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三忌”与“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cd98b1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e.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管理中,有一些“三忌三宜”的原则,教师们在教学管理中需要时刻注意这些原则,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三忌1. 忌急躁急躁是教学管理中的大忌,它会导致教师在管理中失去冷静和理性,做出错误的决策和处理。
有时候,教学中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处理,但是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冷静对待,不要轻举妄动,要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急躁的处理方式容易造成事情的扩大和混乱,最终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 忌偏激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要避免偏激的行为,即要做到客观公正地对待问题。
有时候,教学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复杂的问题,容易让教师情绪化和偏激处理。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避免偏激的言行,做到平心静气地处理问题,不要让自己情绪左右了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结果。
3. 忌懒散教学管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生活习惯和教育教学知识储备,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避免懒散的工作态度,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懒散的工作态度会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声誉。
二、三宜1. 宜平和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要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和情绪左右。
教学管理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教师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以妥善处理问题。
平和的心态能使教师有效地处理问题,不被情绪左右,保证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和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
2. 宜客观教学管理需要教师有客观的视角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被主观意识左右。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袒一方,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保持公正、客观的处理问题的态度,最终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理结果。
3. 宜勤奋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勤勉工作,全身心地为教学管理做好服务。
勤奋的工作态度会使教师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认真负责地处理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0be63f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a.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是指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在教学管理中,有一些“三忌三宜”的原则需要遵守,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学生成绩优异。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忌”和“三宜”。
一、“三忌”1.忌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管理中一大忌是追求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过分追求成绩,只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不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创造力不足。
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不仅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2.忌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另一个教学管理的忌是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教学管理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有时候,为了追求高分率或者保证班级数量,教师可能会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别差异。
这样做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提升。
3.忌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情感沟通在教学管理中的另一个忌是片面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情感沟通。
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如果教师只注重讲解和问答,忽视了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和关怀,那么学生会感到冷漠和无趣。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创造开放、互动和关怀的学习氛围。
1.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c78057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f.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师生的教学效果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而在教学管理中,有一些“忌讳”和“宜忌”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它们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1. 忌贪功:在教学管理中,贪功指的是追求虚名、虚荣,追求一时的功成名就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些学校领导和教育管理者追求表面的知名度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这样的贪功行为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
2. 忌懒惰: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计划、组织和执行,而一些教师和管理者由于懒惰,而不愿意认真投入,这样就会导致教学管理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不能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
3. 忌惰性: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中,有些人出于惰性,不愿意创新尝试和改进工作方式,而是一成不变地按部就班,这样就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效果的不断下降。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教学管理中的“三忌”,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警惕,避免犯下这些错误。
二、三宜1. 宜深入了解学生:教学管理者要宜深入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措施。
2. 宜注重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师生关系的融洽和互信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
管理者要宜重视师生关系,要注重和师生的沟通和交流,要尊重师生的个性和尊严,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管理的有效进行。
3. 宜鼓励创新:在教学管理中,宜鼓励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的改进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教学管理者要宜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这样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青年教师说课三忌三宜
![青年教师说课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ab7b59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b.png)
青年教师说课三忌三宜一、三忌:1. 说教忌说教是指单向的灌输式讲解,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还容易忽视学生的思维创新,造成教学效果的下降。
2. 针锋相对忌针锋相对是指一方对另一方产生攻击和反击的态度和行为。
如果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自己的理念和观点,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那么很容易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教学效果。
3. 泛泛而谈忌泛泛而谈是指说课内容过于空泛,缺乏深度和详尽的分析。
如教师只是大概地讲述课程内容,而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细节描述,那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三宜:1. 设问宜设问是指教师在讲解课程时针对某些问题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前设问,预留出空间供学生自行思考和回答。
2. 实例宜实例是指具体的事例或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讲知识的真实应用场景。
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举一反三,通过实际实例向学生清晰地展示知识点的具体地应用方式和实用价值。
3. 细节宜细节是指教学过程中一些小的细节和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讲知识。
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细节的展示和解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本质。
如教师可以注意在一些难理解的地方用比喻、联想等方式,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总之,青年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避免说教、针锋相对和泛泛而谈的忌讳,并坚持设问、实例和细节的宜则,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成功的教育形象。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ea1b20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5.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是指在教学管理中,应该避免的三个错误和应该采取的三种正确做法。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将具体介绍“三忌三宜”的含义和具体操作。
忌一:忌盲从。
教学管理中,有时候教师容易盲目跟风,盲目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教材,而忽略了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
这种盲从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下降,甚至是创造了教学的混乱。
宜一:注重独立思考。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教师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忌二:忌权威主义。
在教学管理中,有些教师容易采取权威主义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权威和规定,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权威主义的做法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宜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教师还应该将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忌三:忌刻意偏颇。
在教学管理中,有些教师容易偏袒一些学生,或者过分施压一些学生,从而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这种刻意偏颇的做法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公平感和紧张氛围,从而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宜三:注重公正和公平。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公正和公平,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对待所有学生以公正的态度。
教师应该建立严格的评判标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反馈。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帮助每个学生发挥潜力,取得进步。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避免忌盲从、忌权威主义和忌刻意偏颇的错误做法,而应该注重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注重公正和公平的正确做法。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e2962caf45b307e871979d.png)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处理好生活化与数学严谨的逻辑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调整.
2.要有勇气实现教师身份、角色的转换:从主导到参与、引领.这个尺度如何拿捏准确?一堂没有按照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的课、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尽管学生有其他方面的收获;是不是一堂失败的课?反之,如果课堂完全按照老师的预定,完美的上演(大多数公开课——甚至多次重演)学生收获了知识,但却没有主动思考.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不想要的,是我们想要改变的.换一种说法:学生带着问题来,没有问题走;还是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
3.教法设计要有新意:苦学不如勤学,勤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激活课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适度设置障碍,锤炼意志品质.。
说数学课的“宜”与“忌”
![说数学课的“宜”与“忌”](https://img.taocdn.com/s3/m/27e8786302768e9951e738f0.png)
2 0 1 4 年第 2 O期
说数学课的“ 宜" 与“ 忌”
樊 玉敏
( 南京市第五 十四中学 , 2 1 0 0 0 0 )
教学设计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 , 凝 聚着教师 对教学的理解 、 感悟和对 教育 的理想、 追求 , 闪烁着 教师 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 说数学课 作为教师必
备 的一项 基本 功 , 能 展示 出教 师在 “ 把握教学大纲 ,
等方面独到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淋漓尽致 的再现出 来 .笔者 以为 “ 说” 数 学课 的一 般从 析教 材 、 析 学情 、
析 目标 、 析 教 材处理 、 析教 法学 法 、 析 教学 过程 、 析 板 书、 析反 思这 八个方 面来 进行.
内容 及评 价等 方面浅 谈说 好数 学课 的“ 宜” 与“ 忌” .
学知识体系建构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发 挥的地位与作用. 忌: 分 析 教 材 不 能 照 搬 教 材 或 教 参 中对 本 章 ( 节或课) 内容的阐述 , 要有教师本人对数学课程或
教材 的理解 .
1 说 课 的必 要 性
( 1 ) 数 列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函数 , 它 在 整 个 中 学 数 学教 学 内容 中 , 处 于一个 知识 汇合 点 的地位 , 很 多知
识都 与数 列有 着密 切联 系.
生观察 、 分析与解决 问题等数学能力. ” 数学课堂教 学是实现课程任务 的主阵地与主渠道 , 精准 的教学
设 计 和组织 实施 是达 成培在学 生 学 习 了等 差 数 列 的基 础 上, 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并为等 比数列
求和公式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 3 ) 不仅如此 , 教学 中所渗 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也是今后学生学习和工作必备的数学素养. 2 . 2 析学情 宜: 教 师在 分 析学 情 时应 重 点 阐述 授课 对 象 的 具体特点 、 学习现状和学习需要. 说清楚学习对象在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4bc2c81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7.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并避免教学管理中的“三忌”,同时也要掌握教学管理中的“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分别是忌信任、忌控制和忌宽容。
忌信任是指在教学管理中,不能过分地信任教师的自觉性和能力。
虽然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但是他们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
只有在严格的监管下,才能确保教师按照相关规定和纪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忌控制是指在教学管理中,不能过分地控制教师的自主权和创造力。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需要有充分的表达和发挥空间,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教育能力。
相反地,教学管理中的“三宜”是指宜鼓励、宜支持和宜配合。
宜鼓励是指在教学管理中,应当及时发现并鼓励教师的优点和亮点。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我们肯定和鼓励的。
宜支持是指在教学管理中,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给教师。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宜配合是指在教学管理中,应当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和要求,只有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只有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084f8c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5.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管理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忌讳”,同时也需要做到一些“宜忌”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三忌:1. 忌懒惰教师如果懒惰,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管理,那么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纪律不好,甚至出现严重的教育隐患。
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忌疏忽教学管理需要严谨细致。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纪律和行为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课堂秩序良好。
如果教师疏忽大意,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纪律出现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3. 忌死板教学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改进,不能一成不变。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尝试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积极的管理下更好地发展。
1. 宜激发潜能教学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的管理下更好地发展。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宜关爱关怀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发展。
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管理下茁壮成长。
3. 宜独特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合理的管理和指导。
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https://img.taocdn.com/s3/m/8a59ec106bd97f192279e959.png)
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理念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前的那些陈旧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数学教学了。
旧的教学模式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平时的数学作业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过程。
让我们的课堂缺乏活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落实到实处。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联系生活不要脱离经验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来展开教学,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
但是以往的数学教学在不同程度上都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不顾教材中所设置的学习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与经验。
要知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他们已经具备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的。
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数学经验,那么,他们就根本不能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所以,我们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经存在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乘法》时,教材中呈现的是三头大象运木头,每头大象运20根,问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由于我校地处苏北,学生很少能见到大象。
而且只是以一幅静止的画面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难的。
因为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铺垫,所以也许会对这样的情境创设不明白。
所以,当时我就把这个情境创设给修改了一下,不是三头大象运木头。
而是分别找三个同学,每人给他一张20元钱,然后让学生计算我一共给这三位同学多少钱?这样,学生由于是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乘法的,学生平时也用过20元钱,所以很快就知道了计算方法,就是求3个20是多少,这时候,再组织学生讨论算法,学生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用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培养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范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范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e79a1fcb14e852458fb57d6.png)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形成了以下认识.一、课堂注意力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基石(一)激发兴趣,促其投入,适时提醒,引起注意爱因斯坦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的讲解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要想巩固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和注意是孪生姐妹,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上课“走神”.一般学生“走神”大都是偶发性的.要将其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牵动学生,促其投入,调动思维,使他们的不良习惯没有萌生的机会,才能防微杜渐,不形成习惯性“走神”.要善于观察,才能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对症下药”,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二)抓住学生好奇心“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好奇”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地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陶行知先生曾对一个指责儿子拆卸闹钟的母亲予以批评——“扼杀了一个爱迪生” 的形象比喻.教师更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学业有成. 教师可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意境,激发其好奇心.如教学“有理数加法”,教师进入教室搓搓手,学生感到很奇怪,望着满脸困惑的学生,问: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吗?今天老师遇到了难题?……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好奇心,直奔本课主题.(三)积极地参与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注意被动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神思恍惚,注意力转移.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调动人的注意力的好方法.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去操作,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异常专注,学习才会更加有效.二、创新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基本保证.在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和实验老师分别利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两个程度相同的班级授课.我采用的方式是,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大屏幕演示太阳升起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把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在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得出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在随后的个人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所有的结论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课上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而另一位老师则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在学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强化.两节课的效果如何?我们课后进行了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地区别,但是在半个月后的月考中,我带的学生成绩明显地高于其他班级.这说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最终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三、用针对性预设达到精彩的生成生成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那么就得从学生这个主体而言,要动态生成有价值的思维就得有符合学生发展区域的成功预设.如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OEDF,HMNO为矩形.设BC=a EF=b,WH=c,则a,b,c的大小关系如何?把位置上毫无关系的线段联系起来,也需要考虑谁能代替这三条线段,显然利用矩形的性质和OA,OD,OM是同圆的半径,问题就解决了,把浅显的道理运用得恰到好处,说明同圆半径相等的朴实之处透露着深奥.在某圆的问题解决中注重同圆半径相等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特别是疑难问题明朗化.紧接着我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梯形ABCD,半圆与AB,AD,DC相切,若AB=4,DC=5 则BC=?这个问题由于条件比较多,方法灵活,难以得出结果,所以要挖掘隐含条件,这时同学们自然想到了过几个特殊点的半径,通过辅助线桥梁作用,利用同圆半径相等轻松解决问题,这样同学们作出了:连OM,过A 作AF⊥BC,则:△ABF≌△OBM,∴OB=AB=4,同理DC=OC=5.∴BC=9.这时同学们都活跃了起来,不断尝试着更多的方法,向往着更恰到好处地运用条件,这就是一种有效激发.另一名同学抢着说: 连OM,OA,AB,AD,都与半圆O相切,∴∠BAO=∠DAO,A D∥BC,∠DAO=∠AOB,∠BAO=∠AOB.∴BO=BA=4.同理OC=DC=5.∴BC=9.我们发现学生创造的同时,也了解了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同时后一种方法更使得大多数同学得以顿悟,这种结果是在层层有效教学设计下的必然生成.那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巧妙用到同圆半径相等这一朴素性质,使课堂生成恰到好处.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及学生的学习心理,那么预设恐怕在绝大多数学生中得不到创设,那么生成也是盲目的,就不能增强学生思维的自信心和主动性,那么预设也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当然就得不到预设目的.高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展开想象,高情感投入,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数学,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数学,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本领,将方法内化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策略.。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1749d9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7.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教学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教学管理中,有一些“忌讳”和“宜忌”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一、三忌1.忌急功近利在教学管理中,有一些教师会急功近利,追求眼前的利益,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学生的品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样重要。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只关注分数和成绩。
2.忌唯分数论3.忌一刀切在教学管理中,有些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一刀切”,即对学生一视同仁,不顾学生的差异性而进行教育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而不是一概而论。
忌一刀切的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不满和厌学,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注意避免忌一刀切的做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
二、三宜1.宜个性化教学教学管理中,宜个性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管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宜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2.宜情感教育在教学管理中,宜情感教育同样非常重要。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宜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https://img.taocdn.com/s3/m/307a8ce25ef7ba0d4a733bf3.png)
一
在 自主 构 建 的基 础 之上 , 没 有 学 生 主动 学 习 , 是不可能形成
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系统的。但是 , 我们现在 的数学教学往往 都是拿来主义 , 教师把现成的解答方法让学生学 习 , 让学生 接受 ,特别是一些形体 的计算公式 或者一些单位换算方面 的知识 ,我们很多教师都是简单地 演示 一遍后就让学生强 记, 让学生背诵 , 心中总是想 , 只要学生把这些 内容背会 了 , 那么他们就能熟练运用 。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 , 很多学生把 这些法则与定律都背 的滚瓜烂熟 , 但是一到实际运用 当中 , 却还是 出错 , 比如 , 在学 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 分米 与毫米 》 时, 教师出示 了这样一道题 目。在括号里填上合适单位 。小 明身高 1 2 o ( ) 、 一粒 米宽 2 ( ) , 一支粉 笔 长1 O ( ) , 结果就有好 多同学都填错单位 , 是什么原 因呢?那就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 , 主体没有参 与进来 , 没有从具体 测量 中感受这 些单 位的大小 , 在大脑 中
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 是否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 学生是否 已 经具备了学 习新的数学知识 的能力与经验 。要知道 , 学生对 知识 的学 习是 建立 在他们 已经具 备 的数学 经验基 础 之上 的。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数学经验 , 那么 , 他们就根本 不能 展开对新 知识 的学 习。所 以,我们数学教学要联 系学 生生 活, 让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经存在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
一
、
要 联 系生 活 不 要脱 离 经 验
2 0 1 1 年版 的《 数学课程标准》 要求我们 的数学教学要联 系生活实际 , 要从学生 的现实生活 出发来展开教学 , 要让学 生在现实生 活中体会到数学 的实用价值。只有这样 , 才能让 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但是 以往的数学教 学在不同程度上都 与学生的生活脱 节 ,不顾 教材 中所设 置的学 习情境是否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e68d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c.png)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以“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数学课堂”为核心,探索数学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随着新的课程理念的出台,教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于数学教学,尤其是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灵活引入数学知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课程
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应因材施教。
二、坚持基本功训练:解决实际问题当中首先要做的是熟练掌握数学
基本功,一定要不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三、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希望学生
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指导。
四、课堂气氛融洽:课堂气氛融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于学习,可以促进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以上就是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果能够把这几个问题落实到有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653dfc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f.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摘要】教学管理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实践中,有一些行为被称为“三忌”,应该避免,包括不认真备课、不关注学生反馈和不重视课堂管理。
相反,还有一些行为被称为“三宜”,需要积极采取,包括提前备课、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和善于课堂管理。
教师应当避免“三忌”,积极采取“三宜”行为,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的教学管理实践,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教学管理中,遵循“三忌三宜”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教学管理、三忌三宜、引言、正文、结论、教学管理中的“三忌”、教学管理中的“三宜”、总结1. 引言1.1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的三种不良做法和需要遵守的三种良好原则。
教学管理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和管理学生,使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管理中,三忌是指不要懈怠、不要偏袒和不要急功近利。
不要懈怠意味着教师不能懒于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监管;不要偏袒意味着教师不能对学生有偏向或歧视;不要急功近利则是提醒教师要谨慎行事,不要贪图一时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教学管理中的三宜则是要有恒心、要有公平和要有耐心。
要有恒心表示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公平意味着教师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不倚;要有耐心则是提醒教师要有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不能急躁和暴躁。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需要时刻牢记的原则和规范,只有遵守这些“忌宜”,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成才。
2. 正文2.1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教学管理中的“三忌”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避免的三种错误或不当做法,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管理中的第一忌是缺乏计划和组织。
如果教师没有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没有准备好教材和教学工具,没有按照教学进度和时间安排进行上课,那么很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会受到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三不要”
![小学数学教学“三不要”](https://img.taocdn.com/s3/m/531b471190c69ec3d5bb75be.png)
小学数学教学“三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还重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比过去更多更高的要求。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不要”。
一、不要讲解太详细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是,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
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而不是用脑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长此下去,学生的心智便会越来越处于疏懒的状态,养成依赖的心理。
如果老师的教,造成了学生不想学,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柚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挤掉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的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87f1ed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3.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涵盖了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详细介绍“三忌三宜”的具体内容。
一、三忌1.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指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做法。
在教学管理中,忌形式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忽视教育目标。
形式主义往往只注重课堂的表面活动,而忽视了教育目标的达成。
教师应该清楚教育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过程机械化。
形式主义的表现之一就是教学过程机械化,不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使教学过程变得呆板和无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重视应试教育。
形式主义倾向使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忌理论空泛理论空泛是指教学管理中缺乏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在教学管理中,忌理论空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
教师在实施教学管理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借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二、三宜1.宜灵活多样灵活多样是指教学管理中注重方法的灵活运用,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在教学管理中,宜灵活多样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72e1862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e.png)
教学管理中的“三忌三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素质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教学管理中,有一些“三忌三宜”的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和组织教学。
三忌:忌不注重计划计划是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根据教育规划、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相关要求等因素,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计划,就无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计划也要随时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
教师需要注重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忌不重视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的重要素质。
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如果教师不注重反思,那么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不够,短时间内也无法改进。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忌不关注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
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那么教学就会变得没有灵魂。
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宜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和不同的教学形式中获得多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应该注重计划和反思,关注学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三忌”与“三宜”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三忌”与“三宜”](https://img.taocdn.com/s3/m/939c3ad25901020206409c4a.png)
学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忌脱离生活、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照本宣科现象。
这样教学,使学生对新知识缺乏与需求,往往会产生消极被动的心理。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因此,我们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出趣味横出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ﻭ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有位教师不是按课本那样生硬地拿出两个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出一个打擂台的情境,把学生分成擂主、攻擂者、裁判组三个角色进行教学.ﻭ师:今天我们来打擂。
第一场开始。
擂主1.37上场:“小数的位数和我一样多的,有谁比我大”1.62上场:“我比你大,因为我的十分位有6个0.1,而你的十分位只有3个0.1.”1。
67接着上场:“我比你大,因为我的百分位有7个0。
01,而你的百分位只有2个0。
01。
”裁判组裁决:1。
67守擂。
师:从刚才的打擂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知识(生讨论、交流.)第二场开始。
擂主1。
67上场:“不管小数的位数有多少,比我大的请上场!”1.324上场:“我比你大,我的小数位数比你多。
"裁判组裁决:否决1。
324的挑战。
师:你们怎么说服他组1:从尺子上**找出1。
67米和1。
324米进行比较。
组2:量身高证明,并不是小数的位数多,这个小数就大。
组3:1.67的十分位上有6个0.1,而1.324的十分位只有3个0。
1,所以应该是1.67大.师:从第二场擂台赛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讨论、交流。
)这样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不仅把学生带入竞赛的氛围中,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三忌”与“三
宜”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三忌”与“三宜”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三忌”与“三宜”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
新的课程标准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脱离生活多、联系实际少,被动接受多、自主探究少,机械训练多、有效实践少。
这样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如何让数学教学成为“旧瓶装新酒”,迎合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喝”起来有“味”,学起来乐此不疲呢?这就应该落实《课标》中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改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让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忌脱离生活、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照本宣科现象。
这样教学,使学生对新知识缺乏欲望与需求,往往会产生消极被动的心理。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因此,我们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
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出趣味横出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有位教师不是按课本那样生硬地拿出两个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出一个打擂台的情境,把学生分成擂主、攻擂者、裁判组三个角色进行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打擂。
第一场开始。
擂主1.37上场:“小数的位数和我一样多的,有谁比我大?”挑战者1.62上场:“我比你大,因为我的十分位有6个0.1,而你的十分位只有3个0.1。
”挑战者1.67接着上场:“我比你大,因为我的百分位有7个0.01,而你的百分位只有2个0.01。
”裁判组裁决:挑战者1.67守擂。
师:从刚才的打擂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知识?(生讨论、交流。
)第二场开始。
擂主1.67上场:“不管小数的位数有多少,比我大的请上场!”挑战者1.324上场:“我比你大,我的小数位数比你多。
”裁判组裁决:否决1.324的挑战。
师:你们怎么说服他?组1:从尺子上各找出1.67米和1.324米进行比较。
组2:量身高证明,并不是小数的位数多,这个小数就大。
组3:1.67的十分位上有6个0.1,而1.324的十分位只有3个0.1,所以应该是1.67大。
师:从第二场擂台赛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讨论、交流。
)
这样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不仅把学生带入竞赛的氛围中,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二、忌被动接受、宜自主探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都比较抽象,特别是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表面上看来是十分枯燥的,假如采用强制性的灌输方式,势必造成学生机械的、被动的模仿和记忆。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倘若能把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有的教师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活动:(1)、呈现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用卷笔刀削铅笔(圆柱形状)。
(2)、提出问题。
被削的这段铅笔前后分别是什么形状?请你猜一猜,变小了以后的圆锥体与原来这段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体积分别有什么关系?(组织小组讨论猜测)(3)、实验验证,发现结论。
①操作: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准备好的材料(等底等高的、等底不等高的、
等高不等底的、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若干个,沙子。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验验证。
②讨论、交流:从实验过程,你发现的结论是什么?(4)、运用结论,抽象归纳。
这样的教学,把教材中的结论引发为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实验、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但扎实地掌握了知识,还学到了构建知识的方法。
三、忌机械训练、宜有效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书面练习,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练习形式单调乏味,总是以同一面孔面对所有学生,学生看腻了,也看厌了,而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
因此,我们在布置练习时要以《课标》教学建议中所指的:“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为指导,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从而发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扩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如:学习《利息》前,可安排学生到银行或信用社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
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让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从中领悟创
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美。
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
学习《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村子的示意图,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
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十字路口十分钟内机动车辆运行情况,或到附近商店调查几种商品的价格等,再编制成统计图表。
……这些实践作业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人人参与,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体验相关的数学知识,既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又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从而进一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为了面对当今数学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的一些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要把《课标》中的新理念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练习形式实践化。
这样,数学教学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福建省连江县私立明智学校高威华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