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分析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分析
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系统,实现区域医疗 信息的 运 营规划 ,并形成信 息化系统运营 的具体参考 互通有无 。而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要在社区、 标准 。 同 时 也 要做 到尽 职 尽 责 ,认 真 履 行 各 方 参考文献 1 ] 杨佳 泓 , 张美峰 , 母晓 莉 .大型 区域 医疗 乡镇等地方实现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数字化 面都能同意的、合理有效 的实施方案 ,以调动 [ 信 息 系统建设 的项 目管 理 实践 【 J 】 .中国 的服 务 ,努 力 构 建 能 够 快 速 搜 集 信 息 、 传 输 先 各方积 极参 与的积极 性,实现机构建设 的科学 数字 医学 , 2 0 1 0 ( O 6 ) . 进医疗技术 、行业相关资料的先进平 台,从而 化 。 形成对医疗行业的技术支持。
的协 调 ,使 之 平 衡 避 免 产 生 矛 盾 ,所 以要 组 建
4 结 语
实行 区域 医疗卫 生 的信息化 有着 至关 重 要 的作用 ,因此在我 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环
化的工作纲要,在这个纲要中提出,信息化建 专项管理小组,对各 方利益进行协调 ,使他们 设 的工作主要包括 ,实现 电子政务建设、完善 可 以 有序 的参 加 。其 次 区域 医疗 的信 息 化 建 设 境 还 存 在 问题 的情 况 下 , 要 不 断 的 吸 取 国 外 的 先进经验,通过对医疗信息化的不断研究 ,来 社区医疗服务、 实现不 同区域之间医保的互通、 关系 到很 多的卫生服务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 科学有效地实现医疗健康资源的共享 ,提高区 建立全 国或者区域性的大众健康档案、构建医 也包含 了较 多的信 息技术 、医疗专业知识等 , 域医疗卫生 的信息化水平 ,保证医疗质量的不 疗过程的远程服务、 加 强网络 的相关医疗咨询, 因此 构建信 息化平 台需要组 织各类技术专家 , 这样才能实现一个完整全面的预防保健系统和 将精 英组织起 来,开发完善科学持续 的信息化 断 提 高 。

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摘要v1

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摘要v1

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摘要v1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建设将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管理和协调手段,方便患者就医和医生提供精准诊疗。

二、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高效共享,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通过信息化手段,患者可以便捷地找到适合的医疗机构,并获得快速的就诊服务。

2. 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全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

3.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信息管理和协同,实现医患双方的精准对接、诊疗共享和预防保健,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实施策略1. 建立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方便医生开展诊疗工作和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2. 推动电子病历在全区域的应用:建立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整合医疗卫生信息,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减少纸质病历的使用。

3. 引入远程医疗技术:通过网络和通讯技术,实现医生与患者的互动,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医疗服务。

4.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五、预期效果1. 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通过信息化建设,减少医疗过程中的繁琐环节,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2. 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3. 患者体验的改善:患者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预约挂号、查看诊疗结果等,提高就医体验。

4. 医疗质量的提升:通过精准诊疗和跨机构共享,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六、总结本方案旨在通过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患者体验和医疗质量。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

2.原则:确保信息安全、数据准确性和隐私保护;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和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建设模块化、可扩展的系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三、系统架构1.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和管理各医疗机构的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医疗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移动端的医疗服务,包括在线挂号、远程会诊、健康管理等功能。

3.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每个医疗机构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与区域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4.支撑平台:包括身份验证、数据传输、数据安全等支撑服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安全。

四、关键功能模块1.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将每个人的健康档案电子化,并与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档案的互通互享。

2.远程医疗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线预约、问诊和会诊,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3.医疗机构管理:包括医院管理、药店管理、设备管理等,实现医疗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协同工作。

4.病例管理:将传统的纸质病历电子化,实现病例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共享。

6.医疗质量管理:通过统计和分析医疗数据,评估医疗质量,并进行持续改进。

五、系统实施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了解各医疗机构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模块。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详细模块设计。

3.系统开发:完成系统的软件开发和数据中心的建设。

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5.系统部署和上线:将系统部署到各医疗机构,并进行培训和上线工作。

豆丁精品文档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豆丁精品文档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豆丁精品文档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1.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打破信息孤岛。

2.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4.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三、项目内容1.建设医疗信息平台:整合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2.开发移动医疗应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如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等。

3.实施电子病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4.建立远程医疗系统: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5.建设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了解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现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3.采购设备:购买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4.搭建平台:建设医疗信息平台,开发移动医疗应用。

5.实施电子病历系统:在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电子病历系统。

6.建立远程医疗系统:连接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7.建设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收集、整理、分析医疗数据,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五、项目难点与解决方案1.难点:医疗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难以共享。

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医疗信息的标准化,促进数据共享。

2.难点:医疗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

解决方案:建立项目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

3.难点:医疗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解决方案: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化投资。

六、项目预期效果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3.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状况。

4.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

七、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1.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难题。

应对措施:及时调整项目方案,引入专业技术人才,解决技术难题。

2023年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3年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3年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引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卫生系统建设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本文将针对2023年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的方案,以期推动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内容】一、优化卫生数据管理1. 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病历的全面覆盖,实现病历的电子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实现医生之间、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2. 加强卫生数据的采集和整合: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对患者基本信息、医疗费用、医疗质量等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和整合,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

建立健全统一的卫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开放和安全。

3. 加强卫生数据的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卫生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卫生数据的质量监控和评估。

推动医疗机构完善基础数据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推动医疗信息化应用1. 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诊疗、远程监护和远程咨询等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可以方便患者就医,减少就医成本和时间,同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推广移动医疗应用:通过推广移动医疗应用,实现患者自主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和健康管理等功能。

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移动医疗应用随时随地查看和处理病历、开具处方和进行远程会诊等操作,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3. 加强医疗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为医疗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健全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推动医疗机构加强对医疗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三、加强信息安全保障1.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技术措施和管理流程。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医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为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效能和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实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目标1.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全面整合和共享,打破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信息流动性和利用效率。

2.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疏漏,实现患者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无缝衔接和跨区域共享。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4.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对外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建设内容1.建设统一的电子病历平台,实现病历的全面电子化管理。

通过电子病历,医生可以快速获取患者的病史信息、检查结果等,提高医疗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2.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

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该平台共享病例资料、治疗方案等信息,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3.建设区域药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药品供应链的全程追溯。

通过该平台,可以监控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建设区域医疗影像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影像的数字化处理和传输。

通过这个系统,医生可以快速查看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实施步骤1.设立专门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2.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3.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确保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4.组织实施相关硬件和软件的采购和部署工作。

5.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交换协议,确保不同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

6.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和人员素质提升工作,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合理使用相关信息化工具。

7.开展示范项目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工作方案。

智慧医疗市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医疗市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实施策略
技术创新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平台 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
合作共建
与相关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推进平台建设,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
培训与推广
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平台的认知和应 用能力,同时加强平台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 持。
物联网技术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设备使用 效率。
物资资源
1 2
硬件设备
购置必要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 设备,满足平台运行需求。
软件系统
开发或采购医疗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健康 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支持平台功能实现。
据利用效率。
业务协同
通过平台实现业务协同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
质量。
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和决策依据。
信息安全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确 保平台的数据安全和系
统稳定。
03
技术方案
信息技术
云计算技术
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存储、 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和安全性。
大数据技术
评估机制
01
建立评估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建立评估体系,对智慧医疗市县区
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全面评估。
02
定期评估
定期对平台进行评估,了解平台运行状况、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等方
面的情况。
03
问题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平台不断完

2024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卫生系统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诊体验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制定了2024年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就诊的便利性。

2. 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的监控和管理能力,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加强医疗数据的管理和分析: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数据的全面、准确、安全的采集和管理,为医后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三、建设内容1. 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电子病历的全面覆盖,推动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级医院的应用。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提高医生开单和查询的效率,标准化医疗记录过程,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 建设健康档案平台: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平台,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共享。

通过统一的健康档案平台,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3. 建设远程医疗系统:建立统一的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诊疗和远程监护。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率,改善患者就诊的便利性。

4. 建设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事故、纠纷的全面防控和监测。

通过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医疗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5. 建设医疗数据分析系统:建立统一的医疗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疗数据的全面、准确、安全的采集和分析。

通过医疗数据分析系统,对医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医疗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四、建设步骤1. 确定建设目标和内容:根据实际需求,明确2024年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2.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确定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技术选型、工期计划等。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主要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流程、提升数据安全性等手段,将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进行整合,实现高效、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整合医疗资源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包括医院、诊所、药店、检验机构等。

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统一的病人档案系统,医疗机构可以实时查看和共享患者的病历和诊断结果;建立统一的药品数据库,医生可以准确查询患者的用药历史和禁忌症等信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统一的检验结果数据库,实现各类检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判断能力。

二、优化医疗流程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还需要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预约挂号系统,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平台预约挂号,减少排队时间和等待时间;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将纸质病历转换为电子版,实现快速检索和共享;建立远程医疗系统,患者可以通过视频会诊的方式,与专家进行远程交流和诊断,提高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疗效;建立医疗协同系统,医生可以通过协同工作平台,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提高医疗团队的协同效率和疗效。

三、提升数据安全性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还需要重视数据安全性的问题,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保护医疗信息平台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加强授权管理系统,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医生和相关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患者的病历和数据;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确保医疗数据在系统故障或灾难中的可恢复性和安全性;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保密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区域医疗信息化方案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流程和提升数据安全性,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准确性、便捷性和效率性,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

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

(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一)一个管理中心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三)三大应用体系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

医疗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

医疗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

医疗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信息化手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管理效率。

医疗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选择。

为了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制定一份全面、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设目标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安全、智能的医疗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应用和智能化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涵盖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如挂号、就诊、检查、检验、治疗、收费、病历管理等,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2、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服务。

3、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4、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医疗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保障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二、建设内容1、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完善医院的挂号、收费、医嘱、病历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医院内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

2、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建设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医嘱管理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实现临床诊疗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和共享,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建设实现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和诊断,建立影像数据中心,方便医生随时调阅患者的影像资料,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建设对检验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包括检验申请、标本采集、检验结果的自动采集和传输等,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

5、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医院内各类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利用。

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以下是 7 条关于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1. 咱得先搞清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哇!就像有了互联网,大家沟通多么方便快捷呀!那对于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来说,信息化建设不就是让医疗服务如虎添翼吗?比如,电子病历能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史,这多厉害啊!难道不是吗?
2. 然后呢,数据共享可得做好啊!这就好比大家都有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医生、医院之间能快速互通有无。

就说患者在这家医院做的检查,到另一家马上就能用上,多省心省力呀,难道这样不好吗?
3. 还有哇,远程医疗也不能落下!这就像是给患者开了个医疗的“快捷通道”。

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让大专家看病,哇,这得多方便,多让人开心呐!
4. 培训系统也重要得很呐!就如同给医护人员不断充电,让他们技能更精湛。

医生水平提高了,患者不就更放心、更安心了嘛,这不是超棒的嘛?
5. 咱得保证信息安全呀!这就好像守护自己的宝贝一样重要。

患者的隐私不能泄露,这是最基本的呀,可不能马虎!
6. 信息化管理也要跟上呀!仿佛有个智能大管家,什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从医疗器械管理到人员调配,都能高效运作,多厉害呢!
7. 咱们大家一起努力,让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好,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我们肯定能做到的,对吧!。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为了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以下是一个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方案的示例:一、建设目标1. 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效率;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4. 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二、建设内容1. 建立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

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软件设施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

通过建立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2. 建立统一信息标准体系为了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包括数据交换标准、数据格式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等。

通过统一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可以规范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建设医疗服务协同平台医疗服务协同平台是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服务协同的关键,包括电子病历系统、远程诊疗系统、医学影像系统等。

通过医疗服务协同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建设医疗资源管理平台医疗资源管理平台是实现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手段,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医疗物资管理、医疗人力资源管理等。

通过医疗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平台医疗质量管理平台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包括临床路径管理、病案管理、医疗质量评价等。

通过医疗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和分析: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

2.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需求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计划。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存在差异。

为了解决
这一问题,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目标: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构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
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区域居民的健康水平。

实施步骤:
1.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和信息,构建全民健康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打造一站式健康服务平台。

2.普及电子病历。

推广使用电子病历,提供随时随地的电子病历查询和共享,方便医患双方的就诊和诊疗。

3.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居民的基本健康信息,并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帮助居民预防疾病、管理健康。

4.推进远程医疗服务。

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为偏远地区居民提供及时、高效、准确的医疗服务。

5.加强医疗安全保障。

完善网络安全体系,确保医疗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风险。

总结:全面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区域医疗服务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推动区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保健发展迅速,迫切需要一个解
决方案来优化医疗卫生工作。

因此,地区医疗信息化已成为医疗保健行业
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解决方案
(1)建立政府医疗信息化平台
首先,通过建立政府医疗信息化平台,将各个政府部门的医疗卫生数
据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使政府部门之间可以有效协作,实现有效的治疗预
防和服务。

该平台可以提供医疗信息,如既往疾病史、就诊记录、中药处方记录、住院记录等,以及其他相关的统计数据。

此外,该平台可以通过其中一种系统机制进行地区医疗卫生的远程监
控和管理,以便实时把握发展趋势,快速准确地响应突发疾病等事件。

(2)建立电子病历系统
其次,要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使大量的病历记录和检查结果可以用电
子格式保存和传输。

这将大大降低医疗卫生文件管理的成本并加快数据的
传输过程,缩短诊断和治疗的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实现医患互通,让患者能够实时查看自己的病情,通过该系统与医生交流,及时获取病情检查结果等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
病情的发展趋势,及时治疗。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及实施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及实施方案

中山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一、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整体方案(1)平台应用架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在目前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医疗卫生信息集成应用开发以及日常运营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建设电子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标准,有效整合各个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从而实现市民在各医疗机构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中心之间,社区中心与社区中心之间)诊疗资料全面共享和交换,包括电子处方,电子申请单,电子报告,电子医疗文书等等;实现双向转诊和双向服务,形成区域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EHR数据库,采集、提炼各种医疗卫生管理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等手段,辅助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在此基础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开展一站式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等等;(平台应用架构)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主要包括区域卫生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电子健康档案EHR管理系统,公共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各种基础业务信息系统等几大部分。

整个平台建立在各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基础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化接口群完成各系统之间的健康档案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整个区域的个人健康数据整合和业务整合。

各个系统向整个区域内的卫生业务系统提供自身的业务数据,也可以发出数据请求消息,由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找到能提供这个请求的最佳服务对象,并把请求结果准确的返回给请求者。

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EHR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等,通过应用门户使整个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入口进行使用和管理。

同时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还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外部其他信息系统的健康个人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2)满足纵向部署要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应该能够适应多级平台纵向部署的架构模型,即通过平台之间的相互配置,能够实现两个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或者是通过逐级交换,实现由国家,省 ,市的三级平台架构,如下图示意:(纵向分级部署)通过多级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可以在各级内各个业务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集进行,各个业务系统间并不直接发生接口关系,所有的接口只针对各级平台统一制订,而下级平台同时是上级卫生交换平台的支撑;(3) 实现横向扩展应用建立以市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为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围绕以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医疗卫生信息平台通过横向连接各种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构建一个十分庞大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这种部署其涉及的机构众多,条件参差不齐,针对不同的应用和具体情况对各应用进行合理的部署,才能使系统更加有效推广和应用。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一、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是指在各个区域内构建的信息资源共享和集成平台,是一种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多个健康服务机构之间,以及
医护专业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大大提
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新型医疗信息系统。

它主要是以集成、共享
信息为主,以医疗服务和技术为辅,有助于改善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联
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统一的医联体服务水平。

(二)实施目标
1、建立完善的网络医疗模式,通过整合和共享信息,提高病人的就
诊效率和质量。

2、提高医疗信息处理能力,实现有效的安全数据交换,提升医疗信
息服务效率。

3、加强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医疗保健
状况。

4、建立全面的远程医疗技术体系,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共享标准,
提供优质的远程医疗服务。

(三)技术方案
1、技术平台:为了满足多个健康服务机构以及医护专业人员之间的
信息交流,本平台采用微服务体系架构,使用容器技术。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五篇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五篇

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1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患者体验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本医院决定进行信息化建设。

二、目标和需求分析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各项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3. 降低成本:通过信息化建设,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4. 提升患者体验: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的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医疗报告查询等服务,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三、建设方案1. 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的病历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医院管理系统:实现医院各项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

3. 电子病历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4. 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医院的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医疗报告查询等服务,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四、建设步骤1. 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

2. 选取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和系统供应商。

3. 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

4. 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5. 进行系统的上线和推广。

6. 进行系统的运维和管理。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3. 提升患者体验,提高医院的口碑和竞争力。

六、风险和对策1. 技术风险: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进行系统的充分测试。

2. 安全风险: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

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

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

(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一)一个管理中心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

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应用电子病历系统(CPR),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系统功能:(1)在医疗单位内建立起以财务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单位内部医疗、药品、人事、资产、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医疗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在医院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3)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动态监管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

(4)按照确定的各医疗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设定诊疗目录,限定其诊疗范围,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5)通过药品管理系统,确定各医疗单位的基本医疗用药目录,限定用药范围,对目录内药品定价管理,对目录外的药品严格限制使用,规范医疗单位的用药行为。

(6)实现影像图像和影像报告等数字化存储、传递,并在医院之间共享。

(7)实现实验室检查报告无纸化传输,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造成的差错。

2、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系统介绍:主要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卫生许可和监督执法、应急指挥、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卫生信息等模块。

对疾病监测预警、传染病报告处置、儿童计划免疫、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

(其中新开发的系统必须与上级已统一开发的公共卫生系统软件实现链接和系统集成共享)系统功能:(1)通过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不断更新,实现对全县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

(2)医生通过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诊治,并可避免重复检查。

(3)实现对疾病的自动分类筛查、对特殊疾病及时报告、追踪。

(4)实现对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自动生成并归口提示,提高管理能力水平。

(5)实现对疾病预防与监测、卫生执法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

(6)动态反映公共卫生信息,及时作出预警预测,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3、新津卫生信息网《新津卫生信息网》是卫生系统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介绍和宣传新津卫生、反映工作动态、公开卫生政务信息、公布卫生服务流程、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实现卫生电子政务等。

在不断完善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查询窗口、网上论坛等功能。

(四)一张健康卡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EHR),记录居民从出生到计划免疫、历次体检、保健、随访以及门诊住院治疗等一生中重大健康信息。

居民办理健康卡后,可通过健康卡网上挂号,查询医疗费用、检查结果及既往就诊信息等。

居民健康卡与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卡对接,未来托展与银行卡的绑定,实现刷卡、缴费、结算和自动转帐等功能。

三、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时间及成效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阶段见成效”的方法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实现全县卫生系统信息一体化。

(一)、第一期建设内容、成效及完成时间1、建设内容:(1)、确定网络通信公司,完成县信息办、县卫生局网络管理中心到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乡镇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内外网络铺设。

(2)、确定软件功能需求,招标确定软件开发公司,购买并扩展功能,合作研发以医疗、药品和财务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医疗和公共卫生县级管理平台。

(3)、购置服务器、磁盘阵列等托管到县信息办的设备和卫生局网络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需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

(4)、分步完成在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精神病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武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1家乡镇公立卫生院和10家以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试运行。

2、阶段成效实现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网络全覆盖;在医疗卫生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卫生局实现对全县所有医疗单位医疗行为、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等全面监管,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具体如下:(1)、所有医疗单位实现对本院医疗、药品和资产财务、人事计算机管理;(2)、通过药品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各医疗卫生单位药品、疫苗进货渠道,保证药品疫苗质量;(3)、确定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用药目录,对目录内药品定价管理,对目录外的药品严格限制,限定用药范围,规范用药行为;(4)、卫生局确定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设定其诊疗目录和诊疗价格,确保提供基本医疗服务;(5)、记录药品流通去向,必要时跟踪药品疗效,按上级指示及时追回被查封药品;(6)、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生成的各种财务分析报表、人事统计报表,适时了解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人员资质和变动情况;(7)、逐步建立病人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居民就诊及健康状况,为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打下基础;(8)、卫生局通过公共卫生县级平台,实现对疾病预防与监测、儿童计划免疫、卫生执法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9)、卫生局实时掌握县域内公共卫生工作运行情况,及时作出预警预测,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10)、依托比较健全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以慢性病、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信息化管理。

3、完成时间2008年4月发布软件招标公告,2008年12月完成项目建设并开始试运行,2009年3月进行验收。

(二)、第二期建设内容、成效及实施时间1、建设内容:(1)、在卫生局建立新津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将多屏图象处理、信号切换、网络等技术综合应用于一体,形成的一个具有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先进的大屏幕信号处理与控制的系统。

该系统并有应急指挥的音频、视频、监控等设备的布局和接口,能够通过远程动态监视监测现场并实时传输视频、音频信号。

并具视频会议功能。

(2)、建立视频会议系统。

以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在县卫生局建立视频会议主会场,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设立分会场,通过网络把主会场和分会场连接起来,达到远程会议、远程培训等功能,并与市卫生局、县信息办视频会议系统连接。

(3)、县级医疗卫生管理平台与成都市级卫生管理平台和县级各相关部门连接,实现信息互通。

(4)、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5)、将所有标准化村卫生站接入系统管理平台。

(6)、在新津县医院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电子病历系统(CPR)、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等模块。

6、在《新津卫生信息网》、社区触摸屏上开通个人健康信息查询功能,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等。

2、阶段成效:(1)、县卫生局及卫生单位实现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远程监控、远程指挥等,提高卫生行业的应急处理能力;(2)、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实现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县级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4)、医院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等,实现无纸、无胶片的数字化信息传送,并可实现全县各医疗单位之间检验、影像等数据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惠及人民群众。

(5)、居民使用健康卡。

(6)、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全覆盖。

3、实施时间2009年4月-2010年12月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为确保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新津县卫生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负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审定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督促卫生信息化工作开展,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经费保障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间断投入的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由县财政投入和卫生系统自筹向上争取多渠道解决。

各单位要将业务收入的1—3%作为信息化经费列入支出预算,由卫生局统筹安排,确保我县卫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保障实施卫生信息化是对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的革新,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功能不断完善,必然改变现有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卫生局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并将卫生信息化工作列入全县的专项目标进行管理,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目标顺利完成。

(四)制度保障卫生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