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3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苏联模式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引导学生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了解苏联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应该实事求是的总结成就与失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之前的课程,我们讲到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在政权建立以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对它进行了反扑,但是苏维埃政权推行了一种“特殊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个政策保证了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但在这种政策引导下,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

面对严重的危机,苏维埃政府必须调整政策。

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新课讲授(一)新经济政策1.教师讲解:国内战争结束后,无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苏俄逐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在当时的俄国,尤其是经过一场战火洗礼之后的俄国,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我们刚才谈到过,苏维埃政权在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领导人本来希望继续实施这种政策,但结果证明这种政策不适合当时的经济建设。

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导入新课
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后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必
须调整政策。

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呢?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
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
系。

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
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苏联领
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
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它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但赫鲁晓夫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官僚主义专政的官僚独裁的形成,这也成了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

讲授新课
一、新经济政策
(一)背景(社会经济危机)
1.经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列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二)时间及内容
1.时间:1921年春,
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
经济政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设计

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4课,主要讲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的相关知识,概述了它们在苏联(苏俄)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对比中国历史,得出苏联经济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目标1.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2.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认识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的相关情况及其影响与弊端,认识到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

【教学难点】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和材料: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位农民对列宁的诉说教师:同学们,材料中的农民在向列宁诉说,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面临这样的局面,列宁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新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设计意图)以图片和文字材料导入,更加生动直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一、新经济政策展示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同农民利益尖锐对立,农民们的不满情绪愈来愈强烈,反抗事件屡屡发生。

1920年秋,就已有13个省不得不停止收集余粮工作。

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工农军事政治联盟有完全破裂的危险。

——《苏联东欧问题》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教师: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错了?真的错了么?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没有,只是国情变了。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教师:同学们请阅读书本,找一下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品教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苏联模式的确立,探讨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苏联模式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

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

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新经济政策__。

内容包括:①农业上:以__征收粮食税__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用__雇佣劳动力__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__自由买卖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由贸易__;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资本家__经营中小企业;④分配上:实行__按劳取酬__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__国情__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__积极性__,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工农联盟__,促使国民经济__稳步发展__。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苏联__”。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_工业国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注重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以及其中的困难和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思考历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掌握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其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苏联三个五年计划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准备教材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详细的教学解读。

2.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标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铸造红色强国的新征程导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进程之一。

本文将带您回顾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全面展示其在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举措与成功。

正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始于十月革命后的1917年。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斯大林等一代革命领袖积极推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改变贫穷和落后的沙皇俄国面貌。

以下将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和文化繁荣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一、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的壮举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铁路、重工业和原材料开发为核心,实现了短短几十年内的经济飞跃。

通过“五年计划”和后续的“十年计划”,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家经济发展方针得以迅速实施。

苏联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钢铁、电力、煤炭等重要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化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科技创新——迈向前沿的力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科技创新被视为发展的关键。

在航天、核能、军事装备等领域,苏联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的成功发射,让苏联首次领先美国。

后来,苏联又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并在航天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科技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三、教育改革——普及知识与人才培养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致力于普及教育与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前所未有地提高了文盲率,建设了大量的学校和科研机构。

通过普及教育,许多贫困农民和工人得以接受教育,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同时,苏联直接投资于科学研究,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文化繁荣——重塑人民精神面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注重文化发展与人民精神面貌的提升。

通过鼓励文学、艺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创作,苏联文化迎来了黄金时代。

众多作家、诗人、音乐家、艺术家涌现出来,为苏联文化增添了光彩。

这些作品以宣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为中心,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包括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内容较为详细,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之处。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2.难点: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苏联模式的特点以及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掌握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理解苏联模式的特点,认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苏联模式的特点,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2.教学难点:苏联模式的特点,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的国旗和国徽,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联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苏联模式的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主旨】苏俄结束内战后,经济形势严峻,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使国家恢复了经济。

苏联建立后,斯大林掀起了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户运动,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模式”。

【教学目标】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

掌握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格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苏联的措施和成就;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让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吗?提示:目前世界上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联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列宁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其中的艰难曲折与成败得失已成为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

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吧!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法引出苏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一: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提问:“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列宁为什么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苏俄的情况如何?提示: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

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从而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认识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课题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第三单元学科世界历史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掌握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2、掌握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制度上存在的弊端3、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师: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后的苏维埃俄国,满目苍夷,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

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利用情景问题的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师: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

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

那么当时的俄国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提示:在第9课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知识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这个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存在着许多弊端。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

那么列宁学生回顾知识,作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生:巴黎和会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让学生增加直观印象采取了什么政策?展示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治的内容作为对比。

从农业、工业和商业进行对比。

4、作用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提示:作用: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

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展示: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

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2.阅读教材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1921年,他到苏俄访问,他看到了苏俄的饥荒,也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宝藏。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历史学科教案四、教师小结五、课堂练习3、“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这些话表明斯大林什么观点?(快速的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4、为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二五计划的完成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从斯大林这句话中你能看出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的办法是什么吗?产生了怎样的弊端?6、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表现在那两个方面?请说出,各自又有什么成果?(请评价一下斯大林模式)见试卷教师点拨: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补充: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斯大林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越大,阶级斗争就越尖锐在此认识下,苏联进行了大清洗运动。

发放测评对比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依据课件材料,分析评价斯大林模式利弊思考回答提高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探究,进而培养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

巩固基础达标检测见《达标测评》篇子板书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巩固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恢复经济:新经济政策教学反思安全教育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班级姓名基础题:(ABC层均做)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C)A.1919年B.1921年C.1922年D.1936年2.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 C )A.轻工业 B.商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3.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

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年)1928-1929 1930-1932 1933-1937 1938-1940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 460 440-450 420-430A 国内战争的破坏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4.)年份1928年1932年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5 3 2 2 1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德国5.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示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示范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1.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

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以及苏联模式。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

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道路。

难点: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利弊。

投影图片: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思考:这次示威游行是苏俄政府实施的一项政策引起的,你知道是什么政策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实行的,为最终战胜敌人奠定了基础。

可现在怎么会出现这一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是如何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教师: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史料1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教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学生: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史料2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教师:阅读教材P47第1、2自然段,列宁是如何解决这次“失败”的?2.实施教师: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教师: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设计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列举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合国情的,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及材料,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认识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的相关情况及其影响与弊端,认识到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

(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情况下,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项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减产,饥荒流行。

这时的苏俄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呢?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学生阅读教材和填写。

教师出示答案。

战时共产主义在政策新经济政策衣业..•.•:字行桑粮收集制••.1...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允许使••A.1J zj**1H-*J用雇佣万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进行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在工业、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同时,教材也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俄国革命和苏联成立的历史知识。

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知识和一些片面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客观评价其成就和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苏联在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同时,他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教师收集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历史基础模块(中国言实出版社)教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职历史基础模块(中国言实出版社)教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
编号:
备课组别历史
课程
名称
历史基础模块
所在
年级
一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授课
系部
授课
班级
授课
日期
课题第八章第一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及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两个五
年计划的成就,SDL模式的确立。

2.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SDL模式的利弊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
设备
教材、教案、多媒体一体机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人物图片,
设问:知道他们是谁吗?并说说他们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给予简单的评价。

导入新课:你想知道他们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的建
教学内容
四、苏联模式
(1)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试用辩证的观点来评价苏联模式。

(3)苏联这一模式的探索带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怎样的启示?
(1)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利: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弊:①经济上: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企业没有主动性。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教后札记。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教案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教案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教案
一、课题: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目标:
1. 了解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尝试与实践。

2. 深入理解苏联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型过程中所遵循的模式。

3. 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三、内容:
1.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接受的特权性地位: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基本社会结构之上的,特殊社
会阶层(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军队、科技界)获得了特权性地位。

2.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强调的共同主义特质: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目标是打破多元的社会结构,把资本主义社
会变成一个更共同、更平等的社会体系。

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是可以共
享的,所有的人都有权利参与政治事务和共同决策。

3.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关于历史发展的认识: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期间,重视历史的错综复杂性,认为历史是有规律
演变的,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实践,注重通过系统化的实
践来实现民主政治、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等等。

四、教学过程:
1. 让学生先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尝试与实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共
商教学内容;
2. 通过文献的阅读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苏联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转型过程中所遵循的模式;
3. 结合实际,让学生提出苏联社会变革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 小组活动,分别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特权性地位、共同主义
特质和历史发展进行探讨,并发表小结;
5. 结课,总结学习成果,着重强调苏联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堂实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堂实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堂实录【教学背景】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生已学习过第十课“苏联的革命和建设”和第九课“世界两大列强的竞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

2. 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成就。

3. 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能力目标:1.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图片等资料的分析,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方式和实践。

2.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优缺点。

情感目标:1. 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和成就。

2.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成就。

难点: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图片等资料的分析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方式和实践。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并带领学生看一段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片,引入新课。

二、整合与讲述1. 教师让学生参考教材P119,根据图片和文字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成就的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1)在经济建设上,苏联先后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2)在政治建设上,苏联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组织?(3)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上,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方法?(4)在科技上,苏联取得了哪些成就?”2. 教师请学生看学案中的第一张图片,提示学生“如果你是一个苏联工人,你在作哪些工作?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你的收入、膳食、住宿条件如何?”3. 教师给学生展示相关照片并介绍苏联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深化理解,“(1)苏联是如何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2)苏联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3)苏联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民是怎么样的生活的?”4. 再次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进行讨论,“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有哪些优势?”5. 最后,教师通过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起一个名字,庆祝它的成功并发表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看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学习教材
本课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

(1)掌握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2)了解和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导学案对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让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从共产主义运动角度导入俄国的十月革命,让情境走进课堂,打破课堂沉闷的
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式教学法:将知识引入课堂,提出问题,以疑导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
3、运用导学案教学,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疑、讨论、探究,教师参与答疑,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4、讲解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突破难点问题.
三、学习过程
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列宁和斯大林两位领导人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措施和影响;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为了让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我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对比,从而让学生知道这种做法是符合苏俄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对于“斯大林模式”的正确评价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学生不怎么了解,我逐层导入,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每个知识点都由情境导入,学案概括,提出问题,课堂讨论,解决问题五部分组成,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导入新课后进入教学设计部分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讲述新经济政策时,我通过导学案提出问题(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学生分组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使这一枯燥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直观、具体、富有感染力,学生的兴趣极大的激发出来,突破教学重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关于苏联的成立,从时间、原则方面讲述苏联的成立,引导学生回忆苏联国家名称的变更。

2、反馈总结:
教师小结: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世界意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曲折性,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由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让学生体会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3、学生说心得体会:
看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等等。

从而达到“以史明理”的目的。

4、课堂练习(抽取基础闯关、综合演练当中的部分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相关优化练习
六、教学后记:
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理解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

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