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技术日历
微生物发酵工程 教学日历
连续特点、罐式/管式连续发酵、连续发酵实例
9
9
1
10
10
2
第九章
灭菌工程
灭菌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及影响灭菌因素、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因素?分批灭菌的设备与计算
发酵工业重要和基本的设施
——
发酵设备
发酵设备概述(此部分使用第九章约7分钟进行讲授)
次数
周数
学时
实践
类型
教学实
地类型
具体内容
1
7
4.5
实地
参观
相关
企业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士力天津制药厂):企业概况、医药生产规范要求、GMP标准、医药研究规范等
2
9
4.5
实地
参观
科研
院所
中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所概况、工业生物技术现状、发酵中试设备、工业生物技术研究特征等
3
12
4.5
4
11
6
发酵液中DBT含量的测定
底物检测方法及样品中底物浓度分析;HPLC原理与使用
5
12
6
DBT脱硫产物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测定
脱硫产物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样品脱硫产物检测;
6
13
6
休止细胞法脱除模拟燃油中的有机硫
离心和超滤法收集菌体,休止细胞脱硫;
7
14
6
脱硫后模拟燃油性质分析
气相色谱检测油品变化,讨论分析;
营养基质的影响与控制、
温度与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pH对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与控制、泡沫及其控制、
染菌与噬菌体污染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三、微生物发酵药物的来源
1、微生物菌体的发酵
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
生物防治制剂(如苏云金杆菌)
活性乳制剂
细胞的生长与产物的积累成平行关系,
生长速率最大的时期也是产物合成最高阶段
单细胞蛋白质的优点 ①生长繁殖迅速:生产能力可达2~6kg/(m3.h)。 ②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可以人工控制工业化生产。 ③营养价值高: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占细胞 干物质): 细菌 60~80%, 小球藻和螺旋蓝细菌50~65% 酵母菌40~55%, 霉菌20~50% 大豆35~40%, 小麦10~12%,牛肉18~22% 此外这些微生物细胞中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 维生素、麦角甾醇、矿物质、各种酶和未知生长 因子
第二章 微生物发 酵制药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微生物发酵制药的发展简史
自然发酵时期 纯培养技术时期 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时期 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时期 发酵动力学和连续化、自动化发酵工程技术时期 微生物酶反应合成与化学合成相结合工程技术时 期
发酵工程的4个阶段
物质得以交换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借助原生质融合技术实现
遗传物质的交换
基因工程育种:DNA体外重组技术定向育种,
技术含量高,应用面广
三、制药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Culture conservation)
目的:保证菌种经过较长时间后仍保持生活能力,
防止被杂菌污染,形态特征和生理形状尽可能不 发生变异。
生产力:能在廉价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所需的代
谢产物的产量高,其它类似代谢产物少
操作性:培养条件简单,发酵易控制,产品易分离
稳定性:抗噬菌体能力强,菌种纯粹,遗传性状稳
《微生物学》教学日历
2
4
9月13日
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互动室)
牛淑敏陈容容
3
4
9月19日
细菌的特殊结构染色及观察(互动室)
牛淑敏陈容容
4
4
9月26日
微生物测微技术和计数
牛淑敏陈容容
5
4
10月10日
放线菌和真菌形态观察及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噬菌体6
4
10月17日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微生物多糖——黄原胶的发酵和提取)
牛淑敏陈容容
7
4
10月24日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
(微生物多糖——黄原胶的发酵和提取)
牛淑敏陈容容
8
4
10月31日
微生物多糖——黄原胶的发酵和提取
开放实验+课外时间
牛淑敏陈容容
9
4
11月7日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牛淑敏陈容容
刘方
16
11月27日
微生物的遗传II
刘方
17
11月28日
微生物的遗传III
刘方
18
12月4日
微生物的遗传IV
刘方
19
12月11日
微生物的生态
刘方
20
12月12日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刘方
21
12月18日
感染与免疫I
刘方
22
12月25日
感染与免疫II
刘方
23
12月26日
特邀讲座
李明春
24
1月
李明春
7
10月9日
微生物的营养
李明春
8
10月16日
微生物的代谢I
最新11级生物技术1班发酵工程实验计划方案
11级生物技术1班发酵工程实验计划方案生物技术一班发酵工程实验计划方案一、实验日程表二、实验分组第一组:薛盛、张川、周宁、殷清玉宇、周辰栋、杨朝伟、吴迪、刘洋、刘丽婷(负责人:吴迪)第二组:张怡、沈飞、徐依依、陆佳桦、吴冰燕、王芸清鉴、叶晨、汪素红、刘杏、刘文跃(负责人:沈飞)第三组:田玉寒、闻宁、林飞敏、李林棋、丁铭、周欣欣、罗斯、蒋秋艳、刘宇霞(负责人:田玉寒)三、时间分配前三周的周二晚发酵理论课照上,因此各组的固定实验时间如下:第一组固定实验时间:周一下午、周三晚上第二组固定实验时间:周二中午、周四上午第三组固定实验时间:周五下午、周五晚上后三周的周二晚无理论课,各组集中在周二晚实验前三周每周安排两次实验,以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后三周每周一次集体实验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为:第10周正式进入实验程序;第13周获得目标菌株1株;第14周完成种子的摇瓶培养;第15周分别完成上罐发酵;第16周实验收尾工作。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产蛋白酶微生物菌株的分离【实验材料】1、采样样品食堂泔脚等残存蛋白质丰富的环境周围的土壤或其它蛋白质腐败材料。
2、培养基(1)增殖培养基:蛋白胨10 g/L,牛肉膏3 g/L,氯化钠5 g/L,pH 7.0~7.2,0.1MPa,灭菌20min。
(2)分离纯化培养基:酪蛋白10 g/L,Na2HPO4 6 g/L,KH2PO4 3 g/L,NaCl 0.5 g/L,NH4Cl 1 g/L,FeSO4 0.025 g/L,酵母膏0.2 g/L,MgSO4 0.24 g/L,CaCl2 0.011 g/L,溴百里香酚兰0.05 g/L,琼脂20 g/L,pH 7.0~7.2,0.1MPa,灭菌20min。
(3)菌种保存培养基:蛋白胨10g/L,牛肉膏 3 g/L, NaCl 5g/L,琼脂 20g/L,pH 7.0~7.2,0.1MPa, 灭菌20min。
(4)无菌水:90 mL无菌水/250 mL三角瓶; 9 mL无菌水/试管6支。
《微生物学》教学日历
第六周
第七周
实验四:功能微生物的形态鉴定(一)
—丝状菌形态观察(4学时)
1插片培养法、载片培养法制片
2显微镜的使用及丝状菌形态观察
5
第八周
实验五:功能微生物的形态鉴定(二)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和芽孢染色法(3学时)
1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2细菌芽孢染色法
6
第九周
实验六:功能微生物的形态鉴定(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计数(3学时)
二、朊病毒
三、其他亚病毒因子
第三节、病毒与实践(0.5学时)
一、噬菌体与发酵工业
二、昆虫病毒与生物防治
三、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6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2学时)
一、营养和营养物
二、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学时)
一、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1学时)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1学时)
一、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二、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三、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1学时)
一、实验室培养法:好氧法、厌氧法
二、生产实践中培养微生物的装置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2学时)
一、几个基路
二、微生物及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三、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二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6学时)
第一节 细菌(3学时)
一、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与功能(2.5学时)(重点,配合图片、视频、动画讲解和虚拟实验)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0.5学时)(难点,配合学生自己采样制作微生物平板,实物讲解)
发酵实验时间轴
发酵实验时间轴
2015.5.11 星期一
配制培养基:150ml TTC下层培养基、100ml TTC上层培养基
湿热灭菌:TTC上层培养基、下层培养基、各种仪器器材
2015.5.12 星期二
倒平板(TTC下层培养基),稀释菌液并进行紫外诱变,涂六个平板放入培养箱培养。
2015.5.13 星期三
倒平板(TTC上层培养基),继续培养。
2015.5.14 星期四
将温开水、淀粉的混合物加热糊化,经降温后加液化酶分装三瓶,并进行接种,然后开始培养。
2015.5.14 星期五
稀释后用生物传感分析仪分别测定三组溶液的糖含量和酒份含量;练习还原糖空白对照的滴定。
2015.5.18 星期一
制备半糖化醪(调浆、糊化)、接种、分瓶(三组)、移入摇床。
2015.5.19 星期二
经稀释后测量一组(一号瓶)的酒份;离心后测量温度、锤度、PH;制片后镜检,记录总菌数、出芽个数、死亡个数。
2015.5.20 星期三
经稀释后测量二、三组(二号瓶、三号瓶)的酒份;离心后测量温度、
锤度、PH;制片后镜检,记录总菌数、出芽个数、死亡个数;用葡萄糖滴定测量三个瓶中还原糖含量;测量总酸。
微生物发酵制药
作用机制
化学结构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抗菌药 抗肿瘤药 抗病毒药 除草剂 酶抑制剂 免疫调节剂
抑制细胞壁合成药 影响细胞膜功能药 干扰蛋白质合成药 抑制核酸合成药 抑制生物能量反应药
抗生素 维生素 氨基酸 核苷酸 甾体激素 酶及酶抑制剂
发酵工程制药的特点
• 微生物菌种选育获得高产 • 发酵的理论产量存在约10%的变量 • 发酵过程常温常压,操作条件温和 • 纯种培养、无菌条件 • 生产过程是以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的 • 分子水平生产,定向发酵、突变、杂交等手段 • 投资少、见效快
发酵罐的类型 • 搅拌釜反应器 • 鼓泡式反应器 • 气升式反应器
发酵辅助设备
无菌空气系统 • 无菌空气的要求 灭菌系统、管道、阀门
培养基及其灭菌
培养基(medium) 培养基的成分 • 碳源、氮源、无机盐、前体物、促进剂、抑制剂
培养基的类型 • 按组成 • 按状态 • 按用途
培养基灭菌 • 空罐灭菌 • 实罐灭菌 • 连续灭菌
• 发酵热
pH • 补加酸或碱和补料的方式
溶氧和CO2 • 溶氧异常下降 • 溶氧异常上升 ➢ 措施
泡沫 • 负面影响 • 措施
染菌 • 发酵前期染菌 • 发酵后期染菌
发酵终点的判断 • 提高产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 降低生产成本
➢ 主要指标与中间分析项目雷同
菌体浓度 • 在适合的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体浓
度成正比关系。特别是初级代谢产物。 • 菌体浓度过低,产物产率下降。 • 菌体浓度过高,产生其他影响。 • 措施:调节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的浓度。
营养物质 • 碳源 • 氮源 • 磷酸盐:生长亚适量浓度 • 补料:半饥饿状态
温度 • 考虑菌种及生长阶段 • 综合考虑其他培养条件 • 考虑菌种生长情况
第五节发酵工程简介ppt课件
灭菌
• 发酵工程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的纯种, 整个发酵过程中不能混入杂菌。为什么呢?
– 在发酵过程中如混入其他微生物,将与 菌种形成竞争关系,对发酵过程造成不良 影响。
– 例如:如果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混入放 线菌,则放线菌分泌的抗生素就会使大量 的谷氨酸棒状杆菌死亡。
灭菌
• 那如何防止杂菌的污染呢?
发酵过程(中心阶段)
检测进程,满足营养需要; 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 转速等
灭菌
杀灭杂菌(胞体、 孢子及芽孢)
扩大培养和接种
2、培养基的配制
• 这种培养基从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上看属于 哪种培养基?
– 从物理性质上成看分是液体培养基,从化学酸成碱分度上看是天 然培养基。问题1: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采用这种天然成 豆分饼作水为解营液养、物玉质米的浆液、体尿培素养、基磷,酸这在发p酵H:生7产—中8有什么 二好氢处钾呢、?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
谷氨酸棒状杆菌在一定 的条件下能够利用环境 中的营养物质来合成谷 氨酸。
在工厂里是 怎样应用谷氨酸 棒状杆菌来生产 谷氨酸的?
• 菌种选育
分离纯化
自然界选种、诱变育种、菌 体:过滤、沉淀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代谢产物:蒸馏、萃取、离子
交换
培养基配制
根据培养基的配制原 则制备,实践中需多 次试验
– (1)根据不同的菌种,应选择不同的材料配 制培养基。配制的培养基应满足微生物在碳源、 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等方面的营养要求, 并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pH。
– (2)培养基的营养要协调,以利于产物的合 成。
3、灭菌
• 配制好培养液后,是否可以立即加入菌种?
– 不能 – 需要进行灭菌
2024年《发酵技术》精品课件
2024年《发酵技术》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发酵技术》教材第4章“微生物发酵与工业应用”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中关键因素的影响、常见发酵产品的制备工艺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掌握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2. 学习常见发酵产品的制备工艺,了解发酵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酵过程中关键因素的控制,发酵产品制备工艺的学习。
教学重点: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发酵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操作视频、发酵实验装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引起学生对发酵技术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制备酸奶为例,讲解发酵产品的制备工艺。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发酵实验。
5. 实验操作演示(10分钟)教师演示发酵实验操作,学生观看并学习。
6. 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观察发酵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7. 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发酵技术》2. 主要内容:微生物发酵基本原理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发酵产品制备工艺发酵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实验内容,分析发酵过程中关键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设计一个发酵实验,用于制备某种发酵产品。
2. 答案:关键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温度、pH、氧气、微生物种类等。
发酵实验设计:如制备纳豆、腐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发酵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汇总
丁苯酞
Butylphthalide
发酵法生产丁苯酞——发酵单位:500-600mg/L
70
达托霉素
Daptomycin
发酵单位:2.5-3g/L,发酵周期:260-270小时,提取收率:50%
71
多拉菌素
Doramectin
发酵水平:2g/L,周期12天,提取得率:75%
72
米尔贝霉素
Milbemycins
每罐单产7-ACA:1500Kg,放罐PMV:50-60%(3000转/分,10分钟)
,发酵液质量:DOCPC:0.5%,DCPC:5%,发酵原料成本:60-65元/十亿,7-ACA成本:380-400元/Kg。
44
青霉素
Penicillin
发酵设备:120-500M3发酵罐,发酵培养周期:180-200小时,效价HPLC:95000-140000u/ml,过滤收率:88%,钾盐成本: 40-45元/十亿,6-APA成本:120元/Kg,搅拌输入功率:1.9kW/m3,通气:1:0.4。
黄霉素
Flavomycin
发酵单位:8-10g/L发酵时间:210-230小时提取收率:80-85%
50
庆大霉素C1a
Gentamicin C1a
以庆大霉素主要活性成份C1a为母核,合成硫酸依替米星
51
硫酸粘杆菌素E
(多粘菌素)
colistin, polymyxin E
发酵周期:95小时,发酵单位:17-22g/L(70-80万U/ml),收率:80-85%,符合EP6标准
64
4-雄甾二烯二酮(ADD)
Androst-1,4-diene-3,17-dione (ADD)
底物植物甾醇加入量大于25g/l,发酵周期约4天,发酵单位达到9g/L以上;底物植物甾醇加入量大于50g/l,发酵周期约7天,发酵单位达到18g/L以上
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汇总
利普斯价:13g/L,发酵时间:180hrs,收率:75%.
32
D-丝氨酸
D-serine
130g/L,甘氨酸转化率大于90%。纯化后,纯度大于99%,ee值大于99%
33
L-赖氨酸
Lysine
产酸:240-280g/L,发酵时间:40-48hrs,酸糖转换率70%,谷棒杆菌
发酵单位:1.5-2g/L,周期10天
73
麦白霉素
Meleumycinum
发酵单位:3500U/ml,发酵周期:48小时,提取收率:76%
74
麦迪霉素
Midecamycin
生产水平:18g/L,发酵时间:200小时,产品得率:≥75%
75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发酵水平:6-7g/L,发酵时间:100-120hrs,提取得率:65%
发酵技术指标
沃蒙特发酵技术服务平台
NO
项目
名称
英文
名称
技术
指标
1
他克莫司
Tacrolimus
发酵单位:大于1.0g/L,发酵周期:240小时,提取收率:60-70%
2
西罗莫司
Sirolimus\Rapamycin
发酵单位:1000±200mg/L,发酵周期:192hrs,收率:35-40%
产品含量:≥98%
62
5-氨基乙酰丙酸
5-aminolevulinicacid
发酵水平≧6g/L,发酵时间≦50小时,提取收率≧50%,成品纯化含量≧97%
63
9a-羟-AD(9α-OH-AD)
9α-OH-AD
植物甾醇为原料直接发酵,无油工艺,植物甾醇投料量100g/L,2Kg甾醇出1Kg产物9α-OH-AD(HPLC),发酵时间120-130小时
发酵过程控制技术 教学日历
完成操作记录、实训报告
10
发酵罐接种操作
不同类型的接种操作方法
2
完成操作记录、实训报告
6
11
发酵罐取样操作
不同的发酵罐取样操作方法
3
完成操作记录、实训报告
12
发酵罐温度的控制
发酵过程中温度对于发酵的控制
3
完成操作记录、实训报告
7
13
发酵罐pH的控制
发酵过程中pH对于发酵的控制,发酵罐pH电极的校正
教学日历
使用
教材
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获奖情况
发酵过程控制技术
华中科技出版社
2012年
参考
书目
工业发酵分析
华中科技出版社
2012年
发酵工(中级)
校本教材
2009年
发酵工(高级)
校本教材
2009年
周次
课次
教学内容
学习重点及要求
学时
其它(作业、习题课、实验等)
1
1
发酵产品介绍
发酵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特点,发酵流程介绍
4
7
谷氨酸棒杆菌摇瓶种子无菌检测
谷氨酸棒杆菌种子液的无菌取样和无菌检查方法,革兰氏染色操作技术
2
完成操作记录、实训报告
8
谷氨酸发酵系统设备及工艺流程介绍
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发酵设备及管路系统,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完成操作记录、实训报告
5
9
发酵培养基的灭菌
根据发酵罐体积配制发酵培养基的方法、发酵培养基的灭菌
16
29
青霉素发酵过程仿真
青霉素仿真发酵软件的操作,青霉素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
发酵工程 教学日历
第二周
11/9~17/9
第2章发酵工业菌种(工业菌种选育及保藏)
第4章无菌技术(工业发酵污染的防治策略;培养基及设备灭菌)
4
4
重点掌握工业菌种选育及保藏技术;培养基及设备灭菌原理与技术
第三周
18/9~24/9
第4章无菌技术(空气除菌)
教学日历
课程:发酵工程
三年级:生物技术、启明、基地专业班
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
教师姓名:余龙江,李为,鲁明波,张晓昱制订日期:2011年5月6日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讲课、习题课、
实验课、设计等)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完成情况(日期、进度)
备注
第一周
5/9~10/9
第1章绪论
第2章发酵工业菌种(常用工业微生物;工业菌种的筛选与鉴定)
4
4
重点掌握发酵过程中温度、pH和溶解氧控制
第八周
23/10~28/10
第9章发酵过程控制(CO2、基质浓度的影响;泡沫控制)
第5章发酵工业的种子制备(讨论课)
第10章发酵经济学
4
4
重点掌握CO2和补料控制、泡沫控制;种子制备原理与技术;了解发酵经济学
第九周
第十周
周
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讲课、习题课、
实验课、设计等)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完成情况(日期、进度)
备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
三、微生物发酵工业所用菌种
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和关键,微生物资源非常 丰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尤以土壤中为最多 1.从微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把所需菌种分为:细菌类如短杆菌、枯 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 菌等;酵母菌如啤酒酵母、酒精酵母、汉逊酵母和假丝酵母 等;霉菌如黄曲霉、红曲霉、青霉菌和赤霉菌等;放线菌如 各种抗生素,链、庆大等。 2.作为工业微生物发酵使用的菌种,通常有以下特点:(1)具有 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对于基质没 有严格的要求。 (3)生长条件易于满足。(4)具有较高的各种 酶活力。(5)对于包含体,要求在细胞破碎是不易破碎,而 在目的产物的分离提出时,则易破碎。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并用于临床的—种抗生素,1928年为英国人 A . Fleming发现,40年代投入工业生产。在二战期间立刻大显身 手,它能有效控制伤口的细菌感染,挽救了数百万战争中受伤者 的性命。我们就以青霉素为例简单介绍抗生素的发酵生产过程。
(一)青霉素发酵生产菌株
最初由弗莱明分离的点青霉,只能产生2 U/ml的青霉素。 目前全世界用于生产青霉素的高产菌株,大都由菌株Wis Q l76(一种产黄青霉)经不同改良途径得到。70年代前育种采用 诱变和随机筛选方法,后来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基因克 隆技术等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青霉素工业发酵生产水平已 达85 000U/ml以上。青霉素生产菌株一般在真空冷冻干燥状 态下保存其分生孢子,也可以用甘油或乳糖溶剂作悬浮剂, 在-70度冰箱或液氮中保存孢子悬浮液和营养菌丝体。
生产容易和成本低等特点,所以目前工业应用的酶大多来自微生物发酵。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很多。在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如氨基酸、核苷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1.发酵工程的历史发展(1)自然发酵时期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酿酒、制酱油、酿醋等。
酿酒工业是历史上最古老的微生物工业,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与微生物的关系,也不清楚发酵的原因,只是靠口传身授,在实践中应用微生物。
例如,嫌气性发酵用于酒类酿造,好气性发酵用于酿醋、制曲,这是古典发酵的特点,这一时期称为自然发酵时期。
(2)纯文化技术时期1667年,荷兰人列文霍克(antonyvanleowenhoek)发明了显微镜,揭开了微生物世界的秘密。
随着微生物的发现,1850-1880年法国巴斯德(louispasteur)通过实验发现了发酵原理,认识到发酵是由微生物的活动引起的。
随着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逐步完善,开创了人为控制微生物的新时代。
采用杀菌操作,发明了简便的密闭式发酵罐等技术设备,使发酵失败现象(如腐败)大大减少,即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使发酵效率迅速提高。
嫌气性发酵由此逐步发展起来,产品包括酒精、丙酮、丁醇等。
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微生物分解代谢进行规模化工业生产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
因此,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创立是微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
(3)曝气搅拌好氧发酵工程技术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傅莱明(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
随着青霉素大规模生产的成功,实验室采用摇瓶通风培养以及空气纤维过滤的高效除菌,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了好气性发酵通气搅拌工程技术。
抗生素工业的兴起不仅使微生物技术应用到医药工业,而且大大促进了好气性发酵工程和微生物工业的发展。
微生物工程已经从分解代谢转为生物合成代谢,可以利用微生物合成积累大量有用的代谢产物,如各种有机酸、酶制剂、维生素、激素等,这已超越微生物正常代谢的范围。
因此,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的创立是微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时期。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随着微生物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氨基酸、核苷酸微生物工业的建立,这是遗传水平上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大学教学日历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微生物发酵技术任课教研室:生物制药教研室授课教师:刘景辉课程总学时:68学时周学时: 4 考试形式(考试、考查):考查授课班级:生物制药131班选用教材:自编讲议
一、任课教师于开学前定好教学日历,填写四份,教务处、教学督导、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各保存一份;
二、教师制定教学日历后,须经教研室讨论通过,教研室主任签字后送系主任审批;
三、各系每学期对本计划执行情况至少检查1-2次,以便保证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四、批准之后教学日历如有变动,须重新审批。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主任(签字):2014年8月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