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听了刘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后,我科的老师评课后都觉得受益很深。
刘老师自然的教态,亲切的语言,机智的引导都在这节课中发挥出来,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感受。
一、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重要的。
教学时,刘老师从熊妈妈分月饼入手,从分4个月饼到两个,再到分一个,复习平均分的概念时得出每只小熊分得2个、1个、半个。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然后出示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折出1/2和1/4,直观比较它们的大小。
课件显示唐僧分月饼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问题设计有趣味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出处及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本第5册第91—93页的教学内容,分数对此时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因为分数与学生认知并运用三年整数完全不同。
读法上不同,写法上不同,外形上不同,更重要的是意义上的不同。
所以,上好这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分数学习尤为重要。
这是学生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更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
2、教材所处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生深入进行分数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说教学目标会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
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简单方式表示分数。
结合生活实例能说出用分数表达的数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分数。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1、以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对比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说学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注意学生合作,集体交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后附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涂一涂的图;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8张;苹果4个;彩色粉笔1盒。
2、学生准备:彩色蜡笔;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三、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报告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报告本课教学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从例题的编排来看,有三个例题。
例1是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例2是通过比较不同的四分之一,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表示的份数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
例3是I:瞅分数的大小,等分同一物体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暗含分数单位的大小关系。
教材是从情境出发,从分月饼开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现半个的情况,引发了认知冲突,有认知矛盾才有学习的动力与需求。
〃半个"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一个重要基点。
数学不是无源之水。
然后再抽象到一个圆一个长方形。
体现了不断的抽象,这是半抽象的,是学生形象思维决定的。
再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从大到小,逐步深入。
本课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平均分,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然后第二个就是要解决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分数线、分子、分母各自的意义,正好与写法印证。
还有就是促进学生一个反思性的思考:为什么形状不同能用二分之一表示?为什么大小不一也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在这个过程有归纳,有抽象。
本课的容量比较大,在一节课上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又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是很不容易的,这对于授杰老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听完杰老师的这节课,我感受良多。
一、优点。
(-)课堂结构完整,环节过渡流畅。
杰老师用谈话导入课堂,提出〃猜一猜明明带了几块月饼?他们怎么分〃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由分许多块到分一块,由能整个整个地分到不能整个整个地分,引出〃平均分〃,为新知学习做好知识铺垫,然后提出〃一半〃可以用另一种数表示出来,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
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方式对分数二分之一进行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提出什么是分数,以及分数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和含义。
再由孩子自由创造出其他几分之一的分数,整个过程自然流畅。
最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设计,辨析、填空、讲故事等,题型多样,层层递进,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上匕较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渗透,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巩固了新知,做到了寓教于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相信各位老师都很熟悉,而今天听了丛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丛老师先通过把月饼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得到的月饼该用什么表示,引出了1/2,这样既能感悟平均分,同时引出分数,加强了分数意义的理解。
再通过折一折再涂色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再次感悟分数的意义。
在折纸学分数时,由扶到放,在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同时自然地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下面说说自己听了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郑老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而一个橘子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郑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教学目标。
1. 从整堂课来看,教师能紧扣人教版教材对于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要求。
明确地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目标达成度较高。
例如,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如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理解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二分之一的含义,这表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达成知识目标方面方法得当。
2. 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上,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表示不同的分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直观地感受了分数的形成,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分数的表示方法之间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 情感目标也有所体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内容的选择准确恰当,紧紧围绕分数初步认识这一主题。
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分月饼、分苹果等,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逐步深入,从二分之一到几分之一再到几分之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与拓展。
在讲解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教师结合实例详细解释了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并且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了这一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拓展了一些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内容,如同样大小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这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运用得非常成功。
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具和学具,如实物月饼、图形卡片等。
在讲解二分之一时,通过将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二分之一的样子,这种直观的感受比单纯的讲解更有效。
而且在后面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时,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纸、画图来表示分数,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数学启蒙: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数学启蒙: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引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并培养其在数学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书写方式;- 学会将分数转化为小数;- 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3.1 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分数的定义:分数是指一个数被另一个不为零的数除所得到的结果。
- 分数的组成:分数由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分割的份数。
- 分数的读法和书写方式:分数的读法可以通过读出分子和分母来表示,书写方式为分子上方写分子,下方写分母。
3.2 分数的转化- 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将分子除以分母即可得到分数的小数形式。
- 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将小数的小数部分写为分子,分母取决于小数位数,小数位数为几,分母就为10的几次方。
3.3 分数的加减运算- 分数的加法:分母相同的分数,直接将分子相加即可;分母不同的分数,需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母后再进行相加。
- 分数的减法:将减数取相反数,再与被减数进行加法运算。
3.4 应用问题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分配问题、比较问题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数的定义、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 实例演练法:通过实际例题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转化和运算方法。
- 课堂练:设置一定数量的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和巩固。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效果。
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如下:- 课堂练成绩: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中的答题情况评分。
-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给予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在三年级一班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数学组姚秋者、苑举青、李佑堂、高明华、王其亭、李峰等老师参与了评课。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内容充实。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一、准备充分。
教学设计、学具、课件,梁老师都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梁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
首先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平均分月饼,为新知作铺垫,从分月饼出发,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描述分月饼的过程引导比较到位。
其次,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情景,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特别是在让学生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了,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设计中,有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上不封顶,下能保底,是值得我学习的。
有了扎实的双基,才带来拓展练习中意外的惊喜。
李佑堂建议:1、学生作品展示不够清晰,应当用有颜色的笔涂或投影展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我觉得王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教学时,王老师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王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
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谭老师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在:加强操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谭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一、找准同学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1.分数对于同学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同学自身的知识,找准同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同学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同学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教学时,从同学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同学对分数的发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同学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
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
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同学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
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
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
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同学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同学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同学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协助同学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沛重视同学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同学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沛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同学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
(精华)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1听了许xx老师的这节《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许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值得我学习。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首先从学生野餐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怎么分?平均分。
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很多老师在上本课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时费了很大的力,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
许老师这里引导得好,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并会说了。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个数二分之一表示。
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动手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构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的纸片,画一画折痕;构建“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的纸片;到最后的放手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上操作。
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学习。
三、内容丰富,练习设计富有趣味性。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在构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联系巩固,判断是否二分之一。
在圆形纸片中创造“几分之一”后,适时地进行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对分数大小初步有了概念。
最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实物,挖掘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似乎课的容量有些大,导致最后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块内容想要涉及却涉及不深。
许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及时灵活的将学生的信息融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我也正在努力当中。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一.情境导入1.课件展示了两名学生在课堂上的照片【评】同学们很高兴,气愤活跃2.他们在数学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
谁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评】提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① 两个人怎么能平均分配两瓶水呢?② 四个橙子给两个人,公平吗?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生:平均分。
③ 两个人平均分一个月饼。
怎样【评】以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为题材,并选取他们生活中的照片,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传授新知识:(一)讲授1/21物理利用演示:师:你能利用老师手中的月饼演示一下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分的?师:把一个蛋糕从中间切开,用数学语言怎么说?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把蛋糕平分为两部分。
你能用1,2和3来表达吗?多少?为什么?S:因为这是全部的1/2(完善板书)每份都是它的1/22.教学读法、写法: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老师:中间的水平线被称为分数线,这意味着平均分数。
老师: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还有什么?你最后写了什么?老师:黑板上写着“阅读:一半”。
3.折一折涂一涂(1)你能找到1/2的矩形(相同的形状)吗?先把1/2折叠起来,然后在折痕处折叠划一条线。
(2)课件演示(3)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喷漆零件?师:为什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呢?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操作中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一步理解1/2,丰富1/2的外观,为以后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注“移动”这个词。
(二)认识几分之一1.你想学什么年级?你能说完吗?教师小结:像1/41/51/8等等,这样的数叫分数。
【评】体现数的极限思想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把你想知道的部分折叠起来,然后用斜线画出颜色。
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___在三年级学生面前讲授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深受启发。
他的教学设计、构思和方法,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魅力。
我认为___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非常深刻。
他的教学方法非常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对于学生来说,分数是全新的知识。
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研究的“最近发展区”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过渡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地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研究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在教学时,___注重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他创设了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教师应该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比如,___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
这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
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
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3.注重开展自主研究,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一本节课从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出发,我选择了教材中的活动编排。
在教学中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
先创设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迫切地感到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的问题,产生学新知识的必要性。
但在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情境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学生已有分东西的经验,感觉这个情境没有出现的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分数这一数学符号产生的必要性没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
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示简单分数。
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
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有序的进行,并达到了活动的目标。
学生在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
在活动中给学生“活动小秘决”让学生都能明确自己活动目的与步骤,我认为这个方式是小组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
小组长在本次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说明我们班采用不频繁换组长,让每个组长都以半个学期为一任,并进行小组长培训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
但对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课题实验的下一个试点。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二我觉得胡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教学时,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导言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帮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概念。
本评课稿将对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理解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割成若干等份的概念;2. 掌握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3. 能够在常见情境中运用分数。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师介绍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2. 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分子、分母的含义和读法;3. 分数的简写形式;4.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5. 分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练。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分数的定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通过图表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基本表示方法:教师利用黑板和分数图示等教具演示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并进行相关练。
4. 分数的简写形式:教师解释分数的简写形式,如真分数和假分数,并进行练。
5.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教师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和排序练,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顺序。
6. 分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数的运算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分数的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答疑。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例子、图示解释和练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用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互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某些环节,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和避免常见错误。
此外,本节课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练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改进设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考虑以下改进设想:1. 增加分组合作研究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分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课程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授课教师:XXX评课稿:本课程是一堂初步认识分数的课程,着重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以下是对教师授课的评价。
首先,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他清晰地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在板书上呈现出分数的定义和一些例子,教师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了学习分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样的引入非常有效,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基础。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他通过讲解、示范和互动等方式,将抽象的分数概念转化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用途。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做得很好。
他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学生能够安静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反馈,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在本课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他在教学中融入了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和实际应用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堂课程的教师在准备充分、教学方法多样、课堂管理良好以及学生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方面表现出色。
希望教师能够继续保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课程概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堂针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直观的图形演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分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分数线连接分子和分母。
3. 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并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分数的书写练习,教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数表示方法。
4. 分数运算: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分数卡片、分数接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分数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分数表示方法和分数运算的正确性。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但是管老师的小组合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本节课中,很好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领会到了分数与平均分的重要关系。
本课很好地处理了思考与操作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历探究的经验。
第二、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组织教学能力。
本课充分的准备让教师优秀的个人素质得以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精彩不断,既有预设的精彩也有生成的精彩。
1、标准流利的普通话.2、教态度端正、自然大方。
3、机智的教学智慧.4、板书简单扼要整洁美观。
第三、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分苹果”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喽,原来这个问题我遇到过”,“这就是分数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建议:第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教学内容不易过多,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防止课堂教学出现走过场。
第二、“无数个精彩而美好的开始,不如一个成功而有效的结束”课堂小结部分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再现与总结,也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再温习,不能因为时间紧而草草收尾。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的书写顺序,初步认识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通过经历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重点、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教学准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多媒体平台、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1.复习“平均分”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客人,每人得几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客人,每人得几个?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2.引出分数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客人,每人得几个?(半个)“半个”用什么数表示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一、观察实践,认识二分之一1.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示课件)(1)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板书:二分之一)(2)指名说说的含义。
2、辨识哪幅图用表示是正确的。
3、折一折,涂一涂。
(1)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涂上颜色。
(2)展示学生作品。
(3)指名说说这个的含义。
4.学写“ ”。
(1)二分之一的书写顺序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先写一分数线,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
在分数线下写平均分的份数“2”,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2份。
每个小朋友分得1份,就在短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分数线下面的叫分母(板书分母),分数线上面的叫分子(板书分子)。
(2)学生跟教师写分数。
(先写…再写…最后写…)5.练习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表示?(图略)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物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都是它的。
如果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了。
三、认识、、几分之一1.利用几分之一的初步认知,尝试找出圆的,示图:(1)怎么得到圆的?(2)你会写吗?学生尝试写。
2.加深几分之一的认识。
培养交流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用多种方法折出正方形纸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听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感触很多,《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小组合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充分的准备与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领悟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任老师的教学才能和教学艺术。
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人体生长发育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就是分数呀!”“看,分数真有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本课“来源于生活又圆规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教育思想。
第二、学习中的思维碰撞,评价中的教学智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建构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许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材料、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
习题设计“分层测试”基础题、中等题、提高题层次分明,上不封顶下能保底。
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组织教学能力。
本课充分的准备让教师优秀的个人素质得以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精彩不断,既有预设的精彩也有生成的精彩。
1、普通话好。
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单调,圆润动听的嗓音……2、教态度端正、自然大方。
3、机智的教学智慧4、板书简单扼要整洁美观。
教学建议:
第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教学内容不易过多,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防止课堂教学出现走过场。
第二、“无数个精彩而美好的开始不如一个成功而有效的结束”课堂小结部分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再现与总结,也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再温习,不能因为时间紧而草草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