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思考题整理个人整理存在漏洞请自行补充、改正【第一章】1.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2)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关系。
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是产生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②毛泽东思想又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
3)毛泽东个人与党的领导集体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②毛泽东又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4)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是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强调是“相结合的”、“正确的”、“集体智慧的”。
②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开放性。
3.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六个方面主要内容加活的灵魂体系①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二章】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革命需要理论的指导。
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为什么说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①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游击战争的实践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中国革命特点的认识,进而解决了在农村如何建设党的人民军队,如何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毛概思考题
1.1.1.我党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其中国化。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本来提供的就不是可以到处套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国家要想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着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其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
遵从这条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中国化。
三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毛泽东曾讲到:“他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1.1.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从预期目标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依照历史的逻辑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1.1.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二是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三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概课后思考题
⽑概课后思考题⽑概课后思考题第⼀章1.⽑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以及“战争与⾰命”的时代主题,是⽑泽东思想产⽣和形成的时代背景;(2) 新的社会⽣产⼒的增长和⼯⼈运动的发展,为⽑泽东思想的产⽣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3)新⽂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和传播,为⽑泽东思想的产⽣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命,是⽑泽东思想产⽣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2.如何把握⽑泽东思想的主义内容和活的灵魂?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命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作和⽂化⼯作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场、观点和⽅法,它们有三个基本⽅⾯,即:实事求是,就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主,⾃⼒更⽣,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命和建设。
3.⽑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个重⼤理论成果是中国⾰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章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命的领导权问题?总路线是;⽆产阶级领导的,⼈民⼤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命。
⽆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命的中⼼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命理论的核⼼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命,根本的标志是⾰命的领导权掌握在⽆产阶级⼿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中。
①⽆产阶级对中国⾰命的领导是通过⾃⼰的政党来实现的。
⽆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的历史使命。
⽆产阶级对中国⾰命的领导权不是⾃然⽽然得来的,⽽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争中实现的。
毛概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一。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怎样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②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③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毛概思考题
【1.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 时代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促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
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没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
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1.2】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毛概思考题
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贡献和历史局限?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3.经济建设方针4.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6.教育科学文化工作7.知识分子工作其它: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局限: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新特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重要意义1.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纠正拘泥于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倾向,从目标层次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最高最稳定的层次2.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作用的做法,明确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强调发展生产力的成果属于人民;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有制指明方向。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
20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本矛盾之一。
阶级斗争是指社会各阶级之间为争夺社会政治和经济利益而展开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私有制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它是由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2.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劳动者共同参与管理和分配生产资料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上,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下,劳动者不再是资本家的雇佣者,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过渡性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过渡性社会形态,因为它作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个阶段,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已经夺取政权,但残存的资产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的社会力量仍然存在,并且会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进行各种形式的抵抗和反对。
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历史的和经济的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仍然存在着各种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革命和建设来逐步解决。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劳动群众对生产、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产阶级民主,它是一种为劳动者和广大人民服务的民主,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无产阶级对社会的领导作用。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权力实行对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结果,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和保证。
无产阶级通过专政,对剥削者实施镇压和改造,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同时限制和消灭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利益。
毛概思考题答案
2013思考复习题第一章思考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及其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社会主义三个代表:进一步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发展观的新跨越。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明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个代表:时代背景: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概)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参考答案一、辨析题:1、此观点错误。
任何社会都要发展生产力,并不等于所有社会形态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发展生产力。
资本主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确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性不可避免地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最终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本质在于它能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比拟的。
社会主义能通过改革,冲破生产关系某些体制环节的束缚,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生产力更好地向前发展。
因此,只要联系社会主义制度及体制改革,就不难理解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根据。
2、此观点错误。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
消灭剥削与消除两极分化,必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之所以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因为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能提供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空间;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便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也不可能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在生产关系上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按劳分配代替按资分配。
建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的制度前提,因此,要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首先要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也只有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才能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二、问答题: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由“一个根本目标,两个保证”构成的。
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物质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保证。
三、论述题:答题要点: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探索者,从1956年《论十大关系》发表,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任务算起,他整整经过了20年曲折发展的历程。
集中的探索是在1956年全年和1957年上半年,以后,他出现了“左”的失误,但仍没有放弃这一探索工作。
毛概思考题及答案
毛概思考题与答案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与怎样发展。
除此之外,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与怎样发展。
3.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毛概思考题(私人整理)
一、毛概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2)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毛概思考题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是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是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全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二者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共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P18)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7)中国特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毛概课后思考题【范本模板】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答:1。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答:主要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总结;(理论指导意义)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实践指导意义)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概思考题
概论课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5.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大革命。
试
分析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及其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6.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7.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0.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1.陈云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是什么?
12.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13.新世纪我国的新阶段性特征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纲领
15.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6.在当代中国如何坚持科学发展?
17.如何理解“总体上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十八大提出的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什么?
18.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毛概思考题
思考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一)1.2007年9月28日下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
他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的要求制定的重大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践充分证明,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请回答:(1)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5分)(2)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15分)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l:2007年5月29日,因太湖暴发大范围蓝藻,江苏无锡市发生饮用水危机。
目前我国七大水系的26%是五类和劣五类,九大湖泊中有七个是五类水和劣五类。
(我国的水质分类为:I,II,III,IV,V和劣V,共五类。
)材料2:据有关材料,在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l6个。
材料3:2006年我国能耗虽然扭转了近年来连年上升的势头,下降了l.33%,但仍然没有达到下降4%的预期目标。
请回答:(1)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生态建设工作?思考题(一)参考答案1.(1)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6分)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2分)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5分)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毛概思考题
毛概思考题第一篇:毛概思考题毛概思考题key一.如何理解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4+1(6)+15如何理解: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而这些硬骨头又不是来自某一方面,而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二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
三是深化改革必然要涉及到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如所有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如此类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涉及到其他多项改革,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直接利益。
四是改革涉及面越来越广,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体制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我国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涉及面最广、受众最多、程度最深、难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毛概课程复习思考题
毛概课程复习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答: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有何根本不同答案:一、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会议有着本质区别。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
而西方议会的议席往往是各个政党、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势力政治分赃的结果。
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和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常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分别由议会﹝国会﹞、政府和法院把持。
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我们的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都有适当的比例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西方议会的议员则是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的“职业议员”,是一个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
2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夸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邓小平关于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
邓小平关于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是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第十章1文化的概念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于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第十一章1.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要,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3.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3深化收入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5.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第二,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机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第二,妥善人民内部矛盾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第十二章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答: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
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2、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
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答:1、一个中国。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2、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
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台湾独立”的言行。
“台独”活动与国际反华力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台独”将使台湾沦为外国附庸。
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返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归根到底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的精神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祖国的和平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只有实行“一国两制”,在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范围内的某些区域容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开创了可光明的前景,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4、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答: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