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2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2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二层有两个拱件,清式斗拱的叫法是正心瓜拱(形如切成一瓣瓣的西瓜)和翘(类似瓜拱,但是下面开槽口)。
两种、四个斗件槽升子和十八斗。
正心瓜拱横向安放在大斗的正中,是第一个和大斗的结合件。
翘接着安放在大斗的纵向中心,与正心瓜拱十字相交,扣住大斗的包耳和正心瓜拱。
在中国传统大木建筑中,有一个规矩,所有木结构件,它的搭接规律是山面压檐面。
什么是山面和檐面?简单的理解,面对一个房子,横对着我们的是房檐,纵着对着我们的是山墙。
对单一斗拱来说,横着的是檐面,纵着的是山面。
在正心瓜拱两边,用斗栓固定连接着两个槽升子。
翘的两头则用斗栓固定连接着十八斗。
这一层的四种八件斗拱件,我们逐一说一说。
先说拱件。
宋《营造法式》说,造拱之制有五:一曰华拱。
二曰泥道拱。
三曰瓜子拱。
四曰令拱。
五曰慢拱。
第一个装在大斗上的拱件正心瓜拱衍生源于宋式泥道拱。
它的长度比例与宋式相当,宋式泥道拱长六十二分,清长六点二斗口,宽一又四分之一斗口。
翘是第二层第二件。
源自宋式斗拱件中的华拱。
宋《营造法式》中又有'抄拱’'卷头’'跳头’的称谓。
'足材拱也。
若补间铺作,则用单材。
其长七十二分。
’清式翘长七斗口,宽一斗口。
基本沿袭了宋式斗拱的比例。
相比于柱头科斗拱的翘,平身科的翘要单薄些,一般说法是,平身科对出跳的支撑与柱头比较相对次要,清式柱头科同样位置的翘为两斗口宽,柱头科是檐面的出跳的主要支撑。
在这层还有两种斗件,槽升子和十八斗。
槽升子源自宋式的齐心斗。
齐心斗,宋《营造法式》称:'其长广皆十六分’。
清式槽升子顺槽方向长为一点四斗口,宽为一点六五斗口。
(这里有些蹩脚,顺槽方向虽短却称为长,包容方面虽长却称为宽,应是以功能为要的称法)槽升子有同大斗一样的耳、平、腰,在一侧正中开有拱眼壁槽,另一侧开槽与正心瓜拱相配,底有斗拴孔。
十八斗源自宋式交互斗。
交互斗,宋《营造法式》称:'亦谓之“长开斗”。
斗拱结构详解ppt课件
斗拱结构概述作用发展斗拱结构什么是斗拱?+ =斗 拱斗拱斗 拱C斗拱概述斗拱,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合称斗拱。
也作枓拱、枓栱。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和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过渡部份。
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故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C斗拱概述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
用于柱顶、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
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一块像挽起的弓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斗拱的组合一点也不复杂斗上置拱,拱上置斗,斗上又置拱……重复交叠,千篇一律,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一旦开始结合可以如此复杂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典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典雅、高贵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的精神和气质。
中国古建筑-斗拱1资料
斗拱 北京先农坛
斗拱
斗拱
斗拱的种类: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 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 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
檐斗拱、平座斗拱。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 半;数量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 实。
唐(上) 宋(中) 元(下)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北京故宫角楼
斗拱
太和殿
北京故宫
柱头铺作 柱头科 柱间斗拱 补间铺作 平身科 转角斗拱 角铺作 角科 其中,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 用也是最大。
宋斗拱
清斗拱
宋代清代斗拱比较
斗拱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
斗拱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
斗拱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
北京昌平昭陵
绝对干货:60张简图教你看懂中国古建筑的梁架与斗栱
绝对干货:60张简图教你看懂中国古建筑的梁架与斗栱梁架分件示意图梁架内部的结合点,称为结点。
[1]脊槫,又称脊檩,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
明清之前用叉手支撑,后用侏儒柱支撑。
[2]襻间,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构件。
襻间用于椽下,是联系各梁架的重要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单材、两材、实拍等组合形式。
明清时期檩下只用垫板、枋,合称一檩三件,废除襻间。
明清时襻间改称枋,并在它与檩间空隙处加竖板,称垫板。
檩、垫板、枋联用是明清官式建筑通常做法。
山西平顺王曲天台庵大殿(唐)殿内梁架结构殿的两缝梁架之间在各条檩下都加一条平行于檩的木枋,放在蜀柱上的大斗口内,与平梁相交。
这种枋在宋代叫“襻间”,用作梁架间的联系,以加强构架的纵向稳定性。
在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也仅此殿用了襻间,是研究唐代厅堂型构架特点和发展演变的重要例证。
[3]丁华抹颏栱,脊部叉手上角内,横向出耍头的栱。
颏kē,脸的最下部分,下巴。
一般在平梁之上用蜀柱、叉手与丁华抹颏栱拖脊槫。
捧节令栱,跟丁华抹颏栱有点类似,位置也差不多,承槫下替木之令栱。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殿内梁架结构[4]蜀柱,即瓜柱,蜀柱是宋代名称,又叫侏儒柱,意思为短柱。
早期只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而在其他承梁处用斗栱、矮木和驼峰。
蜀柱头也安斗,柱头间用襻间,柱角处装木㭼。
[5]叉手,自平梁两端背上斜支向脊槫的枋木。
叉手也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实际是一对人字型的支撑。
叉手的上述用法通用于汉至唐,晚唐五代起,逐渐改用蜀柱支撑脊槫,叉手成为托在两侧的加强稳定的构件。
明清时期,各梁均用瓜柱支撑,瓜柱下用角背,取消了叉手。
[6]平槫,除脊槫和檐槫以外,跟脊槫平行的槫子。
[7]合㭼(tà),置于平梁上与蜀柱交接处,可加固梁与柱的连接。
明清称角背,缴背或脚背。
[8]平梁,宋式建筑称谓,位于脊槫下的梁,长二椽。
明清称三架梁,太平梁。
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五代)梁架结构“串”这一构件在《法式》厅堂等屋的大木作里用得很多,主要起联系柱子和梁架的作用,这和江南常见的“串斗式”木架中的“串枋”和“斗枋”的作用是相同的。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1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1本篇斗拱名为七踩重昂平身科。
既然是详解,就从名称的意义缘由说起。
七踩,踩-这是清式斗拱的叫法。
在宋式斗拱里叫-跳。
斗拱以大斗中心算,挑出三个斗口的距离叫-拽架;斗拱向内外各出一个拽架叫三踩,向内外各出两个拽架叫五踩,各出三个拽架叫七踩。
重昂,每向内外各出一个拽架就要向上加一层,就要加一个斗拱的纵向件翘或昂。
我们这攒斗拱有头昂二昂两个昂,称为重昂。
平身科,宋《营造法式》称‘补间’,是指这攒斗拱在檐下的相对位置,安放在角上的叫角科,安放在柱子上面的叫柱头科,在角科与柱头科之间的斗拱叫平身科。
上图,在大额枋、平板枋之上,左边是柱头科,右边是角科,中间的五攒斗拱是平身科,也正是我们要图解的七踩重昂平身科。
(这里说到一攒斗拱,什么是攒?攒是清代的叫法,宋式叫朵。
攒和朵的叫法,光说斗拱时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一套装配好的斗拱,在整个带斗拱的大式宫殿建筑中,它是宫殿面宽与进深的基数,两柱之间放几攒代表间量的大小。
这在以后详解大式宫殿时还要提及。
)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一层,大斗。
大斗,这是清式斗拱的名称,也叫坐斗,它衍生于宋《营造法式》中的栌枓,十字开口,是整个平身科斗拱支撑系统的受力底座。
由耳、平、腰、包耳、拱挡板槽、斗拴孔组成。
宋《营造法式》说:‘造斗之制有四:一曰栌斗。
二曰交互斗。
三曰齐心斗。
四曰散斗。
’宋时栌斗。
其长与广皆为三十六分。
高二十分。
上八分为耳,中四分为平,下八分为欹。
开口广十分,深八分。
主要用于柱头。
大斗的形状与尺寸比例来自栌斗,腰、平、耳演化于欹、平、耳,如果大斗的全高为10,那么腰和耳各占四份,平占两份。
与宋式栌斗高二十分。
上八分为耳,中四分为平,下八分为欹。
开口广十分,深八分。
的比例一致。
宋式栌斗外形尺寸的长与广,由于主要是用于柱头,要大于清式大斗。
如同样比例,宋栌斗为三十六分见方,清式大斗则三十分见方,清式大斗实为三斗口。
清式斗拱的腰是直面,宋式斗拱的欹是曲面。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角科)9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角科)9上回完成了五层的装配,这回装第六层及以上。
我们还是从里往外装,拿进来的第一个件是斗拱附件檐面的井口枋。
再拿进山面的井口枋。
这两个井口枋在角科上相互搭交,一端搭在角科的由昂上,另一端顺柱头科桃尖梁的侧开槽滑下,坐在里拽厢拱的三才升上;同时,平身科斗拱的撑木头和里拽厢拱、三才升也挑着井口枋。
我想井口枋的这个名称一定是工匠们在装配中取的,不管以前叫什么,匠人们装到这个位置时,一定看着像井口,才起的这个俗名,再上两张图,看看像不像。
第三个拿进的件是角科的斗拱件—斜桁椀。
在前面的装配中,由于压制关系,斜面件往往是最后出现,斜桁椀不压制这层的檐面、山面斗拱件,在这层就先现身了。
斜桁椀坐在由昂上,后尾靠住山面、颜面的井口枋出头,本层再出场的枋件都将和它是卡靠关系。
装好斜桁椀后,拿进山面、檐面的里拽枋。
这层角科上的这两个里拽枋,一头靠住斜桁椀,一头靠住桃尖梁,坐在五层的里拽枋上,压制平身科的撑木头。
外拽枋装好后,拿进山面、檐面的正心枋。
两个正心枋同样斜面一头靠住斜桁椀,直面一头顺桃尖梁的侧直槽滑下,落在五层的正心枋上,压制平身科的撑木头。
正心枋装好后,拿进这层的最后的枋件——外拽枋,装法同样是直面一头顺桃尖梁的侧直槽滑下,落在五层的外拽枋上,压制平身科的撑木头。
外拽枋装好后,拿进平身科斗拱的桁椀。
平身科桁椀的三个下开槽分别与外拽枋、正心枋、里拽枋相配,后燕尾榫与井口枋的燕尾槽相配,落在平身科的撑木头上,扣住这层的四个枋件。
再往下装,就先不按层了,从里往外,好装好说。
拿进檐面的正心桁,正心桁落在正心枋上,角科的斜桁椀、平身科的桁椀、柱头科的桃尖梁同时承托着正心桁。
拿进山面的正心桁,一端和檐面的同名件榫卯撘交,落在山面的正心枋上。
装好山面、檐面的正心桁,拿进檐面的挑檐桁。
檐面挑檐桁落在挑檐枋上,靠在角科斜桁椀和柱头科的桁椀前面圆弧上,在没有和山面的挑檐桁榫卯撘交前只有桃尖梁限位。
拿进山面的挑檐桁。
最详细地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
最详细的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各部名称:斗拱名称:“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分类: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斗拱结构—我国建筑特有结构ppt课件
斗拱的概述
•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 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接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 其分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 柱上。普通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留念性的建筑物,才有 斗拱的安顿。抖拱使人产生一种奥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 觉得。
• 在美学和构造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 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 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雕著一个立双 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 徵桔祥如意。
一块像挽起的弓 弓形短木叫拱
一块像盛米的斗 方形木块叫斗
斗 + 拱 = 斗拱
斗拱的作用
三、它构 造精巧,造形 美观,如盆景, 似花兰,又是 很好的装饰性 构件。
单位:“朵 〞
斗拱:可以鉴别建筑朝代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 代不同,每可借其构造演化之序, 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 拱之认识,实为研讨中国建筑者 所必具之根底知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
先秦——唐:无木建筑存世
火烧阿房宫
唐〔618——90年〕 宋〔 960—1279 〕
元〔1206—8〕 明〔8—1644〕 清〔1616—1911〕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以下图为 山西平顺 天台庵正殿
上图为 山西芮城 广仁王庙正殿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斗拱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中国古建筑上篇介绍了古建筑中分——墙身和木构架,今天介绍古建筑中分的另一重要构件——斗栱。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一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
宋式铺作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一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
斗栱由早期出现的挑出、撑托、支顶等简单的构件,逐步发展成为“模数”的复杂结构系统,成了大型甚至小型重要建筑关键性的结构部分。
它不仅是结构的需要,而且也是构成古建筑优秀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中国木结构发展、古建筑年代鉴定、古代建筑艺术等问题重要的依据之一。
铺作的名称宋代每一组斗栱称为一朵,根据位置又分别称之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平坐铺作、攀间铺作等。
铺作的两层含义(1)铺作首先表明了一组斗栱在构成上的层数与斗、栱等组成部分的相叠关系。
如四铺作,即一组斗栱由四层构件相叠而成;五铺作,即一组斗栱由五层构件相叠而成。
(2)其次表明了铺作数与出跳数之间的关系,如四铺作即出一跳,五铺作即出两跳,八铺作即出五跳。
再次,规定了斗栱出跳的次序,如八铺作通常是先出二华栱,再施三昂,而不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譬如不能先出一华栱,然后出三昂,再出一华栱等。
因此铺作在表示栱、昂的出跳情况及其多寡时,又有了“次序”的限定。
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详见图5-7。
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宋代铺作——基本构件组成宋式铺作由斗、栱、昂及其他附件组成。
知识点1:栱需要清楚宋式斗栱-栱种类宋式斗栱中用栱有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五种基本类型。
(1)华栱,也称抄栱、卷头、跳头。
垂直于建筑面阔方向上、向内外出挑。
华栱(广义)为主受力栱,按照其使用的位置又分为华栱(狭义)、骑槽檐栱、角华栱、丁头栱、虾须栱等。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结构分解图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结构分解图什么是斗拱,斗拱又称铺作(宋式),牌科(吴式)等。
在梁檩与立柱之间,作为一种过渡结构,由许多斗性木块,与肋形曲木,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远,是中国建筑特有的结构。
一、斗拱的基本组成斗拱基本构件:斗,拱,翘,昂,升。
1、斗斗是斗拱中的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块,形状如斗而得名。
2、拱拱是矩形断面外形似弓的短枋木,一般为横向承挑作用,有瓜拱,万拱,厢拱之别。
3、翘翘外形与拱相同,其承挑方向与拱不同,翘为纵向出挑的短枋木。
宋法式中翘被称为“华拱”,或“抄拱”。
4、昂昂与翘一样是纵向出挑构件。
其前后伸出贯通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伸于屋内。
5、升统一指代槽升子、三才升、十八斗等小型斗形构件。
位于拱、翘、昂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拱之间,用于承托上层构件,实际上是一种小斗。
二、斗拱的作用1、增加出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斗拱由纵横交叉的拱件自下往上层层累叠、逐渐扩展,使出檐宽度增加。
无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有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斗拱出踩,随着斗拱出挑踩数增加,整体出檐尺寸随之增加。
出檐变大,墙体和基础的遮盖面积变大,对保护台明免受侵蚀的作用也增强了。
2、将檐口荷载均匀传布屋面荷载通过桁檩传递给屋架梁,由梁传到柱。
有斗拱的建筑的檐口荷载由若干斗拱组承接,分散传递檐口柱枋上,使受力更加合理。
3、增强抗震能力一般建筑中,梁与柱的交接点是承受横向剪力的的薄弱点,除刚性接点外,抗震能力都比较差,而斗拱正好解决了这一弱点。
斗拱构件纵横交叉,严密咬合,可以承受来自纵横两向的剪力,分解其破坏性,提高了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4、丰富檐口造型斗拱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常优美的立体造型,拥有了很强的装饰性,时整座建筑显得或生动活泼,或富丽庄严,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经典三维细部详图区分宋清斗拱(上)
经典三维细部详图区分宋清斗拱(上)哲匠之家中国古建筑木作技术专业培训班篇末:报名倒计时!斗栱按照时代可分为:宋式斗栱和清式斗栱由于技术的传承和长期发展演变,宋式斗栱和清式斗栱它们的形状和名称都有区别的:1宋式和明清对比——模数变化1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
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按《营造法式》一至八等材的具体尺寸,列出上图比例图形,我们可知厚是材的三分之二,符合三分法/黄金分割;栔与材之和即足材长,等于以材为边正方形的对角线之长(材×√2),也就是“方五斜七”。
简简单单的一个图形,对称、方圆、三分法、勾股弦率等美学元素都可以找到,即使你不去找它已经在那里。
2清式斗拱从宋式演变而来,但名称、模数、构造和在构架中所起作用都有变化。
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以平身科斗拱中坐斗承托翘昂的卯口宽度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叫做“斗口”。
清代单材高度比为14:10,足材20:10。
斗口制为宋制“分值”的十倍。
斗拱按建筑等级分为十一等。
由宋制和清制相比,可以看出用材普遍减小。
随着历史的发展,斗拱用材的趋势是由大变小。
3《营造法式》中每一组斗拱称一朵,在柱上的叫柱头铺作,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二柱之间阑额上的叫补间铺作。
每朵最下部有一托住整组斗拱的大斗,称栌斗。
栌斗一般用在柱列中线的上边。
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拱,前后向(内外)挑出的称华拱,左右向的称泥道拱。
华拱可挑出一至五层,每挑一层称一跳;挑向室外的称外跳,挑向室内的称里跳。
宋《营造法式》“总铺作次序”条规定:“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出三跳谓之六铺作,出四跳谓之七铺作,出五跳谓之八铺作”,由此可以知道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跳数加3,即n(铺作数)=x(出跳数)+3(常数项)。
4清式斗拱从宋式演变而来,但名称、构造和在构架中所起作用都有变化。
清式每一组斗拱称一攒,每个瓜拱上都用万拱,如宋式全计心造。
完整的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
最详细的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斗拱名称:“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分类: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一、斗拱简介
斗拱即斗形拱门,是属于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拱形结构,
它一般由拱心和拱环组成,内外同时围绕着半圆形,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
常常见的形式之一
斗拱具有独特的结构,显得十分精巧,在当时的建筑中十分流行,它
的构造与工艺也变得非常复杂,可以说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集大成者,
它的技术既和当时的石刻技术有关,又和当时的瓦饰技术有关,而且具有
很强的象征性,象征着家庭的繁荣与富足。
二、斗拱的构造
斗拱是一种非常精细的结构,它的构造分为内拱心、外拱环、内外拱时、外拱顶四部分,它有一种十分独特的结构,由外而内依次为拱环、拱时、拱心、拱顶,其主要由拱心和拱环组成,上图为斗拱构造图:
1、拱心
拱心是斗拱最重要的结构,它由两个半圆构成,外拱环和内拱心依次
紧贴着拱心,它具有半圆形的结构,它是斗拱的主要支持构件,也是斗拱
的贯穿点,在其上利用投影原理,可以把其他三大结构紧密地组合在一起。
2、拱环
拱环是斗拱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它可以是整个斗拱构造的关键,它的
外部有一个较深的凹槽。
斗拱整理
三、斗拱的作用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
宋式补间铺作斗拱构造示意
宋《营造法式》中的大木作规定房屋建筑的尺度、比例,均以“分”为基本模数(见材份)。这个基本模数同斗拱就有关系。所谓一“分”,指的是一“材”大小拱的断面高度的十五分之一。斗拱本身各个分件的断面大小、长短比例,也是用“分”来度量的。比如,单材拱断面高15“分”,宽10“分”;足材拱高21“分”,宽仍为10“分”。足材拱高度多出的6“分”恰为上下拱之间由斗垫托而出现的空隙的高度──一拱(6“分”)。泥道拱上有慢拱时,两拱之间空隙里通常用称为暗拱的木条进行填充,它的断面被规定为高6“分”,宽4“分”。又如,第一跳华拱长60“分”,由此确定了华拱出跳,最长为30“分”;泥道拱、瓜子拱长62“分”;令拱长72“分”;慢拱长92“分”。
宋式斗拱中每挑出一层为一跳,每增高一层为一铺。斗拱的大小等级就是以出跳数和铺数多寡来排定次序的。宋《营造法式》“总铺作次序”条规定:“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出三跳谓之六铺作,出四跳谓之七铺作,出五跳谓之八铺作”,由此可以知道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跳数加3,即n(铺作数)=x(出跳数)+3(常数项)。关于常数项3有多种解释。一种是:栌斗、耍头和衬方头;一种是栌斗,最上一跳跳头上的令拱和令拱上的拱檐方或算拱方;一种是柱列中线上的方木,泥道拱(单拱造时用栌斗)、慢拱(单拱造时用令拱)和罗汉方。斗拱组合中有慢拱的称重拱,没有慢拱的则称单拱;跳头上有横拱的那一跳称计心,没有横拱的那一跳称偷心。此外,还有两种不出跳的,一种叫“单斗支替”,是在栌斗上加替木以承下平拱;一种叫“把头绞项作”,是栌斗上用泥道拱承托下平拱,用于柱头上,梁与泥道拱相交出头。还有一种最简单的出一跳斗拱,称“斗拱跳”,是梁与泥道拱交叉后出跳做为华拱,直接承托拱檐方。它虽出一跳,但铺叠不足四层,所以有一种意见认为跳和铺的关系并不总是跳数加3为铺数;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它不足四铺,不典型,所以被排除在“总铺作次序”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详细的唐宋、明清斗拱结构详细图示
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
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
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
“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
单杪单昂五铺作:
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
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
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
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
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
〖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
分类:
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一斗二升对麻叶和一斗三升等简单的,翘昂式的,品字的(每昂),还有一种溜金斗拱,是清皇宫,祭坛等重要地方才可用。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一般称“X翘X昂X踩”。
翘相当于宋式的杪(华拱出跳数),昂同,踩基本是出跳数乘二加一(里外同时出跳)。
踩,翘、昂每支出一层,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叫【一踩】。
单翘单昂五踩:注意其中的假昂
五踩重翘品字斗拱:
其余几种手头没有图片。
溜金斗拱我在先农坛仔细看过,外侧与翘昂的一样,内层如同一个很长的昂尾,顶在金檩下面,其实整个昂是一个折形木,不像唐宋那种直昂承力起杠杆作用,难怪学者说其结构不合理。
明清斗拱实物,北京基本满街都是。
东南大学建筑系制作的模型
宋式分解图片:
清式分解图: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