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啸的片断教学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课 萧 》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课萧》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萧》是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萧这种乐器,通过学习萧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萧的演奏技巧、萧曲欣赏、集体演奏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萧的基本演奏方法,感受萧的音乐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学生在萧这种乐器方面了解较少,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逐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萧的音乐特点,激发他们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萧这种乐器,知道萧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萧的基本演奏方法,感受萧的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萧的演奏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萧的演奏技巧。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萧的基本演奏方法。
3.欣赏法:让学生聆听萧曲,感受萧的音乐特点。
4.合作法:分组练习和集体演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乐器准备:准备足够的萧乐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手练习。
2.教学音频:准备相关的萧曲,用于课堂欣赏和教学辅助。
3.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萧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萧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简要介绍萧这种乐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萧的演奏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同时,讲解萧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持萧、吹孔、指法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演奏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萧的基本演奏方法。
《萧萧》赏析电子教案
《萧萧》赏析读《萧萧》有感沈从文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可以说,特别喜欢吧。
他的小说总能够给人一种很温暖、让人不断回想的感觉。
《边城》我看了很多遍,写的很好,看完之后我总会想着翠翠和傩送到底有没有在一起,希望他俩一定要在一起啊,每次看完都会想很久很久。
不过,相对于《边城》,我更喜欢《萧萧》,那个年代,那个场景,那些事情,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惊,《边城》里的情感还是可以预见可以体会的,而《萧萧》里的事情、情节我都没有想到过,主要是那个时代给我太多震撼,以至于我印象很深很深。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
”——小说《萧萧》,就从萧萧的出嫁开始。
作者用这个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
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大起来。
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一起。
沈从文这样写道:“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
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砺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
”于是男小女大的婚姻中存在的矛盾暗暗呈现出来——在这个小说中,矛盾都被放在情节与细节之后,作者从不正面描写冲突,但是萧萧在丈夫与花狗之间的关系,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象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
”这一句淡淡的点染,说出这个糊糊涂涂的女孩子心里,隐隐地有了害怕与快乐的争执。
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萧萧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她没有强烈的贞洁观。
——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唤。
于是,在花狗的山歌声中,她变成了个妇人。
变成妇人的萧萧,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贞洁而痛悔,这种抽象的道德观念倒并不使她恐惧,可是她有了孩子,具体的身体变化让她害怕,她也明白这是切实的罪证,于是打算逃走,“收拾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
二年级音乐萧教案
二年级音乐萧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音乐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萧,并能正确地辨认和演奏萧。
2. 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和乐谱,能够按照乐谱演奏简单的音乐片段。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通过演奏萧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教学准备:1. 萧(足够数量供学生使用)2. 简单的音乐乐谱3. 音乐播放设备4. 录音设备(可选)5. 课堂展示用的白板或投影仪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一段萧演奏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萧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对萧的外形、材质等进行描述,了解萧的特点。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萧的音域范围,让学生听一些简单的萧演奏示范,让他们感受不同音高的声音。
2. 向学生介绍音乐符号和乐谱的基本概念,让他们了解乐谱上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音高和节奏。
3. 分发简单的音乐乐谱给学生,让他们尝试按照乐谱演奏。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把萧和一份乐谱。
2. 让学生根据乐谱练习演奏,教师可以逐个小组进行指导和辅助。
3.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一些简单的个人创作或改编,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可以使用录音设备录制学生的演奏,以便后续评价和回顾。
2.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的萧演奏者来学校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萧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学院或音乐厅,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音乐技能的提高。
2. 收集学生的演奏录音,评估他们在演奏中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课堂小结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感受。
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和表达,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和自信心。
萧萧
成就:
1、文学影响:《边城》、《湘西》、《从文自传》
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 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 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 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 学奖评选侯选人。 2、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 《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 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创作成就及思想:
与 夫 人 张 兆 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35年
1934年
晚年
二十年代末语丝社分化后留下的偏重
讲性灵、趣味的作家,像周作人、废 名、俞平伯; “京 派”作 家有三部 分人 新月社留下的或与《新月》月刊关系 较密切的一部分作家,如凌叔华、沈 从文、梁实秋、林徽音等;
清华、北大等校的其他师生,如萧乾、
(三)相关评论
走出凤凰(节选)
——王安忆
七、研习与思考
1. 比较萧萧和废名《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 说说这两个少女形象的异同。 2. 阅读沈从文的《边城》,结合《萧萧》看看 作家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湘西世界”。 :《边城》的“化外之境”,表现了原始、质 朴、和谐的“生命形态”。《萧萧》中“化外之 境”已经注入了宗法制社会的内容,而且现代文 明也开始渗入。
缓的一面,叙事基调缺少与事件本身相一致
的悲怨。
弦外之音
暗示了萧萧这样的女子悲剧命运的必然
性。那么如何引领这些女子放弃眼前不牢 靠的安乐去争取长久的幸福?
主旨:
描写人性;思考与 表现人性;
欢喜的结局:
萧 教案
萧教案教案名称:萧(Xiao)音乐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基本的萧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吹气方法、按键技巧等。
2. 学习演奏萧的基本音阶和简单乐曲,培养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了解萧的音色特点,能够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萧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 萧乐器2. 萧演奏教材和曲谱3. CD或其他音频设备教学步骤:1. 介绍萧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 介绍萧乐器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式,包括萧的外观特点、按键排列以及吹气技巧。
3. 演示正确的吹气方法和按键技巧,并让学生跟着模仿和练习。
4. 教授萧的基本音阶和简单乐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表达能力。
5. 引导学生观看和聆听萧音乐演奏视频或音频,让他们体验萧的音色特点,并了解不同风格的萧音乐作品。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奏或表演,让他们互相合作演奏一个简单的萧乐曲或音乐段落。
7. 分享学生的表演成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教学扩展:1. 组织参观专业音乐学校的萧演奏课程,让学生亲身感受专业的萧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萧乐团或合奏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素养。
3. 设计更多不同难度的萧演奏曲目和技巧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吹气方法和按键技巧,判断其是否掌握了基本的萧演奏技巧。
2. 评估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包括演奏曲目的准确度、音乐感情的表达等方面。
3. 收集学生对萧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表达,评估其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程度。
教学反思:1. 需要确保学生对萧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和吹气方法理解清楚,可以通过反复示范和练习来巩固。
2. 应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曲目和教材,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挑战性。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演奏和表演,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沈从文《萧萧》教案
沈从文《萧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萧萧》的背景和特点;(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悲悯情怀;(2)认识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3)提高对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的的认识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体验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悲悯情怀。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2)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萧萧》;(2)引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2)关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讨论分析:(1)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2)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3)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背景和社会环境;(2)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3)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悲悯情怀。
(2)强调作品对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的反思;(3)推荐相关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四、作业布置1.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合作精神;2. 文本解读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解读象征手法等方面的表现;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作品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和对传统习俗、伦理道德的思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疑点和难点,激发学生思考;2.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情节为例,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4. 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5.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登高》教学实录
《登高》教学实录导入:师:同学们,今天的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登高》诗,学习诗的最好的办法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以走进作品描写的意境中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登高》诗的配乐朗诵和有关诗句的画面。
(用多媒体放映诗与画《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学生认真地观看,感受诗意)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跟着画面朗读这首诗,讨论这首诗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思考片刻后,有几个举起了手)生1:写了夔州的秋天、落叶、长江、沙渚、猿鸣、飞鸟这些景物,有仰望,有俯视,是从多个角度来写的。
生2:还有诗人的登高远眺。
从他眼中描幕了一幅“夔州三峡秋景图”,是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来写的,采用了不同的视角。
上、下、远、近的秋色塞满了整个天地之间。
生3: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事,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师:很好。
你们对诗文内容已经很了解。
那么,前四句写景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四个意象有什么寓意呢?诗人的意图又是什么呢?有什么深刻的蕴涵呢?生:……(生沉默)师:哪位同学能发挥一下想像,把这幅“三峡秋景图”具体描绘一下,让同学们再深刻地感受一下,体味诗的意象,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有几位文学基础好些的学生埋头在纸上快速地写着)生:这是唐代宗大历二年深秋的一天,阵阵秋风,送来山猿声声长啸。
山鸣谷应回荡在天际,令人心惊胆颤。
冷冷清清的水中小洲,泛着白光的岸边沙石,孤零零几只小鸟在其间低飞,秋风吹动稀疏的白发,诗人步履蹒跚,独自登上三峡一处荒寂的高台。
呼啸的风声,澎湃的涛声,凄厉的猿声,声声入耳。
那被风吹落的片片枯叶,满山遍野,不时掉落在诗人的脚下,又很快被秋风卷走。
面对着凄凉萧杀的景象,漂泊西南的诗人禁不住老泪纵横……(不少学生鼓掌)师:说得太好了,有MTV的那种感觉。
《萧》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萧》,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快速阅读并理解《萧》的情节主要内容。
2. 分析小说中的故事线索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和解读小说中的隐含意思和象征意义。
2. 就小说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萧》这部小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对这个标题的理解和猜测。
2. 预读教师给学生一些关于小说的背景知识,简要介绍作者和小说的主要情节。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和猜测,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 阅读和理解教师分发小说的文本和相关练习,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 分析和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关于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故事线索和人物形象,一起探讨小说中的隐含意思和象征意义。
5. 写作练习教师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撰写一篇文章或小说评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范文,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和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五、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练习: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完成填空等方式来展示对小说的理解。
2. 写作任务评估:学生撰写的文章或小说评论来评估他们对小说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讨论参与度和表现。
4.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总结。
六、教学延伸: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小说中的其他主题和意义,或者通过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探讨。
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三年级古诗教学方法
三年级古诗教学方法原文:《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衍生注释:“石径”指石头铺成的小路。
“斜”在这里读“xiá”,意思是弯弯曲曲。
“坐”表示因为。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登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他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诗中展现了秋天枫叶的美丽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作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
四、运用片段: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
山上的风景真美啊!那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山顶,远处白云缭绕的地方好像有人家。
我不禁想起杜牧的《山行》,这情景不就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吗?我们爬到半山腰,看到一片火红的枫林,爸爸妈妈也停下脚步欣赏,这让我一下子想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可真美呀!原文:《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衍生注释:“萧萧”形容风声。
“客情”指旅客思乡之情。
“促织”俗称蟋蟀。
二、赏析: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到家中的小孩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觉。
这首诗借景抒情,以景入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作者介绍: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意境高远,语言清新。
四、运用片段:秋天的夜晚,我独自在小区里散步。
风呼呼地吹着,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就像叶绍翁笔下的“萧萧梧叶送寒声”。
我望着远处,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这不正是“江上秋风动客情”吗?这时,我看到几个小朋友在路灯下玩耍,突然想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他们可真快乐,哪像我这么多愁善感呀!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箫》音乐教案精选5篇
《箫》音乐教案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箫》音乐教案精选5篇通过详实的教案,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箫》音乐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所见》教学设计「篇一」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法分析: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
“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
根据《夜书所见》一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资源、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自主状态。
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以读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
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
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演唱)箫-接力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箫-接力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箫的基本结构、演奏方式与演唱技巧;2.能够准确唱出《小星星》、《找朋友》、《小蜘蛛》等简单曲目,并进行简单的编曲;3.通过接力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精神;教学准备1.教师:箫、曲谱、音源;2.学生:每人一支箫、曲谱、音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出示箫图片,让学生猜测此乐器名称与演奏方式。
引入让学生自己把箫拿起来,让他们观察箫的各部分构造,学生自己模仿老师演示的动作(包括抚、嘬、发音等),在同学前展示。
学唱选择音量轻柔处,由老师演示《小星星》这首歌曲,然后请每个学生自己弹奏一遍。
请学生自己模仿管乐队员的演奏方式,通过吞咽唇、控制气息的方式轻轻弹奏箫。
技巧点拨1.要关注掌握好口形:需要在练习箫演奏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口形,使得箫声音具有更加平稳的长音部分,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2.练好手指的灵活度: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群体,在学习箫演奏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手指的训练,因为这个年纪的初学者的手指比较短,需要不断地锻炼,增强耐力。
合唱通过试唱,让学生逐步掌握各节的歌词及拍子,最后全班合唱该曲目。
第二课时导入教师介绍《找朋友》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主旨。
学唱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在练习过程中老师注重思维的引导和个性的培养,让学生能自己依据反应能力和音乐情趣创编简单的变奏或伴奏。
听音乐,发现差异播放不同版本的《找朋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出差异,在不停的听取中,从中发现每个版本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创编让学生结对互相演奏,进行简单的交换,发现不同版本的共同点,通过组合反复演奏,创造出自己独有的版本。
第三课时导入通过收集身边的自然声音,如魔鬼城中雨声、鸟鸣声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美妙,同时提高他们的感官体验和特殊者的想象力。
引入教师模仿蜘蛛爬行的声音,让学生猜想出什么音乐能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2课箫花城版
箫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老的民族吹管乐器一一箫,并感受其音色。
2、学生用积极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萧》。
3、运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教学重点: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箫》。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编创节奏,运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萧、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认识箫(1)师展示箫,生观察。
师:知道它是什么乐器吗?它是用什么做成的?生——师小结:它是用紫竹制成的,是我国古老的吹管乐器。
(2)聆听箫的音色(3)师生探讨箫的音色。
(4)师小结:萧的音色柔美、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
2、出示课题在江浙一带,人们还专门为箫写了一首歌曲,歌名就叫《萧》。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萧》。
3、讲述萧与冼星海的小故事二、歌曲教学1、带着问题聆听《萧》歌曲唱了什么?这首歌的情绪怎样?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2、读一读(1)识读歌词(2)读顺歌词(3)节奏朗读师: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有节奏地读读歌词呢?(师用双响筒打节拍并带学生有节奏朗读)4、学生按节奏读歌词5、带着问题复听《萧》师:请同学们对照歌词再听一听,看谁的耳朵最灵敏厂能够告诉老师哪句子的旋律是一样或者大致相同的?( 1 )生聆听。
[来源:ZXXK](2)生寻找完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句子(根据学生寻找的情况)预案一:学生可能回答:最后两句旋律相同。
①师:它们完全相同吗?生:——②师:听老师唱一唱,它们是不是完全相同?(师清唱最后两句)生:——③师:它们不完全相同,它们的最后一个字一个短一个长(师比划)。
怎样唱这个长的字呢?你能试着唱唱吗?(学生尝试唱)④师:谐跟我唱。
(学生跟唱)⑤师:模仿得真不错,不过同学们还可以唱得更准确一些,看着老师面的图谱唱-…唱吧(师贴图谱)。
⑥师: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边画图谱边唱结束句。
[来源:]⑦师:除了这两句,还有相同的句子吗?预案二:学生可能回答第土与第四句旋律相同。
①师:你能跟我对唱这两句吗?我唱前半句,你唱后半句。
萧教案通用6篇
萧教案通用6篇一个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富有互动性的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萧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萧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体会父母对克丽桑丝美美的呵护。
2.仔细观察图画,发现并尝试理解克丽桑丝美美心里的变化过程。
3.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自我认同感,正确认识自己的民资,不自卑,不骄傲。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你们快要上小学了。
可是你们知道学校的名字吗?2.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书,在大屏幕上出示书的`封面,让孩子们说出它的名字?二、讲述故事1.讲述出生取名2.上学前3.第一天上学4.逐步引导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变长?5.回家,看图片讲故事6.再上学,出示图片,讲故事7.补充后记,把故事讲完三、联系自己1.故事讲完了,让幼儿回去自己在看一看这本书。
2.你的名字一定也有故事,去问问爸爸,妈妈吧!总结:小朋友们:在我们每一个父母的眼中,你们懂是独一无二的,完美无缺的。
就像你们的名字,这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送给你的第一份礼物,这份礼物里面充满了爱和希望,好好珍惜自己的名字吧!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
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萧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在老师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并过渡到能用几句话说出图里都有什么。
3、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想象,扩展图的内容,练习说话。
沈从文小说萧萧教案
沈从文小说萧萧教案教案标题:探究沈从文小说《萧萧》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沈从文的小说《萧萧》,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萧萧》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运用文学知识和批判性思维对小说进行评价和解读。
教学准备:1. 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沈从文的小说《萧萧》。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阅读小说的副本。
4. 学生笔记本和笔。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小说导读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说《萧萧》的封面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分组让学生自由阅读小说的第一章,并就阅读体验进行讨论,分享个人观点。
活动二:主题分析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题。
2. 分组让学生讨论小说中可能存在的主题,并通过举例和引用文本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活动三:人物形象分析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形象,包括主人公和其他重要角色。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活动四:情节发展分析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情节发展,包括起承转合和高潮迭起。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情节进行分析,包括情节的起因、发展和结局。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活动五:文学评价和解读1. 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文学知识,对小说进行评价和解读。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评价,如文学技巧、情感表达或社会意义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评价和解读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沈从文的作品,拓展对他的了解和理解。
最新《萧》歌曲教学设计
《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
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
3、分小组自由选择(舒缓、欢快、编动作,创编歌词)自由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歌曲《箫》是一首2/4拍的,抒情优美又不失愉快欢乐的汉族民歌。
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较为宽松,以八分、四分音符节奏为主,偶尔在小节中出现附点四分音符,刻画出宝宝学会吹箫以后,得意洋洋、摇头晃脑的可爱神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能运用连贯的气息和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唱好一字多音,能按乐句进行呼吸。
教学准备电子琴箫课件教学过程一、随《郊游》音乐做律动,开始音乐之旅。
二、歌曲《箫》导入:1、出示乐器——箫,有一个小宝宝正在学吹箫呢,咱们去听一听,聆听《箫》2、学生看课件,介绍箫。
(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
这种单管竖吹的箫,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六个按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两个,用以调音,其下开助音孔两个,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飘穗。
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典雅的乐曲。
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
三、学习歌曲《箫》:1、聆听《箫》,感受情绪,请同学回答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轻快地,优美的)2、复听歌曲《箫》,学生拍手拍腿感受歌曲速度。
(中速)3、教师用“LU”哼唱旋律,学生感受旋律的连贯,轻快。
4、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用“LU”哼唱旋律。
5、找一找自己唱不好的乐句,大家以来学。
6、解决难点,结束句的一字多音,教师指导唱,要求气息连贯,注意音准。
7、请同学当小老师,反复练习。
8、教师范唱歌词,学生思考:箫是什么做的?怎么吹?用象声词模仿箫的声音?9、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0、听琴,学生轻声填唱歌词。
1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沈从文《萧萧》教案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对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隐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沈从文不动声色地在搭建的是,是他心中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南下武汉、长沙,经贵州西行入滇,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北平,任教于北京大学。并同时担任天津《益世报》、北平《经世报》《平明日报》《大公报》四家报纸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
解放后,“由于历史的误解”,沈从文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工作,他虔敬本职,潜心中国历史文物研究,基本上中断了创作,渐渐从中国文坛上销声匿迹。1978年,沈从文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0年应邀赴美访问,受到美国文化学术界热烈欢迎。1988年5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在部队先后六年,他随军移防,辗转流徙,足迹遍及川、湘、黔三省交界地带及沅水流城,饱览“人生这本大书”。太多的杀戮,太多的死亡,沈从文厌倦了政治,更反感政治操纵下的“死亡游戏”,倒是六年行伍生涯,使他得以体验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等,他也从在部队结识的文姓秘书和一位印刷工人那里,开始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学。
1928年,沈从文南下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自筹资金,创办《人间》《红黑》杂志,终因资金不足而先后夭折。尔后,他受胡适、杨振声等聘请,以一个小学毕业的作家身份,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及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在中国公学时认识了苏州名门淑女张兆和。
1933年9月,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成婚。同时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培养了大批年轻作家。
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四课萧(1)
教学难点:听音接龙
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视听结合法
学习过程
二次复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声音的练习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先向学生出示“箫”的实物或挂图。然后放一首箫吹奏的小曲给学生听。
2、教师范唱
3、学唱歌曲前,让学生用节奏乐器分声部为乐曲伴奏,以达到熟悉乐曲的目的。如用小铃敲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铃鼓敲八分休止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
一组:6.1 5 3︱6.1 5 3︱二组:2.3 216︱1-︱
三组:3 1 6 5︱3.5 6 1︱5-︱
(3)听一听:(表现)
师:这是咱们自己编的曲子,大家来试一试,看好不好听。
学生口唱自编的谱。分2-3组,配打击乐伴奏,节奏随机编配,由学生自定。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进行鼓励、指导。
板书设计
5、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听一遍大家听出来了,笛子演奏与二胡演奏的曲子跟主题曲是不些不同,表现在笛子、二胡演奏时,曲谱变繁密了,它们都在主题的基础上加了许多音进来,这就是民乐演奏的一种传统技法,叫“加花”。你们试一试吗?
6、创作与表现
(1)启发:
(2)试一试:
教师选择、设计几段谱子,学生自由创作,填写“加花”变奏的旋律,每组编2-3小节,然后组成一条旋律。
师:(1)描绘一下你从乐曲中感受到的情境,或体验到的情绪。(2)乐曲分段与演奏乐器。
4、复听片段(主题、笛、二胡)
(1)视唱主题。先播放主题音乐一至二遍,然后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视唱曲谱,用“啦”字唱,想一想,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哪种演奏形式来表现的?
(2)复听笛子,二胡片断,引导学生注意它与主题的不同之处。(教师分别播放两段曲子)
北师大版选修 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读高中语文《第二课 萧萧 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沈从文《萧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主要情节。
2、学会使用批注法阅读赏析作品。
3、把握作者的写作小说的目的及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批注法阅读赏析作品。
教学方法:教授法、批注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一、导入(展示沈从文的图片)他是沈从文,14岁的他成为一名士兵,六年的时间,他随军辗转,足迹遍布整个沅水流域,饱览人生这本大书,看惯了太多的死亡和杀戮,他厌倦了政治,却爱上了文学,20岁的那年他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在一间小而且发霉的客店里实行创作。
32岁那年他创作了边城,从此以后他声名鹊起,48岁那年,他被打成反动文人,下乡劳动改造,85岁那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86岁那年他永远离开了那个让他无话可说的世界。
他的一生起起落落,但是他的作品却始终充满了人性美,今天,我们来走近他,走近他的作品《萧萧》。
二、创作背景《萧萧》作于1929年冬,当时沈从文由湘西来到上海,他看到都市文明中人性的变异,深感失望,所以他在《萧萧》中创建了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社会理想的“湘西世界”,里面只供奉“人性”,用来抵御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的浸染和扭曲。
三、情节梗概:<萧萧>作于1929年,是一篇描写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小说,主人公萧萧从小失去父母,在她12岁时,便不明不白的做了媳妇,丈夫断奶不久,不满三岁。
就在她情窦初开时,却和花狗偷吃禁果,因为生了个儿子,才幸免于死,没有被沉潭。
她儿子牛儿长到12岁,便娶了个比他大6岁的媳妇,萧萧做了婆婆。
小说主要情节一萧萧嫁作童养媳二萧萧被花狗诱骗,吃下禁果三乡下人对萧萧失身的反应四、批注评点读书法(教师讲解)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实行注解和写批语。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都在采用这种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笔墨追录地实行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批注的方法1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使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实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 )号选手,我今天片段教学的内容是水平五,排球单元,正面双手垫球,本单元分为四次课,今天是第一次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五高中一年级男生40 人,下面开始我的片段学。
哨音,全体同学面向老师,成四列横队集合。
全体听口令,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前排同学由右到左依次报数,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同学们好,(鞠躬)。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
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新的内容呢,我们一起做一下准备活动,大家说好不好?下面我们围绕着排球场慢跑三圈,见习的同学请出列,全体听口令,左转弯跑步走,121,还有两圈,还有一圈,大家坚持,很好,踏步走,吸气,呼气,很好。
立定,向左转。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做一下球操,好,以刘璐同学为基准,前排两臂侧平举,后排两臂前平伸,散开。
同学们做的很棒,加大幅度,加油。
好,踏步,同学们身体热了没有?我们准备活动就做到这里,立定。
请同学们有序的将球放入球筐中。
回来之后按四列横队集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脚步的移动,大家记得有哪几种姿势呢?同学们都记得很清楚,步伐也很正确。
好,下面大家先跟随老师做一下这几种步伐。
现在同学们跟老师做一个球性练习,看老师示范,大家跟着模仿练习。
哨音,全体同学面向老师,成四列横队集合。
第一排、第二排同学向前三步走,1,2,3 立定向后转。
二班体育委员出列,你用两手将球抛给老师,抛的位置呢大约在老师胸腹部一臂距离的位置,老师会把球垫给你。
好来,准备开始,对,接住,抛过来,1,2.再来一次。
我们交换一下位置。
我们这个方向做一下,好,归队。
同学们,看清楚了么?刚才我跟体育委员做的动作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下面老师讲一下动作的技术要领。
1、准备姿势,两脚自然开立,稍比肩宽,两腿弯曲,不要直立,但是也不要弯的太厉害,上体前倾,眼睛呢看来球方向。
2、手型,好,跟老师一起做,把手举起来,两手掌跟相靠,两手合掌重叠互握,大拇指平行下压,手腕下压。
手臂外翻,成一个平面,绷直。
这就是我们垫球的一个手型。
其实呢,垫球的手型并不是这一种,还可以怎么样呢?比如说,两掌跟紧靠,两手握拳也可以,大家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手型,自己回去可以查一下资料,下节课的时候呢我希望同学们能给老师新的答案。
3、击球部位,当排球正面过来的时候呢,就用到了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脚步移动了,通过脚步移动进行调整尽量让球落在手腕关节上方大约10 厘米处,用手或者是上臂接球都是不正确的。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呢?王威同学举手了,请王威同学回答一下,对了,因为在这个部位接球呢,我们的肌肉对球比较敏感,容易控制球的力度和方向。
)大家跟我一起来做,准备姿势,两脚自然开立,稍比肩宽,膝关节弯曲,上身前倾,正面来球的时候,注意了,应该是蹬腿抬臂,手臂绷直,插入球下,进行垫击,这个环节呢,要插、夹、抬、蹬连贯完成,
首先应该吧你的手臂向前下方插入,然后手臂夹紧,抬起来,同时两腿蹬地。
好,请同学们体会一下。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下徒手练习,两次口令,口令1 的时候呢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姿势,口令 2 的时候呢插、夹、蹬、抬完成动作,好,全体听口令,1、2,1、2 注意稍比肩宽,上提前倾,后面的插、夹、蹬抬一定要连贯起来。
(巡回点评1—2 次)。
好,下面我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练习,两两同学配合,大家注意了,帮助的同学拿球,把球放在大约离身体三十厘米处,垫球的同学呢要主动去垫击排球。
好,第二排、第三排同学听口令,向后转,一三排练习,二四排同学帮助。
十五个球之后交换。
好,开始练习。
(巡回指导)。
好,停止练习。
二三排同学听口令,向后转。
刚才通过徒手练习和一对一帮扶练习之后呢?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排球垫球的一些相关的技术动作。
下面的练习呢,我们增加一些难度,一起练习一下抛垫球的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注意击球的部位和插、夹、蹬、抬要连贯一致,体会手臂绷直,抛球的同学呢尽量把球抛的稳一点,十个球之后轮换。
第一组在一号场地,第二组在二号场地,第三组在三号场地,第四组在四号场地。
好,各排同学向左向右转,齐步走。
(巡回指导,强调要点,两位同学垫的非常好,可不可以尝试着两个人对垫呢?很好,不错)
好,停止练习,同学们集中一下,下面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好不好?张楠同学请出列,大家鼓掌欢迎。
老师把球抛给你。
在张楠同学做的过程中呢,大家注意观察,张楠同学的手臂外翻,而且是绷直的,对不对?垫球的部位也很正确,垫球的质量很高。
好,非常好。
请王楠同学归队。
下面呢,同学们再根据老师提示的要点,继续刚才的练习,待会儿,各小组选出两名同学组成一组,进行比赛。
好,继续练习。
(哨音)。
全体同学面向老师,成四列横队集合。
大家现在看地上有四条线,抛球的同学呢分别在第1、2、3 条线上做两次抛球,垫球的同学站在第 4 条线上,原地不动,把抛过来的球垫还给抛球的同学,以接住球最多的为获胜方。
好,第一组同学开始,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好,现在是第二组同学接球最多,大家表示祝贺。
同时也非常感谢其他六位同学的参与。
八位同学请归队。
好,同学们在刚才练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有正确的垫击姿势之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两臂如何来控制球的力度和方向呢?好,那也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呢,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相信大家身体也有一些疲劳,那下面我们就做一下放松活动。
大家之间散开一点。
跟着老师吸气,两臂上举,呼气,放下来,好,再做两次,很好以刘璐同学为基准,向中看齐,向前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练
到这,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大课间或者体锻的时间在巩固和加强垫球技术动作,体验排球的乐趣。
老师希望下节课能看到大家的进步,好不好?
下面请第一组的同学留下收拾场地器材。
立正,同学们再见!(鞠躬)以上是我的片段教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