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2024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最新版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3.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
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6.“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7.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的是“神州飞船”。
8.鸟巢和埃菲尔铁塔都是钢结构。
9.港珠澳大桥(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10.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因此,技术与工程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模型,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12.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
13.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14.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15.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16.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时,较稳定、不易变形的是三角形框架。
在四边形框架中添加斜杆,增强了承重、抗震能力。
17.塔台模型测试主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和美观等。
18.塔台模型太高会减弱它的抗风能力。
19.塔台制作不够精细会减弱它的抗震能力。
20.把塔台制作成上轻下重会提高它的抗震能力。
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塔台镂空结构,可以提高抗风能力。
21.如何测试塔台模型:(1)用米尺测量塔台模型高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点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学变化)。
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放大物体图像,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薄。
我们可以用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等物品来自制放大镜。
需要注意的是,放大镜只能横向放大,纵向不会放大。
3、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也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例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5、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而像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则不是晶体。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些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些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7、英国科学家XXX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到了细胞。
8、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9、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1、XXX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
例如,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1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微生物抵抗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处理垃圾和污水。
15、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则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选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2、昆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盒也自曲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6、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7、在亿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俭—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ft 曾。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0、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镣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问问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1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镣下观察官的精细结构。
13、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绿体、还看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
—14、大量的研穷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牛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封面)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一、填空: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记忆)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了解)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记忆)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
(了解)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了解)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
(了解)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了解)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记忆)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精编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精编复习资料《科学》六年级下册笔记内容2015,3,2第⼀单元微⼩世界第⼀课放⼤镜⼀、为什么要⽤放⼤镜观察哪些⼯作需要经常使⽤放⼤镜?答:需要⽤到放⼤镜的⾏业或⼈员有:公安侦查⼈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观察⼩型的零件);农业科技⼈员(观察花、种⼦、植物的结构);考古⼯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观察病菌细菌);测绘⼈员(看地图)等…⼆、放⼤镜下的新发现1、怎样正确使⽤放⼤镜?(P2)答:⽅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镜在物体与⼈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图像⼤⽽清楚。
2、放⼤镜的作⽤:(P 3 )答:放⼤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显现⼈的⾁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镜的特点1、放⼤镜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镜放⼤倍数⽐较⼤?答:放⼤镜的放⼤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的,放⼤倍数就越⼤。
3、为什么⼀些器具也有放⼤图像的功能?答:因为放⼤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镜的镜⽚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功能。
4、⼈们为什么把放⼤镜⼜叫凸透镜?答:因为它的镜⽚中央凸起,且⼜是透明的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装置的应⽤。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的眼镜。
第⼆课放⼤镜下的昆⾍世界⼀、奇特的⾝体构造1、苍蝇的复眼:有⼏千个⼩眼组成,观察范围⼴,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2、昆⾍的触⾓:是他们的“⿐⼦”,可以分辨各种⽓味,是嗅觉器官;3、蟋蟀的“⽿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朵长在⾜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鳞⽚,其实是扁平的细⽑。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且还能爬⾏,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蚜⾍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的?)草蛉的幼⾍⽤“镰⼑”勾住蚜⾍,把尖尖的嘴刺⼊蚜⾍的体内,只⽤⼤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的体内的汁液吸⾷⼀空;草蛉还会把蚜⾍的空壳背在⾃⼰的背上伪装⾃⼰。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放大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放大镜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用放大镜看见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是(彩色的小圆点)组成的。
这些点的颜色由(红、绿、蓝)组成的。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睛。
9、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答:书上第2页。
10、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答;因为放大镜镜片是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7、水滴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物体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放大镜下,我们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放大镜下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法。
4、怎样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要想看到更小的物体,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可以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简易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也有所不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水中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微生物。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8、微小世界和我们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同时,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发现了更多微小的生物和微观世界的秘密,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生物
1. 动物类
- 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 动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2. 植物类
- 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性
- 植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 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结构
3. 人体健康
- 人体组成及器官功能
- 预防传染病等常见疾病的方法
二、物理
1. 日常物理现象
- 风和空气的存在及作用
- 光和影的基本特征
- 力的作用及测量
2. 热能与温度
- 热能的传递方式及相关实验- 温度的测量和变化规律
3. 电与磁
- 电的基本性质及电路
- 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三、地理
1. 自然地理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地球的结构及地球运动
- 天气和气候
2. 人文地理
- 世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
- 各州市的区位、交通等情况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探究
-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设计与实践
-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分析
- 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本教材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希望本文对大家学习和参考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汇编
6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目录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 (1)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 (1)第2课认识工程 (1)第3课建造塔台 (2)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 (3)第5课制作塔台模型 (3)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 (4)第7课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5)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6)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6)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6)第3课形形色色的植物 (7)第4课多种多样的动物 (8)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8)第6课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9)第7课保护生物多样性 (10)第三单元宇宙 (10)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 (10)第2课八颗行星 (11)第3课日食 (11)第4课认识星座 (12)第5课夏季星空 (13)第6课浩瀚的宇宙 (13)第7课探索宇宙 (14)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15)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15)第2课产生气体的变化 (16)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16)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17)第5课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17)第6课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18)第7课美丽的化学变化 (18)6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20分)
1.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_,看到的的范围_______;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_,看到的范围 __________。
2. 生活垃圾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3. 做填埋模拟实验时,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_______,喷水相当于 __________。
4.当前世界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5. 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___ ,月球围绕地球______________。
6.人们把星星分成群,划分不同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__________ 。
7.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__________属于天鹅座_________属于天琴座和__________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__________。
二、判断。
(20分)
1、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3、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
……………………()
4、海边建填埋场可以不危害环境,可以让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
()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
6、垃圾填埋场有可能会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
7、过期的药品可以随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
8、购买物品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包装豪华的物品。
………………………()
9、日光灯管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
10、废电池是没有毒的垃圾,我们可以随便扔在垃圾堆里。
………………()
11、北极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
……………………………………………()
12、我们可以借助北斗星来寻找北极星。
…………………………………………()
13、从不同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
14、我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银河。
…………………………………………………()
15、在夏季,我们看不到北极星。
……………………………………………………()
16、光年就是光走过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
17、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在诞生和消亡。
………………………………()
18、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者。
……………………………………………………()
19、米饭、馒头遇到碘酒变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
20、米饭的味道是甜的。
……………………………………………………………()
三、选择题(20分)
1、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A 、装上水的圆柱体烧杯 B、透明的玻璃球 C、金属球
2、在夜晚,我们看到的漫天星星大多数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3、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
A、四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四十九分之一
D、八十分之一
4、月球公转形成了()。
A、昼夜变化
B、月相变化
C、四季变化
5、下列月相中,最有可能是农历二十二月相的是()。
6、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
A 、月环食 B、月偏食 C、月全食
7、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
A 、初一 B、十五 C、初七八
8、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 )。
A 、大
B 、小
C 、一样
9、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 、巴斯德
B 、列文虎克
C 、罗伯特•胡克
10、宝石花耐旱是因为( )
A 、根部吸水能力强
B 、叶片细小,蒸发水分慢
C 、叶面所孔少,蒸发水分慢,叶肉能储存水分
四、作图题
1、画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4分)
2、请你画出从初一到十五月相变化图?(10分)
初一 初三 初八 十二 十五
五、设计题(10分)
铁生锈速度快慢的对比实验。
研究的问题:不同的环境下铁生锈速度有快慢吗?
我们的假设:
实验材料:4枚铁钉、水、纸巾、食盐溶液等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原因分析:
(三)
一、填空题。
(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横线上)20分
1、 像食盐等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
2、 在光学显微镜中,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16×,那么物体的图像将被__160倍。
3、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组成的,该物质是由__第一个发现的。
4、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__的,把铁钉浸入该溶液中,能看到__(填产生气体或溶液变颜色)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发生了__变化。
5、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水、__、__等,我们能用沉淀、__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二、 选择题。
20分
1、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 )引起的。
A 、细胞
B 、微生物
C 、晶体
2、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5分钟,白糖( )。
A 、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4、下列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在米饭上滴碘酒
C、混合沙和豆子
5、铁钉放在()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6、()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A、“火山说”
B、“地震说”
C、“撞击说”
7、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
A、初一
B、初八
C、十五
8、织女星属于()星座。
A、天鹅
B、天琴
C、天鹰
9、( )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选择精美包装物品
C、重新使用
10、下面的垃圾不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A、废电池
B、废注射器
C、废餐巾纸
三、判断题。
20分
1、在显微镜未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
2、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3、白糖、碱面、雪花都属于晶体。
( )
4、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
5、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马上熄灭。
( )
6、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星期。
()
7、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
( )
8、从不同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形都不一样。
()
9、科学家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减少空气污染。
()
10、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科学家的事情,和我们无关。
()
四、连线题。
9分
1、将下面物质变化和伴随的现象连接起来。
水结冰颜色变化
火柴燃烧产生气体
在米饭上滴碘酒形态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2、将模拟实验中的物体(现象)与真实的物体(现象)用直线相连。
细石子、河沙下雨
清水地下水被浸滤出来的有害物质污染了
浸过墨水的纸巾土层
喷水地下水
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了填埋的垃圾
五、填图题。
5分+4分
1、在下图中画出月相变化图,用黑色表示月相看不见的部分。
十五十二初八初四初一
东西
2、画出月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
六、简答题。
12分
1、请叙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制成玻片标本所需的材料和葱表皮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