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卫生局池捷:区域医疗信息化要这样做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
2.原则:确保信息安全、数据准确性和隐私保护;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和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建设模块化、可扩展的系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三、系统架构1.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和管理各医疗机构的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医疗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移动端的医疗服务,包括在线挂号、远程会诊、健康管理等功能。
3.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每个医疗机构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与区域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4.支撑平台:包括身份验证、数据传输、数据安全等支撑服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安全。
四、关键功能模块1.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将每个人的健康档案电子化,并与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档案的互通互享。
2.远程医疗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线预约、问诊和会诊,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3.医疗机构管理:包括医院管理、药店管理、设备管理等,实现医疗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协同工作。
4.病例管理:将传统的纸质病历电子化,实现病例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共享。
6.医疗质量管理:通过统计和分析医疗数据,评估医疗质量,并进行持续改进。
五、系统实施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了解各医疗机构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模块。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详细模块设计。
3.系统开发:完成系统的软件开发和数据中心的建设。
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5.系统部署和上线:将系统部署到各医疗机构,并进行培训和上线工作。
豆丁精品文档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豆丁精品文档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1.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打破信息孤岛。
2.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4.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三、项目内容1.建设医疗信息平台:整合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2.开发移动医疗应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如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等。
3.实施电子病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4.建立远程医疗系统: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5.建设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了解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3.采购设备:购买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4.搭建平台:建设医疗信息平台,开发移动医疗应用。
5.实施电子病历系统:在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电子病历系统。
6.建立远程医疗系统:连接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7.建设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收集、整理、分析医疗数据,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五、项目难点与解决方案1.难点:医疗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难以共享。
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医疗信息的标准化,促进数据共享。
2.难点:医疗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
解决方案:建立项目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
3.难点:医疗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解决方案: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化投资。
六、项目预期效果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3.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状况。
4.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
七、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1.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难题。
应对措施:及时调整项目方案,引入专业技术人才,解决技术难题。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医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为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效能和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实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目标1.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全面整合和共享,打破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信息流动性和利用效率。
2.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疏漏,实现患者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无缝衔接和跨区域共享。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4.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对外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建设内容1.建设统一的电子病历平台,实现病历的全面电子化管理。
通过电子病历,医生可以快速获取患者的病史信息、检查结果等,提高医疗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2.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
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该平台共享病例资料、治疗方案等信息,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3.建设区域药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药品供应链的全程追溯。
通过该平台,可以监控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建设区域医疗影像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影像的数字化处理和传输。
通过这个系统,医生可以快速查看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实施步骤1.设立专门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2.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3.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确保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4.组织实施相关硬件和软件的采购和部署工作。
5.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交换协议,确保不同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
6.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和人员素质提升工作,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合理使用相关信息化工具。
7.开展示范项目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工作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是指在特定地区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
首先,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该平台可以整合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该平台,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医嘱等信息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时传输和共享,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其次,建立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是指将患者的医疗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储和管理。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患者的病历可以在线上随时查阅,避免了传统纸质病历易丢失、不方便存储和查阅的问题。
同时,电子病历系统还可以提供智能的辅助诊断功能,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
第四,建立远程医疗系统。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相关技术,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诊疗。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专家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的服务。
同时,远程医疗还可以与健康管理系统结合,为健康人群提供远程健康监护和指导。
第五,建立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可以通过搜集和分析医疗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疾病的传播,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该系统,政府可以及时派遣人员到疫情高发地区,阻断疾病的传播。
最后,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机制。
包括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等手段,保障患者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总之,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是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医疗、公共卫生监测等系统,可以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必须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保障患者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社区医疗信息化——反思 共享艰难
H3C社区医疗信息化——反思共享艰难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单打独斗,它必须与传统的医疗体系有机融合起来。
信息共享难是表象,多年来沿袭的“孤岛”机制才是真正的桎梏。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副局长池捷还记得,2005年整整一年,为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全部实现医疗信息系统HIS和居民健康档案CHSS的互联互通,就总共开了58次协调会。
双向转诊折射体制壁垒在谈到如何将各区的社区卫生整合到一起时,某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主任连连摇头,称其为“伤脑筋”的问题。
“信息技术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如何厘清现有体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位主任说。
从社区服务中心内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到打破区域内一、二级医院的信息孤岛,再到社区卫生走向全市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从诞生之日起,就走上了艰难的共享之路。
作为城市卫生体系的“网底”,社区卫生肩负医疗诊断、公共服务两大职能,然而,无论是传统医疗资源共享,还是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条块结合”,社区卫生都遭遇过不少尴尬。
“社区卫生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它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融入到现有医疗体系中,双向转诊实际上是对现有医疗资源格局的触动。
如果不能协调好各医院利益以实现双向转诊,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就无法缓解,社区卫生服务就会被孤立。
”一位医疗信息化专家如是说。
“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然而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谈到了双向转诊时医院间信息资源共享的艰难,这背后透视出对现有医疗资源“分封割据”的无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属区卫生局领导; 三级医院则归属市卫生局,甚至是卫生部直接领导。
自下而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在区内渐渐融为一体,社区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已经开始。
然而,社区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和区内的三级医院、甚至是跨区三级医院如何实现医疗资源互联互通?2007年1月,患有冠心病的马大伯在某社区服务中心看病时,突然呼吸急促、面色苍白。
长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便捷医疗卫生服务
长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便捷医疗卫生服务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年(卷),期】2009()3
【摘要】近年来,长宁区卫生系统一直致力于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为百姓提供
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6月24日,落实科学发展、践行数字惠民-2009年上海市长宁区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交流会在长宁区公共卫生大楼顺利召开,市经信委、申康医院集团、区信息委、区财政、区属18家医疗卫生机构、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技术;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上海市长宁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院集团;交流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R394
【相关文献】
1.以协同共享为途径提供便捷可达的医疗卫生服务--“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示范” [J], 张竹繁
2.充分利用“互联网+” 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J], 李文;
3.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J], 高燕捷
4.植根社区服务百姓———为普通百姓提供便捷良好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J], 无
5.重庆电信ITV信息化社区着力为民提供便捷医疗服务——记首个“信息化医院”花溪医院成功签约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主要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流程、提升数据安全性等手段,将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进行整合,实现高效、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整合医疗资源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包括医院、诊所、药店、检验机构等。
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统一的病人档案系统,医疗机构可以实时查看和共享患者的病历和诊断结果;建立统一的药品数据库,医生可以准确查询患者的用药历史和禁忌症等信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统一的检验结果数据库,实现各类检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判断能力。
二、优化医疗流程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还需要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预约挂号系统,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平台预约挂号,减少排队时间和等待时间;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将纸质病历转换为电子版,实现快速检索和共享;建立远程医疗系统,患者可以通过视频会诊的方式,与专家进行远程交流和诊断,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疗效;建立医疗协同系统,医生可以通过协同工作平台,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提高医疗团队的协同效率和疗效。
三、提升数据安全性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还需要重视数据安全性的问题,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保护医疗信息平台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加强授权管理系统,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医生和相关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患者的病历和数据;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确保医疗数据在系统故障或灾难中的可恢复性和安全性;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保密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流程和提升数据安全性,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准确性、便捷性和效率性,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医疗行业的重要趋势。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该解决方案旨在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化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二、解决方案概述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信息系统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建立一个统一的医疗信息系统,用于管理和存储患者的电子病历、医疗影像、检验结果等医疗信息。
该系统将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安全技术,确保患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2. 电子病历管理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实现电子病历的全面管理。
通过将患者的病历信息数字化,医生可以更方便地查看和分析患者的病情,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同时,患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电子病历,方便就医和健康管理。
3. 医疗影像管理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实现医疗影像的统一管理。
通过建立一个集中的影像数据库,医生可以快速查看和比对患者的影像资料,提高诊断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支持远程影像会诊,医生可以与其他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 患者预约挂号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实现患者的预约挂号功能。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预约就诊时间,避免长时间等候。
同时,医院也可以根据患者的预约情况做出合理的排班安排,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医疗数据分析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对患者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医院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同时,医院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解决方案优势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整合资源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避免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患者可以在任何一家医院就诊时,医生都能够查看到其完整的病历和医疗信息,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加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卫生管理服务能级
加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卫生管理服务能级
张平;池捷;郑涛;孟鸿建;夏悦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信息管理》
【年(卷),期】2006(003)004
【摘要】本文论述了长宁区卫生系统为配合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在信息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工作,包括: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激活,全科团队服务信息系统(TIS系统)。
从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三站式服务已经形成。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张平;池捷;郑涛;孟鸿建;夏悦
【作者单位】长宁区卫生局;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1
【相关文献】
1.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J], 黄焱;胡喆;李智洁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是发展的关键——中澳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运行机制改革项目启动会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研讨班专家讲话撷英 [J], 高瞻; 孟波
3.从临床医生到社区卫生管理者——记广州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礼勤 [J], 陈惠
4.提升社区服务能级筑牢健康守护网
——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吴舒窈介绍 [J],
5.以创建示范为契机全面提升服务能级——普陀区甘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性临床医疗与健康档案信息交互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子健康档案,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工 作中“中心、站点、家庭”全流程信 息化整合的工作模式。
2006年1 0月又开始探索建设区 域性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实现区域医 疗机构信息资源共享,检查、检验结 果、影像资料、居民健康档案的相互 调阅,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医院间信息 不能共享造成的重复检查、化验,重 复配药等问题,为减少病人看病费用 提供了有力支撑。
1引言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从2002年起,以数字医院建设为契机,在全区下属医疗机构统一部署实施了医院临床信息管理 系统,涵盖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信 息管理系统等系统,实现了临床诊疗信息系统(CIS)全覆盖。
2004年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需要,又在全区1 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CHSS),同时自主创新开发全科团队信息系统(TIS)。通过CIS、CHSS和TlS三大系统间对接,进一步激活居民电
建立居民健康咨询服务系统, 通过视频、网络、电话等提供健康咨 询、健康点播及专业健康咨询服务, 从而实现健康服务向社区家庭的互动 延伸。通过高性能3T—NET网络对区 属各医疗机构进行实时图像监控,为 医院安全监管提供支撑;为区域卫生 财务监管平台提供安全通畅的网络支 撑,保障财务数据的私密性。 5.2管理层面 5.2.1数字惠民通过共享系统降低重 复检查,减少就诊费用,提升管理水 平、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通过全程 化健康信息的管理和掌握,提示诊疗 安全性,增进医患沟通;居民实现对 自己健康信息的自主管理,加强人人
区卫生服务站点实现光纤专网。
5应用效果
5.1业务层面建立居民从出生到终老 的电子化健康档案信息,帮助医生提 供个性化、全程化医疗卫生服务,同 时方便居民随时从网上调阅个人健康 信息。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为了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以下是一个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的示例:一、建设目标1. 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效率;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4. 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二、建设内容1. 建立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
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软件设施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
通过建立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2. 建立统一信息标准体系为了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包括数据交换标准、数据格式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等。
通过统一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可以规范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建设医疗服务协同平台医疗服务协同平台是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服务协同的关键,包括电子病历系统、远程诊疗系统、医学影像系统等。
通过医疗服务协同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建设医疗资源管理平台医疗资源管理平台是实现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手段,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医疗物资管理、医疗人力资源管理等。
通过医疗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平台医疗质量管理平台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包括临床路径管理、病案管理、医疗质量评价等。
通过医疗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和分析: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
2.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需求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计划。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保健发展迅速,迫切需要一个解
决方案来优化医疗卫生工作。
因此,地区医疗信息化已成为医疗保健行业
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解决方案
(1)建立政府医疗信息化平台
首先,通过建立政府医疗信息化平台,将各个政府部门的医疗卫生数
据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使政府部门之间可以有效协作,实现有效的治疗预
防和服务。
该平台可以提供医疗信息,如既往疾病史、就诊记录、中药处方记录、住院记录等,以及其他相关的统计数据。
此外,该平台可以通过其中一种系统机制进行地区医疗卫生的远程监
控和管理,以便实时把握发展趋势,快速准确地响应突发疾病等事件。
(2)建立电子病历系统
其次,要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使大量的病历记录和检查结果可以用电
子格式保存和传输。
这将大大降低医疗卫生文件管理的成本并加快数据的
传输过程,缩短诊断和治疗的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实现医患互通,让患者能够实时查看自己的病情,通过该系统与医生交流,及时获取病情检查结果等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
病情的发展趋势,及时治疗。
上海长宁区区域医疗经验
上海长宁区区域医疗经验实现四大类,16个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整合1.临床诊疗信息系统:HIS、PACS、LIS、RIS2.社区卫生信息系统:TIS、CHSS3.公共卫生信息提供:诊疗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预警监测信息系统4.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医学科研管理系统、GIS展示信息系统、综合数据调阅信息系统、财务监管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信息系统CDC(疾病防治中心)区域医疗组成包括:社区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防治中心、妇幼保健院、医科学校、区卫生局、医保中心,还有其它医疗机构。
1.建立居民从出生到终老的电子化健康档案信息,医生可更好提供个性化、全程化医疗卫生服务,居民亦可随时从网上调阅自己的健康信息。
2.医生可以在病人就诊时调阅病人在区域内任何一家医院及社区的既往病史(包括门诊,住院,体检等)和健康档案信息,为医生诊断提供有效辅助手段,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就医费用。
3.全科医生在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时可以调阅病人的既往病史和更新档案,实现无纸化的家庭病床诊疗过程,从而提供更好的六位一体服务。
4.建立居民健康咨询服务系统,通过视频、网络、电话等位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点播以及专业健康咨询服务。
从而实现健康服务向社区家庭进一步互动延伸。
5.通过高性能3T-NET网络对区属各医疗机构进行实时图像监控,为医院安全监控提供支撑。
6.通过3T-NET网络为区域卫生财务监控平台提供安全通畅的网络支撑,保障了财务数据的私密性。
7.在全区卫生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以及数据挖掘,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卫生科研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管理效能1.数字惠民:通过共享系统降低重复检查,减少就诊费用;以同样的价格,得到更好的服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水平);通过对居民(病人)全程化健康信息的管理和掌握可以提示诊疗安全性,增进病患沟通;居民(病人)可以实现对自己健康信息的自主管理,增进人人参与健康促进的理念和病患良好互动。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咱们聊聊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点陌生,但咱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感”。
比如你去医院看病,原本可能排了半天队,最后一坐下来,医生手里那一堆“纸质病例”可能让你觉得有点傻眼,难道这些资料就不能也像手机里的文件一样,随时拿出来看看嘛?没错,这就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小小体现。
现在想想,咱们的医院、诊所等,离不开这些技术的帮助,才能实现更高效的管理,也能让每一个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
你看啊,信息化建设,说白了,就是把传统的纸质资料、手工操作一股脑儿地转到数字化平台上。
这背后,可不简单哦。
毕竟,像医院这种涉及到病人的数据、信息,一不小心就会出大问题。
现在你在医院看病,不是只有医生和护士在忙活,信息技术的“大师”们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
比如说,电子病历系统,那简直是救命的“神器”。
你想啊,病人的健康记录能一目了然,医生不用再去翻那堆厚厚的病历本,每个信息都能实时调取。
要是这玩意儿真能普及开来,哪怕你跑到大千世界的另一端看病,医生照样能根据你的病史做出专业的判断。
这事儿其实不难理解。
你想想,现在我们买个东西,支付宝扫一扫、微信扫一扫,信息不就立刻出来了么?医疗行业的“信息化”也就是在这个思路下,慢慢向前推进的。
原本那些一堆复杂的医疗数据,如果能通过智能化设备快速整理、分析,哪怕你只是咳嗽了几声,系统就能给出精准的建议,这不就省了不少麻烦么?就像咱们去超市买菜,手机扫一扫,这袋菜的价格和品类一目了然,医疗行业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便捷”搬到每一个病人身上。
而且啊,说到信息化,咱们也得提提“区域协同”。
你想啊,咱们生活的城市,医院之间各自为政,信息就像被一堵墙隔开了。
今天你去A医院,明天跑到B医院,带着一堆资料,医生看了又看,重复检查,搞得你自己都晕了。
现在好了,随着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医院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把信息互通共享。
这个好处可大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往返于不同医院之间的患者。
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医疗行业也在不断向信息化迈进。
信息化的医疗行业将会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也能够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首先,电子病历系统是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查阅患者的病历信息,并进行诊断和治疗。
患者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地查询自己的病历信息和医嘱,避免了纸质病历带来的不便。
其次,医疗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医疗信息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医疗资源的管理和调配,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
同时,管理信息系统也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进行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了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此外,移动医疗也是医疗信息化的热点之一。
通过移动医疗,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方便地进行挂号、预约,甚至进行在线问诊。
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医疗系统进行远程诊断和远程医疗,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医疗行业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疗信息化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因此,医疗行业信息
化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患者需求。
医疗信息化建设计划及操作流程
医疗信息化建设计划及操作流程1. 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变革,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支持措施。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们医院决定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 项目目标-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
- 提升医院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3. 项目内容3.1 硬件设施建设- 购买和部署医疗信息化相关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 为医护人员提供终端设备,如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
3.2 软件系统开发- 开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包括挂号、就诊、检查、收费、药房等模块。
- 开发电子病历系统(EMR),实现病历的电子化、标准化和管理。
- 开发医院资源管理系统(HRM),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的管理。
- 开发医院决策支持系统(DSS),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3.3 数据集成与共享- 整合医院内部各部门的数据,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更新。
- 与外部医疗机构、医保系统、公共卫生系统等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3.4 安全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
-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培训。
4.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筹备阶段(1个月):确定项目组成员,明确项目目标和内容,进行需求调研。
- 硬件设施建设阶段(3个月):采购和部署硬件设备,搭建网络环境。
- 软件系统开发阶段(6个月):完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和上线。
- 数据集成与共享阶段(3个月):实现内部数据整合和外部数据交换。
- 安全保障措施建设阶段(1个月):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 项目验收和运维阶段(1个月):进行项目验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为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等提供一个集中管理和交流卫生信息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手段,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帮助提高卫生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和共享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概述1.信息采集:通过引入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系统和移动医疗设备等,实现自动化、规范化的信息采集,减少手工录入和人为错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信息存储:建立统一的卫生信息数据库,将各级卫生机构的信息集中存储起来,方便查询和管理。
同时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和安全存储,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3.信息分析: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对卫生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提供决策支持,为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建议。
4.信息共享: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信息交换接口和协议,实现卫生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各级卫生机构之间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等,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检查和重复治疗。
二、解决方案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通过与各级卫生机构和卫生部门等的合作和沟通,明确目标和需求,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卫生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架构,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数据库和系统接口等。
3.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进行软件开发和硬件配置,实现卫生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模块。
4.系统测试: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系统部署:将测试通过的系统部署到各级卫生机构和卫生部门等,提供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
6.系统评估:对已部署的系统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7.系统维护:对已上线的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三、解决方案的优势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自动化和规范化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减少了繁琐的手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地区的医疗系统中,如何制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每个地区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医疗资源分布、医疗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
其次,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在一个地区,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需要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信息化建设方案应该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另外,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还应该注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医疗信息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记录,因此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措施,确保患者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隐私保护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支持,确保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总的来说,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制定合适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才能实现医疗服务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希望各地区能够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长宁区医疗服务信息化解决市民看病难
长宁区医疗服务信息化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难、看病烦,长期来,一直是上海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所谓难,难在什么地方,那就是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拿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
不过,如今正随着上海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这种现象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程先生患有慢性病,今天来瑞金医院复诊。
在二楼挂号时,工作人员将医保卡信息输入电脑,等他来到四楼候诊处时,电子屏幕上已经显示出他的候诊号码。
看病后医生把药方输入电脑,所有的付费、配药信息又再次通过系统比程先生先行一步。
在付费窗口,程先生看见电脑屏幕上已经显示医药费金额;走到发药窗口,药房人员已按照电脑处方配好药,只等病人来取。
由于整个就医流程实行电脑联网,程先生说现在看病比过去快多了。
(患者程克海:今天看病可能只有半小时以前要三个小时现在改革后用电子信息化从挂号开始一直到拿药速度非常快都是为病人着想特别是病看好了药也配好了这对我们病人来说等候的时间省多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病人就医环境,这是近年来上海卫生系统着力推进的一项民心工程。
目前,上海有40%以上的医院开始在门诊使用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大改善了病人就医碰到的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拿药时间长的问题。
医疗服务信息化,也有效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
在长宁区中心医院,院方通过信息化系统,不仅实时掌握门诊流量,调配医务力量,还对各科医生所开的处方进行监管。
一旦发现医生有扩大检查、过度用药现象,就会在网上发出警告,并作出相应处分。
(长宁区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俞佩莉: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检查重复开药现象现在门急诊(人均支出)费用是明显下降)据市卫生局介绍,象瑞金、长宁区中心医院这样实现门诊信息化管理的数字医院,全市已经达到了100多家。
卫生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方便市民就医的基础上,扩大医疗信息的共享,减轻病人负担。
(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范启勇:我们准备在区域性医院信息共享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信息)共享以后病人可以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记者霍云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18日上午,在新医改方案公布前夕,本报总编辑孙定专程前往上海,会见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副局长池捷,就新医改有关政策趋向与卫生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交流。
而在前一天,池捷刚刚送走了新疆阿克苏地区卫生局负责人。
阿克苏卫生局负责人在参观完长宁区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之后问道: “能不能把你们这套系统搬到我们那里去?”那么,长宁区在卫生信息化方面有何特别之处?它在区域医疗数据平台的整合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本报记者朱小兵实习记者许磊不做个别试点全区整体推进必须从整体来推进信息化,使整个区域的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这样才有可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孙定: 上海长宁区在利用信息手段推动新的卫生工作模式、便利百姓看病就医等方面,做了哪些深入的探索?池捷: 过去几年,长宁区重点在区域医疗数据平台的整合方面进行了探索。
尤其在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已经把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医疗和卫生信息全部集中到我们的公共卫生大楼。
区内的卫检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所、卫校、培训中心等,都与信息中心连通。
各个卫生机构有着统一的数据窗口,比如申请职业许可、卫生许可等事务,都可以在卫生大楼的统一平台办理,老百姓办事再用不着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跑了。
长宁区的信息化建设是从2002年开始起步的。
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基本方针: “基础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首先,必须先把基础的信息系统做好,否则就谈不上交互,也谈不上打破孤岛,更谈不上共享; 其次,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管理体制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都是需要重点去突破的; 最后是整体推进,我们不是在区内仅选择哪一个点来做,把某个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信息化程度做得很高,而置其他机构不顾。
出于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的职责,必须从整体来推进信息化,使整个区域的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这样才有可能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孙定: 区域医疗信息的整合并非易事,长宁区对于区域信息的整合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池捷: 在2002年,我们先从临床信息化起步,区内各家医院先上HIS(医院信息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把RIS(放射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等连上来。
PACS系统主要是图形图像信息,我们选择了一些需求量比较高的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推进,这个系统在我们全区所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完成后,相当于形成了各个医院的一个小局域网,提前实现了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要求的卫生信息化第二阶段的要求。
完成这个布局用了很长时间,过程也相当艰辛。
刚开始,一些医院人员有抵触和反对意见,很多医务人员的知识有些老化,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要求。
从零开始到接受、再到熟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磨合。
有了CIS(临床信息系统)以后,我们接下来做的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CHSS 系统),它是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 而相对应的,CIS则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
孙定: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等于对医疗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长宁区是如何解决这些挑战的?池捷: 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是为了配合社区卫生服务改革。
这也是新医改方案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要求社区卫生工作的内容除了医疗之外,至少50%的工作内容要以公共卫生为核心。
这个任务非常重,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机构,它更需要关注居民的群体健康,覆盖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
所以,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每个人的基本档案和专项档案,还包括了一些公共卫生的信息。
公共卫生服务也不同于临床医学,它既包括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也包括肿瘤、传染病的管理以及慢性病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预防接种等工作。
我们的CHSS系统从2007年开始在全区所有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进行部署,也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大量的死档,原来上门采集的信息无法激活; 另一方面,CHSS系统没有包含病人的诊疗信息,诊疗信息又分别来自于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等不同医院。
要建立完整的、覆盖个人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就应该包含诊疗信息,这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健康信息。
为此,我们又进行了一些探索,基本实现了医院和社区之间的双向互动。
一方面,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可以做到及时更新; 同时,诊疗当中的一些核心信息,比如什么时候去看过病、诊断的结果、化验的指标、主要的用药等,也都输入到了档案。
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卫生部信息中心的一个计划: 建立国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标准。
上海长宁区将作为全国社区卫生信息化的试点,一起参与整个电子健康档案的标准化建设。
培养全科医生延伸社区服务区域信息平台的整合以及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不仅提供了更多贴近百姓的人性化服务,更使“双向转诊”这种理想模式的实现有了可能。
孙定: 最新医改方案中提到,建立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要着力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长宁区的社区卫生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模式,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全科团队又是怎么借助信息系统,方便老百姓看病的呢?池捷: 社区卫生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这其中就有全科医生团队的建设。
我们先从2006年开始试点,有了突破之后,在全区所有的42个站点全部建立了全科团队。
在此之前,社区医生也像医院一样,坐着等病人来看病,只是扮演临床医生的角色。
组成全科医生团队以后,他们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走出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直接到老百姓里去提供更加贴近的服务,所以这是一种延伸的服务,也是全过程、全流程的服务。
我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名词TIS(Team Information System),这个系统融合了临床和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包括一些公共卫生领域的慢性病管理。
为了便于全科团队携带,我们还开发了一个小的PDA系统。
每个团队由7~9个人组成,负责1万~1.5万居民,大约是两千到三千户家庭。
社区里面的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儿童,妇女,孕产妇等,都由全科团队来管理。
以一个个团队为基础,长宁区形成了一个280人~300人的全科团队群体。
全科医生团队中,有一部分医生是从临床医生或防保医生转成公共卫生医生的。
他们的工作面很宽,专业程度却非常高。
这方面信息化也能做很多事。
比如如果全科医生忘了什么东西、或者出现他不熟悉的时候,PDA就能帮上忙。
信息化还可以使我们对信息实现更有效的规范应用。
比如,有一些病人的检验报告要过几天才拿,而全科团队定期上门时,通过网络就可以打印报告,病人不用再去医院取结果。
为此,我们专门为全科团队配了一台小型红外打印机。
在整个信息化过程当中,点点滴滴的惠民措施穿插其中,老百姓都很欢迎,这正体现了信息化的优势。
而只有信息化做到一定程度,我们才可能把这些惠民的手段摸索出来。
孙定: 做好这些基础工作确实很不容易。
那怎么进一步发挥这些整合信息的价值呢?池捷: 由于社区的医疗技术水平不可能达到二、三级医院专科专家的水平,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分级的医疗体制,然后双向转诊,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信息化中怎么去体现呢?首先,社区应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诊断和治疗,能够鉴定慢性病,诊断一些明确的突发病。
但还是会有一些问题社区医生不能解决,所以要有一个由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做技术支撑。
这就要发挥二、三级医院的作用,遇到问题时,社区可以及时把信息转给二、三级医院的专科专家,他们更加专业,有更好的设备,这就是分工和分级医疗。
新医改方案中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要建立分级医疗的模式。
我们在信息化方面也计划做些探索,准备将联系到的6家二、三级医院的专家教授的信息放入我们的系统。
这个专家有什么特长?什么时候出门诊?如何与他联系?这些信息都可以与社区实现对接。
这样一来,社区全科医生的背后将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团队,他们的底气就更足了。
以前,居民不太信任社区医生,“你水平肯定不行,我不相信你。
”现在不同了,居民把问题提出来,如果我不能解决,我会帮你咨询,也可以帮你转诊、介绍专家,或者留下问题,下次来的时候我再告诉你。
这样一来,老百姓对于社区医生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就大大提高了。
整合基础数据摸索医防联动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是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孙定: 经过2003年“非典”一役,公共卫生的信息化暴露出严重不足。
长宁区是如何加强这一条线的信息化,并且发挥作用的呢?池捷: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公共卫生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又分为两块,一块是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比如饭店、宾馆的卫生管理,这些数据非常庞大,形成了一个基础的数据库; 另一块是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
从行业管理的角度,长宁区一共有191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保健室、校医院、三级医院的分部、部队医院、企业医院等。
只有清楚了解全区的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今后再发生类似“非典”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疫情时,我们才能统一协调。
而信息化在这数据库管理方面正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二是卫生疾病的监测预警。
医疗和预防要结合,是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思想。
信息化可以实现医防联动,把疾病的监测和HIS系统结合起来。
现在各个医疗机构都在直接向国家相关部门汇报疫情,但其中的数据长宁区还拿不到,我们希望能够把一些数据落到我们这个平台上面来。
要实现医防结合,还必须整合很多的基础数据,而这些基础数据往往来自临床医疗。
如果能够把一些源头信息,比如感冒、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炎、胃癌等疾病在全区的发布情况及时抽取上来,就可以进行医疗诊断和疾病的监测。
此外,还可以以症候群为组合,进行整个区的症状监测。
这就比诊断监测更进一步,能及时监控具体到区内的某个街道的某个症候群。
一旦症候群的异常程度达到警戒线,就需要采取措施干预。
信息化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也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在继续完善公共卫生的应急系统。
卫生资源目前是怎么分布的,该怎样分配?哪里存储了多少药、多少衣服?车辆是怎么布局的?甚至不同的应急队伍里有多少单架?掌握了这些卫生资源信息,信息化就可以为突发事件的调度指挥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采访手记:真正的数字惠民钢铁信息化、烟草信息化、物流信息化……信息化带来的行业“化学反应”也已看了不少,初次见识到长宁区数据中心管理交互平台时,我还是难掩激动,心向往之,毕竟这关乎每个人的最切身的利益——健康。
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进行医改,挑战巨大,也没有可学习的对象。
中国的医疗改革迈出的每一步,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于是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始终伴随。
所以,医改总是走一步,退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