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
(完整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表2:学生课堂上得到个别读的机会:表3:学生对所学内容朗读的熟练程度:不难看出:(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在思想上不能重视朗读,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胆小,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
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
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训练一、课题研究背景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新课改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最要紧的不是读出感情,而是把字、句读正确。
所谓读正确,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仅是生字的字音,还包括轻声、儿化和变调;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字句;还要读出句中、句间以及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上述每一项要求,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二、研究对象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研究纠正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策略。
3、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到位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内容究的意义就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
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适当的语气。
针对这一要求,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低年级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如: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
究其原因,归纳如下: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朗读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虽然不曾在研究领域销声匿迹,但也时有沉浮,且在理论深度上的探讨有待挖掘。
自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时,朗读之风盛行,并很快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同时,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朗读”这个题材上大做文章,但是不少还是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上,例如:仅仅从朗读的形式上来作文章,这无疑不能确实而有效地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因为朗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读,而是要在读中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并能真正地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
…………主要参考文献:1、《对当前朗读教学的审视》,2002,(14)2、《语文朗读教学的综合效应》,2001,(15)“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讲堂授课中提升朗诵指导有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的状解析朗授课作一种的文授课方法,然不曾在研究域声匿迹,但也有沉浮,且在理深度上的探有待挖掘。
自从《小学文授课大》提出“小学各个年的授课都要重朗”,“要学生充分地,在中整体感知,在中有所感悟,在中培养感,在中碰到感情的熏陶”。
一,朗之流行,并很快成小学文堂授课的重。
同,好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朗” 个材上大做文章,但是很多是停留在“蜻蜓点水”的面上,比方:从朗的形式上来作文章,无疑不能够确而有效地提升朗授课的有效性。
因朗的目的不是,而是要在中激学生的内心世界,领悟思想感情,累言,培养感,并能真切地享受的无量趣。
⋯⋯⋯⋯主要参照文件:1、《对当前朗诵授课的审察》,2002,( 14)2、《语文朗诵授课的综合效应》,2001,( 15)“提升小学生朗能力的策研究” 研究告《提升小学生朗能力的策研究》笔人:内蒙古包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第一部分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拥有独立的能力,学生的生学打下基,是授课的首要目。
了的目,首要的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和方法的指,其中方法的学和指已成信息代授课的重要内容和价追求。
朗是行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培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文程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授课都要重朗和默。
”小学段朗的体要求是:用一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文。
在文授课中,朗也是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
出名特教双金曾指出:声琅琅看作一堂好的首要特色。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也曾:“ 身地,激动他激动,宛转他宛转⋯⋯必尽兴的作者当的感情,美得其法,不但认识当作者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凡,需要得字字响亮,不能一字,不能暗。
而且要“逐句玩味”、“屡次精”、“ 之宜舒不迫,字字分明。
”可朗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中心小学,地城合部,学生的组成基本是当地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性大,学生音容颜表出一般水平低,方言种多差异大的特色。
以六年 1 班例,全班 35 人,学生构当地学生 9 人,山西、盟、甘、北、北、四川等地的学生 26 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一般言境。
语文(心得)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论文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对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
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传统而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我校语文老师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来弥补当今语文教学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在部分教师已进行了经典诵读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
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
既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
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编号:
2017年校本科研课题申请书
研究类别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填表日期2017年5月20日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
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
束力的协议,遵守实验小学科研课题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实验小学科研课题领导小组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请按实验小学校本科研课题的相关规定,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含电子版),请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成册。
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A3纸双面打印,每份单独中缝装订,报送2份。
三、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内各栏内容。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研究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工作单位按年级组、学科组全称填写。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能超过8人。
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
例如:
A.专著
B.译著
C.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三、课题设计论证
四、预期研究成果
五、教科处初审意见
六、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好的朗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然而,在许多的课堂上,却很少有朗朗的读书声,很少听见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少学生的朗读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这些常见的现象,可以归结说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太差。
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本研究的界定是: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朗读是研究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
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朗读不同于唱读和念读,更非死记硬背。
朗读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的重要途径。
感知课文,使朗读者自身生活经验参与到朗读的作品中去,对语言推敲、揣摹、分析和理解,使作品的情感在朗读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达到一种“美读”的境界。
XXX认为:“读得很美了,也理解得差不多了。
”因此,本研究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应该得到重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了重视朗读和默读的阅读教学要求,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提高其朗读能力和水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而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正确的朗读要求学生先读出正确的字音,然后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流利的朗读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掌握好换气,口齿清晰,不断读,不重复;有感情的朗读则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上,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通过有声语言把文本、作者、读者的情感合为一体,真挚地表达出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导读:本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九百多年前,苏轼就教给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三分诗,七分读”。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包含着感性的的情感,或直抒,激昂,低沉有力,就像感受音乐节奏一样。
经常朗读,它是架设学生与作者心灵交流的桥梁,它是学生情感升华的载体,让学生从“无情无义”转变成为一名情感饱满、思维活跃的人。
只有学生亲历朗读,才能让他们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的最佳途径,把学生塑造的有血有肉。
自从承担小课题研究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思考,对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本段研究针对问题在我们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技巧不高明,朗读知识储备不够,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给朗读教学的效果带来影响。
常见教师在领读中不能细细品味文中感情,有的依靠参考书的提示朗读,限制了自己课堂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的多元情感。
也有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某种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的引导,导致朗读“血肉分离”,不能把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也是肤浅的,形式化的,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
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自从开展课题《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研究》以来,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很多实践性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思考,对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现将本课题研究中期工作小结如下:一、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更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借鉴其他老师的研究经验,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
(1)积极认真阅读各类教育教学类的有关朗读的书籍及音像资料,学习及积累朗读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取得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
(2)学习课标,朗读指导明方向课堂教学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课题组成员都是语文教师,又分布在各个年级,便于我们进行统一步骤的课题研究。
学期初我们就组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朗读教学在不同学段的目标任务,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以学习为主;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练习为主;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应用为主。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特点及朗读水平,初步确立小学不同学段的朗读教学方法。
倡导各位老师网上学习自己所带年级课文的朗读音频,教学视频等,为语文课堂朗读指导提供有利支持。
(3)通过理论学习,教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朗读教学的诸多益处,也认识到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势在必行2.大胆实践,优化朗读教学。
(1)了解现状,做针对性地指导在课题研究开展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虽然喜欢朗读,但不愿在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朗读,包括课堂,看来孩子们不善于表现自己,有些羞涩,不自信。
家长虽然也重视孩子的朗读,但家长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相对弱一些,孩子又不听家长的话,这就凸显出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朗读指导的重要性。
(2)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研讨、实践全体教师在教研组的教研计划的安排下,紧紧围绕课题开展教学实验,公开课、研讨课,课前做好充分备课,并邀请同行观摩、指导,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汇报
5、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不合理。我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停留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学方式刻板,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 行朗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安排学生朗读,学生既不清楚以什么方式朗读,也不 明白朗读的意义和方向,在这样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把朗读视为应 付老师的手段,朗读也就丧失了原本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校语文朗读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 而导致朗读能力不高。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很多种方式,如营造朗读情境、角 色扮演朗读等。营造朗读情境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和文章内容相仿的课堂情境,目 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氛围的衬托 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学生的朗读兴趣低。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处于农村的他们 人生经验和阅历有限,对于作者所表述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以及艰苦奋 斗精神等思想感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朗读兴趣较低。
4、朗读教学目的不明确。大多时候,我校语文朗读教学中,甲生读了乙生 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学生只是被教 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有口无心的“念着经”。这样的朗 读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指导策略摘要: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是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但是,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常常会出现学生朗读效果不佳的状况。
这样现象的产生,多半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语文知识,对朗读的目标、意义、方法理解不到位导致的。
因此,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通过有效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指导策略前言:朗读是一种多元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它不仅需要发出声音,还应匹配一定的情感,同时要通过眼睛看,准确的将文字读出来。
这样需要内在、外在共同合作完成的学习项目,可以锻炼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做到表达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时,应从目标的明确开始,让学生理解朗读的意义以及利好,并经过朗读方法的掌握,不断提升其朗读能力。
一、明确朗读目标,规范指导朗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应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龄效的特点,使其明确朗读的目标,而后带着目标进行朗读,并进行规范性的指导,使学生明白朗读是为了什么,这样学生朗读时,才可以进行认真的朗读,并有效的完成朗读目标。
因此,教师进行朗读目标明确时,可从朗读声音要洪亮、字音要准确、情感要饱满等方面,进行规范。
如,朗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朗读这篇课文的目标,并以规范化的指导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朗读才可以做到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并且情感饱满。
这样的目标明确为主的指导方式,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朗读,经过自己的示范性朗读,让学生明确目标。
这就要求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行示范性朗读时,自己做到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是在雪地里,感受着“下雪了”的快乐,使学生受到熏陶,继而朗读时模范教师的朗读情感表达方式,做到绘声绘色的朗读,达成朗读目标的同时,使得规范性的朗读目标要求了然于心,为有效的提升朗读能力做好方向上的指导。
二、了解朗读意义,巧妙点拨朗读是陶冶情操的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可通过让学生了解朗读的意义着手,进过教师的巧妙点拨。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的提出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多读才能加深理解。
的确,朗读时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及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换为出声的口头语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目前:国内小学生朗读的现状是老师们大力抓朗读,而学生仍不喜欢读书,尤其是有感情朗读,甚至出现念读唱读之势,教师指导机械匮乏,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等问题。
所以,开展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研究刻不容缓。
通过朗读练习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
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
.教育家张田若: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教育家叶圣陶:设身处地,激昂处还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三、研究的内容1.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的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通过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的练习,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方面将取得哪些成效。
.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及推广。
四、研究的目标1.以朗读为载体,发挥语文功能。
.探索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四会市东城街道冯云小学林凤娟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语文教学的需要朗读是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也是语文课的主旋律。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杨再隋教授也说:“要充分而有效地读书。
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读的检测,以提高读的质量。
”强调了朗读理解文章“义蕴”的步骤和提高质量的方法。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朗读更有独到的见解:“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读透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肉里。
”这里强调了熟读、吟咏、揣摩的作用,提出了朗读的高层次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对朗读均给出了相关表述,反复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可见,教学前辈和大师们对朗读与朗读教学进行了广泛探索,提出了精辟见解,国家对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也更加明确。
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贯彻“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在朗读训练放在重要地位。
(二)我校朗读教学的现状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可以说充斥于我们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而且又“雁过无痕”。
一些课堂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但是不到2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一种点缀。
如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老师就“啪——啪——”两下手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这样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表1)。
表1:随机抽查一节阅读教学课50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3分钟3~5分钟 5~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 20分钟以上9 4 4 2 1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
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
针对种种弊病,我们试图分析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朗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使朗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Abstract】“Correct, fluent, has the sentiment to read aloud the text” is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s the recognition is engaged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e basic method, is also the student studies the language one item long-term and the stable important work.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raises good reads aloud the custom, teaches essential reads aloud the method, can make the student to deepen to the article the understanding, comprehends autho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can strengthen student’s comprehension faculty and the memory, obtains effect which word table Italy reaches. Regrettably, student when reading aloud has each kind of disease. In view of all sorts of diseases, we attempt the reason which analyzes these diseases to produce, and unifies reads aloud the training the essential method, carries on the instruction target-oriented, thus promotes the student to read aloud the level the enhancement, causes to read aloud in student’s language study plays the proper role.【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Reads aloud the training; Strategy research1 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调查及现实意义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July 20212021年7月第18卷第07期Vol.18No.07读与写杂志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焦永淑(甘肃省景泰县喜泉镇陈庄小学甘肃景泰730400)摘要:在语文课教学中,朗读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不仅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切实的感受文章的内涵,领悟其所诠释的感情。
本文围绕文化导入、情景设置等方面,对如何有效开展朗读教学进行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7-0143-01为顺应素质理念,教师在实施语文授课期间,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注重及素质拓展能力的进一步培育。
而朗读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并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培养综合的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规范有序的完成朗读任务,提高整体的朗读学习成效,教师需要在授课手段方面进行有效革新。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在当前的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表现并不符合教学标准[1]。
大部分学生对于朗读活动缺乏兴趣,在课堂上也比较随意,未能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朗读任务。
导致该模块所呈现的育人效果比较低下,也严重影响整个课堂的进度。
而形成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教师在朗读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设置上,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与规范性。
朗读时间较短,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到朗读氛围当中,同时,在朗读的方式和方法设置上也相对比较单一,导致整个朗读氛围比较枯燥,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教师需要做的是要积极改观教育思想。
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种举措为学生创设规范性的朗读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整体的朗读学习效能。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2.1整合朗读文化,加深认识教师需要认识到文化整合对学生端正朗读学习观念,加深文化知识理解的重要性。
小学中年级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小课题
小学中年级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一、研究的背景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的意义随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课堂上学生把书读起来了,琅琅书声已回响在美丽的校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指导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重结果呈现,轻过程指导;重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重整齐划一,轻独特体验……影响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阅读课上应该重视朗读,真正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朗读指导的要求、过程、形式和功效诸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以提高阅读教学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应重在整体感知课文,悉心体察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在具体的语境中“导”:“导”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情感的熏陶;“导”想象力的发挥,预感能力的培养;“导”心灵的沟通,喜怒哀乐情弦的共振。
在指导学生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和点拨,才能使学生朗读入情入境,真正达到读中感悟、以悟促读、读中生情、以情育人的目的。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感情的熏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
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
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
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从我省类似课题研究情况来看,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对朗读教学十分重视,曾撰写了《研读:一个正向我们走来的课题》等系列文章。
特级教师王崧舟开展了“小学课堂语感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提出朗读教学要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
宁波市东海实验小学开展了“研读型变式”语文教学法课题研究,提出了“初读感知→细读深究→精读顿悟→熟读涵泳”的变式朗读教学结构。
诸暨市赵家学校开展了“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中运用微探”课题研究。
省外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江苏省东台市琼港学校的“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
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角色错位。
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二是学而不思。
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三是思而不学。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
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
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
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四)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
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
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
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
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
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
以本校五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10月—11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
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及理论经验,曾参与过县级课题研究,并有几篇教学案例、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及获奖。
课题组成员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对本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