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大国军事改革的主要做法
九一八中 国近代军 队的改革与现代化
九一八中国近代军队的改革与现代化《九一八中国近代军队的改革与现代化》“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沉重伤痛,也是对中国军队的一次严峻考验。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近代军队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被赋予了更为紧迫和重要的使命。
近代以来,中国军队面临着诸多困境。
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得军事制度陈旧僵化,武器装备落后,军事训练方法过时,军事思想保守。
在清朝末年,虽然进行了一些洋务运动,试图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但由于体制的束缚和腐败的盛行,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军队的面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凭借其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这一惨痛的现实让中国深刻认识到,军队的改革与现代化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在武器装备方面,中国开始加大投入,努力引进和仿制先进的武器。
一方面,通过购买国外的先进武器,如枪炮、飞机、坦克等,提升军队的硬件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本国的军工产业,尝试自主研发和生产武器装备。
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不仅面临着技术难题,还受到资金和资源的限制。
但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各方力量都在为提升军队的装备水平而努力。
其次,军事训练也得到了重视和改进。
摒弃了传统的陈旧训练方法,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的军事训练模式。
加强了对士兵体能、战术技能和战斗意志的培养。
同时,注重实战化训练,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高士兵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此外,还加强了军官的培训,培养具有现代化军事理念和指挥能力的将领。
在军事思想方面,也有了重大的转变。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作战理念,开始研究和吸收西方的战略战术思想。
认识到现代战争不再是单纯的兵力对抗,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较量。
同时,也更加注重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了对敌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
军队编制和组织架构的改革也是重要的一环。
优化了军队的层级结构,提高了指挥效率。
建立了专门的兵种,如炮兵、航空兵、装甲兵等,使军队的作战能力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当今世界军事变革大致可以分为观念转变、战略更新、体系调整等三个阶段。
启动这次新军事变革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性军事变革层出不穷。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人力化到机械化,从常规火药到热核聚变,从陆海作战到天空较量,每一次重大军事变革都是由于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而始,并由此引发观念、战略、战法、军备、军制等革命性变化,而且每一次重大军事变革都会涌推出几个捷足先登者和成功者,昔日的罗马、奥斯曼的帝国地位,英国、荷兰的海上霸主地位,美国、前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等等,就是这样攫取或赢得的。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的,是以安全态势演变为动因、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动力、以军事观念转变为牵引、以军事体系调整为中心的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全新军事变革,涉及了军事理论、军事战略、战争形态、作战思想、指挥体制、部队结构、军备发展、国防工业等各个方面。
这次变革将极大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换。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双动因和双动力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应该说是启动这次新军事变革的两个主要原因之一。
冷战的结束给两极对抗画上了句号,持续了近50年的传统安全态势的质变,开始促使“达摩克利斯之剑”重回剑鞘,随着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断消退,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真正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那些积淀了近50年的地区性矛盾、危机、冲突、战乱则相继爆发,连绵不断,使全球安全态势出现了“大战不打、小战不断”的新局面。
而传统的以应付大战为重心的国防和军事体系,不得不顺应冷战后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必须进行历史性的重大变革。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诸多成熟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是这次新军事变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加速新军事变革进程的主动力。
应该说,这次新军事变革最早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当时美国里根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曾一时被认为是“梦幻计划”,但却为未来军事发展带来了新的启迪、新的思路,其科学技术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战略上的意义。
专题七 改革创新 强国之路——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
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中国洋务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 策、中国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 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从性质 上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制度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b.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c.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依法治 国。 (3)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 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导致国家权力分散。
(6)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
知识整合
栏目索引
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8世纪初。
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
2021年〔新课标II〕历史题第一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外表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到达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31“一五〞方案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根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说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根底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32.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
假设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做法、经验与启示(上)[权威资料]
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做法、经验与启示(上)进入21世纪后,世界主要大国进入军事战略全面调整期、军事改革持续深化期、高新武器装备快速发展期,力争通过加速推进军事转型,抢占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军事大国紧紧把握世界军事发展的脉搏,积极推进本国军事深刻变革,初步完成了由“大战动员型”军队向“机动常备型”军队的转变,并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
俄军在2014年3月克里米亚“脱乌入俄”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今年9月30日以来在叙利亚对“伊斯兰国”实施打击效果超出美国领导的盟军过去一年的战果,向世界展现俄军通过改革打造出来的反应迅速、精干强悍的新型军队,令世界刮目相看。
一、俄罗斯军事改革的主要做法原苏联解体后不久俄罗斯军队即开始不停地改革,探索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保持其军事强国地位。
俄罗斯围绕建设“职业化、常备化、精干化”军队,铁腕推进武装力量改革,大幅增加军费预算,大力更新武器装备,全面优化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把陆军师改编为新型常备旅,并重建“远洋海军”,初步实现了从大战动员型军队向常备机动型军队的转型。
其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大刀阔斧压缩军队规模,大幅度裁减军官数量。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一度认为自己已经融入了西方社会,冷战时期来自西方的威胁消失,加上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维持规模庞大的军队力不从心,裁军就成为俄罗斯军队的必然选择。
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了280万兵力规模的庞大军队,不得不开始大刀阔斧的裁军。
俄军本着“把军队规模降下来,重点提高质量参数”的原则,军事改革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时期、2000年至2008年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时期,以及2008年至2012年期间的“新面貌”改革。
从2012年到现在还在对“新面貌”改革进行纠偏和调整。
1992年裁军22万人、1993年裁军29.99万人、1994年裁军38.55万人、1995年裁军21.74万人、1996年裁军20万人,1997年到1999年,俄军再次大幅裁减30万人,使军队总员额缩至120万人以内。
近代以来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及启示初探
近代以来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及启示初探一、英国的崛起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4、20世纪60、70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原因:(1)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与日本,在经济领域上对美国发起挑战,在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近现代大国军事转型规律探要_罗啸川
③ ” 化关系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 , 现代化 进 程 受 阻 于 政 治 ‘ 瓶 颈’ 是 中 国 军 事 现 代 化 滞 后 的 关 键 原 因。
而改革开放以后 , 新中国成功实施 经 济 改 革 的 基 本 经 验 之 一 , 就是我国在“ 拨 乱 反 正” 后, 在政治上取 并妥善处理好了改革 、 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 得了稳定的先决条件 , 从世界范围看 , 越战后美国军事转 型 的 成 功 经 验 之 一 , 也是在“ 拨 乱 反 正” 后, 美国政治军事领导 人对于加快推进军事改革和军事 转 型 认 识 上 的 空 前 统 一 ④ 。 而 冷 战 期 间 , 尽管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军事领域将引发新军事变革 , 但 尔科夫元帅等人更早地认识到 , 由于当时的苏军苦于长期陷入阿富汗战争 , 而无暇顾及军事变革 , 导致奥加尔科夫等人的呼吁只能停
⑦ 可 以 说, ” 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统 政治分裂 。 因为统一国家的政治权利 最 有 效 地 调 动 社 会 所 有 资 源 。
一是推进军事转型的必备条件 。 ( 二) 政府支持是推进军事转型的 必 备 因 素 近 代 以 来 世 界 大 国 军 事 发 展 史 表 明 , 没有国家最 高领导层或政府的全力支持 , 实施 大 规 模 军 事 改 革 和 全 面 推 进 军 事 转 型 几 乎 是 不 可 能 的 。 即 使 少 数 政治和军事精英勉强为之 , 其过程必定举步维艰 , 其结局也注定要失败 。 而一旦有了国家最高领导层 或政府的全力支持 , 形势将会截然不同 。 尽管早在 1 1 9 世纪初普鲁士启动军事改革之前 , 8 世纪末就有一批包括冯 · 贝伦霍斯特和比洛等 青年军官提出了军事改革的建议 , 后来成为 推 动 普 鲁 士 军 事 改 革 的 核 心 人 物 ) 还 1 8 0 1 年沙恩霍斯特 ( 但都由于“ 国 王 的 置 之 不 理” 而 无 法 施 行。 直 向当时的国王威廉三世提出了一 整 套 的 军 事 改 革 计 划 , 到1 普鲁士在普法战争 ⑧ 中遭受惨败后 , 威廉三世才痛下决心 , 全力支 持 军 事 改 革 , 使军 8 0 6年1 0月, 事改革得以启动和全面推行 , 也使普军开始从一支封建雇佣军队向近代化军队转型 , 为后来普军击败 “ 丹麦 、 奥地利和法国 , 进而统一德国 奠 定 了 坚 实 基 础 。 可 以 说 , 国 王 的 决 心” 成为当时普鲁士推进军 事改革和转型的首要因素 。 越战结束后至海湾战争前 , 美国军 事 转 型 的 成 功 , 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里根政府的全力支持。 。尽管美 美国军事历史学者弗雷德里克 · 卡 根 , 甚至把越战后美军的改革复兴称之为“ 里 根 的 革 命” 为美军的根本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 军在 2 0 世纪 7 0 年代进行的改革和开始实施的各种现代化项目 , “ 但直到 1 该转型才刚刚开始 。 卡根认为 : 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和扩大转型 9 8 1 年 1 月里根政府上台时 , ” 范围的努力 , 该转型可能会举步维 艰 。 里 根 的 热 情 支 持 为 业 已 开 始 的 转 型 的 顺 利 完 成 提 供 了 保 证 。 “ 他的努力为美国武装力量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理由和明确的目标 , 并为这些力量的可能运用提
2016年高考试题(全国卷Ⅱ)——文综(含答案)
绝密★启封前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全解全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01高一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A DB B A A B DC D11121314151617181920D A A D C D B D C C21222324252627282930A D A A1.A【详解】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保留了其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先进,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已产生与“其独特的祭祀行为”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神权政治对早期国家的影响,排除D 项。
学案4: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的大变革(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2)目的: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
(3)代表:战国时期,魏国的、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4)商鞅变法①措施:秦国废除,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②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年重新统一北方。
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措施及影响(1)背景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②北部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③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2)范仲淹改革(3)王安石变法(1)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2)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
(3)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②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③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
(2)概况: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3)作用①在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近代军事思想发展对我们强军实践的启示
近代军事思想发展对我们强军实践的启示军事改革是大国实现崛起的必要选择之一。
军事改革怎么改,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军事改革进程,事关国家安危和军队兴衰。
近代以来大国在军事改革问题上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参考和借鉴。
军事改革必须站在国家社会变革全局统筹把握,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改革军事改革作为社会改革大系统的一部分,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国家总体改革的关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克伦威尔应国内政治变革之需进行军事改革,组建新模范军,取得了军事改革的成功,保障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顺利推进。
法国大革命后,新兴资产阶级依据新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经济关系,废除封建军事制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等新的军事制度,建立新型资产阶级军队,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提供了坚实支撑。
历史表明,军事改革首先要顺应政治发展的大方向,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改革全局把握“改什么”“怎么改”“何时改”等问题,才能不迷失方向,不失去依托。
军事改革必须着力破解非物质技术层面的矛盾,充分发挥现有军事技术手段的潜力近代大国在军事改革中,因为技术领域的矛盾而导致失败的事例居少,因为没有解决好与军事思想、军事组织和军事制度相关联的深层矛盾而失败的居多。
例如,晚清建设北洋水师,最终归于失败,其败因不在于舰船装备问题,而在于思想观念和内部体制问题。
英国第一个发明、运用坦克并推出装甲战思想,其陆战改革却中途夭折,重要原因在于军队组织编制改革遇到阻力,新的装甲师编制需要打破当时英军传统的团级建制,引起军内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由此可见,与发展军事技术遇到的矛盾相比,创新军事思想、改造军事组织遇到的矛盾层次更深、解决难度更大。
这就需要,军事改革必须把破解非物质技术层面的矛盾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建立合理的军队组织方式,创新管用的战略战术,发展先进的军事理论,将现有军事技术手段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
军事改革必须坚持人是第一位因素,打造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和鼓励思考的文化氛围人是战争中第一位的因素。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变革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变革近代中国历经了一系列重要的事件与变革,这些事件与变革在塑造中国的现代面貌、推动社会进步、推翻封建专制、推动革命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近代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和变革,以展示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开启接触的起点。
该战争爆发于1840年,是由于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进行了武力干涉,中国政府以保护国家利益为由与英国进行对抗。
然而,中国在战争中以失败告终,不仅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还割让了香港岛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鸦片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国内的巨大震动,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腐败与软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改革与变革的导火索。
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变革,其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借鉴西方工业技术,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家经济发展。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工业设备等,并成立了许多机构和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研究西方科学技术的人才。
然而,洋务运动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西方列强的控制,洋务运动中贪污腐败等等。
尽管洋务运动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但这一运动仍然是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和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封建专制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经过多次起义和军事行动,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
辛亥革命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政治制度的改革,也为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此外,辛亥革命还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民主运动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爱国青年运动,它爆发于1919年。
中俄在军事现代化和军事改革方面的合作和借鉴
中俄在军事现代化和军事改革方面的合作和借鉴随着全球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军事现代化和军事改革成为了各国军队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大国,中俄在军事现代化和军事改革方面的合作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俄两国在军事现代化和军事改革方面的合作与借鉴。
一、战略对话与合作中俄两国是全球重要的战略伙伴,两军高层之间的战略对话与合作一直较为紧密。
双方经常进行军事交流与合作,深化双方军事信任,加强军事技术交流,共同研发现代化武器装备。
双方通过联合军演、军官互访等形式来提升军事合作水平,促进两军间的战略协同与战术合作。
二、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引进中俄两国在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引进方面也有着广泛合作。
俄罗斯作为军事科技强国,拥有先进的战略武器技术,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中俄联合研制的苏-35战斗机,装备了俄罗斯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发动机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
三、军制改革和组织改革经验的借鉴中俄两国在军制改革和组织改革方面也积极借鉴对方的经验。
俄罗斯在军事改革中着重强调战斗力,通过精简机构、优化编制等方式提高军队效能。
中国在军事改革中也从俄罗斯经验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训,例如提高作战指挥效能、强化军事训练等方面。
四、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中俄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也积极展开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军事现代化和军事改革。
双方合作开展了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这为两国的军事现代化提供了创新驱动的动力。
五、地区安全与维和行动的合作中俄两国在地区安全与维和行动方面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双方共同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深入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多边机制,并通过反恐、边防合作等方式共同应对安全威胁。
总结一下,中俄两国在军事现代化和军事改革方面的合作与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通过战略对话与合作、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引进、军制改革与组织改革的借鉴、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地区安全与维和行动的合作,共同推动了两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世界主要大国军事思想(1)美国军事思想美国军事理论创新(“冷战”后)1、军事战略理论:着眼于应对危机,快速反应2、作战理论:着眼于提高自身效能,瓦解敌作战体系3、军队建设理论:着眼于把美军打造成无所不能、战无不胜的军队天权论主要动因(2007.8.9):1、需要统一的太空力量理论指导美国太空开发和利用2、需要制定新的太空游戏规则3、需要以马汉式的方法确定一套有关太空力量的战略理论主要内容:1、界定“太空”“太空能力”“太空力量”概念太空:距地球表面93英里(约150千米)以外宇宙太空太空能力:在太空从事某些活动能力太空能力行为体:参与太空活动的国家或非国家实体太空力量:通过利用太空,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行为并在特殊情况下影响太空环境本身,达成己方意图的能力2、三个时代第一太空时代:威望(1957-1991)第二太空时代:信息(1991至今)第三太空时代:财富(可能)3、三个领域:民用领域—最好的合作领域商用领域—既竞争也合作国家安全领域—竞争4、要素构成、力量构成:(要素情况下相对应)社会文化力量——民用经济力量——商用安全力量——军用5、主张修改太空规则:第1,当前国际体系下的太空游戏规则及其面临挑战第2,“永久稳定性”——共同目标(太空大国)第3,太空行为体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主要特点:(“反恐战争”背景提出)突出综合强调合作着眼未来聚焦规则美国战略威慑主要观点战略威慑:阻止威胁美国重大利益和国家存亡的敌对侵略或迫在行动。
新观点:1、重心决定性地影响敌方的决策过程2、时间上贯穿平时、危机时和战时的全过程,在太空同时覆盖多个责任区3、“系统整合” 对敌人决策过程施加影响以实现威慑目的的最有效方法4、制定战略威慑计划必须考虑到关键的不确定因素5、谋求11种必要的战略威慑能力6、强调核打击不可替代的作用7、扩展常规威慑内容8、重视太空威慑9、强化信息威慑决策周期论(约翰·博伊德 1997年提出)决策周期论:又叫OODA循环论或OODA周期论四个环节: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相互关联、重叠的循环——战争中谁能够更快的完成这一循环,并打乱敌方循环,谁就能够赢得主动和胜利)主要观点:四个环节:观察,通过感觉收集材料判断,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思想观点(重中之重)决策,基于已形成的思想观点,对行动方案定下决心行动,实施决心一个重心:判断——塑造我们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塑造我们观察、决策、行动的方式四个因素:多变、快速、主动、和谐(能否进入对方的OODA周期,最快方式完成自己的OODA周期,关键取决四个因素)三个领域、三个层次:(相对应)道德——道德战心智——心智战物理力量——物理战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个人实战经历、广博的知识、个人创新努力、美国在越南战争所形成的反思和探讨的特殊环境:1、实践基础:空中格斗的实战经验2、理论基础:《战争论》、《孙子兵法》3、方法论基础:现代科学理论(战略研究)4、出发点:对人性的本质的研究(军事理论研究)5、良好氛围:越南战争的失败进行的反思和改革更新当代美国军事哲学思想的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提供科学方法,创造性吸收《孙子兵法》东方兵学精髓,总结世界军事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一套全新的具有普片指导意义的战争决策理论,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中技术轻战术、重实力轻谋略的传统军事思维,为当代美国军事思想解放奠定基础。
走在战争前面——近代以来大国军事兴衰的文化反思
走在战争前面——近代以来大国军事兴衰的文化反思戴旭2015年06月08日09:02 来源:解放军报原标题:走在战争前面“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
”习主席的话,深刻说明观念更新对于军事改革创新的决定性意义。
观念更新来自于哪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思想文化战线的积极推动。
实践表明,军事文化越是富有开拓性和进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是强大,对于军事力量建设的贡献就越明显;反之就可能在军事竞争中陷入被动、造成难以挽回的败局。
曾多次被拿破仑军队击败的普鲁士军队,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间便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军队?晚清的北洋水师、法国的“马其诺防线”都曾耗费巨资并被寄予厚望,但为什么终究功亏一篑?其中缘由都隐藏着一个重要规律:在军事竞争过程中,谁占据军事思想文化的制高点,谁就可能点燃军事力量迸发的引线,并最终赢得主动。
只有把眼睛永远盯在桅杆刚刚冒出地平线的时候,才能始终走在战争前边。
今天,在世界各国都在抓紧推进新军事变革、战争形态和战争观念都在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我们打造强军文化,就是要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下,勇于到中流击水,让军事思想文化的最新成果成为强军事业不断迈进的强大推动力。
——编者习主席曾经用“三个前所未有”和“三大危险”概括中国当前的时局。
这一论述深刻表明,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将风险视为砥砺、把机遇化作成功,正是时代对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真正考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洞察世界军事发展的特点,创新军事理论,激励军心士气,打赢新型战争,以军事战略保障国家战略突破各种内忧阻碍和外患伏击,是当代中国战略家和军队必须回答的紧迫课题。
而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军事兴衰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思考这一课题颇有价值。
1、思想是历史的脉动德国是欧洲大国中实现现代化较晚的国家,也是近代中国的“军事教官”,颇具他山之石的“端详”价值。
在雄图大略的腓特烈大帝死后,统一的普鲁士仿佛失去了灵魂。
简述我国近代国防历史
简述我国近代国防历史
我国近代国防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是古代国防向近代国防的转折点。
在此之后,中国面临了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国防形势日益严峻。
以下是我国近代国防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阶段:
1. 洋务运动:这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间的一次自强运动,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的战争,也称为甲午海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冲突。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3. 抗日战争:1931年至1945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国防建设和民族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4.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建设,发展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包括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等。
同时,还进行了多次军事改革,以提高国防实力和应对未来战争的能力。
我国近代国防历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奋斗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中国基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性质 和对时代特征的认识,把和平发展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战 略选择,探索出一条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国发展的新型道路。 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 世界的和平发展。和平发展道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合作
4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系。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是推动军事变革必须把握的战略 基 点 。 对 于 我 们 这 样 一 个 社 会 主 义 大 国 来 说 ,国 防 和 军 队现代化是花钱买不来的。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从武器 装 备 长 远 建 设 看 ,发 展 国 防 科 技 和 武 器 装 备 都 必 须 立 足 自 力 更 生 、自 主 创 新 。 国 防 科 技 工 业 应 加 快 调 整 结 构 布 局、深化企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推动军事变革必须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按 照 中 央 军 委 对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改 革 总 体 任 务 的 部 署 ,积 极 稳 妥 调 整 改 革 军 队 体 制 编 制 和 政 策 制 度 ,深 入 推 进 军 队 组织形态现代化,争取到 2020 年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 色 又 符 合 现 代 军 队 建 设 规 律 的 科 学 的 组 织 模 式 、制 度 安 排和运作方式。
【摘录】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 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出处】 《十八大报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如何理解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进一 步阐释了中国的国防政策。报告鲜明指出:“中国奉行防御 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这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种种关 切的有力回应,是向世界作出的郑重宣示。
近代军事制度的建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近代军事制度的建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随着近代国家的兴起和相互竞争,军事力量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早期的军事制度由于缺乏现代化思维,无法满足当时复杂多变的军事需求。
近代军事制度的建立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它不仅仅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也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近代军事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各国在这一领域所作出的尝试和探索都是基于当时各自的国情和军事需求。
例如,俄国在19世纪后期开始落后于欧洲其他大国,因此对军事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俄国破除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土地制度,实行了普选制度,为军队提供了更充足的士兵来源。
同时,俄军采用了西方的装备和战术,形成了类似于现代化军队的模式。
相对于俄国的改革模式,日本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在建立近代军事制度时采用了欧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这些尝试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近代军事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
在军事力量的竞争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近代军事制度的建立,表明各国在军事领域的竞争进入了一个科技密集的时代。
近代科技发展的速度快于以往的任何时期。
这最终导致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技术进步,例如火炮、装甲战车和航空器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让军队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拥有更强大的作战能力。
近代军事制度的建立也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的含义是社会的多个方面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军队作为一个国家的安全基石,其现代化建设对于整个国度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现代化的军事制度需要新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手段。
这些手段的研发和使用不仅要求新技术、新装备,也需要现代管理和组织理论的应用。
这使得军队不仅在技术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在组织和管理上变得更加现代化。
另一方面,军队对现代化进程所涉及的其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军队为建立新型的国防工业提供了技术和需求上的支撑。
军方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交通、通信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以来大国军事改革的主要做法
2014-11-18 09:53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吴鑫
作者:吴鑫
军事改革中的利益藩篱,是指由各种不合理、不正当的利益及其链条构成的阻碍军队战斗力提高的既得利益关系网。
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突破利益藩篱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近代以来大国军事改革破除利益藩篱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以正确的军事战略作为根本依据
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队建设与作战的重大方略,决定着国家军事资源的重点投向和军事力量发展的优先顺序。
由于资源有限,各部门和各军兵种为保住或扩大自身利益,往往从军事战略制定开始就激烈争夺,有的不惜损害国家和军队的整体利益。
20世纪30年代中期前,苏联确定了发展机械化武器装备、改组武装力量的军事发展战略,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大力发展重型和中型坦克,组建了机械化军。
但是,30年代后期,图哈切夫斯基等主张机械化改革的将领被清洗,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等骑兵出身的将领把持了苏军各级领导岗位。
他们大力发展过时的骑兵,排斥装甲兵等新兴力量。
在他们的主导下,苏军骑兵的编制数量从1934年到1939年增加了52%,成立了骑兵军,原机械化军被解散,新建机械化师中的坦克数量只有原机械化师的一半,严重削弱了坦克突击力量,成为苏军在苏德战争之初惨败的重要原因。
因此,突破利益藩篱必须制定并坚持正确的军事战略,明确军事资源的优先投向和轻重缓急。
否则,不仅难以突破利益藩篱,还会把军事改革引入歧途,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以吸取战争教训作为重要突破口
从成功的军事改革来看,在战争失败、举国思变,或者在战争获胜但却暴露出大量问题的情况下,及时总结和吸取战争教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往往能够达到一举突破利益藩篱的效果。
1807年普鲁士沙恩霍斯特军事改革中,军事改革委员会利用耶拿战败、举国上下对旧军队群情激愤的时机,以叛变、怯懦和逃跑等罪名把17名将军、50名参谋军官和141名下级军官清除出军队,将7人判处死刑。
这一举措沉重打击了贵族的嚣张气焰,为逐步废除贵族对军官团的垄断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美军改革派人士以调查美军1980年营救驻伊朗大使馆人员失败为契机,发起了国防体制改革。
随后又利用美军在1983年贝鲁特惨案和入侵格林纳达行动中暴露出的指挥混乱和协调不力等问题,将改革推向深入,为突破保守派的阻挠、顺利通过1986年《国防部改组法》创造了条件。
2008年9月俄“新面貌”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启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军在当年8月的俄格冲突中,暴露出指挥混乱、协同不力、战法落后等严重问题。
这表明,及时总结战争教训是突破利益藩篱的有力抓手,用好这一抓手,就能为打破利益藩篱提供强大动力。
以统筹兼顾作为重要行动原则
军事改革涉及军队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的多种利益,因此,破除利益藩篱必须从国情军情出发,在坚持改革大方向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统筹兼顾,区别对待。
一是对极少数带头反对改革的顽固分子直接进行“利益剥夺”。
如沙皇彼得一世处决了反对改革的皇太子、俄总统普京撤了抵制“新面貌”改革的总参谋长克瓦什宁等人的职。
对顽固分子的坚决打击,收到了“杀一儆百”之效。
二是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广大成员进行“利益置换”,使其在失去原有利益的同时获得部分补偿,从而减轻改革的阻力。
明治维新时,日本推行义务兵役制,打破了士族的军事垄断,受到强烈抵制。
为减轻阻力,明治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通过经济利益置换军事特权,并以优惠政策鼓励士族就业,使约75%的士族转变为新兴资产阶级、地主和参与社会生产的平民,以非对抗的方式废除了封建军队的根基。
三是对广大官兵合理正当的利益给予“坚决保护”。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雪崩式”的裁军使近25万户军人没有住房,30多万退役军官无力参与市场竞争,致使军心不稳,战斗力急剧下滑。
2002年后,俄总统普京逐步提高军人工资待遇,解决住房等问题,为深入推进改革创造了条件。
以分步推进逐次突破作为基本方法
破除利益藩篱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步推进,逐次拓展,最终达成目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鲁特军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废除陆军总司令,建立直属陆军部长的总参谋部,解决因陆军部长与陆军总司令职责不明而造成的指挥混乱问题。
为减少阻力,鲁特首先于1899
年提出建立陆军大学,赋予大学教官与总参谋部参谋人员相同的职责。
其次于1901年成立陆军大学委员会,实际上是
总参谋部的前身。
同时,他争取到总统、国会议员和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们的支持。
第三是1902年时机成熟时提出建立总参谋部议案。
1903年,国会通过《参谋部法》,批准成立总参谋部,设立总参谋长,废除陆军总司令,实现了改革目标。
明治维新时,军事改革领导人山县有朋在建立中央军队时,采取了两步走的办法。
一是征得萨摩、长州和土佐三大强藩的同意,从其军队中各抽出一部分组成中央军队——天皇的亲兵,削弱了各藩的势力。
二是实行全民征兵,逐渐替换和瓦解士族力量。
其间,还采取了“赎买”、转岗当警察等办法,减轻了士族的反抗。
实践表明,改革者把握好破除利益藩篱的方法、节奏和时机至关重要。
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甚至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击,可能葬送改革。
通过军事立法建立长效机制
依法治军是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
通过军事立法方式进行改革,突破利益藩篱,不但可以保证改革的合法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而且能够防止朝令夕改、人亡政息。
美国的鲁特军事改革、战后国防体制改革和俄联邦国防体制改革等,都充分发挥了军事立法“一锤定音”的作用,一举突破了利益藩篱。
更重要的是,军事立法可以为军队建立起调整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铲除形成新的利益藩篱的土壤。
比如,美军《国防军官人事管理法》和各军种的《军官人事条例》规定,不管职务高低,所有指挥军官都要进行岗位轮换,在一个岗位上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4年,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超过6年。
指挥军官岗位平均2~4年轮换一次。
这种多岗位的流动制度,既使军官获得了锻炼,提高了能力,也大大减少了军官因长期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上任职而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机会,防止形成新的利益藩篱。
反对各种形式的利益保护主义
当军事改革成为大势所趋和社会共识时,既得利益集团往往不敢公开抵制,但会采取各种改头换面的方式来维护其既得利益。
其惯用手法主要有:一是给改革者扣上“违反政治原则”的帽子,迫使其知难而退。
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旨在破除容克贵族对军官团的垄断,而一位将军却警告王太子:“如果殿下剥夺臣与臣子孙的既得利益,未来王室的基础何在?”其用心在于将打破贵族军事特权与普王的王权和统治对立起来。
1947年美国国防体制改革时,时任陆军参谋长艾森豪威尔上将提出建立总参谋部、统一军事指挥权的建议,海军则声称,成立总参谋部将会助长军国主义,严重破坏“文官治军”原则,是对民主制度的巨大威胁,致使提议落空。
二是“明改暗保”。
上世纪最后十年,美军主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看上去美军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了改革,但实际上军方没有触动根本的利益格局。
他们的真实想法是,与其被国会找上门来大拆大卸,不如主动拿出一个有利于军方的削减计划,以免军队伤筋动骨。
历史表明,既得利益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法多种多样,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煽动性和蛊惑性,必须引起改革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