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音乐教科书的历史变革述评
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必须对基础音乐教育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本文回顾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反思了当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并就基础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回顾对策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十余年来,我国在基础音乐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世界素质教育改革浪潮的兴起,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现状仍有待改善,谨以此文进行回顾和反思与学人共勉。
一、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成就的回顾回顾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历程,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1.基础音乐教育得到空前重视。
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美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从教育部到基层教育单位,从教育界到全社会对音乐基础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均已形成了共识。
2.学校音乐基础教育力度逐渐加强,课程设置逐显规范,基础音乐教育得到保障并趋于稳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教委就先后出台和修订了八部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2001年,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诞生,为基础音乐教育课时的保证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秉持开放的胸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音乐教育理念,努力学习国外先进音乐教育经验,翻译并出版了众多国外相关教育论著。
十多年间,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开始参与国际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理论得到不断发展。
4.师资力量逐渐增强,音乐教师培养力度加大,任职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渐提高,高师音乐教育学科建设不断增强。
此外,全国各省、市积极通过“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组建“艺术教育专家讲师团”,举办“音乐教学研讨会”及暑期各级“音乐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形式对音乐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培训。
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
中国弦乐史探究六十年(1949-2009)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弦乐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弦乐史的探究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回顾中国弦乐史探究的六十年历程,探讨其进步和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音乐事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上个世纪的中国弦乐史以传统民间音乐为主导,乐器和演奏技巧的进步相对滞后。
面对这一现状,中国的音乐界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创新。
在上个世纪五十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缓慢打开,国内开始引进西方音乐,尤其是弦乐。
这标志着中国弦乐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的音乐学界开始了对西方弦乐器的探究,包括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技巧的进修。
同时,国内开始组建了一批专业的弦乐团体和学校,为弦乐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上个世纪六十时期,中国弦乐事业在政治运动的背景下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文化大革命期间,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被迫关闭,学术探究几乎停滞。
但是,在艰难的时期里,仍有个别音乐家坚持不懈地从事弦乐探究,将传统的中国音乐与西方弦乐进行深度的结合,推动了中国弦乐史的进步。
上个世纪七十时期,中国的音乐事业逐渐恢复正常,并且有了新的进步机遇。
中国弦乐探究开始接触国际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引进了西方弦乐教育体系,并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和教材。
中国音乐家开始参与国际弦乐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时期的中国弦乐事业呈现出全面的复苏态势。
上个世纪八十时期,中国弦乐事业蓬勃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标成就。
中国的音乐学界开始进行更加深度的弦乐理论探究,对古代乐器的修复和保卫也有了更为系统的工作。
在音乐教育方面,中国的音乐学院纷纷开设了弦乐专业,培育出了一批杰出的青年音乐家。
同时,中国的弦乐团也开始频繁地出国巡演,为世界展示了中国弦乐事业的风采。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时期,中国弦乐事业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音乐界的沟通与合作。
中国的弦乐家开始广泛参与国际性的弦乐竞赛、音乐节和音乐会。
他们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认可,并获得了多项重要奖项。
建国60年基础教育音乐课标的回顾与展望
建国60年基础教育音乐课标的回顾与展望。
6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推动音乐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来回顾这60年来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6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主要是以传统音乐为主,以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以传统音乐技巧为核心,以传统音乐理论为指导,以传统音乐活动为载体,以传统音乐教学为主要内容,以传统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传统音乐教育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主要是以现代音乐为主,以现代音乐文化为基础,以现代音乐技巧为核心,以现代音乐理论为指导,以现代音乐活动为载体,以现代音乐教学为主要内容,以现代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现代音乐教育为主要目的。
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这一时期,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主要是以综合音乐为主,以综合音乐文化为基础,以综合音乐技巧为核心,以综合音乐理论为指导,以综合音乐活动为载体,以综合音乐教学为主要内容,以综合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音乐教育为主要目的。
6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推动音乐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促进了音乐教育的普及。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不断拓宽了音乐教育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从而提高了音乐教育的普及率。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引言•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起源与演变•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因素•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启示•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小学音乐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对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总结经验,为当前及未来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文旨在梳理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音乐课程的特点、目标和内容,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及未来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02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起源与演变初步形成了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程体系,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音乐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编写了大量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音乐教材,包括歌曲、欣赏、器乐等。
建立了音乐教师培养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教师。
030201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音乐课程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受严重破坏。
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材停滞不前,缺乏更新和改进。
教材建设音乐教师培养机构被撤销,原有教师队伍受到冲击和流失。
教师培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音乐课程逐渐得到重视,以唱歌、欣赏、器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
音乐课程设置重新编写和修订了音乐教材,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材建设恢复了音乐教师培养机构,重建了音乐教育专业和教师队伍。
教师培养教材建设编写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音乐课程设置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音乐课程逐渐得到重视,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
教师培养加强了音乐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发展阶段(1990-2000)03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音乐教育投入音乐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教学案例分析摘自:《宝山教研网》日期:年月日行知中学高一()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展示演唱辩论等活动中,体验并了解在重大历史变革中,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认识他们的艺术价值。
通过演唱歌曲《东方之珠》以及辩论音乐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从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
二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体验重大历史变革中,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认识他们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展开辩论,进一步探讨交流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与评议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课题: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
子课题:①音乐作品与中国抗日战争。
②音乐作品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③音乐作品与前苏联保卫战争。
④音乐作品与中国长征。
分小组展示学生在课外就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这一主题的自选子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评议:每一组展示完毕,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展示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实践与体验歌曲演唱《东方之珠》。
①欣赏原唱歌曲。
②学唱歌曲。
③启发学生进行歌曲处理。
④完整地演唱歌曲。
说明:此环节注重学生从演唱中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
通过歌曲处理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理解音乐作品在重大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辩论会①出示辩题:历史变革是由音乐作品激起并决定成败的。
②分组进行讨论。
③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说明:从辩论中进一步探讨交流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注重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心理。
(三)总结与归纳音乐作品在历史变革中的意义。
重大的历史变革,给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文艺作品在重大历史变革的当时起到鼓舞人们斗志的作用,重大事件成为历史后,帮助人们记忆历史的变迁。
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中有丰富的内涵,作为高中生,在欣赏时要注意由感性的欣赏逐步向理智的欣赏过渡,使我们的鉴赏水平向高一层次发展。
建国从来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的发展进程及理性反思
建国从来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的发展进程及理性反思
宛煜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颁布,各类音乐教材相继出版.无论是在教材编写理念上还是在教材本身的质量上都较以前有所更新和提高,但是,从实质上看,目前许多中小学音乐教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因此,对建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与反思,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更准确地把握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更迅速、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宛煜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师专艺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J], 资利萍
2.建国以来中小学校长培训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J], 徐卫良
3.广西中小学乡土音乐教材建设探析 [J], 李雅
4.建国以来参加中小学地理教材建设的回顾 [J], 陈尔寿
5.中小学乡土音乐教材建设的思考 [J], 姚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中国音乐创作60年
新中国文艺理论60年笔谈ʌ编者按ɔ新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60年,是在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的60年㊂期间,留下了大量值得书写的历史瞬间和宏大场景:无论是对西方外来理论的翻译与引介,还是对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梳理与论争,均取得了较为瞩目的学术成果㊂其中有许多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当今重要的文艺理论思潮㊁学术研究和教学的主要参考文献㊂尤其是文艺理论教学中的教材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集中体现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的现实成果㊂为展现新中国60年文艺理论界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及研究走向,我们借 沧桑巨变:新中国艺术六十年 栏目的组稿之机,特地约请了南京大学的学者,以新中国文艺理论发展走向为主题进行讨论㊂发表的这组笔谈,便是从新中国文艺理论教材建设这一相对微观的视角入手,期望借此揭示新中国6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道路,试图梳理出一条可供艺术学学科借鉴的发展脉络㊂其中,胡有清的‘艺术理论学科的新发展 谈艺术概论教材建设“一文,对艺术概论的教材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宏观的概括,并为艺术概论乃至艺术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期望㊂作者认为,目前的艺术学学科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无论从艺术观念㊁理论视野还是研究领域等诸多方面来看,艺术概论教材都尚需完善,这提出了一个艺术理论教材建设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㊂李健的‘论新中国美学原理教材的演进之路“一文,则通过对美学原理教材进行较为系统的历史梳理,揭示出它从意识形态化向多元生态化㊁从拿来主义向资源再生的双向转型特征㊂此外,作者借助文化活动㊁艺术活动以及教学活动这三重现实视界,进一步思考美学原理教材乃至中国当代美学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进而在现实层面为艺术学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㊂殷曼楟的‘论新中国 西方美学史 教材写作的发展脉络“一文,对新中国西方美学史教材写作的趋势给予了颇有创建性的解读,认为西方美学史教材的书写正逐渐从最初的单一社会史模式向思想史㊁文化史模式过渡,并且在这一过渡中西方美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史意识在不断增强㊂文化史模式与问题史意识的出现,不但正面应对了我国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美学理论语境,更有益于增强中国学界文艺理论研究的本土化立场㊂应该说,发表的这组笔谈所围绕的文艺理论教材建设展开的讨论,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为艺术学学科的自我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参照㊂同时,也是对艺术理论研究在更大程度上与文艺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的交融提供多方位㊁多视角的观察㊂这样形成的艺术理论研究,不仅能在更大范围触及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带来学科反思与教材改造,以及深入开展艺术理论的文化研究㊁艺术领域里的生态批评等研究的前沿问题,这些还都与重新确定艺术理论研究与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新型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㊂003 Study of art新中国音乐创作60年居其宏ʌ内容摘要ɔ 新中国60年来的音乐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新中国前17年的初步繁荣期㊁ 文革 十年的曲折发展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元繁荣期这三个历史阶段;为共和国整体宏观语境和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每一阶段的音乐创作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又必然带有某些更为本质的共同特点㊂ʌ关键词ɔ 新中国 音乐 创作 作曲家 作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由于历史原因被迫长期分隔的解放区和国统区这两支音乐大军终于在毛泽东文艺路线旗帜下胜利会师,从而为新中国音乐文化建设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飞跃开辟了广阔的道路㊂新中国60年音乐创作历程回眸一㊁新中国前17年的初步繁荣期(1949—1966)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音乐家激情勃发,用自己所钟爱的音乐艺术为共和国放声歌唱并创作了大量各类体裁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歌曲‘歌唱祖国“㊁大合唱‘祖国颂“㊁交响诗‘黄鹤的故事“和‘嘎达梅林“㊁歌剧‘小二黑结婚“和‘草原之歌“㊁舞剧‘鱼美人“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1956年 双百方针 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音乐创作生产力,令同年举行的 全国音乐周 成为新中国音乐创作辉煌成就的总展览和大检阅㊂从1957年到 文革 前夕,虽然由于接踵而至的政治运动使 双百方针 所营造的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受到益发严重的干扰,但广大作曲家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在 三化 道路指引下,为中国乐坛奉献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㊁交响曲‘长征“㊁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㊁歌剧‘洪湖赤卫队“和‘江姐“㊁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㊁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合唱‘七律㊃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㊁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传世名篇;而戏曲改革和舞剧创作也结出了丰硕而甜美的果实,先后诞生了‘红灯记“㊁‘沙家浜“㊁‘智取威虎山“等京剧现代戏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㊂这些优秀曲目和剧目以及其中渗透着的昂扬情调和音乐美质,从当年问世开始,数十年间不但润泽了好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时至今日仍被尊为 红色经典 ,依然在当代观众的音乐生活中保持着旺盛的感染力和生命力㊂二㊁ 文革 十年的曲折发展期(1966 1976)在新中国历史上, 文革 十年是一场令人不堪回首的浩劫㊂ 四人帮 的文化专制主义给予音乐创作的打击同样是灾难性的㊂但身处逆境的广大音乐家,怀抱对于祖国和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㊁对于音乐艺术的执著追求,在 文革 初期 颂神歌 ㊁ 语录歌 和 造反歌 一时喧嚣过后,仍以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和顽强意志陆续推出钢琴协奏曲‘黄河“,现代京剧‘海港“㊁‘杜鹃山“,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㊁‘千年的铁树开了花“㊁‘北京颂歌“㊁‘红星歌“等优秀作品,在那个物质文明极度贫困与心灵世界极度饥渴交互作用的时期给我国观众带来少许灵魂光亮和精神慰藉㊂三㊁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元繁荣期(1976 2009)在新中国历史上,1978年所确立的 改革开放 国策是开启一个伟大新时代的里程碑㊂在改革开放宏观语境之下,全国广大音乐家顺应时代潮流,遵循艺术规律,探索精神勃发,创造激情喷涌,为我国当代音乐艺术开辟了一个多元繁荣的新时期㊂回想起当年 真理标准讨论 对于音乐界思想解放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推动,从而引发音乐理论界围绕观念更新和 回顾与反思 那一场持续多年的争论,及其对于大一统音乐观念的强烈冲决力,至今令人激动不已㊂在音乐创作领域,随着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涌入而悄然兴起于青萍之末的 新潮音乐 与流行音乐,完全不理会当时音乐界领导人的严厉指责而渐渐摆脱模仿Array的窠臼和最初的青涩,或以桀骜不驯的姿态和尖锐刺耳的音响,或以凡人小事柔情蜜意的浅吟低唱,大摇大摆地张扬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欢叫着㊁呼啸着,向世人宣告自己的登场㊂青年作曲家谭盾㊁瞿小松㊁叶小钢㊁郭文景等人的作品对于新观念㊁新技法㊁新音响的探索,成熟作曲家朱践耳㊁王西麟㊁金湘㊁陆在易等人风格㊁语言各异的交响乐㊁歌剧㊁合唱和艺术歌曲,王酩㊁谷建芬㊁王立平㊁徐沛东等人的流行歌曲及 崔健们 激情喧嚣㊁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与坚持调性写作的作曲家们及其严肃音乐作品一起,共同描画出80年005 Study of art 代中国乐坛众声喧哗㊁多元并存的壮阔图景㊂90年代以来,与改革开放的曲折历程相适应,我国当代音乐亦随之进入调整期㊂由于音乐界实用本本主义思潮的强势反弹,终于在新潮音乐㊁流行音乐及理论思潮若干重要命题上再次爆发激烈论争,这场论争虽在邓小平 南巡讲话 公开发表之后戛然而止,但以意识形态话语解读音乐现象㊁企图将音乐艺术和音乐观念的多元现实重新纳入大一统轨道的旧时惯性仍不甘就此罢休,总是借机卷土重来㊂就我国音乐界的整体而言,一批新潮作曲家的探索性作品在欧美各国同行面前展示了我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华夏神韵和当代风貌,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招致某些批评;在国内,从艺术层面对新时期音乐创作特别是新潮音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面向时代㊁面向听众㊁面向传统和未来的反思与追问却一刻也未停止且日益向深层掘进,其间围绕音乐创作思潮发生的 谭盾与卞祖善之争 ,王西麟与郭文景关于 第五代作曲家 的论战以及关于 新世纪中华乐派 的大讨论,无一不是论家蜂起㊁见解各异,充分折射出多元时代多元争锋并存的现实;而著名美学家于润洋教授以西方现代音乐的历史经验为镜,结合我国新潮音乐的当下状态,向作曲家们发出了 浮瓶信息 的谆谆告诫,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是中国音乐家不忘时代使命㊁勇于自我担当的最好证明㊂相比之下,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如鱼得水的流行音乐,在度过了80年代与意识形态话语的对立期㊁与广大听众的蜜月期之后渐渐步入常态,基本能够按照自身规律独立运行而较少受意识形态话语牵扯,一个前景广阔的音像娱乐市场渐已形成,产业化态势初露端倪,李海鹰㊁张千一等一批流行音乐作家业已成长起来,其作品日趋成熟㊂但就流行音乐普遍状况而言,原创力衰退导致优秀作品难产,法制不彰导致盗版猖獗,从业者素质低下导致作品格调庸俗㊁行内丑闻不断,则是阻碍流行音乐行业和市场健康发展的三大瓶颈㊂而网络歌曲的蓬勃兴起,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便利快捷的生存与传播方式,同时也提出加强网络监管以防止恶俗㊁恶搞等庸俗趣味借此蔓延滋长的严峻任务㊂因此完全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我国歌风与乐风发生了20世纪以来数十年空前未有的大变局,其深度与广度堪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第一次大碰撞相媲美㊂其间产生的杰出作品,无论是朱践耳的第十交响曲和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还是金湘的歌剧‘原野“和徐占海的歌剧‘苍原“㊁陆在易的音乐抒情诗‘祖国,我可爱的母亲“和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或是徐沛东的‘苦乐年华“㊁赵季平的多部影视音乐㊁崔健的‘一无所有“㊁李海鹰的‘弯弯的月亮“㊁张千一的‘青藏高原“,皆集中体现了我国作曲家在新时期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高度,即便将它们拿到当代国际乐坛与同类作品去比较也绝无愧色㊂而刘文金的民族管弦乐‘长城随想“㊁王祖皆和张卓娅的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则在我国前辈音乐家独创且为我国所仅有的这两种新型音乐体裁基础上,融进新的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血脉,再次打上 中国创造 的鲜红标记㊂随着专业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音乐表演艺术水平也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钢琴㊁小提琴㊁声乐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并频频在各种顶级国际大赛中争金夺银,他们的出众才华㊁高超技巧以及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刻领悟和独特阐释,不仅征服了大赛评委,更令各国同行和听众发出由衷赞叹㊂新中国60年音乐创作成就概览纵观共和国60年来的音乐创作,尽管历程曲折㊁道路坎坷,但就其整体而言,堪称成就辉煌㊁经验丰富,为21世纪我国音乐创作的未来发展和持续腾飞奠定了雄厚基础,留下了一笔极可宝贵的艺术遗产㊂总括起来,这些经验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㊁人文关怀:音乐创作的主要动力自20世纪初中国新音乐诞生以来,对祖国㊁对中华民族胸怀大爱,对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抱有深切而博大的人文关怀,一直是以萧友梅㊁黄自㊁聂耳㊁冼星海㊁贺绿汀等人为代表的中国作曲家始终坚守人文传统和文化品格㊂在新中国60年风雨历程中,历代作曲家继承并发扬了这一光荣传统,将人文关怀作为音乐创作的主要动力,通过自己的创作和作品,从不同侧面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追求国家富强㊁社会进步㊁文明发展㊁人民Array幸福的伟大主题㊂中国作曲家及其作品中的深切人文关怀,就其题材选择和主题倾向而言,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一是以充沛的创作激情回溯革命历史,赞颂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业绩,抒发国家繁荣进步和人民自由幸福的由衷喜悦㊂交响曲‘长征“,歌剧‘洪湖赤卫队“㊁‘草原之歌“㊁‘江姐“和‘野火春风斗古城“,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钢琴协奏007 Study of art 曲‘黄河“,歌曲‘歌唱祖国“㊁‘我们走在大路上“㊁‘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作品,便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㊂其二是以炽烈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道义责任,抒发作曲家对于国家前途㊁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和深刻反思㊂朱践耳‘第十交响曲“和王西麟‘第三交响曲“,歌剧‘屈原“㊁‘司马迁“和‘苍原“,交响诗‘百年沧桑“等作品,便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㊂其三是对于天下苍生在不同历史境遇下生存状态的关注,倾注了作曲家对于自由幸福热切向往和不懈追求的情愫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诗‘嘎达梅林“和‘汨罗沉流“,舞剧‘鱼美人“和‘阿炳“,歌剧‘伤逝“㊁‘原野“和‘从前有座山“等作品,便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㊂二㊁传统文化:音乐创作的血脉所系新中国60年来的音乐创作,尽管题材广阔㊁体裁丰富,但作曲家永远将中华数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作当代音乐创作血脉之所系,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传统文化基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活于当代创作及其作品之中㊂在20世纪50 70年代,我国作曲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㊁对于华夏神韵的艺术表现,除了体现在题材选择上一以贯之的民族情结和音乐思维的中国特色之外,最典型地体现在对于民族调式㊁民间旋律素材的创造性运用方面㊂无论是我国固有的音乐形式如歌曲㊁民族器乐㊁戏曲音乐,还是外来的音乐形式如交响乐㊁室内乐㊁歌剧㊁舞剧音乐,在这些音乐形式中,以具有鲜明民族风格㊁地方特色和浓郁传统文化韵味的音乐语言,表现古往今来各族人民的多彩生活㊁讴歌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成为作曲家们共同和自觉的追求㊂歌曲‘枫桥夜泊“㊁二胡曲‘二泉映月“㊁琵琶曲‘彝族舞曲“㊁民族管弦乐‘旭日东升“㊁歌舞剧‘刘三姐“㊁交响诗‘黄鹤的故事“等作品便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曲家对于传统文化血脉的传承和弘扬更加自觉也更为深刻㊂作品中民族调式㊁民间旋律素材的运用虽然仍很普遍,但关注焦点和表现重心已向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掘进,儒释道多元一体的音乐美学㊁经数千年丰厚积淀而成的东方大国所独有的音乐思维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韵,无不深深拨动作曲家的心弦,激发他们的灵感,化为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㊂瞿小松的M o n g D o n g㊁谭盾的‘风雅颂“㊁郭文景的‘蜀道难“㊁朱践耳的‘纳西一奇“㊁金湘的‘诗经五首“等作品,便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㊂三㊁兼收并蓄:音乐创作的必由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新音乐史上, 中西结合,兼收并蓄 是中国作曲家一贯自觉坚守的创作原则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中,虽然在某些历史阶段也曾遭遇过各种坎坷与曲折,但广大作曲家在 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西洋 号召的鼓舞下, 中西结合,兼收并蓄 的创作原则从未有丝毫动摇㊂如果说,在20世纪50 70年代,受当时国际国内宏观语境的影响,我国作曲家对于外国音乐创作经验和技法的借鉴,主要是来自苏联和东欧的民族乐派并诞生了大量既有浓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又有强烈时代精神和较高专业技巧的音乐作品的话,那么,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国策的有力推进之下,我国作曲家的国际视野空前阔大,创作心态更为开放,贯彻继承传统与借鉴欧美二者并举㊁相互融合㊁以我为主的创作原则更见自觉而彻底㊂在新中国60年的音乐创作中,举凡艺术成就高超㊁社会影响广泛的音乐作品,无论在我国传统音乐形式中借鉴外来观念和技法,或在外来音乐形式中注入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无一不是中西结合㊁古今结合的结晶,并由此构建了当代音乐创作的三个传统 中华数千年以来的古代与民间音乐传统,西方近四百年以来的专业音乐传统和我国五四以来的近百年新音乐传统,从而为21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留下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㊂四㊁创造精神:音乐创作的第一要义我国作曲家认识到,音乐创作是一种创新性的精神劳动,创造精神乃其第一要义㊂无论对待我国传统音乐还是对待西方专业音乐,都有一个在继承或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超越的光荣使命,模仿㊁因袭毫无出路㊂新中国60年来,我国作曲家始终以创造精神为己任,力求创作出既不同于我国古代音乐和民间音乐㊁也不同于西方专业音乐和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音乐而带强烈民族特色和鲜明时代印记的优秀音乐作品㊂Array我们看到,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曲家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和大量优秀作品,履行了自己对祖国㊁对人民的光荣承诺㊂无论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㊁钢琴协奏曲‘黄河“㊁民族管弦乐‘长城随想“,还是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㊁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㊁弦乐四重奏‘风雅颂“,无论是歌剧‘伤逝“㊁‘原野“㊁‘苍原“,还是芭蕾舞剧‘鱼美人“㊁‘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无论京剧‘红灯记“㊁‘沙家浜“㊁‘智取威虎山“㊁‘杜鹃山“,还是朱践耳的交响音乐㊁陆在易的艺术歌曲和合唱曲㊁赵季平的影视音乐和李海009 Study of art鹰的流行歌曲,它们的艺术成就不仅堪称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的优秀代表,即便拿到20世纪国际乐坛上与那些同类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中所渗透的强烈中国特色和华夏神韵,更为20世纪人类音乐创作史打上了鲜明而独特的中国印记㊂因此,当我们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概览和总结时,理应向创造了这些宝贵经验并为此付出全部青春和艺术才华的历代作曲家们脱帽致敬㊂新中国60年音乐创作历史反思正如共和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绝非一帆风顺一样,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也经历过同样的曲折和坎坷,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反思和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留下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㊂唯有运用科学精神对之进行历史反思,才能将它们化为后人继续前进的财富㊂一㊁政乐关系:折腾不得政治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复杂而微妙 音乐艺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影响,但音乐艺术毕竟不能等同于政治㊂因此,切忌将政乐关系做过分直线式理解和简单化处理,否则必将对音乐创作造成巨大危害㊂在新中国60年的历史上,特别是1957年 反右运动 之后直到 文革 之中,根据阶级斗争思维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和接踵而至的文艺批判,曾经极大地伤害了作曲家,给当时的音乐创作带来严重后果㊂1957年的 反右运动 将年轻有为的作曲家汪立三等人送往北大荒劳动,而黄源洛㊁巩志伟等一批作曲家则被打成 右派 ,被剥夺了一切创作权利㊂1958年关于 马思聪演出曲目 的批判彻底破坏了马思聪的创作心境,除1963年创作的‘第四小奏鸣曲“和少量歌曲作品外,马思聪基本上停止了创作活动㊂而才华横溢的作曲家江文也则因所谓政治历史问题而一直生活在政治高压的阴影之下㊂即便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音乐界仍有人从斗争哲学和阶级思维视角理解政乐关系,从而将 新潮音乐 和流行音乐看成是西方政治家对中国实行 和平演变 的工具㊂而对于政乐关系的简单化理解和 工具论 ㊁ 武器论 的盛行,也是音乐创作中普遍存在 配合政治任务 ㊁ 公式化 ㊁ 概念化 ㊁ 标语口号化 等不良倾向的直接原因㊂更重要的是,这些从政治上不断折腾音乐家和音乐创作的结果,不仅严重伤害了上述这些作曲家,而且给更多作曲家带来政治恐惧㊂这必然导致创作心态疲软㊁激情萎缩㊁艺术想象力消退,从而限制作曲家们在音乐创作上取得本应取得的更大成就㊂二㊁中西关系:摇摆不得音乐创作中的中西关系,自蔡元培㊁萧友梅确立 中西合璧,兼收并蓄 思路以来,便是确定的和明晰的;毛泽东的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1956年‘与音乐工作者的谈话“这两个重要文献,更将中西关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科学基础之上㊂事实上,新中国60年来音乐创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广大作曲家坚持实践这个科学中西关系观的直接结果 60年来举凡在国内外获得广大听众由衷喜爱的作品,其音乐本体形态中必然包含了民族文化的㊁西方音乐的和当今时代生活的因子而绝无例外㊂然而新中国60年音乐史的事实也证明,音乐界某些领导者常常偏离这个处理中西关系的总思路来折腾当代音乐创作㊂特别是在建国初期至 文革 结束前的二十余年中,他们在正确地提倡 民族化 的同时,又在中国作曲家对西方音乐艺术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错误地批判所谓 崇洋媚外 ㊁ 洋奴哲学 ㊁ 爬行主义 ,甚至将没有使用五声音阶㊁民族调式和民间旋律写作的音乐作品当作反面典型来加以批判㊂这方面的例子,以瞿希贤创作的群众歌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代表㊂到了新时期之后,中国音乐除了在一部分年轻音乐家中出现一切以西洋为高㊁轻视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音乐创作的极端重要性等崇洋倾向之外,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下,也出现了全面否定五四以来音乐界坚持的中西结合道路的主张,并将新中国60年来的音乐创作史描述为 全盘西化 的历史,认为钢琴曲‘牧童短笛“㊁大合唱‘黄河“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被中国人民公认为杰出的音乐作品 不是真正的中国音乐 ㊂这种论调,既不符合我Array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客观事实,更与当今人类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国际潮流和中国广大听众的审美要求相悖,因此在音乐生活中实际影响虽不大,但它给作曲家带来的心理伤害却不可低估㊂三㊁雅俗关系:徘徊不得音乐艺术和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关系,也是确定的和明晰的㊂任何时代的任何艺术都有雅俗之分,雅有雅趣,俗有俗趣,两者都是美,两者都有各自的受众群体,因此都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㊂人类音乐史证明,音乐中雅俗并。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历程与思考我们需要教材的 创新性、实践性和数字化发展。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为 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小学语文教育资源,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基本内容
竞技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 经历了多个阶段。本次演示将回顾竞技武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与发展,探讨 各阶段的重要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展望未来发展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教材也逐步走上了改革之路。1987 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教育的目 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基本知识和能力。在此 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也逐渐多样化,除了统编教材外,还涌现出许 多地方教材和特色教材。
总之,小学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提高认识, 加强实践,不断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劳动 教育的功效,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小学生。
感谢观看
1、规范教材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评审和准入机制。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 规范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编写教材时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 求和心理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 握古筝技能。
3、促进教材形式的多样性和互动性。除了传统的书面教材外,还可以开发 音像制品、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便学习者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和交 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小学劳动教育主要侧 重于生产劳动方面。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加强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明确提出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 的认识,逐步培养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 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发展前进的中国音乐教育60年
发展前进的中国音乐教育 60 年音乐教育正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此时回首曾经走过的探索与改革之路,仍有诸多值得细细品味与反思之处。
建国后, 949年—197 8年为第一个阶段,19 78 年至今为第个阶段。
尽管在第一个阶段中已有不少学术研究成果,但 音乐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却是在2 0世纪8 0年代以后。
1 9 4 9年一1 9 7 8年:探索酝酿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0年8月颁布了《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定》 ,其中规定中等 师范学校必须开设小学教材教法课程。
1952年3月,在教育部颁发的 《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小学暂行规程》(草 学必修科目,被视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审美教育的个组成部分。
同年7月和11月,教育部分别颁发《师范 学校暂行规程》 (草案)以及《高等师范学校本科音乐专业 的课程设置》,师范音乐教育开始了有计划、有规模的中小 学音乐师资培养。
中国的音乐基础教育始于上世纪 年代,但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 中国的音乐教育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于195案)以及《幼儿园暂行规程》 (草案) 中,音乐被列为中小与此同时,为创建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新的音乐学院。
1951年1月,文化部成立艺术教育组。
翌年,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做出《关于整顿和改造全国艺术教育的决定》,明确中央音乐学院(包括华东分院)的任务。
从当时的文献记载可知,建国后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由于建国初期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与加强政治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总体方针相吻合的,因此当时音乐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重视政治教育、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当时有其时代的合理因素,但由此带来的忽视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负面影响,却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1 9 6 6年至1 9 7 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国家政治上处于极“左”的错误路线制约之下,学校音乐教育在“唱一支歌等于上一堂政治课”的思想支配下,音乐教师只能教唱有限的歌曲。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随着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 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的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和培 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 力,为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力保 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音乐教 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 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欣赏三部 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音乐教 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 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欣赏三部 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0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 音乐教学大纲提倡的教 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 示范、练习和欣赏等。
讲解是教师向学生传授 音乐知识的主要方式, 要求教师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将复杂的音乐理 论简单化,便于学生理 解和掌握。
跨学科融合教学
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与舞蹈、戏剧、 美术等艺术的综合教学,以及与历史、文化、社会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 透,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前沿技术应用展望
数字化教学资源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开发丰富的数字化音乐教学资 源,如在线课程、互动教学平台、虚拟乐器等,为学生提 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
简要概述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现状和面临的 挑战。
0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背景及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国 家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小学音乐 教学大纲的制定被提上日程。
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 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中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为中小学 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族音乐的时代演变与现代诠释探析
2023-11-07contents •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演变•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中华民族音乐的现代诠释•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音乐的国际传播与影响•结论与展望目录01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演变以青铜乐器为代表,如编钟、编磬等,音乐与宗教、礼仪紧密相连。
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出现丝竹乐,如笙、箫、琴等,音乐逐渐与舞蹈、诗歌分离。
琵琶、筝、笛等乐器走向成熟,音乐风格多元化,出现曲牌、板眼等概念。
03古代音乐演变0201戏曲、说唱音乐繁荣,如京剧、昆曲等,民间音乐形式丰富。
明清时期西方音乐传入,出现学堂乐歌、新音乐等,音乐教育逐渐普及。
20世纪初近代音乐发展改革开放后中西音乐文化交流频繁,民族音乐融入现代元素,如流行歌曲、摇滚乐等。
当代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融合,出现新民乐、跨界音乐等,音乐风格更加多元。
现代音乐创新02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旋律大多优美动听,注重旋律与情感的融合,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
传统音乐风格旋律优美传统音乐的节奏相对自由,没有固定的节拍,演奏者可以根据个人情感和气息自由掌控节奏。
节奏自由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乐器种类,如二胡、笛子、古筝、琵琶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乐器种类繁多地域音乐特色北方音乐多以高亢、豪放的旋律为主,表现出北方人民的粗犷和豪迈。
北方音乐的豪放粗犷南方音乐的细腻柔美西部音乐的奔放热情东部音乐的清新明快南方音乐多以柔和、细腻的旋律为主,表现出南方人民的细腻和柔美。
西部音乐多以高亢、奔放的旋律为主,表现出西部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东部音乐多以清新、明快的旋律为主,表现出东部人民的清新和明快。
创新音乐形式现代中华民族音乐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如将传统歌曲与现代舞蹈结合,或者将不同地域的音乐形式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融合西方音乐元素现代中华民族音乐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积极融合西方音乐元素,如使用电声乐器、合成器等,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
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教材的历史回顾与评述
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教材的历史回顾与评述乔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高等音乐院校中国传统音乐课程的开设、教材编写和教学,已经有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
准确地说,我们如果从1941年秋天杨荫浏先生应聘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未久即开设《国乐概论》课,又于1943年6月15日编完同名课程的教材算起,则已经是73年了。
这73年间,这门课程的开设、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情况如何?这是我们今天连续举行多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和学科建设研讨会”不能回避的话题之一。
面对传统音乐教学研究的现状,我们一方面展开持续交流,一方面也要在交流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有所推进,使这门基础课、必修课的开设、教材编写和教学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充满前进的活力,不断更新、提升,不断增添新内容,让它在高校的课程中居于它应有的地位。
为此,本人近期回顾了自己学习传统音乐课的经历和心得,并粗略罗列了这73 年来本课程的一些代表性教材,希望以此为对象,提出自己对今后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充实、修订的初步建议,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 1943——杨荫浏:《国乐概论》杨荫浏师于1941年春到达重庆,先期担任民国政府教育部教育委员会委员。
是年九月,应聘任国立音乐院教授,兼任国乐教研室主任。
为满足教学需要,杨师先后编写了《国乐概论》《笛谱》《箫谱》《三弦谱》《音乐物理学》等,同时,应编译馆之约,著《中国音乐史纲》,该著于1943年缮写油印,获教育部审议委员会二等奖。
于是,一“论”一“史”成为当年国立音乐院中国音乐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国乐概论》,更是20世纪中国高校最早编写的“国乐”教材和专修课程。
在该教材的“弁书”中,杨师列出了本课的目的、先修课、编辑方法和本书内容四个方面。
关于编辑方法:杨师特别强调“本书并非本国乐谱史”。
关于本书内容,“弁书”分列如下:(1)先讲工尺谱,讲工尺谱时,先断然将半音置于三度与四度及七度与八度之间,暂不说明所以然之理由;(2次讲由工尺谱与指法符号并合而成之琵琶谱;(3次讲工尺谱与敲击乐器状声符号所结合而成之锣鼓谱;以上为偏重现代现代符号之第一段落;(4次讲律吕字谱;(5)次讲宫商字谱。
新中国六十年音乐课程标准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Development and reflection of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 since the new China was found 作者: 宋蓓;郁正民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教学研究
页码: 79-8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摘要:从1950年教育部颁布的第一个《音乐教学大纲》起,到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的《音乐课程标准》止,建国后我国在不同时期先后颁布了13部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这些文件不仅在各时期音乐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
因此,本文拟对建国六十年来我国音乐课标的发展轨迹和走向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从中探寻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歌曲看中国六十年沧桑巨变
从歌曲看中国六十年沧桑巨变陈五洋化基一班200731040006文化娱乐是人民生活和心理的最真实的一中反映。
其发展趋势既反映了人民群众文化心态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主流文化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越发达,越开放,人民的文化娱乐越多样化,越丰富多彩。
歌曲无疑是文化娱乐的典型代表。
基于此,我搜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代的一些代表性歌曲,并分析其与时代的联系。
五十年代: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父辈们脑海里抹不去的记忆。
雄壮激昂的进行曲、革命歌曲是时代的强音,鼓舞祖辈们为建设强大的新中国而不断奋斗。
连着政治主旋律的音符,抒发人们对于祖国、对于领袖、对于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我的祖国》是其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篇章: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在六十周年国庆大典上,它被多次传唱,这充分体现了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歌唱祖国》,这首由王莘于1950年国庆前夕创作的歌曲气势豪放,热情雄壮,使人联想到新中国的蒸蒸日上,朝气蓬勃,凝聚着中国人的爱国之情,爱党之情和民族之魂。
每当我们听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时,心中都会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六十年代:红色的年代让激情燃烧,人们怀着单纯执着的理想,有着崇拜革命领袖崇拜英雄的情结,有着勇于献身的精神,有着投入工作的无限热情。
虽然这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悲惨的十年,但是人们创作的部分歌曲却被尊为“红色经典”。
《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气势激昂、琅琅上口,已经传唱了40多个春秋,十几亿中国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甚至有外国人也在唱,可见一首经典之作的生命力、影响力之大。
歌曲的魅力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泯灭,那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歌曲,始终提醒我们终于党忠于人民,为了新中国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
《小燕子》相信是每个儿童都唱过的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新中国60年音乐教科书的历史变革述评
新中国60年音乐教科书的历史变革述评邓兰(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音乐教科书的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建国初期,音乐教科书主要被用来表现新中国的新气象,以“唱歌”来激发人们的革命精神与建设热情;在极端音乐政治化的“文革”时期,音乐教科书由审美教育的栽体沦落为政治斗争的附庸;而新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人人文素养的逐步提高,教育日益回归到人本。
音乐教育又重新担当起对于人审美品格的培养的重责.音乐教科书的设计和开发也越来越充满激情、充满创意。
[关键词]新中国六十年音乐教科书新中国60年来,音乐教科书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一1965年,是建国后17年音乐教科书多样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1966年~1976年,“文革”10年音乐教科书的混乱与停滞阶段;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是改革开放30年音乐教科书逐渐走向繁荣阶段。
影响音乐教科书编撰和呈现方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整个社会的教育背景,其二是音乐教育价值的规定。
而第一个因素又往往会影响第二个因素。
教材的建设是新中国教育起步和探索的重要环节。
1950年3月。
出版总署决定将“各级学校教科用书”列为当时国家出版机关的首要任务;7月。
教育部和出版总署联合颁发了(1950年秋季中小学教科书用书表》,规定中小学教科书必须统一采用目录中所列各书,但其中并未有关于音乐教科书的规定。
这是因为建国初期。
音乐教师数量严重缺乏,各地教学情况不一。
音乐教材还不具备统一编写的条件,所以尚没有组织编写出版统一的教材,全国各地所使用的音乐教科书许多都是各省市及学校自己组织编写或改编、选编的,还有不少是油印本。
教科书编写与出版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实际教学的种种困惑,期间有许多教师反映“请中央教育部和有关方面赶紧拟定教学大纲或代替大纲的指示。
同时根据大纲制定出一部能大体上照顾各地区不同情况的、固定的教本和参考教材”:“学生平时没有音乐课本和练习作业,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兴趣和对他们的督促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中教材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我国音乐教育中教材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近几十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音乐教材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中,音乐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音乐教材处于比较倡导传统音乐的状态,其主要为西方音乐历史、西方音乐理论和西方乐曲欣赏。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开始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多样性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更加均衡的教学内容。
到1990年代,电子音乐的技术迅猛发展,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形式,以提高学生运用音乐的能力。
此外,音乐教学正以正确而客观的方式呈现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使在校学生更加关注与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时代及其启示。
到21世纪初,音乐教材发展到了更加行业化的阶段,许多实用性教材也得到充分发挥,满足不同学习者不同需求。
许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始出现,编制的新颖音乐教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使用。
当前,随着新技术、新思想的不断涌现,音乐教材的发展应更加关注实践性综合性发展,将更加深入全面践行音乐教育理念,突出影响音乐发展和生命学习的精神性、意识形态性,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音乐人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理性反思
作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 引下 ,美育问题又重新提了 出来 , 新 中 国成 立初 期 的学校 音 乐 有关 部 门注意到 中小学 艺术教 育 包括音 乐教 育) 的不可 替 教育 的重要 特点 ,是 音乐 教育 与 课程 (
当时 的政 治 、经济 、社会 发展 变 代 的重要作 用。 17 9 9年 以来 ,从 化 紧密联 系 。特别 是音 乐教学 内 中央到地 方 的教 育行政 部 门先后 容紧密配合 当时的社会 政治形 势。 多次 召开 专 门会议 ,研究 有关 艺 在 全面发 展教育 方针 和有关政 策 术教 育 问题 ,加 之全 国很 多音乐 法规指导下 ,音乐教育沿着正确 、 界 前辈 和社会上 关心音 乐教 育人 健 康 方 向 迅 速 发 展 ,取 得 了 中 国 士 的 强 烈 呼 吁 ,美 育 和 音 乐 教 育 历史 上前 所未有 的成就 ,为 以后 逐 步 得 到 重 视 ,在 学 校 教 育 中 的 96年 ,在第六 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奠定 了基础 。 地位 日益 提高 。18 第 二 个 时 期 (9 6年 至 1 8 届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 上 通 过 的 16 9 7 贯彻德 育 、智育 、体育 、美 育全 年) “ 。 文化大革命 ”十年浩劫使 “ ,确立 了美育 音乐教 育备受 冷落 ,音乐教 育观 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在 国 家 教 育 方 针 中 的 地 位 。 19 99 念被 严重扭 曲 ,音乐 教育 与其 它 文化 教育事业 一样 ,陷 于混乱 之 年 6月 召开第 三次 全 国教 育工作 中。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状况是 : 会议 。江泽 民 同志 在开幕 式上 的 方 面美育 和音乐 教育 的价值 被 讲话 中重新 明确 了美育是 我 国教
一
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和 国人人文素养的逐 步提 高,教育 E益回归到人 本 ,音乐教 育又重新担 当起 对于人 审 美品格的培 l 养的重责,音 乐教科书的设计和开发也越 来越充满激情 、充满创意。
么
, { r
荆
[ 关键词]新 中国 六十年
音乐
教科书
一
新中 国6 年来 ,音乐 教科 书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 阶段 , 0
结 合本地情况 自行编写 了一些 中小学音乐教材或教 学参 考 资料。 【 如 15 年上海教育 出版社 出版 了小 学音乐课本 ” 3 ] 99
映 “ 中央教育部 和有关方 面赶 紧拟定教学大纲 或代 替大 请
纲的指示 .同时根 据大纲制定 出一部能大体上照顾 各地 区
《 曲集》 ( 歌 再版时改为 《 唱歌教材》 ,以及 中学课本 《 ) 音
成 为 当时 中 小 学音 乐 教 育 所 亟需 解 决 的问 题 。 15 年 教 育 部 先 后 颁 发 了 《 级 中 学 音 乐 教 学 大 纲 96 初
( 草案 ) 》和 《 学唱歌教学大 纲 ( 小 草案 ) ,这两个 音乐教 》
影 响音乐教科 书编 撰和呈 现方 式 的因素 主要有 两个 , 其一是整个社会的教育背景 ,其二是音乐教 育价值 的规定 。 而第一个 因素又往往会影响第二个 因素 。 教 材 的建 设 是 新 中 国教 育 起 步 和探 索 的重 要 环节 , 15 年3 .出版 总署决定将 “ 90 月 各级学校教科用书”列为当 时国家 出版机关的首要任务 :7 ,教育部和 出版总署联合 月 颁发 了 (9 0 ( 5 年秋季 中小学教科书用书表》 1 ,规定 中小学教 科 书必须统一采用 目录 中所列各 书 ,但其 中并未有 关于音 乐 教科书 的规定 。这是 因为建 国初期 ,音乐教师数 量严重
缺 乏 .各 地 教 学 情 况 不 一 ,音 乐 教 材 还 不 具 备 统 一 编 写 的 条 件 。所 以 尚没 有 组 织 编 写 出版 统 一 的 教 材 ,全 国各 地 所
学 大纲是新 中国成立 以来第一套完 整的中小学音乐教 大 纲。 ( 同时 。教育部委托北京市部分专家和音乐教师编写
地 区 的 学 校 广 泛 采 用 。 15 年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出 版 了 97
《 初中歌 曲集 》 ( 册 ) 《 共3 、 初级 中学音 乐教学 参考书 》 、
《 小学歌曲集》 ( 册 ) 《 共6 、 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 。 当然 .中国地域广 阔 。人 们的文 化 、生活水平 的地 区
差 异 非 常 明显 ,因此 统 一 的教 材也 有 其 局 限性 ,所 以 ,
使用 的音乐教科书许 多都是各省市及 学校 自己组织 编写或 改编 、选编 的 ,还 有不少是油 印本 。教科书编写 与出版的
参差 不齐导致 了实 际教学 的种种 困惑 ,期间有许 多教师反
“ 在统 编教材 出版 的同时 ,一些省市也根据新 大纲的要求 。
劳动模 范 、科学发 明创造 ……足 以发扬爱 国主义思想 和 国
规 定 . 即 应 该 是 “ 颂 人 民领 袖 、 革 命 英 雄 、人 民胜 利 、 歌
“ 文革 ”期 间的惨不忍 睹毋庸赘 述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 上 的枯燥 乏味 和教 育 目标 的失去理智 ,都毫无保 留地体现
在 了音乐教科书上 。这一时期 ,音乐教科 书书名 比较混乱 , 因为 当时音乐往往与美术 、文学等一并被列入 “ 革命文 艺” 的教学 内容 .所 以文革早期 的音乐教科 书也就是 《 革命文 艺》 。而一些 音乐教科 书 ,虽然名 为 “ 音乐 ” ,但 是也标 明
乐 》 。
78
依 据 大 纲 的 规 定 .这 一 时 期 的 音 乐 教 科 书 以 “ 歌 ” 唱
视野 。
为主 要的教学 内容 ,以音乐知识 和欣赏为辅 , “ 唱歌是对
儿 童 进 行 音 乐 教 育 最 有 效 的 手 段 … …所 以唱 歌 在 音 乐 教 学
中应该 占主要地位 ,教学 时间应该 最多—— 约 占全部 时间 的三 分之二 。 [ ” ]而对 于歌词 ,在教学大纲 中也有相应 的
不 同情况 的、固定的教本和参考教材” “ ; 学生平时没有音
乐 课 本 和 练 习作 业 。或 多 或 少 地 影 响 了 他 们 的 兴 趣 和对 他
第 一 阶段 为 14 年 一 9 5 .是 建 国后 1年 音 乐 教 科 书 多 样 9 9 16 年 7
发展 阶段 :第二阶段为1 6 年~ 9 6 , “ 9 6 17 年 文革” 1年音乐 O 教科 书的混乱与停滞 阶段 ;第三 阶段 :17 年至今 ,是改 97
新 中国6 年音乐教科 书 的历史变 革述 评 0
邓 兰
[ 摘要]新 中国成立6 年来,音 乐教科 书的建设经历 了曲折 的发展道路 。建国初期 。音 乐教科书主 0 要被用来表 现新 中国的新 气象,以 “ 唱歌”来激发人们 的革命精神 与建设热情 :在极 端音 乐政 治化 的
“ 文革” 时期 ,音 乐教科书 由审美教育的载体沦落为政治斗争的附庸 ;而新时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
《 级 中学 音 乐 教 材 》 (至 6 ) 由人 民 教 育 出版 社 出版 , 初 1 册 ,
该套教材包括6 册课 本和教学参考书 ,为简谱版 ,歌曲部分 附有钢琴伴奏谱 。这是新 中国成立 以来所 出版 的一套较 为 系统 、正规 的初 中音乐教材 ,这套 教材出版后被全 国许 多
革 开 放 3 年音 乐 教 科 书 逐 渐走 向繁 荣 阶 段 。 0
们 的督促 作用 。同时 ,对教 师也没有 一定 的要 求 ,因此 ,
有 的教师对 备课 和业 务学习就不 够重视 。 ( 由此看来 . ” 制 定一个 切实 可行 的音 乐教学 大纲和 根据大 纲编写课 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