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童趣》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精品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童趣》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理解,对童趣的描述、描绘和体会;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段落大意;学习并运用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童趣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
2.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部分成语和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对童趣的描绘和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充满童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a.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b. 教师引导,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
2. 阅读文章,整体感知a.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分析文章,深入理解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段落大意。
b. 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
4. 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巩固知识a.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童趣》2. 段落大意:一、童年的美好回忆;二、童趣的描绘;三、童趣的意义。
3. 重点词汇与成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趣味盎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词汇,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在运用成语和词汇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童趣的成语和词汇,进行积累和学习。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童趣》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分组讨论的便利设施。
4. 书写工具和书写纸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童趣》,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童趣的表现和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2)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每组挑选一个童趣事例,进行详细分析,分享小组的见解。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尝试自己描写一个童趣事例。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和修辞手法。
(2)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童趣》。
2.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道具: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趣》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错误。
3. 理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4. 应用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乐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交流。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监督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乐趣的短文,不少于100字。
3. 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童趣》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童趣》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象能力。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1.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熟读并背诵课文,领悟课文大意,积累词汇、语汇。
2.理解,背诵全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提升审美意识。
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象,获得生活乐趣。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分组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PPT、图片、歌曲童年。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
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篇文言文,文章中的趣事,定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正如“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变成怎样?”文中许多的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新课学习作者简介: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祥。
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没落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李金凯克。
妻死后没他去四川充任幕僚。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我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很多事情。
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汇、语汇,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3.学号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童趣-鲁教版(五四制)(1)
《童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引发学生的联想。
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诵读要指导学生诵读。
可从划分停顿入手。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
如: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为壑(h è),癞(lài)虾蟆掌握规律疏通文意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主要以“童趣”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童趣”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学习识字:通过图画和游戏的形式认识与“童趣”主题相关的词汇;2.手工制作: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们动手制作与“童趣”相关的手工作品;3.团队合作:组织学生们分组完成一项小型团队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给学生们展示一些与“童趣”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大型海报展示,让学生们积极参与。
第二步:识字游戏(15分钟)1.教师利用图片卡片或幻灯片展示与“童趣”主题相关的词汇,如“游乐场”、“玩具”、“糖果”等;2.教师与学生们一起玩识字游戏,通过发问、指认等方式帮助学生们认识这些词汇;3.学生们跟着教师一起大声朗读这些词汇,并进行拼写练习。
第三步:手工制作(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如折纸船、纸风车等;2.教师解释制作过程,并给予学生们指导;3.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演示,自主制作手工作品;4.学生们完成手工作品后,可以互相交流展示,并用词汇描述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团队合作(25分钟)1.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2.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小型团队活动,如搭建积木、画一幅大型彩绘等;3.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互相帮助,共同取得成果;4.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学生们进行展示和互评。
第五步: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们分享制作手工作品和参与团队活动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们总结学习的收获和困难,鼓励他们相互表扬和鼓励。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们在识字游戏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参与度和词汇掌握程度;2.评价学生们制作手工作品的创意和完成度;3.观察学生们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上《童趣》教案设计(精选
六上《童趣》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童趣》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童趣》的内涵,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学会运用文中描述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型。
c. 逐段分析课文,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d.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分析题目要求。
b. 示范解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c.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
b. 教师评讲,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童趣》2. 生词、短语和句型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4.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词、短语和句型,每个5遍。
b. 仿写一段话,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c.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童年生活的画。
2. 答案:a. (略)b. 示例:童年的时光如同五彩斑斓的梦境,让人陶醉其中,不愿醒来。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开展“童年故事”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中的《童趣》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探讨及语言表达分析。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童年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3.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的分析。
难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学会观察事物、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童年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词义,感受课文情感。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书写。
4. 课文内容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童年的快乐。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观察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造句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生字词:具体列出本课生字词。
3. 课文结构:分段落列出课文主要内容。
4. 主题思想: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1)略。
(2)例文:我的童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美好事物,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组织一次“童年趣事”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童趣鲁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童趣鲁教版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白话文,文章仅用221个字就生动细致地表达了两件作者儿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素帐〞看到〝鹤唳云端〞的现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极富联想和想象,意趣即由此生成。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培育阅读白话文的才干——经过重复诵读直至背诵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进程与方法:指点先生识记白话词汇,了解并积聚〝明察秋毫〞〝夏蚊成雷〞〝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层次文中的精彩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先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效果、探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复诵读直至背诵并且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的肉体体验——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先生学习的方法,培育他们发现效果和探求效果的习气。
四、教学预备:先生:1、接受白话文学法指点。
2、诵读课文体会课文大意,至少读三遍。
2、诵读课文体会课文大意,至少读三遍。
3、上网或从图书馆搜集有关沈复及其«浮生六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教员:1、对先生停止白话文的课前学法指点:白话文是现代的口语,特点是繁复、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需有决计,并不难学,学习白话文是为了承袭民族的文明遗产,又可以协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厚我们的言语。
学好白话文关键在于培育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白话文的表达方式和言语习气: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时积聚白话词汇,掌握白话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浚文意。
其次,要注重朗诵背诵。
在朗诵时,要很好地掌握语气和节拍,要大声地读,读出点白话味儿来,读出文章的宗旨。
〔由于本文是先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白话文,教员有必要谈谈学习白话文的意义和方法。
〕2、制造多媒体课件,预备好多媒体设备。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教案设计1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趣》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童年趣事》,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课文《童趣》;2. 学习生字词:趣、摘、蘑菇、追逐、嬉戏等;3. 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的趣事;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认识;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出示课文题目,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讲解修辞手法;5.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详细讲解;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生字词听写,完成课后练习;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生字词:趣、摘、蘑菇、追逐、嬉戏等;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的一个童年趣事;(3)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2. 答案:(1)略;(2)示例:作者小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山上摘蘑菇,他们在树林里追逐嬉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或故事,进行阅读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2)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童趣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
(2)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童趣》,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通过字典或询问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童趣场景。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童趣》两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了解了课文《童趣》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锻炼了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上《童趣》教案设计(精选
六上《童趣》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六册《语文》第四章《散文》,详细内容为《童趣》一文。
该文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童年时光中的美好趣事,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同时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照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学生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学生仿写一段描绘童年趣事的文字。
(2)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总分总2. 语言特点:生动、具体、形象3. 童年趣事描绘方法:细节描写、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2. 答案示例:我的童年趣事童年时光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其中有一件趣事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去河边捉鱼。
我们卷起裤脚,小心翼翼地踩在水里,眼睛盯着水面,寻找鱼儿的踪迹。
突然,我发现了一条小鱼,便兴奋地叫起来。
小伙伴们闻声而来,一起围攻那条小鱼。
《童趣》两课时教案设计
《童趣》两课时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童趣》的作者、作品背景,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童趣,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童趣》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交流阅读心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理解《童趣》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思想,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思想。
3. 佳作欣赏: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分享写作心得。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童趣》的文学价值,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童趣》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学会欣赏。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童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品味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体会作品的魅力。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交流欣赏心得。
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童趣》教案【精选6篇】
《童趣》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童趣》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语文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童趣》课文,通过让学生接触儿童文学的形式,引导学生重拾自己的童年记忆,感受纯真、单纯的生活和情感。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掌握本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童年回忆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童年状态,感受儿童文学带来的情感体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记忆,让学生分享童年中有趣的故事或者发生过的有趣事情。
第二步:讲解儿童文学(10分钟)•讲解儿童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的区别。
•引导学生试图描述儿童文学的风格和特色,并分析这些特征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第三步:朗读课文(15分钟)•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发展。
第四步:情感体验(2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意境和语言技巧,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所传递出的情感,并将其表现在卡片或者画作上。
•分享学生卡片或画作,带领大家进入童年记忆的世界。
第五步:写作(20分钟)•针对本节课文,引导学生尝试写一篇自己的小故事,要求在写作中贯穿儿童文学的特点。
•收集学生写的小故事,选择几篇进行精读并分享体验。
第六步: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体验,回顾学生对儿童文学和童年情感的认识,点评学生的表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引导学生进入童年状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因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长大了,总是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强行按照大人的思考模式来进行,很难真正回到童年的世界里。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表现自己的童年情感,例如引导学生复原自己的小学生活场景、画面或者试图模仿孩子口吻描述自己的思考方式。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童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
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
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
《童趣》教案范文
《童趣》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教育学生关爱身边的人,学会分享和助人为乐。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趣事,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细节。
2. 学会正确运用生字词。
3. 深入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珍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小组讨论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的快乐。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解释难点。
(3)学生讲述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有趣?(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合作意识。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分享快乐。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5课《童趣》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5课《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3、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3、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请学生看一样东西。
提问:这是什么?(根雕)再问:你们再仔细看看,它像什么?教师小结:你们真会观察。
一个普通的根雕经过仔细观察,经过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
这说明,观察和想像是很重要的。
它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
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想像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像力的文章——《童趣》2、作者、作品介绍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商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
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童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⑴这是一篇文言文。
可能学生会在语言上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但要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
所谓“字正”,就是字音准确;所谓“腔圆”,就是上发音饱满。
老师先来为大家示范朗读,大家仔细听,注意个别字音以及长句的停顿。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2、本文中,作者获得了哪些物外之趣?①观蚊成鹤之趣②神游山林之趣③“观虫斗,驱蛤蟆”之趣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3、学生刚刚度过自己的美妙的童年,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物外之趣,让学生来讲一讲,让大家分享快乐!4、生活中,如何能获得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有丰富的想象力,观察事物应仔细,要有生活情趣……四、课文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学懂一篇文言文,首先要读通课文,所谓读通就是要求大家读到课文的大意有了解为止;其次,就是要利用各种资料,去了解其大意,特别注意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最后要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意图。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童趣》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趣味词语、成语)、句子运用(比喻、拟人)、课文朗读与感悟、童趣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趣味词语和成语,提高词汇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和拟人句,丰富表达方式。
3. 学生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童趣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
教学重点:趣味词语的积累,课文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充满童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趣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趣味词语、成语,讲解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
a.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b. 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成语。
c. 选取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让学生模仿练习。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童趣,交流感悟。
4. 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有哪些童趣,如何珍惜童年时光。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重点词语:趣味词语、成语、比喻、拟人3. 课文结构:引子、、结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拿出你的彩色笔,为课文中的趣味词语和成语画一幅画。
b. 仿写一个比喻或拟人句,描述你的童年生活。
2. 答案:a. 示例:画出趣味词语“猴子捞月”,成语“一叶障目”等。
b. 示例:童年像一颗五彩斑斓的糖果,让人回味无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趣味词语、成语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比喻和拟人句的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的童年趣事,以作文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
沈复
课型:文言文讲读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词句。
2、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解释字词,理清句子层次,朗读时注意停顿。
2、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
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
这种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
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2、作家作品常识
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学号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而是要自己用心领会,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3、文言积累
在读好文言文的基础上,还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尤其是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在初中阶段可以不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术语,但遇到此类活用或特殊句式时要做到
能理解,能直译。
三、检查预习
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一个老人回忆往事时的那种恬然、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感情。
2、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四、字词学习
1、老师一边范读,一边明示句子层次,让学生正确把握句中停顿。
学生可同时提问,回答中插入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如通假字、词性活用、语序等。
明察藐小鹤唳凹凸土砾丘壑癞虾蟆
2、文中代词指示的事物。
3、字同意不同的字:
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神:定神细观(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
之:见藐小之物(的,结构助词);昂首观之(指“夏蚊”,代词)
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
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4、沿用至今的成语:
明察秋毫——原来形容视力极佳,目光敏锐,连极其细小的东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来形容人很精明,能够洞察事理。
(同义词: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反义词:茫然不解、蒙昧无知)
夏蚊成雷——夏天的时候,成群文字的叫声就像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害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
形容几段惊恐疑惧,或者妄自惊扰。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课后)。
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
(同义词:怡然自乐,反义词:黯然伤神)
庞然大物——庞然,高而大的样子。
指形体、体积很巨大的东西。
仙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
(同义词:硕大无朋,反义词:秋毫之末)
五、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课文注释,完成译文。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见上字词学习)
二、内容新授
(一)、把握文意
1、句意解释。
2、参考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3、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三)、思考、研讨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
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
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之趣”。
6、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
“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
它是一种精神体验。
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
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体验与思考
1、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
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2、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四、文言知识积累
五、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学探诊》第5课。
3、积累文言词语、成语。
4、第二天默写课文。
板书:
观蚊成“鹤”
童趣神游“山林”物外之趣
观虫斗驱蛤蟆
细致观察、丰富联想想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