时不仅荷香飘散,占住了诗人的嗅觉,竹叶滴落露水的声音也格外清脆,钻进了诗人的耳朵,滴答滴答的声响生生入耳,震荡在耳中却回荡在心田。
这扑鼻的清香,这清脆的水滴,扫走了诗人的空虚,颇有些想要弹琴的兴致,想要奏一曲,可是突然发现今时不同往日,独缺一人,可惜知音不在,无法前来欣赏。
人心总有波动,何况这情感浓厚的诗人们更是感情变化万千,正要抚琴却想起知音不在,想起了那往日的故人,在这美景的搅扰下,空虚的心被这思念之情搅乱,如下荷花的清香般越来越浓,才感到原来自己梦中都一直想念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