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析新课标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浅析新课标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摘要:小学是实施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小学的教学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很重要的教学科目,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我国的语文教育发展进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因此,阅读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老师们也要充分意识到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改进阅读教学,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师需要对朗读的形式进行丰富在进行朗读时,要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朗读更有生气,才能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保持一个好的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感情流露,对于那些文质兼美、感情丰富的文本,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并对其有更深刻的体会,只有在朗朗的阅读声中,才能让学生有一种明朗的学习感觉。
其次,文中所用的词、感情、相配的乐曲,彼此相融,能产生十分和谐的效果。
所以,老师也需要在学生阅读的时候,适时地为学生们增添诗意,配上音乐的朗诵。
比如:以《月光曲》为例,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读出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
因此,在引入文本时,老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月光曲》的钢琴乐曲,让他们对音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学生对《月光曲》的音乐有了初步的感觉后,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此时,学生就可以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深刻地了解作品,体验作者的心境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在学生的朗读中,把握住重点和要点。
2优化评价形式,纠正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衡量阅读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种学习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对于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和文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下是几条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直接关系到朗读的效果。
如果学生对作品缺乏兴趣,那么朗读的效果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朗读名著、讲解名人故事、分享读书体验等。
二、建立正确的朗读习惯朗读时,学生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来保证声音、速度、语调等方面的表现。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同时要求学生遵循语音语调、停顿抑扬等朗读基本规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朗读技巧。
三、强化对标准音的认知学生在朗读中需要越来越准确地使用标准音,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和训练。
可以通过大声朗读、词、句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标准音,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掌握使用音。
四、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在朗读训练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如课堂朗读、集体朗读、个人朗读等。
不同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达到不同的目标。
例如,课堂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听老师读后,进行即时跟读以增强朗读技巧和准确性;集体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群体对声音、节奏、表情的统一要求,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个人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独立思考,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
五、配合课文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确定正确的朗读方式。
例如,对于古诗、古文等课文,朗读需要注意句式语气等,特别是某些字词发音的不规则变化,所以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门的维护和训练。
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不仅是单纯的声音表达,还需要学生具有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表达能力训练。
例如,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使语言的表达更具感染力,掌握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技巧等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浅谈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浅谈【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要重视语文朗读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培养他们的朗读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语文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和改进朗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引导、练习、表现力、素养、提升、兴趣、热情、价值、意义、关注、改进、方法、鼓励、活动。
1. 引言1.1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浅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朗读教学,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其重要性,注重方法和方式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表现力,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语文朗读不仅仅是单纯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章的意义,把握文章的情感和语气,并将其表达出来。
老师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提供丰富的朗读材料,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同时鼓励他们在朗读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正文2.1 重视语文朗读在小学低年级的重要性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情感、情节和意义,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朗读不仅是对文字的传达和表达,更是对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课文内容和思想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学生体验加深感悟的重要的训练方式.通过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主动性。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1、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背诵课文的基础,要达到背诵就必须反复诵读。
2、抓好范读,以自己精彩的朗读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和兴趣.3、朗读过程中,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原则,学生每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加分激励法,抓住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之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继续好好书的愿望。
4、适时开展朗读小比赛活动。
二、引导正确朗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丢字、加字、读破句子、前后不连贯,停顿不恰当等情况经常发生.那么,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四不两要”: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一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读准字音正确区分平翘舌,不读错音;二要注意恰当的停顿重音,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训练过程中我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才能读正确读流利;才能读出感情,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其次,教给朗读技巧,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词的音变等。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反复引导学生注意“啊”的音变,并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变,使学生在朗读时更加顺畅.三、朗读方式灵活恰当在朗读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学生差异,所以朗读的组织形式要灵活恰当.第一,想方设法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地给全班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可采用个人自由读、同座轮流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全体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与展示的机会.第二,朗读要求要有层次,步步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导言语文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石,而朗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朗读是一种通过音符和节奏来表达语言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对文字逐字逐句地进行解析和理解。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句的结构和语言的含义,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
此外,朗读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韵律感。
音标、音调、重音等都是朗读中需要注意的要素,通过反复的朗读练习,学生能够更加敏感地捕捉到语言中的韵律,培养出良好的语言感觉。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是学生进行交流的基础,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朗读能够让学生从书本中的文字走向口头表达,让他们通过声音和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朗读是一种即时的、实时的表达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朗读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气,使学生的口头表达更加准确、自然。
三、推动文化传承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文化形式,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朗读古代文学作品、古诗词等经典文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
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朗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朗读优美的句子和文章,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提升自己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朗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时,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选择适当的朗读文本。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简单的课文或儿歌进行朗读练习;对于进阶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朗读。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自2021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朗读在新课标下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朗读作为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形式,具有直接的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新课标还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感,而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说朗读在新课标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朗读正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或文章,让学生逐句朗读,并通过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让学生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和力量。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语调、音量和速度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和反馳。
在新课标下,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价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和对情感表达的能力,为教学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还要注重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朗读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本文首先探讨了为什么需要进行朗读指导,其次介绍了朗读指导的方法和实施技巧,包括注重语调、节奏感和情绪表达。
同时还提到了朗读指导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给予及时反馈。
文章指出朗读指导对学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建议,希望通过朗读指导的实施,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整体而言,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教师和家长们共同重视和努力。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方法、技巧、注意事项、效果、重要性、发展趋势、语文素养、学生、教学、浅谈1. 引言1.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朗读指导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本,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课文的选择、课文的解读、朗读的训练以及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都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朗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韵意识和语言思维方式,使他们在朗读中能够体味到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朗读指导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修辞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朗读指导的有效实施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为什么要进行朗读指导为什么要进行朗读指导?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朗读是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与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朗读教学策略
176浅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朗读教学策略★ 秦晓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不断向着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进行探索,教学内容也日益丰富。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加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力度,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
朗读是语言学科的重要活动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词汇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培养语感语调提升表达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陶冶性情品格。
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更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为长久有效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现在朗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实现理想课堂的有效构建。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虽然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被认可,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教学实践。
但是朗读教学依然处在边缘性的地位,方法和措施都太过随意,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成果有限。
有时候,学生的朗读活动多被安排在课前或者课后,以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为基础,教师没有发挥朗读示范的作用。
还有就是教师只选取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朗读环节,没能整体考虑学生的需求,导致整体学生的朗读意识和朗读能力都没能得到有效培养。
除此之外,教师的朗读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对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朗读要求缺乏对学生认知基础的考虑,朗读对象仅仅局限在课本教材上,忽视对学生朗读积极性的激发等等对加深语言理解能力和提高。
以及现代生活的变化发展,学生的朗读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这些都影响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朗读能力、语文学习质量提升起到的作用有限。
二、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1、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培养朗读的习惯学生的朗读习惯是在长期固定的实践练习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但是缺乏自主朗读的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指导工作。
比如教师可以规定每堂课的固定时间进行朗读活动,课前或者课后五分钟进行内容的预习或者复习活动。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朗读是把文章念出来,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只有进行反复朗读,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感受、体悟文字所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
日常教学中常常把朗读当成一个贯穿新课教学的线索,或者说是训练的环节。
其实,通过朗读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观点,意味着学生理解的差异。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
儿童在某项活动中由于表现好,得到老师的赞扬,他将对该项活动表示出兴趣,如此良性循环:因能力而导致兴趣,因兴趣而导致满足和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而导致朗读能力不高。
我所带的学生,班级中还有少数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差,学生自己对朗读没有兴趣,早读课不能很好地利用,总是在磨时间。
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
学生的朗读兴趣与他们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创设适合学生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学生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洒进课堂,使课堂呈现出春光灿烂,让学生想读、乐读,让他们在朗读中快乐,在朗读中宣泄情感。
二、保证读书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三、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
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关键词:朗读形式看法指导作用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
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字、词、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
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就几种朗读的形式谈谈看法。
一、赏读与创设情境“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
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想象与激发情感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朗读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语感朗读是通过大声读出来,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
通过反复朗读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文章的语气、语调以及语音语速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并配合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3.增强情感体验朗读不仅可以提高语言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感受到文章所传递的情感价值。
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二、朗读教学的方法1.精选朗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是开展朗读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名著片段、优秀的作文、诗歌、散文等,这些材料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2.明确朗读要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朗读的要求,包括朗读的语速、语调、语音、停顿等。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够正确地表达文章的意思和情感。
其次,要控制朗读的语速和节奏,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进行调整。
最后,要注重停顿和重音,根据需要适当地进行停顿和强调某些词语或句子。
通过明确朗读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3.创设朗读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朗读情境,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语音语调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感受力和语文素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朗读的定义、朗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朗读的定义朗读是指以正确的语音语调,较大的声音和适合的语气朗读文字、课文等,使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通过声音传达出来。
在朗读过程中,必须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气和停顿。
二、朗读的目的和意义1. 提高语音语调表达能力朗读是培养学生正确语音语调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音读和意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模仿老师或优秀的读者的朗读,逐步培养准确规范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矫正发音错误,调整语速和音量,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增强语言感受力和语文素养朗读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知字词的内涵和文化背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朗读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加深对句子结构、意思和篇章结构的理解。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关联,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朗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朗读中学生需要模仿作品的表演风格、情感和语调,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不同文学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味。
三、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1. 确定适合的朗读材料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教学。
可以选择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以及课文中的文学片段。
材料应该有足够的文学内涵,同时也要注意材料的语言简练、形象鲜明,便于学生理解。
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议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认识关键词:技巧感情朗读阅读教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一、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
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
朗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做到出口成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因为有些东西并不是只靠听就可以获得的,要从自己的朗读中找出灵感,按照抑扬顿挫的读法体会作者的心境,进而产生对文学的兴趣,牢牢地记住所讲的内容,这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是一举两得。
因此要在朗读中由简入难,逐步提升朗读的水平和理解的能力。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
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
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
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约束自己进行学习。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二、朗读教学的技巧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与得失主要取决于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应是读的最高境界,这应是我们教师课堂价值的理想追求之一。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载体,是我们获取知识、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
语文的学习既包含语言的运用,也包含文学知识和修养的培养,而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关键,也是最基本的技能。
其中,朗读则是小学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朗读的意义、朗读对学生的益处、如何落实朗读教育这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朗读的意义朗读是指读出口语音,使人能够听懂的读书方式。
当读者将字句送出口外,转化成语音时,就变成了朗读。
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文章的风格、语气和节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能够更好地感悟语文的魅力。
因此,朗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丰富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朗读能够让学生通过主动咀嚼文字,逐渐自我理解和体会文字的美妙,进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朗读还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更加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二、朗读对学生的益处1.培养口才朗读是口才训练的第一步,它是锻炼说话技能的最基本方法。
通过不断的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加自如的表达思想,增强流利度,使其能够清晰、透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锻炼语感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听懂语音语调并感受词汇的韵律,对提高学生的语感非常有益处。
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语感对于很多技能的发展十分重要,例如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语感来提升。
3.培养阅读习惯朗读能够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仅如此,朗读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感情表达,还能帮助他们分辨通俗与深奥文章,认识到不同风格文章的表达方式和特色,从而对语文知识更加理解和掌握。
4.提高写作能力朗读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探析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探析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一直被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主要探讨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其重要性。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是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自然,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增强对语文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增强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审美情感。
朗读是一种艺术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4. 培养自信心。
通过朗读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可以看出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1.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是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课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文朗读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对课文的感悟。
2. 朗读训练。
除了课文朗读外,学生还可以进行朗读训练,包括口齿训练、语音语调训练、声音语气训练等。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
3. 朗读评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艺,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 朗读作业。
老师可以布置朗读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朗读练习,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朗读能力。
三、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化:1. 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技巧和拓展朗读内容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培养朗读兴趣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是培养朗读能力的第一步。
只有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去进行朗读练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朗读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课文,向学生展示文字的美感和韵律感,引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朗读节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诗歌、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朗读带来的乐趣。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为后续的朗读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朗读技巧在培养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朗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优秀的朗读技巧可以使朗读更加生动、传神,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感。
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呢?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节奏和语调,引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注重语音语调,在朗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的位置,从而让朗读更加自然流畅。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朗读的口齿操和呼吸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他们在朗读时更加得心应手,更加生动传神。
三、拓展朗读内容除了课文朗读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朗读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名人演讲、经典散文等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体的朗读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朗读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实践,让学生参与朗读广播、朗诵比赛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指导的策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已经成为教师们课堂教学的重点。
如何在朗读教学实践中,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朗读,形成初步的朗读能力,让朗读带领孩子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呢?本文从朗读目标明确化、朗读训练情境化、朗读形式趣味化、朗读评价艺术化四个方面出发,具体阐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对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初步的探讨。
标签: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书声琅琅”是衡量一节语文课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从入学开始就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低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朗读的起步阶段,朗读指导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让学生打好朗读基本功,具备基础的朗读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朗读,乐于朗读,让琅琅书声回荡课堂呢?一、朗读目标明确化对小学生来说,朗读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和经常训练的。
它依赖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朗读实践,让课文朗读的目标具体化和明确化。
(一)课堂目标要明确低年级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但是具体读到何种程度,通过哪些教学手段达成目标却不明确。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课文将“朗读目标”明确化。
对话多的课文,如《狐狸分奶酪》,就应该注意对话提示语的指导,将朗读目标定为“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出角色的心情和语气”。
感叹句、反问句较多的课文,如《彩虹》《祖先的摇篮》,教师应将朗读教学目标定为“掌握感叹句、反问句的朗读要领,并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
(二)读书要求要明确刚刚迈入校门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每一次的朗读都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如: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字先拼拼音节;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学会听同桌读,帮助同桌读准字音。
一遍有一遍的任务,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且每一遍朗读,都要保证全班同学全部完成,再进行下一环节学习,不能走过场,草草收兵。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一、朗读训练的功能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
朗读是审美感知的桥梁,能激起美感带来审美情感的愉悦。
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判断能力。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晰等。
如前所述,学生发展语言是一个不断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外化”。
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
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受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熏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一种“渗透”。
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新课标下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期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新课标下朗读的意义朗读是指以一定的语音语调将文字表达出来,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在新课标下,朗读不再只是简单的读书,并且更多地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展示个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和加工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新课标下朗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语言的发音、语调、停顿等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2. 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的能力。
朗读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从而增加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个性魅力。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是关键所在。
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表达。
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和表达的个性。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乐于朗读。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内容、背景知识等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文章产生兴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朗读比赛、小组朗读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
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关键词:朗读形式看法指导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
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字、词、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
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就几种朗读的形式谈谈看法。
一、赏读与创设情境
“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
读出文句中的情感,
意境以及“弦外之音” 等。
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想象与激发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
”
三、演读与感悟体验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称赞》《纸船和风筝》《小鸟和牵牛花》《回声》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
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
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评读与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
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
既然有赛,就有评。
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
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
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学生看问题能从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解。
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还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时注重指导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一、善于设计朗读形式,因材施读。
朗读形式应根据不同性质的课文来设计。
突破朗读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
为了突出重点,加强识记,对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有关主要段落应加大力度齐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为了诱发灵感,活跃气氛,凝聚感情,对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
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
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发挥出读的效果。
二、认真把握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指导朗读不能急功近利,应服从于全册教材、单元及课文的整体要求。
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程度,应按学生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概括,再由概括到具体的过程。
层次分明地指导学生朗读。
三、充分保证朗读时间。
阅读教学应留有充裕时间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使课堂教学体现读书为主与训练为主的有机结合。
学生带着
不同的问题去朗读,并要求学生读课文时做到:用心,求准确,认清楚,有感情。
从而使指导、反馈贯穿教学全过程。
四、进行朗读指导的若干注意点。
1、勤读代替多问。
2、借助直觉思
维带读,通过看图片、实物、资料、板画或者参观、访问、表演让直觉思维诱发朗读情趣。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实施,新课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在具体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能力是学生形成其它各项语文能力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促进作用。
1. 朗读是学生发展智力、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
在朗读能力形成与提高过程中,学生会读到许多文质优美的典范作品。
朗读这些作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等重要的智力因素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琅琅上口的语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睿智、鲜活的思想,俯瞰到深刻的生活哲理,学会做人的道理,正所谓读书可以明智。
2. 朗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信息社会中要获得新的信息就必须善于交际,“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良好的口才始于朗读,会说从会读开始。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所谓语感,一是指具有个性特征的言语。
例如人们见到“落叶”二字时,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二
是指对以抽象共性形式存在的语言法则、结构的敏感。
例如人们听到“我和姐姐一起漂亮”就会自然的反应到“一起”换为“都”才正确。
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培养语感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便是朗读。
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同时对语言进行感知判断,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朗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俯瞰到深刻的生活哲理,学会做人的道理,正所谓读书可以明智。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