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6680125计算机学院-张旺

合集下载

2014年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录取名单公示-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4年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录取名单公示-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4年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录取名单公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取名单公示发布时间:2014-3-3113:14:00作者:yjsjw浏览量:15277【字体:大中小】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取名单现在开始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与eecsgrs@或62757487联系。

初取名单:序号准考证号姓名录取专业笔试总成绩面试成绩总成绩英语听力备注114480145黄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37485.080.800.9214480147钱程电路与系统37888.083.60 1.8314480180李胜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37691.085.10 2.0414040027周叶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37290.084.80 2.6514480316周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7692.086.00 2.4614480326黄智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7986.582.050.9714480321关清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5887.081.10 1.8814480333刘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2692.080.00 1.4914480119王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4087.579.45 1.71014480112刘丹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5186.079.30 1.21114480221李紫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3387.078.70 1.91214480276刘天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3787.078.50 1.31314480352李海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90.090.00留学生1414480069杨小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7390.084.70 2.41514480136齐龙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9585.084.10 2.1强军计划1614480225杜睿桓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7589.083.50 1.51714480046李杨珂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6090.083.40 2.41814480033代彬丁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6690.083.10 1.51914480062王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5490.082.80 2.42014480268杨祖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7088.082.80 1.82114480040何天健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8086.082.50 1.52214480229周鲁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6885.081.70 2.42314480256林凤绿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4590.080.50 1.02414480271王小宁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5685.080.20 2.12514480041胡文翔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5085.079.80 2.32614480244杨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3885.078.10 1.82714480137陈宇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0976.269.900.9强军计划2814480053孟佳计算机系统结构33090.079.40 1.42914480092王轲计算机应用技术36383.679.20 1.13014480233高晓旸计算机应用技术34381.277.60 2.73114480240王钊计算机应用技术35978.476.60 1.53214480295赵鑫计算机应用技术34775.673.300.83314480139武聚凡计算机应用技术29179.871.00 2.0强军计划3414480138李晨计算机应用技术26177.265.90 1.2强军计划3514480188牛学军通信与信息系统39195.088.20 1.63614480201彭啸锋通信与信息系统34393.083.20 2.43714480003黄一鸣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41291.089.20 2.53814480011周正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39087.084.10 1.63914480152曲佳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38788.083.400.74014480167李睿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37782.080.90 2.24114480129田啸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33575.072.10 1.1强军计划4214480159赵至真物理电子学36095.085.30 1.84314480189朱天枢信号与信息处理34393.083.50 2.74414480205史亚博信号与信息处理33292.080.50 1.3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4年3月31日。

网络检索大赛复试名单

网络检索大赛复试名单

77.5
77.5
77
19
管理学院 715245
76.5
20 计算机学院 710841
21
管理学院 713057
22
机械学院 709407
23
机械学院 714063
24
电控学院 711021
25
管理学院 714973
26
机械学院 710454
27 计算机学院 709421
28
管理学院 713929
29 计算机学院 715483
72.5
42 计算机学院 713872
72.5 1306060320 1306060319 1306060322 1204050603 1204050602 1206070211 1215010404 1215010410 1215010414 1302080117 1302080120 1302080119
30 计算机学院 715290
31
机械学院 715006
张煜 朱晨爽 王普 王静雯 王花果 田光香 强波 张超 乔英峰 梁永强 弓细鹏 朱业强 王涛 郑培腾 杨东 李伟 祖灏波 麦名凯 王科平 叶强强 李根根 陈砚林 周凯 张娟 南戈 胡钰敏 王萌 张利 单体迪 张花 侯强 张梦瑾 张婷 许明 王凯达
74
31
机械学院 715006 拜云瑞 李萌 张梅英 李妞妞 杨勇 张强 王二磊 李欢 张璞月 张玉鑫 杨涛 张杰 李鑫 任静 韩永梅 刘丹 曹仓 李慧志 寇星 史碧晗 杨佳 李文瀚 付玉洁 赵欣朦 刘瑞 胡存 肖泽帆 张斌 李婉 王小妮 任维娜 王杜超 刘金星 张媛 何昕泽 王伟 尹凯乾 张端娜 李铭 李碧涵 沙彩霞 王晓敏 李欣 李丹 王芸淏 杨瑞 杨卫康 机设1307 机设1302 机设1302 机设1302 采矿1206 采矿1206 采矿1206 物联网1302 物联网1301 物联网1301 信管1201 信管1201 信管1201 会计1302 会计1302 会计1302 机设 机设 机设 物联网1302 物联网1302 物联网1302 工程1302 工程1302 工程1302 测控1301 测控1301 测控1301 软件工程1201 软件工程1201 软件工程1201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 电气1303 电气1303 电气1303 土木1203 土木1203 土木1203 化工1204 化工1204 化工1204 信管1301 信管1301 信管1301 网络工程1201 1305040821 1305040201 1305040202 1305040102 1203020606 1203020627 1203020612 1307010225 1307010111 1307010215 1202080128 1202080129 1202080130 1302010216 1302010210 1302010211 1205040832 1205040806 1205040805 1307010208 1307010209 1307010230 1302090213 1302090211 1302090215 1306070122 1306070124 1306070126 1208010104 1208010107 1208010105

信息学院2014年博士录取名单公示

信息学院2014年博士录取名单公示
山东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单位名称(公章):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考生编号 104224102300136 104224102300133 104224102300134 104224102300132 104224102300139 104224102300137 104224102300138 104224102300135 104224101102121 104224101102136 104224101102117 104224101102123 104224101102132 104224101102154 104224101102128 104224101102142 104224101102147 姓名 徐俭 魏巍 庄新港 赵明琳 马良 董冠男 乔静萍 刘杨 陈大明 王飞宇 唐文婧 王晓梅 张传亭 孙文正 于山山 路安平 张亚军 单位 代码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026 单位名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代码 081001 080300 080300 080300 081002 081001 081001 080300 080300 081001 080300 080300 081001 081002 080904 080904 081002 专业名称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 昌吉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对口支援 山东大学 专职教师 定向单位 定向生身 份类别

西安交大电信学院2009年专业学位复试初试成绩排名

西安交大电信学院2009年专业学位复试初试成绩排名

第 3 页,共 3 页
第 2 页,共 3 页
电信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成绩排名
序号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系别 信通系 信通系 信通系 自动化 自动化 信通系 信通系 电子系 信通系 信通系 信通系 自动化 信通系 信通系 信通系 信通系 信通系 信通系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信通系 计算机 计算机 信通系 姓名 赵彪 胡文彬 何晶 陈东勇 李俊 王磊 于欢欢 李娇 王薇 叶丹 沈华虎 冯振兴 王平利 孟德华 孙红梅 刘彦彦 门娜 李源 李强 覃甜田 钱鹏飞 陈吉 杨文静 张晓飞 周黎 赵昱 闫东旭 王文宾 高趁丽 刘伟 阮燕 齐彩云 毛东阳 杨洪全 王晓鹏 准考证号 106989061112734 106989061112670 106989061112735 106989061112749 106989061112871 106989014026672 106989041036700 106989061112535 106989041176702 106989061112730 106989035016729 106989061112793 106989036016687 106989011106663 106989061112658 106989037026731 106989061112731 106989051086738 106989061112917 106989042196866 106989032206777 106989061112980 106989041226792 106989037016819 106989061113026 106989061112997 106989041056786 106989022026772 106989050016798 106989061112922 106989061112912 106989061112651 106989041166788 106989061113037 106989014116657 初试总分 331 368 300 325 304 342 354 301 371 327 333 300 345 346 328 344 322 315 307 317 343 335 325 333 314 300 322 309 324 323 302 309 309 302 310 综合成绩 67.36 66.71 66.46 66.31 65.93 65.74 65.55 65.43 65.11 64.76 64.64 64.47 64.45 63.16 59.97 59.32 58.24 57.69 57.62 56.30 55.82 55.66 55.28 54.94 54.57 54.54 54.11 54.03 53.33 52.82 51.73 50.18 49.35 49.27 37.2 志愿次别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基于电磁信息论的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的互信息研究

基于电磁信息论的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的互信息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3114.2023.06.006引用格式:张寅,虢周卓,王者,等.基于电磁信息论的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 的互信息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23,49(6):1027-1035.[ZHANG Yin,GUO Zhouzhuo,WANG Zhe,et al.Research on Mutual Information for Multi-user Extremely Large-scaleMIMO Systems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Theory[J].Radi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23,49(6):1027-1035.]基于电磁信息论的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 的互信息研究张㊀寅1,虢周卓1,王㊀者1,许柏恺1,肖华华2,章嘉懿1(1.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4;2.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7)摘㊀要:利用随机场对多个连续孔径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IMO,XL-MIMO)之间的近场通信进行建模,推导了多用户干扰和不同噪声情况下多用户XL-MIMO 系统的互信息表达式㊂相比传统离散分析方法有更高的准确度,并且分析了离散点数㊁噪声功率等关键因素对XL-MIMO 系统互信息的影响㊂此外,基于模型探究了信号波长㊁噪声功率和端到端距离与互信息收敛时最大离散点数之间的关系,并与单用户情况进行了相关对比,为XL-MIMO 系统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与模型调谐提供了一定参考㊂关键词:电磁信息论;互信息;随机场;多用户干扰中图分类号:TN929.5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3-3114(2023)06-1027-09Research on Mutual Information for Multi-user Extremely Large-scaleMIMO Systems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TheoryZHANG Yin 1,GUO Zhouzhuo 1,WANG Zhe 1,XU Bokai 1,XIAO Huahua 2,ZHANG Jiayi 1(1.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2.ZTE Corporation,Shenzhen 518057,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models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between multiple consecutive aperture Extremely Large-scale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XL-MIMO)antennas using random fields.Mutual information expression for XL-MIMO system with multiple-user in-terference and different noise conditions is derived,which offers higher accuracy than traditional discrete analysis methods.Eeffects of key factors such as number of discrete points and noise power on mutual information of XL-MIMO systems are also analyzed.Addition-ally,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al wavelength,noise power,end-to-end distance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discrete points for achie-ving convergence in mutual information is explored based on the model,and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user scenario,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design of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and tuning of models in XL-MIMO systems.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theory;mutual information;random field;multi-user interference收稿日期:2023-08-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971027);中兴通讯研究基金(HC-CN-20221202003)Foundation Item :General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61971027);ZTE Research Fund(HC-CN-20221202003)0 引言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MIMO)技术的广泛使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不断提高㊂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Extremely Large-scale MIMO,XL-MIMO)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自由度,有望成为6G 关键技术之一[1-2]㊂但随着收发天线数目不断增加,如何处理XL-MIMO 天线孔径有限的性能限制[3]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㊂连续孔径MIMO(Continuous-aperture MIMO,CAP-MIMO)[4-6]是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技术路线之一㊂与传统由多个天线组成的离散XL-MIMO [7-9]不同,CAP-MIMO 作为一种具有无限密集天线的MIMO 结构,也被称为全息MIMO [10-11]㊁超大规模智能超表面(Large Intel-ligent Surface,LIS )[12-13]和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14-15],由于其空间连续的电磁结构[3],能产生任意的电流分布,被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可以在空间电磁波上进行调制,因而有望突破有限孔径的性能限制[6]㊂对于XL-MIMO系统,主流分析和设计过程通常基于白噪声㊁标量㊁远场㊁离散化㊁单色和其他非物理一致的假设㊂但考虑连续孔径XL-MIMO,这些假设将不存在㊂因而,需要找到一套适用于连续孔径XL-MIMO的分析方法,文献[6]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分型复用技术,将连续模式函数的设计转化为在有限正交基上的投影长度设计来解决和速率最大化问题㊂但文献[11]并未考虑到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在每个天线上观察到的噪声将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特性㊂针对天线数目增加导致的噪声特性变化问题,已有相关研究将噪声分解为白噪声分量和非白噪声分量,并对噪声进行随机场建模,建立起连续孔径XL-MIMO的分析方法[16]㊂但其讨论的情况仅限于单用户通信系统,并未进一步探究更一般的多用户通信场景㊂基于此,本文基于利用连续孔径XL-MIMO的分析方法建立起多用户情景下的连续孔径XL-MIMO系统,考虑了由天线数量增加所导致的噪声特性变化,并进一步探究了模型的适用范围㊂具体做了以下工作:①建立了多个连续区域之间无线通信的系统模型,得到系统传输的目标函数㊂②利用随机场对系统进行了相关建模,推导出基于电磁信息论的多用户连续孔径XL-MIMO的互信息表达式以及简化的数值计算方法㊂③基于互信息表达式以及数值计算方法,分别讨论了不同噪声场景下,多用户连续孔径XL-MIMO 系统的准确互信息㊂分析了离散点数㊁白噪声功率㊁非白噪声功率等因素对互信息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其适用场景,分别对波长㊁噪声功率与互信息收敛时最大离散点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㊂1㊀多用户XL-MIMO系统模型基于电磁信息论,麦克斯韦方程组揭示了收发器间信息的传输过程,同时格林函数建立起了发射端电流密度与接收端感应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㊂考虑两个任意连续区域V s和V r之间的通信模型[13]㊂源端电流密度为J(s),接收端产生的感应电场为E(r),利用格林函数,其电场E(r)为:E(r)=ʏV sG(r,s)J(s)d s,rɪVr㊂(1)根据文献[17],在无界均匀介质中,固定频点的格林函数为:G(r,s)=jκ0Z04πI+ΔrΔHrκ20()e jκ0r-s r-s=jκ0Z04πe jκ0r-s r-s㊃(I-p^p^H)+j2π r-sλ(I-3p^p^H)-j2π2(x2+d2)λ2(I-3p^p^H)éëêêêùûúúú㊃Ωm2éëêùûú,(2)式中:p^=p p ,p=r-s㊂1.1㊀系统模型考虑一个如图1所示的多用户连续MIMO无线通信系统,它包括了一个接收端,一个源端以及K个干扰端㊂其中,收发器天线均为连续孔径的链式阵列天线㊂图1㊀多用户XL-MIMO系统简化模型Fig.1㊀Simplified model diagram for MultiuserXL-MIMO system源端的电流密度为J(s),接收端的感应电场为E1(r),在理想情况下,期望接收器能够理想地捕获到达点d1的电磁波全部信息㊂由式(1)知,接收端捕获到的电场信号为:Y=E1+ðK j=1E j+N1,(3)式中:E1为期望信号产生的电场,E j为干扰信号产生的电场,N1为噪声场㊂1.2㊀基于随机场的信号建模根据电磁信息论,本文分析基于Shannon 随机模型,因此需要利用随机场对信号进行建模㊂随机场反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统计特性,而在所有种类的随机场中,高斯随机场具有理论意义,因此用它描述源端电流密度以及接收端电场强度的统计特性㊂假设高斯随机场为连续㊁可离散的,其可以由均值以及自相关函数来表示高斯随机信号的特征㊂因此,假设源端电流密度和接收端电场强度均符合高斯随机场特性,可得:R J (s ,s ᶄ)=[J (s )J H(s ᶄ)]A 2m 4éëêùûúR E j (r ,r ᶄ)=[E j (r )E j H (r ᶄ)][V 2/m 2],j ɪ[0,K ]{㊂(4)由式(1)可得:R E 1(r ,r ᶄ)=[E 1(r )E 1H (r )]=ʏV sʏV sG (r ,s )R J 1(s ,s ᶄ)G H (r ,s )d s d s ᶄ㊂(5)1.3㊀基于随机场的噪声建模本节将对噪声进行随机场的建模㊂通信系统中,噪声一般分成白噪声分量与非白噪声分量,白噪声分量一般考虑到通信系统中的非理想因素,这种影响呈现空间的不相关性,因此利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来描述这一分量㊂[E n (r )E H n (r ᶄ)]=n 02I 3δ(r -r ᶄ),(6)式中:假定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n 02,I 3为三维空间的单位矩阵㊂对于非白噪声分量,可以将其视作非源端电流产生的入射电磁波的叠加㊂根据文献[16],非完全各向同性的辐射干扰的随机场自相关函数为:[N (r +r ᶄ)N ∗(r ᶄ)]=σ24(f 1(κr )+f 2(κr )),(7)式中:κ为波矢量,f 1和f 2为辅助函数,其具体定义如下㊂κ=2πλ[cos φsin θ,sin φsin θ,cos θ]ɪ3,f 1(β)=ʏ1-1e j βx d x =2sin ββ,f 2(β)=ʏ1-1x 2e j βxd x =2sin ββ+2cos ββ2-2sin ββ3()㊂(8)至此得到了系统模型,信号和噪声的随机场模型,下一节将根据所建模型进行互信息公式的推导㊂2㊀多用户连续XL-MIMO 系统互信息及数值计算2.1㊀系统互信息为得到互信息的表达式,考虑基于平行有限长度线性收发天线的多用户XL-MIMO 系统㊂根据电磁信息论,可得J (s )与E 1(r )㊁E k (r )之间的关系,可用式(2)中矩阵G 左上角的元素G 1.1来描述,可推导为:g (r ,s )=jZ 0e 2π㊀x 2+d 2λ2λ㊀x 2+d2㊃j 2π㊀x 2+d 2λd 2-2x 2x 2+d 2+d 2x 2+d 2-12π2(x 2+d 2)λ21d 2-2x 2x 2+d 2éëêêêùûúúú,(9)式中:x =r -s ,d 为收发器之间的距离㊂因此,进一步得到了源端电流密度与接收端感应电场之间的关系:E j (r )=ʏL 0g j (r ,s )J 1(s )d s ,j ɪ[0,K ]㊂(10)接收电场的自相关函数为:R E j(r ,r ᶄ)=ʏL 0ʏL 0g (r ,s )R J (s ,s ᶄ)g j ∗(r ᶄ,s ᶄ)d s d s ᶄ,j ɪ[0,K ]㊂(11)利用文献[16]提及的方法,可以将E j (r )㊁Y (r )和N (r )进行Mercer 展开:E j(r )=ðk ξE j ,k φk (r )N j (r )=ðk ξN j ,k ψk (r )Y (r )=ðk ξY ,k ϕk(r ),j ɪ[0,K ]ìîíïïïï㊂(12)可以构建两个空间H 1和H 2,分别由ξE 1,k 和ξY ,k 展开,E 1(r )和Y (r )之间的互信息为空间H 1和H 2之间的差值㊂可得这个空间的差值,即E 1(r )和Y (r )之间互信息可以由范德蒙行列式的算子来求得:I (J 1;Y )=I (E 1;Y )=-logdet(1-T DᶄT -1Y T D T -1E 1),(13)式中:T Y 为Y (r )自相关函数的积分算子,T E 1为E 1(r )自相关函数的积分算子,T D 和T Dᶄ分别是与E 1(r )和Y (r )相互关联的算子㊂此处,类比地假定噪声场N 与期望电场E 1无关,由于假定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无关,干扰电场与期望电场无关,同样可以得到T D =T Dᶄ=T E 1㊂将其代入,进一步化简互信息表达式为:I (E 1;Y )=-logdet(1-T D T -1E 1T DᶄT -1Y )=-logdet(1-T E 1T -1Y )=-logdet(1-T E 1(T E 1+ðKj =1T E j+T N j)-1)㊂(14)当噪声忽略非白分量时,根据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功率特性,噪声算子T N j =n 02ˑ1,算子1为常数因子;对于白噪声情景下,多用户连续MIMO 系统的互信息表达式可简化为:I (E 1;Y )=-logdet 1-T E1T E 1+ðKj =1T E j+n 02()-1()㊂(15)2.2㊀数值计算根据文献[16]中算法1,可以得到互信息的公式:I approx ѳ-logdet(I -C SEP )=logdet(C E 1+ðKj =1C Ej +K N )det(ðK j =1K E j+K N ),(16)式中:K E ,i ,j =ʏai a i -1E (x )d x ʏaj a j -1E ∗(y )d y []K N ,i ,j =ʏa ia i -1N (x )d x ʏaja j -1N ∗(y )d y []{㊂(17)至此完成了多用户XL-MIMO 系统模型的数值计算,为接下来的仿真提供了基础与依据㊂3㊀仿真分析为简化讨论,考虑一个接收端,一个用户端,一个干扰端的情况,且三者互相平行,中心点都在同一直线上,如图2所示㊂图2㊀K =2时具体仿真情景Fig.2㊀Specific simulation when K =23.1㊀不同种类噪声情景基于前文中对白噪声情景下考虑干扰情况的多用户XL-MIMO 通信系统互信息表达式的求解以及数值计算,首先在仅考虑白噪声的场景下进行仿真,进一步再扩展为非白噪声场景㊂ 3.1.1白噪声情况相关仿真为简化讨论,将干扰端的个数设为1,同时假设收发器间距均为1m,长度均为2m,信号波长为0.25m,基于上述条件,讨论离散点数㊁白噪声功率对互信息值的影响,如图3所示㊂图3㊀白噪声情景下K =2的MIMO 系统Fig.3㊀MIMO system with K =2in white noise context为了与单用户的情况进行对比,绘制单用户情况下对应曲线,如图4所示㊂图4㊀白噪声情景下K =1的MIMO 系统Fig.4㊀MIMO system with K =1in white noise context通过对比,在白噪声情景下K =2时,多用户XL-MIMO 系统互信息的值会因干扰的加入出现明显下降,同时互信息的值随白噪声功率减小而增大,当白噪声功率小于10-7V 2/m 2时,连续接收端(36点离散)获得的信息对比半波离散点数(16点)离散接收端获得的信息有着明显提升㊂对比单用户MIMO 模型,连续接收端获得的信息仍在白噪声功率为10-10V 2/m 2时相比半波离散化接收端有着19.49%的提升,相比8点波长离散化接收端获得的信息有138.9%的提升,说明了连续接收端在通信系统存在干扰时相较于离散接收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㊂3.1.2非白噪声情况相关仿真为了进一步研究多用户XL-MIMO 系统,将白噪声的场景推广到非白噪声的场景㊂简便起见,在此处也将干扰端的个数设置为1,依旧假设收发器间距均为1m,长度均为2m,信号波长为0.25m,在考虑非白噪声的场景下,固定非白噪声功率为0.5V 2/m 2,来讨论离散点数,白噪声功率对互信息值的影响,如图5所示㊂为与单用户的情况进行对比,绘制了非白噪声情景下单用户MIMO 系统的对应曲线,如图6所示㊂通过对比,在非白噪声场景下,K =2的多用户XL-MIMO 系统中,互信息的值会因为干扰的加入出现明显下降,互信息的值随白噪声功率减小而增大,当噪声功率小于10-3V 2/m 2时,连续接收端(36点离散)获得的信息对比半波离散点数(16点)离散接收端获得的信息有着明显提升㊂图5㊀非白噪声情景下K =2的MIMO 系统Fig.5㊀MIMO system with K =2in non-whitenoisecontext图6㊀非白噪声情景下K =1的MIMO 系统中Fig.6㊀MIMO system with K =1in non-whitenoise context此情况下,对比单用户MIMO 模型,在白噪声功率为10-10V 2/m 2时,连续接收端获得的信息仍比半波离散化接收端有着21.30%的提升㊂因此,在白噪声与非白噪声场景下,连续接收端获得的信息均比离散接收端有较大提升,且此类提升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㊂3.1.3不同功率非白噪声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非白噪声功率值对于所假设模型互信息值的影响,将非白噪声功率进行更改以对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㊂首先,将噪声功率分别设置为0.25㊁0.5㊁0.75㊁1V 2/m 2以探究非白噪声功率在相同的量级发生变化时,对假设的通信模型互信息值的影响,如图7所示㊂(a )非白噪声功率σ2nw =1V 2/m2(b )非白噪声功率σ2nw =0.75V 2/m2(c )非白噪声功率σ2nw =0.5V 2/m2(d )非白噪声功率σ2nw =0.25V 2/m2图7㊀K =2时非白噪声功率在相同数量级变化时,互信息随白噪声功率的变化Fig.7㊀Non-white noise power changes in the same order ofmagnitude ,the mutual information varies with thewhite noise power when K =2通过对比,当非白噪声功率在相同的量级发生变化时,相关的曲线走势并未发生明显变化㊂同时,在非白噪声功率发生量级不变的变化时,图中黑线表征的连续接收端(36点离散)相比半波离散点数(16点)离散接收端获得信息提升情况明显,其对应的白噪声功率不发生明显变化,即白噪声功率与非白噪声功率之比不发生明显变化㊂进而探讨当非白噪声功率发生量级变化时,即当非白噪声功率与白噪声功率发生明显变化时,连续接收端较传统离散接收端获得信息有明显提高时对应的白噪声功率是否会发生变化㊂将噪声功率分别设置为1㊁10-2㊁10-5㊁10-10V 2/m 2以探究不同非白噪声功率的影响,如图8所示㊂(a )非白噪声功率σ2nw =1V 2/m2(b )非白噪声功率σ2nw =10-2V 2/m2(c )非白噪声功率σ2nw =10-5V 2/m2(d )非白噪声功率σ2nw =10-10V 2/m 2图8㊀K =2时非白噪声功率在不同数量级变化时,互信息随白噪声功率的变化Fig.8㊀Non-white noise power changes in the differentorder of magnitude ,the mutual information varies with the white noise power when K =2㊀㊀结果表明,当非白噪声功率在不同的量级发生变化时,相关的曲线变化较为明显㊂同时,在非白噪声功率量级变化时,连续接收端较传统离散接收端获得信息有明显提高时对应的白噪声功率发生明显变化,白噪声与非白噪声功率比约为1%,但当非白噪声过小时,噪声中非白分量可忽略,其仿真图与仅考虑白噪声时探究非白噪声功率㊁离散点数㊁白噪声功率对互信息影响的仿真图曲线趋势相近,如当非白噪声功率为10-10㊁10-5V 2/m 2时,曲线与图3相似㊂3.2㊀多用户情况下用户距离的影响为简化操作,假设用户距离发生变化,收发器长度均为2m,信号波长为0.25m,在仅考虑白噪声以及考虑非白噪声两种情况下,探究端到端距离对于连续接收端获得的信息相比传统离散接收端获得信息的提升值的影响㊂其中,考虑非白噪声情况时,假定白噪声功率σ12为10-10V 2/m 2,非白噪声功率σ22为0.5V 2/m 2,如图9所示㊂图9㊀K=2时端到端距离变化的影响Fig.9㊀Impact of end-to-end distance on mutualinformation improvement when K=2由图9可以看出,无论是仅考虑白噪声或考虑非白噪声场景,连续接收端较传统离散接收端获得的信息均有提升,互信息提升程度会随端到端距离的减小而增大㊂此外,当端到端距离小于0.95m 时,连续接收端互信息相对于离散接收端的提升不小于20%㊂但当噪声非白分量为零的情况下,随端到端距离的增大,连续电磁场互信息的提升逐渐不明显㊂3.3㊀连续接收端离散点界限探究本文采用离散的方式来逼近连续,从而达到分析连续接收端的目的㊂在文献[18]中,当接收天线数量在一定的孔径范围内无限增加时,会导致互信息发散的情况㊂其原因是当天线数量不断增大时,所假定的不相干噪声出现了空间的相干性,进而有信号能量呈二次缩放㊂而噪声能量呈线性缩放,信噪比得到无界的线性提高,导致容量发散到无穷大㊂因此,在满足互信息收敛的情况下,如何得到离散点数最大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㊂为了探究影响满足互信息收敛的最大离散点数的因素,初步探究了多用户连续MIMO模型下波长㊁噪声功率㊁收发器长度与互信息收敛时对应的最大离散点数之间的关系㊂假设收发器间距均为1m,收发器长度从1m 开始,以0.5m为步进发生变化,波长分别为0.125㊁0.25㊁0.5m㊂在仅考虑白噪声的情况下,先固定白噪声功率为10-10V2/m2,基于前文得到的仅考虑白噪声情况下K=2时多用户XL-MIMO系统互信息值数据计算过程,进行互信息收敛时最大离散点数的遍历寻找,将所得的最大离散点数与收发器间距进行线性拟合,以此来探究收发器距离与最大离散点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10所示㊂(a)λ=0.125m(b)λ=0.25m(c)λ=0.5m图10㊀K=2时不同波长下,收发器长度对最大离散点数的影响Fig.10㊀Effect of transceiver length on the maximum number of discrete points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K=2㊀㊀由图10可得,若仅考虑白噪声场景,在不同波长下,收发器长度与最大离散点数之间成线性关系,同时,随波长减小频率增加,收发器长度对最大离散点数的影响更加明显㊂在文献[16]提到的模型以及相关假设下,设置相同的条件,即K=1,收发器距离为1m,连续收发器长度从1m开始,以1m为步进发生变化,波长分别为0.125,0.25,0.5m,同样将所得的最大离散点数与收发器间距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如图11所示㊂(a)λ=0.125m(b )λ=0.25m(c )λ=0.5m图11㊀K =1时不同波长下,收发器长度对最大离散点数的影响Fig.11㊀Effect of transceiver length on the maximum num-ber of discrete points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K =1由图11可知,单用户MIMO 系统中收发器长度与最大离散点数仍然满足线性关系,同时,在单用户情况下,收发器长度对最大离散点数的影响随波长减小而增加㊂由结果分析得,无论是在单用户还是多用户情况,当仅考虑白噪声场景时,在不同波长下,收发端长度与最大离散点之间近似成线性关系,且随波长减小,收发器长度对最大离散点数的影响更加明显㊂这对今后基于连续接收端分析互信息值相关模型中,寻找合适的最大离散点数具有参考作用㊂4 结束语本文考虑了多用户XL-MIMO 系统特性,将多用户连续MIMO 系统与单用户连续MIMO 系统㊁多用户离散XL-MIMO 系统进行比较,进而得到在不同噪声情景下,多用户XL-MIMO 系统中,互信息同样会随着离散点数的增大而趋近于一个固定值㊂当噪声的非白分量与白噪声分量比值大于100时,连续接收端和互信息相比于传统半波离散接收端有着明显提升㊂在不同噪声情景下,连续接收端相较于离散接收端的优势会随着用户距离的减小更为明显㊂仿真结果发现满足互信息收敛的接收端最大离散点数与收发器长度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不受信号频率㊁噪声功率的影响㊂未来的工作可以考虑更一般的天线阵列形态及多用户的随机分布场景㊂参考文献[1]㊀WANG Z,ZHANG J Y,DU H Y,et al.Extremely Large-scale MIMO:Fundamentals,Challenges,Solutions,andFuture Directions [J /OL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arly Access),2023:1-9(2023-04-10)[2023-07-29].https:ʊ/abstract /document /10098681.[2]㊀XU B K,ZHANG J Y,LI J X,et al.Jac-PCG Based Low-complexity Precoding for Extremely Large-scale MIMOSystems[J/OL].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Early Access),2023:1-6(2023-07-19)[2023-07-29].https:ʊ /document /10187714.[3]㊀HUANG C W,HU S,ALEXANDROPOULOS G C,et al.Holographic MIMO Surfaces for 6G Wireless Networks:Opportunities,Challenges,and Trends[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20,27(5):118-125.[4]㊀SANGUINETTI L,D A MICO A A,DEBBAH M.Wavenu-mber-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Line-of-Sight Holographic MIMO Commun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23,22(4):2186-2201.[5]㊀DECARLI N,DARDARI munication Modes withLarge Intelligent Surfaces in the Near Field [J].IEEE Access,2021,9:165648-165666.[6]㊀ZHANG Z J,DAI L L.Pattern-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Continuous-aperture MIMO[C]ʊICC 2022-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Seoul:IEEE,2022:3287-3292.[7]㊀CHIANI M,WIN M Z,SHIN H.MIMO Networks:TheEffects of Interfere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10,56(1):336-349.[8]㊀MALEKI M,MOHAMED-POUR K,SOLTANALIAN M.Large-system Mutual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Receive Spa-tial Modulation in Correlated Multi-cell Massive MIMO Network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19,67(9):6071-6084.[9]㊀LU L,LI G Y,SWINDLEHURST A L,et al.An Overviewof Massive MIMO:Benefits and Challenges [J ].IEEE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2014,8(5):742-758.[10]DEMIRÖT,BJÖRNSON E,SANGUINETTI L.ChannelModeling an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Holographic MassiveMIMO with Planar Arrays[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22,11(5):997-1001. [11]PIZZO A,MARZETTA T L,SANGUINETTI L.Spatially-stationary Model for Holographic MIMO Small-scale Fa-ding[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20,38(9):1964-1979.[12]PIZZO A,SANGUINETTI L,MARZETTA T L.FourierPlane-wave Series Expansion for Holographic MIMO Com-mun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22,21(9):6890-6905.[13]YUAN J D,NGO H Q,MATTHAIOU M.Towards LargeIntelligent Surface(LIS)-based Commun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20,68(10):6568-6582.[14]WAN Z W,GAO Z,GAO F F,et al.Terahertz MassiveMIMO with Holographic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21,69(7):4732-4750.[15]WANG Z Y,LIU Z Y,SHEN Y,et al.Location Awarenessin Beyond5G Networks via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Surfaces[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22,40(7):2011-2025.[16]WAN Z Z C,ZHU J A,ZHANG Z J,et al.Mutual Infor-mation for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Theory Based onRandom Field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23,71(4):1982-1996.[17]POON A S Y,BRODERSEN R W,TSE D N C.Degrees ofFreedom in Multiple-antenna Channels:A Signal SpaceApproach[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5,51(2):523-536.[18]ZHU J A,WAN Z Z C,DAI L L,et al.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Theory:Fundamentals,Modeling,Applications,and Open Problems[J/OL].(2023-06-26)[2023-07-29].https:ʊ/abs/2212.02882.作者简介:张㊀寅㊀男,(2002 ),本科在读㊂主要研究方向:超大规模MIMO㊂虢周卓㊀男,(2003 ),本科在读㊂主要研究方向:超大规模MIMO㊂王㊀者㊀男,(1997 ),博士研究生㊂主要研究方向:超大规模MIMO㊂许柏恺㊀男,(2002 ),本科在读㊂主要研究方向:超大规模MIMO㊂肖华华㊀男,(1978 ),博士,高级工程师㊂主要研究方向:超大规模MIMO㊂章嘉懿㊀男,(1986 ),博士,教授㊂主要研究方向:超大规模MIMO㊂。

从不确定图中挖掘频繁子图模式

从不确定图中挖掘频繁子图模式
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Journal of Software, Vol.20, No.11, November 2009, pp.2965−2976 doi: 10.3724/SP.J.1001.2009.03473 © by Institute of Softwar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中,不确定图是一种边带有权值的特殊加权图,边的权值表示该边在其两个端点之间实际存在的可能 性.不确定图数据库是一个不确定图的集合.不确定图与确定图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不确定图代表了由它蕴含 的全部确定图上的概率分布.确定图 I 被不确定图 G 蕴含,若 I 和 G 具有相同的顶点集且 I 的边集是 G 的边集 的子集.一个不确定图数据库则代表了由它蕴含的全部确定图数据库上的概率分布.确定图数据库 d={I1,I2,…,In}被不确定图数据库 D={G1,G2,…,Gn}蕴含,若对所有 1≤i≤n 有 Gi 蕴含 Ii.第 2 节将给出不确定图数 据模型的详细定义.
摘 要: 研究不确定图数据的挖掘,主要解决不确定图数据的频繁子图模式挖掘问题.介绍了一种数据模型来表
示图的不确定性,以及一种期望支持度来评价子图模式的重要性.利用期望支持度的 Apriori 性质,给出了一种基于
深度优先搜索策略的挖掘算法.该算法使用高效的期望支持度计算方法和搜索空间裁剪技术,使得计算子图模式的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uncertain graph data mining and especially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 of mining frequent subgraph patterns from uncertain graph data. A data model is introduced for representing uncertainties in graphs, and an expected support i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subgraph patterns. By using the apriori property of expected support, a depth-first search-based min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with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omputing expected supports and a technique for pruning search space, which reduces the number of subgraph isomorphism testings needed by computing expected support from the exponential scale to the linear scal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3 to 5 orders of magnitude faster than a naïve depth-first search algorithm, and is efficient and scalable. Key words: uncertain graph; graph mining; frequent subgraph pattern

天津大学 计算机学院 2014年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 专业型 招生拟录取名单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天津大学 计算机学院 2014年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 专业型 招生拟录取名单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353 363 342 345 349 346 367 332
145.58 138.41 150.93 148.66 145.60 146.92 133.96 154.02
142.9510 142.4855 142.4524 142.2621 142.0014 141.8090 141.6628 141.2869
, 询 0 7 咨 8 4 研 6 4 考 1 3 明 8 2 育 : QQ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邢文涛 100564014513322 尚亚飞 100564001307135 姚仁贵 100564000102847 孙世华 100564000102818 刘宁 100564000102954 赵琦 100564002809021 仪婷 100564008911344 吴辉 100564000102949 郝亚博 100564016815336 潘晶 100564000102910 吴明静 100564000102913 刘晓龙 100564000103003 常晓山 100564000102833 柴庆朋 100564018015814 刘梦娜 100564002308514 于晶晶 100564014714020 李健铨 100564002008059 张军昭 100564003309219 庞玉 100564006010345 景彦凯 100564000102836 张聪聪 100564000102932 谢晓东 100564006010343 李颖 100564002708913
总分
167.6890 160.1697 159.5828 158.3621 157.3276 157.2800 153.4593 153.3752 152.9021 151.9407 151.7290 151.6462 151.6448 150.9366 149.8428 148.1648 148.1021 147.3290 146.6172 146.0145 145.5490 145.4462 145.1159 144.9207 144.6786 144.3752 144.0766 144.0717 143.9614

基于候选方案排序的进化决策方法

基于候选方案排序的进化决策方法

Evolutionary decision making based on candidates
ranking
作者: 荔建琦 陈火旺 王兵山
作者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长沙,410073
出版物刊名: 中国工程科学
页码: 62-70页
主题词: 决策模型 仿真机器人 进化决策 控制器 排序问题 遗传算法 候选方案排序 设计
摘要:由于无法得到准确的期望效用函数,在信息不完全和结果不确定的环境下作出决策是困难的.提出基于候选方案排序的进化决策方法.通常通过分析得出一组与候选方案期望效用相关的指标,设计决策规则归结为寻找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如果将所有候选方案按其对效用有影响的指标分为n类,并利用进化算法在n!空间中搜索全部方案的期望效用排序,则根据此排序作出最佳决策.提出针对排序问题的遗传算法.该方法较少依赖专家知识,无须显式地构造期望效用函数,能有效处理非数值或非量化指标以及指标冲突和指标相关等问题,在带随机噪声环境下仍能获得稳健解.在仿真机器人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基于分解思想的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进化计算方

一种基于分解思想的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进化计算方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分解思想的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进化计算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涛,李富章,齐望
申请号:CN202110059636.3
申请日:20210118
公开号:CN112633500A
公开日:
202104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分解思想的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进化计算方法。

在主流代理模型的构建基础上,受卷积神经网络使用的启发,提出将卷积神经网络针与代理模型相结合,搭建一种基于分解思想的代理模型,并与经典的基于分解的多目标优化进化计算算法相结合。

通过创新性的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来构建代理模型,可以高效的处理较为昂贵、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使得在计算量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准确高效的生成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代理模型,为昂贵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一种高效的方法。

申请人:天津大学
地址: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计算机取证中数据恢复技术探讨

计算机取证中数据恢复技术探讨

计算机取证中数据恢复技术探讨张明旺【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年(卷),期】2012(000)015【摘要】Elaborates on the data i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computer's hard drive and data storage principle, analyses the various reasons of hard disk data damaged, and discusses com- puter data recovery methods in details, and thus to put forward the data recovery technology for different data corruption principles an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store the important value of electronic evidence.%通过对计算机硬盘的数据组织结构和数据存储原理进行阐述,分析硬盘数据被损坏的各种原因,并对计算机数据恢复方法进行详细讨论,从而针对不同的数据损坏原理提出相应的数据恢复技术,对恢复出有重要价值的电子证据有重大的意义。

【总页数】3页(P55-57)【作者】张明旺【作者单位】四川警察学院,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相关文献】1.数据恢复技术在计算机取证中的应用探讨 [J], 刘妍;王青2.计算机取证中数据恢复技术探讨 [J], 刘会岩;3.数据恢复技术在涉案计算机侦查取证中的应用研究 [J], 张明旺;侯智文4.计算机取证中数据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分析 [J], 熊军文;周珂5.数据恢复技术在涉案计算机侦查取证中的应用研究 [J], 赵明明;吴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神经网络的符号知识获取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符号知识获取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符号知识获取方法
王国胤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年(卷),期】1999(021)003
【摘要】本文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获取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模型和方法,并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总页数】9页(P1-9)
【作者】王国胤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学院计算机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
【相关文献】
1.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坝病害诊断知识获取方法 [J], 郄志红;练继建;吴鑫淼;程伍群
2.一个基于符号神经网络的知识获取系统 [J], 王继成
3.基于代数神经网络的不确定数据知识获取方法 [J], 马武瑜;周永权;何登旭
4.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获取方法研究与应用 [J], 韦卫星;莫赞;廖一奎
5.一种基于符号神经网络的知识获取方法 [J], 王继成;吕维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化与生态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发展方向与建构路径

智能化与生态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发展方向与建构路径

Intelligence and Ec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Network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System
作者: 张旺[1,2]
作者机构: [1]湖南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湖南长沙410006;[2]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出版物刊名: 情报理论与实践
页码: 53-5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 网络综合治理;结构体系;网络安全;智能化研究;生态化
摘要:[目的/意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现实需求。

[方
法/过程]探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构建困境,从组织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技术保障体系、伦理信用体系和生态评价体系五个主要部分,系统阐释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基本组成。

[结果/结论]针对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智能化'与'生态化'两条主线探讨了主要发展方向,并从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内容平台和政策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构路径。

一种基于加权多代表点的层次聚类算法

一种基于加权多代表点的层次聚类算法

一种基于加权多代表点的层次聚类算法
倪维健;黄亚楼;李飞;刘赏
【期刊名称】《计算机科学》
【年(卷),期】2005(032)005
【摘要】CURE算法是一种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它首先提出了使用多代表点描述簇的思想.本文通过对已有的基于多代表点的层次聚类算法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代表点的层次聚类算法WRPC.它使用了基于影响因子的簇代表点选取机制和基于k-近邻方法的小簇合并机制,可以发现形状、尺寸更为复杂的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执行效率的情况下取得了更好的聚类效果.
【总页数】5页(P150-154)
【作者】倪维健;黄亚楼;李飞;刘赏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代表点和点密度的聚类算法 [J], 陈园园;陈治平
2.一种基于代表点的分布式数据流聚类算法 [J], 高兵;张健沛;杨静
3.一种基于代表点的增量聚类算法 [J], 孟凡荣;李晓翠;周勇
4.一种基于代表点的快速聚类算法 [J], 李晓翠;孟凡荣;周勇
5.一种模糊加权的改进层次聚类算法研究 [J], 李剑英;丁世飞;徐丽;钱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预见路径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预见路径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预见路径研究
张旺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
【年(卷),期】2018(039)001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网络安全威胁不容小觑.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着眼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预见路径和价值趋向研究,能够从方法论层面有效提高抵御网络安全威胁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实现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预见"的网络安全战略升级转型.文章探讨相关概念内涵,提出"数据预判—技术预测—战略预见"的网络安全预见逻辑路径,并对深度学习技术在网络安全预见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从技术的融合渗透、开源共享、要素协同治理等方面阐释了网络安全预见的价值趋向,通过理论分析论证深度学习技术对提升网络安全预见力的重要作用.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张旺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933.08
【相关文献】
1.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交互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方法 [J], 赵川; 段荣华; 赵明; 孙华利; 路学刚
2.等保2.0时代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系统设计 [J], 程少良
3.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分析建模 [J], 王晓鹏
4.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分析 [J], 肖建英
5.基于深度学习和SDN的网络安全课程综合实验设计 [J], 徐嬴颖;金可仲;黄辉;刘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层小波深度聚合网络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率方法

基于多层小波深度聚合网络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率方法

基于多层小波深度聚合网络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率方法方健;杨劲翔;肖亮【期刊名称】《电子学报》【年(卷),期】2024(52)1【摘要】利用低空间分辨率高光谱(Low Resolution HyperSpectral Image,LR-HSI)和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High Resolution Multi Spectral Image,HR-MSI)的有机结合,实现高光谱空间分辨率增强,是当前高光谱图像处理的热点问题.目前,深度学习已成为高光谱-多光谱图像融合超分辨率的代表性方法,然而如何有效挖掘两者的互补空谱信息,实现空间结构和细节注入,在提升高光谱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保持高保真光谱信息,依然存在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小波深度聚合网络(Multilevel Wavelet-Deep Aggregation Network,MW-DAN).该网络有机结合非抽取小波(Un Decimated Wavelet Transform,UDWT)分解和深度残差网络,建立双分支互补信息融合网络,提升图像重建性能.其中,通过深度残差网络中引入跳层汇聚连接,设计信息聚合型结构,并对多光谱图像进行UDWT方向子带分解,逐层注入到网络中间隐层,增强了方向子带结构的细节注入和光谱保真能力.整个网络通过LR-HSI,HR-MSI和HRHSI(High Resolution HyperSpectral Image)端对端训练,能够学习性能优越的空-谱融合的超分辨非线性映射.大量仿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大量融合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客观评价指标、光谱保持和视觉效果上优于目前主流的深度学习方法 .【总页数】16页(P201-216)【作者】方健;杨劲翔;肖亮【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光谱成像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51【相关文献】1.基于小波域的深度残差网络图像超分辨率算法2.基于小波深层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方法研究3.非抽取小波边缘学习深度残差网络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4.Study on the Departure Efficiency of Zhengdong Car Depot5.基于小波深度残差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重复随机数的生成算法的研究张旺(网络工程1101 计算机学院 201126680125)摘要: 本文介绍了传统的随机数生成算法,从其缺陷出发考虑,展开了对下标移动算法、下标填充补尾算法、动态求解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研究,并对各个算法进行性能分析,从而给出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随机数;无重复;生成算法Research on Non-Repetitive Randomized AlgorithmsZHANG Wang(Network Engineering1101,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26680125)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conventional randomized algorithm. Considering the defect of it, this article is specified in the study of the principle and realization method of 3 algorithms: subscript move, subscript fill and tail complement, and dynamic solution.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m, and thereby provide applies respectively.Key words: random number; non-repetitive; generating algorithm0 引言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尽管在高级程序语言设计中包含了类似于Random产生随机数之类的方法,但是它产生的随机数可能重复,而我们往往需要的是不重复的随机数。

例如,电子化抽取试题就是产生指定数量的随机数,然后将匹配的试题抽出并排序来生成试题的,但是同一张考卷不允许有重复的题目出现。

所以避免产生重复随机数的方法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话题。

本文就是对产生无重复随机数的几种算法进行讨论研究。

1 传统的算法(去重法)1.1 算法原理这种算法最容易想到,逐个产生随机数,每生成一个,就与前面的随机数比较,若不重复,就加入到数列中。

1.2 算法分析下面是传统算法的代码实现public static int[] GetRandomSequence0(int total) {int[] hashtable = new int[total];int[] output = new int[total];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for (int i = 0; i < total; i++){int num = random.Next(0, total);while (hashtable[num] > 0){num = random.Next(0, total);}output[i] = num;hashtable[num] = 1;}return output;}代码很简单,从0到total-1循环产生随机数,再去hashtable中匹配,如hashtable中不存在这个数,就输出,并把这个数在hashtable中置为1,否则进行下一次循环。

但是这个算法需要不断获取随机数,时间复杂度为o(n2),当hashtable接近满时,可能会因数据与已存在数据频繁重复而造成失败,这样效率低下,而且极有可能陷入死循环【1-2】。

2 下标移动算法(筛选法)2.1 算法原理去重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将已选数从被选数中过滤除去。

筛选法做到了,其基本原理是:将被选数全部装入一个样本数组,然后利用系统随机函数产生一个下标,将下标所对应的值返回,并删除对应的这个数,直到样本数组为空或随机数序列已达到要求。

2.2 算法分析筛选法的具体算法如下:初始化数组array[n]={1,…,n-1}存储被选数列。

i记录生成的随机数个数,也是游标。

m是要取的随机数个数。

1)i=1。

2)生成一个随机数x=random.Next(0,n-1)。

取array[x]作为序列中的第一个数。

3)交换array[x]和array[n-1]。

4)i+1。

若i>m,则程序结束;否则,返回2)。

上述步骤3)采取的不是直接从数组中删除,是考虑到数组删除需要做的移位是非常耗时的,会拖慢算法的速度,故采用与最后位调换的方法。

下标移动算法移动下标i将被选数区间划分为连个区间。

随着i的移动,被选空间不断变小,避免了重复。

算法中均是简单的赋值语句,其时间复杂度为o(m),符合无重复随机数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算法中被选数只要存放在数组array中,利用该算法就能进行无重复的随机生成,所以,随机数的类型并不是特定的。

3 下标填充补尾法设要生成m个随机数。

首先定义一个数组a[n]={0}和一个数组b[m]。

3.1 下标填充法通过下标填充方式产生随机数x,判断x是否已被选。

若未被选,则将x保存,并令a[x]=x。

通过这种方法来或者不重复的随机数。

下面是具体算法:定义阀值k=3n,a[n]游标A=1,b[m]游标B=1for i=0 to k-1 do生成随机数x=rand()%(n+1)如果a[x]==0a[x]=xb[B]=xB++如果B>mEnd forEnd for其中k取3n的原因是rand()返回值是均匀分布的,因此k=3n次将基本使其返回值遍布在[0,n]上。

3.2 补尾法补充上述两种算法基本可以生成大多数符合的随机数,但是当n很大,且m与n很接近时,生成m个随机数的时间就会增多,越到最后,时间越久,导致效率低下,因为需要生成的随机数在rand()%(n+1)中的概率已经很小了。

于是就需要用补尾法来生成剩下的元素。

由于前部分采用下标填充法选取a[n]数组中的数据是随机的,那么剩下的还未选取的数据的分布也可看为是随机的。

补尾法就是利用这一性质,可从前至后扫描a[n],当a[A]==0时,令a[A]=A,同时将A赋值给b[m]中尚未赋值的元素,重复上述过程,直到b[m]被填满。

补尾法有效缩短了循环次数,故缩短了耗时,还可以完全避免死循环。

3.34 动态求解算法实现上述下标移动算法时,必须将被选数全部保存到样本数组中,若设样本数组的大小为n,所需的随机数个数为m,从结果看,就会有n-m个空间是不需要的。

而当n>>m 时,这个浪费就不容小觑了。

4.1 算法原理我们知道,有序数列q被选取其中一个数后,仍然有序。

当选取第i个数据时,通过分析已选数据与q序列的关系,可以动态解出第i个数据,这样就能将空间复杂度降为o(m)。

4.2 算法分析下面是动态求解算法的具体实现:初始化数组a[n]={1,…,n-1}存储被选数列,定义数组b[n],存储的是数组a的升序数列。

i记录生成的随机数个数,也是游标。

m是要取的随机数个数。

1)i=1。

2)生成一个随机数x=random.Next(1,n-i+1)。

3)在数组b中找出b[k]-k>=x的元素,若找到进入4);否则一直找下去,直到全部找遍。

4)a[i]=x+j-1。

5)将a[i]插入数组b中,并保持数组b为升序。

6)k+1,若k>m,程序结束;否则返回2)。

通过分析有序数组b和q序列的关系,q[x]前面已选取了j-1个数,所以q[x]=t+j-1;随着i的不断变大,样本数组的大小不断变小,符合无重复随机数的要求。

由于3)运用了循环,所以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2),但空间复杂度降低了,即减少了空间占用。

5 各算法比较传统的随机数算法,比较次数呈线性增长,越往后次数越多,只适用于从大样本空间选出极少的数据;下标移动算法和下标填充补尾法时间复杂度低,但空间占用大,适用于从大样本空间选取大量数据;动态求解算法时间复杂度高,但空间复杂度低,适用于从大样本空间选取一部分数据。

6 结束语本文探讨了各个无重复随机数算法,从原理、时间效率、空间利用率等方面比较了各算法的优缺点,并从这些特点出发,给出了各个算法的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1]Pang W K,Yang Z H,Hou S H.The vertical strip 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random number with given densit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Research,2002,142(3):5952609.[2]Marco Tomassini, Moshe Sipper, Mosé Zolla, Mathieu Perrenoud. Chapter Six -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J].Stat ist ics,2001,35:2812293.[3]Pang W K,Yang Z H,Hou S H.The vertical strip 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random number with given density[J].Numerical Methods and Optimization in Finance, 2011, Pages 119-158[4]P.J. Pashley, A. Amodeo.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J].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Third Edition), 2010, Pages 184-189[5]Alex Woronow.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on a simplex [J].Computers & Geosciences, Volume 19, Issue 1, January 1993, Pages 81-88[6]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