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利用》说课课件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水果电池探究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果电池探究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果电池探究课》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1. 【活动课题的由来】
在鲁科版⾼⼀化学2 必修第2 章第3 节《化学反应的利⽤》⼀节学习了原电池。
那么,学⽣如何使⽤⽣活中常见的材料做成⼀个效果较好的
⽔果电池呢?所制作的⽔果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反应怎样写?正负极如何
判断?不知道两电极是什么材料⼜该如何判断呢?影响⽔果电池的电流的
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影响⽔果电池的电压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依据新课
程的理念,设计成了实验探究活动课。
⽤⽣活中的材料进⾏实验探究,既
能引起学⽣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的探究意识,从⽽促进学⽣核⼼化学素养,也加强了化学与⽣活的联系。
2. 【教学⽬标】
(1) 巩固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
(2) 认识影响⽔果电池产⽣电流⼤⼩的因素;
(3) 形成多⾓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4) 加强化学与⽣活的联系;
(5) 通过学习活动,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和初步研究问题的⽅法;
(6) 通过教师和学⽣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1
上⼀页下⼀页。
高中化学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班级姓名学号【要求】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课前预习案】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以Cu-Zn- H2SO4原电池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由于_____活泼,容易_____电子,锌原子失去电子被______成Zn2+进入溶液,锌片的质量减小,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溶液中的______从铜片得到电子而被______形成氢原子, 氢原子再结合成氢气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电极反应式:负极: Zn -2e- = Zn2+正极: 2H++2e-=H2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______离子移向正极, ______离子移向负极。
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注:负极必须能与电解质溶液的粒子发生反应二.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1)负极——失电子,发生反应(一般是负极本身失电子)(2)正极——得电子,发生反应(一般是溶液中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或正极本身得电子)(3)总反应式(即电池反应)= 正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例1.一原电池如右图所示:试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正极:负极:总式:FeCl3溶液4、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的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内电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移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移向原电池负极。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一、说教材《化学反应的表示》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2节的内容,化学方程式不仅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基本内容有三:一是化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定义),二是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意义),三是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怎样书写)。
本课题是继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含义之后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学生以后自主应用这一化学语言奠定基础,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也认识了一些化学反应和他们的文字表达式,上一节中又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已具备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对于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通过教师设置疑问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学生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具体计算中来。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能够描述某一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
能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通过书写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并能根据反应事实写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法:最小公倍数法。
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等。
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所获得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任何事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化学的乐趣,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
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化学键说课课件
+1
1
+17
8
2
7
e
二位好!我有一个好办法.你们每人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就象共同分享快乐一样共同拥有.行吗?
好 呵 谢 谢
好 呵 谢 谢
+1
1
+17
8
2
7
e
H原子,你愿意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吗?
Cl原子,你愿意拿出一个电子共用吗?
我给你们点燃之后,你们要结合在一起,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意
教材分析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是《化学必修2》 中第二章第一节内容,继初中的物质变 化,化学反应之后,通过对化学键概念 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以”化学 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 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 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
离子键: NaF CaO KBr BaCl2 MgCl2
共价键: CH4 H2O HF O2 CO 2
提出问题: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1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和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对离子键、共价键本质的理解。
1
本节课内容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情景激发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思考,分析和总结。
小组讨论
3
本节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通电
化学说课ppt课件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节课总结
重点知识回顾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互动分析
对本节课的课堂互动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参与度、 回答问题的质量等。
教学效果评估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本节课的教学 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节课预告
01
教学内容介绍
简要介绍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
耐心解答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耐心倾听并给予详细的解答,同时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鼓励多种答案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 的发散性思维。
分组讨论
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以提高 讨论的效率和效果。
设定主题
为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教师应设定明确的讨论主题和目标。
02
重点难点提示
指出下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和记笔记。
03
教学方法预告
预告下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等,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
学生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安排
布置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作业要求说明
说明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提交方式,确保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作业批改与反馈
引导讨论方向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课堂互动游戏
选择合适的游戏
选择适合化学知识和学 生特点的互动游戏,如 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 。
调动学生参与
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习化学知识。
总结与反思
化学反应的利用PPT课件
一、探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㈠制备原理
△ MnO2 + 4HCl(浓) == MnCl2 +
㈢收集方法
固体
液体
Cl2↑+ 2H2O
㈡装置类型
㈣尾气处理
常见尾气的处理装置:
A
B
C
D
说明:1、装置A适用于吸收溶解速度慢且溶解度小 的气体; 2、装置 B适用于溶解速度快且极易溶于水的 气体(防止倒吸); 3、装置 C适用于少量尾气气体的收集; 4、 装置D适用于难以吸收气体的尾气处理。
2.还能选用其他试剂反应制取氯气吗?
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代替二氧化锰和 浓盐酸反应来制取氯气。
2KMnO4+16HCl =2KCl +2MnCl2+5Cl2 +8H2O
(Cl2中有 HCl、H2O杂质, 思 3、如果要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该装置 考 的设计是否完美?如果有漏洞应怎样改进? 应增加除杂装置) 质 疑
Cl2中的HCl (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 常见的净化装置 H2O(用浓H2SO4除去)
液态试剂
固态试剂
固态试剂
注意除杂装置的连接顺序:
气流方向
饱和食盐水 (除HCl)
浓 H2SO4 (除H2O气)
一套完整的制取氯气的装置:
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
收集 装置
尾气处 理装置
3、化学前沿 ——分子设计与新物质合成
“化学前沿”给大家展示了尖端科技 的发展动态,说明人们已经从最初 的“不经意”发现物质进入到主观 设计分子结构,合成自然界中存在 或不存在的物质。分子设计的思想 是化学理论的进展对于整个化学学 科的影响的集中表现,在选修模块 “物质结构与性质”中会继续探讨。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4章 认识化学反应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
谢谢 大家
[答案] 解题步骤
设:按题意设未知量 写:写出题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找:找出相关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书写格式
解题步骤 比:建立含有未知量 的比例关系
求和答:求得未知 量,并作答
书写格式
4.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利 用化学方程式中已知物质的质量与待求物质的质量之间建立起比例 关系,可以计算待求物质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化工生 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表示反应 质的 方面 物、生成物
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水;反应条 件:点燃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量的 方面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②表示反应物、生 成物之间的粒子个 量的 数比(即化学式前 方面 面的化学计量数之 比)
C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设:按题意设未知量。 (2)写:写出题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相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4)比:建立含有未知量的比例关系。 (5)求和答:求得未知量,并作答。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书写步骤: 一写、二配、三注、四查。
一写
二配
三注 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
四查 条件标注是否正确,生成物状态符号是否恰当
典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
典例2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3
2
2
6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第4章 认识化学反应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
九上化学 HJ
《化学反应的方向》课件
焓变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物质的种类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能量 ,因此具有不同的焓变。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越大,具有的能 量越高,因此具有的焓变 越大。
温度
温度越高,具有的能量越 高,因此具有的焓变越大 。
03
CATALOGUE
熵变与化学反应方向
熵变的概念
熵
表示系统混乱度或无序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
熵变
《化学反应的方向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化学反应的方向概述 • 焓变与化学反应方向 • 熵变与化学反应方向 • 温度与化学反应方向 • 综合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
01
CATALOGUE
化学反应的方向概述
定义与概念
化学反应方向
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向生成 物转化的方向。
反应自发进行
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化学 反应总是向着能量降低、熵增加 的方向进行。
综合分析化学反应方向的实例
实例一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是一个放热反应,ΔH为负值;同时,该反应熵减, ΔS为负值。根据ΔH-TΔS判据,该反应在常温下自发向右进行。
实例二
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吸热反应,ΔH为正值;同时,该 反应熵增,ΔS为正值。根据ΔH-TΔS判据,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向右进行。
综合分析化学反应方向的注意事项
注意温度的影响
在应用ΔH-TΔS判据时,需要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在高温 下,放热反应也可能不自发进行;在低温下,吸热反应也 可能自发进行。
注意熵变的正负号
熵变ΔS的正负号对判断反应方向至关重要。熵增有利于自 发反应的进行,而熵减则不利于自发反应的进行。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氯气的制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化学反的特点是什么有新物质生成,人们利用这些反应,来制备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用途的新物质,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评价与概括】1、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规律有了哪些了解?我们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了这些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既有物质的变化也有能量的变化。
2、化学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你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有哪些应用?概括学生发言,展示各种图片(可由网上下载)。
指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被应用在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上,能量的变化被应用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点评】重在分析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
肯定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所作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认识人们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以及能量的转化。
本节课先来探究有关新物质的制备。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讲述】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中大多含有氯元素,如次氯酸盐和二氧化氯等,它们都可以由氯气和其它物质反应制得,那么,氯气又是如何制备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以氯气的制备为例来学习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氯气【思考】回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做同步训练相关题目。
【讲述】反应②是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石时,把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生成,产生的就是氯气。
至今,实验室中仍用这种方法制取氯气。
反应③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氯气的方法之一。
【板书】反应原理:MnO2+4HCl =MnCl2+Cl2↑+2H2O△ 【过渡】确定了反应原理和药品,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装置。
《化学反应的限度》PPT课件
例: N2 + 3H2
催化剂
2NH3
平衡特征: 逆: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等:V正 =V逆 =0(不同的平衡对应不同的速率) 动:平衡时正逆反应均未停止,只是速率相等 定: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保持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其中,“等”和“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关
2.反应物的转化率:
⊿ c (一) v = —— = ⊿ t V⊿ t 注意 1. 是平均值,只取正值 2.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 (A)
复习:
⊿n
3.不用固体、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无浓度)
4.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之比 =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之比
(二)比较反应的快慢,应取同一参照 物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H2 + I2
正向反应 逆向反应
2HI
正 逆
正反应:反应物→生成物 逆反应:生成物→反应物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2和1mol I2发生反应 (1)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度哪个大? (2)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与逆反应哪个 反应速率大? (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如何变化? (4)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与v(逆)怎样变化?
逆向反应
2HI(g)
请继续分析: (5)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 止”? 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6)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不再改变 (7)给这个状态命名 平衡状态 (8)反应真的停止了吗? NO 处于动态平衡
(1)0~t1:v(正)>v(逆) 反 应 速 率 (2)t1以后: v(正)=v(逆) 各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
反应开始:c(反应物)最大,(正)最大 c(生成物)为零,(逆)最小
高中化学说课ppt课件
有关的内容标准
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01
02
教学目标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三节 化学键 以前两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物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课时建议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2课时
第三节 化学键 3课时Biblioteka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3课时
机动与复习 2课时
2
从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入手,分析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
3
通过第三周期元素代表物的性质,认识元素周期律,并拓展到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说明:所涉及到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通过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直接给出的,没有介绍排布的规律,主要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关内容在选修模块进行教学。
碱金属元素 卤族元素
钾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钾在空气中燃烧
本节结合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又引出原子核与元素性质关系:介绍核素、同位素
1
第二节,利用周期表的横向结构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通过周期来体现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通过有关数据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利用》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
《化学反应平衡》课件
在化学反应平衡状态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这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状态的重要标志。此外,对于气体反应体系,体系的总压强保持不变、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也是判断化学反应是 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化学反应平衡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可以将化学反应平衡分为等温、等压和等容三种类型。
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非 常大,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 会使化学反应平衡向着吸热方
向进行。
压力
压力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也 很大,压力变化会影响气体分 子的浓度,从而影响化学反应 平衡。
浓度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也会影 响化学反应平衡,增加反应物 的浓度会使平衡向着产物方向 进行。
04
化学反应平衡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平衡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合成氨、硫 酸生产、炼油等。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产物的产率 和纯度,降低能耗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例如,合成氨工业中,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原料配比等反 应条件,使反应向生成氨的方向进行,从而提高氨的产率。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平衡原理指出,在一定条件 下,可逆反应总是向着达到平衡状态 的方向进行。
化学反应平衡原理是建立在质量作用 定律基础上的,适用于封闭体系中进 行的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平衡原理还可以用来预测反 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态以及平衡移 动的方向和程度。
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
当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 浓度等)发生变化时,原有的 平衡状态会被打破,反应会向
详细描述
化学反应平衡是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的一种相对静止 状态,此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 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反应并未停止,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
化学反应的利用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利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
这是一节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主要从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层面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
下面我就分两课时为大家说一说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引入:首先由教师展示各种图片(如合成氨工厂、电解食盐水装置各种陶瓷材料等)。
指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被应用在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上,能量的变化被应用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此部分的设计意图:重在分析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
肯定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所作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人们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以及能量的变化.本节课先来探索氯气的制备。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阅读活动探究中瑞典化学家舍勒无意中制得氯气的内容,分析以下三个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① ② 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角度分析,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2、你认为哪个反应原理适合工业生产,哪个反应原理可以用在实验室中?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可得出这两个反应都是利用了氧化剂把—1价的Cl 变成了0价的Cl .再由多媒体展示电解食盐水装置,说明工业上利用反应②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总结说明反应①从原料、反应条件分析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氯气,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氯气的方法之一。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1 -绪论
16
• 2.建立数学模型 • 依照物理模型和相关的已知原理,写出
描述物理模型的数学方程及其初始和边 界条件。 • 3.用模型方程的解讨论客体的特性规律
17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化学反应工 程问题
• 基本步骤为: • 1.小试研究化学反应规律; • 2. • 3.利用计算机或其它手段综合反应规律
和传递规律,预测大型反应器性能,寻 找优化条件; • 4.热模实验检验数学模型的等效性。
18
2
• 工业规模的化学反应较之实验室规模要 复杂得多,在实验室规模上影响不大的 质量和热量传递因素,在工业规模可能 起着主导作用。在工业反应器中既有化 学反应过程,又有物理过程。物理过程 与化学过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可 能导致工业反应器内的反应结果与实验 室规模大相径庭。
3
• 工业反应器中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的主 要物理过程是:(1)由物料的不均匀混合 和停留时间不同引起的传质过程;(2)由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产生的传热过程;(3) 多相催化反应中在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 与传热过程。这些物理过程与化学反应 过程同时发生。
4
• 从本质上说,物理过程不会改变化学反 应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即反应动力学规 律不因为物理过程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但是流体流动、传质、传热过程会影响 实际反应场所的温度和参与反应的各组 分浓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最终影响到反 应的结果。
5
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
• 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方法很多,常 按下列四种方法进行分类。
绪论
• 化学反应工程学是一门研究涉及化学反 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难溶或微溶于 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 水的气体, 水的气体,如:O2、 如:H2、NH3、CH4 NO、 H2、NO、CH4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氯气,不与空气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氯气,不与空气反应,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等特 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 点,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2 必修) 化学2(必修)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巨野一中 吕海凤
说课程序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 一 ) 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知识 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 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 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 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 知识上重点、难点: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 方法上重点、难点: 探究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形成。 探究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形成。
说教法: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体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 素质教育体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二 者要相互促进,为此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者要相互促进,为此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即创设问题情境---交流研 1、实验探究法。 即创设问题情境--交流研 --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讨--动手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和 尝试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新的领悟。 尝试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新的领悟。 情景激学法。 运用启发式语言, 2、情景激学法。 运用启发式语言,将知识 转化为情景,启发诱导,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 转化为情景,启发诱导, 主动探索。 主动探索。
本课时教材从制造新物质这个方面对化学 反应价值进行概括、 整合, 反应价值进行概括 、 整合 , 从而体现化学对提 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 深化和提升对化学的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 深化和提升对化学的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 本课时以“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本课时以 “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 为主 向学生展示化学创造力的同时, 题,向学生展示化学创造力的同时,以Cl2 的制 备为例, 备为例 , 来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并总结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 ,并总结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
A.①② C.③⑤
B.②③ D.②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知识。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移能力、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讨论同一种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问题讨论同一种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有不同的用途,请思考右图的装置都有哪些用途? 有不同的用途,请思考右图的装置都有哪些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 通过“交流 研讨” 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 研讨 综合的能力。 综合的能力。 活动·探究 探究” (2)通过 “活动 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 识进一步具体化。 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 尾气处理方法, 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尾气处理方法,了解 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 氯气的制取” 探究—氯气的制取 (3)通过“活动 探究 氯气的制取”,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 引导是向导, 探究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 , 引导是向导 , 是核心,实验是方法,体现教师为主导, 是核心,实验是方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教学思想, 为主体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 新精神。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学习 中的新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中的新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体会从学 会到会学这样一个美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 会到会学这样一个美好的过程, 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浓盐酸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演示实验室制 的过程, 取Cl2的过程,收集一瓶干 燥纯净的氯气。 燥纯净的氯气。让学生体 验科学的严谨性。 验科学的严谨性。
二氧化锰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NaOH溶液 NaOH溶液
实验流程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 生自主小结, 体 生自主小结, 会物质制备的一般 思路, 思路,使知识系统 化,培养学生的归 纳能力和知识提升 能力,突出本节的 能力, 重点。 重点。
净化装置
固态试剂
液态试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Cl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Cl2 的性质和实验室 的反应原理,选择Cl 的净化装置。 制Cl2的反应原理,选择Cl2的净化装置。
Cl2净化装置
气流方向
饱和食盐水
浓 H2SO4
注意: 注意:装置的顺序和 气流的方向。
收集装置
收集比空气重的 气体, 气体,如:O2、NO2
交流讨论
A F E C F C B D
饱和食盐水 浓 H2S将所选仪器组装成一套完整的装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将所选仪器组装成一套完整的装置, 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科 学探索精神。 学探索精神。
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图
c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Cl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Cl2的 性质选择尾气处理装置。 性质选择尾气处理装置。
氯气? 氯气?
Cl2尾气处理装置
多余的Cl 多余的Cl2 NaOH溶液 溶液
Cl2 + 2NaOH
通电
NaCl + NaClO + H2O
思考:能否应用Ca(OH) 溶液代替NaOH溶液呢? NaOH溶液呢 思考 能否应用Ca(OH)2溶液代替NaOH溶液呢?若生活中 能否应用 氯气泄露,可用毛巾沾取Ca(OH) 溶液抑或NaOH溶液? NaOH溶液 氯气泄露,可用毛巾沾取Ca(OH)2溶液抑或NaOH溶液?
物质性质 反应原理 仪器药品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迁移应用 1.在实验室中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常使生 在实验室中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成的氯气依次通过两个洗气瓶, 成的氯气依次通过两个洗气瓶,这两个瓶内盛 放的试剂依次是( 放的试剂依次是( )
①盐酸 ④石灰水 ②饱和食盐水 ⑤烧碱溶液 ③浓硫酸
引入新课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中常用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化学反 化学反应中常用哪些现象? 应中有哪些主要变化? 应中有哪些主要变化?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创设情景,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实验室如何利用化学反应 氯气? 制备氯气?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通电 ②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工业制氯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实验 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一套完整的制气装置应该包括哪几方面? 一套完整的制气装置应该包括哪几方面?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净化装置
口进气, 口排气, (4)若瓶内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从A 口进气,从B口排气,可作 若瓶内加入适量的浓硫酸, 气体净化 __________的装置 的装置。 __________的装置。
作业
课本第54页第3 课本第54页第3题。 54页第 阅读--课本P 页化学前沿。 --课本 阅读--课本P49页化学前沿。 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三、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阅读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阅读讨论法。 学习过程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己创设情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 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自觉养成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气体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气体 的制备知识, (如:CO2、H2、O2)的制备知识, 找出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 找出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
发生装置
固体+ 固体+固体
固体+ 固体+液体
固体(液体 + 固体 液体)+液体 液体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 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O 2、 Cl2等 密度比空气大 (1)从A口进气,从B口排出瓶内的空气,可收集___________ 1)从 口进气, 口排出瓶内的空气,可收集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