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所以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讽谏”的妙处,感悟故事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把握人物形象,认识纳谏除弊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四、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一)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忠勇仁智之士,他们忠心耿耿、心系国运、兼济苍生,良知和智慧驱使着他们勇于向君主进谏。
或直言谏诤,或隐喻含蓄。
有的获得了英明,赢得了赏识和升迁,有的则引火烧身,丢官弃命,甚至株连九族。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
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教案 新人教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邹忌劝说齐王纳谏是爱国的表现。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相关知识介绍1.解题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
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
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
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实词zhāo 早晨(名词)私人,自己(代词)朝cháo 朝廷(名词)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词)cháo 朝见(动词)偏爱(动词)身长,长(形容词)修修建(动词)整治(动词)今义是一个名词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
译为“没有谁”。
弗: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4.句式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与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赏读课文,培养语感;2、疏通文意,积淀语词;3、解析类比,激情创造。
其中“解析类比,激情创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取向】本节课的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代讲,板块推进。
三个板块是:初读文本,疏通文意;精读文本,突破类比;延伸类比,激情创造。
本节课试图探寻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改革路子,努力体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以期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益。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1、俗语引入。
2、教师范读。
3、正音断句。
讽(fěng)齐王纳谏(jiàn)八尺有(yòu)余朝(zhāo)服衣冠(guān)谤(bàng)讥于市朝面刺(cì)寡人燕(yān)、赵、韩、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难句翻译。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式,……是……)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自信:相信自己)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与坐谈:(省略句)(邹忌)与(他)相坐而谈。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王之蔽甚矣(敝:被蒙蔽)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闻)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
5、自由朗读。
6、释词解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采纳,接受。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题解:邹忌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让齐王接受了谏言。
7、角色朗读。
8、评价朗读。
第二板块:精读文本,突破类比。
1、解读赏谏。
2、领略比美。
3、赏读进谏。
4、突破类比。
“进谏”解析图邹忌: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受蒙蔽齐王:宫妇私王朝臣畏王四境求王所以齐王也蔽甚矣类比解析图(两次叠影在上图上,引导同学们思考,而后消失,课件只生成上图)甲: a b c d乙: a b c所以乙也 d5、以小喻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Teaching plan of Zou Ji satirizing king Qi Naji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邹忌讽齐王纳谏模板2、篇章2:邹忌讽齐王纳谏范文(2020版)3、篇章3:邹忌讽齐王纳谏范文4、篇章4:邹忌讽齐王纳谏范文5、篇章5:邹忌讽齐王纳谏模板标准版篇章1:邹忌讽齐王纳谏模板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投影)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秦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梳理第一小节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投影)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徐公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道德情操熏陶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谈话导入——资料助读——阅读感知——理解文意——问题探究——品味结构——课文总结——自编自演。
(二)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 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熟读课文,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理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讽谏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学习人际交往中要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尽量用委婉劝说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让别人易于接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熟读课文,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可能的回答: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受到唐太宗的尊敬。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可见,唐太宗是个不可多得的明君。
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言,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但被奸臣妒恨,最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成为千古奇冤。
还有比干,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就下令将其剖腹挖心,葬送了他的性命。
还有伍子胥,他建议吴王夫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却遭到拒绝,最后引剑自刎。
临终前他悲愤地要求把头颅挂在城门上,亲眼观看越王勾践东山再起,来攻打吴国。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不少。
还有《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直言相谏,蒙受宫刑之辱,都是莫大的悲哀!这些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
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工具、注释,读准字音,明确文言重点字词“修、私、书、间”等含义,疏通文意。
过程方法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结合工具、注释,读准字音,明确文言重点字词“修、私、书、间”等含义,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质疑讨论,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备注一、导人新课有一句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同学们举出古代谏臣的例子来……同学们举了比干、魏征、司马迁、海瑞……接着我又说:“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邹忌却以顺耳的方法达到讽谏的目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目包含几层意思?是什么句式?包含两层意思:1、邹忌讽齐王;2、齐王纳谏问:“讽”和“纳”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确:“讽”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纳”指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题目意思:邹忌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威王接受自己的进谏主张。
讽喻文特点:用设喻来讲道理,从近到远,从小到大,从家事到国家大事等。
三、《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
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战国策》,背诵课文。
2.赏析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语言,了解《战国策》,背诵课文。
2.赏析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战国策》,积累语言。
2.梳通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其中也保存了一大批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今天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会对邹忌与齐威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更直观的了解。
请同学思考一下,标题中的“讽谏”是什么意思?明确: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要理解邹忌是如何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对国君进行委婉地规劝的。
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文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道德情操熏陶的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 .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3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2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1. 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三、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理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以探究、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谈话导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造性,资料助读——阅读感知——理解文意——问题探究——品味结构——课文总结——自编自演。
(二)重、难点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1 感。
,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讨论点拨法(四)教学时数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2二、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容说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全文分三部份:第一部份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份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份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情形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的地方。
教学的大体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若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今世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
把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诵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明白得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熟悉除蔽纳谏在那时的踊跃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朗诵,体会邹忌进谏的技术。
教学方式1.朗诵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类形式的朗诵中感知课文,明白得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进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具预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诵磁带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确实是如此一名贤人。
他是一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较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咱们一路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觅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分析:本文是古典散文的名篇,以小见大,阐明事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运用高超的讽谏艺术,设喻与推理,自然天成,这些都是值得推敲和学习的地方。
作为文言文,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文言现象,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需要在比较探究中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教学设想:文言文的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现代汉语,在比较探究中探索规律,加强文言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委婉的讽谏艺术要和综合实践题中的口语表达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切实理解讽谏的智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2、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4、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和背诵;2、联系现代汉语,在沿革与演变中去把握规律,领悟文言文的学习技巧。
3、联系综合实践题直观地理解委婉讽喻的好处4、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文言词语句式的积累高超的讽喻艺术以小见大阐明事理的写法难点:类比与设喻的讽喻艺术教学突破:将成功的讽喻与历史上因直言进谏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事例结合起来,将本文的讽喻艺术与综合实践题中的口语表达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找出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2、查找有关《战国策》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由螳螂捕蝉的故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明白讽谏艺术的重要)1、学生讲“螳螂捕蝉”的故事,教师补充(多媒体出示螳螂捕蝉的故事及问题)明确补充: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
”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
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1、说出这个成语的比喻义2、这个侍从不仅没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反而劝阻了吴王的不义之举,运用了什么技巧?3、引入: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心忧天下,又巧言善辩的人邹忌。
(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二、解题1、读注释(1),理解“讽”和现代汉语比较,有什么不同?明确:委婉地劝说,而现代汉语中“讽”没有劝说的意思,只有讽刺,嘲讽的意思。
2、题目中还有一个和“讽”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什么?明确: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3、整个题目什么意思?明确: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三、本文出自哪里?了解《战国策》出示幻灯《战国策》的有关知识(生齐读)《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年体)不同。
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是由刘向整理、编辑的。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过谋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四、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找出读错的地方,纠正错误,教师强调重点。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五、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多媒体出示例句)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六、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并找出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省略句等特殊的文言现象,结合现代汉语,归纳总结。
(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5、王之蔽甚矣(蔽,被动用法,受蒙蔽)6、臣之妻私臣(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三)一词多义1、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3、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四)比较近义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2、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五)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7、固定句式:“……孰与……”表比较(六)一个成语出自本文,是什么?它的反义词是什么?明确: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
(注意与“门可罗雀”意思相反)七、课堂小结检测所学文言知识点八、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地方,土地方圆美,形容词意动用法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面,名词作状语明日,第二天闻,动词使动用法期年,一周年蔽,被动用法,受蒙蔽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九、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朝服衣冠(4)王之蔽甚矣(5)今齐地方千里(6)期年之后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现在用来形容。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2、(1)长(2)认为……美,偏爱(3)穿戴(4)受蒙蔽(5)土地方圆(6)满一年3、(1)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4、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非常多第二课时导入: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是否“忠言”一定要“逆耳”呢?我们从邹忌的身上找一找答案。
(板书课题)一、紧扣题目,理解课文。
第一板块课文难点解析1、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读一读文章的开头,是否写了邹忌讽谏?到底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没写讽谏,而是写了一件家事。
2、这件家事是什么?点拨: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第一部分。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3、由于身份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点拨:找出句子,注意人称和句式的变化。
明确: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4、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比较其不同之处。
点拨:注意人物的身份,句式。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口气易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逢迎应酬)。
(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5、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明确: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
(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6、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否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7、第一段与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写邹忌比美的事呢?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点拨:(引导大家看第二段)。
大家看,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从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有,宫妇左右私齐王,朝廷之臣畏齐王,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
邹忌因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现在齐王的情况亦与邹忘相同,也受蒙蔽,并且受蔽更甚。
8、邹忌讽谏运用了什么技巧?明确:由自己生活中受蒙蔽的小事,推理到齐王治国中同样受蒙蔽的大事,循序渐进更易于接受,那么象邹忌,这种推理方法就叫类比推理。
(用幻灯机打出)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设喻说理”。
)9、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从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群臣史民……受下赏”。
10、课文从哪几方面叙述进谏的结果?起什么作用?点拨: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明确:国内政治修明,国外国力强盛,侧面由此可见衬托邹忌讽谏效果奇佳。
11、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点拨:引导学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方面去思考。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