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强化实践作业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综合练习题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综合练习题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综合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污染源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最高限额的是()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基础标准D.方法标准2."三同时"制度产生于()A.美国B.日本C.法国D.中国3.以下各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目前仅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一具体法律B.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C.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与环境要素保护法之间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D.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的内容涉及到对该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4.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A.必须予以回收B.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C.不得向海域排放D.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海域排放5.关于境外废弃物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境外的废弃物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B.境外的废弃物经审批后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C.禁止为了倾倒的目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D.经审批,为了倾倒的目的,可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6.为海洋渔业航运军事体育训练等事业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海洋环境区域是()A.海洋特别保护区B.海上自然保护区C.海滨风景游览区D.自然资源保护区7.对于非自然人(我国原先称法人,现称为单位)能否成为危害环境罪的主体,我国刑法体现了()的观点。

A.肯定说B.否定说C.混合说D.以上都不对8.对于环境犯罪的危险犯而言,犯罪结果是指(B)A.犯罪造成的违法状态B.犯罪行为造成的危险状态C.对生态要素造成的损害D.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B.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转让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个人不得拥有土地所有权10.劣质农药不包括(D)A.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B.失去使用效能的C.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D.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11.警告属于环境行政处罚的(A)A.申诫罚B.能力罚C.财产罚D.人身罚12.新《刑法》第6章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门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不包括(D)A.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B.非法处置或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C.非法捕捞水产品罪D.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罪13.省级人民政府为实现区域水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的目标,而将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工业污染源的法律规定是指(D)A.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B.排污申报登记制度C.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等D.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14.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遵循的法定基本程序,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法定程序是指(B)A.简易程序B.一般程序C.听证程序D.执行程序15.某村庄的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张某,后来在土地下面发现有稀缺矿藏,享有该矿藏所有权的是(C)A.村集体所有B.张某所有C.国家所有D.三者都有份16.关于境外废弃物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境外的废弃物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B.境外的废弃物经审批后可以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C.禁止为了倾倒的目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D.经审批,为了倾倒的目的,可以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送废弃物17.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C)A.5dBB.10dBC.15dBD.20dB18.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B)A.应当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B.不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C.可以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D.选择适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法规19.我国渔业生产基本方针规定(A)A.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的方针B.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捕捞为主的方针C.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加工为主的方针D.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保护为主的方针20.根据国家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商业、工业混合区的标准值是(B)A.昼间55分贝(A)、夜间45分贝(A)B.昼间60分贝(A)、夜间50分贝(A)C.昼间65分贝(A)、夜间55分贝(A)D.昼间70分贝(A)、夜间65分贝(A)21.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的是自然保护区的(C)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以上答案都不对22.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A)A.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B.珍贵的野生动物C.濒危的野生动物D.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23.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的船舶必须事先向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主体不包括(D)A.承运人B.货物所有人C.代理人D.买方24.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的时间是(B)A.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B.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C.事故发生后64小时内D.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ABCD)A.国家环境保护职责B.公民环境权利义务C.自然资源权属问题D.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E.公民的环境权2.环境法学体系应当包括(ABCD)A.总论,阐述环境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B.环境污染防治法C.生态环境保护法D.国际环境法E.环境保护基本法3.有关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E)A.污染防治法直接针对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的行为,即污染行为,而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样有害,危害更为持久、难以消除B.污染防治法可以借助于环境科学技术规范以及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防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行为,法律的实施难度较小C.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防治与传统的所有权制度特别是私有制原则在法律上有冲突,涉及的主体十分广泛,防治的对象既包括企业也包括公民的行为D.污染防治法基本上是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只要有污染损害行为和结果,必然有受害人主张权利E.许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计算的4.1997年3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刑法》,其中有关环境犯罪的规定有重大进展,具体表现为(ABCDE)A.设专节惩治环境犯罪B.扩大了刑法保护的环境要素的范围C.新增单位犯罪的规定D.贯穿了刑罚节俭原则E.环境刑事立法体现了预防犯罪的精神5.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应遵循以下专门性法律原则:(ABDE)A.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三化"原则B.对固体废物实行集中处置和分散处置相结合的原则C.对固体废物实行就地处置原则D.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控制原则E.对固体实行分类管理原则6.关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正确的是(ABCDE)A.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B.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C.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入境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D.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E.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交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7.征收的排污费要纳入预算,作为环境保护补助的专项资金,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专款专用,先收后用,量入为出,不得超支挪用"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具体用于(ABC)A.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B.用于区域性综合污染治理C.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监测食品设备的购置,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等D.环境保护部门自身的行政经费E.非业务性开支8.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性质,可将环境污染分为(ABC)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固体废物污染E.噪声污染9.属于事后阶段的环境法律制度有(CDE)A."三同时"制度B.许可证制度C.排污收费制度D.限制治理制度E.环境事故报告制度10.环境管理中使用的许可证大致可分为(ABD)A.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B.防止破坏环境许可证C.促进经济发展许可证D.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E.具体环境要素保护许可证11.《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森林采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ABDE)A.控制森林采伐量的规定B.制定年度生产计划C.采伐森林和林木的采伐方式D.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E.木材运输证件制度12.《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ABCDE)A.内水B.领海C.毗连区D.专属经济区E.大陆架13.《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包括(ABCDE)A.海水水体B.生活在其中的生物C.海洋上空的大气D.环境海洋周围的海岸E.海底14.水污染防治所特别强调的制度,主要包括(ABCD)A.总量控制制度和核定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划定生活水源保护区制度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排污申报登记制度15.环境保护法规定了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法律制度和主要措施有(ABCD)A.排污申报登记B.现场检查C.限期治理严重污染D.污染事故报告E.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制度16.环境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一般法律的本质和功能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ABCD)A.环境法是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B.环境法是社会法C.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D.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E.环境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7.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A.可持续发展原则B.国家环境主权及不损害国外环境责权原则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国际环境合作原则E.损害预防及风险预防原则18.危害环境的犯罪行为,从行为手段上可分为(AB)A.污染行为B.破坏行为C.行为犯D.危险犯E.结果犯19.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是指(ABCDE)A.保护的对象广泛B.调整的内容相当广泛C.涉及的社会关系复杂D.运用的手段多样E.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众多20.环境法的社会性表现在(ABCD)A.环境法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产物B.环境法所关注和规范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基本人权C.环境作为全人类的共同生存条件,并不能为某个人或某国所私有或独占D.环境与生态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密切相关E.环境法不具有阶级性21.属于事前阶段的环境法律制度有(ABC)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许可证制度D.排污收费制度E.限制治理制度22.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民事责任方式包括(AE)A.排除危害B.排除妨碍C.消除危险D.停止侵害E.赔偿损失23.土地资源保护的具体法律措施包括(ABCD)A.保持土地质量B.合理利用土地C.建立土地调查D.土地统计制度E.水土保持管理24.监控化学品分为四类(ABCD)A.可作为化学武器的化学品B.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前体的化学品C.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主要原料的化学品D.除炸药和纯碳氢化合物外的特定有机化学品E.炸药和纯碳氢化合物三、简答题1.我国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法律原则是什么?答: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应遵循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此外,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还应遵循以下专门性法律原则:(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三化"原则:减量化,使固体废物不产生或少产生;资源化,已产生的固体废物在生产过程中回收、循环、再利用或用为另一种生产的原料;无害化,通过各种处理、处置方式使固体废物安全、无污染地进入环境。

关于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近年来,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空气污染等频繁出现,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积极参与了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分享我们的心得体会。

二、背景介绍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我们所在大学环保社团组织的,活动地点设在当地的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是当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该区域的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急需被保护和修复。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调研与了解在参与实践活动之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调研与了解。

我们深入了解了该保护区的历史、地理环境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研究文献资料和与相关专家交流,我们掌握了保护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组织了清理垃圾的活动,将保护区内的垃圾进行清除和分类处理。

其次,我们参与了植树活动,增加了植被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环境教育活动,向当地居民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3. 动员社会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我们积极动员社会资源。

我们联系了本地企业捐赠环保工具、设备和资金,以保证我们的实践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给予我们指导和支持。

4. 效果与成果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我们清除了大量的非法倾倒垃圾,并且在保护区内建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点。

其次,我们植树造林的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我们的环境教育活动影响了许多人,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风气。

四、心得体会通过参与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不仅是个人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合理使用水资源等。

西南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单选题]3、以下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________。

A:土壤B:潮汐能C:矿藏D:风能参考答案:A2:[单选题]10、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_________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A:占用补偿B:占多少,补多少C:有偿使用D:占用着负责开垦参考答案:B3:[单选题]4、能够起到正反两方面刺激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_____。

A:税收B:低息贷款C:财政补贴D:财政援助参考答案:A4:[论述题]三同时制度参考答案: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

5:[单选题]2、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是_________。

A: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B: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方针C: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执行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参考答案:B6:[单选题]8、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_____。

A:排放出城区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理设施C:集中处理D:回灌地下水参考答案:C7:[论述题]环境噪音参考答案: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8:[单选题]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

A:二氧化碳B:甲烷C:二氧化硫D:氮氧化合物参考答案:A9:[单选题]7、在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对于地方标准中未涉及的,而国家标准中已有的项目,应当______。

A:.制定地方标准B:执行国家标准C:同时执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B10:[单选题]9、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下列哪个部门的规定___A:国务院B:国务院公安部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D:国务院建设部参考答案:B11:[单选题]5、环保部门据发各种环保许可证和执照的行为或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其他法定应该履行的职责,这种行为属于______ A:侵权行为之诉B:司法审查之诉C:请求履行职责之诉D:不作为之诉参考答案:C12:[单选题]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是_________。

环境保护与资源法作业 Microsoft Word 文档

环境保护与资源法作业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结合我国当前国情,谈谈你对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看法答: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我国目前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大气污染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3、垃圾处理问题;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5、水土流失问题;6、旱灾和水灾问题;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8、加入世贸组织与环境问题;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第一、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因此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并且,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无法最有效的利用和再循环,技术的落后,也会导致资源浪费的增多。

第二、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多。

对于环境的需求量比较大,以及对环境的不断索取,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更加难以治理和解决。

第三、对环境保护,以及全民环保的普及相对来说不太完善,公众环保意识缺失。

第四、发展中国家粗犷的经济增长方式。

对于环境的保护还是存在不得不“先破坏、后治理”的情况。

第五、用于环境问题方面的资金不足,资金投入比例较小。

第六、我国在环境问题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缺少必要的强制措施和有效地法律途径。

因此,我认为在面对这些问题是要做到:1、加大对于环保方面的科技投入与支持,鼓励和奖励环保的发明。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普及环保知识,全民普法。

4、大力发展科技,在根本上减少资源的浪费,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及实现更有效的再循环。

5、专款专用,设立专项的用于环保的资金。

6、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环境。

环保问题的成因无疑就是科技的不成熟,以及人类的破坏,还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失误。

就对策来说还是要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响应相结合。

全民参与。

以及科技方面的突破进步。

第五章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进入21世纪,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耕地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实践练习题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

社会实践练习题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

社会实践练习题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练习题——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区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有助于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也能够培养居民的社会责任感。

在社区服务中,环境保护是一项迫切需要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就社区服务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以降低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系列行为。

社区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

因此,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激发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二、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社区服务的第一步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可以在社区内设立环保宣传展板,定期发布环保知识和新闻报道,组织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

同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社交媒体平台和社区电视台等,扩大环保信息的传播范围,提高居民对环保的关注度。

三、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社区可以建立垃圾分类制度,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桶,并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指引。

此外,社区还可以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回收活动,例如建立废品回收站,合理处置废旧家电等。

通过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减少垃圾产生和污染,有效保护社区环境。

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植树造林是一项直接有效的环境保护行动。

社区可以组织居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社区内的绿化面积。

选取一些适宜的区域进行绿化,修剪整齐的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社区环境,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植树造林还可以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五、推行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节约资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区可以倡导居民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引导他们养成节约意识。

例如,开展省电节水知识宣传活动,提醒居民关注自身的能源消耗和浪费情况。

同时,社区还可以设立资源回收站,鼓励居民回收利用废旧物品,减少资源的浪费。

六、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社区需要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定期检测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2020春季西交环境及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

2020春季西交环境及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

西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 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其进行改造的,须经报_______批准(). 国务院. 全国人大. 直辖市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确答案:2. 我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请求环保部门处理。

此处“处理”的性质是(). 行政指导. 行政处分. 行政调解. 行政裁决正确答案:3. 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立的海洋倾倒区是(). 一类倾倒区. 二类倾倒区. 实验倾倒区. 临时倾倒区正确答案:4. “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是哪一部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民事责任免责事由(). 《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水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确答案:5. “可持续发展”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 《我们共同的未来》.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正确答案:6. 下列各项中,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的是(). 国有企业林业单位采伐林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正确答案:7. 下列有关环境诉讼时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最长时效二十年从权利从权利被侵害时算起. 超过诉讼时效,权利人就丧失了胜诉权. 超过诉讼时效期限,权利人就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正确答案:8. 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处罚的是(). 责令限期治理. 责令关闭. 责令停产. 罚款正确答案:9. 从预防的角度看,国家实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环境立法. 环境行政. 环境司法. 环境教育正确答案:10. 我国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实行(). 有限制的转让. 无偿取得制度. 任意转让. 倒卖牟利正确答案:11. 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必须经________批准(). 省级人民政府. 省级人民政府渔业部门. 国务院. 国家环境总局正确答案:12. 根据国际条约的规定,全球气候保护属于(). 共享自然资源. 人类共同遗产. 人类共同关切事项. 完全国家主权管辖事项正确答案:13. 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有_______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

保护环境暑假实践作业

保护环境暑假实践作业

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去。

暑假期间,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实践活动,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感悟。

二、实践内容1. 垃圾分类宣传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我组织了一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开展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居民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

活动结束后,我还向社区管理部门建议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得到了积极响应。

2. 植树造林活动在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当地举办的植树造林活动。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郊外的荒地,亲手种植了数百棵树苗。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植树造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3. 节能减排宣传我利用暑假时间,在家乡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

通过走访亲戚朋友,向他们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节能减排的小窍门,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措,实际上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环保知识讲座我还参加了一次环保知识讲座,聆听了专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讲座。

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三、实践感悟1.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只有每个人都树立起环保意识,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2. 环保行动的必要性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我们付诸行动。

只有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3. 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无论是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还是节能减排宣传,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4. 自我成长与提升通过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环保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自我成长与提升。

学生环保社会实践作业

学生环保社会实践作业

一、前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为此,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以“绿色校园,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环保社会实践作业。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1. 环保意识的普及: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宣传环保理念,使得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2. 校园环境现状:虽然我校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校园内仍存在一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

3. 学生环保行动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提高环保意识,推动校园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2. 通过实际行动,改善校园环境,营造绿色、和谐的学习氛围。

3. 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活动内容1. 环保知识宣传(1)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同学们发挥创意,设计出富有特色的环保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内,向全校师生宣传环保知识。

(2)举办环保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节约资源行动(1)开展“光盘行动”:提倡节约粮食,杜绝浪费,鼓励同学们用餐时只取所需食物。

(2)节约用水、用电:倡导同学们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关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

3. 环保实践活动(1)植树造林: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为校园增添绿色。

(2)垃圾分类: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垃圾,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4. 环保成果展示(1)举办环保主题班会:同学们分享自己在环保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用废弃物品制作手工艺品,展示环保成果。

五、活动成果1. 同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2. 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浪费现象减少。

3. 班级凝聚力增强,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团队合作。

4. 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六、总结通过本次环保社会实践作业,我们班级全体同学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将环保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实践与思考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实践与思考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实践与思考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生态环境状况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政府积极实施环保政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施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某些地区、某些企业不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亟需加强管理和监管。

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实践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法律,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的重要思想,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统一,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制度安排。

2、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效果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环保设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管控、惩罚,环保法制工作逐渐得到了落实。

三、思考和建议1、加强管理和监管,推进绿色发展以往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能会不惜代价地将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并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引导企业向生产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型转型发展,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法律效力,加强执法力度在执法过程中,需要坚持依法行政、守住底线,对于那些不听从环保规定、无视法律、公共安全、健康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企业要严厉打击。

同时,还要积极宣传法律有关条款,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行动,激发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

3、创新法治思维,完善生态保护体系针对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锐意进取,创新法治思维,完善生态保护体系。

例如,可以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门的法院,加大对于生态资源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构建完整的司法机制,使公民在各领域实现公正与法治。

4、强化审批管控,提高环保标准环保设施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提高环保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引言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我们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并采取一系列行动来促进环境保护。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分享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观点和建议。

二、实践过程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选择了到当地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和实地观察。

首先,我们参观了自然保护区的展览馆,了解了珍稀物种的保护情况和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进展。

通过展览馆的展示和工作人员的解说,我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着,我们分成小组前往自然保护区的不同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观察了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记录了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状况的影响。

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存在的环境问题,如乱倒垃圾、乱砍滥伐等。

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并得知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的执行不力。

为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我们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了一场环境宣传活动。

我们设计了海报和宣传册,向社区居民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我们还组织了清洁活动,在社区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垃圾清理,提高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也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垃圾的产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同时,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法律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

媒体和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大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作为学生,我们应当从小事做起,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四、建议基于我们的实践经验,我们对环境保护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应加强环境法律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环境法律实践案例

环境法律实践案例

环境法律实践案例我要先告诉你,为了防止言辞冲突,文章开头的标题我直接改为“环境保护法律相关案例”。

一、概述在当代社会,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用以规范和维护环境秩序。

本文将介绍一些环境法律实践案例,以展示环境法律的重要性和实践的有效性。

二、水污染防治案例在许多国家中,水污染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这里以某国家的一起水污染案例为例,阐述环境法律的实践效果。

案例描述:某市一家化工厂违法排放废水,导致附近水域严重污染。

当地环保部门立即介入,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确认后,该化工厂被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并处以巨额罚款。

同时,责令企业进行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并提出严格的排放标准。

该案例中,环保部门依靠相关环境法律进行了有效的执法行动,严惩了污染企业,同时要求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排放标准的提升,有效保护了当地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三、空气污染治理案例空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以下案例将介绍某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

案例描述:某国首都的空气质量一度严重恶化,空气中的PM2.5浓度异常高,对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采取行动。

他们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法律,针对污染源进行限制,如禁止高排放车辆上路行驶,对燃煤企业进行改造等。

在政府的持续努力下,空气质量逐渐得到改善,PM2.5浓度大幅下降,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四、生态保护与环境法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以下案例将以一项生态保护实践为例,介绍环境法律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运用。

案例描述:某国的一片原始森林面临着严重破坏的威胁,一家木材公司无限制地进行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崩溃。

政府环保部门立即采取行动,通过引入相关法律规定,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和处罚,并停止了该公司的砍伐行为。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森林的保护力度,恢复了受损的生态环境。

西北政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集及答案

西北政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集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集习题编写说明本练习题集是根据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环境法学》,并结合《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教学培养指导方案》编写,是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法学专业的配套辅导材料。

该习题集主要包括绪论、环境法总论、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和建设法以及国际环境法六方面的内容; 基本涵盖了环境法学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教学内容。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共5道)单项选择题(共65道)多项选择题(共50道)简答题(共22道)论述题(共10道)本习题集附有答案,方便学生自我检阅。

在习题编写的过程中,编者尽可能依据最新的教材,力求把握我国环境法近年来发展变化中的新动向、新精神,在全面归纳课程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记忆知识的认识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习题方案。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演练同步习题,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的有关环境法方面的主干知识,培养应用能力,提高答题技巧,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依据是()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保护的环境要素是()A.水B.阳光C.家畜D.良种3、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A.1945年联合国大会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C.1982年内罗毕峰会D.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4、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A.城市环境和乡村环境B.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C.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D.水环境和大气环境5、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A.人文景观B.名胜古迹C.自然保护区D.大海2、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B.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下限制D.人类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E.人类是环境的产物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A.无生命物质B.野生动物C.绿色植物D.微生物4、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臭氧空洞B.酸雨C.温室效应D.森林锐减5、环境法保护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A.从整体上保护生命维持系统的功能B.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C.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D.保护环境的质的状态三、简答题1、何谓人类环境?其分类如何?2、人类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四、论述题1、什么是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2.A3.B4.C5.B二、多项选择1.AB 2.ABDE 3.ABCD 4.ABCD 5.ABCD三、简答题1、答: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强化实践作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强化实践作业

根据本课程实际特点,每一章将有一道学生实践能力考核题目,考核方法是结合每章理论知识编制一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学生分组选择三道感兴趣的题目完成实践报告。

我选择的题目为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

第一章结合我国当前国情,谈谈你对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看法一、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首先先认清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围绕人类的大问题之一,也是当代全球所关注的焦点,甚至已成为制约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和《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中国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1.大气环境2.水资源和水环境3.固体废弃物4.环境噪声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6.土地资源7.草原资源8.森林资源9.近海环境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等问题。

突出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人类共同遗产与国际公域破坏等方面。

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

而从人类社会的制度构建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对策人物无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综上,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1.市场失灵第一,环境的成本外部化。

第二,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

第三,产权界定不清。

2.政策失误3.科学不确定性4.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当面:一是妨害人类正常生活并导致人类心理和感官上对环境与自然舒适性认识的降低;二是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三是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逸失;四是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学生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报告:大学生环境保护社会实践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升,更能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实践背景我所参加的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学校组织并推动的。

活动地点为一个富有生态资源的乡村,该地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实践目标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我个人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2. 推动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行动;3. 增进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加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四、实践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1. 开展环境宣传活动。

我们制作了海报、宣传册等媒体物料,并在社区和学校进行宣传。

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大家传递环保知识和意识,引导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2. 组织垃圾分类和清理行动。

我们在当地设立垃圾分类站点,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垃圾清理行动,清除了乡村周围的垃圾,提升了环境卫生状况。

3. 倡导节能减排。

通过发放节能宣传资料,我们向居民介绍了节水、节电、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应的实用技巧。

同时,我们也号召居民减少开车,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4. 种树造林行动。

我们在乡村周边进行了一系列的植树活动,引导居民树立绿色生态观念。

通过植树造林,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大家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

五、实践成果参与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收获了亲身参与公益事业的快乐与满足,更取得了以下的实践成果:1. 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行动,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形成了积极主动的环保态度。

2. 影响了身边的人。

我通过与居民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环保的重要性,改变了不少人的不良习惯,提高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西南大学2020年秋季 049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20年秋季 049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大作业答案
2.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对其利用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
(1利用,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也要重视可再生能源对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更要重视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协调。要根据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开发与粮食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不得违法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2)坚持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对资源潜力大、商业化发展前景好的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兴可再生能源,在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的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扩大市场需求,以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建立以自我创新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提高设备制造能力,并通过持续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奠定基础。
(3)坚持近期开发利用与长期技术储备相结合。积极发展未来具有巨大潜力、近期又有一定市场需求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既要重视近期适宜应用的水电、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风电和太阳能热利用,也要重视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液体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4)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家通过经济激励政策支持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无电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国家建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使可再生能源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强化实践作业根据本课程实际特点,每一章将有一道学生实践能力考核题目,考核方法是结合每章理论知识编制一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学生分组选择三道感兴趣的题目完成实践报告。

我选择的题目为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

第一章结合我国当前国情,谈谈你对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看法一、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首先先认清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围绕人类的大问题之一,也是当代全球所关注的焦点,甚至已成为制约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和《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中国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1.大气环境2.水资源和水环境3.固体废弃物4.环境噪声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6.土地资源7.草原资源8.森林资源9.近海环境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等问题。

突对人口增多和工业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有限提出的零速增长理论;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破坏提出的返回原始状态的理论等等。

环境问题的多学科研究以及环境管理的实践,促进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也逐渐统一,各学科的环境保护思想也被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以经济手段来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并且以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来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行政手段来推行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合型的环境保护理念基本形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的出现。

在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为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

上述应对环境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当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结合现实生活具体做法汇总如下:国家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加强环境监管,严惩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

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法律意识。

④鼓励企业生产和使用环保产品。

⑤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法律手段(同②)、行政手段(如关闭违规排污企业)、经济手段。

企业①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②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

③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加大环保投入。

个人:①树立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法律意识,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②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举例):爱护花草树木,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

③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国家。

因此对于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环境。

第三章:2010年3月,A公司在未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以及明知该厂某种化学产品产生的废水含有毒物质,未办理工商、环保等手续的情况下,非法生产该化学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该公司将产生的大量含砷有毒废水排放在一处蓄意隐藏的污水池存放。

7月25日、27日深夜,该公司负责人为节省处理污水费用,趁当地降雨,附近一河流水量上涨之际,指使该厂员工,用水泵将含砷量超标2.7254万倍的生产废水排放到河中,致使水体严重污染。

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的内容对本案进行分析。

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制度一词通常与政策结合使用,但两者在性质上却是不同的。

制度是由法律确立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准则,具有法的拘束力,同时在执行中可能要求执政者采取有利于制度实施的政策。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分为环境标准制度,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制度,环境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治理、恢复和补救制度五类。

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分析以上案例如下:第一、该厂未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

环境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保护社会财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就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的事项,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与规范的总称。

环境标准通过客观、科学的数据对相关领域的人类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环境负荷进行定量分析,以量化的方法来预测、判断和说明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人类的环境利用行为,间接地实现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事前控制”。

各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一般将行政行为适用的强制性环境标准直接在法律中明确规定。

而依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五类。

除此之外,在具体实施检测、测定和技术分析时,还要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因此除强制性环境标准外还存在着一些基础性、方法性的技术规范,这些标准在中国也属于环境标准的范畴。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限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是满足环境达到规定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编制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各主要环境要素的使用功能、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在此基础上对该环境要素所处在的区域分为不同类别的功能区,分别确立污染物的最大数值或环境保护的项目。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限制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其他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是针对污染物排放所规定的最大限制即“污染允许限度”。

编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主要依据是环境质量标准,并按照不同类别的功能区分别规定与之相应的排放限值,适用于所有经划定的环境质量功能区内的污染源。

第二、本案例中该工厂明知道工业程序会产生有毒物质,却采取将工业废水排放在一处蓄意隐藏的污水池存放,而未采取措施将废水变废为宝,变为可利用的,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物质。

该工厂非但没有将废水进行处理而且趁雨季河水上涨之际,派人将废水排放到河中污染河水,给河流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第三、环境费制度环境费是对所有环境收费的统称,指国家或者其他公法人团体以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为目的,依法向环境利用行为人收取得与其行为相对等的金钱。

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放者,按照环保部门依法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的种类个数量向法律授权的主管部门缴纳一定费用,以适当补偿环境损失成本的行为规范。

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因此本案中,该厂不仅要向法律授权的主管部门缴纳排污费还有进行治理的责任。

第四、治理、恢复与补救制度是指当环境利用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时而对行为人采取的以恢复环境与自然的原状为中心的行政命令措施。

因此,对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对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恢复、补救是一整套流程,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该工厂存在失误之处,而且要对失误之处进行修复。

第五章: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进入21世纪,人口数量不断上升。

耕地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请结合保护耕地的必要性谈谈我国耕地保护的法律规定。

说到土地,我们就会想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其中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最为重要,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但是今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保护耕地势在必行。

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今生18.27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

嘉庆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

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

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2.耕地退化严重。

3.耕地资源贫乏。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因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大约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损等)。

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

目前耕地保护方面的制度主要有耕地占用补偿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二、耕地保护的法律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务院土地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我国实行土地用途制制度。

按照用途,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