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

C
斗 拱
。
作用
榫卯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
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不承重。“墙倒 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
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
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 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 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木材逐渐短缺,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 柱上,致使斗拱结构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C
斗 拱
作用
免受雨水侵蚀破坏。
C
斗 拱
作用
斗拱结构 构造精巧,造 形美观,如盆 景,似花兰, 又是很好的装 饰性构件。
C
斗 拱
性。
作用
多层斗拱就
就像一个减震器, 可增强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经过
造型加工和描金 油饰美化后的斗 拱,极富有装饰
C
斗 拱
中介。
作用
榫卯(sǔn mǎo)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
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 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 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斗拱种类与样式

斗拱种类与样式斗拱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性构件,它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在建筑设计中,斗拱的种类和样式非常多样化,下面将详细介绍斗拱的种类与样式。
一、斗拱的基本概念斗拱是由两个或多个弧形构件相交而成的结构体系。
它通常用于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装饰,也可以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斗拱可以分为直线型、曲线型和复杂型三种类型。
二、直线型斗拱直线型斗拱是由两个或多个直线构件相交而成的结构体系。
它通常用于门廊、门窗等位置上,具有简洁明了、大方得体的特点。
1.单孔直线型斗拱单孔直线型斗拱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一种类型。
它由两个平行直线构件组成,通常用于门廊、门窗等位置上。
2.双孔直线型斗拱双孔直线型斗拱由三个平行直线构件组成,中间一个略高于两侧。
它通常用于门廊、门窗等位置上,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
3.多孔直线型斗拱多孔直线型斗拱由四个或更多平行直线构件组成。
它通常用于大门、大厅等位置上,具有更加宏伟的效果。
三、曲线型斗拱曲线型斗拱是由两个或多个弧形构件相交而成的结构体系。
它通常用于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装饰,具有优美的曲线和流畅的造型。
1.单孔曲线型斗拱单孔曲线型斗拱由两个弧形构件组成,通常用于门廊、门窗等位置上。
它具有流畅的弧度和优美的造型,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
2.双孔曲线型斗拱双孔曲线型斗拱由三个或更多弧形构件组成,中间一个略高于两侧。
它通常用于大门、大厅等位置上,具有更加宏伟的效果。
3.复杂曲线型斗拱复杂曲线型斗拱由四个或更多弧形构件组成,具有非常复杂的造型和精美的细节。
它通常用于教堂、宫殿等高档建筑物的装饰。
四、复杂型斗拱复杂型斗拱是指由多个不同形状的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它通常用于高档建筑物的装饰,具有非常复杂和精美的造型。
1.穹窿式斗拱穹窿式斗拱由多个弧形构件组成,呈现出一个圆顶状的结构。
它通常用于教堂、宫殿等高档建筑物的装饰。
2.花环式斗拱花环式斗拱由多个弧形构件组成,呈现出一个环状的结构。
斗拱结构分类

斗拱结构分类斗拱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构造形式。
它是指通过多个斗拱的相互支撑和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建筑结构。
根据斗拱的不同形式和应用场合,斗拱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单孔斗拱结构单孔斗拱结构是最简单的斗拱结构形式,它由一个拱顶和两个拱脚构成。
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建筑中小型的单跨结构,如门楼、亭阁、园林建筑等。
单孔斗拱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同时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和美观性。
二、多孔斗拱结构多孔斗拱结构是指由多个孔洞组成的斗拱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常用于大型建筑中,如宫殿、寺庙等。
多孔斗拱结构可以通过不同孔洞的形状和大小来实现建筑的多样性和美观性。
同时,多孔斗拱结构还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三、吊脚斗拱结构吊脚斗拱结构又称悬挑斗拱结构,它是指斗拱的拱脚不直接支承地面,而是通过吊脚悬挂在建筑物的墙体上。
吊脚斗拱结构常用于建筑物的前廊、走廊等处,可以增加建筑的空间感和美观性。
同时,吊脚斗拱结构还可以减轻拱脚的受力,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四、交叉斗拱结构交叉斗拱结构是指两组或多组斗拱在建筑物内部交叉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常用于大型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如宫殿、教堂等。
交叉斗拱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交叉方式和拱的形状来实现建筑的多样性和美观性。
同时,交叉斗拱结构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五、复杂斗拱结构复杂斗拱结构是指由多个斗拱和其他构件组合而成的复杂建筑结构。
这种结构常用于大型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如宫殿、宗教建筑等。
复杂斗拱结构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斗拱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构造形式,它通过多个斗拱的相互支撑和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建筑结构。
根据斗拱的不同形式和应用场合,斗拱结构可以分为单孔斗拱结构、多孔斗拱结构、吊脚斗拱结构、交叉斗拱结构和复杂斗拱结构等几类。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为建筑物提供不同的空间效果和美学价值。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斗拱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以斗拱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和空间美观性。
本文将从斗拱结构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斗拱结构是指由多个斗拱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
斗拱是指由拱圈和拱柱两部分组成的承重构件,拱圈承担压力力的传递,而拱柱则起到支撑和排列的作用。
通过将拱圈与拱柱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具有较好承重性能的结构体系。
斗拱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承重性能好:斗拱结构的拱圈承负压力力,分散到拱柱上,并通过拱柱传递到地基上,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
由于斗拱的特殊形状,使得力的传递路径更加合理,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空间美观:斗拱结构能够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
斗拱的形状多样化,可以根据建筑的需要进行设计,创建出各种曲线和几何形状的空间,增强了建筑的审美价值。
3.施工便利:斗拱结构由拱圈和拱柱组成,构件较少,且构件形状简单,易于制作和安装。
施工过程中只需组合拱圈和拱柱,不需要大量的模板和支撑,施工速度较快,成本较低。
4.抗震性能好:斗拱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由于拱圈和拱柱的相互作用,使得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在地震等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位移,减小震动对结构的破坏。
斗拱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特别是一些大跨度的建筑。
例如大型展馆、体育馆、剧院等。
这些建筑通常需要较大的开放空间,斗拱结构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并且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使建筑更加美观。
此外,斗拱结构也常见于一些历史建筑中。
因为斗拱结构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和抗震性能,能够在没有现代屋架和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支撑建筑的重量,所以在一些历史时期,人们常常采用斗拱结构构建大型建筑,如古代的宫殿、寺庙等。
综上所述,斗拱结构是一种具有较好承重性能和空间美观性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它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特点,能够在建筑中创造出各种独特的空间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斗拱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上也在不断提高,为现代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C斗 拱
概述
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管从 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叠, 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一种 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的巧妙和 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精 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一局部都有斗拱 结构。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 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 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 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 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 织成一个分为假设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 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 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少, 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唐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斗拱种类与样式

斗拱种类与样式1. 斗拱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常见的构件形式,用于支撑屋顶和加强建筑结构。
它由两个或多个相互交叉的弧形构件组成,形状独特,具有美观和实用的双重功能。
斗拱在中国建筑中广泛应用,尤其在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重要建筑中更是常见。
斗拱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出现在唐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斗拱逐渐发展演变,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宋代以后,斗拱逐渐被其他结构形式所取代,但仍然保留在一些传统建筑中。
2. 斗拱的基本结构斗拱由两个或多个相交的弧形构件组成,通常由木材或石材制成。
每个弧形构件称为“斗”,相交处称为“拱”。
斗和拱之间通过榫卯连接或者使用金属箍带固定。
2.1 单层斗拱单层斗拱是最简单的斗拱形式,由两个相交的弧形构件组成。
这种斗拱常见于庭院、门楼等建筑中,用于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和结构稳定性。
2.2 多层斗拱多层斗拱是由多个相交的弧形构件组成的复杂结构。
这种斗拱常见于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中,用于营造雄伟壮观的氛围。
3. 斗拱的样式分类3.1 拱心形状分类根据斗拱的拱心形状,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基本样式:圆形、扁圆形和椭圆形。
•圆形斗拱:拱心为完全圆形,常见于古代寺庙等建筑。
•扁圆形斗拱:拱心为稍微扁平的圆形,常见于古代宫殿和园林等建筑。
•椭圆形斗拱:拱心为椭圆形,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建筑。
3.2 斗角样式分类根据斗角(即两个相交弧线之间的夹角)的不同,可以将斗拱分为直角斗拱、钝角斗拱和锐角斗拱等几种样式。
•直角斗拱:两个相交弧线的夹角为直角(90度),常见于古代宫殿和园林等建筑。
•钝角斗拱:两个相交弧线的夹角大于直角,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建筑。
•锐角斗拱:两个相交弧线的夹角小于直角,常见于古代寺庙等建筑。
3.3 斗拱样式与建筑风格的关系不同的斗拱样式与不同的建筑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同的建筑风格往往使用特定样式的斗拱来体现其独特之处。
•宋代建筑:宋代建筑注重简洁、雅致,常使用圆形或扁圆形的直角斗拱。
斗拱的分类

斗拱的分类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构件形式,其分类较为繁多。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斗拱进行分类介绍。
一、按照斗拱的形状分类:
1.圆斗拱:顾名思义,其形状为圆形,常见于大型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如寺庙、宫殿等。
2.方斗拱:其形状为正方形,常见于小型建筑物的构件中,如门窗、墙壁等。
3.梯形斗拱:其形状呈梯形,常用于横跨两个墙体之间的建筑物中,如桥梁、拱门等。
二、按照斗拱的用途分类:
1.支撑斗拱:位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用于支撑屋顶或其他重要的结构构件。
2.装饰斗拱:位于建筑物的外观上,用于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艺术价值。
三、按照斗拱的结构分类:
1.平斗拱:斗拱上下两端均为平直,常用于小型建筑物的构件中。
2.券斗拱:斗拱上下两端呈弧形,常用于大型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
3.圆弧斗拱:斗拱上下两端均呈圆弧形,常用于大型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
四、按照斗拱的材料分类:
1.砖斗拱:使用砖块作为斗拱的材料,常见于传统建筑中。
2.石斗拱:使用石材作为斗拱的材料,常见于古代建筑中。
3.木斗拱:使用木材作为斗拱的材料,常见于民居建筑中。
斗拱的分类种类较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应用。
在实际建筑中,选择合适的斗拱形式和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美观性。
斗拱结构知识点总结图解

斗拱结构知识点总结图解一、斗拱结构的发展历史斗拱结构最初出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它是一种特殊的拱形结构,常常用于建筑物的主要支撑和加固。
斗拱结构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建筑中,但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隋唐时期的斗拱结构主要是在宫殿、寺庙和官方建筑中得到应用,它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工程技术性。
随着宋元时期的到来,斗拱结构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出现在宫殿和寺庙中,还出现在民居、园林和墓葬等建筑中。
明清时期的斗拱结构则更加丰富多样,各种风格和形式的斗拱结构相继出现,使得其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斗拱结构的构造原理斗拱结构是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拱形构件组成的,这些构件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
斗拱结构的构造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斗拱的基本构造形式斗拱结构由一系列相互依托的拱形构件组成,这些构件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固的结构形式。
斗拱的基本构造形式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半圆形拱,二是这些拱之间相互连接的横向构件。
这些横向构件通常包括横梁、墩柱和墩壁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支撑和加固斗拱结构,使得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 斗拱的承重原理斗拱结构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其主要原理是依靠上下拱之间的相互支撑和相互配合来实现的。
当外部荷载作用于斗拱结构时,上部的拱形构件可以承担一部分荷载,同时通过横向构件传递给下部的拱形构件,由下部的拱形构件来继续承担和分担荷载。
这种上下拱之间的相互支撑和配合使得斗拱结构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3. 斗拱的装饰和美学原理斗拱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工程技术价值,还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美学魅力。
斗拱结构的装饰和美学主要体现在其形式和线条上,它通过一系列的斜切、拼合和装饰等手法使得结构具有较高的建筑美感和审美价值。
同时,斗拱结构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造型和装饰来彰显出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从而丰富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
三、斗拱结构的实际应用斗拱结构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在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和风雨侵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斗拱结构知识点总结高中

斗拱结构知识点总结高中斗拱结构的历史沿革斗拱结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代和周代,但是真正的斗拱结构应用于建筑中,要追溯到汉代和唐代。
在汉代,斗拱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比如汉代的宫殿和陵墓中都可以看到斗拱结构的身影。
到了唐代,斗拱结构更是被发扬光大,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如大雁塔、洛阳白马寺都采用了斗拱结构,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代表之一。
此后,斗拱结构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直到明清时期,它仍然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斗拱结构的特点斗拱结构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它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斗拱结构的构造是由多个拱形构件组成的,这些拱形构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互支撑,使得整个建筑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并且不易发生变形和倒塌。
其次,斗拱结构的外观美观大方,充满了古典的韵味,给人一种雄伟和庄严的感觉。
再者,斗拱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楼阁,都可以看到其身影。
最后,斗拱结构的施工工艺也很独特,需要经过精密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完成。
斗拱结构的结构形式斗拱结构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形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悬山卷草式、合抱式、转角式和穿斗式等。
每一种结构形式在设计和施工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来逐一进行介绍。
悬山卷草式:这种斗拱结构形式最早出现在唐代,它的特点是在每个斗拱的拐角处都设置了一个小型的悬山,悬山的形状呈长方形,像一条香火。
而斗拱的拱顶则布满了曲线,如同一条翻卷的草叶,因此又被称为“卷草式”。
这种结构形式既美观又坚固,被用于大型的宫殿和寺庙建筑中。
合抱式:合抱式斗拱结构在唐代和宋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特点是相邻的两个斗拱之间分别设置两个小拱,这两个小拱的拱顶相连,如同两个手臂合抱在一起,因此得名“合抱式”。
合抱式斗拱结构在材料运用上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适用范围广泛。
转角式:这种斗拱结构形式常见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它的特点是在建筑的各个角落都设置了一个斗拱,每个斗拱的拱顶呈现出精美的曲线,使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美观大方。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结构分解图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结构分解图什么是斗拱,斗拱又称铺作(宋式),牌科(吴式)等。
在梁檩与立柱之间,作为一种过渡结构,由许多斗性木块,与肋形曲木,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远,是中国建筑特有的结构。
一、斗拱的基本组成斗拱基本构件:斗,拱,翘,昂,升。
1、斗斗是斗拱中的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块,形状如斗而得名。
2、拱拱是矩形断面外形似弓的短枋木,一般为横向承挑作用,有瓜拱,万拱,厢拱之别。
3、翘翘外形与拱相同,其承挑方向与拱不同,翘为纵向出挑的短枋木。
宋法式中翘被称为“华拱”,或“抄拱”。
4、昂昂与翘一样是纵向出挑构件。
其前后伸出贯通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伸于屋内。
5、升统一指代槽升子、三才升、十八斗等小型斗形构件。
位于拱、翘、昂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拱之间,用于承托上层构件,实际上是一种小斗。
二、斗拱的作用1、增加出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斗拱由纵横交叉的拱件自下往上层层累叠、逐渐扩展,使出檐宽度增加。
无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有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斗拱出踩,随着斗拱出挑踩数增加,整体出檐尺寸随之增加。
出檐变大,墙体和基础的遮盖面积变大,对保护台明免受侵蚀的作用也增强了。
2、将檐口荷载均匀传布屋面荷载通过桁檩传递给屋架梁,由梁传到柱。
有斗拱的建筑的檐口荷载由若干斗拱组承接,分散传递檐口柱枋上,使受力更加合理。
3、增强抗震能力一般建筑中,梁与柱的交接点是承受横向剪力的的薄弱点,除刚性接点外,抗震能力都比较差,而斗拱正好解决了这一弱点。
斗拱构件纵横交叉,严密咬合,可以承受来自纵横两向的剪力,分解其破坏性,提高了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4、丰富檐口造型斗拱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常优美的立体造型,拥有了很强的装饰性,时整座建筑显得或生动活泼,或富丽庄严,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感。
中国古建精华斗拱详解

中国古建精华斗拱详解宋式形制和构造《营造法式》中每一组斗拱称一朵,在柱上的叫柱头铺作,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二柱之间阑额上的叫补间铺作。
每朵最下部有一托住整组斗拱的大斗,称栌斗。
栌斗一般用在柱列中线的上边。
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拱,前后向(内外)挑出的称华拱,左右向的称泥道拱。
华拱可挑出一至五层,每挑一层称一跳;挑向室外的称外跳,挑向室内的称里跳。
同华拱成正交的拱称横拱,除泥道拱外,最外一跳华拱头上的横拱称令拱,用以承托外檐的拱檐方(即枋)和承托内檐天花的算拱方。
在柱心泥道拱和外跳令拱之间各跳跳头(即华拱头)上的横拱,都称瓜子拱。
瓜子拱、泥道拱上可直接承托方木,也可再加一层横拱,称慢拱,瓜子拱、慢拱上的方木称罗汉方;宋式斗拱中向外挑出的构件除华拱外,还有斜置的下昂和上昂。
下昂大体平行于屋面,昂尾压在梁下或椽(即檩)下。
上昂自斗拱中心向外上方斜出,以承令拱。
下昂的作用是在少增加斗拱高度的条件下增加挑出长度;上昂的作用是在少增加挑出长度的条件下增加斗拱高度,二者的作用正相反。
各层拱间用斗垫托、固定,斗位于拱的中心、两端或拱与昂等相交处。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斗拱以榫卯结合,出跳拱昂的卯口开在下方受压区,横拱的卯口开在上方。
拱上的斗用木销钉与拱结合,斜置的昂则用昂栓穿透到下层的拱中进行固定。
宋《营造法式》中的大木作规定房屋建筑的尺度、比例,均以“分”为基本模数(见材份)。
这个基本模数同斗拱就有关系。
所谓一“分”,指的是一“材”大小拱的断面高度的十五分之一。
斗拱本身各个分件的断面大小、长短比例,也是用“分”来度量的。
比如,单材拱断面高15“分”,宽10“分”;足材拱高21“分”,宽仍为10“分”。
足材拱高度多出的6“分”恰为上下拱之间由斗垫托而出现的空隙的高度──一拱(6“分”)。
泥道拱上有慢拱时,两拱之间空隙里通常用称为暗拱的木条进行填充,它的断面被规定为高6“分”,宽4“分”。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传统斗拱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传统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且独特的结构形式,它是由横梁与纵梁相交交叉组成的,形如一个反曲的弓形。
斗拱结构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传统斗拱结构,介绍其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对建筑的影响。
一、斗拱结构的特点斗拱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特的造型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弓形的外观和悬挑的效果。
斗拱通常由上下两层横梁相交构成,上层横梁向外突出,形成凸起部分,而下层横梁则向内凹陷。
这种形式使得斗拱不仅具有承重功能,还为建筑增添了艺术美感。
斗拱结构的形式多样,有独立的斗拱,也有相连的连续斗拱。
独立斗拱一般用于建筑的门楼或屋檐,起到装饰和承重的作用。
连续斗拱则常见于殿堂、宫殿等大型建筑中,通过多个相连的斗拱形成连续的弧形结构,使建筑更加稳固和壮观。
二、斗拱结构的历史背景斗拱结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起初主要用于墓葬建筑。
在秦汉时期,斗拱逐渐应用于宫殿和寺庙建筑中。
而到了隋唐时期,斗拱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隋唐时期的建筑以木构为主,斗拱结构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物承重的需求,并且能够塑造建筑独特的外观。
宋代以后,斗拱结构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中,斗拱结构成为主流,并逐渐发展出多种形式和样式。
在乾隆年间,斗拱结构达到了巅峰,尤以颐和园的建筑为代表。
至今,古代斗拱结构仍然可以在中国的古建筑和一些仿古建筑中看到。
三、斗拱结构对建筑的影响斗拱结构在古代建筑中承载了重要的功能和象征意义。
其承重的作用可以使建筑更加稳固,抵抗地震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
同时,斗拱也成为建筑装饰的焦点,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斗拱结构还在文化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斗拱象征着力量和团结,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斗拱在中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与稳定的追求。
同时,斗拱结构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审美观念,并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斗拱的构造与结构解剖图
一、斗拱简介
斗拱即斗形拱门,是属于中国传统建筑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拱形结构,
它一般由拱心和拱环组成,内外同时围绕着半圆形,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
常常见的形式之一
斗拱具有独特的结构,显得十分精巧,在当时的建筑中十分流行,它
的构造与工艺也变得非常复杂,可以说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集大成者,
它的技术既和当时的石刻技术有关,又和当时的瓦饰技术有关,而且具有
很强的象征性,象征着家庭的繁荣与富足。
二、斗拱的构造
斗拱是一种非常精细的结构,它的构造分为内拱心、外拱环、内外拱时、外拱顶四部分,它有一种十分独特的结构,由外而内依次为拱环、拱时、拱心、拱顶,其主要由拱心和拱环组成,上图为斗拱构造图:
1、拱心
拱心是斗拱最重要的结构,它由两个半圆构成,外拱环和内拱心依次
紧贴着拱心,它具有半圆形的结构,它是斗拱的主要支持构件,也是斗拱
的贯穿点,在其上利用投影原理,可以把其他三大结构紧密地组合在一起。
2、拱环
拱环是斗拱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它可以是整个斗拱构造的关键,它的
外部有一个较深的凹槽。
斗拱结构详解范文

斗拱结构详解范文斗拱结构是建筑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结构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构造特点。
本文将详细解析斗拱结构,包括其定义、构造原理、历史发展、应用领域等方面。
一、定义斗拱结构是由两个或更多个相交的曲线形拱组成的结构形式。
斗拱结构可以以石材、木材、钢材等材料制作而成,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桥梁、宫殿等领域,并在现代建筑中有时也得到应用。
二、构造原理1.简单斗拱结构简单斗拱结构由两个相交而相对平面的曲线形拱构成。
简单斗拱结构的力学特点是轴力只由压力组成,力线可近似看作两个拱的相交点。
2.复杂斗拱结构复杂斗拱结构由多个曲线形拱交织而成,其力学特点更为复杂。
复杂斗拱结构可以分析为多个简单斗拱的组合,通过相对较低的剪力桥梁连接起来,以增强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
三、历史发展斗拱结构起源于古代罗马时期,最早用于建筑和桥梁中。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斗拱结构得以广泛应用于中世纪的大教堂和宫殿建筑中,并成为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
在中国,斗拱结构由南方的木质建筑带入北方,成为明清时期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四、应用领域1.建筑领域斗拱结构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大型教堂、宫殿、庙宇等古建筑中。
斗拱结构不仅具有高度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还能为建筑赋予独特的艺术美感。
同时,斗拱结构也常用于现代建筑中的装饰元素,用以增强建筑的整体美观性。
2.桥梁领域斗拱结构在桥梁工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斗拱结构具有高度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构造,使得桥梁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3.现代应用现代建筑中,斗拱结构也有时被引入,并与各种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相结合。
例如,利用钢材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制作斗拱结构,可以创造出更加轻盈和透明的建筑形态,增添现代感。
五、总结斗拱结构是一种具有独特美学价值和构造特点的建筑结构形式。
其起源于古代罗马,经历了中世纪的繁盛和中国的发展,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桥梁领域。
斗拱结构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构造,既能够承载较大的荷载,又能够赋予建筑独特的美感。
斗拱结构介绍

斗拱结构介绍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
它最初作为建筑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受力与传力层,使向外伸出的屋顶重量渐次集中在柱的上面,支撑荷载梁架,从而可以增加出檐深度。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由许多小块木料拼合组成,分布于梁枋上,各种基本构件几乎都是利用榫卯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
拱一般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称为平拱;而与建筑物表面垂直或成一定角度(如45度或60度)的弓形构件则称为翘。
此外,斗拱中还有昂的构件,它在唐、宋时期起杠杆作用,而在明清时期则更多地作为装饰性构件和等级的标志。
斗拱主要位于三种不同的位置:在柱头上,称柱头科;在屋间额枋之上,称平身科;在屋角柱头之上称角科。
它的存在使屋顶得以出檐深远,产生了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
斗拱的巧妙构造和设计使得建筑物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气质,代表着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文化。
总的来说,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重、传力、装饰等多重功能,其独特的设计和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艺术。
如需更多关于斗拱结构的信息,建议查阅建筑类书籍或咨询古建筑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
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
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
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
a
6
a
7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 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 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 的托架。
a
8
一块像盛米的斗
a
38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数 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a
39
明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a
40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a
a
11
a
12
a
13
C斗 拱
概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论 从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 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 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 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 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 当大一部分都有斗拱结构。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 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 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 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a
22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 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 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 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 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a
24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
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
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
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a
25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 量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a
26
唐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a
27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一块像挽起的弓
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
斗 + 拱 a= 斗拱
9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如此复杂
a
10
C斗 拱
概述
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典性的建筑 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 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在美学 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典雅、高贵的 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 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 筑的精神和气质。
斗
拱 结构
a
1
斗
概述
拱
结
构发展作用a来自2什么是斗拱?
+
=
斗
拱
a
斗拱
3
斗拱
a
4
a
5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 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和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 间过渡部份。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 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 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故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a
28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a
29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a
30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a
31
宋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a
32
斗拱
斗拱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a
33
斗拱(左) 翼角(右)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a
34
元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
a
35
斗拱
翼角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 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 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a
23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 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a
14
a
15
a
16
什么是斗拱的“跳”?
斗拱中拱或昂每挑出一层 为一跳。
斗拱跳数越多,说明等级 越高。
右图中
跳数:一跳
外跳:一跳
里跳:一跳
a
17
该图中 外跳:二跳 里跳:二跳
a
18
该图中 外跳:四跳 里跳:三跳
a
19
a
20
a
21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目前对斗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 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 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拱。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
a
36
唐(上) 宋(中)
元(下)
a
37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 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 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 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 宋式大为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