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路径探索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5)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6)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7)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8)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9)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0)3.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1)4.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12)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效果评估 (13)1. 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4)2. 实施效果评估方法选择 (15)3. 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分析 (16)五、结论与展望 (17)1. 研究结论总结 (18)2. 研究不足与改进 (19)3. 研究展望与不足 (21)一、内容概要本论文以“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其内涵和要求。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本研究对于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个人成长、学业发展以及未来职业适应。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业压力、就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诸多挑战。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探索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探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稳定的重要工作,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我院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心理咨询中心。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已逐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引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服务紧密结合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建院九年来,我院校内没有发生过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
一、领导重视,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安全理念的新发展学院领导重视学生心康工作,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学校的基本职责,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主任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和领导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各项教育辅导活动,并不断在经费、场地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支持,使我们能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工作模式。
二、遵循发展性原则,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作为终极目标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认识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并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还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领域也不单是学生的健康,还包括其自我评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科学思维、职业心理、婚恋态度、潜能开发、求职择业等,重视的是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以及通过广播、墙报、专题讲座和主题活动等形式,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面谈、电话交流等形式的个别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通过心理咨询、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帮助有关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辅导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负责。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增长,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就业挑战、人际关系困扰等多重压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关爱和帮助。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学生在心理问题处理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
建立健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旨在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高职院校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其次,通过明确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旨在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
此外,通过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内容、方法和实施路径,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相关机构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提升,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变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探析
67作者简介:赵碧漪(1988— ),女,汉族,河北临漳人,中级经济师。
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政工作、学生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够与校园安全、家庭教育、社会稳定性维系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国教育部已经先后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强调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
鉴于此,学校在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咨询机构设定等方面需要进行完善和提升,更好的开展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疏导工作。
一、“三全育人“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必要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教育机制,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将这一教学理念贯穿全程,设立心理健康课程,并且组建一支具有专业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总结现阶段出现心理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对其进行调节和完善,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1]。
二、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困境分析(一)履行保密原则的尺度把握困难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健康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异常的心里状况,需要立即向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家长进行汇报和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学生家庭生活的动向,邀请学生的好朋友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加以陪伴,要求班主任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等。
但是,在此期间学校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学生的隐私。
在《精神卫生法》中已经明确规定,相关单位、学校等社会组织需要对存在心理异常情况的个体信息进行完全保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做法与法律存在明显矛盾。
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应当怎样调整对心理健康异常情况的学生进行帮助,才能够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开展心理疏导和调节工作,则是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关注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2]。
(二)《精神卫生法》知识的普及度不高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扩展进程逐渐深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之前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生活环境和背景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职业院校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3. 推动职业教育发 展
通过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格局的构建,可以推动职业教育 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 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专 业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技能人 才。
4. 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
通过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格局,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 的心理问题,降低因心理问题引 发的社会事件,有助于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研究不足与展望未来发展
• 研究不足之处 • 研究样本不够广泛,代表性不够强 • 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对比分析 • 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缺乏精细化研究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 拓展研究范围,提高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精细化研究 • 深化研究内容,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等方面。
03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组织心理训练和
实践活动等。
03
现状与挑战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背景和 意义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需求和 趋势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现状和 特点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04
05
加强专业师资 队伍建设
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并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Biblioteka 完善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 发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体 系。
丰富心理辅导 活动形式
除了传统的讲座和咨询外 ,还可以开展团体辅导、 心理训练等形式多样的心 理辅导活动。
课程设置单一
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缺乏 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高职院校“三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三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摘要]文章运用相关研究方法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经过实践检验和调整改进后,形成了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三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级授课分层辅导分群干预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及提法并不统一,如心理品质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等。
1994年,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从此,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得到统一规范。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职院校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学生开展的普及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传授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调适与矫治不健康心理,从而促使大学生精神、情感、个性、意志、智能及行为等提升到更佳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教育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为主,以实施心理援助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正确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中介环节和桥梁,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教育程序和策略体系的总和。
它以一定的教育理论或理念为指导,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组织形式、实施过程和运行机制等教育策略的集合,其特点体现为一定的程式性。
二、高职院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的急剧转型必然引起人们心理的巨大震颤,大众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立体多维心理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立体多维心理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摘要:心理育人工作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学生成长环境与个性特点影响,学生心理问题在高校愈显突出,通过对高校心理工作分析,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和高校心理工作情况,提出高校心理工作应创新心理育人模式、构建心理育人协同机制、搭建心理育人平台、丰富活动载体等,全面、深入、细化心理育人工作,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心理育人体系。
关键词:心理育人;创新模式;路径一前言培育祖国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的任务,心理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心理育人工作坚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治疗模式向育人模式的转变,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二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现状1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有待提高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一般由具有一定心理工作经验的专职或兼职辅导员担任,部分高校也包含心理专业辅导员,但因为相关工作安排与工作要求不同常会出现责任分散的情况,同时心理老师对如何将心理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存在困难,近年来心理问题多发对从事心理育人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专兼职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有而力不足。
2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目前高校主要依靠心理课程与心理普查、心理筛选及相应的心理系列活动,因心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隐私性与敏感性,仅仅课堂时间与日常宣传教育等常见方式很难达到活动效果,同时高校对心理教育内容缺乏兴趣,对面授、课堂教学及线上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线下举办的一些活动因为形式比较单一,缺少相应的关注点学生参与率大大降低,并没有发挥真正的育人作用。
3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全过程育人把握性不够高校教育遵循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人才,突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素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对心理育人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尚未纳入到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和专业教学管理中,高校任课教师对心理育人意识有待加强,对心理育人与德育育人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日常教学与交流中缺少相应的价值引导与心理引导,未能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实践中将心理育人渗透进去形成“育心育人”效果。
职业学校“三全”心理育人模式初探
职业学校“三全”心理育人模式初探作者:***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3年第04期*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五年制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2023SJSZ0324)、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ZYB87)、2023年无锡市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后疫情时代职业院校生命教育现状及实践路径研究”(CXZD2023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心理育人是职业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分院为例,参照CIPP模式前设心理育人理论框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优化全员心理育人体系、全程心理育人机制、全方位心理育人格局,在职业学校构建具有“三全”特色的“一参照、双融合、三推进”心理育人模式,落实心理育人,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心理育人模式【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2-0015-04【作者简介】乔洪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分院(江苏无锡,214153)学生工作处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与学生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心理育人服务水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分院(以下简称“学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深化内涵发展,创新心理育人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以“校园心理剧”健心工程为代表的系列丰硕教学成果,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具有“三全”特色的职业学校心理育人模式。
一、“三全”心理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一)参照CIPP教育模式,夯实理论基础把握心理育人理论基础,护航心理育人模式构建。
参照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创立的CIPP模式,着眼于指标、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机制六要素,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评价维度,前设心理育人模式理论框架,以构建符合职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育人模式。
新时代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促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促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索导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而要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知识育人:坚持知识为基础知识育人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起点。
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此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遵循课程思政、能力培养等教育原则,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为未来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能力育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为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开展各类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三、素质育人: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品质高职院校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推崇正确的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四、情感育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情感育人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心态。
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
五、创新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不断创新和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
“互联网+”视域下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与方法
I 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型心理学理论,它倡导关注人类自身积极品质和力量。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有能力拥有健康幸福和富有意义的生活,人类应该成为能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分享幸福的人。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网络途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他们心理上承受着很大压力。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出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互联网+技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高职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压力增加和焦虑困扰。
以往,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图书阅读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但现在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泛且快捷的途径。
然而,信息泛滥和碎片化的现象也带来了挑战。
高职学生容易在海量信息面前感到无所适从,担心自己掌握的知识无法与时俱进,这种焦虑感和紧迫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其次,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新的社交压力和自我价值的困惑。
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他们可以与同学、朋友和家人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然而,社交媒体中的虚假形象和标准化的美丽还原给高职学生带来了自卑和焦虑感。
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外貌、才华和社交圈感到不满和不足,甚至会出现自我否定和自尊心受损的情况。
另外,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也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上的欺凌、谣言和不良信息的泛滥,使得高职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干扰。
一些学生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追剧和网购,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范围,探 索适用于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以提高 教育效果和质量。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心 理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探索多学科协同发 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此外,可以加强对于心理健 康教育路径的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估,以便更好地指导 实际教育工作。
案例二
总结词
改善学生心态,提高学业成绩,增强自信心。
详细描述
针对高职生学业困难问题,采用积极心理干预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 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措施,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业成绩,并增强自信心。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 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0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
从无到有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高职 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 到重视,相关研究和实践不断
增多。
初步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包括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心理 辅导等方面。
不断深化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高职 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 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
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03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校
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05
实证案例分析
案例一
要点一
总结词
增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积极心理游戏是一种以团体互动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 验积极情绪、增进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在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积极心理游戏,可以 有效地增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培养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探讨
可 见 .投 标 期 成 本 估 算 不仅 能 为
决 策 者 提 供 详 细 的分 析 资料 和 投 标 报 价 依 据 ,而 且 是 工 程 项 目成 本 控 制和
规 范 化 施 工 的 最 基 础 工 作 。 投 标 期 成
本 估 算 往 往 受 时 间 限 制 ,调 查 资 料 的 详 细程度 和分析 精度都 有所欠缺 , 分 析 的正 确 与 否 也 要 接 受 工程 施 工 过 程
“ 五位一体” 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通过开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帮助
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 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工 作已有十余年历史, 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
飞速发展的形势, 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
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 、 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 引
标 法估 算 的缺 点 是估 算 指 标 精 度 相 对 较 低 , 估算 值受 操 作 人 员 的经 验水 平
的检验。因此 , 要充分发挥投标期成本
估 算 的作 用 ,就 必须 加 强 施 工 过程 的
和咨询的实践中, 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 教育部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
5 4
关注学生安全, 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防患于未( 下转第 5 ) 6页
科技与社会
价 。二 是 可 以根 据 决 策 者 的 要 求 对 估
算精 度 进 行 适 当 的调 整 。如 要 求 精 度 比较 低 的估 算 ,可 以用 公 路 公 里 乘 以 每公里造价或按照每公里路基 、 梁、 桥 涵 洞 等 指 标 计 算 出 工 程 总 造 价 :对 于 精 度 要 求 比 较 高 的 估 算 ,可 以 细 化 到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性研究
4、部 分 学 生 ,面对 社 会环 境 的复 杂 多变 、严峻 激烈的 市场 竞争 ,特 别是即将毕 业的学兄 、学姐们在 求职过程 中处处碰 壁的就业形势 ,使他们 无所适从 。 紧张不安 ,长此下去 ,神经 紧张 、失眠 、胸闷 、心跳 加剧等 焦虑并发症 就会相继 出现 ,导致 身体化症状加
社 会角色 中男性 充 当保护 者 ,而女性 则是受保 护的对 象 ,属于弱者 ,这是导致 高职女大 学生恐怖水平远 远 高于 男大学生 的主要原 因。4 、在就业问题上 ,由于社 会普遍存在 的性 别歧视 和工种对性 别的 自然选 择 ,造
成 了女生在理 要比 男生承 受更大 的压力 。而在 面对压 力时 ,女生一 般又比较敏 感 ,易过 度防卫 ,且 缺少疏 导 压力的渠 道 ,因此 更容易产生敌 对 、抑郁 、焦虑和 恐 }情 感体验 。相应的也会 引发一些躯体不适感。 i 1 i ( 三)不同年级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分析 三个年级在躯体化 、抑郁 、敌对 、和偏执 因子上的 差异达显 著水平 。一 年级低于 二年级和三年 级 、二年 级低于三年 级 、也就 是说二年级 和三年级 的心理健康
6 、从 高职大学 生 自身看 ,他们正是人生 成长与发
2 2 工 博览・01 1 1 会 21・1中旬刊
状况 明显低 于一年级 ,一年级 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 最 好 ,二年级 、三年级学 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较多 。 ( )不同生源高职学生心理 健康水平差异分析 四 通过 对大 城市 、城镇 、农 村三 种生 源的 比较 ,发 现高职 大学生 中来 自大城 市和农村的学生 较来 自 城镇 的学生 存在更 多的心理健 康问题 ,而且 在一些 方面存 在突 出的心理障 碍 。来 自大城市的学 生 ,在心理 上有 很 强的优越感和 自豪感 。但是与此 同时 ,他们随 着更 大 的压力和挑 战 ;他们往 往 自视甚高 ,这样就 更容 易 受 到挫折 ,并 随之发生一 系列心理 卫生问题 。来 自城 镇 的学生 ,他们在 自我发 展 、就业和 改变现状 方面的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教育模式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 育立体化教 育模式
朴素艳
(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 口 15 0 ) 0 9 1
摘 要 : 依据教育部文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 , 并以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 赛里格曼倡导的积极心理学
运动为理论依据 , 提出心理健 康教育立体化教育模式 的概念 , 点阐述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 目标 、 重 原则 、 内 容、 实施 和评估 等 , 旨在通过科学整合各种教 育形式 ,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向专业化发 展 , 心理健 康教育取得更好 使
那些处于某种 “ 逆境 ” 件下 的人们 知道如何求得 生存并得 条 到 良好 的发展 , 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 的普通人 学会 怎样建立起高质量 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 积极 心理学 对人性有着更科学 的理 解与认识 , 认为心理学的使命应该是 帮助人开发潜能 , 使人乐观地面对生活 , 追求人生幸福。 积极 心理学理 论给心理 健康教育模 式的建构 提供 了理 论背景 ,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加关注全体 学生 的心理发展 , 把帮助人追求幸福生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 的终极 目标 , 注人 的潜 能发挥 , 关 重视学生 的 自我调节 与体 验, 努力增加身心积极 因素 , 保持生命最佳状态 , 而提高心 从 理免疫力 和抵抗力 。
心理健康教育 的模式 , 是以某种 框架或结构为基础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 的方式 , 是在 相应 的心 理健 康教育理念指导下 建 构出来的 , 包括 教育 目标 、 原则 、 内容 、 织实施和评 估体 组 系等相关 内容的理论 , 以指导心理健康教 育实践取得更 好的 教育效果。从 目前高校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的实践上看 , 大体 上 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 一种是治 疗型心理 健康 医学模 式, 这种模式 以消 除学 生心理 问题 为出发点 与落脚点 , 重视 心理 咨询室建设 工作 , 用心理治疗 的方法 , 患有心理疾 采 对 病 的学生给予高度关 爱 , 力避免恶 性事件 的发生 , 努 具有 明 显 的医学特征 ; 第二种是普 及型心理 健康保健模 式 , 这种模 式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为 目的, 用教学 、 采 讲座 、 咨询指导 的 方法 , 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 意识 , 普及心理保健 常识 , 具有明 显的教育特征 ; 三种是提 高型心理健 康训练模 式 , 第 这种模
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创新路径
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2019第8期中(总第309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它更多的新内涵。
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能加深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打破各学科之间发展的界限、障碍,促进各学科门类的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视角不断拓展,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向外延伸,并且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生活的激情,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但也存在专业的心理健康师资力量不够完备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具有很强的心理学教育知识体系,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然而在各大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中对专业讲师的配备不够完善;此外心理学知识体系不完善,从学科角度来讲,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可能会忽略心理学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定位,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科的专业术语不同,可能导致其在心理学摄入中理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二、高职院校学生易于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通过控制变量法,把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来源等作为自变量,通过专业的测量方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情况进行分析。
认为在性别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年级上,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值在大一到大二之间呈增长趋势,但大三稍有下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大三学生面临着就业竞争的压力,对自我能力态度是怀疑的。
但是具体这一研究是否具有专业性,其结果是否真实可靠,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数据源,增加数据广度和特殊性进一步验证。
在专业上,也得出相似的结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科学技术日益繁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社会的分工程度越来越细化,当代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日益多样化,许多新开设的专业都要求综合性人才,许多新专业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因此不同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和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论述了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工作新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期对高职院校开展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标签:高职高专学生;创新性研究;心理健康;模式一、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英团队。
首先,组建心理咨询室,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
其次,加强对教育工作者,如各个系负责领导、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提高领导和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领导和教师更好地掌握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和制度的水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到广大学生当中。
二、打造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
该课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应对挫折、情绪调控、个性完善、学会学习、爱情认知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提供自我认知。
大一下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为学生人际交往、就业择业打下坚实基础。
以这两门课程为教育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师生互动、活动为先、优化为主,突出践行与体验。
三、建立网络建设渠道以三级网络建设为渠道,构建学生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先后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系心理研究中心工作站与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点,保证校、系、班之间心理信息交流体系的畅通,并制定了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的培训制度。
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强化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应该以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全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场域—惯习”理论下的高职心理素质教育路径探索
“场域—惯习”理论下的高职心理素质教育路径探索作者:党珊珊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6年第1期党珊珊(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00)摘要:本研究针对安徽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以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为指导,围绕“场域”“惯习”两个主要概念,对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路径、工作网络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子场域和新的锲入点。
关键词:场域:惯习;心理素质教育;路径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06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41—03收稿日期:2015—09—15作者简介:党珊珊(1981—),女,山东济南人,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论文简介:本文曾获得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论文评审三等奖。
当今社会处于飞速转型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留守儿童剧增;再加上信息时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高校学生们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
近年来,有着形形色色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全面促成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的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摇篮,其人才培育质量关系国计民生。
在高职院校,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现状相对于本科而言,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且多聚焦于对少数“问题学生”的心理矫治和危机预防上。
心理素质教育除了有少数“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解决外,还有更多的“健康学生”的心理素质亟待提升。
纵观近年来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现状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课程资源构建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课程资源构建作者:何炎芬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14期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文章旨在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试图探索一种立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的,更具教育实效的立体化心理课程教育资源。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246-02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the main channe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teaching state quo of exis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a kind of more psychologically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stereoscopic psychological courses educ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stereoscopic curriculum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文章旨在探索如何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立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构建适用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课程资源,使其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为学生的心理成长服务。
探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发展的实践路径
探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发展的实践路径【摘要】现代社会高压力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面临着困境与挑战,包括咨询师队伍不足、服务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
为此,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探索提升咨询效果的路径至关重要。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围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服务渠道、提升专业水平等方面展开,并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实践模式。
通过总结实践路径,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助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实践路径、心理咨询服务、困境与挑战、心理咨询师队伍、效果提升、实践模式、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方面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群体的一大难题,而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
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提升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还可以预防和及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和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提供专业和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就业压力等,这些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心育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心育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摘要】“心育文化”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当前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的各个阶段。
以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品质,完善其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育文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模式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也有自身鲜明的个性。
在“心育文化”视域下,要想做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握好高职生的心理特征,构建行之有效的模式,做到机制健全、有的放矢。
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资源和实施路径进行有效优化整合,构建起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将“内趋式”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全过程,实现高职生心灵的和谐发展,继而转变为高职院校的一种理念——使学生身心健康地走向社会,一路阳光相伴!一、“心育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一)“心育文化”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尚无普适性模式“心育文化”视域下,高校更加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育“全人”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在我国,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尚无通用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国内有一些学者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过研究,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探讨;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高职院校特殊群体(女生、贫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研究在一些方面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但是在“心育文化”视域下,上述研究还不能解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性研究、不能形成通用模式,缺乏普适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 , 很多院校 只是 单纯地关注在 校学生 的心理问题 , 对 于到 外 地 实 习 的学 生 的 心 理 问题 关 注 度 不 够 。 由 于 高 职 院 校 的 学 制特点 , 实习期往 往 占了学制 的 i分 之一 或更 长 时间 。而 在 实习期问 , 学 生 要 面 临 着 人际 关 系 复 杂 、 就 业 压 力 加 大 等 诸 多
关 键 词 : 心理 健 康 ; 立体 化 模 式 ; 网络 技 术
快 节 奏 的生 活 方 式 不 叮避 免 地 给 人 们 的 心 理 带 来 了一 系
列问题 ,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然而 因为各种原 因 , 很 多高职 院校对 这一 问题一 直没有 重视 , 导致 心理健 康 教育 成 为高职教 育的短板 。在 这种情 况下 , 提 高学 生 对心理 健康 教 育 的 认识 , 完善相关 制度 , 加 大办学 资源 投入 , 才 能 有 效 地 改
方面的『 术 ] 扰, 这 时 的 心 理 辅 导 就 显 得 极 为 重 要 。 如 果 学 校 对
课程等教学 资源 , 对本校学生进行有针对 性 的心理健康教 育。 心理教 师要对学 生在不 同期 间 的心理角 色进行 分析研 究 , 要 让 大学 生清楚 自己在 学校 的角色 定位 , 明 白在未来 行业 领域 要 担负的心理角色要 求 , 让他们 找准 自己在 不 同环 境下 的角 色定位 , 这将会对他们 的在校学 习、 校外实 习以及未 来的工作 有极大的帮助。
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数量不足 、 专业 技能不 突 出、 教 学效 果 不 理 想 等 诸 多 问题 , 加 强对 心理教 师的专 业培 训势 在必行。教师通过定期 参加 学 习, 可 以 了解 到 最 新 的 心 理 健
康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只有提高心理专兼 职教师 的业 务水 平, 才能更好地增 强教 学效果 , 服务学 生 。因此 , 学 校应 该组
2 . 优 化 心 理 健 康 教 师 的 配 置
生时 , 教师往往难 以对学 生进行 恰 当的疏 导 , 致 使效 果 不佳 ,
使 一 般 的 心理 问题 最 后 演变 成 了 比较 严 重 的 心 理 问 题 。 2 .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认 识 及 观 念存 在 偏 差 心 理 健 康 问题 是 今 社 会 一 个 普 遍 的 问 题 , 每 个 人 在 不 同 的 阶段 或 多 或 少 、 或 轻 或 重 都 会 出 现 一 些 心 理 障 碍 和 闲惑 。 对 于 大 多数 学 牛 来 说 , 普 及 性 的 心 理 指 导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注 学 生 的成 长 和 发 展 , 防 患于 未然 才 是首 先要 解 决 的 问题 。
总筇 4 5 8期
教育 观察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 育立体化模式路径探 索
沈 浮
( 杭 州科 技职 业技 术 学院 ,浙 江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杭州
3 1 1 4 0 0 )
要 :快节奏的 生活让 高职 院校 大学生的心理 问题表 现得 更加 突 出,然 而制度 不够 完善 ,认识存 在误 区以及
资金 投 入 不足 等 因素 使 高职 院校 的 心 理 健 康 教 育存 在 许 多 问题 。本 文探 究 了 目前 高职 院校 心 理 健 康教 育 存 在 的 问题 , 并 提 出 了构 建 高职 院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立体 化 模 式 的 方 法 。
善这一状况。
至造成 不可逆的心 理伤 害。第 二 , 学校 心理健 康教 育 的体系 不 够健 全。虽然很 多学 校试 图完善 心理健 康教 育体 系 , 并且 借助网络建立学校 心理教 育 中心 , 采 取专职 教师 和学 生心理 辅导员配合 的模式 , 但是 由于管 理上存在 多头负责 、 管理不 一 等问题 , 所 以造成 信息互 通不 畅 , 效率不 高 , 因而无法 有效 地 使一些学生 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 二、 构 建 高职 院 校 心 理 健康 教 育 立体 化 模 式 的 方 法 1 . 运 用网络平 台, 增加教 学资源 , 创立教 学新模式 首先 , 要 把传 统的教学 资源 与网络资源 结合起 来 , 让课 堂 变得更加 丰富多彩 。其 次 , 利 用体 验式教 学模 式让 学生 参与
理 课程 教 学 l 方 面 明 显 存 在 精 力 不 足 的 情 况 。其 次 , 由于心理
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 心理健 康课 程往往 变成 了聊 天和谈 心 , 或
变 成 了单 纯 的 理 论 知 识 的 传 授 , 很 多 学 生 缺 乏 对 课 程 学 习 的 兴趣 , 教学效 果不佳 , 失 去 了 课 程 应 有 的 意 义 和 作 用 。最 后 , 由 于没 有 接 受 过 专业 、 系统的心理学科 学习培训 , 缺 乏 相 关 的 心理理论知识 和基本 的技 能, 当 遇 到 一 些 疑 难 问 题 及 问 题 学
一
、
首先 , 许 多学 校 的 心 理 健 康 任 课 教 师 不 够 专 业 。 由 于 编 制限制 , 除 了少 数 心 理健 康 课 教 师 有 相 应 的 专 业 背 景 , 很 多 心
理健康课教师常 常 F } 1 兼 职教 师 , 特别 是一 些二 级学 院 的辅导 员担任。而这些兼职 教师 还要 负责学 生管 理工 作 , 所 以在心
课程教学 ,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心 理 课 程 的 兴 趣 。根据课程安排 , 教师在完成规定 的教 学 目标 和任务外 , 要 让 学 生 体 验 到 更 加 丰 富 多 彩 的课 程 。 最 后 , 学 校 要 开 发 校 本
目前 高 职 院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1 . 师 资 队 伍 不 够 专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