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理(完整版)

合集下载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而在健康教育中我们还可以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

而心理健康教育,又不同于常规的理论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的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保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呢?一、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要的步骤就是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所以对待问题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

比如很多的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唠叨是非常不满的,但是对于一些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这也许是他们需要的。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和重要性程度有些亚偏,有时需要成人的帮助,才能将它们真正理解。

二、打破孩子自闭的心理壁垒一些孩子心灵深处固定了某些思维,这些思维常常会成为他们心理障碍的原因。

而这些思维中,有的可能需要成人从根本上去触动他们,才能让他们形成全新的思维方式。

有时候,我们需要狠狠的打破孩子的思维壁垒,因为那些惯性思维固然可以保护孩子自己,但同时也会造成他们的精神压力,增加了他们产生焦虑的概率。

三、从各个角度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校包装给学生的梦想和成功都以神圣而理想化的方式呈现,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原本单纯的自我价值观模糊、混乱,可谓“表里不一”,怎么才能让学生真的走进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基础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特点、喜好、思维模式,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在教育中对他们不断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四、看待孩子的问题要客观理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会使他们感到非常痛苦。

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也许是更客观和理智的。

走进学生心里

走进学生心里

师者亦医也—谈班主任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在社会竞争、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学习成绩的好坏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此一来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可是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殊不知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我们在教好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医生”这个重任,所谓“师者亦医”,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一.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重心在于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侧重于纪律管理,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也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2.学习任务重,学习强度高,考试、竞赛频繁,课余活动少,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形成精神紧张、消沉颓废、郁闷不乐、心情压抑、焦虑烦燥的“灰色心理”。

3.学校注重学生成绩,教师喜欢优生厌弃差生,学习竞争激烈、压力很大,特别是差生,自卑心更重,学习上的挫折,使很多学生焦虑不安,忧虑重重。

4.学校未能开设心理辅导课,也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和心理辅导教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疏导,长期郁积,造成严重心理障碍。

5.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心理负担更加严重。

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挫伤,而现在的家长又特别忙碌或不在身边,因而无法倾诉,长期压抑,造成严重的心理变形,可以说现在的孩子是“富裕的乞丐”。

6.对于所谓的“后进生”,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在我们教师或家长看来差强人意,一些闪光点也难入法眼,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7.农村大多中学生是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情感得不到宣泄,心理得不到疏导,性格怪异,郁闷烦躁、行为偏激。

上述种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何走进学生心理

如何走进学生心理

如何走进学生心理教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理,这个讨论我打算分成三部分:1、学生心理现状,2、教师为什么要走进学生心理?3、教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心理。

连在一起思路是这样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一、学生心理现状(是什么)1、证明自我的存在现在的学生来自学习的压力确实很大,起早贪晚,即使这样也很难满足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学生考了98分,兴高采烈的跑来跟你说成绩时,有的老师出于怕学生骄傲,看过分数后不是表扬而是提醒,也可称为善意的批评,98怎么啦那不还有100分呢吗,要像100分冲刺知道吗?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就有如一盆冷水浇在头上,那么我们大家试想一下,下次学生还会找你报喜吗?他还有喜可报吗?有的家长和老师只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时间,而不是效率,“到点学习啦!”“快点进班学习。

”究竟学了什么大家就不太关心了,所以,迫于某种压力,学生对于学习采用的是应付的办法,“磨笔功”,上课趴桌子睡觉,听课不专心,作笔记不认真或干脆不用笔记,不愿意写作业,课堂上不愿意发言,依赖教师,消极接受任务,左顾右盼、磨课堂、抄作业、混考试、整天想着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这是初期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帮助学生自我调整,那么很容易就会出现:逃课、顶撞教师、校园里脏话不断、打架、欺侮同学、破坏公物等等,大家想想,其实这些的事件的背后也就是它的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在用某种方式在引起别人的关注,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记得有一次,在我们学校一年级某班上心理课,当我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奥唠一嗓子:“张老师好。

”所有人都瞅他,瞅完他又瞅我,我只是微微一笑,走向讲台并说:“我记得你,运动会时你的声音可以覆盖整个操场啊!这是咱们班的助威团主力,我们在运动会上取得的好成绩跟我们的助威是分不开的,我相信你这一嗓子把大家的情绪又带动起来了。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还有一例:一位外语老师强行的把一个比她高一头的小伙子“拉”到我的办公室里,并说一句话:“这学生有心理疾病,张老师你给他治治。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因为只有真正
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需要耐心、关爱和智慧,才能真正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
们的心灵世界不同于他人。

有的学生内向,有的学生外向;有的学生自卑,有的学生自信。

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耐心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感受和困惑。

只有用心倾听,才能真正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

要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需要有真挚的关爱。

学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得到
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

对于学校里的教师来说,他们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给予
他们无私的关怀和爱护。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

在这种情感的交流中,教师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展现自己。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需要有智慧和方法。

因为学生的心灵是微
妙而复杂的,有时候需要巧妙的引导和激发才能触及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
种形式和方式,包括游戏、实验、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教师可以采用倾听、启发、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在方法的智慧中,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茁壮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1. 引言1.1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生活。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容易专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反,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甚至严重的心理疾病。

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压力。

通过关注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在学生心理健康得到充分重视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潜力,健康成长。

教育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专业能力,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1.2 教育者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挑战教育者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挑战涉及到许多因素,其中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心理抵抗等。

不同的教育者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沟通方式,这可能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

有些学生可能对某种语言风格更加敏感,而对其他语言风格则较为抵触。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与学生交流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并回应学生的需求。

文化差异也可能会成为教育者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挑战。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产生误解,或者对某些话题感到敏感。

教育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尊重并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建立更加良好的沟通关系。

学生可能会存在心理抵抗,不愿意与教育者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就需要教育者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等方式,渐进式地逐渐打开学生的心扉,促进更加深入的沟通和理解。

教育者在与学生心理沟通时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以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2. 正文2.1 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走进学生心里

走进学生心里

走进学生心里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近而能够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如何做好日常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工作是一门要修炼一辈子的艺术。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所以教师也要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走到学生的心里去。

以下是笔者的思考。

一、与学生产生共情,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共情(EMPATHY),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善解人意。

它要求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发自内心地去理解,而不是急于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加以指导或训斥等。

如果我们能与学生产生共情,那我们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不乏这样的经历:考试后,受挫的学生找到我们倾诉。

我们有时候安慰说:“没事,不用难过,不就一次考试吗?”“没关系,下次就好了。

”;或者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没有努力就没有好的收获……”这样的说教造成的结果:要么教师一下子否定了学生的感受,剥夺了学生遇到挫折时难过与伤心的权利,让学生产生自愧的感觉;要么教师的长篇大论代替了学生自己的反思,总之对学生的性格发展和成长是不利的。

我们先要肯定学生的感受,不急于问问题,也不急于指路子。

比如,“知道你挺难过的”“如果我是你,我也一定很难过”。

学生自然会放下芥蒂,产生了向我们倾诉的欲望,而这就是师生有效交流继续下去前提。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倾听并适当地引导,从而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努力的方向,制定出可行的计划和具体的、可测量的措施,并认真落实,自我评价。

比如:“咱们一起分析分析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吧”“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一起来找找解决的办法吧”“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可行”“计划制定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呢”“如果有想偷懒或遗忘的时候,怎么提醒和克制呢”。

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在过程中成长。

说出产生共情的语言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成长过程中感受被否定的经历,所以我们需要克制,并仔细揣摩,认真操练,慢慢修炼。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现在的学生从物质生活上来说,无疑是幸福的,但精神上却并不轻松。

现在社会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应试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状况有所改善,学生出路也比过去多了,但是,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扰,仍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压力,给现代孩子带来精神的困扰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学生心理疾病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受社会负面影响,现在的学生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隹,有的学生不与同学、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

为此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有心病的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潜移默化的关怀,缩短学生心理距离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更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生存心境的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俗话说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滴水,它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有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的老师,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自然会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关注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经常叫平常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发言。

课外对他们作业有误的地方耐心辅导,班队活动的还让同学讲心里话,让他们感到了老师的爱,感觉到自己也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1. 引言1.1 探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石。

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状态,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习成绩的优异。

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使学生积极进取,充满自信,乐观向上。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拥抱未来的挑战。

只有关注和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智慧、有体魄的新时代人。

【2000字】1.2 学生心结的定义与表现学生心结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心理障碍或困扰,阻碍其心灵健康的发展。

这些心结可能源自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社交关系或个人经历等方面,表现为内心的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等情绪问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学生心结的存在使得学生难以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导致沟通困难、适应能力差,甚至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要帮助学生打开心结,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拾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理解和关心学生内心的需求,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灵健康的重要一环。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思想。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被认可和尊重。

如何走进学生心里PPT课件

如何走进学生心里PPT课件
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 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 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 自己所处的社区作贡献”。
概括起来,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 ★ 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里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 的良好状态; ★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 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里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 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乐于与人交往,接纳他人,悦纳他人,认可别人;既能与他人相互沟通 和换位思考,又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接受;在与人交往中积极的态度(如 尊重、友善、信任、理解等)总是大于消极的态度(如敌视、嫉妒、畏惧、 猜疑等)。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能感受到生活、工作、学习的快乐和意义,勇于进取, 富有同情心,心中有目标,活得很充实。如果每天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
◆1、心理健康是人类整体健康的一部分; ◆2、心理健康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心理健康是个体实现良好社会适应的前提和保障 ◆4、心理健康是保障社会和谐与安宁的重要条件。

心里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 会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等。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去 适应和改造现实
能客观认识和评价周围事物和环境,并能与现实环境保 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缅于不切实 际的幻想与奢望中。面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 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很少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怀才不 遇”。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无论什么类型的学校都有数量不等的后进生,尤其是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后进生。

一个后进生,不仅给班集体会带来不良影响,而且给一个家庭会带来不幸,后进生问题不仅涉及千百万青少年和家庭,而且是影响民族素质、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所以,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提高教育的合格率,是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课题。

我是一个从教20多年的中学教师,曾担任过全年级最差班的班主任。

初三44班是乱班,当时不读书的人多,抽烟的人多,上课讲话的人多,迟到早退的更多,有的甚至逃学,整天整夜的泡在网吧里。

班上的学习成绩在上期是全年级倒数第一,针对这种情况,有的老师提议,设法把这些后进生赶走,但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个健康的人格,将来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况且他们都是一些正需要教育的孩子,不能把他们过早的推向社会。

怎样做好这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的做法是: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多角度关爱学生在工作中,我发现有过失的学生、违纪严重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老师、同学们指责与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有戒心”、“有敌意”,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所以他们对老师的批评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

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我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关心、爱护他们,善意地同他们交心谈心,特别是通过了解,有好几个后进生都是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缺少母爱,没有家庭的温暖,缺少家庭教养,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耐心教育他们如何面对家庭、如何做一个坚强、有志气、有理想的孩子,使他们真正把老师当成知心人,同时,告诉他们有过错不要紧,一切从头做起,好坏看今后的表现!这样消除了他们的顾虑,用真情换来他们的态度的转变,行动上也就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是迟到的少了,上课讲话的少了,自习课安静多了。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尊重的情感,它是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黄晓强(化名)、男,现年17岁,崇阳县沙坪镇某村。

家有父母、祖父母及一个10岁的弟弟。

父母亲在家务农,父亲经常外出打工,但没有一技之长,无固定工作,收入较低。

现就读于高二年级某班。

据该班班主任反映,该生上课经常睡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关系很僵,多数同学不愿意和他来往,与老师的关系也很不好。

最近,不遵守学校的穿校服的规定,拒绝穿校服,并且还所以多次与班主任老师实行争辩,大有与老师对抗的意味。

上个星期,因未穿校服,班主任再次作工作未果,将该生交给了我。

2019年4月14日星期五,我将该生喊到年级办公室后,因他刚与班主任争论,所以并没有急于做工作,给他一个平静的时间,而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对他实行观察,对其个性及其成因实行初步判断,同时考虑设置几组问题实行验证。

该生表情冷漠,目光冷峻,总是咬紧牙关,并且不停的喘气。

初步判断该生自小缺少爱、在缺少家庭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对社会抱有怨恨,不相信周围的任何人,始终处在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中,所以对周围的事情特别敏感,觉得周围的人和事是针对自己的,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经常处在一中戒备状态,准备随时为之“战斗”,甚至不惜采取任何极端的方法。

我设置的第一组问题是关于穿校服的,在谈话过程中,不论我说什么,只要我说一句,他立马回一句,即使根本没有道理,他也要强词夺理。

这基本证实了我的判断。

第二组问题是关于家庭的。

意图了解该生的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如何。

得知,家庭结构虽然完整,但父母不和,经常吵架,且聚少离多,父子关系也很紧张,说不了几句话就会闹僵。

我注意到谈这些内容时,基本上都是我提问他回答,且该生眼眶开始湿润,谈话已经触及到了他内心苦楚。

本来还想了解一下该生出生之后一段时间(至断乳期)父母的感情,但学生本人是答不上的,联系其父母本人,他们也不会谈的,爷爷奶奶不方便联系,只好作罢。

不过,通过上述两个问题,已经对该生的情况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精选五篇)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精选五篇)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精选五篇)第一篇: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了解并帮助学生在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的灵魂工程。

做好了这件事情,才能真正体会孔夫子讲的那种有教无类的深刻内涵。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人才,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你发现并发掘出了学生的才干,就等于创造了一个社会建设的宝贵人才。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这是对每位教师的鞭策。

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使教育教学工作富有成效、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平等的对话模式。

回望自己的上学时,老师和自己谈心,老师坐在那里慢条斯理和我谈心,总有些许的紧张,有些事情还就是不敢和老师说。

从事教育工作后,听小学部的同事谈论过“蹲下来看孩子”的话题。

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必须用平等的视角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由于年龄与阅历的不同,我们与学生之间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距离。

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师道尊严,以长者的说教、训斥作为教育学生的手段,其结果只能导致师生严重对立,不利于教师教育,也不利于学生成长。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他们,多从关心他们的生活着手,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困惑,跟他们一起解决难题。

这样学生才能从心里卸下防备和我们进行交心。

现在和学生交谈,先理解他的行为然后和他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懂得尊敬同学以及师长。

其次,及时有效的沟通。

作为心理、生理正在发育的青少年,他的行为有很大的变化,常有不确定性和反复性,其行为变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中间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去疏通、导行。

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些许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如果看到、听到或者有其他同学反映,有些事件热处理,有些事件冷处理,轻重缓急要拿捏得当。

如果师生敞开心扉,促膝交谈的时候,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也是教学教育相长的最佳时机。

对于初中生的沟通方式有多种:有条件的可以网络交流,还可以一对一的谈心,还有日常的周记和作文批改等等。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正文)(1)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正文)(1)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者即墨市新兴中学李瑞芹前言现今,审视我国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事的广泛关注。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和谐的人格,青少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情绪愉悦,富有爱心,才能有健康的行为,才会更有条件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为了改变中小学教育被动的局面,社会各界人士迫切呼唤心理学应直接地参与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而心理辅导正是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最为重要的形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界也逐步认识到心理辅导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许多地方的中小学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纷纷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辅导活动,有些地方还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的推进,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但应该指出的是,心理辅导在我国还是一项相当年轻的事业,对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它仍旧十分陌生。

在心理辅导的实际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做出一些违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事情来,得不偿失。

因此,加强对其心理辅导专业知识的培训,尽快打造出一支素质精良、专业知识扎实的中小学心理辅导队伍便成为当务之急。

近些年,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蓬勃开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关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仍是凤毛麟角,仅有的几本读物,也由于其理论色彩过于浓厚,很难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接受。

因此,编者博采众长,编写了这本集理论性、通俗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读物,结合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论述了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为广大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参照框架,使广大教师与学生走得更近。

本书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现状,依据教师心理辅导的水平编写而成。

书中对中小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存在和出现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建议教师从实际出发,做出恰当的处理,实践证明这些操作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小学)》讲义课件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小学)》讲义课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美劳
主要内容
• 一、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 • 二、学生心理需要的组成 • 三、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 四、学生应具备良好心理
一、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13年3-9月对56所中 小学校的11802名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问卷 调查,问卷由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填写。
早恋之寄托型——一场游戏一场梦
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 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了。这些学生 中多数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有一 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 知音,寻我自己的精神寄托,进而彼此 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早恋之成熟型—最浪漫的事
这样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相当民主化的 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 有太深的鸿沟。这些学生多爱好文学艺术。 由此,他们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的成熟的 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 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 一类型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早恋之自然型---为你朝思暮想
18岁的学生张晓红的早恋经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邻班的小A, 我们俩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我们很 快就恋上了,可是自从和他好上后,我的 学习成绩就是一团糟了。因为毕竟我们没 有那么多的精力;他参加高考落榜了,我 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犯罪感。
早恋之逆反型---潇洒走一回
一、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 2、叛逆: • 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
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 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 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 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1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2021/10/192021/10/192021/10/19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2021年10月 2021/10/192021/10/192021/10/1910/19/2021 •1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2021/10/192021/10/19October 19, 2021 •19、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192021/10/192021/10/192021/10/19

走进学生的心理

走进学生的心理

走进学生的心理,做孩子的知心人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成果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本学年我担任了初二二班的班主任,我所要面对的是来自班级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班风班纪需要整顿,另一方面,班里有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需要纠正。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学生已经成为影响班级良好秩序的问题学生。

二、实施时间:2012年8月——2013年6月三、理论依据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在我国现有的3亿多的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了“差生”行列。

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十个瑞士、一百个卢森堡的人口。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父母的天使,由于千差万别的家庭和前期教育、复杂多样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以及孩子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境遇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而没有如优质工业产品品质整齐划一的理想学生,出现了所谓的“问题学生”。

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些孩子当作“问题学生”,那么他们永远就是一个“问题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当成一个在成长道路上遇到问题和困难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这个孩子走出困境和迷途。

科学研究表明,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问题学生”有很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开发这种潜能。

四、实施过程(一)、重建班风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一个人的成长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对二班班风的培养上我先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入手,班荣我荣,班耻我耻。

让每一个学生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去想我的行为是否有损班级荣誉。

1、集体活动增加信任通过一系列团体活动将二班的每个人凝聚在一起,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许多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没有
2分:很轻
3分:中度
4分:偏重
5分:严重
scl-90测验计分方法
总 分=90个单项分和;
总均分=总分/90; 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之和/某一因 子的项目数
Scl-90的10因子所包含项目
● 躯体化(12) :1、4、12、27、40、
42、 48、49、52、53、56、58
● 强迫症状(10):3、9、10、28、38、 45、46、51、55、65
●偏执(6):8、18、43、68、76、83
●精神病性(10):7、16、35、62、77、 84、85、87、88、90
●其他(7):19、44、59、60、64、66、 89
如何识别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一)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关注孩子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三)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任性的成因: 模仿 亲子关系不和谐 性格、气质原因 理性面对,讲明道理 处理措施 坚持到底不妥协 适当惩罚(家有孩子爱赌气)
怎样处理学生的多动行为
严重的注意力维持困难 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异常的躯体性不安 行为冲动,不考虑后果 1、心理治疗以行为治疗为主,发展注意力和自制 力,及时的表扬奖励,多用阳性强化法 宣泄过剩精力,安排多形式的娱乐活动 处理措施 注意力训练(趣味故事、听闹钟、30秒物品记忆法) 2、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利他林等,促使神 经元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增加,增强自 制力) 3、饮食:少吃含色素及加防腐剂、水杨酸的 食物,如方便面、饮料、人工调味品、西红 柿、苹果、桔子
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具体处理措施
学习问题
情绪问题
行为问题
学习问题
怎样处理厌学问题 怎样让学生学习专心
怎样让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一颗宽容的心,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有一个理性的脑,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一双敏锐的眼 ,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有一双有魔力的手,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有一张不吝啬表扬的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未能满足:若孩子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特别是他在尝
长大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不可爱。2、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理由。3、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 的人。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5、经常做出不 恰当的道歉。《士兵突击》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能
第一阶段0到1岁 信任与不信任
需要和行为:肚饿(喂食物)、受惊(被拥抱)、哭泣(被拥 抱)。要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
得到满足: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 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未能满足:孩子会觉得生长 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长大可能会出现以下个性特征: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或极度害 怕被遗弃的表现;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3、需要别人 照顾;4、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极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 且展示偏执狂的倾向,比如,暴食暴饮,或过分的需要别人的夸奖 和认可.(《过把瘾》、《不要与陌生人说话》)
对异性的身份。 3、找出自己如何适应这个世界。4、找出人生应怎么 过。

得到满足:若家长和老师容许孩子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和感觉、并
允许孩子改变想法和尝试新的方向,孩子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 人。

未能满足:若父母和身边的成年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
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 个浮躁的人。
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 会秘密的做。

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1、害怕犯错。2、感到无助
及内疚。3、只懂得安慰别人。4、回避风险。5、隐瞒错误。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1、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2、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3、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4、不断地去 讨好别人


长大后可能出现的特征:1、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2、
不能订立人生目标。3、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可能出现的障碍:1、需要不断地谈恋爱。2、需要凭借着拥有 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来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认知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2、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3、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暗示) 4、人格统一完整(《三面夏娃》) 5、自我意识正确,对自己有充分了解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良好,顺应历史潮流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每换一个 环境,就想死过一次一样”
第三阶段4到5岁 主动性与内疚

需要和行为:1、喜欢幻想,创造,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2、发展出
主动性
得到满足:如果在此阶段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
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未能满足:若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中,父母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新

认知行为疗法
B A… …C
求助者中心疗法 ●家庭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心理治疗 药物+心理治疗
被追赶的梦:总体表达恐惧情绪,表明正面临某种压力,想 逃避;被异性追意味着对性的恐惧;被妖怪追,小孩与家庭 教育有关,妖怪与父母有关;被狗追,狗是道德象征,潜意 识指责犯了道德错误;跑不动意味着危险来临时的无助感, 无法逃避。 爬坡梦:表达潜意识希望人生一步步往上发展,若坡过陡, 说明压力很大,应及时调整。 下坡的梦:意味着地位下降,表示恐惧心理。 飞翔的梦:有较高理想,渴望青云直上,与异性同飞是性梦。 战争的梦:梦中战争表示生活中遇到的冲突,杀人表示消灭 冲突。 掉牙的梦:梦到七八岁掉牙象征成熟的喜悦,老年人掉牙象 征对衰老的恐惧,还表示丢了面子,自我形象受损。 赤裸的梦:一种与性有关,若梦中尴尬,无处可藏一般自我 评价低。 迟到的梦:错过了某种机遇。
听觉型学习指导
背书时大声朗读 书房尽量保持安静 善于用教学录像带 在睡前听教学录音,以助学习 上课专心听讲

动觉型学习指导
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新事物 保持读书环境空气流通 保持心情愉快 多透过比划手脚方式去记忆 动手做实验效果更好

怎样处理学生的任性
不良的家庭教育、
栽树题

在一条长40米的路边栽树,平均每五米栽一 棵,一共可以栽几棵?
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40/5+1=9
感知方式偏好测定表
1、听比看能记住更多东西; 2、看书面说明比听口头说明更容易;
3、喜欢记录或做笔记以便日后复习;4、用铅笔或钢笔书写时用力较大;
5、看图表或视觉指示时需加以解释;6、喜欢做摆弄器具的工作; 7、擅长并喜欢绘制图表; 8、能敏锐的辨别出不同声音; 9、学习材料抄写几遍后记得最牢; 10、能理解并根据地图上的图示看地图; 11、通过听讲座或磁带学习效果更好;12、爱玩硬币和钥匙; 13大声重复朗读比在纸上写记忆效果更好;14、读报比听收音机更能理解新闻 材料; 15、学习时喜欢吃口香糖或零食; 16、记忆的最佳方式是将所学材料想象成 一幅画; 17、通过书写学习生字; 18、对教材内容愿听老师讲而不愿自己看; 19、擅长玩拼图游戏和走迷津; 20、喜欢通过眼睛看学习; 21、了解新闻喜欢听收音机不愿看报;22、通过阅读参考资料获取感兴趣的信 息; 23、于他人接触如拥抱、握手感到很舒服;24、听口头说明比看书面说明容易。
主持人:杨东云
主要内容
• 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我们有何关系?
• 如何识别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 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处理技术?
• 具体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
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实质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 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6.4 14.2 14.8



你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
“学习是一种艰辛的过程,我们应该刻苦、刻苦、 再刻苦,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取得好成绩,才 能保证我们永远走在其他人的前面。"
"快乐有罪,受苦有理"
scl-90测验
Scl-90全称症状自评量表,适用于除 儿童以外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群体,主 要测查个体近一周以来对自身精神状 态和躯体状态的自我认识,采用5级评 分制。
感知偏好计分
视觉题:2、3、7、10、14、16、20、22; 听觉题:1、5、8、11、13、18、21、24; 动觉题:4、6、9、12、15、17、19、23。
视觉型学习指导
1、阅读时可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划重 点; 2、读书前整理好书桌,保持整洁; 2、将听到的重点,尽快转化成文字图表; 4、勤动手整理笔记; 5、善于用教学录像带等视听媒体。
4.2 2.9 2.5
小学生
中学生
高中生
中度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中小生十大问题发生频率
15 11.81 10 8.84 8.39 6.71 5 5.79 % 4.78 4.13 3.83 2.84 2.65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