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信心.2.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一张奔驰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边欣赏边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情境问题:青藏铁路西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或省略不写。
如:100×a可以写成100•a或100a。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代数式整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路程=速度×时间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念。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案例引言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和传递大量信息的能力,而数学学科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推理的工具。
在教育领域,整合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的案例。
教学案例一:数据分析与统计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他们将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来收集和组织数据,并使用图表和图像来可视化数据。
同时,他们将研究如何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又巩固了数学统计概念的理解。
教学案例二:几何建模与数学推理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几何建模和数学推理。
他们将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创建和编辑几何图形,然后通过屏幕截图或打印输出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同时,他们将使用数学推理的方法来证明几何定理,并应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技能,还培养了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
教学案例三:编程与数学模拟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编程和数学模拟。
他们将研究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逻辑,并使用编程工具来实现数学模拟。
通过编写代码,他们可以模拟数学问题,并观察和分析模拟结果。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编程来解决数学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学会了编程技能,又深入理解了数学模型和解题方法。
总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同时,这种整合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结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点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数字与数量2.数的读法与写法3.加法与减法4.数的序数表示5.二维图形的认识与分类6.数据的统计与图表制作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数字与数量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并记录下数量。
2.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使用表格软件记录物品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3.让学生分享自己记录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并引导他们发现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步骤二:数的读法与写法1.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数的读法与写法。
2.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使用演示软件创建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的幻灯片,并进行展示。
步骤三:加法与减法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加法与减法的实际问题。
2.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软件进行加法与减法计算,并进行结果验证。
步骤四:数的序数表示1.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顺序,让学生理解数的序数表示。
2.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使用文本处理软件,写出一篇关于一天中各个活动的时间顺序的文章。
步骤五:二维图形的认识与分类1.通过观察教室中的各种二维图形,让学生了解不同二维图形的特点。
2.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使用绘图软件绘制不同形状的二维图形,并进行分类整理。
步骤六:数据的统计与图表制作1.通过调查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种类,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与统计的方法。
2.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制作相应的数据图表。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为依据。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通过小组合作结果和信息技术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与教师进行互评。
五、教学资源本教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室内的物品和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及软件:计算器、表格软件、演示软件、文本处理软件、绘图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结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案
教案标题: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如使用电子设备和基本的软件操作。
2.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信息技术合作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
1. 介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使用图形软件绘制几何图形等。
2. 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使用电子表格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使用图形软件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3. 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如通过编程软件模拟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活动:
1. 介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整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
3. 分组进行信息技术合作,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如编程软件模拟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2. 收集学生制作的信息技术作品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在信息技术合作中的成果和收获。
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完善信息
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景泰小学信息技术科课题组(从以下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应该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学科整合,二是校本课程开发,,因而建议课题名称为: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课题研究界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通过整合的研究,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校本课程,现在已成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课程变革的新模式、成为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成为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补充。
(这一段是校本课程的意义,应该摘录的是校本课程的概念然后将整体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含义解释一遍。
二、课题研究背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
美国面向21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用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我国2003年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区也早在03年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组织了5所实验学校,其中小学两所,在研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白云教育信息网,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很早也开展了校本课程研究。
(http://61.144.246.13/xb/“不可否认,03年开始的新课改已取得相当成效,但伴随着改革而来的,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目标的偏离,如国外课改理论的本土化不足,改革旧弊端出现矫枉过正等,另外,新课程体系在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局部地区课改流于形式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的教学设计
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的教学设计介绍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一个课程中的教学方法。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学科融合教学方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效和兴趣。
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1. 通过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2.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他们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教学设计将以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目标:1. 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关联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的现实应用场景来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例如,介绍使用计算机编程解决数学问题的案例,或者介绍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实践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要求学生使用编程语言来实现游戏规则,从而巩固他们对数学运算的理解。
3. 项目研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将数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例如,学生可以合作设计一个数字化的数学测验平台,既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4. 跨学科研究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例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教师可以共同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编程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学生作业和考试,测试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2. 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估,评价学生在项目研究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反馈和自评,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以继续改进教学设计。
结论学科融合教学设计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创造有趣和有效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案例【导言】信息技术和数学作为两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在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整合。
【案例】中学数学老师王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张老师合作,采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方式,开展了一次有关数学模拟仿真的课程。
该课程主要涉及数学中的函数和图像的概念,并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模拟和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引导学生了解函数和图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用函数图像来解决实际问题。
2. 提供一组实际数据,要求学生使用Excel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
3.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绘制出函数的图像,并在函数图像上标出特殊点、极值点、拐点等,并从图像上推测出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调整函数的参数,观察函数图像如何变化,从而对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进行进一步理解。
5.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问题求解的过程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6.学生展示各组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从中学习和启发。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既能够从理论上掌握数学中的函数和图像的相关知识,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践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还可以通过数据探索、编程等方式来展开。
比如,在数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应用统计学概念进行数据分析;而在信息技术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编程语言处理和分析数据,并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这种整合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本文介绍了XXXXXX老师在八年级下册《制作图表》课程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使用统计图表和管理数据的能力的教学设计。
首先,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研究、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研究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素养。
其次,本课程的教材是XXX教研室编著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下册,《制作图表》第11课,“数据处理”,介绍了“Excel”软件基本工具——数据图表的制作方法。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Excel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利用软件输入数据、计算数据、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并根据要求简单的分析数据。
教学目标设计包括使学生认识图表组工具选项组的组成,学会制作图表的方法,学会修饰图表的方法,学会编辑图表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图表和管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耐心、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是制作图表的方法和修饰编辑图表,教学难点是依据数学实际要求制作图表。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讲解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和教师准备的图表。
教学过程包括案例引入和新课讲授。
在案例引入中,采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展示的方法,让学生观摩数学课堂学过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图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以及制作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新课讲授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插入”选项卡的“图表”组的列出的常见图表工具和图表的类型,并布置任务让学生用柱形图显示“八(1)班学生信息表”工作簿“必修成绩”工作表中各门功课的平均分,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做一做步骤完成任务,并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Which subject has the lowest average score。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动力。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2.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数学知识1. 概率与统计: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分析并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联;2. 函数与方程: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数学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3. 几何与空间:使用几何软件进行几何图形的构建、变换和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1. 数据处理和分析:教导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和处理,培养他们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2. 数据可视化: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图形等信息技术工具,将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形式进行展示;3. 编程与模拟:教授学生使用编程语言开发数学模型和模拟程序,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学方法1. 探索式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主动地探索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3.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4. 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促进他们的自我研究和发展。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研究态度;2. 作业和项目成果:评价学生在作业和项目中的成果和表现;3. 自我评价与互评: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促进交流和提高。
教学资源1. 电脑及相关软件:提供给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操作;2. 数学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3. 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提供给学生使用的电子表格、几何绘图和编程软件等;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
八年级数学2.0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2.0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
2.学会用二次根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次根式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
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学习新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和运算
法则,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些二
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一些与二次根式相关的实际
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自
己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
3.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4.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
现。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
2.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反思本节课的评价方式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
水平;
4.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针对不足之处制定
改进措施。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一、教学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得到了广泛运用,让网络走进每一门学科课程,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变化、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引发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整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和优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项工具。
旧的教学思想已经落伍了,学生想要的是更多更新更精彩的知识。
多媒体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尤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静止变动态,由复杂变简单。
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孩子们上课,他们都会特别兴奋,那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特别是让孩子们亲自上计算机前做练习,学生更是格外高兴。
大量的电化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运用电教媒体表示、传递和处理教育教学信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可以增加课堂练习地实践和机会;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二、案例描述:教学内容:《圆》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并很难,书中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少。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组,加入了其他的一些知识点,如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圆内线段直径最长、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等,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作为课的内容向学生介绍。
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观察、比较中学习有关圆的知识,兴趣明显高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感受并探索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并会应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积累探索学习的经验,提升数学思维的水平。
解决问题方面: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理解圆周率含义,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认真体会圆形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学习价值和数学知识之美。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教 学 改 革
信 息 技术 与数 学 学 科 教 学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整 合
赵 西 荣
( 长安 区大兆街 道中兆学校
陕西 西安
700 ) 11 1
【 摘
要 】 作者认 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是普及信 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文章从信 息技 术与数 学课程 内容 、 数学课 程教 学形式 、 学 数
如在校 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 , 公布研究的课题 “ 在生 活中寻找
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 时空界限 的特点 , 信息 技术融合 到数学 数学 ” , 将 等 让全校不同年级、 同班级的学生围绕选题 , 不 或个人或 结合 成 课程教学中来 , 充分利用 各种信息 资源 , 引入时代 活水 , 数学 教学 内 与 学 习小组 , 通过网络资源 , 查找有关 资料 , 师的指导下 , 在老 整理 自己的
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 应增加 新的教学 形式 。基 于这一 思考 , 趣。 有意识地让学生 自己去查阅 资米 或进 行社会调查 , 斗 把学习 数学由 课内 “ 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 ” 信 是我 国面向 2 世纪基 础教育教 学改革的 1 延伸到课外 。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 野、 丰富课余知识 , 同时还可 新视点 , 是~个长期而 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积极 倡导和 探索信 息技术 以培养学 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 ,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 , 力把信 息技术发展 的成果应 用到当代 教育 努 如教学《 简单的统计 》 , 时 一位 教师以网页 的形式设 计了如下 的学 实践 之中 , 逐步促进传统 教学方 式的根 本变革 , 更好地 完成课程 目标。 习计划 :、 1 播放一十字路口的交 通场景 , 启思 : 你用什 么方法 能概括 出 充分发挥信 息技术 的优势 , 为学生 的学习和发展 提供丰 富多彩 的教育 这个路 口各种汽车经过的状况呢?2 页面显 示 : 正 统计或列表 环境和有力 的学习工具。使 学生的个性 得到最 充分的发 展 , 、 划 字 使教育 不 统计 ( 学生自由选择 并完成统计任 务) 、 。3 集体 交流 , 说说 你从这项统 再 是 “ 子印 造 厂 ” 模 。 计任务中知道了什么?4 让学生在 网上收集 各城市人 均收入 、 国森 、 各 林 面积等信息 , 数据 , 整理 自己进行相 应的统 计 , 阐明统计 意图 。学 并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六篇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六篇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题目是《剪切图形》,《剪切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的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其他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更深入的学习。
其中的复制、粘帖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形状图形,为创作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技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重难点的使用。
教学难点: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理论和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
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别说出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说每一个环节的同时说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
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
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
所以本对画出一个月亮,月亮、复制、粘贴的过程。
指出旋转命令在修改菜单中。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1. 引言高中数学课程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将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案例,旨在启发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发掘数学课程的潜力。
2. 第一案例: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在高中数学的统计学章节中,学生需要研究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或在线统计软件,来观察和分析真实世界中的数据集。
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绘制图表、计算统计指标以及解读数据。
这种整合应用提供了实践统计学知识的机会,并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二案例:几何与几何建模软件几何一直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现代的几何建模软件,如GeoGebra,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几何概念。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软件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变形,探索几何定理的证明过程,甚至进行三维几何模型的建构。
这种整合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的理解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第三案例:数学模拟与编程数学模拟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的过程。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来实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模拟计算。
例如,在物理学的运动学章节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模拟物体的运动轨迹,并探究各种因素对运动的影响。
这种整合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5. 结论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研究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和学生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各种整合案例,以促进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案例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初中数学九年级)灯光与影子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教的是九(1)班和九(3)班,共92人。
虽说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但这两班的学生基础较差,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灯光与影子.首先,经过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通过观察、想象,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要注意将视点、视线、盲区和盲区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想象,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区别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的投影.过程方法: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
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根据投影判断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教学难点: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视点、视线、盲区的概念六、课时设计: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看过皮影戏吗?你知道什么是皮影戏吗?皮影戏是怎样演出来的呢?[生]看过.是人们把做成的人物用小棍系起来,然后人们指挥这些人物去做各种动作,并通过灯光把影子映在布景上的一种戏.[师]对.皮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的原理实际上就是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见有关灯光与影子的实例.比如,在灯光下,做不同的手势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手影.上面我们说的皮影与手影都是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灯光与影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灯光与投影》。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图形的镶嵌》教学案例与评析
实
践 j 教学实录 蠢澎
现代 信息技术 与 数 学 学 科 的整 合
图形 的镶嵌 教学 案例 与评析
王 浪 重庆 市沙 坪坝 区重庆七 中
一
、
教 学 背 景
①提 高 学 生 研 究和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能 力 ,培 养 学 生 动手 操 作 、 自 主 探 索 、合作 学 习的 能 力 。 ② 培养 学 生利 用 电脑 及 网络 收 集 、加 工 、交 流 信 息的 能 力 ,让 学 生 体会 到 现 代 信 息技 术 对 数学 学 习 的 帮 助 及其 优 越 性 。
数 学 化 的过 程 ,体 验 到数 学 的 应 用
【 评析 】 学 知 识 的发 生 、 展 数 发 离不 开数 学 实 践 ,其 中 实验 性 的数
学 实 践对 于 学 生 的数 学 知识 的 形成
2 学 习 方 法 的设 计 . 本 节 课 是 一 节 研 究 性 学 习课 ,
因此 在 学生 的 学 习方 法 上 ,宜 采 用
“ ”中学 数学 , 现 了学 生 的主 体 做 体 作 用 ;利 用 网上 查 询 及 BB S,让 学
3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 () 点 :对 “ 多 边形 铺 地 板 1重 正
问题 ” 的探 究 。
() 知 目标 : 实 验 与 探 究 的 1认 在
学 习 活 动 中 , 让 学 生 知 道 正 三 角 形 、正 方 形 、正 六边 形 及 一 些正 多
学 活 动 的组 织 者 、引导 者 、 作 者 , 合 学 生 才是 学 习主 体 的理 念 。
所 以 从知 识 结 构上 讲 ,本 节 课 是 对
前 面 所提 问题 的 回答 ,同时 也 是 三 角形 及 多边 形 相关 知 识 的 延续 ,充 分 体现 了数 学知 识 承 前 启后 的 相关 性 、连 续 性 和体 系 性 。
信息技术教案高中数学
信息技术教案高中数学
课时安排:1课时
适用对象:高中数学课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2.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
2.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操作
3.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作用。
2.介绍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并举例说明。
3.学生分组,配备计算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操作练习。
4.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合作学习。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
1.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2.信息技术软件
3.教学投影仪
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动手操作的能力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
扩展阅读: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
2.建议学生多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堂信息技术教学的大致架构,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教学工作中的需要。
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高一数学(上学期使用)
课程名称
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指导教师
阳际国
研究时间
研究方向
用计算机绘制初等函数的图象
拟招人数
30人
所属组
数学科组高一备课组
课题可行
性分析
高一学习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后,学生对函数图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利用学生电脑室的有利条件,丰富学习生活。
实
施
计
划
一、课题内容:
(一)、计算机作图的软件介绍:
(二)、简单介绍作图软件:数学画板、绘制函数图象Magic Graph、数学大师等。
(三)、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1、用描点法,用EXCEL中的函数功能作函数的图象
2、利用几何画板chs4.04制作动态的函数图象
二、时间、地点安排:
时间:星期四、星期五第7节;
地点:E31室。
反思
1、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时间短,练习时间不够,不能深入;希望以后多给实践的时间。
2、师生互动强,讲练结合,教、学各环节都比较到位,研究效果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对称轴。
2.通过自我实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学生喜欢的事物、人物创设课堂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探索新知。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漫画人物——三毛,创设情景:黑板上画一个缺眼睛,少耳朵的三毛,请学生画出来。
孩子们都踊跃地上黑板添眼睛,画耳朵,可其他同学总觉的不满意,其中一位同学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邀请她介绍经验。
生:耳朵和眼睛都要一样大小,都要互相对称。
学生从画三毛头像中意识到“对称”二字,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
电脑演示:飞机、机器猫、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物等轴对称图形。
学生哗然,十分欣赏,气氛十分活跃,纷纷谈各自感受。
生A:这些图片我都很喜欢,但我比较喜欢机器猫、蝴蝶的图片,太漂亮了。
生B:我喜欢蝴蝶,颜色鲜艳,而且左右对称,看了很舒服。
生C:有一部分的图片,如蝴蝶、京剧脸谱都是左右对称的。
生D:很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美。
师:的确是的,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漂亮,你想自己制作一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
同桌两人合作画画,有的学生直接在纸上画;有的学生先画一半,再画另一半;有的学生把纸对折再画;有的学生用剪刀剪……方法各异。
制作完毕,把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介绍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并让学生谈谈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
生E:两边都对称。
生F:这些作品都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师:那老师也来试一试,把纸对折,用手随便撕了一个图形,问学生这个作品是否有那样的特点。
生齐答:有。
师:具有这种特点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中间这条直线是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让我们带着学到的新知道再来欣赏一下刚才的图形,找找它们的对称轴。
学生再次欣赏,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轴对称图形的美有了更深的体会。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去寻找。
生A:蝴蝶、飞机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B:京剧脸谱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C:窗户、桌子、椅子、汽车……都是。
老师的衣服,还有我的脸也是。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笑着问:“那你脸的对称轴在哪里呢?”学生很仔细的从额头一直画到下巴,样子十分可爱。
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许许多
多的轴对称图形。
深刻地体会生活中充满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原来是这么美的。
学生也从已学图形中找到了轴对称图形,老师趁热打铁组织讨论。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分组研究,师生交流。
在离下课大约还有十分钟左右,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轴对称图形,学生有画画,有剪窗花,剪字。
等等,并积极的把作品展示给同学看,足见他们这堂课是多么的有成就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