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怎样走进学生的心

合集下载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

因为只有当学生心灵得到关爱和呵护时,他们才能够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学生时代。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情感呵护和学习动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时代是一个心理难以维系的时期,面对着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学生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时候,学生并不会主动向老师倾诉自己的问题,但教师的关心和关注能够让学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心情和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关心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我们要注重情感的呵护。

情感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得到愿意和关怀。

家庭是孩子形成情感的重要场所,但是教育工作者也要承担起情感呵护的责任。

在学校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认真对待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呵护。

只有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关怀,才能够建立起稳固的情感基础,才能够健康成长。

教师们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情感呵护,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育工作者的另一个重要责任。

学生的学习动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需要教师们的关心和引导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耐心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只有学生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动力,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成长、开拓思维、培养品德。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往往被局限在课堂上,学生们也因此产生了厌学、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要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成长、情感和需求。

本文将从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如何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至关重要。

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而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学会倾听,主动和教师交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关系。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尊重和理解中茁壮成长。

教学方法也是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

现代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教育走进他们的心灵。

校园文化也是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方面。

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和关怀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温暖和爱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倡导积极的校园文化,注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分享,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校也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成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有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真正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扉

课堂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扉

动 词 ‘ ’呢 ?”刘 同学满 有信 心的 回答 :“ 挤 老师 ,我起 初写 的 句 子是 早春 的小草从 土里 ‘ ’出来 ,可是我 经过认 真思考 ,总 长 觉得 这个 ‘ ’ 不能表 明春草 的活 力 ,而 ‘ ’宇不 仅能表现 长 字 挤 小 草的生机 勃勃 ,更 能表现 出寒冬 过后小 草冲破 土层 的样 子 。 ” 我赞许地点 了点 头 , 又因势 利 导鼓 励他说 :你这 个动词 ‘ ’ “ 挤 宁用 得非常好 , 这都 是你用 心观察 的结果呀 ! 是同学们 再仔细 可 想一 想 , 有没有 比 ‘ ’宁 更好 的动词 呢? ”同学 们忽 闪着大 还 挤 眼睛 ,紧锁 着眉头 , 心地搜 索着生 动贴切 的动词 。忽 然 ,班级 用 的学 习尖子于 同学像是 发现颜 大陆似 的 , 迫不 及待地 说 :“ 老师 ,
道 :“ 为
来看 学生使我彻底 明白:多一些理解 、就会让 自己 、让学生多一份
快乐 ; 多一些宽容 、 多一些耐心和等待 ,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 蹲下来看学生让我不知不觉地打开学生的心窗 、走进学生的心扉, 感受他们 的喜怒哀 乐,感受他们细腻 、透明 、五彩的童心 ,蹲下来 看学生成 了我和孩子们真 隋交往 的一条无阻的通道。 打开学生的心窗 ,走进学生的心扉 ,感悟学生的真情 ,使我越 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近几年来我 的教育生活犹如丁香般悄悄绽放 。

中外教 育研 完 ・
21 年 1 N . 00 月 01
课堂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扉
王金 华 辽 宁省 凌 源 市 幼儿 园
的跟 、 解放 他们 的手 , 用灵 活多样 的教学 方式激 发孩子 的学 习兴 趣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 样一句话— 一蹲下来看学生 。是它 使我从唯我独尊 的 、 传统 的旧式教学 中走 出来 ,明 白了新课改的真 谛。L重水 复疑无路 , 暗花 明又一村 ,它使我不断设想 :假如我 I I 柳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

走进学生心灵,做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1. 引言1.1 认识学生心灵的重要性认识学生心灵的重要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都不可忽视的一点。

学生心灵是一个独立而复杂的存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

了解学生心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更有效地引导和教育他们。

认识学生心灵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绪问题,如焦虑、沮丧、孤独等,而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了解学生心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学生通常会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而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并理解,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最重要的是,认识学生心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1.2 老师奉献精神的价值老师奉献精神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激励学生自我成长和实现梦想。

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引导者和榜样。

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激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学业上的成功还是人生道路上的成就。

无私奉献的老师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走上正义之路,培养他们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他们不计得失,只求学生能够茁壮成长,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在逆境中,他们始终坚守初心,给予学生无尽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让他们在挫折和困难中不轻言放弃,勇敢迎接挑战。

而正是这种奉献精神,让老师在学生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财富。

学生因为老师的奉献精神而受益终身,心中永远怀有感激之情,将其铭记于心,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传承和发扬。

无私奉献的老师,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精神,一种影响深远的力量。

2. 正文2.1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情感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的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摘要】教师始终要把对学生的关爱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多细心耐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人格尊严,同时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关键词】真诚相待;细心耐心;鼓励表扬;民主平等;智慧激励1.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

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这种爱发自内心,纯出天然。

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课堂突发事情,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

这样,课堂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

因此,教师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更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你应常常用心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用心与学生交流。

2、多细心耐心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对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观察,深入调查,要与他们多接触,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地帮助教育,使学生信赖你,并从心灵深处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学困生也有自己的优点,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更需要大家的关心。

其实,教育不一定要逼着学生全优,而是要因材施教。

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教师要为学困生获得成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3、多鼓励表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较之于好学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

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而言,老师给予的哪怕一点关爱,都是雪中送炭,记忆最深刻,更懂得知恩图报。

让美术课走进学生心灵论文

让美术课走进学生心灵论文

让美术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摘要】我们的美术课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历,针对美术教育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一主题和大家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兴趣培养【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70-01美术课上进行的的是美的教育、艺术的教育。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课程,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和教育《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签掉“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作为艺术的教育,美术课上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诚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课主要是一个兴趣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并不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过多的训练。

这样容易扼杀小孩子的天赋和创造力,使其风格化,固定化,最后误入歧途。

就多给他看一些好的作品,随他自己发挥是最好的。

也不要可以说什么样的画作好,什么样的画作不好。

要学会保留他的那份纯真。

因此,我们的美术课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的好方法。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法就是心灵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氛围倾听学生的心声,一堂看似简单的美术课却渗透了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堂优秀的美术课,教师应把情感的艺术充分融入进来,从而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毋庸讳言,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呆板的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走进学生心灵,化解学生逆反情绪论文

走进学生心灵,化解学生逆反情绪论文

走进学生心灵,化解学生的逆反情绪【摘要】近年来,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越来越多的表现出了叛逆的心理和行为,这跟他们自身的心理有关系,也跟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有关系,我们要正确看待这种行为,研究它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一般来说,产生的原因有:1、小学生心理生理成长的阶段特性2、家庭学校过大的学习压力3、教师教育方式错误。

解决的办法有:1、互相信任。

2、观察沟通3、教育科研【关键词】小学生;逆反心灵;原因;对策在小学中高年级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时常会遇到脾气倔强的学生专跟老师“作对”。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这样说,他偏那样说,弄得老师“下不了台”;老师要表扬一位学生,他却偏在那冷嘲热讽。

他们心理有什么话不愿意向别人诉说,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逆反心理”。

近年来,这种心理在儿童、少年当中尤为突出。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强烈的逆反心理必然会影响他行为,进而影响们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会在他们与家长、教师之间筑起一道厚厚的“无形之墙”。

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中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因此,走进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化解孩子心中的逆反,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孩子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儿童的年龄还小,他们的心理、思想方法、社会阅历都还太嫩,对许多事情的看法都会不全面,不透彻,。

该怎样化解他们逆反的心理呢?一、要正确认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逆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众多的原因。

当前小学生逆反心理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1、小学生心理生理成长的阶段特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探个究竟。

在一定时期这种好奇心表现强烈,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明令禁止的事情,总想看看违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故意不听话、故意犯错误。

老师,请走进学生心灵

老师,请走进学生心灵

【假如我是服务对象】老师,请走进我们的心灵谷城县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章有竹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30年教龄的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总是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知识、做人方面成为学习的榜样,总是盼望自己对学生的殷殷期望,真心付出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

可往往美好善良的愿望并不一定能够如愿以偿,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共鸣。

现实不由得让我们深深思索。

作为老师,我们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工作,牢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往往忽略了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

他们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活生生的人。

如果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能从心底打动学生,教育教学必将是苍白的。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多走进学生的内心,去了解他们,而不仅仅是站在教育者的位置看待问题。

下面“老师,请走进我们的心灵”就来自不同学生的心声。

镜头一老师,今天你把我的作业拿在全班级里“展示”,我知道我的作业做的不好,字也写得很差,可是我已经尽力了。

可是老师你有没有思考过每个人都需要自尊心?老师,请您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想一想,我们也需要自尊心,也需要信心。

请您多给学生鼓励和信心,让我们不再害怕,不再自卑。

请您抽出您宝贵的时间走近我们,哪怕笑一笑也好。

请您别用冷漠的语言回答我们,因为我们已经尽力了,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请你们别拿一个标准来教育每个学生。

是啊,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会引起学生怎样的心理感受,动辄就乱扣帽子“差生”、“问题学生”,甚至辱骂学生“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等,好像不用这种挫伤学生心理的语言,便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明。

也许这样做能解一时的心头之“恨”,但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却不堪设想: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粗暴冷漠而厌学,甚至辍学;憎恨老师,不愿服从管教,师生关系紧张;严重的还可能诱发一些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将来乃至一生。

新课程下以人为本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以人为本作文教学论文

谈新课程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灵释放的空间,是学生独特个性魅力展现的无比宽阔的心灵空间。

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写作的主体,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

一、关注学生内心感受1.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虽然他们每天大多数时问都在学校里度过,学的是同样的课程,面对的是同样的老师,但由于先天的、家庭的、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又各不相同,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差异,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

只有当学生想要真实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真实的生活时,才有可能写出具有个性的佳作来。

要使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就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自由、表达自由。

因此,在作文指导中,就要“因材施教”,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就不能一味的强制统一文题,统一主题,统一题材,统一体裁,统一时间上交。

而只能确定目标、确定话题、明确要求,让学生自主命题,自定体裁,自选角度,自由选材,自由发挥,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以便让学生写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文章来。

2.作文命题要走进学生心灵作文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效果。

好的作文命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使学生愿写,想写,乐写。

命题时如果善于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内心的感情波澜,就能使他们吐露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情感。

命题原则:题目要使学生感到新颖,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题目要有刺激性,符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对其思想和情感有冲击力;要多用半命题的形式,让学生补充完整,这种题目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可多出话题作文,便于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题记: 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走上讲台,走进教育,至今已20载春华秋实。

20年,淘尽了浮躁与虚荣,留下了稳健和沉重;20年,教法在钻研中不断完善,思想在磨砺中走向成熟。

20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心中却从未改变,那就是“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它恒久弥新,历久弥坚。

怎样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呢?一、爱,心灵教育的源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生命质地,一种本真人性的流露。

而一旦有爱做底色,教师的职业道德才会有生命的根基,才会有人性的温度,而不再是生硬的概念和条文。

爱,不是即兴开放的情绪之花,而是一种恒久弥新的能力。

”我很喜欢曲令敏女士这段话。

教师生命深处的大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源泉。

1、爱,始于平等和尊重不平等的爱是居高临下式的、是命令服从式的。

这种爱即使老师付出很多,学生也可能不领情,这种爱缺失了尊重。

尊重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尊重学生的每一分禀赋和才能,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弱点与过错,尊重学生的每一处变化和反复。

尊重不是放纵,我们要洞察孩子们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

用平等和尊重,我走入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是,数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把爱也种入了学生的心灵。

我的学生知道爱父母、能够敬老师、懂得了感恩和回报。

我用爱的教育收获着爱的果实。

2、爱,需要交流和沟通教育,离不开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眼睛、表情、口头、书信,交流的方式无处不在,我要着重谈的是书信交流。

20年来,我与无数的学生书信交流过,写信时,那种爱的本意会从笔头源源流出,教师发自内心的愿望能表露无遗。

学生在看信中反思,反思后再看信,你的书信能触及他的灵魂。

用书信,我让患了考试焦虑症的学生重新拾回自信;用书信,我让因家庭破裂想轻生的孩子重新融入了集体;用书信,我让玩世不恭的留守少女改邪归正……用书信,我把健全的人格一点一滴养育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

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生活的哲理,生命的意识。

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温暖和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广袤的语文天地中自由地驰骋、快乐地遨游。

【关键词】学习;快乐;平等【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从而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边学边玩,边玩边学,其乐融融,还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

一、教师用学识风度领航,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牵动着学生的心。

要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文本深度交流的过程,教师潇洒的风度和渊博的学识具有无穷的魔力。

事实上,只有敬佩教师的为人处事,钦佩他的学识才华,欣赏他的灵动睿智,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真正走进语文世界,并乐此不疲。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也具有综合性,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全能战士”,既要术有专攻,又要一专多能。

一堂融知识、趣味、情感、思想于一体的语文课,正是学生每天翘首以盼的快乐时刻呢?作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作一个让学生敬佩的老师才是一个幸福的老师,合格的老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知识的更新应建立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之上。

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更新知识储备,学生才能不断喝到“源头活水”,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多读书,读好书。

我们应当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使我们的专业发展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著名教师窦桂梅说:不读书,无以教;不读书,无以言。

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

通过读书,心理知识的沉淀,德育培养的技巧,学情分析的经验,课堂进程的把握,教学资源的收集,理论、实践的结合……都会得以提高。

以爱心换真心 师生心连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以爱心换真心 师生心连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1 . 以诚 心 赢 得 他 们 的信 任
为了获得孩子们的信 任 , 我放 下“ 师道尊 严” 的架子 , 心 平气和地 以朋 朗。 喜 欢 体 育活 动 , 尤其爱打篮球 , 平时和 同学 关系不 错 , 但 该 生 学 习 不 认 友的身份 与他们交谈 , 开始几次 他们 的态度极 为冷 淡 , 对 我爱理不 理。次 真, 成 绩 不稳 定 。 处 在 班级 中下 水 平 。 较 之 其 他 学 生 小 王 的 家 庭 背 景 较 复 数多了 , 他们 的态度开始缓 和下来 , 对老 师不再仇视 , 与老师的距离 开始拉 杂, 父母 离异, 跟爷爷奶奶 生活 , 其 父长期 在外打 工 , 很 少关 注孩子 的学 习 近 , 开 始 愿意 和 老 师说 心 里 话 。 在 课 堂 上 的 自我 控 制 力 也 有 所 增 强 。 生活情况 , 每遇 问题 , 都依 靠暴 力解 决。长 期被父 亲 责打 , 家庭 关 系不 和 2 . 以 爱心 抚 慰 他 们 的心 灵 谐, 加之爷爷奶奶 的溺 爱 。 造成他 易躁 易恼 的性格缺点 。 青春 期 的学 生 面 临 着 因生 理 变化 带 来 的心 灵 的 迷 茫 。 我 们 老 师应 该 有 开始 就 出现 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 , 学习不专心 , 纪律不严格 遵守 , 不 仅 影 职责 为学生营 造一个 适应他 们 身心 健 康发展 的平等 、 和谐 、 友爱 的氛 围。 响到 自 己 , 也 影 响 了班 内 的 其他 同 学 , 我总是不 厌其烦地进行 教育 , 晓 之 以 为此 , 我时刻关注他们 的学 习、 生活和思想动态 。在学 习和生活 中, 让 他们 理, 动 之 以情 , 是 非 之分 , 做 人 之 道等 等 , 因为我认 为对于这种脾 气的孩 子 。 感觉到班 集体 的温暖, 发挥他们 的优 点, 让他们感觉 到自己不再孤独 , 感觉 公平 、 公正地给他讲道理 , 会 比只去严厉指 责的效 果好很 多。 到集体 的力量, 培养他们 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从这 以后 , 小 王对我 的态度 好多 了, 在纪 律上有 了很 大的进 步。也许 3 . 以 关心 激 发 他 们 的热 情 每个学生 的心都像上 了锁 的大门, 任你 再粗 的铁棒 也撬不开 。唯有教 师付 在一 次和小王的谈话 中 , 他 告诉 我 , 将来想 去考 军 校 , 我 抓住 这 个契 出真 诚 的 关 怀 和 发 自内心 的 师 爱 , 才能把 自己变成一 把开 启心灵 钥匙 , 架 机。 提 醒 他现 在应 该 把 握 时 机 , 改 变陋 习, 埋头读 书 , 争 取 实 现 当 警 察 的 理 设起一座通 向学生心 灵的桥 梁, 深入 学生的心 中去 了解他们 。 想。接着我又帮他 制订 了相 应 的学 习计划 . 规定 每天 必须 完成 的学 习任 阳阳是个 性格 内向的女孩 , 早在 小学 时就父 母离 异 , 父 亲又 因为和邻 务, 其他 任课老 师也 纷纷给 他提供 各方 面 的帮助。很快 。 他上课 能认 真听 居打架现在正在监狱服刑 , 阳阳只能 和她的大姑 生活在一起 。由于家庭 的 了, 作 业也基本 能完成 了, 学 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 原 因导致她性格相 当孤僻 , 很少 和我班 的其他 同学更加坚定 了用关心 激发孩子的冰 冻心 灵的做 法是 所 以学 习成 绩 较 差 。 对的。让学生们 多关爱她 , 和她交朋友 。 使 她融入这个班 集体 , 老 师的关爱 于是 , 作 为班 主任 , 我放 低姿 态, 主动 从教 师的 角度 出发 , 先和 她拉 家 打动了阳阳 . 使 她成长 为一 名健康 阳光的女孩子。 常, 再询 问她学 习上的困难 , 再谈 学业上 的志 向, 消除 了 师生 隔阂 , 拉近 了 作为教 师就应该像太 阳, 用爱心去抚 慰孩子的心灵 。 没 有诚挚 的爱 , 就 师生之 间的距 离。 没 有 道德 教 育 的成 功 。 言语之 间, 我感到 阳 阳是 个学 习态度 端正 、 意 志坚 强、 志向 远大 的孩 1 . 任何孩子 的不 良行 为都是 有原 因的 。 有家 庭的 、 社 会 的、 学校 的。 要 子, 一句话来说 : 孺子可教也 ! 找到病根 . 对症下药 。 课堂上 , 阳阳是个极 易情 绪化 的孩子 , 课 下 的烦恼 。 伙伴 的矛盾 , 以及 2 . 未成 年人犯些小错误 是正 常的 , 错 误是人 成长 的印记 , 教师要 帮助 家庭 的影响都会带到课堂 之上, 经常会 出现心不在 焉、 目光呆 滞的现象 , 听

通向学生心灵小径论文

通向学生心灵小径论文

通向学生心灵的小径【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72-02作为一名中学的语文老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真实的回归课堂,感受语文课堂的精髓与广博,使他们心灵自由的飞翔,下面从语文教学的价值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悟一:使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和谐相生,语文课堂要“有利可图”新课程理念贯彻实施,为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很多老师努力着。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然会深深地烙上语文教师思想与理念的痕迹。

[1]而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每每会忽略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的差异,很多学生的理想会在老师的每一个问题与解答过程中慢慢蜕变,老师的课堂智慧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现实的认知程度。

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学语言、课堂氛围,文本阐释,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理想与现实仅仅是一步之遥,一念之差。

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努力要让语文课堂变得“有利可图”。

学生王梦芬的心灵日记:大自然本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的财富,可是自私的人类却仅仅为了一己私欲就去破坏了这份微妙的融洽:一棵又一棵倒在人们伐刀下的大树,一个个半空中坠落的空中精灵。

餐桌上一盘复一盘的美味佳肴……然而,当我们将自然逼到绝境时,她也会实施报复的,近几年气温的大幅度上升、地震、洪水的颇繁发生不就是最好的证据吗?不要去埋怨自然无情,其实自然本多情,而真正无情的应是我们人类。

作为未来城市的主宰,我们切不可继续将这种状况保持下去,为了地球,为了子孙后代,更是为了自己,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共同携手,爱护环境!虽然字里行间依然显露着幼稚,但似乎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一代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必然会产生莫大的落差,如何尽可能缩小这种不和谐,那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合理的讨论,用智慧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告诉他们自然的破坏、生态的不平衡、物种的灭绝以及环境的变迁、气候的改变,都将影响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在语文课堂上加以利用文本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观,让他们的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而不是埋下哀怨的种子,让学生仇恨人类我们自己!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对每篇文章肢解分析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时,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审美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心灵对话却消失了。

让班会课走进学生心灵论文

让班会课走进学生心灵论文

让班会课走进学生心灵【摘要】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渠道,是学校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班会课学生心灵【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54—01班会课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既然班会课这么重要,那么,当前班会课现状如何呢?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没有充分发挥班会课的教育功能。

原因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认识片面:这类班主任老师有的极不重视班会课,把班会课改上主科或作业讲解课、自习课,或上几分钟以应付学校检查班会的老师;有的把班会课当成批评训斥课,或大讲理想前途,老生常谈,空洞说教。

二是机械被动:德育处布置一个班会主题,就完成这个班会主题,然后就是讲讲纪律,读读学校各个部门下发的文件,然后便无所事事。

三是随心所欲:有的班主任课前不是周密部署、精心设计,而是东拉西扯,漫无目的。

或者情之所至,海阔天空。

怎样才能使班会课发挥共有效作用呢?我认为首先需要班主任必须主动积极不断探索,在班会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创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一些有实效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他们感到班会教育的可亲可近,让班会课充满魅力,走进学生心灵,成为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坚持常规班会,形成制度化。

学校每周一节班会课,我认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我班每周上两节班会课,一节是学校统一规定的,我一般上主题班会。

一节是我班独有的,即每周星期天第三节晚自习,这是我班的常规性班会课。

常规性班会课因形式比较单调,不容易上好。

但我班是轮换制班委会,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实现轮换制,实行“全民皆官”,全班共管,使每一个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分享管理的酸甜苦辣,增强遵守班级规范的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常规班会有条不紊。

如何以情走进学生心灵

如何以情走进学生心灵

学 生 的情 感 ,不 仅 是 教 师 应 具 备 的职 业 道 德 ,而 且 是 保 证 取 得 良好 的 教 育 效 果 的 前 提 。
T i i o tc sro h u l som.( 顾 我 们 的 教 室 ) i sabgro ss a 环 t i om. ’ ( 手 伸 展 开 来 )T eei aba k or n tef n 指 着 双 h r l b ado r t( s c h o 前 面 的 黑 板 )O eb c a ,teei am p 然 后 走 到 nt akw l hr a .( h l s

到 惊 奇 , 日渐 成 为 感 情 冷 漠 ,体 验 荒 芜 ,没 有 趣 味 ,缺 少 内心敏感性 的知识储存 器 。 作 为 老 师 ,我 们 面 对 的 学 生 很 特 别 ,这 就 更 需 要 我 们 处 处 尊 重 学 生 ,关 心 学 生 , 帮 助 学 生 , 走 进 他 们 的 心 灵 , 精 心 的 培 育 ,与 他 们 建 立 深 厚 的 友 谊 ,达 到 心 灵 的 沟 通 。
笔 者主要是从 以下几个 方面来做 的 :

走 睦一 一学 进
是 想 给 我 留下 个 爱 举 手 的 好 印象 ,笔 者 对 他 进 行 了 耐 心 的 教 育 。 从 此 以 后 ,他 不 但 带 头 举 手 ,而 且 经 常 答 对 .学 习
积 极多 了。 在 教 学 中 师 生 共 同讨 论 。鼓 励 学 生 提 出 自 己独 到 的见
他 们 建 立 深 厚 的 友 谊 ,达 到 心 灵 的 沟 通 。
【 关键词 】学生 情 感 心灵
著 名 的教 育 家 陶行 知 先 生 曾 说 过 : “ 的教 育 是 心 心 真 相 映 的 活 动 ,唯 独 从 心 里 发 出来 的 ,才 能 打 到 心 的深 处 。 ” 这 给 了 笔 者 深 深 的 启 迪 :我 们 不 仅 仅 传 授 学 生 知 识 , 还 要 教 会 他 们 如 何 做 个 对 社 会 有 用 的 人 .用 我 们 对 教 育 事 业 全

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

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

专业 、 院校等对象中随机抽取测评对象 。在梳理考核素材 时, 要 学会 抓 重 点 、 抓关 键 , 做 到 既 不 以偏 概 全 , 也 不 杂乱 无章 , 增加考核的工作量 。 7 . 分 —— 分 级分 类分 岗。依 据本 文第 四项 进 行科 学分 类, 明确 党支 部 的评 价等 级 为好 、 较好 、 一般 、 后进 四级 , 评 为“ 好” 的党 支 部根 据评 先 指标 可 以参评 先进 党 支部 。 党员 的评价等级为 “ 优秀” 、 “ 合格 ” 、 “ 基本合格” 、 “ 不合格 ” 四 级, 评为支部“ 优秀” 的党员根据评优指标可以参评更高一 级优秀党员的评选表彰。根据评价指标 , 各党支部要结合 党员工作 岗位和党支部职责明确党员的责任 , 使得每位党 员 清 楚 明 白应 该 “ 干什么” ,从 而充分 体 现 考核 的导 向作 用, 使 考 核 指标 成 为 转 变 职能 、 提高效能 、 提升 质 量 的“ 指
生 在 学校 的每 一 个 “ 非 正常” 表 现 的背 后 都有 一 个 正 当的 理由 , 他们可能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 的创伤所引起 的负
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 , 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呢? 个 重 要 的途 经就 是 学会 用 心去 聆 听学 生 的心 声 。 “ 为 了 每一个学生 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 可在实际教育
【 科学管理】
倾 听学 生 的 心 声
( 望谟 民族 中学 , 贵州
走进 学 生 的心 灵
望谟 5 5 2 3 0 0 )
王家江
摘要 : 现代 教 育不仅 要 求教 师 能 够拥有 良好 的教 学成 果 , 同样 对 于教 师 而 言 , 在提 高教 学质 量 这 一 问题 上 , 正确 处理 好 师生之 间的 关 系 , 能 够学会 走进 学生 的 内心 , 倾 听 他们 的 心声 , 固然是很 重要 的一 个 途径 。 只有 处 理好 与 学 生之 间的 关 系. 能 够知 道他 们在 想什 么 , 知 道他 们 的 思路及 内心 活动 , 才 能很好 的 走进 他 们 的心灵 , 与其 成 为很 好 的朋 友 , 进 而对 于提 高整 体教 学质量 , 也 有 着较 大 的影 响 力。 关键 词 : 走进 ; 倾听 ; 心灵; 提 高教 学 中 图分 类号 : G 4 1 6 文 献标 志码 : A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刘彻 ,是 西汉 鼎盛 时期 的皇帝 。老 师因 势 利 导 ,进 一步 问 : 你 知道 汉武 帝时期
还 有 哪 些杰 出人物 吗?学 生争 先恐后地
认 识 到大禹治水 用 疏办 法的 可行性和 科 学性 ,从 内心 深处去 领悟 到 大禹 身上值 得学 习的品 德和精 神 : 勇于创 新 、善于 开拓 、不怕 困难 、公而 忘私 等。 又如 在 讲英 法联 军 火 烧 圆 明 园时 ,通 过 图片、 资料 、诗 歌学 生 已深刻 的感 受到侵 略 者 的可恶 ,此 时教 师及 时设 问 : 假 如你 生 活在 此 时的 中国 ,你 认 为该 怎么办 呢7
走进学生心灵
四川省泸州 十五中 兰雪梅
【 摘
要 】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提 高新一代的全面素质奠定基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化竞争的激烈,当 代
学生 已越 来越 多的感 受到 各种 压力和 受到各种影响 ,其心理状 况也表现 出新 的特 点 。这就 需要 教育工作者适应新 形势 ,寻找 新策 略 ,以新 的切 合 点来切 实推进 学生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教 育。 【 关键词 】 素质教育 心理状况 健康成长 和谐教育
趋于 淡 薄 : 开 拓意 识增 强但缺 乏刻 苦耐 劳 的精 神 : 接 受于 模仿 能力增 强但 不善 于 判 断与创 新 : 敢想 敢干 的意识增 强但
又 缺乏正确 的社会主 义荣辱观 为指 导。
个班 的学生分 为火箭 队和 小牛 队,学生

听分队 马上 就兴 奋起来 ,这个 时候没
考。
很多 老师反映 现在 的学生是越 来越
是外 在 的东西 ,它没办 法进 入人 的 内心

尊重孩 子 。给他们发展的空 间

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摘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要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

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导学生的疑难,架起友谊的桥梁。

【关键词】走进学生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倾听疏导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念开始,一要做到“心中有爱”,二要做到“目中有人”。

诗言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尤其是彝族学生,需要的正是这种春雨式的滋润。

我带毕业的一个学生,有一次在学生聚会上说:”彭老师,我成绩不好,在班上都没人注意我,可是您上课的时候会点我回答问题,答不出来您都没说过我,还找过我谈心,所以我最喜欢上生物课。

”这就说明,我们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尽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教育环境,使全体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关爱中,体味温情和乐趣,使我们教师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也不断人格的自塑。

师爱是师德之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容易。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这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又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甚至受益终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教师应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通过与学生相处、相知,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了解和化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

要敢于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不耻下问,放下师长的架子。

随着与学生接触了解的增加,学生的错误、问题也就会自然地暴露出来。

这时,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尽量要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要更多地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

同时,不能亲一批,疏一批,更不能把学习成绩好的视为上宾,而把成绩或者品行较差的学生视为眼中钉,因为越是后进的学生,越是需要师长的关爱。

课堂教学论文:课程教学如何贴近学生

课堂教学论文:课程教学如何贴近学生

课堂教学论文:课程教学如何贴近学生殷书建不管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现代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题研究中,如何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对此,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

课堂教学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过程。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一种教学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结果看,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其教学效果是有区别的,甚至有好与差的区别。

教材内容是死的,但怎样把教材内容盘活,调动学生的各种课堂学习因素,使课堂教学效果优化和最大化,这就是教学方法问题。

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能机械古板,更不能模式化。

对于一堂课而言,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机动灵活地采用适当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既不拘泥于传统,也不限于一种,只要恰当并行之有效,就是好方法。

第二,教学内容的解读要贴近学生。

盘活教学内容,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施教对象有足够的了解。

老师在解读教学内容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以通俗易懂的解读把教学内容授之于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解读中不断内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

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阅历,了解学生的思想,甚至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等。

老师要能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想学生所想,从学生的生活和内心去理解教学内容、解读教材内容。

这样,老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从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解读,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理解课本知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第三,教学辅助材料的选用要贴近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老师在备课和上课时,配合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都需要借助实际材料,课堂教学才能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感到学习这些知识的价值性、效用性。

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要想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就得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所思所想。

为做好学生喜欢的老师打下基础。

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用真情去打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丰富的学识引导每一个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每一个学生人。

这样才可能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教师一、感情沟通,关心爱护学生。

人是有感情。

无论是谁,对于和他相处融洽的人都有一份情感,愿意听他的话,喜欢她做的事。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不管做什么事就愿意和他对着干,就会产生逆反心里,就不愿看到他。

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也热爱老师,尊重教师,尤其是小学生,还经常把他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上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想尽办法学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是传递知识成功的前提。

每个班都会有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调皮的孩子。

作为教师不应着急、要冷静、和善的对待学生,要耐心的查明原因,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们,这样才能建立起师生间融洽的感情,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那么师生间建立融洽感情的关键是什么呢?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爱,是感情本质的体现。

由爱产生的感情则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信心和兴趣。

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不自然的习惯,就是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有一种偏爱,而对学困生表现出冷淡,甚至放弃他们,导致这部分学生有种被遗弃的心理,变成爱说话爱捣乱的差生。

其实,这部分学生比优秀生,更加渴望老师的关注,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所谓平等是创造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主动去学习。

在课堂上,我把教学中的问题分成等级,创造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把那些难度大,有发挥性的问题让优秀生答;较容易的客观题让中等生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差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理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既是对教师的褒奖,也是对每位教师的鞭策。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世界,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使教育工作富有成效、事半功倍。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平等作视角
记得有位小学老师曾谈到“蹲下来看孩子”的话题。

事实上确实如此,要和孩子交流,我们必须用平等的视角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由于年龄与阅历的不同,我们与学生之间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距离,有人甚至提出年龄每相差两年就会有代沟。

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师道尊严,以长者的说教、训斥作为教育学生的手段,其结果只能导致师生严重对立,不利于教师教育,也不利于学生成长。

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他们,多从关心他们的生活着手,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困惑,跟他们一起解决难题。

这样学生才能从心里接纳我们。

如现在有学生在上课讲话了,我一改过去那种罚站、批评、讽刺的做法,而是先以目示意,到了下课之后再找他谈心。

一般先跟讲话的学生了解自己讲课的情况,有哪些地方听得不明白,然后再分析他言行弊病,让他明白这种做法首先对自己不好,再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说明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里,一定要先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

这过程能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好。

二、以沟通来联结
作为心理、生理正在发育的青少年,他的行为有很大的变化,常有不确定性和反复性,其行为变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中间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去疏通、导行。

记得李镇西老师在谈到每天“五个一工程”时,曾提到他每天要找一位学生谈心。

是啊,当师生敞开心扉,促膝交谈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也是教学教育相长的最佳时机。

师生沟通最有效的要数谈心工作了,它细腻、实用、有人情味。

除了谈心外,笔者还和学生笔谈,往往采用二种方式:一时详尽批阅周记,作朋友式的交谈,往往学生的周记本上写满了笔者的批语。

有些学生甚至意犹未尽,在看了笔者的批语后又写上感言,笔者再批注。

二是不定期地给学生送上心灵相通赠言。

“知识改变命运,目标照亮人生”、“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影响人生”等等,结果大受学生欢迎。

通过谈心,学生的心灵向老师敞开了,通过交流,老师把握了学生思想的脉动,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一些萌芽问题,都得到及时解决。

三、用恒心来保证
学生的反复性很强,常常有些错误行为今天改了,过了几天又犯,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反复抓、抓反复。

如果老师中途放弃,那就会让一切教育毁了。

学生思想多变,教育者必须有个坚定态度,对这些学生,尤其对一些思想转化比较慢的差生,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必须要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能见到成效。

只要一天不离开学校,他都是你的学生,你都有责任把他教育好,只要坚持这个信念,那学生哪有理由不让你走进他的心灵深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