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_高一数学教案【精选4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_高一数学教案【精选4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_高一数学教案【精选4篇】

高一数学教案篇一

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老师编辑了高一数学教案:数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1)理解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其每一项是由其项数唯一确定的。

(2)了解数列的各种表示方法,理解通项公式是数列第项与项数的关系式,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并能根据给出的一个数列的前几项写出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3)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前若干项,便确定了数列,能用代入法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由求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1)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体会数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抽象出数列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还有物品堆放个数的计算等。

(2)数列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是研究数列的指导思想,应及早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强调数列的项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次序”便是函数的自变量,相同的数组成的数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函数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类似地,数列就有列举法、图示法、通项公式法。由于数列的自变量为正整数,于是就有可能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从而数列就有其特殊的表示法――递推公式法。

(3)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是简单的代入法,教师应精心设计例题,使这一例题为写通项公式作一些准备,尤其是对程度差的学生,应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通项公式与各项的结构关系,尽量为写通项公式提供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精选10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精选10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精选10篇)

第一篇:数学初识

教学目标:

•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

•数学的定义和分类;

•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结合小组讨论;

•配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数学的发展历程;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例子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对数学有什么认识吗?”

2.课堂讲解:介绍数学的定义和分类,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数学起源和发展的了解。

4.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图表和视频的形式呈现。

5.实例分析:指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6.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巩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篇:函数与方程

教学目标:

•掌握函数和方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学会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使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使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结合实例演练;

•小组合作学习;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讲解:介绍函数和方程的基本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实例演练:通过具体的函数和方程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时:1学时

[学习引导]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

2.回答问题:

⑴本节内容有哪些概念和知识点?

⑵尝试说出相关概念的含义?

3完成练习

4小结

二、方法指导

1、要结合例子理解集合的概念,能说出常用的数集的名称和符号。

2、理解集合元素的特性,并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运用它们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4、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理解空集的意义和记法

[思考引导]

一、提问题

1.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点?

2、集合的常用表示法有哪些?

3、集合如何分类?

4.元素与集合具有什么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

5集合和是否相同?

二、变题目

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北京大学2023级新生

B.26个英文字母

C.著名的艺术家

2.下列语句:①0与表示同一个集合;

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或;

③方程的解集可表示为;

④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其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②

D.以上语句都不对

[总结引导]

1.集合中元素的三特性:

2.集合、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符号语言的表示和理解:

3.空集的含义:

[拓展引导]

1.课外作业:习题11第题;

2.若集合,求实数的值;

3.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若为空集,则的取值范围是.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

(3)了解如何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

关于高中的人教版教案数学

关于高中的人教版教案数学

关于高中的人教版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 确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代数、几何、概率等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应用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与学生探讨相关问题。

2. 学习:带领学生在教材中学习相关知识点,讲解相关概念和方法,并进行例题讲解。

3.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4. 拓展:通过开放性问题或探究性任务,拓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和规律。

课堂评价:

本节课将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实用13篇)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实用13篇)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实用13篇)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区间的概念;。

2、目标解析。

(2)了解区间的概念就是指能够体会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函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况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其中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转化为具体。

【教学过程】。

问题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

1.1这里的变量t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变量h的变化范围是什么?试用集合表示?

1.2高度变量h与时间变量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正确理解让学生体会用解析式或图象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对应关系,都有的一个高度h与之对应。

问题2:分析教科书中的实例(2),引导学生看图并启发:在t的变化t 按照给定的图象,都有的一个臭氧层空洞面积s与之相对应。

问题3:要求学生仿照实例(1)、(2),描述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得到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概况的能力。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均不是细胞器。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必修4)全套教案集(共4册)精品打包下载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必修4)全套教案集(共4册)精品打包下载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l: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 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绘法)描绘不同的详细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绘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绘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

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

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前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以下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4)方程组的解组成的集合。

考虑2:(课本P4的考虑题)得出描绘法的定义:

(2)描绘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绘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程安排》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程安排》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课程

安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必修1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求。

2.掌握第一章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运用代数记号和符号进行数学运算。

3.解决与线性方程组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安排

1.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

3.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线性方程组的解题练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4.研究巩固: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听讲和课堂练,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2.组织小组合作研究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

五、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其他辅助材料:相关的练题和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主要围绕数学必修1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展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通过教学评价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大全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大全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大全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大全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教学过程

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

则数量|a||b|cosq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a||b|cosq,(0≤θ≤π).

并规定0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探究:1.向量数量积是一个向量还是一个数量?它的符号什么时候为正?什么时候为负?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乘向量的积有什么区别?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q的符号所决定.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b,而a×b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q有可能为0.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大全2

【教学目标】

(1)体现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过程.

(2)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通过学生进行操作和探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升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电子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电子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电子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6篇)

电子版高一数学教案篇1

一、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及其应用,学生对于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已经十分熟悉,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能够根据其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过程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

五、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高中高一数学备课教案

高中高一数学备课教案

高中高一数学备课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高一

课题: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函数的性质,包括奇偶性、周期性等;

3. 能够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函数的图像与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一数学教材;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3. 学生复印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是什么以及函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0分钟)

1. 介绍函数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法;

2. 讲解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3. 通过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函数练习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性质和应用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对函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函数》教学设计。

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首先应通过与初中定义的比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以及不断地应用等,初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函数概念.其次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基本初等函数,引导学生以具体函数为依托、反复地、螺旋式上升地理解函数的本质。

教学重点是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的理解。

学生现状

学生在第一章的时候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同时在初中时已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那么如何用集合知识来理解函数概念,结合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入今天的课堂,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有益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在教学设计中应思考的。

二、教学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重点和难点)

(1)、通过实例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习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不但让学生能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还能较好的复习前面内容,前后衔接。

(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5篇《高一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高中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①函数的概念

②y=f(x)中各变量的意义

2、同学们在物理课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vt和t=(其中速度v是常量),在S=vt中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在t=中,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t=是函数S=vt的反函数。什么是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板书课题

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拨去"反函数"这一概念的神秘面纱,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

1、问题组一:

(用投影给出函数与;与()的图象)

(1)这两组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这两组函数有什么关系?(生答: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与()的图象也关于直线y=x 对称。是求一个数立方的运算,而是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它们互为逆运算。同样,与()也互为逆运算。)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一数学的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平面向量的基本,圆锥曲线的基本。

2、难点: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向量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的应用意识。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点E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双曲线过C、D、E 三点,且以A、B为焦点,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如图,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轴,直线AB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轴,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D且以AB为焦点,由对称性知C、D关于轴对称

设A()B(为梯形的高

设双曲线为则

由(1):(3)

将(3)代入(2):∴ ∴

[例2] 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点E满足时,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解: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轴,直线AB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轴。

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D,且以A、B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C、D关于轴对称高中生物。

依题意,记A()、E(是梯形的高。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则离心率由点C、E在双曲线上,将点C、E的坐标和由(1)式,得(3)

将(3)式代入(2)式,整理,得故,得解得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例3] 在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为的直角顶点,已知,且点B的纵坐标大于零,(1)求关于直线OB对称的圆的方程。(3)是否存在实数,使抛物线的取值范围。

解:

(1)设,则由,即,得或

因为

所以,故

(2)由,得B(10,5),于是直线OB方程:由条件可知圆的标准方程为:得圆心(设圆心()则得,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3)设P()为抛物线上关于直线OB对称的两点,则

高一数学教案全集5篇

高一数学教案全集5篇

高一数学教案全集5篇

调动学生的踊跃性,造就学生的钻研精神;进一步造就学

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实力,综合运用所学学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是一名老师该有的教案。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高一数学教案全集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数学教案全集5篇1

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学问构造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

因为它们是探究圆的根底;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简洁理解为什么必需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②点的轨迹,由于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而这局部学问比拟抽象和难懂.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须要4课时

第一课时:圆的定义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让学生自己画圆,自己给圆下定义,进展沟通,归纳、概括,调动学生踊跃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干脆通过点的集合来探究,给圆下定义(参看教案圆(一));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自己视察、分类、探究,在“数形”的过程中,学习新学问.

其次课时:圆的有关概念

(1)对(A)层学生放开自学,对(B)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特殊是概念较多而没有很多发挥的内容,老师没必要去讲;

(2)课堂活动要抓住:由“数”想“形”,由“形”思“数”,的主线.

第三、四课时:点的轨迹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来加深和帮助学生对点的轨迹的理解,一般学校可让学生动手画图,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视察、思索、理解的过程中,逐步从形象思维较强向抽象思维过度.但我的观点是不管怎样组织教学,都要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那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教案】

教育精品资料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11.1算法与程序框图???????????????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

第一步:取n=5;第二步:计算n(n?1)直接计算 2n(n?1); 2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b,r或d,e,f,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

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

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

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

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

的正整数n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

设计一个算法求出n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n.

第二步:判断n是否等于2,若n?2,则n的因数为1,n;若n?2,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依次从2到n?1检验是不是整除n,若整除n,则是n的

因数;若不整除n,则不是n的因数

.

例6:(课本第4页例2)

练习2: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

第九十九步:将第九十八步中的运算结果4950与100相加,得到5050.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

第一步:取n=100;第二步:计算n(n?1)直接计算 2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圆的面积. n(n?1); 2练习3:(课本第5页练习1)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

解:第一步:输入任意正实数r;

第二步:计算s??r;

第三步:输出圆的面积s. 2

五、课堂小结

1. 算法的特性:

①有穷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而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③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是可执行的,也就是说算法中的每一步都能通过手工和机器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④输入:一个算法中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⑤输出:一个算法中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2. 描述算法的一般步骤:

①输入数据.(若数据已知时,应用赋值;若数据为任意未知时,应用输入)②数据处理.

③输出结果.

六、作业

1. 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空瓶,请设计一个算法,把a、b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

2. 写出解方程x2?2x?3?0的一个算法.

3. 利用二分法设计一个算法求的近似值(精确度为0.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