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张衡传教学设计篇一:《张衡传》教学设计《张衡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知识积累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

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

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

张衡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掌握张衡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张衡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1. 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张衡的图片、事迹、成就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张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位历史人物是谁吗?他有什么成就?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强调张衡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6. 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张衡的创新精神对现今社会的启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对后世的影响。

8. 课后作业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张衡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如地理、数学等。

2. 学生分享张衡的事迹给家人和朋友,传播他的创新精神。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感悟,思考张衡的创新精神如何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能力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张衡的创新精神。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张衡在各个领域的贡献。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引言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家和天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伽利略。

他的学术和科学贡献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张衡的传世之作《浑天仪》,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2. 理解《浑天仪》的原理和功能。

3. 掌握浑天仪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张衡生平和科学成就(15分钟)- 引导学生探讨“谁是张衡”这个问题,了解他的成就和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贡献。

- 利用教材、PPT或小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张衡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 分组让学生讨论和总结这些成就,并在班级中展示。

步骤二:介绍《浑天仪》的原理和功能(20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浑天仪》的结构和原理,解释它用于观测天体运动和测算经纬度的功能。

- 对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使用浑天仪的好处和意义。

步骤三:制作简易浑天仪(30分钟)- 提供学生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纸盘、纸杯、剪刀、竹签、牙签等。

- 按照提供的指导材料或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逐步制作简易浑天仪。

-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

步骤四:使用浑天仪观测星空和测算经纬度(25分钟)- 在教室或户外选择一个适合观测星空的环境,引导学生打开自己制作的浑天仪。

-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北极星并用浑天仪观测其他星体的位置和走向。

- 鼓励学生借助浑天仪计算当地的经纬度,并与实际数值进行比较,加深对浑天仪的认识。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浑天仪以及观测到的星体位置图。

-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和观测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 引导学生思考浑天仪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的可能性。

延伸活动1. 设计更复杂的浑天仪模型,提高观测的精确度。

2. 调研张衡的其他科学成就,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3. 制作《浑天仪》的科普小册子,向校内外学生进行宣传。

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及他在天文学上的杰出贡献。

《张衡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张衡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张衡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张衡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张衡传》教案教学设计教师介绍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张衡传》。

这篇文章是一篇传记,讲述的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学者张衡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在本次讲解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张衡的生平及其出色的地学成就,并通过讨论来理解张衡的思想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及其出色的地球物理学成就2. 理解张衡的思想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维教学重点:1. 张衡创造出国际上早期的测量与地形图的方法。

2. 张衡利用浑天仪观测天文现象,建立了震源定位的方法。

3. 学习张衡的科学精神和学术追求。

教学流程1. 引言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著名的学者张衡。

告诉学生张衡的生平及其在地理学、地震学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通过先导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展开主题学生阅读《张衡传》的文字叙述和图片资料,了解张衡的学术贡献、学术精神及思想体系。

3. 学生交流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维,通过讨论学生将思想和理解统一起来,充实知识,提高对此类似内容深刻程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总结教师总结讲解过程,强调学生的收获。

并向学生讲解张衡对学生以及科学发展做出的重要及深远贡献。

教学资源1. PPT 工具2. 《张衡传》的相关课文及图书3. 图片的集合。

4. 引导资料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问答案来确认学生的理解程度。

同时,在听取学生的自由发言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时,教师也可以得知学生的收获和方向,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科学家对国家的发展和对人类科学知识的贡献,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学者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对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师会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张衡传》和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张衡的学术贡献、学术精神及思想体系。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理解张衡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尊重和敬佩之情。

教学内容:1.张衡的生平事迹简介。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原理及功能。

3.张衡对中国科学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和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的原理及功能。

2.了解张衡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教学难点:1.理解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原理及功能。

2.了解张衡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张衡是谁吗?”2.请学生观看张衡的图片,并简单介绍一下张衡。

二、学习(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讲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原理及功能。

3.请学生观看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实际效果视频。

三、讨论(10分钟)1.请学生就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原理及功能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影响。

四、展示(10分钟)1.请学生选择一种方式(演讲、PPT、展板等),展示张衡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2.学生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提问。

五、总结(5分钟)1.请学生回答:张衡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有哪些?2.总结张衡的成就和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影响。

六、拓展(5分钟)1.请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家进行研究,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成就。

2.学生自选展示形式,展示所选科学家的贡献。

教学评估:1.展示环节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学生讨论和展示的内容是否准确、全面、流畅。

教学资源:1.张衡的图片、视频、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实际效果视频。

2.学生自备的电子设备、展板等。

教学延伸:1.邀请专业人士或科技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介绍张衡和中国古代科技。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加深对张衡和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

Seven, 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 (10 minutes)1.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dividually:-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studying Zhang Heng's biography and contributions?- How do you think Zhang Heng's inventions have impacte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hat ways can we apply Zhang Heng's innovative spirit and dedication to our own lives?2. Discuss students' answers as a whole class. Encourage them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and engage in a meaningful discussion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Zhang Heng's work.Eight, conclusion and homework (5 minutes)1.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during the lesson, emphasizing Zhang Heng's accomplishments and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 Assign homework: Write a short essay (200-300 words) reflecting on how Zhang Heng's story has inspired them and the lessons they can apply in their own lives.Teaching evaluation:1. Evaluat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during class discussions and their ability to answer questions related to Zhang Heng's biography and contributions.2. Asses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homework essays, looking for thoughtful ref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Zhang Heng's story to their own lives.Teaching resources:1. Pictures and videos of Zhang Heng.2. Videos demonstrat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s of Zhang Heng's inventions.3. Additional resources such as books or articles about Zhang Heng and Chinese ancient technology.Teaching extension:1. Organize a visit to a museum or science exhibition showcasing ancient Chinese inventions, including Zhang Heng's inventions.2. Invite guest speakers who are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ancient Chinese technology and inventions to give a lecture or workshop.3.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duct independent research on other ancient Chinese scientis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and present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Through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not only gain knowledge about Zhang Heng's biography and contributions, but they will also develop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s made by ancient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ditionally, students will be inspired by Zhang Heng's innovative spirit and will be motivated to apply this in their own lives,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a sense of curiosity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

张衡教案-专业文档!

张衡教案-专业文档!

张衡教案这是张衡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张衡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梳理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学习人物传记写人叙事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采用质疑导读法,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联系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疑难词句的处理。

2、探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文章重点记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张衡。

二、问题设置: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3、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联系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

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联系文句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张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小学三年级下《张衡》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张衡》教案

教案名称:探索科学家张衡探索地震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生平和贡献。

2.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危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讲解张衡的生平和贡献。

2.学习地震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准备:1.课本《张衡》。

2.简单地震模型。

3.图片和视频资料关于地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导入地震的话题,提问:“你们听说过地震吗?你们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

Step 2:展示张衡的图片和简介(10分钟)1.展示张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他在地震方面有很多贡献。

2.给学生讲述张衡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他提出了“浑沌之气”和“地震之机”的理论。

Step 3:学习地震的原因(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地震的原因,指出地震是地球上岩石层发生断裂或者发生滑动导致的。

2.使用简单地震模型,模拟地震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力量和危害性。

Step 4:学习地震的危害(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地震的危害,包括地震引发的地面震动、地面裂缝、建筑物倒塌、火山喷发等。

2.展示一些地震造成的破坏性事件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类生活和安全的影响。

Step 5:总结张衡的贡献(1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海报或者小报告,总结张衡在地震方面的贡献。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Step 6:巩固和拓展(20分钟)1.分组进行小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地震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一些现代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的贡献和新发现,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Step 7:课堂反思(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你们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们对地震有了更深的了解吗?”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习,让学生了解地震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逃生。

2.鼓励学生参观地震科普馆或者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地震和地震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张衡传》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历史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天文学家张衡的一生。

本次教学以此小说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一套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阅读《张衡传》,了解张衡的一生及其贡献,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

2. 学习方式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师以提问为主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3.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创新思想;(2) 理解张衡的生平及其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呈现星空图案,引导学生了解天文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介绍《张衡传》的主人公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趣。

2. 文本阅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张衡的生平和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讨文中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张衡的思想及其成就。

3. 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程度,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学生分工合作,研究张衡的贡献、思想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并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

4. PPT展示每个小组代表展示PPT,介绍张衡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展示研究成果和经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张衡的科学思想和成就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教育学生像张衡一样追求真理、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深入理解张衡的一生及其成就。

9 张衡 教学设计

9 张衡  教学设计

9 张衡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张衡的生平事迹,了解张衡的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张衡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认识。

教学内容:1. 张衡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

张衡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他在地学、物理学和医药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张衡在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被称为"仪者"。

"仪者"利用水银和铜球的作用,可以探测到地震的方向和程度,并通过它来预警。

这项发明对于防范自然灾害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视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大创新。

在物理学领域,张衡还通过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和推理,提出了地动说和地轴偏转说,对当时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张衡还在医药学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他在医药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而且对后来的医药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张衡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张衡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他在当时的科学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他的科学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张衡具有勇于质疑和思考的精神。

他在观察自然现象时,不满足于现有的解释,而是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践和逻辑推理加以证明。

其次,张衡具有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他在发明"仪者"这一天文学仪器时,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改进,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最后,张衡具有开放和合作的精神。

他与当时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吸纳了不同的观点和建议,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以及他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张衡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1. 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

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

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因──────────→果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转折复句)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

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关于《张衡传》教案4篇

关于《张衡传》教案4篇

《张衡传》教案关于《张衡传》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衡传》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衡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6(一)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碑题词)(摘自沈祺文)(二)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

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

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

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

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

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

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

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

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

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

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

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

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摘自《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三)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矜的情绪。

(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直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分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作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驾认为他的才华出众,屡次召聘(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生平和学术成就;2.学习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原理和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地动仪的模型或图片;实验材料:水平台、小石子、尺子、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利用图片和简单的介绍,引发学生对张衡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地动仪是什么吗?有听说过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描述。

二、学习张衡的传记(20分钟)1.教师介绍张衡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以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2.学生跟随课件或书籍,在笔记本上做简单记录。

三、展示地动仪原理(30分钟)1.教师展示地动仪的模型或图片,解释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实验材料搭建简易的地动仪模型,并进行实际操作。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和体会。

四、小组合作(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教师分发任务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工合作,完成一篇关于张衡传记的小组作文。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并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

五、展示交流(20分钟)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文。

2.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提高。

六、巩固扩展(20分钟)1.教师出示相关文献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张衡的其他学术成就。

2.学生完成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进行个人总结。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课上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张衡的读后感或评论并交作业。

2.鼓励学生多查阅资料,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作文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3.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对张衡传记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张衡传教案(最新5篇)

张衡传教案(最新5篇)

张衡传教案(最新5篇)《张衡传》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张衡,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课文中的难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创造吗?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由学生回答的引出人物张衡。

----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提示“衡”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学们平时读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A、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看课文讲的是张衡的什么故事?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B、请同学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认读词语。

C、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三、鼓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介绍的是什么时候谁的什么事?2、他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3、你从课文中还知道了什么?四、质疑:默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咱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你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1、我是火眼金睛。

记状纪壮洒偏格酒骗洛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1 、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 、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3 、这个故事在离现在差不多两千多年的东汉时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张衡传》教案(精选6篇)《张衡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文章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2、明白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带领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掌握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凝炼简洁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师说》里学过这样一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说懂得道理是有先后的,学问和技艺各有各专门研究,但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全才——张衡。

他知识广博而精深。

在文学艺术、政治哲学、天文历算、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研究。

他的功劳业绩,在我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二、简介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

[展示图片]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

东汉时期,地震比较频繁。

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教案:《张衡传》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3. 体会张衡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难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张衡的精神品质。

3. 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些张衡的发明或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作者介绍
- 简要介绍范晔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 整体感知
-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讲解生词和难句。

4. 深入分析
- 学生分组讨论张衡的精神品质,并选代表发言。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5. 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张衡的精神品质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6.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张衡的认识和感想。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习了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张衡的精神品质,提高了对人物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9课《张衡》教案(5篇)

9课《张衡》教案(5篇)

9课《张衡》教案(5篇)第一篇:9课《张衡》教案9、张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吉利、杰出、贡献”等10个词语。

2、能力目标:能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三、教学难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四、教学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提纲: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查询相关资料弄清不懂的地方;2、收集张衡的资料,了解地动仪的相关知识。

3、自学生字。

(包括每个生字的音、形、义及部首、结构、组词等)4、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上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和小蚂蚁、小海鸥、翠鸟、大象交上了好朋友。

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

二、导——解课题,学习新课:1、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张衡的资料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指名读、自由读)(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鼓励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情景导入。

播放有关地震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什么感受?
教师: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多么的巨大。

那么有没有一种仪器可以预测到呢?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他经过研究,发明了一种用于预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对地震有了新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让学生观看地震危害的现象,对地震有一个认识,对体会古人类对地震的看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质疑,交流资料。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2、课前你收集了哪些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

【设计思路:小疑则小进,让学生学会质疑。

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读课文,小组交流,看解决了哪些问题。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说一下,本课主要讲了什么?
2、对于提出的问题,看看小组已经解决了哪些?
[通过这个环节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班内展示,教师点拨。

本课写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那么哪段话主要写了地动仪?哪组来展示。

1、展示地动仪样子和作用。

(1)、第四段,想一想这部分写了什么?第一学习小组齐读这一部分,其它组同学体会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2)、出示课件:地动仪。

第一组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解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3)、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得这么好的?他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体会写作顺序。

再读这一段。

【设计思路:对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进行透彻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正确理解课文,朗读体会,准确把握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爱科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后面仿写这一段起到了铺垫作用。


2、体会发明的过程。

有请第二学习小组来展示。

(1)、当发生地震时,当地的人们有什么表现,是怎么想,怎么做的?(2)、张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中看出他具有什么精神?
(3)、想象一下研究时遇到了困难,他会怎么做?
【设计思路:小组合作,让学生走进文本,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设想当时人们对张衡的看法,体会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他的做法,正确认识张衡,体会他认真钻研实践的科学态度。


3、实例验证地动仪的作用。

教师:张衡研究出来的地动仪管用吗?人们对这个地动仪有什么看法?请第三学习小组来交流展示。

(1)、采用自己小组喜欢的方式说一说,读一读或谈一下感受。

(2)、教师总结: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事实面前,谣言不攻自破。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发挥了它的预测和报告作用。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我们也应像张衡一样敢想敢干,勇于实践,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教学思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引领学生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

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

由文章中的作者到自己,将张衡的爱科学的思想转化为动力,使学生真正受到爱科学的教育,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从读到写,提高能力。

1、回顾第四段的写作方法。

2、仿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比如:文具盒,书包等。

写完后交流。

【教学思路:学以致用,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写物的好例子。

这一段按照先介绍样子,再介绍作用的方法来介绍地动仪。

在介绍样子时按照先总体后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

因此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课外延伸
1、张衡除了发明地动仪,在天文学方面还做出了许多的杰出贡献,请同学们朗读课后链接。

此时此刻你对张衡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

2、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历史像滚滚的黄河水离我们远去,但是张衡却世世代代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当我们又一次的走近他,学习他、了解他后,你一定想对他说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