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分类、流程和环境标准体系介绍
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原则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 式分 为二类: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 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 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 符合规定。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
环境监测:指监视和测定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 过程,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确定环境 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对污染物的监 测,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影响。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原则 和特点
1.1.1 环境监测的目的
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根据环境质量 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 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 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2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 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 监测、放射性监测、卫生监测
1.1.3 环境监测的原则
1 选择监测对象的原则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的性质(如 物化性质、毒性、扩散性等),选择那些毒性 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固体废物的控制标准(略)
4.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参考国外标准 从公式估算 直接做毒理试验
1.4 环境监测进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科学技术的 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其特点和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化; 2、便捷化;
3、痕量化; 4、自动化;
环境标准体系
提高环境标准体系的对策建议
1. 完善标准体系
2. 加强执法力度
3. 引入市场机制
4. 加强宣传教育
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环境标 准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明确各 项指标和要求,使标准更具可操 作性和指导性。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使违法成本显著提高,形成对 违法行为的强大威慑力。同时, 加强对环保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 核,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精细化
我国环境标准逐渐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针对不同行业、不同 地区制定更加具体的环境标准。
强制性
我国环境标准在实施中具有强制性,要求企业必须达到相应的排放 标准。
环境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对环保产业的影响
推动技术创新
环境标准体系的严格性 和精细化要求,推动了 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和 升级换代。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THANK YOU.
国际竞争力
环境标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 进绿色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合作。
环境标准体系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环境标准体系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 方国家,当时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开始制定环境标准来控制污染。
VS
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全球气候变化 问题的凸显,环境标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各国纷纷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推 动绿色低碳发展。
特点
环境标准体系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 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
环境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1 2 3
环境保护
环境标准体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制 定和实施环境标准,可以限制排污行为,保护 环境资源,保障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
环境标准体系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提 高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1.3 美国环境噪声监测体系
2)美国噪声法规特点 在美国,直到1972年《噪声控制法》的实施,环境噪声才不被作为国
家政策问题处理。这个法案指导着美国环境保护局公布关于噪声暴露和 它的影响的信息,并且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的噪声暴露级。
3)美国声环境监测标准体系 在噪声削减和控制办公室的大力推动下,建立并实施的噪声控制标准
欧盟环境法分广义环境法和狭义环境法。 c.环境行动规划
环境行动规划是欧盟协调成员国的环境保护措施而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1.4 欧盟环境监测体系
1)欧洲环境法的制订和执行机构 成员国政府是执行欧洲环境法的主要机构。在欧洲联盟方面,制订和
执行欧洲环境发的主要机构是欧洲执委会、欧盟部长会议、欧洲议会和 欧洲法院。欧洲银行在执行共同体环境政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欧洲环境法的咨询机构
· 内政部及其所属机构:土地管理局、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国 家公园管理局;
· 农业部及其所属机构:美国林业局; • 劳工部及其所属机构:职业安全及健康局
1.3 美国环境噪声监测体系
1.3.2 美国环境噪声标准及法规
1)美国环境标准的制定 a.美国标准制定方法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制定ANSI标准主要有三种方法: • 由有关单位负责草拟,邀请专家或专业团体投票,将结果报ANSI设立
咨询机构是指为欧洲环境法的制定提供建议或者详细服务的共同体官 方机构,主要是欧洲环境保护局、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地区委员会、大 众环境协商论坛及标准化组织等。
1.4.2 欧盟环境政策的制定过程
在政策制定阶段,欧盟机构发挥主导作用,整个过程是提出提案,协 商,修改和表决的联合决策过程。
环境监测包括哪些内容
环境监测包括哪些内容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系统中的环境要素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观测、测量和记录,以获得环境质量状况的信息。
环境监测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噪声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首先,大气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和气象要素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气象要素的监测,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环境监测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要素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如水中的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量监测,如水位、流量等;水生物监测,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水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保护水资源、预防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要素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如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生物监测,如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土壤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噪声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噪声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环境噪声水平的监测,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噪声等;噪声频谱的监测,如噪声的频率分布、时间变化等。
噪声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辐射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电离辐射的监测,如γ射线、X射线等;非电离辐射的监测,如紫外线、微波辐射等。
辐射环境监测的数据对于核辐射防护、电磁辐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的内容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噪声和辐射等多个方面,其监测数据对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
环境标准体系组成环境标准体系是一种由各种不同的环境标准组成的系统,旨在规范和指导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是否符合一定要求的准则。
它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物质进行限制和控制,以保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质量标准。
2.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限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它规定了各种污染源的排放限值和排放方式,以确保排放的污染物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噪声等方面的排放标准。
3. 环境基础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它规定了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环境基础标准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术语、环境标志、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标准。
4.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方法标准是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种方法和技术规范。
它规定了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各种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备等方面的标准。
5. 环境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是规范和指导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标准。
它规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各种要求和规范,包括环境审计、环境管理体系、环保行政等方面的标准。
6. 环保仪器标准环保仪器标准是规范和指导环保仪器设备生产和使用的标准。
它规定了环保仪器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以确保环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保仪器标准主要包括各种环保分析仪器、监测仪器、检测仪器等方面的标准。
综上所述,环境标准体系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管理标准和环保仪器标准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如下:1. 确定监测目标:环境监测的目标通常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各个方面。
在进行监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是什么,以便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2. 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
这包括确定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参数和监测方法等。
监测方案需要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
3. 选择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
不同的监测目标需要不同的设备,如大气监测需要气象站、气体分析仪等,水体监测需要水质分析仪器等。
选用的设备应具有准确、可靠、稳定的特点。
4. 布设监测点位:根据监测方案,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同时,监测点位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布设条件和操作便利性。
5. 进行监测操作:根据监测方案,进行监测操作。
这包括采集样品、测量数据等。
在进行监测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分析和评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及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价环境质量的优劣和变化趋势。
7.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价等内容,以便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 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如果监测发现环境质量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监测目标、设计监测方案、选择监测设备、布设监测点位、进行监测操作、数据分析和评价、编制监测报告以及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执行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环境标准体系
监督执行
加强环境标准的监督执行力度,确保标准得到有效落实。 建立健全环境标准执行的问责机制,对未达标者进行处罚和追责。
信息公开与反馈
加强环境标准制定和执行的信息公开,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 参与度。
建立标准制定和执行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各方反馈 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技术评估服务标准
包括环境技术评估方法标准、评估流程标准等,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和支 持。
03
体系构建
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环境标准法律法规,明确环境标准的重要性和地 位。
制定和实施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环境标准,确保环境保护 工作的可操作性。
标准制定
成立专门的环境标准制定机构,负责标准的制定、修订和 审核。
环境标准体系的实施
环境标准体系实施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力量,通过加强监管、宣传 教育和法律制裁等手段确保各项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环境标准体系与国内国际接轨
环境标准体系与国内国际接轨的意义
环境标准体系与国内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标准体系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具体内容
范环保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环保基础标准
03
包括环境术语标准、环境图形符号标准等,为环境保护工作提
供了基础性的统一规范。
服务标准
环境咨询服务标准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标准、环境监测服务标准等,为公众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环保咨 询服务。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包括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等,用于推动企业开展环保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 发展。
环境监测第一章
(四)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四、水质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GB5084—85) 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 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 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6—83) 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1—83)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 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 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 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 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 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第三节
环 境 标 准
标准化和标准的实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所 谓标准化,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是: “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 佳的全面经济效果,并适当考虑产品使用条件与 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 序的特定活动,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而标准则是“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项特定 标准化工作成果,它通常以一项文件并规定一整 套必须满足的条件或基本单位来表示”。
环境监测规程
环境监测规程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观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保障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和预防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各行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程、标准和规范,用于指导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
本文将从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统计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各行各业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二、监测目的环境监测的目的是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对环境中的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具体而言,环境监测的目标包括:评估环境质量、发现环境污染、监测环境改善和验证环境保护效果等。
三、监测方法1. 抽样方法抽样是环境监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合理的抽样方法能够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
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方格法抽样、分层抽样等。
在实施抽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和采样次数等因素。
2. 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涉及到多种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分析方法的选择应基于被监测物质的特性,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气体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光度法等。
保证分析仪器和设备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获得可靠的监测结果至关重要。
四、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环境监测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是保证监测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环节。
对于监测数据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的数据库,包括监测站点信息、监测数据、监测设备等。
在统计分析方面,应根据监测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监测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五、质量控制和评价为了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质量控制包括标准曲线建立、质控样品的加入以及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质量评价应以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精确性等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标准进行评价。
六、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在环境监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和原则第三节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第四节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一、环境监测的概念二、环境监测的内容三、环境监测的类型一、环境监测的概念v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v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v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v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二、环境监测的内容v水和污水监测v大气和废气监测v噪声监测v土壤污染监测v固体废物监测v生物污染监测v放射性污染监测注:除以上外,还包括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三、环境监测的类型1.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的监测,是监测站第一位的主体工作。
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监测站第二位的工作。
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按目的标法研制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评研究监测3、研究性监测:即科研监测,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通常由多个部门、多个学科协作共同完成。
任务:研究污染物或新污染物自污染源排出后,其迁移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污染物对人体和生物体的危害及影响程度。
包括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和原则v环境监测的目的v环境监测的特点v环境监测的原则一、环境监测的目的v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v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v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v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我国环境监测体系
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一、横向: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监测;震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监测;二、纵向:在环境保护部门,国家已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已建环境监测中心,省辖市、地区、县、县级市,也已陆续建立监测站;在各行业部门也已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环境监测体系,如农业部优农业环境监测中心站,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厅内有农业环保监测站,少数地区并已发展到地区或县级;能源、化工、冶金、机电等部门也都建立起本部门、本系统的监测体系。
三、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是由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环境检测活动。
独立第三方环境检测企业的存在有着其自己特别的意义,既是环境部门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摆脱“信任危机”,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等。
环境监测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四、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职责(1)环境质量监测;(2)污染源监测性监测;(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4)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环境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五、中国环境标准体系: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6)国家环境环保仪器设备标准;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2)地方污染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行业保护标准六、常用标准: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8——1996)大气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环境监测内容和标准
环境监测1、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重点)(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六类两级”)六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3、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请熟悉)(1)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断面的布设应有代表性,即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质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2)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尽量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浅滩处。
(5)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4、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的确定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河流: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
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
3)排污渠:全年采样不少于3次。
4)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
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潮汐河流:全年按丰、枯、平三期,每期采样2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当在当天涨潮、退潮时采样,并分别加以测定。
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是指国家对各类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或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的容许浓度 所作的规定。
– 它明确规定了各类环境在一定条件下 应达到的目标值,并约束有关部门在 限期内应达到的环境质量要求,是各 地对环境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和评价 环境质量的基础。
– 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是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 的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结合地 方环境特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 1973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 行标准》。
– 到99年,我国发布的国家环境标准361项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29项*
2、环境标准的意义
⑴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一定 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体现
⑵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保证,是强化 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 环境标准用具体的数值来体现环境质 量和污染物排放应控制的界限。如果没有各种环境标准,法 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就难以有效实施,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也 无实际保证 ⑶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⑷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实施环境标准 必然要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这样,就使环境标准在某种 程度上成为判断污染防治技术、生产工艺与设备是否先进可 行的依据,从而促进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进步*
4、环境监测网
《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 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 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专章规定了 环境监测网,其主要内容是:*
⑴网的组成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市级网三级
环境监测网是业务协作组织
上下级环境监测网之间为业务技术指导与被指 导关系;环境监测网内各成员单位互为协作关 系,其业务、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海洋、水利、农业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 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专业监测网。国家 专业监测网由组建部门及其监测中心站分别负 责组织领导和业务牵头,并接受国家网的业务 指导*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而建立的一套标准和规范体系。
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规范环境管理行为,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环境标准体系包括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管理标准、环境监测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
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多个方面的标准。
环境管理标准是指在各类环境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行为规范等。
环境监测标准是指环境监测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数据质量要求等。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活动时应当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其次,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环境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环境标准体系,可以规范环境管理行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促进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此外,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还可以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和标准化,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环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最后,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当加强环境标准体系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广大公众也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标准体系的宣传和推广,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总之,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环境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加强对环境标准体系的学习和应用,共同努力推动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简述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级别和类别
简述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级别和类别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三个级别和三个类别。
1. 级别:
(1)国家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是环境保护的最高级别的标准。
(2)行业标准: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专业组织制定,适用于
特定的行业和领域。
(3)地方标准: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适
用于特定地区或自治区。
2. 类别:
(1)排放标准:用于控制大气、水域和土壤污染物的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例如,大气排放标准规定了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2)质量标准:用于评估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域和土壤)的质量状况,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例如,水质标准规定了水中各种污染物的限值。
(3)标准方法: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规程。
例如,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规定了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总体来说,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覆盖了多个级别和类别,旨在保护环境,预防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质量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是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组成的。
国家标准是最高级别的环境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并在全国范
围内实施。
国家标准主要涉及各种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标准等。
行业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的行业内的标准,由各部门或行业协会
组织制定。
行业标准主要针对特定行业的环境污染物排放、监测、治理等
环节制定。
地方标准是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制定的环境标准,主要针对当地环
境实际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制定。
当前,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仍存在不同地区之
间的差异、标准执行情况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还需要进
一步加强标准的管理和执行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 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 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 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标准的实施还可以起到强制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的作用,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使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无废、 少废、节能、节水及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尽快 得到推广应用,
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
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三、环境标准的特性
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就是将环境规划总目标依据环境组成要素 和控制项目在规定时间和空间内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规划指标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 依据
环境标准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衡量 环境质量状况的尺度,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判别污染源是否违 法提供了依据
5 组织现场监测(采样)工作做好相应记录 6 实验室分析样品,合理保存运回分析 7 对现场出具数据,分析、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8 清点仪器,完成现场检测工作
接到监测任务,成立监测组 监测准备 抵达监测现场,分配任务(需 要时和委托方沟通) 保存运输样品送实验室, 整理清点采样设备 不合理,分析 原因重新采样 判断现场监测 数据的合理性
三、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实施
(1)被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强制性标准引用的方 法标准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2)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 准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 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
(3)对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项目。 (4)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 时,由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裁定,或者指定采用一种国 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 四、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实施 (1)对各级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及分析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考核;
2.实施监督方式
标准实施的监督可分为自我监督和管理性监督。 自我监督 主要由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承担
管理性监督主要由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体现对标准 实施的监察与督导。
总体来说,环境标准实施监督系统应形成归口管理一实施一 自我监督一管理性监督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主要环境标准名录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 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 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 管部门备案。
水和废水检测
土壤检测
固体废弃物检测
生物污染监测
噪声检测 放射性检测
振动检测
环境检测分类
按照检测手段分类
手工检测
手工采样+实验室 分析
自动检测
二、检测工作程序、要点
1 检测准备 2 落实检测条件(安全设施、测孔、平台、电源等是否 满足要求) 3 核实工况或检查现场情况
4 合理布设检测点位
一、大气环境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2)《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 88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 (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 (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 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 综合排放标准。
3.环境标准体系的体系要素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 它们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环境监督管理的要求 上集中体现了环境标准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环境标准 体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表现。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表)时,应根据下列因素或情形确定该建设项目应执 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1)建设项目所属的行业类别、所处环境功能区、排放污染物种 类、污染物排放去向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的时间。
(2)建设项目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时, 应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规 定的指标,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的指标。
污染物含量的阀值
(3)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放排污单位应执行 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建设从国外引进的项目 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及投产后,均应执行经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中所确 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排放污染物,应按所属的行业类 型、所处环境功能区、排放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去向执行 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 加强监督检查。
核查工况/检 查情况 若不满足条件
布设监测点位
现场监测(采样)工作
目录
1 2 3 4
第一节 环境标准定义、作用、特性 第二节 环境标准体系 第三节 环境标准的实施与实施监督 第四节 主要环境标准名录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 健康,对环境保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 求所做的规定。具体讲,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 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 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 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 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 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 ( 环境质量标准 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有其独特的法规属性。环境标准属于 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环境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在内涵、外延和制定标准的目的 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1)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 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而产品质量标准除 国家和地方级标准外,还有行业级标准和企业级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的 支持系统。
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
四、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 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
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国家排放标准不分级别,不再根据污染源所在地区环境功 能不同而不同,而是根据不同工业行业的工艺技术、污染 物产生量水平、清洁生产水平、处理技术等因素确定各种 污染物排放限值。
其次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功能区逐步脱离对应关系, 由地方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补充制定排入特殊保护区的排放 标准
第三节 环境标准的实施与实施监督
一、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1)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使用目的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 环境质量标准时,应按国家规定,选定环境质量标准的监 测点位或断面。经批准确定的监测点位、断面不得任意变 更。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一、环境检测概念、分类
环境检测概念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 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 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环境检测分类
按照检测对象分类
环境质量检测
污染源检测
环境检测分类
按污染物存在的介质分 类 环境空气和废气检测
二、水环境标准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环境标准是国家环保部组织制订、审批、发 布;地方环境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制订、审 批、发布; 我国环境标准从制(修 )订到发布实施有严格的工 作程序,使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特征。 国家环境标准又是国家有关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 的具体表现
(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一1996 (7)《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 (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3)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和编码时,采用环境档案、信息分 类与编码标准;
(4)制定各类环境标准时,执行环境标准编写技术原则及技术规范; (5)划分各类环境功能区,执行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6)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及规范;
(7)进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时,执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技术规范 和标准; (8)对环境保护专用仪器设备进行认定时,采用有关仪器设备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