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1)
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教育文档
近五年有关⼩学语⽂朗读教学的⽂献综述-教育⽂档近五年有关⼩学语⽂朗读教学的⽂献综述“朗读”是书⾯语⾔的有声化,是化⽆声的⽂字为有声语⾔的阅读⽅法。
“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学习朗读,⽽是通过朗读的⽅式启发、引导学⽣感知、体验作品的语⾔形式。
⼀、朗读教学训练⽅法及作⽤的研究(⼀)对朗读训练、技巧指导的研究有近⼀半的论⽂是研究⼩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指导和朗读能⼒的培养等。
总体上看,⼩学语⽂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法或朗读技巧指导的探讨主要涉及:激发学⽣兴趣,营造良好氛围,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投⼊感情并掌握⼀定的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要有原则,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段学⽣的不同情况,逐步提⾼;要授之以渔,给予⽅法指导,使学⽣达到举⼀反三的境界。
朗读不是没有主次之分,不是没有详略之分,⽽是要重点段落重点朗读。
其中,⽐较深⼊的研究集中在学⽣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组织形式等⽅⾯。
多篇⽂章都重视教师的范读。
如《⼤阅读,⼩细节》(蒋芳,2011)中指出:“⽰范朗读是朗读指导的⼀个法宝。
好的范读不仅能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动⼈的形象感染学⽣,更能使学⽣真切感受语⾔的⾳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还能潜移默化地进⾏朗读⽅法的指导。
”教师范读的重要性不⾔⽽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朗读的技巧,并且⾃⼰也要多读、多练。
同时,教师范读不可以也⽆法取代学⽣⾃⼰的实践朗读。
在课堂上,朗读的主⾓还是学⽣,教师应“该出声时就出声”,更多时候还是要倾听、欣赏学⽣的朗读。
《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灵动》(何⽟莲,2008)⼀⽂中指出,朗读要适时导悟,要彰显个性。
“导悟”区别于⼀般的朗读技巧指导,它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次次的点拨中,使学⽣的思维、想象、情感等⼼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从⽽“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组织形式等⽅⾯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最终投⼊适合的感情,轻松⾃然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法,于⽆痕之中教会学⽣朗读。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1.理论依据:新课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
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
”2.传统朗读教学的成功经验:(1)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2)从朗读的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而逐步深入,让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方法;(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读者,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享受没有任何干扰与预设的语文生活。
三、研究目标:以本校五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年级班级作为对比班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角色错位。
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二是学而不思。
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三是思而不学。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
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
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朗读的重要性
无朗读,不语文之阿布丰王创作——浅谈朗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一、朗读的概念:语文课堂当中的朗读是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这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的一种阅读活动,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一种手段。
朗读文学作品,它从视觉扩大到听觉,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是对作品艺术的再创造。
(摘自《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张焱;程岩)二、朗读对于语文的重要性。
(1)、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规范普通话的使用,从而帮忙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2)、朗读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文章的分歧内容、体裁和分歧的教学程序去选择朗读方式,可以帮忙学生理解课文;(3)、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速适中、感情真挚、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鉴赏;(4)、朗读也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听说读写”紧紧相连,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时,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吟诵体味,久之,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
三、现状:现在在中小学语文的课堂中,不但一些老师不重视朗读,而且有些学生也不重视语文课堂中的朗读。
介绍不重视朗读的原因:(1)、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课时以自己的“讲”和“问”为主,涉及的“读”课文方面很少,对于学生应该怎样朗读课文也没有系统针对性的指导,忽视学生的情感;(2)、老师认为语文课文朗读可由学生自己凭借兴趣在课外读,课堂时间多给学生讲讲解题技巧,考试拿高分才是重点;(3)、学生自己对语文“朗读”认识有误,认为朗读不但费时且无趣,不克不及帮他们取得高分。
四、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纳以下朗读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老师范读,树立典范让学生学习,学生模仿老师朗读,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2)、学生分角色朗读,多角色的语文文课文,要学生饰演角色来朗读,不但使得角色深入人心,而且可以对于语言的揣摩使得学生对于这个角色的分析更为深刻;(3)、学生单独朗读,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朗读水平、鉴赏水平,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 一) 朗读可 以发 展学 生的语 言思维
Hale Waihona Puke ( - - ) 注重 文本感 知教育
小 学生是 打 知 识 基 础 的关 键 时 期 , 语 文 学 科 是 一 门 基 础 学 教师在 朗读 训练教 学 中 , 要 促进 学 生在 有 感 情 朗读 的基 础 上 科, 小学 语文 阅读 教 学是 语 文 教 学 中重 要 的部 分 , 在语 文教 学 中 对文 本进行 感知 , 对 学 生进 行 有 效 指导 。首先 , 教 师要 让 学 生 在 占有重 要 的地位 。小 学 语 文 阅读 教学 最 基 本 的任 务 就是 发 展 学 朗读 中积极 思考 , 在思 考中大声 朗读 , 读思结合, 促进 对 文本 句 子 教 师 要 给 学生 充 足 的时 间 , 让 学 生 的语 言 , 让 学生 掌 握 基 本 的语 音 、 词汇、 语法 , 从 而 使得 语 言 内 和情 感 的感 知 。在 阅读 教学 中 , 化于 心 。通 过大声 朗读 , 将 强有 力 的语 言信 息 发送 给大 脑 , 在大 生慢 慢地读 , 静静 地读 , 在读 中思考 , 在 教会 学 生 在遇 到 重点 难 点
,
滞 在 一 定程 度 上理 解了 书 本中的 思 想感 情和 语言知识 。 此外, 通过 数 朗 读 调动 视 觉、 听觉器官的 活动, 让 大脑感知 语音的停顿、 轻重、
土 I ’ 抑扬等 语气信 息 , 学 生也 就更 容易地 理解课 文中 的思想感 情 了。 ( 三) 朗读有 利于 培养 学生 的语言表 达能力
俗话 说 , 读 书百遍 , 其 义 自现 。通 过 朗读 , 集 中 了学生 的注 意 发 , 与作 者进行 内心 对话 , 从 而 准确 理 解 文 章 的思 想 感 情 。教 师 力, 形成 了一定 的语 言 感 知 能力 , 加深 了学 生 对课 文 内容 的 理解 在 让学 生朗读之 前 , 可 以先对 作者 的 生平 事迹 和 时代 背 景等 进 行 和记忆 。特别是 对 于小 学 生 来说 , 好 奇 心 比较 强 , 注 意 力 容 易 不 介 绍 , 让 学生对 作者 有 一 个大 致 了解 , 以便 学 生 在 文 章 朗读 中站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课文内容和思想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学生体验加深感悟的重要的训练方式.通过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主动性。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1、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背诵课文的基础,要达到背诵就必须反复诵读。
2、抓好范读,以自己精彩的朗读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和兴趣.3、朗读过程中,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原则,学生每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加分激励法,抓住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之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继续好好书的愿望。
4、适时开展朗读小比赛活动。
二、引导正确朗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丢字、加字、读破句子、前后不连贯,停顿不恰当等情况经常发生.那么,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四不两要”: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一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读准字音正确区分平翘舌,不读错音;二要注意恰当的停顿重音,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训练过程中我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才能读正确读流利;才能读出感情,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其次,教给朗读技巧,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词的音变等。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反复引导学生注意“啊”的音变,并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变,使学生在朗读时更加顺畅.三、朗读方式灵活恰当在朗读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学生差异,所以朗读的组织形式要灵活恰当.第一,想方设法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地给全班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可采用个人自由读、同座轮流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全体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与展示的机会.第二,朗读要求要有层次,步步提高。
浅析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古人云“好文章不读不知其妙”。
语文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因此,吟咏诵读永远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相对于古人而言,我们今天在语文课堂中诵读的时间却大打折扣。
新课改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诵读环节正在被人们弱化甚至忽略。
如何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要求,值得每位语文教师去理性地思考分析。
【关键词】诵读弱化忽略思考分析在语文教学中,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它是教学的主线,应该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课堂。
南宋《训学斋规》中讲到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里“口到”的意思也包含了诵读。
诵读是语文学习中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可在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中,诵读教学一直低效运行,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通过和学生交流,笔者分析出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语文教师对诵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目标狭隘化。
任何一所学校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不得不过分强调传授学生知识和应试技能,把学习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考试内容。
为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只有“讲”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快速牢记知识。
教师们觉得与其搞课文朗诵这种既费时又费力的投入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让老师多讲几分钟来得实际。
为此,整个课堂只听见老师讲,听不见学生读。
就如笔者目前所教年级的听课为例,教师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虽有佳肴》这篇文言文,教师让学生齐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深入分析讲解。
字词,翻译,论证方法,修辞手法,文章中心……可以说,整堂课“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四十分钟的课堂,最后还剩十分钟,我原以为老师会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整篇课文,可最终听到的却是做练习题。
对于整堂课,老师的讲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是无可挑剔的,可少了朗诵这一环节,笔者总觉得缺少了一点应有的语文味。
就好比一顿饭没吃饱,总觉得肚子里差点儿什么东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李晓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李晓红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基本功,是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意识到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魅力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
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
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
因而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进行学习。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二、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
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
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三、朗读是教师衡量学生对教材理解水平、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摘要: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的培养具有较大帮助。
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朗读指导策略,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的朗读有效性得到提升。
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朗读意识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层次解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促使他们强化多种能力,从而为巩固学习成果和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关键词:朗读指导;语文教学;小学低年级引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朗读与默读两部分,利用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朗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探究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使学生体会文章内涵,让学生逐步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朗读是对各种体裁书面作品的再创作活动,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关键的环节之一,语文教学如果不与课文朗读连接,就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
在课文讲述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要利用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作用,树立以读为主的教学观念,使朗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1优化朗读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好的评价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笑脸、一朵小红花,都能让学生开心不已,这些鼓励能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当然,评价的目的还在于指出不足、指导方法,让学生明白提升方向等。
1)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要真诚、具体。
我经常听见老师这样评价学生:“你读得真好!你读得真有感情!”哪里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怎样的感情?他是怎样读出感情的?不知道。
这样的评价就很空泛,是万能评价,我们不要这样假大空的评价。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语文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朗读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的朗读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一、教师要重视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
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二、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看一些诗歌朗诵的视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体会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另外,我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朗读能手等,使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朗读课文的习惯。
三、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示范点拨。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
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并作相关的提问,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2、小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3、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辐射的实践与研究4、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艺体特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6、小学语文、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7、小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8、在小学数学、科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9、特殊学生过错行为矫正研究10、提高后进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11、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12、教辅资料有效利用研究13、提高小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的研究14、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策略研究15、课堂教学效应的研究16、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对话17、通过学生自写评语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18、如何管理班级活跃分子19、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20、不同类群学生的心理分析2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错别字的研究22、运用试卷分析策略提高学困生学习实效的探索研究23、小学低段数学如何有效运用学具的研究24、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25、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2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板书的功效性研究27、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2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研究29、多给表现机会培养后进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30、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方法31、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32、提高学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33、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研究34、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35、学生“数学日记”操作策略研究36、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37、小练笔在课堂上生成的效果研究38、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39、学生错题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的研究40、流动书吧对学生发展作用的研究41、提高小学生预习效率的途径的研究42、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43、课堂悬念设置的研究44、提高教师课堂评价有效性之研究45、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研究46、“课本剧”的编演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47、教师在课堂中即时评价的行为研究48、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与实践49、身边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最好找几个适合自己的作参考。
书声琅琅,课堂的最美音——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书声琅琅,课堂的最美音——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摘要:新课标提出:“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的课文朗读指导”。
教师要使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过程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以读为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此,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阅读引导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引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指代。
本文主要从明确不同文本类型的朗读方法、丰富朗读形式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朗读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教师依据不同题材,明确朗读教学方法(一)散文朗读,把握形散神聚散文对小学生而言,它的学习和掌握也相对困难。
尽管在结构上、写法上多种多样,但它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始终。
所以,在朗读课上,老师要先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特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讲解。
要朗读好一篇文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线,把握文章的主旨,深入领会其思想感情。
朗读散文,既要熟悉文章的内涵,又要善于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不同的语言气息和艺术风格。
教师要通过掌握朗读文章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感受。
在散文朗读教学中,要注重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和对话的阅读技巧。
比如要突出兴奋、欢快的心理特征时,要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语言特征,并注意语调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使散文的内涵和主题思想在朗读中得以体现。
(二)寓言朗读,把握故事形象在朗读寓言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熟悉寓言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不断地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从而掌握故事的发展,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朗读教学寓意法”,只有理解了寓言的含义,才能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体会寓言的内容。
朗读教学寓意的朗读教学法主要有“情节夸张寓言”、人物言行对比、情节变化、逻辑推理等。
老师在朗读中,不但要理解寓意,还要敢于用“声”来传达意思。
在朗读寓言故事时,老师要先把寓言故事读出来,语气要自然、亲切,就像在讲述一个故事,自然流畅。
让朗读有滋有味 有声有色——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241 让朗读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何清松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火田小学 363300)【摘 要】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读就是朗读,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情况,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词句、间包涵的情感,悟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对当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学生们能把朗读变得有色有色、读得有滋有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241-01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是通过朗读来进行培养的,除此,朗读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也起来很大的作用。
“读书百变,其义自见”说得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学生通过朗读把口、眼、耳有效地协调起来,达到声情并茂,这就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在读得时候把握文章的情感、注意抑扬顿挫来表达文章的丰富的情感变化,这是一个繁杂的心里过程。
学生把朗读学得好,也能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
但是,当下的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能力,所以优化朗读教学,迫在眉睫。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小学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课堂教学成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朗读的学习热情,当下,我们的朗读教学课堂存在诸多问题,归纳如下。
1.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多。
一节课四十分钟,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常用语对生字词的指导或者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却很少时间放在朗读上。
一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基本上都是自己范读或者让学生默读,学生开口的朗读的机会并不多。
2.朗读过于形式化,缺乏评价。
朗读原本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的主角,现在只能“客串”。
一些课堂上,小组读、男女赛读、全班齐读等等多种方式的朗读,看似热热闹闹,但是缺乏灵魂。
学生仅限于读,至于学生读得如何,教师也是简单地点评甚至没有任何评价,使得朗读过于形式化。
浅析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摘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好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小古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形成语文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古文”教学,将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小古文”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得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经过小古文的诵读也能培养学生的气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针对当前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开展诵读教学的策略,力求对现阶段的语文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现状;策略在这里所说的“小古文”指的是适合学生去学习、查阅的经典文本内容。
“小古文”一词的由来最初是于2006年原《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先生提出的。
学生通过“小古文”的学习,能够更直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提高,这也导致了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小古文教学,通过诵读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使得学生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根据调研反映,许多小学生认为诵读小古文比较晦涩难懂,比白话文更加难读,在考试中也是学生重要的失分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针对教学现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进而促进学生成长。
小古文已经走进小学课本,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两则。
教材还配了一本《国学经典》,学校给语文老师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这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一)诵读时间难以保证“小古文”教学的发展历程短暂,据调查,在当下的小古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问题。
同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的时间是极其紧张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比较大,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为了赶进度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同时,在畅行“小古文”教师时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1]。
浅谈朗诵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朗诵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从小学到初中都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受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局限,语文素养的培养被严重忽视,朗诵教学在高中阶段处于一个尴尬地位,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此,提高朗诵教学的地位,重视朗诵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朗诵教学的重要性朗诵教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小时候的牙牙学语到长大后深情并茂地朗诵美文,开口读是我们接触语言、了解语言的最直接方式。
而对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高中生来说, 朗诵是他们最常见、最熟悉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高中阶段延续朗诵教学会让他们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持学习兴趣,能明显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2.朗诵是提升语感的有效方法反复诵读名家名作,就是一个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的过程。
通过反复朗诵,文章里的词汇、语言搭配、句法句式、语气格调等都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
同时,语感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将带动表达能力的提高,功利一点说,这种语感的形成将会让学生在高考的“语言文字应用”模块和写作模块上占据优势。
仅针对细度41.41%-0.074mm弱磁一粗一精一扫流程的精矿进行再磨再选试验,再磨磨矿细度为99.50%-0.045mm。
采用弱磁选进行提纯,弱磁选磁场强度为110.00kA/m。
试验结果见表12。
3.朗诵是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感受情感传递的重要方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 蕴含着古今中外文人的思维精华,其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对语文学科而言,朗诵一篇好文章是实现和作者心灵对话、情感沟通的最重要的方法。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作者:邓邦俊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2期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趣,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易解。
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为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因此,语文教学最大的功夫应该是通过语文朗读的正确指导,让学生将文本读出童趣,读出真情,读出心声。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我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中写到: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的“横空出世”吗?《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应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朗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课标还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有效的朗读指导,应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体味作者的感情,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读得情意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
这是朗读涵泳语言文字时追求的境界,也是新课标追求的境界:有温度,更有深度!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传神有情地朗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一、低年级的朗读训练一年级的孩子由于才进学校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有的孩子还存在汉语障碍,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当我面对八十四个年龄参差不齐,百分之九十五来自农村,还有近四十个少数民族学生的班级时,真的感到有些茫然,觉得无从下手。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
LIBERAL ARTS FANS2019年第30期教育教学5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马桦卿(浦城县临江中心小学,福建 南平 353401)【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生的语言使用技巧以及日后的学习意义重大,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书本中的文字与表达技巧,同时还能提高其写作水平,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朗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朗读将文字大声读出来,才能慢慢切实感受到文章要表达的具体情感。
本文就从朗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意义出发,研究并提出几个具体可行的提高学生朗读技巧的措施,希望为小学语文的朗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技巧【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77-02在语文教育中,朗读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被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
我国在教育部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进行学习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与渠道,而朗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意义[1]。
由于我国语言的特殊魅力,汉字在文章中的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各个时代各类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不尽相同,尤以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为代表,朗读在汉语语文教育中,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尽管如此,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的重要性认知不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朗读,同时缺乏对学生朗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因此,笔者重点介绍朗读重要性以及提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一)朗读作为小学生的一项基本功能够促进其智力发育我国教育部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将小学语文中的朗读作为小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来培养。
只有将朗读培养成小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力,还能充分发掘小学生的大脑灵活性。
小学语文教学各年级的朗读要求 (1)
小学各年级朗读要求一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要注意轻声、变调、儿化,纠正地方音。
2.学习流利地朗读课文。
努力做到不顿读、不唱读、不重复、不破读词句,注意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和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3.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尝试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4.能像平日说话那样自然地朗读。
二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正确:读准字音,不错字,不丢漏字,不加字,不倒词、不倒句、不跳句。
注意轻声、变调、儿化。
纠正地方音。
2.流利:朗读时努力做到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词句,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有感情:能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4.学习根据课文体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能注意诗歌、散文、透过童话故事和科普文章的不同读法,尝试用不同的读法,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讲述型:语调亲切自然,好像讲故事,娓娓动听。
描述型:语调轻快活泼,好像读儿歌一样,轻松俏皮。
抒情型:语调轻柔缓慢,好像读散文一样,充满幻想。
三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准确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要重视纠正地方音。
2.读顺句子(不破词,不颠倒,不重复字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把握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时间。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引用恰当的语气来读出感情,(借助句号、叹号和问号,把握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语气、语调;初步把握不同的情感色彩的文章内容应选用不同语气的方法)。
四年级;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做到普通话语音、语调标准(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停顿适当,节奏分明,有一定语感。
2.停顿适当,节奏分明,有一定的语感。
3.根据文章的体裁、写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尝试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和语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朗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通过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的写作。
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学会朗读。
其次,要创设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
另外,还要通过比赛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它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
从中,足以见得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第一,朗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感。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语言文字特别优美,因此,备课时我认真准备了朗读。
教学中,我进行了配乐范读,整个过程中注意把握温暖、美好的基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将优美的意境用我的声音传达给学生,把学生带入美好的秋景中。
有了我的成功示范,接下来的课堂中时时会听到学生们的精彩朗读,让人感觉很美。
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感,还陶冶了美好情操。
第二,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
日本著名记忆术研究家高木重朗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
我也有体验,朗读出来更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快记忆。
我要求我的学生在背诵之前,首先要大声朗读,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
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记忆方法,每到背书时,总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而且一个比一个大声。
经过观察,我发现放声诵读的孩子,记忆也较快,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背诵。
第三,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
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
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上。
教学中,我喜欢以读促讲,当然,我会教导学生边读边思。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很自然地将理解到的情感体现于朗读中。
第四,朗读有助于写作。
我们常常听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这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也会产生质的飞跃。
对小学生而言,习作是重点更是难点,尤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困难较大。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读到的文章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摹仿到自创。
在教学《秋天的雨》这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美好。
朗读技能对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如此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从中获得读书的快乐,受到美的熏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朗读。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学会
朗读。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朗读、喜欢表现自我,但只让他们自己体会朗读的感情、语气,有时还是不能到位,因此教师的范读比较重要。
教师为学生范读,不仅能很好地给学生指导朗读,还能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也十分喜欢模仿老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
其次,注意创设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
“课堂教学要多读精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应该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常用的朗读形式有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
教学《爬天都峰》时,我让学生表演读;教学《秋天的雨》时,我们师生合作读,效果都较好。
第三,比赛读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朗读形式。
在比赛中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体验读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可以学生单个之间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还可以师生间比赛读。
我经常会把朗读好的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评出小小播音员。
有的孩子把这个写进了作文,表达了他们的朗读意愿,都想在黑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成为班里的小小播音员。
从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喜欢朗读,能从朗读中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