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马原学生研讨作业

合集下载

马原读写议

马原读写议

马原课后感——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思考1101100101 张咏工商1101最近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忽然蹦出了一句话:人为什么活着。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朋友年龄比我大,社会经验也较我丰富的多,经历的人生跌宕起伏也较多,所以当这个我一直视其为兄长并且一直崇拜的人有了这样的困惑以后,我忽然发现,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而这个问题恰恰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困惑的。

我想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吧,因为这是发现自我不可或缺的阶段。

对于我来说,第一个浮现于脑海中的便是我那亲切的父母亲,因为是他们带我来到这个世上,而我自己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

还有我那些可爱而又友好善良的朋友们,他们也给了我在生活中勇敢前行的力量。

可是这些就是我活着的理由吗,毫无疑问,我得为他们负责。

我不能轻而易举地模仿别人的自杀行为,至少在那之前得征求这些人的同意。

可是除此之外呢,人活着不仅仅是一个生命,还在于你是怎么活,所以这些似乎太勉强了。

跳出来看,他们和这个肉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他们和这个肉体内躲藏的灵魂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所想要的就是这个肉体的完好无损,可是这些并不能决定我的灵魂可以到达什么样子的高度。

所以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怎么活?是在父母亲还有亲友们的安排下浑浑噩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度日,还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活给自己看?这里有很多所谓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梦想之类的云云。

一个人,最基本是生存,解决了生存问题再谋求个人的发展。

社会就是在这样一些人求发展的过程中得以文明和进步的。

如果个人的理想的实现是有利于社会理想的实现,那么我认为这种理想是比较高尚的。

而作为一个人,怎么活就是关于人生的意义的探索了。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意义,否则便无意义;了解越多,越有意义,了解得少,便没有多大意义。

同样的,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

每个人对人生的了解不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

马原讨论题

马原讨论题

马原讨论题资本家的发家是勤俭节约的结果Q13010518 夏静有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劳动创造价值。

二、资本利润来源于占有剩余价值。

三、私有制必然导致剥削。

四、剥削必然导致阶级腐朽。

五、消灭剥削唯一出路是废除私有制。

我认为靠辛勤劳动致富的,最多能发展成小资产者,而不可能成为大资本家。

剩余价值进入资本家口袋,资本家用于自己挥霍,属于剥削。

剩余价值纳入财政,某一个人无法占有它,最终通过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服务于社会,又到了每个人身上。

所以没有剥削。

至于贪官污吏占有了部分剩余价值,那是另一回事。

侵占公共财产是违法的。

这是法治问题,不是政治和经济问题。

资本家侵占你的劳动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受法律保护的。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企业中工作的你,劳动剩余价值是归国家的,并最终回归自己,个别人侵占了,你有证据就可以追诉。

在资本主义社会,你没有起诉的可能。

这就是区别。

但是在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会有剥削,中国现在有明显的普遍的剥削现象。

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会有剥削。

企业家也创造价值,企业利润中有企业家的一份贡献,企业家不剥削职工也会得到一份报酬。

企业家和工人应该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获取的报酬属于自己的劳动所得,不侵占工人的合法权益。

但是在当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资本成为剥削人的工具,在资本家完成原始积累后,凭借其占有的资本享有奴役工人的地位,工人成为弱势群体不得不接受资本家的剥削。

之前的政治经济学老师也讲过,资本家发家的秘密是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现在我感觉是资本家发家的秘密可能也变了,就是干完活不给或者少给工资,这不是我研究的结果,是事实摆在社会面前的真实情况,如果当日报纸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你可以往前找几天,如果还没有那你就在等几天,一定会有的。

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太便宜,国外的资本家也有叫投资者的在中国挣大钱,剥削不剥削都是自愿,国内的资本家大规模的也有叫企业家的,小点的叫私营业主,都在蚕食着国家的资源,不给或者少给工人的工资,他们的发家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企业为了少付工资减少成本,让工人在新的劳动法公布前集体辞职在就业,劳动者的权益没有人能够给以保护,打工者为讨工钱而自焚,为讨要工钱而攀爬高楼铁塔等等方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在抗争着,社会不是没有正义。

马原调查报告作业版

马原调查报告作业版

马原调查报告作业版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的认知和应用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调查对象为一所中国大学的大学生,共计100名。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具体理论和实践内容的了解仍然不够全面。

此外,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少见。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传播和实践,以提高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1.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应用情况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

本调查报告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的认知和应用情况,以期为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2.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一所中国大学的大学生,共计100名。

问卷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知程度、对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评价以及对其具体理论和实践内容的了解等方面。

调查结果将通过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解读和讨论。

3.调查结果3.1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88%的大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知,其中42%的大学生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然而,在具体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仍然不够全面。

只有55%的大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62%的大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理论基础,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了解方面,只有30%的大学生能够做到具体而详尽。

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70%的大学生认为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67%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思想。

马原观点提要

马原观点提要

马原第十八组讨论报告党仪谢广普范潇云叶沁茹齐悦黄勇李坤颐李凌坤郭雨桐观点提要:案例一、一个三本学校的学生为自己订立了考取哈佛大学研究生的目标。

观点一:这是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背离实事求是;观点二:这不是主观能动性,不是头脑里所有的想法都能称之为主观能动性,这是自我意识的不完善,没有认清客观实际,背离实际规律;观点三:这是夸大主观能动性,也是自我意识的不完善,因为主观能动性本质就是意识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地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提炼:自我意识可以作为解释主观能动性与实事求是的桥梁。

自我意识可以解释主观能动性是否合乎实事求是的标准,而主观能动性和实事求是也都能反映一个人自我意识是否成熟完善。

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是主观能动性与实事求是能相互促进的基础,因为只有这样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

主观能动性与实事求是彼此都能反映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又都能影响这两种意识形态,所以通过自我意识这个桥梁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主观能互动性能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了。

案例二、经管体育、经济年会、个体案例。

观点一:为达目的去做违心的事不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内心的想法也是客观实际的一部分,不应该只认识到客观的需求而忽略内心的想法;观点二:很多选择只有自己知道对错,都是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过程,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犯了错;提炼:人生在世有两大无奈,一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限于外界压力而无法实现。

第一种情况下是自我无意识,所作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盲从跟风;第二种情况下自我有意识但是仍然困惑于应该做的选择,应属于自我意识的不完善。

康德提出自律与他律,所谓“自律”就是从主体内在的道德观念中引申出道德原则,以强调道德原则的独立性和自身价值;“他律”则是从不依赖于主体意志的外在原因(如上帝意志、社会法规和先天感觉)中,引申出道德原则。

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他律的氛围里,正如进入清华后我们见惯了GPA、社工、志愿、体育等每一方面都无比强大的人,于是我们便也跟在他们的身后刷高GPA、拼命做社工。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作业内容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选题与论证(1)选题: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践”等。

(2)论证:在选题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调查与实践(1)调查:针对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2)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如针对选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

3. 撰写论文(1)论文结构:论文应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论证;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论文内容:在论文中,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四、作业要求1. 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力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论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语言表达准确;3. 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4. 论文格式规范,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要求;5. 作业截止日期为XX年XX月XX日。

马原实践报告活动记录

马原实践报告活动记录

马原实践报告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近年来,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意识形态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马原的核心理论,我所在的学校举办了一次马原实践报告活动。

二、活动内容本次马原实践报告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个人实践和小组讨论。

1. 个人实践在活动开始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然后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撰写一份报告。

我选择了农民工队伍中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访谈多位农民工和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了他们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困境和不公平待遇。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农民工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2. 小组讨论在个人实践阶段结束后,我们将分成小组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

每个小组由三到五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将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实践主题和心得体会。

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互相倾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观点。

三、活动收获通过参加这次马原实践报告活动,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提高了思辨能力通过个人实践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

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往往有多个解决方案,而不能简单地以个人意见作为依据。

这种思辨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问题,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宽了视野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与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

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中,我了解到了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的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

这种扩大知识边界的经历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我学会了与不同思维和观点的人合作。

马原课题感想及文献分析

马原课题感想及文献分析

感想:这次马原小组的事件活动我也是感触挺深的。

以前的小组活动我们都是选择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同学之类的已经相熟的人来组队。

但是这次黄老师把我们整个课堂打乱,给了每个人重新接受新鲜血液的机会。

作为我们第二组唯一一个来自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在第二组我也是感觉鸭梨山大啊。

记得我们第一次讨论大家就在谈什么理科啊,工科啊,高数学分什么的。

但是我也为能融入他们而感到高兴。

他们的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真的让我自愧不如。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文科生并没有把社会科学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

为了我们这次的小组课题我们前前后后出动给了三次,这在我以往的任何小组作业中都是没有的。

其次我对与这次的研究群体也十分的有感想。

我们这次的研究主要是老年人。

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家有一宝”。

看到老年人,我很感谢他们为国家做过的贡献。

他们仍然为国家社会燃烧着生命。

他们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应该要关爱老年人,要孝顺他们。

而且我们主要在风险的图书馆进行了调研,感觉他们都十分的热爱生活,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写实版。

我很佩服他们。

让我们给他们以最真切的谢意。

社区居民群体网络科普受众研究(退休老人为主)的分析:通过我们马原小组的调查数据,结合我们从网络上搜索到文献,我们做出了一些基本分析。

基于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本次选择了老年人网络科普的受众研究。

1.基于奉贤区图书馆老年人调查的网络科普使用特点(1)老年人通过网络接受网络知识与他们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的相关性。

我们主要在奉贤区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因此我们调查的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越是受过教育的老年人越是识字的老年人越有可能会使用网络接受科普教育。

通过与国内相关来年人网络科普的受众研究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水平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但总体的来讲,通过网络进行科普的老年人还是少数。

总的来说老年人网络科普受众仍旧是较少。

(2)社区居民在获取网络科普信息上有围绕生活实用服务的目的指向性,他们关注的主要是与生活关系密切的生活常识、医学保健、食品安全等领域。

浙江工业大学马原学生研讨作业

浙江工业大学马原学生研讨作业

题目中国住房问题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电话:得分:_____________一、该疑难问题的准确含义是什么?中国住房问题二、什么机缘让你想起了这个疑难问题?房地产十几年来,房价的涨幅有目共睹,据1989年2月人民日报的文章,“上海住宅市场年初出售11000多套住房,成交不到1/10,幢幢楼房无人买,几十万平方米新住宅空空荡荡。

原因是价格昂贵,每平方米最高价已达2300元,令人咋舌。

”20多年后,上海房价上涨到2万余元,涨幅近10倍,北京房价涨势堪比上海,再过20年,房价将会上涨到什么程度?近日,北师大教授董藩给出答案,他预测“25年后北京房价每平米80万,全国均价9万”。

住房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发展,更牵动民生冷暖。

但是如此高的房价真是让人望而生畏啊。

当下,房子不仅成了事儿,而且成了天大的事儿。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不可不关心房事。

房事集聚了天下众多的资金,集聚了天下最会投机和最不会投机、短时间暴富和长期苦大仇深的人群,因而,时刻牵动着普通百姓和决策层的敏感神经。

然而,房事除了带给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是快感之外,带来更多人群的则是索然无味的苦闷、担忧和痛苦。

房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乃是左右人们的生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众多人群心理上留下如此之深的阴影。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房事正在走入一场困局……三该问题真实吗?或者合理吗?(如果问题的真实性或合理性不是显而易见,请给出所提问题的经验或理论依据。

)在按揭贷款买房这个理念提出后房价开始成为投资客投机客挣钱的工具1996年开始提出按揭贷款河南建业集团开发的首套(花园)从1996年-2000年房价基本处于正常时期随着郑州的高速发展房价第一个涨幅期出现在2002年-2005年这时候房价从1200-2000第二涨幅期出现在2005年-2008年房价从2000-4000第一次跌幅期在2008年-2009年上半年房价一度从4000跌至3300(当时开发商成本基本在2800左右,不得不说是白菜价)第三次大型涨幅期在2009年底-2011年4月份3800-6500 这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涨幅。

马原课论文大作业

马原课论文大作业

敬畏自然生命是地球的奇迹,当我们仰望星空,心里的唯一活动就是敬畏自然。

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欣赏了纪录片《家园》后,我马上联想到的就是美国国家地理的另一部纪录片《人类消失之后》。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都消失了:第一夜,灯光熄灭,黑暗降临;六个月后,猎食动物回驻城市;25年后,乡村抹掉人类所有痕迹,低地城市被淹,摩天大楼千疮百孔,动物生机勃勃;千年之后,城市无法辨认,与自然融为一体。

对于绵长的地球历史来说,人类也只不过是个新近出场的不速之客而已。

我们看来浩浩荡荡2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在40亿年的地球演化史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庄子曾经因大小之辩慨叹过人之一生须臾,但在地球面前,每个个体的生命长度直如弹指一瞬。

人类文明的诞生、消亡,不过尔尔。

但想想就可怕,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没有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他们为了眼前私利,将大自然积淀了千百年宝贵财富毁之一空。

人类为了所谓社会的前进、文明的进步,恣意破坏地球的地貌和脆弱的生态。

过去50年,我们把自己的岛屿地球所做的根本改变比过去20万年都要多。

想来人类的所作所为还真是僭越!运用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不是神创的,因此也不存在人的行为触犯哪位神明的意志。

但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终将反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人类自食恶果。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人类迄今还为自己建造的庞大文明而沾沾自喜,为个人、家庭、国家这些人为划分的种族单位而蝇营狗苟。

我们能平安渡过近50年几乎就是一个奇迹,未来50年,如果我们不能及时作出改变,最后将被无情抹灭,然后地球这颗奇迹星球重新建立生命的循环,就像《人类消失之后》里,只要万年,地球就可以完全地抹掉人类存在过的痕迹。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之下,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越走越快。

但科学只教会了我们如何建设人类的物质文明吗?在哈工大这样的工科院校里,我们教师、同学们传承着各个行业里生产、制造、建设的高精尖技术,但我们掌握如此先进技术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我们应该以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看待我们所持之物。

马原调查报告 作业版

马原调查报告     作业版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调查报告姓名:班级:学院:学号:日期: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在长期的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对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究竟有怎样的认识,了解的内容有多少,理解的深度如何?为了解这些内容,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提供教学参考,解决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我设计和完成了此次的调查活动。

一、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提供教学参考,发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并提出解决方法。

二、调查对象:西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随机采访的方式调查。

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重视程度。

五、调查数据:共调查158人,实际得到100人的答复,有效答复96人。

在96人的有效答复中,大三的最少,有20人;大二的最多,有46人;大一的有23人。

浙江工业大学马原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马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B.主观的精神活动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4.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5.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 ( )A.人们的主观愿望 B.先进分子的要求C.客观存在的事实D.正确的指导思想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8.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D.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1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11.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特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13.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马原小班讨论总结

马原小班讨论总结

马原小班讨论总结近日,我参加了一次由学校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课程的小班讨论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次小班讨论中,我们共有六个人,每个人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同样是在阅读了课本和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通过彼此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我们逐渐发现了问题的多样性,并通过互相讨论,达成了以下一些共识。

首先,我们都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29个字,即“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建设、文化强国、生态文明”,它是经过长期实践中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得出的。

它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

其次,我们也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路径颇具独特性。

他们认为,党的组织、建设和领导是衡量党的优劣的关键因素。

在习近平新时期,党的全面领导地位更加凸显出来,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党的中心地位。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最重要的是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民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实现上面,我们一定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的需求,真正落实最基本的人权保障,注重公平正义地发展各方面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最大亮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这次小班讨论的交流和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时要深刻理解和领会总书记的讲话,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情怀,努力发扬实践形式和思想,才能够更好地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大二马原论述题500字

大二马原论述题500字

大二马原论述题500字摘要:一、引言- 介绍大二马原论述题的背景和重要性二、马原概述- 马原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三、马原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马原在中国的传入过程- 马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四、马原对中国的影响- 马原对中国的思想影响- 马原对中国的政治影响五、马原在中国的争议和挑战- 马原在中国的理论争议- 马原在中国的实践挑战六、结论- 总结马原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正文:一、引言大二马原论述题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论述题,它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对大二马原论述题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二、马原概述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为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三、马原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原在中国的传播始于20 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马原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表现。

四、马原对中国的影响马原在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思想领域,马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政治领域,马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理论支撑。

五、马原在中国的争议和挑战尽管马原在中国的影响深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马原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

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六、结论总的来说,马原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马克思原理大作业

马克思原理大作业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业如何认识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学号:201042056姓名:沈炳南分数:专业班级:日语1003班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科学论断,这也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

对于“两个必然”的理解和认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切入点,我仅从个人角度阐明自己的观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坚信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论断是科学的、在绝大程度上正确的。

当然我们不能断言,马克思“两个论断”是绝对正确的,毕竟任何理论都是相对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用严谨、科学的的态度对待“两个必然”的论断。

但是从历史的、实践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证明其科学性。

(一)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缺陷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产生于其母体封建主义之中,资本主义的成长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资本家们运用暴力手段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私有制的商品经济有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基本矛盾。

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进一步发展为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无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还是阴霾还未散尽的美国次贷危机,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巨大摧毁力。

并且有资料显示,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几乎每隔三十年便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并且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持续时间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马原专题研究作业

马原专题研究作业

2、虚拟世界的出现,是否推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现代社会,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等虚拟经济,人们运用发达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网上交易,进行网上借贷、利用网上银行进行投资、理财等虚拟活动,可以说虚拟经济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虚拟世界的出现也同样威胁到了我们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市场繁荣的假象。

我们不断的被科技发展带来的虚拟世界所包围,所以一些学者开始讨论,虚拟世界的出现会不会推翻马克思所论述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在我看来,虚拟世界的出现不能推翻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虚拟世界的涵义、所谓虚拟世界,是指运用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技术和人类的意识潜能开发、或形成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联系、人们通过虚拟头盔和营养舱以意识的形式进入、类似于地球或宇宙的世界。

它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通过人的主观意志创造出来的虚拟物。

目前在互联网上所表现出的“虚拟世界”是以模拟环境为基础,以虚拟的人物化身为载体,人们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网络世界。

虚拟世界的用户常常被称之为网民。

网民可以选择虚拟的3D模型作为自己的化身,以走、飞、乘坐等各种手段移动,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交流。

我们称这样的网络环境为“虚拟世界”。

尽管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因为它来源于计算机的创造和想象;但这个世界又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居民”离开后依然存在,真实的人类虚幻地存在,真实地交融,这是虚拟世界的最大特点。

对于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这个概念,目前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涵义:狭义的虚拟世界,是指由、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技术等集成起来所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现实,是一种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视、听、触等行为的高级人机界面,一句话,狭义的虚拟世界是一种“模拟的世界”。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广义虚拟世界”跟计算机技术毫无关系。

马原讨论

马原讨论

马原讨论之世界文化发展方向小组成员:许鸿博2013310200619范雪敏2013310200627张婧茹2013310200628王丹2013310200629郭子辰2013310200630关于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的讨论针对上课时老师提到过的世界文化最终会统一还是保持多元化的问题,由于各方观点皆有不同,我小组成员进行了一次讨论。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是多元化的,但中国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最后文化是否归一化我们不能做出绝对的判断,所以也就导致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

我小组成员中有三人认为世界文化最后会保持多样化,而另外两人则持反对意见。

首先,王丹同学认为,不同的环境塑造出不同的文化,衍生出人类不同的信仰和精神寄托,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文化,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始终呈现多样化:“从远古到现在,人类已经繁衍了几百万年了。

这么多年来,人类不停地进化,不停地发展。

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思想,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站着走路,在探索中发明了一切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代又一代辉煌。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智慧结晶,,从这些让人称颂的奇迹中我们能找寻属于他们特有文化和精神信仰。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论历史如何变迁,他们的精神信仰,他们对先人的敬畏之情,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们对文化的传承之情不变。

当今社会的格局,就如同远古时代的春秋战国一样,多足鼎立,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但愿是不同的是,多数国家都在尽力去维护和平,而不是挑起战争。

尽管如此,大体格局还是相似。

现在人几乎都知道的历史: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这是必然的趋势。

但如今的世界,未必不是这必然中的偶然。

有的人向往一统世界,做王权的霸主;有的人向往着偏安一隅,自得其乐。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也有着不同的信仰。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方法本次马原社会实践调查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深度访谈,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受访者,包括大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等,以此获得更加丰富、全面的信息。

而针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则是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大学生群体进行了覆盖。

二、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马原社会实践的理解和认知程度问卷调查显示,大约有60%的受访学生听说过“马原社会实践”这一概念,但是对于其具体含义和内涵了解不够深入。

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普遍存在的观点是:“参加马原社会实践就是去社区、村庄、企事业单位等地开展实践活动。

”在深度访谈环节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有参加过马原社会实践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更加深入和理性,认为马原社会实践是一种深入了解社会、关爱他人、服务于社会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

2.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学生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

然而,仅约有50%的受访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

该项结果也得到了深度访谈的进一步证实。

访谈对象之一的王同学表示:“我在初中时学过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概念,但是后来没有深入学习,对于这些概念的具体内涵和相关理论并不十分了解。

”3.大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知情况在问卷调查中,有超过60%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已经听过一些有关“国家发展战略”的信息。

而在深度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有参加过马原社会实践的学生对于国家发展战略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访谈对象之一的小李同学表示:“在参加马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去到了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进行实践活动,与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互动,深入了解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调查结论在本次马原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马原社会实践的理解和认知存在一定的盲区;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知程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学习;而在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上,马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学生深入的情景学习机会,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加深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中国住房问题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电话:得分:_____________一、该疑难问题的准确含义是什么?中国住房问题二、什么机缘让你想起了这个疑难问题?房地产十几年来,房价的涨幅有目共睹,据1989年2月人民日报的文章,“上海住宅市场年初出售11000多套住房,成交不到1/10,幢幢楼房无人买,几十万平方米新住宅空空荡荡。

原因是价格昂贵,每平方米最高价已达2300元,令人咋舌。

”20多年后,上海房价上涨到2万余元,涨幅近10倍,北京房价涨势堪比上海,再过20年,房价将会上涨到什么程度?近日,北师大教授董藩给出答案,他预测“25年后北京房价每平米80万,全国均价9万”。

住房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发展,更牵动民生冷暖。

但是如此高的房价真是让人望而生畏啊。

当下,房子不仅成了事儿,而且成了天大的事儿。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不可不关心房事。

房事集聚了天下众多的资金,集聚了天下最会投机和最不会投机、短时间暴富和长期苦大仇深的人群,因而,时刻牵动着普通百姓和决策层的敏感神经。

然而,房事除了带给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是快感之外,带来更多人群的则是索然无味的苦闷、担忧和痛苦。

房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乃是左右人们的生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众多人群心理上留下如此之深的阴影。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房事正在走入一场困局……三该问题真实吗?或者合理吗?(如果问题的真实性或合理性不是显而易见,请给出所提问题的经验或理论依据。

)在按揭贷款买房这个理念提出后房价开始成为投资客投机客挣钱的工具1996年开始提出按揭贷款河南建业集团开发的首套(花园)从1996年-2000年房价基本处于正常时期随着郑州的高速发展房价第一个涨幅期出现在2002年-2005年这时候房价从1200-2000第二涨幅期出现在2005年-2008年房价从2000-4000第一次跌幅期在2008年-2009年上半年房价一度从4000跌至3300(当时开发商成本基本在2800左右,不得不说是白菜价)第三次大型涨幅期在2009年底-2011年4月份3800-6500 这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涨幅。

几乎所有的投资客,投机客在这一时期赚了大钱。

几乎让所有的人都笃定相信,中国的房价不可能出现降的那一天。

开发商拿地价格一块比一块高从正弘接过蓝堡湾的烂尾楼,到英地地产拿到天骄华庭。

包括恒大名都,鑫苑景园。

没有一处例子能够证明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倒掉的可能。

直至2011年4月5日颁布了限购令房价开始出现停滞期。

其实真正影响房价的是银行政策。

从2011年4月至今房价开始降了最先憋不住的是开发商。

然后就是急着用钱的业主。

业主急用钱挥泪抛售爱房痛降10万。

类似这样的标题铺天盖地。

没有人能预计房价会降还是会涨。

但是1,开发商拿地不可能便宜;2,建筑材料不可能降价;3,工人工费不可能缩水;4,通货膨胀后,如果房价还降价,银行死帐烂账只会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房子还是会涨价的。

这是我的观点房子降价,开发商会哭,银行会难做,经济会萧条。

房子涨价,老百姓会哭,生活压力大,国民会浮动。

四、弄清楚该问题预计将会使哪些人获益?获哪些益?本课题通过对现在房价问题深入分析,对在各种民生关系中的人民权利的分类研究,对住房权利的法律根源以及现实房价状况的探讨以及在浙全国的实际调研,希望促进有关人民住房权利得到保障。

五、该问题可分解为哪些更为基本的问题或部分?这些更为基本的问题或部分的关系如何?《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虽然目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部分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但这种所有权存在的原则是与全民利益不相冲突,否则,“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第十条)。

”从宪法的理念看,土地的最终所有权是国家,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土地的使用应首先保障所有权者最基本的需求——居住,因此每一位公民都应获得一份用于建造基本住房的土地使用权。

当然,政府必须利用土地来满足交通、公共活动、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需要,也需要用来发展经济,但绝不能以任何方式剥夺公民的基本居住权。

因此如果没有更合理的替代方法,直接保障居民基本住房用地权也是对公民生存权利的最基本保障。

我们都知道中国国内现在的房价居高不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逐步解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住”则是基本需求之一。

但是,日益严重的收入两级化却使得越来越多人无处安身,近年来尤其明显。

其实,人类在设计“住”的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甚至造房子就如同造彩电一样容易;然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房价却于这种技术进步很不相称,以致普通大众只能往“房”兴叹。

要探究现实房价以及形成原因,我们首先要对供求结构进行剖析,因为任何商品价格的长期上涨都跟供求有关;当然,房地产中土地的有限性制约了住房的供给,因而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巨大需求,因而房价问题根本上要分析需求因素。

一般地,在房价非理性狂飙过程中,支持房价走高的有三种需求力量:一是居民的自住性需求,二是富人的投资性需求,三是炒家的投机性需求;其中,前两者为真实需求,影响房价的长期走势,而后者则是虚拟需求,对房价产生短期需求。

一般来说,在房价下降过程中阻碍房价下跌的“抗跌”力量往往在于居民对房子的真实需求,这就是房地产中的所谓“不对称原理”:炒家的投机行为产生房价的峰值,而居民的购买力产生房价的“抗跌值”。

问题是,既然投机性需求主要影响短期的房价,那么,当由投机性需求产生的房价上涨预期破除之后,衍生出的反向预期效应将会使得房价迅速下跌;而且,经过几次的向上和向下预期效应的反复,房价一般会达到其理性的水平。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市波动规律体现得异常明显;然而,国内房市虽然已经经历1年多的休整期,但迄今的房价还没有形成快速下降以调整到理性价位的局面。

那么,为什么近年来国内房价会上涨如动兔而下跌如处子呢?这就要对维持高房价的两类真实性需求进行剖析。

为此,这里对这三个因素逐一加以解析。

首先,就炒家的投机性需求而言。

投机性需求主要影响房价的短期波动,而不会使房价长期维持在高位。

一般地,市场有效运作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信息完善和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那些拥有信息这就可能通过种种的虚假信息而误导人们的预期;显然,房产是一个信息极不完善和对称的市场,那些掌握信息的房地产大鳄以及中介们就会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人为地制造住房供不应求的紧张氛围以牟取超额利润。

特别是,由于在住房的供给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有关住房紧张之类虚假信息比较容易误导人们的房价预期,从而人为地引起房价的不正常上涨;这就是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需求,这种需求引起的房市波动也反映在近来年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现状中。

显然,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充斥了投机行为,这只要从住房的空置率这个指标就可以窥见一斑。

一般地,国际上往往将住房空置率的警戒线定为10%左右,但是,当前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空置率却非常高,超过30%空置率的楼盘比比皆是。

例如,羊城晚报历时两个月调查几大片区近3000套存量住宅发现就发现,广州住房空置率就达到超警戒线一倍的20.24%水平,其中珠江新城片区的空置率高达35.14%。

正因为投机性需求往往是炒家利用房市中的不对称信息而制造的,它对房地产以及整个经济的影响是负面的;因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就可以且应该采取某些措施来抑制这种需求,根本途径就在于完善市场机制,规范房地产的信息。

事实上,就一般地收入阶层而言,当前住房几乎花费了他们所有的可支配收入,挤压了他们对其他社会需求乃至基本生活品的消费,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快乐和福利;这种状况可以明显地从中国居民的生活状况与西方居民的生活状况的对比中看出,那么,这种压缩其他消费所带来的刚性需求果真合理吗?不幸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却由此鼓吹中国百姓具有强大的住房购买力,从而强调房价飙升的合理性;实际上,这是在鼓吹人们将毕生能的劳动收入都交给了房地产商,并把这种行为和现象视为合理的,因为它似乎是“自愿”的,从而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同样,就高收入阶层而言,正是因为大量的社会资金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他们可以同时甚至长久地持有多套住房,可以对住房思议炒作,而其他低收入者却得不到遮体之所,那么,这种现象合理吗?尤其是,由于住房在少数富人的操控下,逐渐演变成不是居住的消费品而是不断买卖的投资品,不仅房市蜕变成赌博之所而掀起了大规模的收入再分配,而且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市而影响了其他制造业的正常生产活动,那么,当前这种现状对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有利吗?显然,这一切都引发我们对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思。

事实上,我们需要思考,在当前平均收入如此低的中国社会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富人、有如此巨大的储蓄可以不断地注入房市呢?根本上,这又与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有关,也即,房价的高涨与当前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密切相关。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国内的住房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型特征当然,当前炒家之所以热衷于房地产投机,还与这样一系列因素有关:一是投机的成本-收益,它主要与房屋转手买卖的交易费用有关;二是投机的杠杆率,它主要体现为购房的首付比率。

相应地,抑制投机性需求的基本思路就是:一是提高投机的成本,为房地产买卖设置障碍,其基本措施就是提高房地产的流转、交易税费(如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二是提高购房的首付比率买房,当然,为了照顾到自主性购房的需求,应该实行差别政策:主要提二套房以上的首付比率。

显然,近年来中央政府也采取乐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提高二手房转手的税费,且产权期限越短的二手房在转手时须交纳的税费越高;将二套住房的首付比率提高到50%,甚至禁止三套房的贷款,等等。

显然,正是由于先前多种税费项目的推出,使得房价逐渐回稳。

当然,高额的交易税费所产生的效果是双面的:一方面抑制了房产的投机性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房产正常交易的成本,从而会降低了房产资源的配置效率,这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

其次,就富人的投资性需求而言。

一般地,富人的投资性需求是指购买不是满足自主需要而是出于价值增值目的的非刚性需求,它关注的是住房的未来市场价值走向;相应地,投资性需求主要与这样一系列因素有关:投资者的可支配收入、可获得的投资信贷、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成本-收益以及投资的社会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富人的投资性需求是推动当前房价飙升的主要因素,这也可以从非常高的租售比可以看出。

一般地,国际上的正常租售比在1:200~1:250,而1:300则是国际警戒线,但在当前中国的租售比高达1:350~1:450,有的甚至超过1:500。

例如,据美联物业市场研究部调查显示,2009年11月以来北京的楼市租售比再创纪录首次突破了1:500,达到了1:525,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1:700;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基本在1:400左右,上涨幅度达到了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