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各种课程内容的压缩和考试的压力,语文朗读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往往不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的语文朗读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和提高。
对策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让他们具备丰富的朗读教学经验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技能。
对策二:增加语文课程时间。
学校应该合理调整课程安排,增加语文课程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往往只依靠老师的讲解和模仿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
对策一: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朗读、小组朗读、实地朗读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对策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问题三:缺乏评价与反馈机制。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也无法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对策一:建立评价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朗读水平和不足之处。
对策二:提供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教师应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解决新时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声音语音美感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 老师角色不明确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角色经常没有明确,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课文,然后评分。
缺乏具体的教学指导和引导。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教学方法单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大班集体朗读的方式,忽视了个别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导致有些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和动力。
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3. 学习资源匮乏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缺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材内容单一,缺少多样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对朗读的需求和兴趣。
4. 学生参与度低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要求,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使得学生缺乏积极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对语文朗读持消极态度。
二、对策建议1. 明确教师角色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朗读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教学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3. 丰富学习资源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典籍和教材,并融入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背景和知识面。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开展朗读比赛和交流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组织朗诵比赛、课堂表演等形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语文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朗读能力不高、学生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改进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高。
由于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往往在朗读时会出现读错字、读不顺等情况,影响了整体的朗读效果。
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
在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不足,几乎所有的朗读都是机械式的单调朗读,缺乏情感的传达,使得朗读缺乏感染力和引起共鸣的效果。
朗读的成绩评价不够科学。
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依据。
二、改进策略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来提高朗读能力。
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可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朗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制定朗读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朗读的准确度、语音语调的表达、情感的传递等方面,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朗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改进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改进,可以使朗读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情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诵读缺乏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转变角色,激发学生诵读兴趣,设计创新课堂,增加学生参与度,结合现代科技拓展诵读方式,强化评价机制规范诵读教学,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提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质量。
未来,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重要性、问题、教师角色转变、课堂设计创新、现代科技、评价机制、家校合作、素养、对策、总结、发展、未来。
1. 引言1.1 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学习到优秀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经典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经典诵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在诵读中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和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加强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和情感修养的学生。
1.2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参与度低:由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与参与机会,导致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缺乏兴趣和动力,认为这是一种枯燥的任务而缺乏主动性。
2.诵读方式单一:目前很多学校的语文课程中,对于经典诵读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师生诵读”模式,缺乏诵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评价机制不完善:在诵读教学的评价方面,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现象。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朗读乏力、语音不准、情感表达不到位等。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策略呢?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分析1. 学生朗读乏力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一些学生存在朗读乏力的情况,表现为声音无力、模糊不清等。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语言训练和体育锻炼,导致声音无力。
学生可能对朗读内容缺乏兴趣,也会导致朗读乏力的情况出现。
2. 语音不准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语音不准。
学生在朗读时,可能会出现音调不准、语速过快或过慢等情况,导致朗读效果不佳。
3. 情感表达不到位在小学语文朗读中,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学生往往在朗读时无法表达出文章中的情感,让整个朗读效果变得平淡乏味。
二、应对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文章,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文章。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朗读游戏,来增加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 针对性的训练针对学生朗读乏力和语音不准的情况,我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通过口型练习、气息训练等方法,提高声音的韵律和力度。
我们也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发音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度。
3. 情感表达训练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情感表达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情感表达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4. 多角度的评价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们也可以采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措施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措施策略摘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建立清晰的操作路线,对文本内容特征、对生本学力基础、对教法学法积累等情况进行归结性分析,这样才能自然建立朗读教学指导体系。
朗读文本有多重标准加以限制,一些师生还存在不少认知偏差。
大声读只是朗读的一个条件,变声读也是朗读的一种技巧,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师还需要对朗读指导方法展开科学构建,为学生朗读学习提供更丰富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一、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年龄较小,对许多事物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而且当前大部分的小学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足够的关注,只是对识字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教学和培养来应对考试,这对刚刚处于教育启蒙期的小学生是十分不利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也得不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由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和教学,将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作为重点的教学计划。
2朗读内容单一在小学的朗读教学中,学生朗读内容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朗读内容的单一性而导致朗读的效果不佳,小学的语文教师为了方便和简捷,只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但是课本的内容学生在初次学习时就已经浏览过了,因此进行二次朗读的过程是非常枯燥无味,学生也很难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另外部分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经常挑选有一定朗读基础和朗读能力的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就导致了朗读能力的两极分化,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加快了朗读的速度,也加快了班级的教学进度,但是没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朗读的平台,对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探讨1抓住典词佳句展开朗读引导教材文本语言大多精美经典,非常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精选引导视角。
抓住典词佳句展开朗读指导,可以给学生带来最为直观的学习理解。
朗读是对文本的直观解读和展示,朗读时,需要字字咬准、句句含情,特别对重点词句的把握更为关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化、缺乏趣味性、缺乏个性化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和缺乏有效评估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教学内容单一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师只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机械朗读,忽视了阅读理解、语音语调等方面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乏趣味性也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学生对于枯燥的课文很难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教师应该注重通过有趣的课文内容和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就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教学内容单一化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时,往往只注重教授学生“标准”的朗读技巧和方法,忽略了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单一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重点讲解规范的发音、语调、停顿等技巧,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追求“正确答案”,导致学生在朗读中失去了表达个性和情感的机会;三是教学内容缺乏变化和趣味性,过多地依赖课本内容,导致学生对语文朗读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多样化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文学作品和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朗读机会和环境。
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在朗读中注重情感表达和语文理解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改进策略,以期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所帮助。
现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表现不自然。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得非常生硬、不自然,缺乏情感的表达,甚至无法准确理解课文的意思。
这样的朗读方式无法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作用。
二、缺乏个性化特点。
在一些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往往局限于简单的模仿与训练,缺乏挖掘学生个性的特点,导致学生朗读时没有表现出个性化的魅力。
三、缺乏情感表达。
许多学生在朗读时往往缺乏对诗词文句的情感表达,声音干涩单调,缺乏感染力。
这样的朗读方式无法真正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共鸣、理解和应用。
四、缺乏实际应用。
一些朗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声音、语调、停顿等表层训练上,缺乏真正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朗读时缺乏真实的语言交际体验。
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也制约了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策略:一、从情感出发,打破朗读的生硬状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感渗透、情感共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通过情感的表达,学生的朗读文字会变得更加自然。
二、注重个性化的挖掘和塑造。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朗读,做到形神兼备。
通过挖掘和塑造学生的朗读特点,使学生朗读更有魅力。
四、注重朗读教学的实际应用。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将朗读技能运用到实际语言交际中,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下的朗读能力,使朗读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以上改进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引言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困境,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困境一:学生朗读效果差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的朗读效果不尽人意。
一方面,学生的语速过快或过慢,缺乏合理的节奏感;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调单一,缺乏情感表达。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朗读表达,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体会到文本的内涵。
对策一:强化节奏感训练为了解决学生的朗读节奏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 借助音乐节奏感训练工具,让学生通过弹奏乐器或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 引导学生学会切分短语和句子,合理掌握停顿和连读的技巧,在朗读中更好地展示文本的语感。
对策二:注重情感表达学生的语调单一问题可通过以下对策来解决: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并重点标注出文本中的情感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真实表达。
- 教师可以组织情感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本的情感,并根据不同情感表达出不同的语调和语气。
困境二:学生朗读兴趣不高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兴趣常常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可能与学生对朗读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刻或者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有关。
对策一:培养学生对朗读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对朗读的认知: - 与学生分享优秀范文中的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和重要性。
- 鼓励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乐趣。
对策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增加朗读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 利用游戏化的手段,例如拓展角色扮演、制作音频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困境三:评价标准不明确在朗读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朗读成绩是一项重要工作。
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将无声的语言与内容转变为有声的情感。
朗读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师需要有效提升学生朗读水平,促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好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选用朗读方法。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朗读教学时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运用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1.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学生朗读时间较少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课堂中更看重的是识字教学。
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往往都集中在教学生识字上,等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才会让学生进行朗读。
但一节语文课的时长是有效的,除去识字外剩余的时间,虽然学生可以将文章读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却并没有融入自身真情实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含义。
从而,学生无法与阅读的文章产生共鸣,促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行为习惯。
1.2朗读教学缺乏针对性当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并没有及时对学生开展评价,同时也并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任何指导。
只有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漏字、填字或者字音读错时,教师才会从旁对学生进行纠正。
学生在完成朗读之后,并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如何。
教师对学生缺少针对性评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点,无法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朗读水准。
甚至还会有部分语文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时,并不认真聆听,只会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朗读,并不做任何评价。
小学生的自我判断与自我认知能力有限,需要语文教师运用明确细致的评语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身水平,如此才可以促进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进一步提升,促使朗读教学具备实效性。
1.3朗读教学无法因材施教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接触朗读时,其兴趣极其浓厚,他们并不知道朗读的优点。
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并及时告知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其产生重视。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朗读不准确、声音单调、缺乏表情等。
为了改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朗读不准确。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一些学生朗读时发音不准确,读音杂乱,不够流畅,甚至出现断音、漏音等问题。
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声音单调。
在朗读时,学生的声音单调,缺乏变化,缺乏生动感,听起来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3. 学生缺乏表情。
在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表情呆板,缺乏情感表达,无法将文章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使朗读变得枯燥乏味。
二、改进策略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朗读中来。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故事情境、音乐声效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2. 注重发音训练。
针对学生朗读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发音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汉语拼音接龙、绕口令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感情投入。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解读作者用词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情投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
4. 多角度培养表达能力。
除了纯粹的语文朗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话剧表演、朗诵比赛、自编故事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5. 加强练习的反馈与指导。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最新教育资料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朗读一直以来都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下面对朗读过程中的主要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如下,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一、朗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所涉及的人数太少教师在检查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时往往只是点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其它的学生就抽查的越来越少了,这样受到锻炼的就老是那些屈指可数的学生,导致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而成绩不佳者变得更差,虽然当那些人被老师叫起来朗读课文时其他人都在听,但是得不到朗读的机会就会,会使教学的质量上不去,也与语文教育的宗旨相背离了。
2、用于朗读的课堂时间太少语文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课文,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用于朗读的一般也就几分钟而已,朗读练习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扫而过,不留痕迹。
在上新课文之时,老师通常会让学生先将课文阅读一遍,但很多学生可能连文中的相关字词的意思都未搞清楚就会被老师示意停下了,这样就使得该朗读的作用形式大于实质了,没有发挥应有的良好作用。
3、对于朗读究竟是为了什么还不甚清楚在朗读时,老师一般会点一个同学让他先读,读完后然后让另外的一个同学接着读,或者是男生和女生混合读,一般读完后老师就直接开始讲解课文内容了,这没有对学生的朗读给予点评,学生的朗读水平也难有提高,有些学生虽是开口在读,但有时会一心二用,嘴里在读,心却没用在这个方面,这都是对于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所造成的,这点不弄清楚,朗读就很空洞了。
4、朗读的实效性不强,太重形式很多时候,学生是在老师的示意下进行朗读,但由于安排不够妥当,形式感太强,读书声虽很强,但其中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真正用心朗读的人也不太多,再加上老师的监督不到位,更加影响了朗读效果。
5、朗读指导方法和机制欠缺课堂上的朗读教学指导法不够灵活,比较机械和僵硬,不够具体,老师在上课时时常要求学生要有感情的来朗读某课文的一部分,但是这个目的太不明确了,究竟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了,这样会让学生读时没有太强的目的性,错误的认为只要声音洪亮就是有朗读的阅读,而常常忽略了语言表达的技巧和其它的内涵。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而经典诵读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经典内容单一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一些固定的经典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这种单一化的内容选择导致了学生的诵读范围狭窄,缺乏多样性和深度。
同时,由于这些经典内容相对陈旧,与当代学生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节,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解决对策:为了增加经典诵读的趣味性和亲和力,可以适当扩大经典内容的选择范围,将经典作品与当代文学相结合,增加新的经典作品的进入。
此外,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语文比赛或活动,鼓励学生探索更广泛的经典诵读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
二、重诵轻理解在经典诵读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作品文本的准确朗读,而忽略了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思考。
学生的诵读目的变为了纯粹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缺乏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内在理解。
解决对策:为了改变重诵轻理解的现象,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经典文本的理解。
可以利用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机械化的朗读方式在经典诵读教学中,学生有时过于追求朗读速度和准确度,而忽略了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的机械化朗读方式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过于枯燥,缺乏感染力和表现力。
解决对策:为了改进机械化朗读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感知、表达和模拟不同情感的能力。
可以通过情感刻画、语音腔调的变化等方法,使学生在诵读中展现出更加丰富真实的情感,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四、缺乏个性化教学在经典诵读教学中,往往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弊端与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弊端与对策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关键方法,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能力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1.学生朗读的目的性不强。
小学生年龄小,独立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都没有形成,学习知识主要靠老师的慢慢引导。
朗读不是简单地读一遍文字,也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
在引导学生们朗读课文的时候,不能只要求朗读的速度和数量,教师要更加重视朗读的质量;不仅要教学生读书,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读一句、一段或一篇文章。
有目标地朗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一篇课文。
2.朗读时间不够。
一节课只有40分钟,这需要老师合理地分配时间。
许多老师由于上课时间没有掌握好,基本的字词讲解、知识点的解说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留给朗读的时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
这就造成朗读时间不够,学生无法从朗读中得到锻炼,亦无法发挥课堂朗读教学的优势。
3.学生缺少朗读的兴趣,教师指导不合理。
朗读教学需要学生充分的阅读,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部分教师的朗读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发挥朗读教学的真正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一段文章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教学过程非常的笼统,学生并不懂得有感情的朗读的含义,也不明白朗读中要使用的具体的语气,朗读教学有很大的盲目性。
在整个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是被动的,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不能用心去感受朗读内容中蕴含的情感,这样还非常容易出现错读或者乱读的问题,不利于朗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改进对策1.明确朗读目的。
针对每篇课文的知识点,教师对文章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不同,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并要告诉学生一篇课文的朗读目的是什么、第一次朗读和第二次朗读的目的有什么不同,有方向、有针对性地思考,全面理解一篇文章。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学现状分析发现,许多老师缺乏针对小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朗读语速过快或过慢,表达不清晰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提前准备课程、分层教学等策略。
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开展朗读比赛、设置口语训练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设置等。
展望未来,希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能更加科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问题、教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问题解决策略、对策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以课堂为主要场景,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特点。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古诗文、现代诗歌、小说片段等经典文学作品,也包括生活实践中的说话、讲故事等实践性语言。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客观公正,通过评比或者评选等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引导。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接下来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1.2 问题挖掘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问题挖掘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挖掘,我们才能更好地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朗读时缺乏语感和情感表达,导致声音单调、无生气;一些学生对于生字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意义和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朗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朗读的重要性。
如何让朗读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话题。
但是,当前的小学生朗读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
本文主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几点优化的方法。
一、从朗读现状看问题1.缺少专业的指导意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也会安排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但是由于教师更加注重授课,所以大部分时间教师还是在讲解文章。
这样一来,学生缺少了在学习中的主动权。
有的教师会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表面上看起来学生朗读得很热闹,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哪怕在朗读上花费的时间再多,但不知道要在其中吸取和获得哪些知识,这样一来,不但没有产生朗读应有的效果,还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授课质量。
2.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运用在教学上,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面。
但是有的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导致整节课师生都是在观看多媒体上的图片和声音,即使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也会配备一些背景音乐,讲究意境,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就大大缺失了,学生的朗读没有得到教师的回应,学生没有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原本声情并茂的朗读变得没有意义,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3.过于注重朗读的形式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朗读的气势和形式,所以就会安排不同的学生轮流读,或者是大家一起朗读,或者是大家自由读。
表面上看起来声势和形式都很好看,同时给人的印象也是不错,但是在这里面就会有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安排的朗读而读书,缺少用心读书的环节,让学生对文中的大意没有了解,等到真正学起来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读过的内容也比较陌生,朗读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学生朗读质量参差不齐。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的朗读质量很好,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另一些学生的朗读质量却参差不齐,声音单调、吐字不清,缺乏表现力,甚至出现错别字的情况。
2、学生朗读缺乏感情表达。
有些学生在朗读时,缺乏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无法通过声音表达出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导致朗读缺乏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
3、朗读训练缺乏系统性。
有些学校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朗读课文或文章,缺乏系统性的朗读训练,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改进策略1、建立朗读评比机制。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朗读评比机制,对学生的朗读质量进行评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2、加强情感表达训练。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更好地表达文章中的情感,从而增加朗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设计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活动。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活动,例如朗读比赛、小组合作朗读、角色扮演朗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朗读训练,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4、精心选择适合年龄的文学作品。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精心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朗读中既能够提高朗读技巧,又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
5、注重师生互动。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及时改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进。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1. 学生朗读能力不足当前,许多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表现在语音不标准、语调不自然、停顿过多等方面,导致朗读效果不佳,影响了整体的语文学习质量。
2. 缺乏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目前,一些学校在朗读教学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常常只重视学生的发音、停顿和语调,忽视了朗读技巧的培养,导致学生朗读的单一和呆板。
3. 缺乏朗读的实践机会由于学校课程安排的原因,学生往往缺乏朗读的实践机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朗读训练,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朗读能力的不足。
二、对策1. 制定朗读教学规范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足和缺乏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制定朗读教学规范,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引导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更加注重朗读技巧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2. 设置朗读时间学校可以在课程安排中特别设置一定时间用于朗读训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实践机会。
通过朗读时间的设置,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在课外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朗读,提高其朗读的效果和水平。
3. 创设朗读氛围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朗读节目等方式来创设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组织“朗读中国经典诗词”、“经典故事朗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朗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提高教师朗读水平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还应加强教师朗读水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朗读技巧和表现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5.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朗读教学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语音识别软件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训练。
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可以使朗读训练更加生动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语文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备受关注。
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内容单一,大多以课文为主,忽略了其他文学作品和实践活动的引导。
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形成多样化的朗读技能,也难以培养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2. 学生朗读意识不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不够强烈,很多学生在朗读时缺乏自信,声音低沉,语调不准,没有正确的语音语调。
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缺乏朗读的机会和指导,导致朗读能力的不断退化。
3. 缺乏综合性评价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缺乏综合性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朗读技巧,忽略了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评价。
而这些方面的评价恰恰是朗读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二、对策建议1. 优化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不仅限于课文,还应该包括诗歌、散文、童话等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2. 提升学生朗读意识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朗读意识。
学校可以增加朗读课时,组织各类朗读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朗读能力;家庭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多与家人分享朗读的乐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 强化综合性评价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朗读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还应该综合考虑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在朗读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朗读教学能力和水平。
可以邀请资深语文教师和专业朗读者进行培训,让教师学习他们的朗读技巧和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3、朗读的面窄。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
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
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
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
”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
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
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
“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
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
《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
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
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
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
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
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