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下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学习目标一、积累文言词汇。

二、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三、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体味人物对话描写,特别是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今天,我们结识一位大丈夫,他就是唐雎。

(教师板书文题)开门见山,引出课题讲授新课一、检查预习1.解题“辱”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辱”,辱没、辜负。

题目的意思是:唐雎没有辜负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2.文体链接(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历史散文集。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策略言论,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

(2)“士”,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

“士”的地位也出现上升或下降,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揽“士”以张声势。

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

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

3.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4.读准字音弗fú雎jū怫fú跣xi259;n 抢qiāng傀guī。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优质教案

10唐雎不辱使命知识与技能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知识疏通文义。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在同一情境和事件中对比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2.学习文章在对比冲突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重点准确理解文章对话的意思,借助读出潜台词的过程揣摩人物心理。

难点在矛盾冲突中对比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唐雎的力量。

1.情境教学法:本课通过讲述相关历史故事、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使其充分进入故事情境,达到熟悉文本、体会人物的目的。

2.对比教学法:在对唐雎和秦王对话和形象的把握上,将矛盾作为主线,将对立作为比较点,紧密结合文章来探究人物,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和理解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

2课时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其中秦国因为实施了商鞅变法而逐渐强大,到了秦王嬴政在位时,已雄视诸侯,并灭了韩、魏两国。

雄心勃勃的嬴政这次又把目光转向了弱小的安陵——这个弹丸之地。

结果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约前77-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原名更生,字子政。

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

官终中垒校尉,故世称刘中垒。

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诸子和诗赋。

典校时,又撰有《别录》。

其后,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见于《楚辞》。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此外,他还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三部历史故事集,是魏晋小说的先导。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的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时间前后跨越约二百三四十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3.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4.理解外交辞令的“潜台词"。

教学方法:1.情境诵读法;2.语言品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这样一类英雄,他们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充满了凛然的正气,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今天就要结识这样一位英雄——唐雎。

新课讲授(一)了解作品和背景1.作品介绍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统一六国,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其对后代的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

2.背景链接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魏两国先后被秦国所灭,剩下的赵、燕、齐、楚等四国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国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花一兵一卒吞并安陵国,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言词语,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弗fú雎jū怫fú跣xiǎn 抢qiāng 傀guī祲jìn 缟gǎo 挠náo 谕yù2、根据课文注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以勇敢、智慧和忠诚完成了任务,展现了古代使者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国精神。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中的一些词句和古代礼仪可能对学生来说较陌生,需要加以解释。

同时,学生对戏剧性较强的课文可能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了解古代使者的职业道德和爱国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把握。

2.难点:古代礼仪和词句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字词句的含义、古代礼仪等。

2.相关资料:收集关于唐雎的背景资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3.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唐雎的图片,简要介绍唐雎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课下注释以及教师的帮助,了解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生难字音、字形,准确划分重点句子的停顿。

2.积累本文当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并能运用所学疏通文章。

3.通过对文本多种方式的反复朗读,体会语气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4.树立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人物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积累本文当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语气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树立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人物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情境设置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马上就要来了,班级打算排演《唐雎不辱使命》来作为表演节目,推举你来做导演。

你需要将文章改编为演出脚本。

任务一:前期准备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2.了解故事的出处——《战国策》任务二:熟悉文本(一)朗读活动1.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标注字音并圈画读不准的词语。

唐雎jū怫fú然抢qiāng地免冠guān徒跣xiǎn 休祲jìn 色挠náo缟gǎo素谕yù矣(提示:教师在检测学生字音掌握的同时强调重点词语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检测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停顿有无错误。

3.教师范读,纠正停顿错误。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齐读,做到准确流利。

(二)译读活动1.小组合作,组长组织:能力弱的同学朗读文句,其他组员轮流翻译,组长将组内翻译不了的难句板书到黑板上。

(教师进行巡视)重点字词掌握: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③大王加惠(给予)④以大易小(交换)⑤故不错意也(置意)⑥请广于君(扩充)⑦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⑧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⑨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⑩布衣之怒(平民)以头抢地耳(撞)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秦王色挠(屈服)长跪而谢之曰(道歉)寡人谕矣(明白,懂得)2.全班集体解决难句翻译,教师进行点拨。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10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10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10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讲述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完成使命的故事。

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外交家风度。

本文语言凝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难理解,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古代外交场合的了解较少,对文中的一些外交术语和礼仪可能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唐雎的外交智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雎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分析唐雎的外交智慧,理解文中一些外交术语和礼仪。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分角色朗读、情景模拟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外交智慧,理解文中一些外交术语和礼仪。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强秦,毫不畏惧,以其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挫败秦王企图以易地之名行兼并之实的阴谋,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尊严的故事,展现了唐雎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

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言辞犀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

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但对于文中一些较难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方面,学生能够把握基本情节,但对于人物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如“辱”“易”“其”“以”“徒”“跣”“抢”“休祲”“缟素”“色挠”等。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虽然”“休祲”“长跪”等。

3.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4.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借助注释、工具书及小组合作,自主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怀。

2.认识到在面对强权和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勇于捍卫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分析唐雎和秦王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唐雎不辱使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理解《将进酒》的诗歌内容,领悟诗人的人生哲理。

3.掌握运用修辞手法写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唐雎的历史背景和形象,修辞手法在《将进酒》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唐雎的历史背景和形象1.了解唐雎的生平简介和官职。

2.理解唐雎被任命为使命的含义。

3.分析唐雎在历史中的形象及其重要意义。

2. 诗歌学习1.学习诗歌《将进酒》的内容和结构。

2.分析诗人李白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意义。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诗歌鉴赏1.阅读其他诗人的诗歌作品,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思想。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3.发表个人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阅读法: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唐雎的历史背景和形象。

2.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诗歌内容。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唐雎的历史背景和形象1.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唐雎的生平简介和官职。

2.分析唐雎被任命为使命的含义,介绍唐雎在历史中的形象及其重要意义。

2. 诗歌学习1.阅读诗歌《将进酒》,分析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2.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分享诗人李白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意义。

3. 诗歌鉴赏1.阅读其他诗人的诗歌作品,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思想。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3.发表个人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2.通过诗歌欣赏和观点交流,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文化素养的认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堂中整体氛围有待进一步改善。

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唐雎不辱使命》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疑难句式。

3. 学习并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唐雎的爱国精神和高超的外交技巧。

2. 培养学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理解1.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唐雎的言行,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学习文中的多音字、生词、形近字、偏旁部首、通假字等。

2. 掌握文言文的实词虚词、混淆词、特殊句式等。

三、教学难点(一)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1. 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疑难句式和特殊句式。

2. 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现代汉语表达。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1. 分析唐雎的言行,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2. 理解秦王的性格变化,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战国时期的古文,讲述的是一位勇敢的使者和一位强大的君主之间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你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外交家吗?2. 背景介绍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外交家们的智慧和勇气在各国间的较量中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魏国的安陵君和唐雎的故事。

安陵君是魏国的一个小国君,而唐雎则是他的使者。

3. 激发兴趣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使者,面对一个强大的君主,他想要你的国土,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雎是如何巧妙地应对秦王的要求的。

4. 课文初读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读一读《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感受一下唐雎的言辞和勇气。

注意听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它们都充满了智慧。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16篇)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16篇)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公开课教案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一、课文类型:精读(必学课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的能力目标:1.学一点文学常识。

2.了解一点写作背景。

3.把握课文内容。

积累词语(即: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义异词、词类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即判断句、状语后置),会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4.学习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和性格特点。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唐雎爱国情感。

(三)过程和方法目标: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帮助学生读懂文意(即翻译)是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学习本课的方法是:点拨——合作探讨—自主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把握课文的写作内容,掌握重要的词语,理解重要的句子。

2.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难点: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四、教学时间:共3课时(其中机动1课时)五、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呢?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

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谋臣策士的活动。

三、关于刘向: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作了全系统的分类整理。

部编版初中初三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部编版初中初三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部编版初中初三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雎的职责和作用,理解他的为国效力和忠实守护的精神。

2.掌握活用成语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场合下的用语表达。

3.能够应用语文知识分析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在故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荣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本理解和成语运用。

2.难点:意义理解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简短故事引出唐雎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引导思考的问题,如“你认为古代的幕僚有哪些作用?”,“什么叫做不辱使命?”2. 预习理解(2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段理解,回答相关问题,并挖掘出文章结构和意义。

通过分析历史背景,介绍唐代朝廷的组织和职责,让学生理解唐雎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不懈努力和勇气实现他的为国效力的梦想,在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努力自我进步。

3. 词语及成语教学(20分钟)通过唐雎故事中的相关词语和成语进行教学,例如“懂装“、“不时之需“、“一塌糊涂“等。

“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学习”、“有志者,事竟成”等成语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有趣的示范和课堂互动,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这些成语的使用之妙。

4. 课文再现(30分钟)通过小组活动,组织学生选择唐雎故事中的某一局部,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

通过相互配合合作,不断磨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演讲、发音、语调等技能,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语文氛围。

5. 课堂完成(20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并回答课堂问题解决,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文化和人性内涵,寓教于乐,增进学生的人品修养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该教案注重了对文本的情境理解和实际运用。

课堂开展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课堂互动等活动,以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实践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对“不辱使命”等核心概念和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讲解,拓宽学生的思维难度,强化他们的思想感悟,以培养有高尚情操和思考力的人才。

唐雎不辱使命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3)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炼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唐雎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不辱使命。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2 唐雎形象特点的把握。

2.3 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3.1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2 对唐雎形象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简介唐雎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深入剖析唐雎的形象,引导学生感悟其精神品质。

4.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让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情景对话。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5.1 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5.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3 深入阅读其他相关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6.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6.3 学生能够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勇敢、忠诚、智慧的品质。

6.4 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提炼出主题,认识到在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唐雎不辱使命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唐雎的忠诚和勇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尊敬和信任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3.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难点:1.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唐雎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唐雎的形象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唐雎的使命和忠诚。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搜集有关唐雎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唐雎不辱使命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和特点。

(3)了解古代礼仪和使臣的职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和忠诚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使命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唐雎的形象和特点,分析课文中的礼仪和使臣职责。

2. 教学难点:(1)古代礼仪和使臣职责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唐雎的历史背景和使臣身份。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形象和特点。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礼仪和使臣职责。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使臣的情景。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唐雎的品质和使命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3. 写一篇关于唐雎不辱使命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唐雎形象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古代礼仪和使臣职责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雎的使命和责任。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五篇】

【导语】《唐雎不辱使命》是⼀篇传统课⽂,也是⼀篇经典的古代⽂学作品,出⾃《战国策》。

⼩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读要求 1.整体把握⽂章思路,理清故事情节。

2.揣摩对话中不同⼈物的语⽓、⼝吻和情态,体会不同⼈物的思想性格以及⽂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侧重点 1.诵读训练,注意句读,要读出⼈物的不同语⽓。

2.理解对话描写、⼈物语⾔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

(解说:本单元提⽰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语感”,“注意揣摩语⽓,体会⽂章的思想感情”,故“⾃读导⾔”旨在引导学⽣以诵读为突破⼝,在读懂题意、了解⽂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章的艺术特⾊。

) ⾃读程序 1.默读。

(1)读“阅读提⽰”,略知⽂章⼤概情况。

(2)读注释①,了解作品、作者、编者及题愈等概略知识。

(3)读全⽂,扫清⽂字障碍,整体感知⽂章内容。

2速谈。

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潮、结局。

3.朗读。

分⾓⾊(唐雎、秦王、安陵君、叙述⼈)进⾏朗读,注意朗读的要求。

4.研读。

诵读全⽂,思考:后推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唐华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说唐华没有辜负使命?磨难的典型性格是什么? (解说:通过“默读⼀速读⼀朗读⼀研读”四步阅读法的训练.旨在引导学⽣掌握阅读⽅法,读思结合、读练结合、读议结合,在熟悉⽂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对话描写的作⽤:表现⼈物性格、介绍情节的发展过程、突出⽂章的⼗C思想,从⽽感悟⽂章中⼈物语⾔个性化的特点。

)⾃读点投 1.总体把握。

全⽂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部分(第1段)交代唐维出使秦国的原因。

秦王“以五百⾥之地易安陵”为诱惑,企图吞并安陵国,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

这部分是情节的开端。

第H部分(第2、3段)具体叙写唐推出使泰国,与秦王进⾏针锋相对的⽃争。

这部分分为两层:第~层(第2段)唐唯义正辞严地驳斥秦王所谓不同意“易安陵”就是“逆寡⼈”“轻寡⼈”的谬论,并表⽰鲜明的态度‘“虽千⾥不敢易也,岂直五百⾥哉”。

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唐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唐雎的行为和品质,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人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课文《唐雎不辱使命》2.2 教学重点: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唐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3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唐雎的背景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讨论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角色扮演与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4.2 学果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句子和主题的理解。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表演技巧。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写下自己对唐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理解和体会。

5.2 课堂讨论: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作业,并讨论彼此的体会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唐雎不辱使命》全文。

6.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视频或图片,唐雎的插图等。

6.3 教学用品:课件、黑板、粉笔、表演道具等。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7.2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解释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精选7篇)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精选7篇)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精选7篇)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文言积累重点字词句。

2、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2、加强诵读,从整体文意的把握来帮助理解文中的具体字、词、句,从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确切理解来帮助掌握整体文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重要字词句理解与积累。

2、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唐雎辩论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法3、讲练相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

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多媒体显示《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三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三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2、通过对话分析人物形象;3、学习唐雎不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字词及人物形象【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明确教学目标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四、讲解字、词、句五、归纳重点词语的用法1、因2、其3、以六、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七、由学生复述课文八、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九、思考、讨论问题1、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想想秦王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2、文中的“三怒”各有什么具体表现?你觉得在当时的环境下,谁的“怒”更厉害?3、秦王如果不改变主意,唐雎会怎么做?为什么?4、秦王和唐雎的性格怎样?十、课堂练习篇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3.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重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

3.外交辞令中委婉含蓄,隐藏着的“潜台词”的准确理解。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时重点:1.熟悉课文、能自由诵。

2.理解课文大意,勾划出重点词句。

一、激趣导入:中国历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说法。

战国最后十多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消灭了各诸侯国。

公元前3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被消灭之后,一度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这一次,秦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

出小饵以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

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楚怀王上了当。

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士”之精神。

3.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思。

难点:朗读课文,突出人物语气、口吻和情态,再现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谁来给大家讲讲《晏子使楚》的故事?
“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晏子以他雄辩的口才和超群的智慧,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我国的外交史上这样的杰出的人物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他就是唐雎!
二、初识唐雎了解背景:
1.唐雎介绍:
唐雎,也作“唐且”,战国时期著名策士,安陵君的臣子。

2.背景资料: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出小饵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

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三、走进唐雎译读课文
1.利用工具书、对照课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义,扫清阅读障碍。

2.专注强记,准备翻译,并解释重点词语。

大屏幕展示;
(一)解词译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8.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二)梳理情节
1.开端:秦王被拒不悦唐雎奉命使秦
2.发展:秦王恩威并施唐雎从容应对
3高潮:秦王怫然大怒唐雎以身效仿
4.结局:秦王色挠跪谢唐雎不辱使命
四、观看视频品读唐雎
(一)观看视频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前后桌组成合作组,分配好角色进行朗读训练
旁白秦王唐雎安陵君
2.朗读要求
准确、流畅、清晰,把握节奏、语气、语调
3.秦王和唐雎的语气
秦王傲慢、狂妄、嘲笑、恭敬
唐雎不卑不亢、义正辞严
(三)分析形象揣摩神态动作,用句式说话
读,我看到一个的秦王。

读,我看到一个的唐雎。

(四字短语)
(四)概括形象
秦王:骄横狂妄阴险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爱国忠君
(探讨写法)
1.以大量人物对白刻画人物形象。

用对白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2.用对比和衬托刻画人物。

秦王与唐雎对比,秦王先倨后恭。

用安陵君衬托唐雎的形象。

五、补读课文,感悟“士”之精神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聂政之刺韩傀也,要离之刺庆忌也,晏子之使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士为知己者死,士为道义者往也。

六、学贵有疑评价唐雎
名家评价
唐雎之使愚矣!虽抗言不屈,岂终能沮之乎?
——宋代鲍彪《战国策注》
1.唐雎之使愚吗?你如何理解?
2.结合当代中国的发展和面临的国际形势谈一谈唐雎精神的现实意义。

七、古为今用学做唐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应立鸿鹄之志,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立志做这样的人!齐读!
心中有国家
心中有梦想
心中有正气
心中有担当
带着自信,带着豪气再来一遍!
学唐雎士气,扬中华国威,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强大来成就国家的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