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反思[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莘县中心希望小学刘军霞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成熟人的重要标志,今天的小学生如果不善于合作,那么,他们在未来社会成功的道路上就会受阻。
所以,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成功的需要。
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我校课程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集小组成员的思想和智慧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然存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了解,仅仅是“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导致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散乱无序,甚至教学效率低下。
要避免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实施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安排合作对象,关注合作的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
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
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
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
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反思江安县怡乐镇中心校姜远忠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与发展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
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合作。
而“合作学习”正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形式。
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其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学动态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集小组成员的思想和智慧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笔者作为我校县级科研课题《小学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主持人,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通过观察和研究(包括听了课改实验区、县的许多优质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然存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了解,仅仅是“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导致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散乱无序,甚至教学效率低下。
要避免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实施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要只关注合作结果,更要关注合作的过程和方法曾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老师上课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刚开始讨论,老师就开始问讨论好了没有,结果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了”,教师便草草收场,让学生汇报,汇报时又怕影响教学效果,不敢让困难学生发言,只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唱主角,成了简单的教师“导”,学生“演”。
当然结果也就成了“导”不明,“演”不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只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没有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投入情况及合作的方法,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和监控的良机。
课堂小组合作反思
课堂小组合作反思在本次课堂中,我参与了一个小组合作项目。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深刻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我个人在合作中的成长和不足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小组的合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们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优点突出。
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才能。
我们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努力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在讨论环节中,大家能够理性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这种积极的合作精神使得我们小组的成果更加出色。
然而,在合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沟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有时候,在讨论中一些成员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导致其他成员无法理解。
这导致了一些误解和冲突,影响了我们小组的效率和凝聚力。
其次,我们在任务分配方面没有做到平衡。
一部分成员承担了较多的工作,而另一部分则较少参与。
这导致了一些成员感到不公平,并影响了整个小组的合作氛围。
最后,时间管理是我们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由于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课业和个人事务,我们没有合理规划时间,导致在最后期限前赶工,影响了结果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合作效果。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沟通能力。
每个成员在发表意见时要尽量清晰明了,确保自己的观点能够被其他成员理解。
其次,任务分配应该更加公平合理。
我们可以根据成员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和发展。
最后,时间管理是关键。
我们应该在合作开始之初就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通过这次课堂小组合作,我个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之处。
在合作中,我对自己的意见并不自信,往往不敢在团队中大胆表达。
这导致我在决策和讨论中通常会被其他成员的更强势的意见所压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我需要更加自信并且明确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协商。
此外,在任务分配方面,我也应该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冲突。
2、教师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
而每一次的合作讨论都是急急开场,又匆匆收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何谈进行合作讨论了。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馈时听到最多的是:我认为……我的意见是……而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
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几点反思
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几点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活”了。
数学课上,活动变得多起来,学生的操作实验、合作讨论奏响了课堂教学的新篇章。
小组学习让今天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数学教学也因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师生互动、情理交融、兴趣盎然的氛围不仅让学生喜欢,更让老师们津津乐道。
但冷静观察课堂上那热烈讨论的合作场面,不难发现,许多合作学习还只是停留在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的外显形式上,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优势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合作欲望和合作能力没有提升。
以下种种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反思。
反思一: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好了吗?【案例一】《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片段。
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植树30棵;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植树40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举起手来、有的动笔开始写了起来……)师:小组一起合作讨论,我们马上来比比哪组的方法多,思路清晰。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地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过。
”学习过程必须是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同时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造成果的过程。
如果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合作、交流,排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个性,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独立学习的要求,会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
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在合作活动前,也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想想解决问题的策略,存在的困难,以确保合作学习的成效。
上述案例中,老师出现例题后,就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尝试的机会,在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前提下,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集中小组的智慧归纳例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应用题解题思路的畅通铺平道路,提升合作学习的水品。
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最新教育文档
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
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学的自主、交流、互助与合作等方式的学习,以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为标准,以小组总体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活动。
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可是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合作学习形式化、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参与不均衡”的现象。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一)合作学习形式化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
或者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依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合作时间,往往使合作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辙止。
这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低效、无效学习。
(二)教师指导不到位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中集体的智慧,培养探究的精神。
可是在很多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课堂中高声宣布:“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于是,孩子们前后桌围成一团,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热闹。
它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会思考有想法的自然说的多,没思考没想法的还是没进步,热闹过后,一切如初。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走下讲台,不俯下身子去聆听和指导学生,不进行必要的分工与要求,不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学生往往随心所欲,应付了事。
(三)学生参与不均衡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时间分配不合理或是合作的问题不恰当等因素,所以也就出现了在课堂上进行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面不均衡,合作交流往往成为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却总是失去机会,或默默地坐着,或“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二、改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一)处理好“需要”与“合作”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为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时一定要记住一点,我们探索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是为了做秀,而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_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_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如下:1.分组,应该合理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即异质分组。
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组内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同质分组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2.分工,为了合作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
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有的小组中的学生,对合作只有浅层次的理解,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
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各个阶段,要针对学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动、只有合作学习的形而没有合作学习的神的现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一、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现代教学理念认为,一个人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将影响甚至决定他将来在社会上的生活方式。
对于团队精神愈显重要的今天,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合作学习之风日渐盛行。
笔者观察和研究发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合作学习过于泛滥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标是什么,而把合作学习视为必要的学习方式,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合作学习“形式化”、“泛滥化”和“自由化”,其结果是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无法收到教学效果。
这种赶时髦,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泛滥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些课堂教学只追求氛围的热烈,其实场面十分混乱的,没有实效。
在教学一些概念性、陈述性的知识,如“平均数”、“本金和利率”等,只要靠讲述、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的知识,是不需要讨论探究的,也给一些老师让学生合作,探讨。
(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效实性曾经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每个小组发很多张空白图案的卡片,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教师也没提出明确的要求)。
但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比较的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效果不能代表小组水平。
主要原因是,这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不管课堂教学实际需要不需要,照搬他人的做法,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
(三)课堂组织主导不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有些课堂教学只追求氛围的热烈,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地回头,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满教室里都是“嗡嗡”的声音,出现看似非常热烈,其实十分混乱的场面。
学生那种本能的放纵,漫无目的“探究”,充斥整个教室,缺乏实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下面就我个人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拓展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我们自己很难解决,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向其他组员请教,从而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有时候一个问题需要多个组员共同参与讨论和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听取他人的建议,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更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有很多好处,它不仅能够拓展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2000左右】感谢您的阅读!。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和合作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途径,并进行反思。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1.小组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是小组合作学习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分配一个数学题目,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交流能力。
2.小组竞赛小组竞赛是积极向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竞赛。
比如,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进行现场速算比赛,或者进行数学游戏比赛等。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常见方式。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解题思路。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分享小组分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制作数学展板,展示他们对某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加强学生能力方面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协作能力不足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协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不愿意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和合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在小组内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
2.学生依赖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学生对其他成员依赖的问题。
他们只是听从别人的指令,没有主动参与解题过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设定一些个人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解答。
3.学习动机不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困难的数学问题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比如奖励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秀表现。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而特殊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途径。
1.问题解决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个数学问题,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相互倾听和交流意见。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相互补充和完善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在小组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等。
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
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小组的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发言人负责向其他小组汇报和展示小组的工作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分工合作和协作。
3.学习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自己组建学习小组。
在小组中,可以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负责不同的学习内容,然后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其他小组成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4.竞赛活动在小组中,可以设置一些数学竞赛活动,例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和数学拓展等。
通过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和解决问题。
三、反思1.优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与同伴合作、互相协助和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从途径和反思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分角色合作: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擅长的领域,分角色进行学习。
例如,可以有一个小组成员担任记录员,记录组内的讨论内容;有一个小组成员担任质疑者,对小组成员提出的观点进行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一个小组成员担任总结者,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通过合理分配角色,能够更好地发挥组内各小组成员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2.指向性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给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并让他们针对这些任务进行讨论学习。
例如,给小组成员分配一个实际问题,要求他们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同数学方法,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指向性任务能够激发小组成员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在讨论中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交流分享:小组成员之间应该进行频繁的交流和分享,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进行。
例如,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向其他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
交流分享能够广泛获取信息和知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想碰撞,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并尊重和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
同时,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应该按照交流规则进行,避免争吵和争执,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个人的意见都是重要的,应该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2.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信任和友好的关系。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和相互促进。
在小组学习中,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批评,并虚心接受,通过互相帮助和补充,大家共同进步。
3.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不仅要有集体目标,也要有个人目标。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责任和任务,并为之付诸行动。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及反思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较难,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数学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成效。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和反思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1.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是基于问题、项目或主题等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情境中创造性思考,通过小组互动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采用探究式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根据探究式学习的要求进行研究,并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从不同的视角、思维模式和经验出发,交流自己的见解,展示出每一个小组的特色和亮点。
2.小组竞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进行同一题型的竞赛,最后汇总每个小组的答题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竞赛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合作,查漏补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教师引导教师是小组学习的灵魂,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应该抓住机会,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互相帮助,特别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路独立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得到同组同学的辅助,减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压力和困难,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1.小组深度合作度不够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小组深度合作度可能不够,在小组合作中也可能出现光顾自己的情况,这时候便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小组成员之间打破常规,互相信任,学会认真倾听,从而提高小组的深度合作度。
2.过于依赖教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够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在某些步骤和环节上过于依赖教师,这时候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小组成员们自主思考,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效果。
3.小组战略性合作程度不高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出现补充性合作,即每个组员之间只完成各自的任务而没有大局观念。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们从陌生到好奇、认同、尝试,又从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实践。
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题里已“破茧而出”,飞向“自由王国”。
然而,还有些教师仍处于“量”的积累之中,未生成“质”的飞跃。
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技巧运用不到位、掌控不自如,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为此,作为教研员,笔者近来听课后都要与老师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进行合作研究和共同反思。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不充分,表现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精神、分析教学内容,没有合理地预设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的环节;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异质分组,没有为讨论类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讨论题,没有为操作类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学具,包括记录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报告单、记录表等。
似乎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学生4-6人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似乎两三次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是一堂“课改课”了。
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
一种没明确宣布要求,一种没及时宣布要求。
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习作而不合。
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 小组合作学习” 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
所谓“ 小组合作学习” ,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误区:(1 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景: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 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
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
这样的小组讨论浊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 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的上小组合作学习。
(2自由放任,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退至教师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小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3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闲。
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少数人学习, 多数人游离。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 多余人” ,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
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
二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搭车。
反思 :避免合作学习走入误区的几点做法:(1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变教师观念,形成适合自己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防止囫囵吞枣、邯郸学步,穿新鞋走老路。
(2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
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了有效学习。
通过两年多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困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呢?通过轮换合作小组的小组长,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这位组长说得很精彩,这次你能不能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让他们做回组长?对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你悄悄地跟老师讲,老师把你的声音放大,你也可以做组长。
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
在合作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并在组内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合作时,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同学或某一部分同学解决全组问题,要以追求小组的共同目标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
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在汇报交流中,虽然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用我们小组认为这样的字眼,但他第一个所表达的观点总是他自己的,潜意识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根本不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有关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反思
有关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反思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但在教学中却经常发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本质存在理解和实施的偏差,频频出现“替代”现象,这些“替代”掩盖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深入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精心设计合作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才能让合作学习得到有效实施。
一、教师替代合作,忽视合作的本质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目的是通过生生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有不少的合作学习被老师的预设而替代,成为课堂的一项机械性活动。
教学片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老师先提了一个问题: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呢?接着就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随着一声指令,顿时下面立刻像炸开了锅,教室里闹哄哄一片,学生有的站起来,有的好像争得面红耳赤,看起来讨论得很热烈。
几分钟后,教师说“停”,全班学生像被遥控器控制一样,马上安静下来。
然后老师要求几个学生象征性地说一说所谓的合作结果汇报。
思考:这种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场面热闹匆忙收场式的合作学习我们并不少见,课堂表面上看来很热闹,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其实都是一些假象,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真正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认知优势,自主探究,在交流中发现数学,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地在合作中生成,在生成中提取。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讨论和交流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合作交流的时间应以学生讨论的进度和效益为标准,而不能以教师的教学预设为标准.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一般分成两个阶段,首先小组讨论前要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即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是立刻对问题展开讨论,那样将会使所有的讨论和认识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层面;第二阶段才是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相互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并整理准备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但是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在当前农村小学实际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现状怎样?学生和教师对于课题的理解和体会怎样?我们不尽明了,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定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改善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形式,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一。
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前后桌四人交流的占63.3%,选择全班打散,重新分组的仅占14.4%,课堂中偶尔开展几次合作学习的占61.1%,这说明我们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少且形式单一已影响到学生,已形成定势。
2、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内部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而事实上所有的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想成为小组的组长(占37.8%)或小组发言人(占32.2%),选择做组员的占30%,学生的此种希望并没有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去研究、探讨、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让所有学生的内心希望都转化为现实。
3、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没有更多的关注过程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在干什么?”一题中,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的占41.1%,教师在教室内巡视的占43.3%,看教案的占15.6%。
由此可见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匆匆开始、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对小组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技巧、小组合作效果、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4、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同学们作了什么样的评价?”一题中选择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的占44.4%,选择没有评价、继续上课的占21.1%,选择综合评价每个小组表现的占34.4%;“小组合作学习时你班的纪律怎样?”一题中选择“吵闹无序”的占25.6%,选择“气氛热烈、有序进行”的占47.8%,选择“很安静”的占26.7%,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反思,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反差很大。
问卷反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欢迎,问卷中少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不知道”(占4.4%),选择“知道”的占72.2%;问卷中“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怎样?”选择“好”的占72.2%,选择“不好”的仅占1.1%。
问卷反映我们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的不多:选择“经常开展”的占30%,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61.1%,选择“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占8.9%。
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它真正的意义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却未能深刻领会。
2、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
合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25.6%的同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时“吵闹无序”,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
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5、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
只追求合作讨论的形式,只是为做给人看的,不讲究效果,容易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
问题3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61.1%正说明这一现状。
6、教师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过份强调学生的“学”的意义,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引领学生“学”的全过程,对一些普遍问题不能及时适当的提供变式帮助学生解疑,以至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扯西拉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7、缺少评价激励机制。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技巧,能促进合作学习效果的提高。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评价的方式可以调节群体的成员学习性质和方式,从而改善、协调群体内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而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泛泛说一说某某小组表现不错,某某同学表现尤佳了事,缺少针对性、激励性和有个性的评价,从问卷调查的第9题来看,还有大约21.1%的课堂根本没有任何评价。
五、思考与建议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我们农村学校硬件差、班级内人数多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习小组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可以采用同桌前后四人的围桌组形式、或同桌两人的微型组形式。
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切实研究不同形式的优点合理设计小组形式。
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针对农村小学生特点,部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部分小学生性格腼腆内向、不爱说话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
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
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
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数学课堂知识内容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赶时髦”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
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
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
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6、用系统、整体、动态的观念看待小组合作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自我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它们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帮助我,我促进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积极能动地参与各项探究学习活动,参与质疑解难,大胆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教师也应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参与小组学习,及时掌握学情,及时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整合各种因素,用系统、发展的观点调控合作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作交际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