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第二章复习资料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有关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时间计算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
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地球大气受热要经过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等环节大气才增温。
3)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是地球大气重要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4)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以逆辐射的方式把能量返回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有云和湿度大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5)大气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又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了地面。
傍晚太阳西落后,保存下来的这部分能量使地表气温平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主要知识点复习纲要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3,北半球冬夏季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位置,切断的气
压带;
4,东亚和南亚在冬夏季的风向,来源、性质。
5,各气候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典型分布。
6,气候类型的判断过程(详细)
7,各非地带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降水位置、表
示符号、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天气实
例。
(2)冷锋、暖锋的判定方法。
(3)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南北半球)、气流
垂直运动方向、在其控制下的天气情况、典型天气实例。
(4)锋面气旋:冷暖锋的判定、运动方向、雨区位置
(5)台风的形成条件以及危害和有利影响。 (6)寒潮的危害及有利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1,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解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温室效应;逆 温现象及其危害;晴天温差大的原因? 3,绘制海陆风示意图并标出高低气压;分析海陆 风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4,高空和近地面风向偏转规律? 5,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画法。
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各个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 风带示意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高中地理 学考必修1第二章
(1) (3)
60°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⑵、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
⑶、对航海事业: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反之则慢
⑷、对海洋污染: 利于污染物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
90 60
30
北赤道暖流
30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0 30
0 30
西风漂流
60 90 全球风带模式图
60 90 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
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 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60°
(2) (1)
30°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0° 逆时针 东暖西寒 (3)南纬30°~60°:南半球 40º 海区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 流(寒流) (4)北印度洋:冬逆夏顺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直接
削弱作用 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直接
热源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宇 宙 空 间
2.大气的运动 高
D G D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低
G D G
A
冷却
B
受热
C
冷却
地面
大气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②沉积岩 裸露岩石
风吹 、 雨打 、 日晒侵蚀 流水风力搬运、堆积
沉积岩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高一地理笔记必修一第二章
高一地理笔记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世界各地气候类型低压西风雨,高压东风晴1、热带:⑴热带雨林气侯:①分布在赤道两侧②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常年控制③终年高温多雨⑵热带草原气候:①大约分布在南北纬10~20°之间②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③明显的干湿两季⑶热带沙漠气候:①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澳大利亚②大约分布在南北纬20~30°之间③终年炎热干燥⑷热带季风气候:①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②受到西南风和东北风的交替控制③明显的干湿两季注: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在1500mm以上,热带草原气候在1000mm以下。
2、亚热带:⑴地中海式气候:①受到副热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②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西岸⑵亚热带季风气候: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东岸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③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3、温带:⑴温带海洋气候: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②常年受西风控制③终年温和多雨,全年温差很小⑵温带季风气候:①分布在东亚②收到西北风和东南风的交替控制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⑶温带大陆气候:①主要分布在北美、亚欧大陆内部②夏季风少,冬季主要为西北风③远离海洋,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④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⑤温带大陆气候分三种: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4、寒带⑴苔原气候:①在极圈以内②受极地东风控制③终年酷寒,夏季有苔藓④常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⑵冰原气候:①主要分布在南极洲②受极地东风控制③终年酷寒,没有任何植被④常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期末考试复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整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图:①太阳辐射辐射,属于短波辐射;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③地面辐射,属于长波波辐射;④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主要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⑤大气辐射辐射,属于长波辐射;⑥大气逆辐射。
(2)图中字母A、B、C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3)④、⑥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补充材料: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最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特别是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以及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典型例题:1.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斜射作用2.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其中具有反光镜作用的是A.水汽和二氧化碳 B.云层和尘埃 C、臭氧 D.空气分子、微小尘埃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明亮的原因是A .大气的散射作用B .大气的反射作用C .大气的吸收作用D .大气的保温作用 4.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 .太阳辐射B .大气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逆辐射 5.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6.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7.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8.对流层大气中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主要有 A .二氧化碳 B .水汽 C .臭氧 D .氮 9.关于大气热力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均为短波辐射B .地面是整个大气层的主要的直接热源C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多D .太阳高度越大, 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越少 1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A .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B .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C .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D .气温日较差减小 11.右面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12.根据右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_______辐射,②_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______辐射。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_高中地理知识考点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有哪些?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一、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常见天气系统1、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2、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
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4、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1)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2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大气的热量来源、受热过程(1)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4)受热过程(如图)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特别注意: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昼夜温差。
晴天云层较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小,温差大;阴雨天云层较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大,温差小。
2. 热力环流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热力环流过程(如图)等压面:受热的地方,高空上凸,近地面下凹;冷却的地方,高空下凹,近地面上凸。
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2)赤道高空风向(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3)高空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4)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斜交。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 气压带和风带(如图)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以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为例)1)季风:随季节的变化风向会发生改变的风2)东亚、南亚季风5.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一般情况下: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低气压带控制湿润多雨;西风带控制湿润多雨,信风和东风带控制干燥少雨。
(总结: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2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2号:天气:持续性降水实例:江淮准静止锋(夏季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华南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注意:① 无论哪种锋,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② 无论哪种锋,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主要围绕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展开,本章节内容对于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自然现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该章节知识点的详细解读。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并非完美的球体,而是由于自转造成的赤道膨胀和两极的扁平,形成了一个扁球体,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可以分为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方向是从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昼夜交替的原因。
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同样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365.25天,这个周期决定了我们的年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运动对其自然环境和生物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气候带的形成等地理现象。
昼夜变化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射时形成白昼,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形成黑夜。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出现,形成了24小时的周期。
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时间的差异,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球轴的倾斜造成的。
地球轴相对于公转轨道面有大约23.5度的倾斜角,这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形成夏季;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形成冬季;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
气候带的形成地球表面根据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被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
主要包括热带、温带和寒带。
热带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温暖,阳光直射;温带地区既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四季分明;寒带地区则因地球轴倾斜,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寒冷。
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的运动不仅影响自然环境,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昼夜变化影响了人们的作息时间,季节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服装选择,气候带的差异则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农业种植模式。
总结通过对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提纲
附主要考点答题模式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提纲第一节:冷热不均的大气运动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概念的区别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辐射经大气层,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大部分被地面吸收,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近地面大气增温的同时,又以逆辐射的形式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大棚)3、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影响因素(参考地图册P2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下垫面热力性质(陆地大于海洋;内陆地区大于沿海地区;裸地大于绿地)地形地势(山地、高原大于平原)、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应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作物产量大、哈密瓜甜的原理。
影响年温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
(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大陆大于海洋;内陆大于沿海。
(3)气候:干旱气候区大于湿润气候区。
(4)地形:平原大于同纬度高原、山地。
4、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和步骤(参考地图册P23)5、影响陆地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参考地图册P23)6、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原理:a.一般情况: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100米/0.6o c(垂直递减率)。
b异常情况下:逆温现象。
危害:逆温的存在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阴、雨、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见低,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方法:(1)垂直递减率的算法:垂直方向上某两点的温差/两点间的相对高度(2)是否出现逆温的判断:a、某一高度的t(实际)>t(理论);b、某一高度范围内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6、热力环流的概念7、热力环流注意的几个方面8、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①热岛效应与城市风的形成;②海陆风的形成;③山谷风的形成;④冬夏季风。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行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
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轨道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3、太阳系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4、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5、小行星带位置:火木之间。
6、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7、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8、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由H、He组成太阳辐射: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波长范围0.15-4微米1、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1)直接提供光和热;(2)提供能源:太阳能、光合作用(煤、石油);(3)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能源(风能、水能)2、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耀斑)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耀斑)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极光”现象;(黑子)影响地球气候(降水)。
(3)太阳活动周期:11年。
(4)三个太阳活动一般是同步的:太阳黑子数目多,耀斑多,太阳风格外强烈。
地球基本知识1、形状:椭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轴与赤道面垂直。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1)特点:无数条、等长、指示正南正北。
(2)经度:0度--180度。
(3)0度经线向两侧度数增加,180度经线向两侧递减。
(4)向东越来越大是东经,向西越来越大是西经。
(5)能组成大圆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加得180度、方向相反。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CC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A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B____________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4.意义: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5. C__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思考讨论:地球的昼夜温差为什么比月球小?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一
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公里,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2. 经纬度系统: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180度;纬度是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90度。
3.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则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
第二章:大气与气候1. 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还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2. 气候类型:全球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 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1. 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为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 陆地的分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其中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陆。
3. 海陆变迁: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和人类活动等都会导致海陆的变迁。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2. 环境问题: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水污染等。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增长模式:全球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
2. 城市化进程: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3. 城市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问题。
第六章:区域发展1.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背景等因素,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 区域合作:区域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岩石的组成图示地质作用化学元素结合矿物有规律聚集岩石含矿有产组成地壳有富用集矿产矿石二、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岩浆沉积岩变外力作用变质岩质作用活动题P34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BtitletyleClicktoeditFEA大洋板块1个太平洋板块板块C大陆板块5个D张裂区海上——海洋、海岭(例:大西洋)陆上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裂谷、断层(例:东非大裂谷)交界处海底——海沟马里亚那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海上——岛弧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消亡边界)交界处陆上——海岸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相撞挤压区板块边界运动类型碰撞挤压张裂分离消亡边界宏观地形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脉和高原图示实例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生长边界大陆板块内部(或与大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大洋板块内部扩张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中脊(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两种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为褶皱和断层褶皱的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未侵蚀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地形倒置)背斜背斜顶部受张中间老中间岩层常成为山岭力,被侵蚀成向上隆起两翼新为谷地向斜中间新常成为谷地中间岩层向斜槽部受挤向下凹陷两翼老或盆地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2、断层(1)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地质构造断层地垒地堑断层构造带岩石破碎,沿断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地貌构造地貌两条断层之两条断层之间间中间上升,中间下降,两边两边下降,形上升,形成凹陷成块状山地地带盆地、谷地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实例死海、贝加尔湖地质构造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不侧漏,易于储油、储气背斜隧洞的良好选址采石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岩石易碎,工程难度低成本低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向斜地下水储藏区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外营力侵蚀与沉积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溶洞、暗河、石芽、石林、落水洞蘑菇、戈壁和裸岩荒漠堆积地貌分布地区流水作溶蚀用与沉积山麓冲积扇、洪作用强大而普积扇、冲击平原、遍,湿润地区河口三角洲石柱、石钟乳、石灰岩可溶性石笋岩石分布地区沙丘、沙垄、黄土堆积干旱、半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或存在永久积雪的高寒山地或高原风力作用风湿洼地、风蚀冰川作用冰斗、角峰、u型冰碛丘陵、冰碛谷、刃脊湖波浪作用海蚀崖、海蚀穴、沙滩等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沿海地区第三节大气环境高度/Km高层大气502512O3层平流层对流层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高度分布平流层顶至2000~3000km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1、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2、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大气运动特征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1、水平运动为主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2、水汽、杂质少,天对流层顶到50~55km2、主要靠O3吸收太阳紫外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线增温行。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煤矿调度员竞聘演讲稿篇一:煤矿调度员竞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十分感谢我矿能提供这么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聘平台,给我提供这次宝贵机会,让我站在这里,我今天竞聘的是调度员一职,我的报告共分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个人简历。
我叫xxx,今年 26 岁。
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
XX年7月到XX年8月在包头奥特莱自动控制有限公司实习,XX年十月进入我公司,培训了三个月,随后分到后勤保障部至今。
第二部分:自己的优势:3吃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敢于吃苦和面对困难永不服输的精神。
第三部分:工作计划。
1、合格的调调度员、2、并时刻监督其执行情况。
不了时,我会先报告给领导,等领导裁决3、现场卫生的管理,我感觉好的现场卫生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流程的顺畅,设备要摆放整齐、打扫干净,严格杜绝杂脏乱的情况出现在生产现场。
4、安全方面的预防,在这个问题是,我认为作为调度员更不能松懈。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调度员,除了在自己执行领导下达任务之余吧,不间断的深入生产线,时刻提醒和要求员工正确的操作设备,严禁杜绝刀挑肉和刀扎肉等野蛮操作和违规操作的情况发生。
这样才能提高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几点是我对调度员这一工作的认识和想法,有什么不对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不管竞聘结果成功与否,我都会对以后的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竞聘人:xxx篇二:煤矿调度员工作总结工姓名:作总结杨小龙工作总结岁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从事调度员工作已经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工作里既尝到了硕果累累后的喜悦又经历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迷茫与彷徨,但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以及自己不懈的学习与锻炼中,克服种种困难,从而已逐渐认识并熟练掌握了调度员的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想更好的做好调度工作,当一名合格优秀的调度员,就要不断地去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现将一年内的个人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一、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做好调度工作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好好学习每个调度员的长处,取长补短尽量完善自己,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工艺流程,要做到“四勤”,腿勤、嘴勤、手勤、眼勤,养成不懂就问,不懂就学的优良精神。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1、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6um)和红外线(波长大于0.76um),其中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具体表现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
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其中空气分子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蓝色和紫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固体杂质散射无选择性。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直接射到宇宙空间的很少,大部分被保留在大气层中;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归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4、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穿透玻璃到达温室地面,使得温室地面增温,而地面产生的地面辐射因为是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这样使得大部分的热量没有损失而保留在温室内。
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暖大地)5、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6、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高空相反)。
(图见课本)7、大气环流或三圈环流(垂直方向上)以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近地面)的形成:七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及形成原因。
地理必修I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2.3 大气环境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水平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规律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个方面。
作用形式作用特点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辐射形成的自然现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较大尘埃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散射作用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无选择性颗粒较大的尘埃等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阴天、黎明天空呈灰白色吸收作用有选择性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紫外光、红外光(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
(3)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
(4)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
(填代号)答案考例探究(1)太阳地面大气逆(2)削弱(3)7595保温(4)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5)①②解析由题干可知:太阳、地面、大气之间存在热量的传递,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又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
2.近地面是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 太阳短波
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 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
3在A 过程中,有分子的散射(晴朗的天空呈蓝色,原因就是分子主要散射太阳光中的蓝紫光),云层的反射,O 3(主要吸收紫外线)的吸收等,这些都对太阳光起到一个削弱作用;
在C 过程中,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因为有了A 过程的削弱作用和C 过程的保温作用,所以才使得白天不至于过热,晚上不至于过冷。
○
4A 过程中为太阳短波辐射,B 过程为地面长波辐射,C 过程为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
○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
○2.热力环流的形成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
1.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
2
4、生活中常见的环流
二、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
○
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别在图中写出○1 ○2 ○3
各表示什么?
太
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C F 1 F 2
分别写出A B C D E F G 。
上面的为立体图和平面图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约5°。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季风。
(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等。
5.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季风、西南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雨季集中、最热月出现在雨季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干燥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极地气候 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带或东风带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高山、高原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明显
6.题目:比较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为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的大小。
想一想,是什么因素使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面积较小且呈带状分布在沿岸?分布纬度比欧洲西部低的原因
是什么?
五、常见天气系统
提示:锋过境时,不一定都下雨,只有当暖气团的湿度足够大时,才下雨。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
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4.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
六、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类型:a、地质历史时期,b近现代
○3.趋势: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汽车尾气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毁坏森林等);自然原因-----火山活动,地震,太阳活动等。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a、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c、自然灾害增多,d疾病传染增多。
(提示:导致海平面上升,有两极冰川融化的水进入海洋,有海水的热膨胀)。
○2对农业的影响(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3对水循环的影响:(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4.全球气候变的对策: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防止森林火灾。
○4植树种草。
○5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