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语》选读)之《诲人不倦》同步练习题之一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一课《诲人不倦》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C)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知:通“智”B、有教无类.类:种类,类别C、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D、述而不作.,言而好古作:创作,创造解析C项厌:厌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B)A、子亦有异闻..乎异闻:特别的听闻B、文学:子游,子夏文学:喜欢文学C、予欲无言..无言:不再有所言说D、由也兼人..兼人:敢作敢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解析B项文学:文献。
这里作动词用,可译为“熟悉文化典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就是(B)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项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兼词,之乎;B项疑问代词,什么;C项用在主谓之间,助词/她,代词;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就是(D)A、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告诸往而知来者C、由也兼人,故退之D、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解析A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往”“来",动词用作名词;C项“退”,使动用法.5、名句填空。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她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 练习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知识点整理基本要求1、背诵篇章:17.2、7.8、1.15、3.8、17.19、7.1章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习、趋、愤、与、素、诸3、明确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上知.( ) 闵.子骞.( )( ) 冉.伯牛( ) 仲.弓( ) 陈亢.(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 ) 贫而无谄.( )切磋.( ) 兼.人( ) 素以为绚.兮( ) 怛.然( ) 僭.越(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通,释作。
2、女与回也孰愈通,释作。
3、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通,释作。
4、其斯之谓与通,释作。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活用方式解释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2、问一.得三.3、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4、告诸往.而知来.者5、绘事后.素6、求也退,故进之7、由也兼人,故退.之8、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1、诸2、其3、望告诸.往而知来者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赐也何敢望.回闻斯行诸.其.斯之谓与既望.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日夜望.将军至归而谋诸.妇 5、与并汾乔木,望.秋先陨4、而女与.回也孰愈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鲤趋而.过庭吾与.女鲤退而.学其斯之谓与.贫而.无谄富而好礼6、者闻斯二者.告诸往而知来者.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廉颇者.,赵之良将也7、之其斯之.谓与抑为之.不厌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五、解释下列成语1、诲人不倦:2、有教无类: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举一反三:5、闻一知十:6、切磋琢磨:7、述而不作:8、各得其所: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2、陈亢问于伯鱼曰:,译:3、其斯之谓与:,译:4、素以为绚兮:,译:5、何谓也?,译:6、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译:7、绘事后素/礼后乎?,译:8、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译:9、天何言哉,译:10、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译:11、窃比于我老彭,译:七、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古今1、言语:宰我,子贡2、文学:子游、子夏3、素以为绚兮4、尝独立,鲤趋而过庭5、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八、其他重点字词(解释)1、习.相远2、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3、有教无类.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5、抑.为之不厌6、子亦有异闻乎7、无以立... 8、闻斯.二者 9、贫而无谄.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1、素以为绚..兮1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3、敢.问14、女与回也孰愈..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6、始.可与言《诗》已矣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18、起.予者.商也 19、求也退. 20、由也兼人..21、四时行焉.. 22、述而不作./见之,虽少,必作.23、窃比于.我老彭24、各得其所.九、自测练习: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有教无类.(种类)文,行.(品行),忠,信B.抑.(或许)为之不厌,诲人不倦《雅》《颂》各得其所....(各归适当的位置)C.不愤.不启(气愤)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不发 D.述而不作.(创作),信而好古窃.(私下里)比于我老彭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举一隅.(方位)不以三隅反女与回也孰愈.(胜过) B.吾与.(跟)女,弗如也巧笑倩.(面颊美好)兮C.美目盼.兮(盼望) 素以为绚.(色彩繁盛)兮 D.绘事后素.(白色的底子)起.(检举)予者商也。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诲人不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诲人不倦》原文】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5·39子曰:“有教无类。
” (成语“有教无类”)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成语“诲人不倦”)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成语“诗礼之训”)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举一反三”、“一隅三反”)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成语“闻一知十”)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成语“切磋琢磨”、“告往知来”)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成语“绘事后素”)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论语》考点复习之诲人不倦
实战训练
实战训练 1 .结合文本内容看,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具有哪些素养?
明 确:对学生的态度要“诲人不倦”,精神上要“安贫乐道”, 学问探究上要“切磋琢磨”,追求更高的境界等。
实战训练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你是怎 样理解的?
明 确:体现了孔子的启发诱导原则。教学,要尽可能引导学生 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否则,就不勉强施教。面面俱到的单方 面传授,只能阻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考点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
②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 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分科教育,定向培养。如颜渊等重 在德行,子贡等重在言语。同一个问题,对子路说;“有父兄 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就因为两人 的性格差异,冉有做事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 故使之知有所退缩。孔子认为教育者在精神上要“安贫乐道”; 在学问探究上要“切磋琢磨”,追求更高的境界;对学生的态 度要“诲人不倦”。可以这么说,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 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考点解读二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 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 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孔子主张的教育原 则和方法主要有:①启发诱导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假如学生未进人积极的思维 状态,就不勉强施教。孔子特别重视让学生根据已知事物的知 识、经验有所发挥,他与子夏对 《 诗经 》 的讨论引发子夏的 顿悟,就是最好的例证。
实战训练
6.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 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问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 来看,他实际上更倾向哪个观点?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目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急剧的冷冻和复温过程中,温度下降时,血管强烈收缩,致使血流。
(2)对他擅自离队的处理意见尚待。
(3)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却并不于所有的女人。
A.停止商榷衷情B.停滞协商钟情C.停滞商榷钟情D.停止协商衷情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毛毛雨陈金辉谚曰:“七月黑,八月白,九月落山白。
”山白,即毛毛雨,又有谚道“毛毛雨打湿衣裳”。
农谚道出毛毛雨发生的时间和其渐湿人衣的特点。
多年不见毛毛雨,在我居住的F城关,总是进行着阴晴云雨天气的交替变换,难得出现“落山白”。
屈指算来,我离开故乡熟悉的毛毛雨总该有30多个年头了。
一天傍晚,我乘公交汽车回乡,车子驶入城北不久,但见群山裹上白色的纱巾,那丝丝缕缕的毛毛细雨飘进车窗,抚摸着我滚烫的脸颊,一种亲切的温馨的家乡问候着实让我感动不己。
久违了,毛毛雨!抵达北西亭车站,我转乘摩的回乡。
我的话题仍离不开毛毛雨,中年司机也脱口赞颂起毛毛雨来。
他说:“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因我们地处城北,三面皆山,‘山白雨’只落在我们北区一带,很难落到县城。
”司机的话,道出了毛毛雨“贵客难来”的神秘感。
沐浴在柔柔软软飘飘洒洒的雨雾中,精神顿觉无比舒畅。
我仿佛置身在硕大无比的瀑布前,领受着细小雨滴的溅濡。
看着路上的行人,没有一个带上雨具,也许大家也如同我一样怀着好心情,接受这轻盈潇洒的使者“润物细无声”的馈赠。
自然万物,真是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它们走近人们的脚步和方式又是多么不一样:雷雨闪电是那么迅猛,暴风骤雨是那样粗鲁无礼,地震海啸又是多么恐怖无情。
惟独毛毛雨,她是如此温柔飘逸,可亲可近。
就是这可亲可近的毛毛雨,她曾落在我生命的旅程中。
我的故乡在“人山”(因山形而得名)脚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农历九月以后,人山山上山下常飘飞着毛毛细雨,她悄悄地润泽着山野草木田间庄稼。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考点分类:分析思想内涵类
分析思想内涵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小题。
(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述而》)(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从上面语录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下列对《论语》中几句涉及“仁”的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认为仁德是人们内心对道德的追求,而礼、乐是外在的表现,因而没有仁德的人就会违背礼、乐的要求而做出僭越的行为。
B.“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论语·里仁》)孔子认为人没有仁德就会迷失自我,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以及矢志不移的志向,所以他们不可以长久地处于贫困或安乐的境地。
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孔子认为人不能在饮食上违背仁德,尤其是在仓促之间和颠沛流离之时更要在饮食这样的小事上坚守人生准则,保持做人节操。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只有心怀仁德的人才会用一颗公允、无私的心去观察他人,明辨是非与善恶,公平、公正、客观地喜爱人,或厌恶人。
3.阅读下面两则《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①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材料二:子贡问:“师②与商③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注]①狷:性情耿介,不肯同流合污。
②师: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
③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阅读时不要把各章节割裂开,而要把《论语》当作整本书来读。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三单元 4十一 诲人不倦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教无类.(种类)文,行.,忠,信(品行)B.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或许)《雅》《颂》各得其所....(各归适当的位置)C.不愤.不启(气愤)不悱.不发(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创作,创造)窃.比于我老彭(私下里)解析:选D。
A.行:社会实践;B.抑:不过;C.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隅:方位B.吾与.女,弗如也与:跟C.美目盼.兮盼:盼望D.起.予者商也起:检举解析:选A。
B.与:赞同;C.盼:黑白分明;D.起:启发。
3.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告诸.往而知来者闻斯行诸.B.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吾与.女,弗如也C.回也.闻一知十求也.退,故进之D.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解析:选C。
A.兼词,之于/兼词,之乎;B.连词,和/动词,赞同;D.连词,如果/动词,及,比得上。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陈亢退而.喜曰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③告诸往而.知来者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A.①②③④都相同B.①②③④都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解析:选D。
①就,然后;②却;③却;④又,并且。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B.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C.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D.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解析:选D。
D.“与言”是“与之言”的省略,是省略句,其余三项为倒装句。
A.介词结构后置句,B、C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
这句话的意
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 思是说,做人要
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 不断学习,不感
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 到厌烦;教育学
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 生要有耐心,不
项。
感到疲倦。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
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
奖?
2021/2/4
4
诵读感知
1、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3、女与回也孰愈
4、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 知二
5、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6、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2021/2/4
5
1、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女与回也/孰愈
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性相近,习
相远”这种观点。因为作为仁者,作为教育家,孔子
更看重的是后天教养的一面,所以他苦口婆心地叮咛
我们“学而时习之”,并现身说法。他说:“我非生
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重视教育,
主张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都说明孔子是
肯定教育的育人功能的。
2021/2/4
1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e)命曰:“念终始典于 学。”其此之谓乎!(《学记》)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
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 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 “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4、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 闻一知二
2018-2019学年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诲人不倦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诲人不倦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曰:有教无类.类:种类,类别 B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复:回归 C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望:比较,同……相比 D .子亦有异闻.乎 闻:听闻 解析:选B B 项,复:再,又。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B .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C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D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解析:选D A 项,自卫:①古义:从卫国;②今义:自我防卫。
B 项,以为:①古义:把……作为;②今义:认为。
C 项,独立:①古义:独自站立;②今义: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意思。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愚: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也退,故进.之 进: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愚人 (2)使动用法,使……远离,保持距离 (3)使动用法,使……进 (4)使动用法,使……退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B.⎩⎪⎨⎪⎧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D.⎩⎪⎨⎪⎧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则小子何.述焉 解析:选C A 项,与:连词,和/介词,跟,同,和(判断“与”当“和”翻译时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要看“与”前后连接的内容。
是否可以互换,可以互换则是连词,不能互换则是介词)。
B 项,若:连词,说到,至于/动词,比得上。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一课一练试题(附答案)
25.古人谈读书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不耻.下问(chǐ zhǐ)是知.也(zhǐ zhì)默而识.之(shí zhì)诲.人不倦(huì huǐ)心既到矣.(yǐ yī)知之为知.之(zhì zhī)二、辨字组词。
耻()悔()谓()通()址()诲()胃()诵()三、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别。
却只漫浪..诵读。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写出你积累的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
(至少2句)------------------------------------------------------------- -------------------------------------------------------------2.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至少2句) ------------------------------------------------------------ ----------------------------------------------------------- 五、课外阅读。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宋】朱熹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疑渐渐解.∶。
(2)读书无疑.者∶。
2.从第二段文字看,读书有长进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第二阶段是。
3.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一、chǐ zhì zhì huì yǐ zhī二、耻(耻笑)悔(后悔)谓(称谓)通(通知)址(地址)诲(教诲)胃(胃部)诵(诵读)三、1.喜好满足教诲 2.说随意四、1.孔子言行儒孔子的弟子略2.略五、1.(1)解决(2)疑问2.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融会贯通3.略。
统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论语》是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
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5)思而不学则殆( )(6)逝者如斯夫( )(7)曲肱而枕之( )(8)博学而笃志( )二、选择题3.同学们参与文学社讨论时,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下面有错误的一项是()A.当说起“学”和“思”的关系时,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在向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时,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当说起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时,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当说到交友要讲诚信时,他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下列句子均出自《论语》,其中没有涉及到学习方法的一句是()A.温故而知新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下列加点字词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传不习乎(传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B.不逾矩(规矩)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D.思而不学则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不堪其忧(能忍受)6.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之《诲人不倦》课课练
11诲人不倦【教师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G.形作使动H.形作意动I.动词作名词J.动词作使动
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D【A行:社会实践;B抑:不过,只是;C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A【B与:赞同;C盼:黑白分明;D起:启发】
3.C【也:均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A兼词,之于/兼词,之乎;B连词,和/动词,赞同;D连词,如果/动词,及,比得上】
4.C【①就,然后②却;③却;④又,并且】
5.B【①量词,种,件;②助词,…的人;③副词,就;④代词,这】
6.B 【①连词,表修饰,着;②连词,表承接,就;③句首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④代词,他,他的】
7.B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8.B【A“习相远也”应改为“由于习染不同而使品行智力相差甚远”;C应译为: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D“美目盼兮”应译为: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
】六、名句背诵检测
⑴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⑵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
⑶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⑷,则不复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⑸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⑹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⑺,,素以为绚兮。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⑻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论语选读》课课练(诲人不倦)
《<论语>选读》课课练11诲人不倦【学生版】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有教无类.(种类)文,行.(品行),忠,信B.抑.(或许)为之不厌,诲人不倦《雅》《颂》各得其所....(各归适当的位置)C.不愤.不启(气愤)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不发D.述而不作.(创作),信而好古窃.(私下里)比于我老彭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举一隅.(方位)不以三隅反女与回也孰愈.(胜过)B.吾与.(跟)女,弗如也巧笑倩.(面颊美好)兮C.美目盼.兮(盼望)素以为绚.(色彩繁盛)兮D.绘事后素.(白色的底子)起.(检举)予者商也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告诸.往而知来者闻斯行诸.B.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吾与.女,弗如也C.回也.闻一以知十求也.退,故进之D.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陈亢退而.喜曰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③告诸往而.知来者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A.①②③④都相同B.①②③④都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闻斯二者.②起予者.商也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④其斯.之谓与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鲤趋而.过庭②鲤退而.学诗③其.斯之谓与④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就无法说话。
】B.其斯之谓与【他说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C.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为人)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D.闻斯行诸【听到了就要去做吗】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语文版选修教材《〈论语〉选读》资料之11.诲人不倦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引人入胜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每年出资15万美元(首期为5年),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
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不倦》,从中寻找“理由”或“答案”。
……[课前预案]……一、文言知识(一)正字音骞.( qiān) 隅.( yú ) 谄.( chǎn) 磋.( cuō) 倩.( qiàn) 悱.( fěi)訚訚..( yín)(二)句读提示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女与回也/孰愈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三)通假字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知”通“智”,读zhi,智者。
)2.吾自卫反.鲁(“反”通“返”,读fǎn ,返回。
)3. 女.与回也孰愈(“女”通“汝”,读rǔ,你。
)(四)一词多义.相远也(习染).之(学习).(风气,风尚).其声(熟悉).于苟且非一日(习惯,习性).地形,知民心(通晓)⑦学而时习.之(反复练习,复习).(种类).弥而见意远(事物).不能自行(条例).(事理).弥勒(像)⑥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大多,大抵)①吾与.汝,弗如也(赞同)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③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等待)④君不与.胜者而不胜者,何故也(帮助,援助)⑤蹇叔之子与.师(参与)⑥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介词,替)⑦孰与.君少长(连词,和)⑧求之与.?抑与之与(语气词).回(对视,引申为跟……比).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农历每月十五为望).秋先陨(临近).矢十中八九(发射).其志士之辈(抒发).,休祲降与天(发作).(启发).郡县苦秦吏者(众,各).往知来者(代词,代子贡).妇(介词,于,向).己(兼词,之于)⑤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兼词,之乎).子也(代词,孔子),其.斯之谓与(助词,表推测、估计语气).闻斯行之(句中语气助词)①子亦有异闻乎.(语气词,一般疑问,吗)②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同介词“于”)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气词,表示反问,吗)④汩乎.混流,顺阿而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五)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得到厘正)2.形容词作名词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智者,愚人)3.动词的使动用法求也退,故进.之(使…前进)由也兼人,故退.之(使…后退)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使……离开,保持距离)(六)古今异义1.文学..:子游、子夏古义:精通文献今义:文字艺术2.言语..:宰我,子贡古义:善于辞令今义:说的话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古义:独身一人站着今义:不依赖他人4.告诸往而知来者..古义:未来的事今义:来的人5.素以为..绚兮古义:用…画今义:认为6.富而好礼..者也古义:喜欢礼今义:好的礼物7.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古义:指弟子们今义:①男孩子②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也”形式的判断句,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3.11《诲人不倦》同步练习语文版《论语》选读
3.11 诲人不倦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悱.恻—徘.徊趋.势—胡诌.B、角隅.—蟠.龙高亢.—吭.声C、琢.磨—谣诼.磋.商—蹉.跎D、谄.媚—陷.害愤.怒—喷.薄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抑为之不厌.(讨厌)有教无类.(种类)B、不愤不启.(开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还复。
指回过头来加以验证)C、女与回也孰愈.(过分)吾与.女,弗如也(赞同)D、起.予者商也(启发)始可与.言《诗》(参与)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B、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C、尝独立..乐正..,鲤趋而过庭D、吾自卫反鲁,然后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告诸.往而知来者闻斯行诸.B、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述.而不作C、鲤退.而学《诗》求也退.,故进之D、不学礼,无以立.又独立.,鲤趋而过庭5、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研究学问有三种不同的境界,下列选项中最切近最高境界的一项是(D)A、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6、对下列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①若.圣与仁,则吾岂敢②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③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7、下列对孔子教学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高中语文诲人不倦 练习及答案
一、下列对孔子教学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子曰:“有教无类。
”一一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一孔子指出,每个人先天的真赋是很相近的,但是每个人的可性(习惯和性格)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后天学习成效有很大差异的缘故。
这句话等于宣告教育不仅对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一说明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的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乐学、好学。
其中“好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孔子的这一发现是对教育心理学的极大贡献。
D 不愤不启,不性不发。
一一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眉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子贡曰:“贫而无馅,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翻译下列句子①贫而无馅,富而无骄,何如?②‘如切如磋,如琢如屠’,其斯之谓与?2.孔子认为完善修养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答:三、完成简答题(一)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