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583402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6.png)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监测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高效、准确地进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管理程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管理程序的作用、流程和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维护。
二、作用与流程1. 作用环境监测管理程序的主要作用是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程序,可以使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流程(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内容。
(2)采样与分析:按照监测计划进行采样和分析,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与评估:对采样和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估,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及结果的解读和评价。
(4)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对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5)报告编制与发布: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三、管理与维护1. 管理(1)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管理文件和工作指导,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2)培训与考核:对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奖惩,激励其积极性和责任心。
(3)设备和仪器的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2. 维护(1)校准与验证: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样品,对监测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3)数据存档与备份:建立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优势与展望1. 优势(1)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环境监测和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和测量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489f65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e.png)
环境监测和测量管理程序1.0目的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可能造成事故后果的关键活动进行例行监督、监测,以便判断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并对环境体系的策划、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
2.0范围适用于有计划的对本公司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等的监视和测量过程。
3.0职责3.1管理者代表监督监视和测量过程,确认监测数据及汇总报告,指示、确认进行不符合时的纠正措施。
3.2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公司环境绩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完成情况的监控、测量及结果的评价,并负责外部监测机构的联络。
3.3行政人事部负责定期对各部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改善要求。
3.4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绩效、环境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改善工作。
4.0工作程序4.1监测与测量内容4.1.1环境绩效:判断环境绩效的提高程度,反映持续改进的效果,重点是对环境因素(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和水、电、气、资源等的消耗)的监测(包括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以及控制重大环境因素的效果。
4.1.2与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控制: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重要的耗能设备、危险气体管理、压力容器、消防设施、化学品泄漏控制、车间内有毒气体的控制及火灾、爆炸隐患预防等。
4.1.3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监控依据《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或完成程度进行监控。
4.1.4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a.行政人事部每年组织各单位、部门对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污染物排放指标,建设项目、技改项目符合性,消防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有害废弃物的处理,隐患治理等方面。
b.当出现新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时,则按新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监测,旧版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作废。
c.环境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依据《环境法律法规合规性控制程序》执行。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f71c4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9.png)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是指在组织中建立和实施一套有效的监视和测量措施,用于评估和管理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风险和影响。
这些程序的目的是保护员工和环境免受潜在的危害,并确保组织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以下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的主要步骤:
1. 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这包括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来源、工作过程和物质,并评估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可能影响。
2. 监视和测量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监视和测量计划。
这包括确定监测点、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
3. 监测和测量实施:根据监视和测量计划,采集必要的数据和样本。
这可以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噪声水平测量、有害物质浓度检测等。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风险和问题。
5. 风险管理:基于数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这可以包括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培训和教育、并制定紧急应对计划等。
6. 持续改进:定期审查和评估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这可以包括更新风险评估、改进监测方法和工具、以及更新相关政策和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是确保组织符合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供一个持续改进的框架,以确保持续的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64d47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a.png)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一、概述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的一项重要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环境监测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制度内容1. 监测目标明确环境监测的目标,包括水、大气、土壤、噪声等多个方面的监测指标,确保全面覆盖和有效监测。
2. 监测程序(1)监测计划的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年度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内容和频次。
(2)监测点位的选择:根据监测目标和区域特点,合理选择监测点位。
(3)样品采集和处理:确定样品采集方式和频次,并确保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和取样点的代表性。
(4)数据管理和分析: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3. 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的环境监测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测计划的制定、监督监测点位的选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工作。
(2)技术部门: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工作。
(3)基层单位:负责具体的现场监测工作,包括采样、监测仪器的操作等。
4. 设备管理(1)设备采购:根据监测需要,合理选购符合质量标准和准确度要求的监测设备。
(2)设备维护和校准:制定设备维护和校准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设备库存管理:建立设备库存清单,及时更新设备状况和库存数量。
5. 数据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计划: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监测设备的校准、仪器的验证等。
(2)质量控制标准:明确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3)数据质量评估: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和审核。
6. 环境监测报告(1)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编制环境监测报告,内容包括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估结论等。
(2)报告发布和传播:确保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按要求进行发布和传播。
三、监督评估与改进1. 监督与评估建立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
环境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报告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64ce7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7.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规范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发送、更改和保存,确保监测报告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应对监测报告的内容和形成过程实施有效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发送、更改和保存等环节的控制。
3.职责3.1 授权签字人负责监测报告的签发和更改要求的审批。
3.2 监测报告编制人负责编制监测报告,审核人负责审核监测报告。
3.3 相关部门负责监测报告加盖 CMA 章(必要时)和检验检测专用章、以及监测报告的发送和归档。
4.工作程序4.1 报告编制4.1.1 监测报告格式应设计合理,表达方式(尤其是监测数据)应易于理解,报告名称(标题)确切,文字简洁,字迹清晰,信息全面,数据准确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结论客观明确。
监测报告应明确标明分包方的监测结果和方法偏离情况(若有)。
4.1.2 监测报告应包含为说明监测结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以及采用监测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
报告内容和信息量应符合委托的类型和要求,根据需要可增加和减少。
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1)标题。
(2)监测机构的全称、地址和通讯方式,监测地点(在监测机构以外的地点时)。
(3)监测报告唯一性标识和从正文开始每一页页眉上的唯一性标识,以及用终止线表示的报告结束标识;报告每页页码和总页数。
终止线应排在报告的最后一个要素之后,不能另起一页编排。
(4)委托方名称和地址。
(5)所采用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方法)的名称和代号。
(6)监测样品的说明、性状描述和明确标识。
(7)采样日期、接收样品和测试日期,必要时包括制样日期和前处理日期。
(8)涉及的布点和采样方法(若适用)说明及采样地点和位置,必要时包括采样地点和位置的示意图或照片。
(9)对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方法)的任何偏离,分包信息,其他其他任何可能影响监测结果解释的信息。
(10)制样和前处理方法等。
(11)监测和导出的结果及其计量单位。
(12)报告编制、审核和签发人的签字和签发日期。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e13e355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b.png)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如下:1. 确定监测目标:环境监测的目标通常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各个方面。
在进行监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是什么,以便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2. 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
这包括确定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参数和监测方法等。
监测方案需要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
3. 选择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
不同的监测目标需要不同的设备,如大气监测需要气象站、气体分析仪等,水体监测需要水质分析仪器等。
选用的设备应具有准确、可靠、稳定的特点。
4. 布设监测点位:根据监测方案,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同时,监测点位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布设条件和操作便利性。
5. 进行监测操作:根据监测方案,进行监测操作。
这包括采集样品、测量数据等。
在进行监测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分析和评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及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价环境质量的优劣和变化趋势。
7.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价等内容,以便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 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如果监测发现环境质量存在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监测目标、设计监测方案、选择监测设备、布设监测点位、进行监测操作、数据分析和评价、编制监测报告以及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执行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EP-12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
![EP-12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6bca9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f.png)
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EP-12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1.0目的:1.1 本规定是为了确保环境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方法的规定。
1.2 对各种管理规定要求的环境测定项目、方法及担当部门进行规定。
1.3 目标、指针的跟踪。
1.4 规定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其要求的遵守情况的监控方法。
2.0 适用范围:全公司范围内环境管理系统相关的监测程序及运用。
3.0 职责:3.1 行政部负责公司环境活动的监测和测量。
3.2 各有关单位配合监测工作。
4.0 工作程序:4.1 监控4.1.1 监控方法4.1.1.1 各执行单位责任者负责制定相应的程序或作业指导书,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必须对必要的作业事项进行具体的描述。
4.1.1.2 监控人员依据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实施环境监控作业。
4.1.1.3 监控人员依据判定标准对监控结果进行判定。
4.1.1.4 当监控人员发现环境管理系统出现偏差时,要将本次监控数据与以往的监控资料一起向上司报告。
4.1.1.5 监控人员以报告书、月报等形式将必要的监控记录(实施日、监控结果、判定结果等)向上司报告。
4.1.2 监控用仪器的矫正依《计量器具控制程序》实施。
4.1.3 记录管理:依据《记录管理程序》实施。
4.1.4 纠正与预防:当环境管理系统发生偏差时,依据《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程序》以及作业指导书进行相应的处置。
4.2 环境项目的测定4.2.1 测定项目、测定方法及担当部门4.2.1.1 测定项目主要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对象,有以下几方面:★水体污染项目★噪音污染项目★大气污染项目4.2.1.2 由行政部负责,每年与国家认可之环境检测机构对我公司废水、废气和噪音排放进行一次检测,并保留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记录。
4.2.2其它测定项目1、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监视和测量。
2、环境表现的监视和测量,如仓库、车间环境行为;车辆管理;能源资源消耗骑情况等。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4d9b8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9.png)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观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影响和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一系列程序。
下面将对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进行简要介绍。
一、确定监测目标和范围环境监测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监测目标和范围。
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需求,选择要监测的环境要素和监测点位,明确监测的时间、空间和频次等要求。
二、选择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不同的环境要素可能需要不同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如大气环境可以使用气象站、气体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监测,水环境可以使用水质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三、布设监测点位根据监测目标和范围,合理布设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的布设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
同时,还要考虑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采集样品和数据根据监测要求,进行样品和数据的采集工作。
样品采集要遵循一定的采样方法和规范,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自动监测仪器设备进行,也可以通过人工观测和记录。
五、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采集的样品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获得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实验室分析通常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生物分析等。
分析结果需要经过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数据分析和评价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环境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GIS技术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
七、编制监测报告和信息发布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明确环境质量状况、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监测报告可以用于环境管理决策、环境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将监测结果和信息进行发布,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公众参考。
八、监测结果的应用和追踪监测结果的应用是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之一。
监测结果可以用于环境管理、法规制定、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50740e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png)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是指为了确保环境质量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中各项指标进行监视、测量和管制的一系列程序。
这些程序旨在保护人类居住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下文将介绍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首先,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对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环境中存在各种污染源,如大气中的颗粒物、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巨大威胁。
通过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可以及时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管制措施,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其次,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及报告,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的一系列措施。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实地采样和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
这包括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环境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预测潜在的风险,为环境管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和数据分析,需要及时编制相关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布环境状况和改善情况。
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限制和标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第三,实施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比如,大气污染的监测可以借助空气质量传感器,水质监测可用于进行水样自动采集与分析,从而实现实时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此外,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环境监测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在实施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法规体系。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工作,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建立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便能够规范环境监测和管制的实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通过信息公开和环境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监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总之,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在保护人类居住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简述环境监测的程序
![简述环境监测的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9adaca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6.png)
简述环境监测的程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环境、预防污染,环境监测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而环境监测的程序则是实施环境监测的关键。
本文将以简述环境监测的程序为主题,介绍环境监测程序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技术。
一、环境监测的程序概述环境监测的程序是指根据环境监测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环境的状况,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监测程序的基本流程1. 确定监测目标和要求: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要求,如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噪声等。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指标。
2. 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制定监测方案。
包括监测频次、监测点位、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考虑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等环节。
3. 数据采集:按照事先确定的监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
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如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采集的数据需要记录并进行标定,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整理。
包括数据的计算、转换、校正和质控等步骤。
同时,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手段,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分析。
5. 数据分析: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趋势分析、空间分布等,得出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价。
同时,还可以与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比对,评估环境的合规性。
6. 结果报告: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制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同时,还可以提出环境问题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监测程序的相关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环境监测的基础技术之一。
通过测量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浓度等,传感器可以将环境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给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c067a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3.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对标准物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确保监测活动使用有效的标准物质。
2.适用范围适用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存放、领用和使用等内容的控制。
3.职责相关部门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发放、保存和使用,负责证书管理和有效性管理。
4.工作程序4.1 采购4.1.1技术负责人审批标准物质申购需求。
4.1.2向有资质的标准物质供应商购买有证标准物质,并保存标准物质的信息和证书。
4.2 验收4.2.1相关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对采购标准物质的有效证明、品种、数量和有效期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者登记入库;严禁不合格标准物质入库。
4.2.2相关部门负责标准物质证书的管理。
4.3 使用4.3.1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办理领用手续。
4.3.2标准物质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
4.3.3自配标准溶液必须严格按标准方法配制,在配制和标定过程中应复核每个数据,并粘贴显著标签,注明标准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和标定人员姓名等。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详见《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
4.3.4 现场监测中需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在标准物质的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和损坏。
4.4 存放4.4.1 标准物质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专用房间或专用橱柜内,避光保存,严防污染或损坏;要求低温贮存的标准物质应存放在冷藏柜内。
4.4.2 对于自配的标准贮备液,应按贮存条件要求存放。
4.4.3 贮存的标准物质应建立台帐进行管理。
4.5 期间核查在有效期内未开封的有证标准物质,可不进行期间核查;在有效期内已开封的标准物质,应使用有效期内的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试比对,核查其浓度值是否有较大变化,若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不符,则不能使用。
对于变色、变质、破损和超过有效期等核查不合格的标准物质按不合格标准物质处理,停止使用。
4.6 信息管理4.6.1 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保存标准物质信息,特别是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应予以记录,以供今后采购时参考。
环境监测人员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人员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7f1d2b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a.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程序,管理与监测任务相关的所有人员的配备、培训、能力确认/ 考核、质量监督等环节,保证人员素质、经历、技术和管理水平满足监测任务需要。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监测任务相关的所有人员的配备、录用、培训、能力确认/考核、质量监督和管理的控制。
3.职责3.1 最高管理者负责人力资源的配备,任命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并赋予其应有的权力和资源;任命(或授权任命)其他关键岗位人员。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实施质量体系宣贯,负责组织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确认。
3.4 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员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3.5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制定和实施,组织实施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负责培训记录的收集、整理和定期归档。
3.6 监测部门协助负责本部门人员培训计划制定、实施和实施效果评价,以及技术人员能力确认和持证上岗考核。
3.7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测任务中人员能力和规范性操作的质量监督。
4.工作程序4.1 人员基本要求必须根据监测任务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配备管理和技术人员,人员数量和能力均应满足要求,所有从事样品采集、现场监测、样品制备、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等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与监测活动相关的其他人员的能力应得到确认。
最高管理者根据岗位需求和监测任务量,安排资格、经历和能力与之相匹配的人员,确保人员数量和能力满足监测任务需要,保证监测质量。
4.2.1 质量负责人为监测机构领导层成员,熟悉质量体系和监测活动的质量管理要求以及本监测机构内部业务管理状况和流程,了解监测技术,具有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管理能力。
4.2.2 技术负责人为监测机构领导层成员具有从事监测活动的经历和经验,精通监测技术,熟悉监测活动的技术要求并能给予正确评价,熟悉本监测机构内部业务管理状况和流程,了解质量体系和质量管理要求,具有监测技术运作和有效实施的管理能力。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e2ade3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c.png)
环境监测管理程序环境监测管理程序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状况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执行流程。
它涉及到监测、评估、报告和改善环境问题的全过程,旨在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
首先,环境监测管理程序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
这个网络应该覆盖各个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等。
监测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和潜在的污染源。
同时,监测设备和方法也要确保准确可靠,以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其次,环境监测管理程序需要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和标准。
监测方案需要明确监测频率、采样方法和数据分析流程等细节。
标准则需要确保监测数据与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相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环境状况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问题。
第三,环境监测管理程序需要建立科学的数据评估和报告机制。
监测数据需要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判断。
而报告则是向相关部门和公众传递环境状况的重要方式,应该清晰准确地呈现监测结果和问题。
同时,报告也要及时发布,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
最后,环境监测管理程序需要强调持续的改善和反馈机制。
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发现环境问题的根源和原因,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而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则可以确保监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评估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并及时修订管理程序,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总之,环境监测管理程序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保持全面、科学和持续的管理,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家园。
实施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步骤
![实施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a682e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0.png)
实施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步骤简介环境监测是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的重要工作之一,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政策制定。
本文档将介绍实施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步骤,以帮助环境监测人员更好地进行工作。
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步骤步骤一:确定监测目标和任务在开始实施环境监测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任务。
这些目标和任务可以根据监测的目的来确定,例如,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噪音等。
•确定监测的目标和任务•列出需要监测的环境因素和参数•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范围步骤二: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是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步骤之一。
根据监测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和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不同的监测方法和设备•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和设备•遵守相关的监测标准和规范步骤三:制定监测方案在开始监测之前,需要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编制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的选取、监测频率等•制定监测计划和工作安排•分配监测任务和责任步骤四:实施监测根据监测方案和计划,开始实施监测工作。
•准备监测设备和材料•安装监测设备并进行校准•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步骤五: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采集完毕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和评估结果步骤六:监测结果的应用和反馈监测结果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及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将监测结果应用于环境保护决策和政策制定•提出环境问题解决和改善的建议•进行监测结果的公开和分享结论实施环境监测是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程序和步骤,可以有效地获取环境信息,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政策制定。
本文档介绍了实施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步骤,供环境监测人员参考和应用。
环境保护监测流程
![环境保护监测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81559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b.png)
环境保护监测流程1. 背景环境保护监测是为了评估和控制不同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环境保护监测流程。
2. 监测流程概述环境保护监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目标、范围、频率和方法。
2. 采样与测试:按照监测计划进行采样和测试,采集环境样品并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测试分析。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以便得出环境质量的评估和预测。
4. 结果报告与沟通:根据监测结果生成监测报告,并与相关部门、领导和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5. 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改善环境和减少污染的措施。
6. 监测评估与改进:对整个监测流程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在下一轮监测中进行改进。
3. 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计划制定是环境保护监测流程的第一步,其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目标,例如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土壤检测等。
- 确定监测内容:确定监测的范围,包括监测指标、监测区域、监测对象等。
- 确定监测频率:确定监测的频率,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连续在线监测还是定期采样监测。
- 确定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方法和测试方法。
4. 采样与测试采样与测试是环境保护监测流程的核心环节,其步骤如下:- 采样准备:根据监测计划准备好采样工具、器材和相关文档,并确保采样点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 采样操作:按照采样计划和方法进行采样操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 样品保存: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合理的保存和传递,保证后续测试的可靠性。
- 测试分析:利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监测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解读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监测结果的特征和趋势。
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a4eda0679563c1ec4da7104.png)
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 CO.,LTD.编号:FDH-QP-PW-4501 版本:1.1修订日期:2013.07.28拟案单位:xxx课发行章:修订记录一、目的为确保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及运行,特制订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常规性的监测和测量。
三、定义无四、职责工务课负责组织委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并取得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报告,提交管理评审。
五、内容5.1监测和测量的内容有: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表现的监测;有关的运行与控制的监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法规的符合情况追踪。
5.2监测项目及时间安排:5.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监测参照《目标和指标及管理方案程序》,有关运行与控制的监测(如废弃物、化学品、能资源、职业病、相关方管理等),人资组织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控,并汇编成《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控记录表》,呈报管理者代表审核。
若有不符合项目应采取矫正及预防措施进行整改。
5.4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估,于每年的十一月执行,人资部应依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的结果法规更新及公司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更新,作出对法规符合性的判断,如有不符合法规之处,应立即纠正,并查明原因,适当时应建立目标指标进行持续改善,对法规符合性的判断结果及将采取的措施提报管审会议.5.5因本公司对于生活废水及噪音废气的监测和测量以委外形式进行,故无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及维护动作。
5.6所有监测项目不符合应填写《内外沟通处理单》通知相关部门改善或执行《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异常矫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六、参考文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异常矫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七、附件《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流程图》《环境监测报告》(环保局提供)八、表单《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控记录表》 FDH-QP-PW-4501-00-01 《内外沟通处理单》 FDH-QP-PW-4501-00-02。
环境监测管理运作程序
![环境监测管理运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3901b7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c.png)
环境监测管理运作程序1.0目的程序确定本公司所有内部监测与测量,使公司能符合法律或客户要求,适当地监察各项与环境因素控制有关的因素,及追踪环境目的及目标的执行程度。
2.0适用范围●污水排放。
●废气排放。
●废弃物处理。
●噪音。
●达成环境目的及目标的进度。
●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运作控制。
3.0职责●环境管理者代表(1)与部门主管/环境管理小组共同制定污染物的监测与测量的项目及时间表(2)监察及确保公司符合有关法律、客户或其他方面的要求。
(3)保存所有监测结果。
●环境管理小组(1)编写有关各部门的环境表现报告并与各有关部门主管检讨及改善环境表现。
(2)确保所有提出的改善行动或有关的因素控制能够正确地执行。
●部门主管(1)确保所有制定的监测和计划适当地执行。
(2)确定所有能够影响重要环境因素的事项,并决定应否为这些事项建立监察计划。
(3)负责收集监测结果,并编写报告。
(4)向环境管理者代表/环境管理小组报告所有不符合要求事项。
●工程部确定合理的程序检查及校正测量仪器。
4.0工作程序●建立监测与测量计划(1)环境管理者代表和各有关部门主管应就以下环保事项共同制定监测计划时间表:①污水排放;②废气排放;③废弃物处理;④噪音;⑤达成环境目的及目标的进度;⑥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控制程序。
污水排放、废气排放、噪音每年由环境管理小组联络环保局测量有关排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废弃物由总务部每月分类统计。
(2)如遇有不符合环保要求事项,有关部门主管和环境管理小组应共同研究改进及预防措施,按《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运作程序》执行。
(3)有关部门主管负责对与部门内有关的环境目的及目标进行监测工作,当发现有任何偏离目标的事情发生时,应立即作出改善措施,当这些改善措施涉及改动目标的事情发生时,应立即作出改善措施,如这些改善措施涉及改动现有的监测与测量计划,有关主管应与环境管理小组商讨及经环境管理者代表同意后再作出更改。
(4)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保存各种不符合环保事项的记录及报告,并于环境管理评审时提出。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49de7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f.png)
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成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来源和影响,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确定监测目标和范围。
在进行环境监测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范围。
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确定需要监测的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种类,以及监测的时间、空间和频率等。
布设监测站点和建立监测网络。
根据监测目标和范围确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站点,布设监测设备和仪器。
监测站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环境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测网络,以覆盖监测范围内的所有站点。
然后,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监测设备和仪器会自动采集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
监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筛选、校核和验证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规律等信息。
根据监测数据的评估结果,可以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发布监测结果和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将监测结果进行公开,向社会公众传递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的信息,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除了以上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工作正常和准确。
其次,要进行监测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
此外,要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提高监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可以了解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a72818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7.png)
4.6其他部门:负责对各自应用的业务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即时监视与测量,并对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寻求改善。
5、作业流程:
5.2.2两化融合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1)新型能力目标的完成情况;
2)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执行过程;
3)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匹配调整后的制度规范执行过程。
5.3监视和测量计划的制订
5.3.1品质部每年年末依照《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汇总出公司下一年度两化融合目标、公司KPI关键绩效目标、信息组报送的两化融合信息化项目实施计划、以及根据两化融合策划出的公司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信息化技术改进、数据开发利用改进的节点等资讯编制公司年度《两化融合监视和测量计划》,与各相关部门确认后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6.2《废气、噪声污染管理办法》
6.3《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理程序》
6.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5《绩效考核标准和计算方式》
6.6《两化融合考核管理程序》
7、附件:
附件一:[环境监测一览表]
类别
项 目
要求
频率
记录表单
检测地点
责任部门/人员
环境特性
焊接废气排放
锡及化合物排放浓度
≤8.5mg/m3
4.2.3负责自部门应用的业务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即时监视与测量,并对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寻求改善;
4.3 财务部:统计本公司水电等能源的使用、消耗情况。
4.4品质部:负责对两化融合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与整改追踪;负责对两化融合策划实施过程的执行和进展状况进行监视并对偏离方向者提出纠正要求;负责对四要素的匹配、改进与提升进行监视测量与整改追踪。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46255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8.png)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和企业开展了大量的环境监测工作,以了解和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而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的定义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是指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测量、分析和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各种因素。
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可以帮助我们对环境污染的来源、程度和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
同时,规范的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也可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的要素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计划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它指导了环境监测的实施方案和监测内容,明确了监测时间、地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等。
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监测的目的、对象、范围和专业技术要求等因素,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环境监测设备和器材:环境监测设备和器材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监测仪器、采样器、分析仪器等。
这些设备和器材需要具备准确、灵敏、稳定等特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环境监测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环境监测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才能胜任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数据处理和管理:环境监测产生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其中包括各种指标的测量值、监测点的位置、时间等信息。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管理才能得到有用的结果,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支撑。
5.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监视测量管制程序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通过监测、分析和管制污染物排放,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熊 克 濤年月日年月日
2006年08月01日
東莞安居家飾有限公司
檔案名稱
環境監測管理程序
文件編號
W3-JL-EP-005-A1
制訂日期
2006-08-01
制訂部門
經 理室
頁次
2 of3
11.0 目的
對可能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運行與活動進行例行監控與管理,以實現對環境影響的有效控制。
22.0 適用範圍
7.0附件(無)
6.2.5對有關環境法律、法規遵循情況的評價,確定每年在管理評審會議前對本工廠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遵守情況進行審核及評價。當出現不符合情況時,按照《糾正及預防措施控制程序》進行處理。
6.3監測與測量計劃變動
環境管理代表每年對監測與測量計劃進行審核,如因法律要求和實際情況將會作出適當的修改;監測與測量計劃亦會因環境表現的改變及糾正預防措施的改變作出相應的變動。
6.2.3對工廠內的廢棄物處理由廠務課每月進行分類統計,具體請參考《廢棄物管理規定》;
東莞安居家飾有限公司
檔案名稱
環境監測管理程序
文件編號
W3-JL-EP-005-A1
制訂日期
2006-08-01
制訂部門
經 理室
頁次
3 of3
6.2.4環境目標、指標符合情況由ISO小組進行監控,定期對本工廠環境目標指標的控制情況進行評價;
適用於對環境表現、有關的運行控制、環境目標、指標符合情況、法律法規遵循情況等的監控與管理。
33.0職責
3.1製造相關部門負責對廢棄物的處置,並統計數量;
3.2廠務部負責統計能源的使用情況;
3.3ISO小組負責聯繫法定監測部門,對工廠的污染物排放進行定期監測與測量,負責對環境表現、有關的運行控制、環境目標、指標符合情況、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
□品管課□制一課□制二課
□組裝課□資材課□文管中心
□以電子佈告系統發行
□同時以書面發行,
共15份至下列單位:
董事長、經理室、廠長室、廠務課、業務、采購課、生管課、財務室、研發課、品管課、制一課、制二課、組裝課、資材課、文管中心
修訂記錄
項次
版次
修訂摘要
修訂者單位/姓名
發行(修訂)日期
1
2
3
4
5
6
核准
審查
4.0定義(無)
5.0參考文件
5.1《廢氣/廢水/噪音管理規範》
5.2《廢棄物管理規定》
5.3《糾正及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6.0內容
6.1監測與測量的專案及計劃
工廠確定對可能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運行與活動的關鍵特性進行監測,由ISO小組負責確定監測與測量的專案及制定年度時間計劃,監測與測量的專案和頻次如下:
6.1.1廢水排放(1次/年)
6.1.2廢氣排放(1次/年)
6.1.3噪聲監測 (1次/年)
6.1.4廢棄物處理(1次/月)
6.2監測、測量專案的實施
6.2.1由於本工廠産品及活動産生的廢棄物較少,對環境污染較輕微,爲節省人力物力,專業測量專案委託外部法定監測機構進行;
6.2.2廢氣、廢水、噪聲的監測和測量委託由ISO小組與外部法定監測機構聯繫,並確定其具有足夠資格和能力實施測量專案,待監測和測量後,由ISO小組要求其提供書面報告,同時對其監測報告進行評估,對超標專案提出糾正措施並進行整改;
東莞安居家飾有限公司
文件編號
制訂日期
2006-08-01
文件管制
□管制□非管制
制訂部門
經 理室
管控狀態
受控
頁次
1 of3
發行狀態
□新增□修改□廢止
環境監測管理程序
文件發行章
發行日期
年月日
審核(□表示核准前需要會簽審查簽署的單位)
文件發行管制
□董事長□經理室□廠長室
□廠務課□業 務□采購課
□生管課□財務室□研發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