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

合集下载

宗法制度的影响

宗法制度的影响

宗法制度的影响篇一:宗法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宗法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汉语言113 09 方姮堃宗法制度的核心是血缘,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以血缘亲疏来规定宗族成员之间的不同继承顺序,以及享有的不同权利和履行不同的义务,标榜尊祖敬宗,维系血缘亲情。

就生产力而言,中国传统社会属农业社会形态,其社会的基本单位为家庭。

家庭承载着生产、生活和繁衍后代的主要功能,由家庭为中心辐射和扩散的血缘关系形成农业社会的主要联结纽带。

从家庭——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衍生出维护和强化这种关系的宗法文化,并上升为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和主流文化。

在宗法文化主导下,国家也成了皇帝的家天下。

二千年来,中国历经多次改朝换代,也出现过动乱分裂,但政治文化的主体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核心仍是宗法文化。

历史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其产生至现今社会它的影响从未消退,其影响并不是停留在一个方面而是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至后来宗法制不仅是统治着统治人民的工具更是人们维系亲情关系的关键。

人们通过血缘组织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严格族规宗族内区分尊卑长幼顺序的家族,下面就来具体看看宗法制的影响。

首先,和谐社会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弘扬宗法文化中的亲亲友爱、团结互助的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

而宗法制中强调的忠孝思想对于发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以及养成人们忠于伟大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其次,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宗法中宗族思想在现今社会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热爱家乡的思想。

也正是这种思想促使海外华人华侨以及港澳台的同胞在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没忘建设家乡,纷纷回乡投资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

然后是有利于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

宗法文化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我们应时刻牢记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的身份,不论何时何地都应为祖国的团结统一而奋斗。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两大特点
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 一、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其完善程度是其它 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专制主义严密。自国家之始,有奴隶主、 二、专制主义严密。自国家之始,有奴隶主、 地主阶级统治,其专制却一脉相承。 地主阶级统治,其专制却一脉相承。而后者不 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存在日益强化的趋势。 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存在日益强化的趋势。
三、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动荡不安常常困扰着中国历史, 动荡不安常常困扰着中国历史,但构成中国传统社会基石的以血缘纽带联系 起来的家族始终非常稳固。 起来的家族始终非常稳固。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家族的动荡变化是比较大的,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家族的动荡变化是比较大的,但超姓氏的家族本 身却依然在发展。 身却依然在发展。 到汉代,由于较长时间的安定环境,一些强宗豪右迅速发展起来。 到汉代,由于较长时间的安定环境,一些强宗豪右迅速发展起来。刘秀登基 察觉到自汉武帝以来逐渐形成的官僚地主、商人地主、 后,察觉到自汉武帝以来逐渐形成的官僚地主、商人地主、豪强地主对土地 的大量兼并和劳动人民纷纷沦为奴婢,出现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的大量兼并和劳动人民纷纷沦为奴婢,出现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他七次下 令释放奴婢,多次下诏检核土地,甚至处死一些不负责的地方长官, 令释放奴婢,多次下诏检核土地,甚至处死一些不负责的地方长官,但最终 都因为这些豪强地主势力太大而宣告失败。这更助长了这些大家族的发展。 都因为这些豪强地主势力太大而宣告失败。这更助长了这些大家族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制度却有进一步的发展,江北有大姓,江南也有大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制度却有进一步的发展,江北有大姓,江南也有大姓, 而且也出现了豪门与寒门的区分。豪门大族为了防止寒门的混入, 而且也出现了豪门与寒门的区分。豪门大族为了防止寒门的混入,十分重视 家谱和族谱的编写,以致编写家谱成了一门学问。 家谱和族谱的编写,以致编写家谱成了一门学问。 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 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 族权是从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它既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 族权是从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它既是政权的补充, 权所无法起到的特殊社会作用,所以族权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权所无法起到的特殊社会作用,所以族权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为理学家所 垂青。 垂青。 宋代以后族权的膨胀,与宋明理学家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宋代以后族权的膨胀,与宋明理学家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00321中国文化概论题库

00321中国文化概论题库

填空1.周公制礼作乐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立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等等。

2.分封制度的具体内容,古代文献称之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

3.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4.宗教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5.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6.《诗》、《书》、《礼》、《易》、《春秋》,为儒家独奉的经典并被正式尊为“五经”。

到了东汉,又增加《孝经》、《论语》,合称为“七经”。

7.玄学是魏晋时期崛起的一股新的文化思潮。

8.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9.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10.明清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是文字狱盛行。

11.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2.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13.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

14.《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15.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物。

16.张道陵创立了道派。

1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判断题1.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是良渚文化。

错2.夏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启。

对3.这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老子说的。

错4.“德”、“能”虽常常“相提”,但却不是“并论”的。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德”常处于主要的或主导的地位,即所谓“重德”。

对5.作为道家强调的人格境界,“真”与“假”相对。

错6.明清的法律,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

清代制定的《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

对7.战国时期的“士”,主要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才能的人,与西周的“士”主要指武士含义有所不同。

对8.孔子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宗法制源于氏族社会父家长制公社成员间的亲族血缘联系。

作为一种庞大、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血缘一政治社会构造体系,宗法制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

宗法制规定,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天子”,是天帝的长子,奉天承运,治理天下土地臣民。

从政治关系而论,天子是天下共主;从宗法关系而论,天子是天下大宗。

君王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家地位。

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

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

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这种制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后代子孙不可忘了自己的来源出处,用血缘关系把人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这项措施对於当时正在发展的周民族而言,是一项十分有利的制度。

探究其中的发展过程,我们也可以说,在当时观念中,先要将”小宗”的力量凝聚起来,再去发巩固并发挥”大宗”的力量,於是才可以得到”天下”。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如下:一.家天下的延续周朝的”家”,是一个政治单位,并不等同於我们现在对”家”的概念。

所以我们看《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可以明白,当时的”国”是拥有千辆马车的战斗单位,而”家”是具有百辆马车的战斗单位,可见在这时”国”和”家”是相提并论的。

不过我们现在从古代的文献来看,”家”虽然是一个政治单位,但是仍然以具有血缘关系的人为织成核心。

我国的宗法制度。 文档

我国的宗法制度。 文档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1、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

地中海沿岸国家较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

中国人则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2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3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二、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1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2 、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断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如郡县制、官僚制、俸禄制、符玺制、上计制、耕田制等。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中央集权,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实行编户齐民。

4 、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的一直延续。

5 、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6 、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

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即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的社会作用。

宋代以后族权膨胀与宋明理学学发展宗法制度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7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的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

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8 、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9 、商鞅制定连坐法,把百姓按5 家一伍,10家一什的户籍办法编制起来。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1 、欧州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政治结构
39
第39页,共70页。
第一,家天下的延续
• 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 延续到清代,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自 古皆然。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史,就是一 部家族史。周代统治天下是姬姓家族; 秦朝是秦姓的天下。按照秦始皇的设想, 从他开始做皇帝,以后各朝代应当是秦 姓的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40
第40页,共70页。
• 汉代刘邦曾与大臣们约定,“非刘 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种家天 下的思想不仅统治者有,就是一般 的平民。普通的知识分子也受其影 响。
41
第41页,共70页。

家天下的主要特点是:一姓家庭统治 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这 个家庭就一直统治下去。
42
第42页,共70页。
• 姓秦的秦国传了三代,姓刘的西汉传了12代, 姓司马的东晋传了11代,姓杨的隋朝传了两 代,姓李的唐朝共传21代;姓赵的宋朝传了 9代;蒙古族姓铁木真的元朝传了9代;姓朱 的明朝传了16代;满族姓爱新觉罗的清朝传 了13代。由此可见,中国历史,就是一部部 家族统治史,一个家族接一个家族的长达二 三百年(清),短则十来年的统治(秦)构 成了中国的政治史。
53
第53页,共70页。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 中国历史从踏入文明门槛的那一天就进 入了专制社会,这种专制社会的阶级基 础是奴隶主和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 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统治者普遍采取对工商业和贸易压制的 态度,“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的 基本国策。
54
第54页,共70页。
9
第9页,共70页。
• 士是西周统治阶级中最低一个阶层,一般要靠 自己的技艺和本领为卿大夫服务。这就形成了 王封诸侯、诸侯封卿大夫、卿大夫封士的分封 制。秦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但以后历代王朝还有不同程度分封,只是性质 不尽相同罢了。同嫡长子继承制一样,分封制 也是企图以血缘纽带巩固政权。实际上,分封 制往往是造成诸侯割据,连年征战不止。如东 周列国。

[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是什么,揭秘宗法制的利与弊

[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是什么,揭秘宗法制的利与弊

[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是什么,揭秘宗法制的利与弊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而人类只有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才能创造并发展文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受特定的生态环境、经济状况的制约,而且社会组织结构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社会是由家族和家庭构成的,中国社会有比较完备的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度和家庭结构,而中国古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就在于其血缘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它是中国的特产,它给中国文化打上了极为鲜明的烙印。

宗法制度的产生及确立宗法制度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家庭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是由氏族社会晚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朝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证实,随着畜牧和农业的逐渐发展,劳动生产力日益提高,全部财富或大部财富,都是靠男子创造出来,于是便确立了男子在氏族中支配权,这就瓦解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权制社会。

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加,产生了私有财产。

父家长死后,他的权力和财产需要继承人继承,而一代代父家长生前的权威在其死后仍然使人敬畏,子孙们幻想得到他们亡灵的庇护,于是又产生了对男性祖先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祭祀祖先的仪式。

在中国文化中,宗与族是相依赖而存在的,同宗者必是同一血缘,共祭同一祖庙;同族者必须有共同所亲之祖,所敬之宗。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世的各代王朝。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宗法制度大约延续了三千多年,对社会的发展演变影响深远。

宗法观念导致了宗法伦理、宗法道德的产生,宗法伦理要求宗法社会广泛实行了父系世系原则,君权与父权互为表里,宗法观念在封建时代演化成了社会伦理体系,三纲五常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准绳。

中国文化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参考绪论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

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显然,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

但是二者有密切的联系:物质创造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精神创造活动也反作用于物质创造活动。

二者不应割裂开来。

第一章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居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文化中心地区,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

中国农业区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也给我们民族与外界交流带来地理障碍。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2、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中国社会的多元结构相互配合,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如果将私有制产生、国家建立作为文明的标志,那么我们民族的文明史应从________朝开始。

________王朝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基础。

A. 秦,汉B. 商,唐C. 夏,清D. 西周北宋2.“(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贲卦》)这里的“文”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

A.纹理 B. 符号 C. 彩画、装饰 D. 人为道德修养3.东周以后,随着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土地国有形态走向瓦解,___________被破坏,变“公田”为“私田”现象普遍出现。

A. 契约制B. 均田制C. 井田制D. 租用调制4. ________出现了象形、会意、形声制字原则的甲骨文,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到成熟阶段。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5. 欧洲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中世纪的枷锁,打破神学势力的垄断;而我国,早在_______时期,人们的智力、体力水平不断增进,对神的力量崇拜就已经逐渐淡漠,开始由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6.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确立了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的是_________。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7. 诸子百家当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_______。

A. 儒B. 墨C. 道D. 法8. 以儒学为主体,以伦理为本位,融合道、释思想的哲学理论体系_________,成为宋文化发展的标志。

A. 玄学B. 经学C. 理学D. 新儒学9. 经考证,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技术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_______科技最为突出的结果。

A.魏晋B. 隋唐C. 两宋D. 元明10.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_________,耶稣会士叩开封闭的中国大门,来华传教,也带来了欧洲文化,包括欧洲古典哲学、逻辑、美学、音乐、以及自然科学等,对中国影响很大。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圣才出品】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圣才出品】
2.中国君主与制制度的特点 表 3-6 中国君主与制制度的特点
5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考点四: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与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 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表 3-2 宗法制度的背景
2.宗法制度的产生不确立 周公创立了西周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周公制礼作乐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嫡长子 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
表 3-3 宗法制度的确立和主要内容
2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这种 基本模式大体上循而未改。
(4)对人身控制严密。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控制平民的严密网络及相关制度、法令、 官职等,使居民失去流动的可能,国家可轻易地按郡县、乡里、什伍系统征收赋税、徭役和 兵役,帝王的诏令也就很容易达到每个家庭。统治者还十分重视对土地的管理,用控制生计 的办法把农民牢牢固着在土地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风俗。
(3)家族制度长盛丌衰
①大家族的发展,使他仧丌但在政治上拥有巨大权力,而丏广占良田,形成一个个宗族
色彩十分浓烈、封建自然经济经营方式的地方庄园,晋朝出现“大姓”“豪门”和家谱,家
族制度延续到清代,甚至民国时期,也没有衰亡的迹象。
②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族权从父系氏
7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重点摘要:(1)宗法制的含义(2)宗法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3)宗法制对王朝和人民的思想影响(4)总结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宗法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宗法结构不仅是历代帝制王朝正统法律理论的学说,也是帝制王朝法律运行的实践。

宗法制度与观念同样渗透在全部社会结构中,是社会结构的主导精神。

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一把钥匙。

许多我们一直感到难以说清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往往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关键字宗法制家族社会结构朝代正文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除了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外来因素的制约外。

社会政治结构对其影响系统,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1中包“家天下”局面,而且作为一种制度乃至观念渗透到国家政1.宗法制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使得朝代的更迭就是家天下的延续。

从西周时期姬姓家族的统治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宗法制一直延续着,并对王朝统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在宗法制的影响下,虽然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建立公卿制度,但是还是把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

汉代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可见宗法制对于帝王心里的影响有多大,皇帝在制定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决策时都会充分考虑到宗法制的因素。

同时这种家天下的统治思想不止统治者有,还深深的影响到了广大的民众。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为反对王莽的新朝,都去找西汉王室的后裔作为自己的旗帜。

以后有司马氏的晋朝,杨氏的隋朝,李氏的唐朝,赵氏的宋朝,朱氏的明朝,爱新觉罗氏的清朝,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

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姓家族就是一个朝代,在民间,对于家族的重视也是一贯的。

2.使得历朝历代的封国制度不断。

分封制曾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秦汉以后尽管郡县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行政区划制度,但是封国制度一直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被历朝历代所保留。

[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4

[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4

[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4 [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4篇一 :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941.谈一谈古代的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家族制度在其文化中所处地位之重要,及其根深蒂固,亦是世界闻名的。

中国老话有“国之本在家”及“积家而成国”之说;在法制上,明认家为组织单位。

中国所以至今被人目之为宗法社会者,亦即在此。

——梁漱溟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梁启超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

依据血缘的亲疏远近而形成“贵贱有等、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的宗法等级制度,兼具政治和法律两重性。

宗法制度虽在西周末年瓦解,但宗法传统、精神理念已广泛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积淀成为中国社会调整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精神,使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

本文在梳理宗法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宗法制的起源及发展宗法制的形成宗法制的社会基础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家长制家庭和夫权制婚姻制度。

华夏先祖生活在土壤肥沃的中原一带,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的基础。

不像牧民和商人那样迁徙不定,农民往往祖祖辈辈定居在一个村落中,并形成了“固土重迁”的心理传统。

由于在一个地区长期生活,世代繁衍,为了自助自卫,血缘关系便自然成为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纽带,形成了宗族自治体。

这种血缘宗族不仅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政治组织,形成一套严格规定了“辈分、嫡庶、长幼、主从”的等级秩序。

由于财富大都由男子创造,于是夫权和父权得以确立。

父亲在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对家族成员具有生杀予夺之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加,私有财产逐渐产生。

父亲权力和财产,在他死后需要有人继承,于是逐渐形成一定的继承程序。

父亲生前的权威在他死后仍使人敬畏,子孙们幻想得到他们亡灵的庇护,于是又产生了对男性祖先的崇拜及种种祭祀祖先的仪式。

中国文化复习题

中国文化复习题

中国文化复习题复习题填空:1.中国古代宗法制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2.西汉时的_太学_是中国古老的高等学府。

3.“轴心时代”的提出者是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4.原始宗教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祖先和图腾等的崇拜。

5.中国文化是以_汉民族_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

6.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两大高峰是先秦散文和汉赋。

7.辽阔稳定从未中断的中国农耕经济使中国文化具有_持续性__,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_复杂性_。

8.原始群居、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

9.东周以后,随着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土地国有形态走向瓦解,井田制破坏,变“公田”为“私田”的现象普遍出现。

10.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

11.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12.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13.文字、典籍、青铜器,以及“殷”这座目前所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古都,标志着古代中国已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14.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15.“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就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16. 玄学是魏晋崛起的一股新的文化思潮,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17.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

18、文化结构可分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19、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0、中国的农耕文明同时发祥于黄河、长江(流域)。

2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持续性、多元性、早熟性。

22、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家天下的延续、封建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贾学亮)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贾学亮)

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

2、经学:汉代独尊儒术,并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传经之学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

这就是汉代至清代的官方哲学——经学。

3、玄学: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观念的哲学体系。

糅合儒、道而成。

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

魏晋时期,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

4、理学:是宋文化的标志。

理学是以儒学为主体,以伦理为本位,融合道、释思想的哲学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

5、西学东渐: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等耶稣会士东来,将近代的世界观念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史称“西学东渐”。

6、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哲学观念之一,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张天人协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可以达到统一。

二、简答1、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1)地理位置优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影响而疆域辽阔为其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2)草原、沙漠、海洋等地理环境多样形成中国文化的多样性;(3)中国地理环境既有相对封闭的特点,在西北和西南又存在多处通道,对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封闭产生影响。

2、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1)家天下的延续;(2)封国制度不断;(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4)家国同构3、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2)经济基础稳固;(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4)对人身控制严密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答:先秦诸子学术著作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经过百家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5、论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5、论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5、论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首先,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强调家族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社会地位和权利的依据。

这种制度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形态,即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

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取决于其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关系。

这种社会结构强调了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但也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其次,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还体现在政治领域。

在中国古代,政治权力通常被掌握在家族或宗族手中,这些家族或宗族通过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控制着大量的社会资源。

这种政治结构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宗法制度还影响了中国的法律制度,使得法律在维护家族利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也反映在经济领域。

在宗法制度下,经济资源通常被掌握在家族或宗族手中,这些家族或宗族通过控制土地和劳动力来维持其经济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不平等和贫困化,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

最后,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领域。

在宗法制度下,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常被传承在家族或宗族中。

这些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技能通常只能在家族或宗族内部传承,这种文化传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塑造了中国的家族社会关系网络,还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虽然现代中国已经逐渐摒弃了宗法制度的影响,但在现代中国社会中仍然可以见到宗法制度的痕迹。

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家族关系仍然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一些政治和经济领域,家族势力仍然存在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文化鉴赏课本答案

中国文化鉴赏课本答案

中国文化鉴赏课本答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参考绪论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

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

第一章1、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适宜农业生产及人居的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文化中心地区,奠定了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基础。

中国农业区自然条件的稳定,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地产生不同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也使各地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免受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中国文化的延续,也给我们民族与外界交流带来地理障碍。

2、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第二章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2、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中国社会的多元结构相互配合,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过渡到后期,中国文化日益显露出凝重的保守性格。

宋元以后,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格,较之汉唐已有明显的衰退。

明清之际,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科技文化,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

5论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5论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5论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中国传统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制度,它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宗法制度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并讨论宗法制度的弊端和现代社会中的传承。

宗法制度是一种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态。

在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中,祖先崇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仰,血缘、家族和族群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根据宗法制度,社会按照一个个家族的大小结构组成,形成了多层次的家族系统。

这种制度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行事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地位的确定。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宗法制度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结构。

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宗法制度将人们的社会关系建立在共同的血缘和家族之间。

家族从上到下形成了清晰的等级制度,家族内部有着严格的权威结构和血统规则。

这种家族结构使得中国社会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和秩序性。

其次,宗法制度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家族声望的传承。

在宗法制度中,社会地位主要是通过出身和血缘关系来决定的。

一个家族的声望和地位是通过祖先的荣誉和家族的传统来决定的。

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家族声望往往是无法独立于家族关系考量的。

再次,宗法制度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行事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宗法制度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家族和祖先的约束,强调了家族利益和家族集体意识。

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帮助是宗法制度的重要特点。

同时,宗法制度重视忠诚、孝敬和社会道德,提倡家族成员之间的和谐和团结。

然而,宗法制度也有其弊端,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

一方面,宗法制度容易导致社会封闭和权贵统治。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成员的地位和声望主要由家族决定,这会导致社会上的不平等和阶级固化。

另一方面,宗法制度过分强调血缘关系,容易忽视个人能力和个体的价值。

这对于一个现代社会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然而,在中国传统宗法制度的弊端中,还保留了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念和家族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老师:
上课时间: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制度。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家天下的延续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政治化。

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延续到清代,可以说中国历史就是家天下的历史,家天下的主要特点是一姓家族统治一个朝代。

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为维护家天下奠定坚实基础,是阶级统治在社会中的一种完善。

2.封国制度不断
宗法直接导致了分封制(或封建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废分封,建立郡县。

汉代却又采纳分封制。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仍然沿用了分封制,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究其原因,仍然是宗法关系严重存在造成的。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组织,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
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在封建社会,家族是中国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宗族主要以家族方式体现,家族长盛不衰的依据有祠堂、家谱、族权。

依据宗法制度的组织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长。

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

族权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强大影响,是中国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的主要标志。

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

对于一般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个人的权利,家长却对他们有绝对的支配权力。

族权有严格、固定的组织形式,它既与地方绅权结合,同时又与政权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地方政权的职能,成为与政权、神权、夫权比立而四的强劲的社会维系力量。

历史上中国社会常常动荡不安,但以血缘关系纽带联系起来构成中国传统社会基石的家族却始终非常稳固,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时期。

在乱世,中国文化仍然能保存传承,就得益于中国有一个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

4.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

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

家与国的组织系统
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一方面社会用自然的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

宗法制度经历了一个渐趋完善的过程。

周代的宗法制度,从上层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初步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大格局。

春秋时期孔子的孝悌思想则从亲情伦理道德的角度为其打下了基础,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受”的幌子,王权神权以及人道的结合成为历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必用的法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