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强文:反思Web2.0
不安全的Web2.0
whe l n Ha cTo J r mi o s n e e ah Gr s ma
档 案 页 选 择 Ka a 为 他们 的 英 mk r
务端 从 来 就不 曾从 安全 的角 度 好好 设计 互动 的模 式 。当 We .推 动 b20 普通 网民 轻易 获 取越 来 越 大 的 网络
发言 权 时 .压 力 就 随 之 而 生 了。 人们 如何 获 取 网络信 息 这 一 点 非 常 重 要 Ha e ns n说 。 比 如
司 I P ( n o m a i n e u iY S I f r to S c r t
跨 请 伪 将 是 来0 站 求造 会 未 1 年萎
中,安全产业面对 的最大威胁 。
一
只 得 糟。 会变 更
W e .让 他 们 意 b20
识 到 .桌 面 端和 网络 服
P rn ) 的 资 深 合 伙 人 Al x a t e r s e
雄 ”最终 , 。 网站 不得 不强 制关 闭 以
解 决 此 问题 而 Ka a 则 在 洛 杉 mk r
未 来的 网络 攻 击什么样
安 全 研 究者 们 现在 所 担心 的网
矶 高 级 法 院 获刑 三 年 。 S my蠕 虫 只 是 新 一 代 网 络 a 攻 击 的 一 个 突 出 例 子 但 一 些 安 全 专 家 认 为 , 它 们 将 减 缓 互 联 网 向 着 新 的 协 作 模 式 也 就
会使得 网页的攻击迅速 影响到 电脑 桌面端。 如果你允许一个网站具有
信息技术2.0 课堂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2.0 课堂教学反思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2.0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信息技术2.0是指基于Web 2.0技术的信息技术应用,它的出现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应用、学习体验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对信息技术2.0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信息技术2.0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1 利用Web2.0工具进行教学信息技术2.0提供了许多强大的Web 2.0工具,如博客、维基、社交网络等,这些工具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来发布课堂笔记和教学资源,通过维基来展开合作式学习和知识共享,还可以借助社交网络来组织学生活动和讨论课堂话题。
1.2 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2.0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
通过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1.3 提升课堂互动和参与度信息技术2.0还可以提升课堂的互动和参与度。
通过利用电子投票器、上线即时问答工具等,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4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2.0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体验2.1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2.0的对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主,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
而信息技术2.0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2 学习效果和成效评价信息技术2.0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效。
web2.0: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提纲稿)
谁在炒作web2.0提到我希望继续深入web2.0,虽然这个名词已经传播得较为广泛了,但是我以为还有很多值得说的,而且web2.0只是一个符号,它表明的是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这些变化相辅相成,彼此联系在一起,才促使互联网出现今天的模样,才让社会性、用户、参与和创作浮到表面成为互联网文化的中坚力量并表征了未来。
以下的提纲稿算是为中文网志年会准备的,还有很多思考没有成熟和完善的地方。
先贴出来,今晚离京16日回来再展开。
一、web2.0的基础那些认为web2.0是炒作概念的人忽视了互联网在泡沫后沉潜的这几年中发生的大大小小变化,一些应用和商业模式或者概念在这几年里获得了发展,才导致web2.0的出现。
我觉得这包括如下内容:1、咳,咳,首先是用户习惯的改变和用户需求的改变。
这句老套的话却明确在发生,我们从上网“冲浪”到自己“织网”,从寻找信息变成分享信息。
web1.0创造了一大批网民,从中诞生了web2.0的网民,而web2.0的潮流将会创造更多的织网者。
2、技术与资金的壁垒正在降低。
现在我可以120元包月享受速度还算不错的ADSL 网络,而且域名和虚拟空间价格也能接受,最关键毫无技术功底的我也能利用建站程序轻松搭建我的blog,并且css模板和js语句方便我组织我的blog。
3、开源程序+开放内容+开放API。
开放的精神正在笼罩着互联网,正是这些敲响了技术集中和内容集中以及网站先发壁垒的丧钟。
它不仅提供了开放的精神,而且让资源变得非常容易获得,同时开发提供了参与与分享的可能。
开源程序众所周知,而开放内容则以MIT开放课程和wiki百科为典型代表,开放API 不仅让web有更好的联结,而且方便用户自己创造。
4、GPL、CC和Copyleft版权。
是这样一些版权协议确保了web2.0的可能,促进了知识创造与知识传播。
这些协议的功劳比想象的要重要得多,而且web2.0会像web1.0伴随火热的版权讨论一样,在未来产生新的版权讨论热潮。
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网络BT:资源共事中的困惑
在 B 充分发挥 网络资源整合 和传播 的优势时 ,它也暴露 了许 多问题 , 负面影响和评论严 重阻碍 了 B T T的发展 ,B 现 T
在的困境不在于生存而在于寻找生存的理由。目前, 拒绝给与 B 生存空间的理由主要是时知识产权的无度侵害、淫秽 色 T 情信息传播在 B 状态下难以控制,宽带资源被 B 上传下载的洪流堵塞。 T T 相对于后两者来说,知识产权的问题更为重要 ,
联网总流量的 39比所有 p it t-on 程序加起采还要多 ) C ceo i 估计, 5( 6 on—o pit 。 ahLgc 据 全球网络用户免费交换着高达 100 , 0 万G 的资料“ B ,就连 B 技术之父 Chn T oe 也完全没有想到,B 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B 席卷中国的态势也同样猛烈, T T
当的特殊 ,一般我们 下载档案或软件 ,大都 由 H T T P站点或 F P站 台下载 ,若同时间下栽人 数多时 ,基 于谊服务 器频 宽的 T
因素 ,速度会减慢许 多,而该软 件却不 同,恰巧相反 ,同时间下载的人数越 多你 下载的速 度便 越快 ,因为它 采用 了多点
对多点的传输原理 B T资源的来源主要靠网 友提供,每一个用户终端 “er Pe”都有可能是信息传播者,由于网络的用户 资源庞大,因此 B T网站上的视频和音频的资源便 包罗万象 ( 软件、游戏、学习、电影、动漫等等 ) ,在提供 B 种子的 T 平台上可以充分的体会到 B T下载中资源共享的广度及其受欢迎的程度,广大的 B T用户对资源共享精神认同度是较为一 致的。英国网络分析公司 Cceo i ahL gc在针对 B T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 Btorn 所带来的流量已经占 了互 iTre t 据
Web2.0究竟改变了什么?——参加2007中文网志年会归来感言
迹 , 方 便 以 后 查 找 回 被 删 掉 的 有 价值 的 内容 , 但 在 升级 时 ,却 整 个
地 改 变 了我 原 来 简 洁 的 网 站 页 面 。 在 网 志 年 会 会 场 上 我 见 到 了 互 动 Wi ki的 CEo 潘 海 东 博 士 , 期 望 他
们 能 在 版 面 设 计 上 多 给 用 户 自 由
片与 视 频 网 站 的 能 人 们都 来 了 。
这 类 网 站 非 常 关 注 用 户 体 验 , 为
Bl 0g 早 已 在 教 育 界 普 及 , 各 种 创
新 应 用正 如 火 如 荼 , 而 W i ki的 应
用 户提 供 简便 易 用 的 操 作界 面 , 带 领 互 联 网 用 户进 入 视 听 时代 。 在 与 用 户 体 验 有 关 的 技 术 上 , Aj x 与 Fl s a a h无 疑 是 目 前 最 普 遍
面 知 识 的 人 实 在 是 少 得 可 怜 。 另
一
句 话 来 概 括 :w e 2. b 0的 到 来 , 改
变 了我 们 的教 与 学 —— 用 简 单 成 就 应 用,用 协作改 变学 习和 工作 。
w i pe a专 场 讨 论 上 还 提 ki di
出 了 Bl 0g 的 W i ki化 问 题 , 把 一
维普资讯
现 象 观 察 mI 勉 嘲 算 l J 握
t 一 ~ 一 一一 一 … 一 … ~ … 一 一…一 一 一 一 n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一 ~ ~… 一一 一 ~一
究竟改变
2 7中 l 志 年 会 归 来 感 言 0 0 文网
的 空 间 , 多 提 供 一 些 可 以 套 用 的
web2.0网站交互体验
来源:365农民网
3
信任 体验
即思考体验,思考是用户参与的前提。之前的感官和情感体验更多 的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流露,而用户的思考体验则是一个相对理性 的过程。 如何出乎意料的激发用户的兴趣,引起用户的好奇心, 并激励用户去思考,去了解和使用你的网站?是这一层次主要考虑 的问题。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扪心自问一下,网站中有什么 值得用户思考?
来源:365农民网
视觉体验:呈现给用户视觉上的体验,重在UI设计,强调舒适
性。 网站LOGO 2
LOGO的设计水平直接体现了站长的审美水平。并且 logo是网站整个风格的主导,也是网站对外传播的形象标 示,务必要仔细斟酌,不仅要简洁得体,还要符合网站的 定位和目标。
来源:365农民网
视觉体验:呈现给用户视觉上的体验,重在UI设计,强调舒适
内容呈现方式 7
更多的是细节的内容,包括新文章的标记、文章导读、 相关内容的推荐、还有网友推荐、打印页面、E-MAIL发送 给好友、复制网址等,现在web2.0流行的DIG功能,加入 些鲜活的互动元素。
来源:365农民网
浏览体验:呈现给用户浏览上的体验,强调吸引性。
路径记录
8
记录用户的浏览路径,方便用户随时返回和查找,此 外对一些重点栏目和页面可以设置快速链接或者设置页面 底部导航,为用户提供明确的快速入口。
web2.0网站交互体验
资料整理:365农民网
来源:365农民网
web2.0 网站
提到web2.0网站,想到最多的便是“交互体验”,那么到底什么 是“交互体验”?网站的“交互体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和大 家分享一点思考和想法: 所谓的网站“交互体验”就是用户对网站浏览和操作过程的感受, 是对网站设计和功能安排的认知和体会。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化学习:Web2.0时代学习的新革命
社会化学习:Web2.0时代企业学习的新革命“我想大家都不会否认这几年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web2.0对每个人带来的影响,那么,技术的发展究竟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怎样的革命?Technology and Learning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社会化学习和社区化学习是怎么一个概念?企业大学2.0应该具备哪些特性?我们将在下面为大家一一进行阐释”这是汇思大中华区副总裁林长春先生在第七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上以前瞻性的视野抛出的疑问与见解。
社会化学习与社区化学习,选择而非“被选择”整个社会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我们有了苹果、有了Android、有了Facebook、有了微博、有了开心网、人人网……我们怀揣着智能化与分享精神,大踏步迈入了Web2.0时代,在学习领域,这些Web2.0元素也毫无悬念的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了学习的方式,社会化或者社区化学习的条件开始成熟,社会化学习的新趋势给予了学习无限的可能性。
从传统的角度来讲,社会化学习(Social Learning)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人类从出生开始就处在一个社会化的环境中,并在不断进行着社会化的学习,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日常所进行或者参与的会议、社群学习、小组学习、导师制、师徒制等等都是属于社会化学习的方式,但是我们现在所提到的社会化学习事实上应该叫做“New Social Learning”,就是新的社会化学习,为什么要称之为“New”呢?其实是因为Social Learning它本身就存在,并不新,想想看,工作中是不是真的是等到培训时才开始学习的?工作中询问领导问题算不算学习?同事中相探讨沟通算不算学习?其实根据一二七定律,每个人的知识中70%来源于非正式的学习,这些都属于Social Learning,只不过我们现有的新的Web2.0的技术,改变了这个Social Learning,使得社会化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关系的限制,除了现实社会,我们还可以在一个更加宽广的互联网社会里面学习,所以我们冠之以“New”的标识。
谈Web2.0的安全性
位置 。
W e .拥 有 众 多令 人 激 动 的崭 新 应 用 ,新 技 术 的 采用 所 b 20
可 能 产 生 的 新 的 安 全 问 题 逐 渐 成 为 了 人 们 关 注 的 焦 点 。一 如
W e .相 同 ,W e . R 然 需 要 关 注 服 务 端 系统 、数 据 库 b 10 b20 系统 、实现 技 术 等 方 面 的安 全 问 题 ,而 相 关 问 题 的分 类 仍 然 是 参 照 W e 访 问结 构 , 即服 务端 、 客 户 端 、信 道 。 b
了当时客户端处理能 力和需求的有限 ,这一时期的安全问题也 并不引入瞩 目,直 ̄ C 脚本技 术的出现和应用 ,We 安全问 q GI b
W e 10 用 的 安 全 问 题 ,在 W e . 出 现 具 体 的 、可 验 证 b .应 b 20 利 用的 安 全漏 洞 和 威 胁之 前 ,在 设 计 、 发布 W e .应 用时 重 b20 点 需要 注 意 的安 全 问题 也 就 自 然成 为 了我 们 讨 论 的议 题 。
tm ain l 一 次研 讨 会 , 自此 之 后 ,尽 管针 对 W e .H准 e t a的 o b 20 确 定 义 还存 在 着 许 多 争论 ,但 无 疑W e .已经 逐 步 生根 了 。 b 20 无 论 是 从技 术角 度 还 是 人 文角 度 出 发 ,W e .F 被 赋 予 了 大 b 20
题 才 被 作 为一 个 单 独 的安 全 命 题加 以认 识 和讨 论 , 当客 户端 强 大 到 足 以分 担 计 算 、 实现 令 人 炫 目的功 能 时 ,W e .安 全 问 b20
web2.0的特征及典型技术应用研究
web2.0的特征及典型技术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对web2.0的特征及典型技术应用进行研究,因为web2.0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去中心化,同时强调参与、创造、开放、共享以及集体协作,打破了信息垄断的局面,真正实现大众织网,能够做到全球资源共享。
本研究能够为其他相关web2.0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web2.0 特征技术应用一、 web2.0的概念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与换代。
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使普通用户真正融入到互联网中,从单纯的“读”向“写”、向“共同建设”发展,使用户真正成为互联网的主人。
[[[]庄秀丽.Web2.0教育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6(4):24-26.]]在web2.0运用过程中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建设者。
个性化、共享性、协作性、开放性已经成为web2.0的标志性特征,从一个全民上网的时代过渡到了全民织网的时代。
由于web2.0有较强的交互性,因此,极大地释放了个人为网络资源作出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新力和存储力上升到了新的量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web2.0的力量,各行各业也都开始寻找着自己在web2.0时代的位置。
网络协作学习就是教育行业在web2.0时代的新定位。
二、 web2.0的特征web2.0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去中心化,同时强调参与、创造、开放、共享以及集体协作,打破了信息垄断的局面,真正实现大众织网。
Web2.0“草根性质”挖掘出了社会的真实资料,使每一个网络用户都能在互联网上创造自己的声音、找到自己喜欢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价值,寻求帮助的同时也在努力地帮助别人。
具体来说,web2.0特征如下:(1)以用户为中心web2.0所有的技术、应用和服务都围绕用户展开,所有利益落脚点都为用户着想,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并且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更新、完善服务的策略。
Web2.0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及教育思考
得的资 料 , 如不 经过 筛选 、 整合、 消化 、 吸收 , 并 加 以思 考 和 创新 , 就容易导致信息狭 窄。现如今 高校 出现 的抄袭 、 学 术 快餐 式的 网络消 费 , 使 得 学 生 不 经 过 包括 : 微博, 轻博 客 、 博 客( B L O G) 、 百科 全 书( w ) 、 社 交 网 造 假 等 现 象 屡 见 不 鲜 , 轻 视 老 师 教诲 的 过 程 而 直 接 了解 知 识 答 案 , 甚 络( S NS ) 、 即时通 讯 ( I M) 、 门户 网站 等 , 体 现 出 强 烈 互 动 性 读 书 和 思 考 、 和丰富性 。 至 学 生 在 做 课 后 练 习 和 考 试 中 遇 到 不 会 做 的 题 目, 都 会 通 过网络直接去 搜索0时 代 大 学 生 网 络 行 为 特 点 擎 依 赖 现 象 , 这 种 依 赖 性 削 弱 了 学 生 的 实 践 体 验 和 独 立 思 截至 2 o 1 3年 6月 底 , 我 国 网民规模 达到 5 . 9 1亿 , 互 联 网普及率 为 4 4 . 1 ; 我 国手 机 网民数量 达 4 . 6 4亿 , 网 民 中 考 创 新 能 力 。 . 3 信息发布的 自由性 , 易 使 个 性 张 扬 无 度 使 用 手 机 上 网 的 人 群 占 比为 7 8 . 5 ; 从 职业结 构来看 , 学 生 2 we b 2 . 0网 站 的 内 容 通 常 是 用 户 发 布 的 , 用 户 同 时 成 为 群体是 网民中规模最大 的职业群体 , 占 比为 2 6 . 8 。 目前 , 组织 者 、 传播 者 和使 用者 , 它 开 放 的 平 台 让 在 校 大 学 生 的 上 网 比例 几 乎 达 到 1 0 0 , 他 们 通 过 电 脑 或 手 信 息 的 制 造 者 、 可 以 自 由 表 达 展 示 自我 , 这 种 个 性 化 机 上 网查 询信 息 、 了解资讯 、 表 达观 点、 满足猎 奇心 、 扩 大 交 用 户 更 多 地 参 与 进 来 , 友范 围等 , 网络 已 经 成 为 大 学 生 活 中 必 不 可 少 的 部 分 , 大 学 生 的 网络 参 与 越 来 越 深 刻 的 影 响 着 他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 价 值 取 向、 道德观念 。 2 . 1 上 网方 式 的 便 捷 性 。 导 致 网络 依 赖 过 度 目前 , 上 网占据了在校大 学生 主要 的业余 生活 , 手机网 络 的普 及 更增 加 了 学 生 在 线 的 时 长 , 学 生 不 仅 课 余 时 间 上 网, 上 课 时 间利 用 手 机 上 网 的 现 象 也 非 常 普 遍 , 个 别 学 生 的 状 态 已 经 到 了离 开 网 络 就 感 觉 无 所 适 从 的 地 步 , 这 使 他 们 的大学生活更加 单调 , 不 少 学生 成 为 了“ 宅 男” 、 “ 宅女 ” , 甚
Web2.0网站的安全思考
例 如微 软正在建造的在线 O ie 。 fc
的搜索结果 超过了 1 条。 亿
( )全 民制 造的互联网 1
基于互联网平 台上开放的 we P ,成熟 的 We2 0网 bA I b. 络应用系统之间可 以方便地共 享功能 和资 源 ,这是 给用户 提供优质服务 的基础 ,同时也 使得这些 系统 的规模 和复杂 度可 以达 到 We 10时代 无法 实现 的高 度 。安 全性 维护对 b. 于 We2 0网站系统来说 ,难度更高 ,也更加重要 。 b.
垃圾信息、垃圾博客 ( po )是 国内外 博客 系统 都面 Sl g 临的难题。C ol , g ̄的博客 系统 ( t :/w w bogrcm) o h p / w . l e.o t g 由于垃圾信息 的泛滥 已经 陷入很尴尬 的局 面。 目前 ,国内大多数博 客 系统提供 了 匿名评论 功 能 ,或 者在线 留言功能 。利用这些 功能模 块脆 弱的验证 机制 ,垃 圾信息制造者很 容易编写 程序 , 自动发布 成千上 万条 垃圾
了 “ 以人为本” 的特征 。从 概念 的提 出到 现在 ,不 过两年 的时间 ,但 We 20已经落地 生根 ,C oh关于 “ b . ” b. ,s o We 20
口和 R S等标 准 的建 立 ,使 得 互 联 网 变 得容 易 编 程 了 。 S
“ e20 互 联 网更 适 合 于计 算机 ” ,含 义 也 在 于此 。 w b. 让
进行传播 。
Smm a y蠕虫的作 者 在社 区个 人 资料 中插 入 病毒 脚 本 ,
这 个问题 同样存 在 于 国内最大 的 中文 网络 社 区——百
深入解析Web2.0应用安全
邮 件 、 表 用 户 在 Bo 代 lg上 写 注 释 、 在
S NS中 修 改 用 户 信 息 等 。
的 , 就 是说 。 用户在 We 也 当 b页 面 上 填 写 表 单 ( 如 使 用 搜 索 功 能 ) 请 求 例 , 就 会发 送 到服 务器 上 , 过处 理 后 , 经 服 务 器 将 完 整 的 结 果 页 面 发 送 回 来 。这 种 做 法 的 反 复 执 行 , 大 浪 费 极 了 网 络 带 宽 , 也 浪 费 了 使 用 者 很 多 等 待 多余信 息 的宝贵 时 间 。 a 可 以 和服 务器 只传 输 更新 】 【
司 , 造 了很 多奇 迹 。 创
的 内容 是 不 安 全 的 ,当 被 浏 览器 不 太 信 任 的 脚 本 运 行 时 , 它 们 应 该 只 被 允 许 访 问 来 自 同 一 站 点 的 资源 , 而 不 是 那 些 来 自 其 它 站 点 可 能 怀 有 恶意 的资 源 。 为 什 么 要 有 同 源 的 限 制 呢 ? 是 这
携 同 用户 C o o ke信 息 自 动 发 送 给 银
行 。 如 果 银 行 网 站 仅 把 Co Me值 当 o
隐 蔽 强 迫 下 载 及 混 合 攻 击 增 加 。 例 如 。社 交 网 站 上 的 嵌 入 视 频 及 其 链 接 成 为 了 黑 客 频 繁 植 入 恶 意 软 件 的 目 标 。 随 着 更 多 的 员 工 使 用 富 媒 体 和 w e . b 2 0应 用 程 序 , 企 业 便 会 不 知 不 觉 暴 露 在 更 大 的 攻 击 威 胁 之 。 用 安 全 b 2 0应
这 几 年 W e . b 2 0的 应 用 让 开 发 人 员 、 最 终 用 户 和 企 业 都 取 得 了 很 多 了 不 起 的 成 果 , 从 G o e Sl 一 o S 、a s e f c 、 S ae F cr Y u u e o e My pc 、 l k 、 o T b 、 r i Ln ei 到 今 天 十 分 火 爆 的 F c一 ik dn ae bo o k.这 些 具 有 W e . b 2 0特 征 的 公
网络营销之WEB2.0与网络营销概述
网络营销之WEB2.0与网络营销概述网络营销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手段,通过建立和维护在线品牌形象、推广产品和服务,吸引并保留目标客户的一种营销方式。
而WEB2.0则是网络营销中重要的一环,它带来了互动性、用户参与度和用户生成内容的增强。
WEB2.0是指互联网发展到一种新的阶段,不再是单向信息传输和被动接收的模式,而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参与、互动和内容创造的阶段。
WEB2.0强调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得营销变得更加有效和个性化。
网络营销中的WEB2.0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是WEB2.0的代表。
这些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用户互动和分享功能,企业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目标客户实时互动,获取用户反馈,提高用户参与度。
2.用户生成内容:WEB2.0时代,用户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用户生成的内容往往更加真实、有说服力。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用户评论区、用户评价区、用户案例分享区等,引导用户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并对用户参与进行奖励和回馈。
3.搜索引擎优化:WEB2.0时代,搜索引擎算法对用户生成内容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网站内容、建立高品质的用户生成内容,提升网站在搜索引擎结果中的排名,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
4.移动端营销:WEB2.0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端营销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移动应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目标客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通过个性化的推送服务、优惠券等方式吸引客户并进行精准营销。
总之,WEB2.0为网络营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参与、合作,建立品牌形象,推广产品和服务,并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
网络营销和WEB2.0的结合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需要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注重用户体验和价值传递,达到与用户精准沟通和有效互动的目标。
微博时代Web2.0 的传播特点与反思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14年8月(第8期,总第208期)Aug.,2014(No.8,General No.208)收稿日期:2014-06-2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现代科学革命、信息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研究(12BZX02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琅琅(1982-),陕西富平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与网络治理;邬焜(1953-),河北涞源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哲学。
微博时代Web2.0的传播特点与反思刘琅琅,邬焜(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文章对微博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微博为例探讨了Web2.0通过改变人类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对权力结构和议事方式的影响,肯定其积极意义。
同时结合现实,从概念本身、话语权力、权威崇拜三个方面对Web2.0的意义进行反思。
关键词:微博;Web2.0;话语权力;权威崇拜中图分类号:G21;C9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4)08-0046-05We b2.0的概念始于2004年3月O'Re illy Me dia 公司和Me dia Live 国际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
随后Tim O ’Re illy 2005年9月30日发表在自己主页上的文章《Wha t Is We b 2.0》对We b2.0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个框架。
[1]We b 2.0概念的提出正值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萧条时期,人们对互联网的价值和发展心存疑虑,当时互联网公司为了摆脱全球互联网困境提出了We b 2.0这个概念。
虽然当时提出了这个概念,但是We b 2.0到底是什么?谁也不清楚。
以至于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概念被当做时髦到处提及,但同时又备受质疑。
其实在当时,We b 2.0的精确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听起来像是互联网开始了全新的发展历程、具有极大商业炒作价值的新名称促进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很快走出低谷。
Web2.0:信息过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Web2.0:信息过载的原因和解决⽅法信息重复、信息过载、信息强迫、个性化定制、搜索引擎依赖,这五者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在信息不断膨胀的互联⽹,尤其是在标榜着多⼈贡献的Web2.0时代,信息重复与信息过载尤为明显。
信息过载的原因很多,其中⼀个原因便是信息重复,信息过载会导致焦虑、烦躁等等。
本⽂试图探讨信息过载的原因和解决⽅法。
(信息过载让我们犹如在垃圾场⾥寻找⾮垃圾)信息过载犹如通货膨胀,虽然钱(信息数)是多了,但能购买的商品(有⽤的信息)少了。
⼀、信息过载的外部原因使⽤RSS阅读器的⼈可能会深受信息过载的困扰,信息过载的原因可以有以下⼏个:(1)信息重复。
信息重复可以分为三种:内容重复。
⽐如转载或引⽤;这种情况经常发⽣,⽐如我订阅了好⼏个关于Google的博客,这些博客每天的内容都基本相同的(当然,它们所⾯向的读者群体的交集可能是很⼩的,这时信息重复就只在少数⼈⾥⾯发⽣)。
观点重复。
同样主题的信息多次地出现在眼前。
有时即使⽂字表达有所不同,但内容的观点是相同的。
⽐如很多⼈经常谴责功夫⽹。
阅读器算法不当。
有时候朋友给我分享了⼀篇⽂章,⽽事实上我已经从我订阅的某个信息源⾥看了这篇⽂章,阅读器应该具有过滤已读信息的功能。
(2)信息过多。
信息过多有两种情况:信息源过多。
很多阅读器重度使⽤者都订阅了成百上千个信息源。
信息数量过多。
如果你已经订阅了很多信息源,如果每个信息源每天平均输出3个新内容,那么总信息数就是“3*信息源数”了。
⼆、信息过载的内部原因信息强迫是导致信息过载的最主要内部原因。
信息强迫症是指⼀个⼈强迫⾃⼰去了解⼀些信息,害怕信息被遗漏的⼼理现象。
具体不在这⾥阐述,更多关于信息强迫的症状及相关内容看阅读信息强迫症与搜索引擎依赖症。
三、信息过载带来的问题1、烦躁。
信息过载会让我们感到烦躁。
因为⾯对⼤量的信息,我们有时会不知从何开始从何结束,当这些信息被阅读完毕,新的信息⼜来了。
另外就是信息内容的重复,这两⽅⾯都会让我们感到烦躁。
Web2.0——真实的谎言:Web2.0的三大谎言
就 是我们 至今 仍无 法给 其下一 个
清晰 的定 义 ,也 无法将 其准 确地 同 相对应 的 We 10区分开 来。 b.
这 是 W e 20 趸 们 的 谎 言 , b .拥 但
这并 不意 味着 We 20本 身是一 个 b.
错 误 。 的出现 , 它 偶然 中其 实又有 着
必然 。
虎 、亚 马逊 、e a A 等 巨头 的 B y OL
掌 门 人 也 纷 纷 登 台 亮 相 。 不 过 , 不
管今 天 的 We 20如何 风光 ,也 掩 b. 盖不 了它 当初诞 生时 的仓促 和寒酸
一 一
它 其 实是 一 个 意 料 之外 的 结
晶 ,而 且 是 早 产 儿 。早 产 的 后 果 之
4 电子商务世界 2 0 . 3 4 0 6 ~ 2
V vW . b r . o . r  ̄ V e wo 【 c r c ] P d n
维普资讯
2 0 年下半年 . 00 网络泡沫开 始破灭 . 无数 的“C .OM” 在这场 浩劫 中形神俱 消 .灰飞烟 灭。这场互 联网 的寒冬 持续 了2年多的 时间 . 直到 2 0 年 全球互 联网才开始 03 恢复元 气 .逐渐 走向复苏 。其 间 .~些 新的技术 、应用
大 会 同 样 在 f 金 山 召 开 。 此 时 的 E t W e 20 已 经 开 始 大 红 大 紫 ,大 会 b . 的一 张普 通 门票就高 达 2 0 美 元 , 80
到会 的 8 0名听 众无 不是全球 的 互 0
联 网精 英 ,来 自 微 软 Go ge o l、雅
次筹备 会上偶 然提 出了 We 20一词 .该公 司主席兼 b.
Web2.0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的理想与现实
Web2.0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的理想与现实作者:许鑫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2期2003年以来,网络传播由Webl.0时代过渡到Web2.0时代,由用户单纯浏览网页的一点对多点模式过渡到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的多点对多点模式,即全民DIY。
不少学者对于Web2.0时代可能带来的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的回归表现得欢欣鼓舞,有学者称Web2.0时代最大的改变是“全民出版”、“全民共享”时代的来临,有人甚至欢呼“人人都是记者”的“个人化时代”来临了。
Web2.0技术的应用的确深刻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态。
由于采用了Blog、RSS、SNS、TAG、Wiki等新技术,受众不仅能根据自身需求订阅新闻,还能参与到内容制作中,博客新闻、社群写作、公民记者就是其代表。
在以参与、分享、互动为基本特征的Web2.0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技术的可行性并不等于成为了现实。
作为Web2.0时代网络新闻的代表,博客新闻并没有改变社会精英操纵话语权的现状,虽然中国博客数量在2007年年底已接近1亿,但其中占绝大多数的草根博客成了自我封闭的“信息孤岛”,未能成为受众关注的对象,新浪博客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大都是名人博客就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Web2.0时代的“公民记者”,理论上他们已经掌握了独立的新闻传播权,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新闻训练,其发布的信息面临公信力和真实性的质疑,因而并不能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语权依旧掌握在少数“意见领袖”那里。
事实说明,新技术自身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普通民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后者取决于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人人都是记者”的社会现实制约Web2.0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任重道远。
新技术要惠及社会,前提是必须为社会所掌握。
截止到2007年7月,我国上网人数达1.62亿,但仅占全国人口的12.3%。
①即使到2010年,按照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我国互联网用户数有望达到2亿,普及率为15%,相比广播电视和报纸的普及率,也是微不足道的。
Web2.0完成“痛苦”生意
“ 虎 只是 想 通 过 这 个 安 全 卫 士 让 更 奇
多的人知道奇虎 , 网络更加 清洁。 齐 向 让 ” 东 补充到 ,至于 商业 利益 , “ 不在现在考虑
的范 围之 内。 ”
为扩
向 力和在网民中的美誉 度而推出的
新的服务 。 与卡 巴斯基的联手, 则使得奇虎 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来打造和完善 自己的这 个“ 恶 , 已经 成为
We .t 代少数几个成功的 网站 之一 。 b 2 o ̄ 今年三月 , 国红 杉投资中 国基 金联 美 合鼎晖创投 、DG以及 天使投资人周鸿 稀 I 的共同注资2 0 万美元 , 00 完成了对奇虎的 第一 轮融资之后 , 近期又得 到风险投资商 Mar at es 巨额 追加投资 ,同时 ti P rn r 的 x
善 自己的服 务 ,提升 自己的 影响 力 。而 We .与传统软件 厂商的结合 , b 20 则是 一
本来寂寂无名 的奇虎因为获得 了风险
厂 商共 截获近1 万个病毒 , 2 比上年 同期增 加 了五倍 , 而以商业 公司的“ 恶意 推广” 为
代表的新型恶意软件 的受害用户数则首次
‘
站 中的佼佼者 。在获 得充裕的资金 之后 ,
奇虎 相继又推 出了多项服务 :Mp 搜索 、 3
互联 网上的 “ 痛苦”
根据统 计 , 在流行在我国互联网上 现
新 闻搜索 、 博客搜 索等 。
此次推出的“6 安全服务” 则是奇虎 30 ,
的各种恶意插件已经超过 10 。 3 种 尤其在大 多数的共享软件中 , 大多数都默认捆绑 了 多个插件。最让用户痛苦 的地方在于 ,这
中国互联 网协 会秘 书 长 黄 澄 清 也对 记 者表 示 : “ 虽然 ‘ 恶意软 件 ’已成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 2.0 就是直销在传统商务世界里,创业者要创新或生产好产品或许不难,但是要寻找渠道让商品到达终端用户却困难得多。或许寻找渠道也不难,但可能因此付出高昂代价。拥有渠道的资本家,并不是容易被扳倒的对象。10年前互联网兴起,第一次打破这个现象。对创业者来说,商品就是网站,提供的服务可直达终端用户,不再经过其他渠道。过去资本密集的报业所拥有的渠道优势被瓦解,成就了1.0的网络世界。这种新渠道除了冲击传统媒体也冲击传统商务,当然更冲击传统的通信方式。总结来说,过去1.0之所以能有这么多小本创业的人,可看成是创业家们找到了低成本的营销渠道,避开了传统资本家的封锁。然而,Yahoo!之类的创业者,10年后却成了新资本家,他们掌握渠道让新兴互联网创业者难以出头。创业家必须花钱到传统渠道(也就是1.0网站)买所费不赀的广告,否则自己的网站就一个访客都没有。在传统商务世界里,许多年前有人发明一种新的渠道,透过人际网络可以避开传统渠道的困局而达到销售目的,称为直销。而当互联网上已经有这么多巨头存在的时候,要怎么样避开而进行低成本推广?答案就是人际网络。Web 2.0创业家精巧的利用人际网络达成「以人带人」的低成本营销。如果不是这玩意儿,这些新网站的用户数和流量都不会起来的。我们应当对透过人际网络的推广手段予以高度肯定。
◎下一步:存储,工具,与内容Facebook创办人Mark Zuckerbery 说,Facebook不是一个社交网络,而是一个社交工具。由于其开放API的关系,外界对于这句话的解读是朝向「Facebook变成一个操作系统或平台的可能性」上去讨论。这句话之所以经典,正在于他精要的点出一个道理:只有做「平台」才能大。笔者的解读是,只有工具才能够维持一个人的使用习惯,而且最重要的是,平台与工具本身都是跟文化无关的东西,人人能用。你用Gmail 写信用MSN发讯息,这些工具跟文化的关系并不大(至少不像社区网站那样强烈)。过去做惯了炒热社区气氛以巩固活跃用户的经营者,现在要开始来想想有哪些工具是比较冷的,人人都能用的。也正因此,与社交高度相关的工具,实时通讯软件IM,看似在过去10 年已经定型的市场,台面下却翻滚著一股暗潮。拥有几亿用户的 SNS社交网络服务经营者,推出来的新IM工具有可能扰动一池春水。此外,人人都有不想社交的时候。SNS网站可不可以只要简单的让我存放自己的照片,文件,收藏的网址就好,我的个人首页最好都没人知道,也不要老拿别人最近的活动来烦我?存储(Storage)就是这种最底层的需求。相较于活跃用户一天到晚四处Social,更多人是只需要这样子的服务就好。当用户玩腻了社交,还有什么会让他还常来?或许就是放放照片而已。活跃用户来,是因为关系在这里;其他用户来,是因为家当在这里。
◎回归基本才能做大很多人买过直销商品,却觉得从这管道买东西很不牢靠。参与直销体系的人流动率高,本身就不是稳定的销售体系,Web 2.0靠关系链吸收新用户也一样。况且,推广方式再厉害也解决不了产品的本质问题。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提到,Web 2.0网站的用户流失率极高,这是第一个问题;用户流失后不是流向竞争对手,而是不再玩同类型的网站,这是第二个问题。对经营者来说,这延伸出两个思考:首先,别人流失的用户也不会是你的用户,结论是必须抢夺用户的第一次。想想还有哪些用户没被染指过的,产品就往哪里做。其次,用户终归要流失,因此最重要的是抢夺活跃用户。只有活跃用户可能会在同类型的Web 2.0网站之间到处迁移,也会尝试新的网站。牢牢抓住这群用户,网站经营至少就先立于不败之地。掌握某一个层面的活跃用户,网站大概就可以开始谈营利,也能小而美活得过去,以往成功的社区网站莫不如此。但是对于那些怀抱大企图想把用户群体扩增到没那么活跃的用户去,又该怎么办?摆脱掉太过强烈的社区气息吧!摆脱掉太过强烈的文化氛围吧!越是接近人们基本需求的东西,越是不带有上述的气息。这样的东西有三个,存储(Storage),工具(Tools ),以及内容(Content )。简单来说,就是 1.0时代的产物。
◎Web 2.0 是会玩腻的那些抛弃某个Web 2.0 网站而去的人,是不是跑去玩其他竞争网站的同类型服务了?有小部分人是的(嗯,就是HeavyUser),但大部分离开的人不是,他们是从此不玩这类型服务了。玩腻了Facebook之后转而去玩MySpace 的人是少数人,大部分的人是从此离开SNS这类型服务。写博客也是一样的,从某大博客平台换到另一个博客平台继续写作的是少数人,大部分的人是停笔。离开一个网站跟离开一个服务,完全是两种概念。举个例子来说,「看厌了新浪新闻而转看搜狐新闻」,跟「从此不看网络新闻」,我们很明白的知道差异在哪。真糟糕!原来Web 2.0 服务是一种会玩腻的服务!真糟糕!当所有网民都已成为我Web 2.0 网站用户,再来该怎么办?如果把市场发展比喻成下棋,那么过去几年红透半边天的Web 2.0概念网站,已经走入了残局阶段。网站经营者表面看似风光,心底下却打鼓。摆脱这些本质上的宿命,成为不得不然的工作。令人意外的是,解决之道居然在于Web 1.0 。
◎Web 2.0 经营者的典型经验所有的Web 2.0 网站经营者都困惑,用户流失率怎么会高得如此惊人,而且找不到方法可以根治问题,似乎这本来就是Web 2.0网站的天性。靠著人际网络的压力而驱动的事业,也因压力解除而退散。过去的Web 2.0网站像一个大筛子一样,一瓢子捞下去,看似捞到大量用户,然而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总是仅剩下不到一半的有效用户,其馀的用户根本不再来了。用户量看似很大,其实很虚。而一个Web 2.0网站之所以能够急速成长,主因是透过人际关系鍊拉动的增长,其速度远大于用户的流失速度。当增加多而流失少,看起来整体就是增加的。然而,当用户的增长慢下来的时候呢?MySpace,Facebook如日中天。若以全世界为市场范围(转帖自阿凯的地盘:),这些网站确实还没碰触到天花板(因之,用户数更多的MySpace会比Facebook更早碰到天花板)。因此,向其他国家扩张看似是维持增长的解决方案。然而,本质的问题没有解决。Web 2.0网站还有一个也是很奇特的惊人现象。就是一旦成为网站的活跃用户,这个用户就会非常活跃,而且维持非常长的存活周期。几乎可以说是以此为家,天天报到,赖著不走。从注册用户到有效用户到活跃用户,这条路上有大量的人脱队。这个现象是不正常的吗?非也,这完全是网络社区的正常现象。笔者多年前就说过,网络社区是「性质相同的一群人,聚在一起互相取暖」。这群人的名字,叫Heavy User。简言之,活跃的Blogger 属于这群人。Web 2.0的特性是高度互动,而互动本来就很累人。愿意跟别人大量互动天天写博客的当然不是常人。他们的表现欲,成就动机,都高于一般人,并且最终在某个社区网站里找到舞台与归属感。问题是当这群人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一般网民在干什么?
◎用户典型的Web 2.0 体验甲先生是个普通白领,白天工作使用互联网找资料连络客户,下班后回家偶而会上网闲逛。互联网是他日常接触的媒介,但是在他生命中这个东西并不显得特别重要,至少他不是天天泡在网上的人。然而最近几个月来,他老是收到一堆电子邮件,标题大部分写著「某某人加你为好友」之类的。顺著连接过去看,是自己MSN上面的朋友。既然是朋友的邀请,总是不怎么好意思拒绝,想想也就注册加入。于是,甲先生先后加入Facebook,MySpace ,Friendster,LinkedIn,还有一堆中文的本地网站。而注册这些网站总是十分痛苦,每个网站都叫他填写过去经历,上传照片,还要贡献MSN 上的好友清单。刚开始他担心这些朋友是不是会常来拜访他的个人空间,而他如果不知情,没回访,是很不礼貌的。这种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颇大,搞得他有段时这些朋友也是碍于类似压力而耗在上面)一开始是熟人,后来一堆陌生人也把他加为好友。天天跟这些人在网上「搞关系」,刚开始还颇觉得有些意思。看看好友又更新了照片,又写了新的Blog,彼此间留留言打招呼,似乎也颇惬意。然而大约三个月后,甲先生开始觉得乏味。跟一堆人在网上Social来Social去,实在挺无聊。随著朋友越来越多,不得不耗在上面更多时间。更痛苦的是,每个网站他都得去照顾,每天两小时已然不够。终于,他决定戒掉。这类让他一度上瘾到无可自拔的互联网服务,在精神压力达到临界点后,终于被他废弃。花大量时间搞这些关系到底什么意思?生活不该是如此的,他要拿回主控权。
◎有文化的东西做不大有的Web 2.0网站或者社区网站并不是占领某一种社会阶层,而是占领某种文化团体或者兴趣团体,例如以动漫为主题,以运动为主题,以文学为主题,以书评为主题,或者以美食为主题的社区。这些社区一定都受到社会群体的大小制约。例如,喜欢动漫的人在中国大陆市场有多少?喜欢美食的人在台湾市场有多少?在中国大陆这样的市场可能让网站经营者足以养活自己,在台湾可能就很艰难。Web 2.0网站或者社区网站为什么做不大?除了社会阶层的制约外,也因为「有文化的东西本来就做不大」。只要一个社区网站你能清楚说出它是属于一种甚么样的文化氛围,他就是做不大的。难道「没文化」就能做大?要弄清楚这里的「没文化」不是指低俗文化,而是指「讲不出来是什么文化」。只要能讲出这个网站属于哪种文化,就一定有人讨厌这种文化。无法讨好所有人的结果就是做不大。然而这太强人所难了!社区正因其文化氛围吸引兴趣相投的人靠近并留下,怎么可能没有文化?然而也正是如此,不喜欢这种氛围的人也都不来。很多老牌社区网站多少年过去了,也就那个样子没有大发展。令人意外的是,解决之道居然在于Web 1.0 。
◎经营团队本身的社会阶层决定用户多寡要观察一个Web 2.0 网站发展,看它第一批用户是甚么人就知道了。 Google的 SNS网站Orkut一开始无心插柳在巴西大受欢迎,其他国家用户从此很难加入。我们身旁几乎没人用Orkut ,尽管我们用Google。韩国最大社区网站Cyworld先前进军美国,当然想吸引欧系美国人来用,没想到却吸引到一堆亚裔小男生小女生。为什么?因为网站功能设计甚至文化氛围始终比较接近亚洲人户习惯。而交友网站Friendster自从积累大量菲律宾用户后,其他国家的人也很难融入那个圈子。这就是文化界线。纵然跨国Web 2.0网站能吸引到全世界用户,仔细观察这些人,会发现都是性质靠近的一群。反观国内,的用户一开始从二线城市网吧发展起来,现在很难拓展用户群到一线城市的白领。反之其它Web 2.0网站也打不进二线城市市场。文化的氛围以及实体世界的社会阶层,就是这么影响著。占有「上层社会」(指白领)的Web 2.0网站,用户数发展注定受限。特别在中国大陆,白领是占总人口比例极少的一群,大部分生活在沿海。以这个群体为目标的Web 2.0网站用户数很难上到千万。至于台湾的共享书签网站黑米与推推王,使用族群的文化氛围便明显不同。前者要更加精英一些,后者要更加普罗大众一些。然而两者都不脱白领的社会阶层,因此不如老牌的草根社区高流量或赚钱。再往前一点看,要观察一个Web 2.0网站发展,看它的创业团队是属于甚么样的社会阶层就知道了。因为这群人会把自己的思维放进到社群的经营上,而这些思维绝对受到这些人本身所处社会阶层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