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word档)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word档)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 8 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2-P3 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 t),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70页)——————————————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

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

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 1教材:逻辑联结词(1)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复合命题的意义,并能指出一个复合命题是有哪些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并能由简单命题构成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

过程:一、提出课题:简单逻辑、逻辑联结词二、命题的概念:例:125 ① 3是12的约数② 0.5是整数③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

如: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反例:3是12的约数吗? x5 都不是命题不涉及真假(问题) 无法判断真假上述①②③是简单命题。

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开语句(条件命题)。

三、复合命题:1.定义: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2.例:(1)10可以被2或5整除④ 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垂直且平分⑤ 对角线互相平分(3)0.5非整数⑥ 非0.5是整数观察:形成概念:简单命题在加上或且非这些逻辑联结词成复合命题。

3.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如:或:不等式 x2x60的解集 { x | x2或x3 }且:不等式 x2x60的解集 { x | 23 } 即 { x | x2且x3 }四、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如果用 p, q, r, 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接触过的有以下三种:即: p或q (如④) 记作 pqp且q (如⑤) 记作 pq非p (命题的否定) (如⑥) 记作 p小结:1.命题 2.复合命题 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高一数学教案必修一 2一、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及其应用,学生对于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已经十分熟悉,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

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优质教案及习题精选(全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优质教案及习题精选(全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优质教案及配套精选练习(全套)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精选10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精选10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精选10篇)第一篇:数学初识教学目标:•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术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数学的定义和分类;•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结合小组讨论;•配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数学的发展历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例子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对数学有什么认识吗?”2.课堂讲解:介绍数学的定义和分类,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数学起源和发展的了解。

4.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图表和视频的形式呈现。

5.实例分析:指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6.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巩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篇:函数与方程教学目标:•掌握函数和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方程的定义和性质;•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使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使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结合实例演练;•小组合作学习;•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讲解:介绍函数和方程的基本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实例演练:通过具体的函数和方程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4.小组合作学习: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一系列与函数和方程相关的问题。

5.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6.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巩固学生对函数和方程的理解。

第三篇:三角函数初步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会计算三角函数的值;•熟练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b. {(x,y) ∣ x+y=6 ,x、 y∈ N}用列举法表示为
.
c.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 并说明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
(1){x ∣ x 为不大于 20 的质数 }; (2){100
以下的 ,9 与 12 的公倍数 };
(3){(x,y)
∣ x+y=5,xy=6};
d.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 并说明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
1. 1. 2 集 合间的基 本关系 (1 课时 )
教学目标: 1. 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 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理解“ ”、“ ”的含义; 4. 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 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 以提供某种规律 ,
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 5 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 能被 3 整除而且大于 4 小于 15 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 从 51 到 100 的所有整数的集合; (4) 小于 10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5) 方程 x 2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②若 a Ν ,b Ν , 则 a+b 的最小值是 2 ④ x 2+4=4x 的解集可表示为 {2,2}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 IV )课时小 结
1. 集 合的含 义;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中,确定性可用于判定某些对象是否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可用于简化集
合的表示,无序性可用于判定集合的关系。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实用13篇)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实用13篇)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实用13篇)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区间的概念;。

2、目标解析。

(2)了解区间的概念就是指能够体会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函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一个难点。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况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其中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转化为具体。

【教学过程】。

问题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1.1这里的变量t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变量h的变化范围是什么?试用集合表示?1.2高度变量h与时间变量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正确理解让学生体会用解析式或图象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对应关系,都有的一个高度h与之对应。

问题2:分析教科书中的实例(2),引导学生看图并启发:在t的变化t 按照给定的图象,都有的一个臭氧层空洞面积s与之相对应。

问题3:要求学生仿照实例(1)、(2),描述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得到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概况的能力。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均不是细胞器。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3.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单层膜,动植物都有。

分为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上有核糖体附着)。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7)方程2560x x -+=的所有实数根;(8)不等式30x ->的所有解;(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 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在一年的数学教育工作中,作为高中数学老师的你了解怎样写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吗?来写一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吧,它会对你的数学教学工作起到不菲的帮助。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讨论,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育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讨论态度.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法建议(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根据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开始,逐渐让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2教学目标: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所起的作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倍角公式,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前一段时间,我们共同探讨了和角公式、差角公式,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一下二倍角公式.我们知道,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相化归的.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请同学们试推.先回忆和角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当α=β时,sin(α+β)=sin2α=2sinαcosα即:sin2α=2sinαcosα(S2α)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当α=β时cos(α+β)=cos2α=cos2α-sin2α即:cos2α=cos2α-sin2α(C2α)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当α=β时,tan2α=2tanα1-tan2αⅠ.讲授新课同学们推证所得结果是否与此结果相同呢?其中由于sin2α+cos2α=1,公式C2α还可以变形为:cos2α=2cos2α-1或:cos2α=1-2sin2α同学们是否也考虑到了呢?另外运用这些公式要注意如下几点:(1)公式S2α、C2α中,角α可以是任意角;但公式T2α只有当α≠π2 +kπ及α≠π4 +kπ2 (kⅠZ)时才成立,否则不成立(因为当α=π2 +kπ,kⅠZ 时,tanα的值不存在;当α=π4 +kπ2 ,kⅠZ时tan2α的值不存在).当α=π2 +kπ(kⅠZ)时,虽然tanα的值不存在,但tan2α的值是存在的,这时求tan2α的值可利用诱导公式:即:tan2α=tan2(π2 +kπ)=tan(π+2kπ)=tanπ=0(2)在一般情况下,sin2α≠2sinα例如:sinπ3 =32≠2sinπ6 =1;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立[当且仅当α=kπ(kⅠZ)时,sin2α=2sinα=0成立].同样在一般情况下cos2α≠2cosαtan2α≠2tanα(3)倍角公式不仅可运用于将2α作为α的2倍的情况,还可以运用于诸如将4α作为2α的2倍,将α作为α2 的2倍,将α2 作为α4 的2倍,将3α作为3α2 的2倍等等.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3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投影和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它是对上一节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再一次强化,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和训练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手段。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配套练习+高考真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配套练习+高考真题)

目录第一讲集合概念及其基本运算第二讲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第三讲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第四讲函数的值域第五讲函数的单调性第六讲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第七讲函数的最值第八讲指数运算及指数函数第九讲对数运算及对数函数第十讲幂函数及函数性质综合运用第一讲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考纲解读】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是历年来必考内容之一,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单纯的集合问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的机率不大,多数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不等式的解法相联系,解题时要注意利用韦恩图、数轴、函数图象相结合.另外,集合新定义信息题是近几年命题的热点,注意此种类型.2.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集合运算,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新颖.【重点知识梳理】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3、元素与集合之间只能用“”或“”符号连接。

4、集合的表示:常见的有四种方法。

5、常见的特殊集合:6、集合的分类: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2、真子集3、空集4、集合之间只能用“”“”“=”等连接,不能用“”或“”符号连接。

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2、并集的定义: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4、全集与补集(1)全集:(2)补集:知识点一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已知A ={a +2,(a +1)2,a 2+3a +3},若1∈A,则实数a 构成的集合B 的元素个数是( )A .0B .1C .2D .3知识点二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1.已知集合A ={x|x 2-3x +2=0,x∈R },B ={x|0<x<5,x∈N },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变式探究】 (1)数集X ={x|x =(2n +1)π,n∈Z }与Y ={y|y =(4k±1)π,k∈Z }之间的关系是( )A .X ⊂YB .Y ⊂XC .X =YD .X≠Y(2)设U ={1,2,3,4},M ={x∈U|x 2-5x +p =0},若∁U M ={2,3},则实数p 的值是( )A .-4B .4C .-6D .6知识点三 集合的运算1.若全集U ={x∈R |x 2≤4},则集合A ={x∈R ||x +1|≤1}的补集A C U 为( ) A .{x∈R |0<x<2} B .{x∈R |0≤x<2}C.{x∈R |0<x≤2} D.{x∈R |0≤x≤2}2.已知全集U ={0,1,2,3,4,5,6,7,8,9},集合A ={0,1,3,5,8},集合B ={2,4,5,6,8},则(A C U )∩(B C U )=( )A .{5,8}B .{7,9}C .{0,1,3}D .{2,4,6}【变式探究1】若全集U ={a ,b ,c ,d ,e ,f},A ={b ,d},B ={a ,c},则集合{e ,f}=( )A .A∪B B.A∩BC .(A C U )∩(B C U )D .(A C U )∪(B C U )典型例题:例1:满足M ⊆{a 1,a 2,a 3,a 4},且M∩{a 1 ,a 2, a 3}={a 1,a 2}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1B.2C.3D.4例2:设A={x|1<x<2},B={x|x >a},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变式练习:1.设集合M ={x |-1≤x <2},N ={x |x -k ≤0},若M ∩N ≠,则k 的取值范围是2.已知全集}{R x x I ∈=,集合}31{≥≤=x x x A 或,集合}1{+<<=k x k x B ,且=B A C I I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3.若集合},012{2R x x ax x M ∈=++=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范围是4.集合A = {x | –1<x <1},B = {x | x <a },(1)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B = {x | x <1},求a 的取值范围. 例3:设A = {x | x 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例4:定义集合A B 、的一种运算:121*{|A B x x x x x A ==+∈,, 2}x B ∈,若{123}A =,,,{12}B =,,则B A *中所有元素的和为 .例5:设A 为实数集,满足,, (1)若,求A;(2)A 能否为单元素集?若能把它求出来,若不能,说明理由; (3)求证:若,则基础练习:1. 由实数x,-x,|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2.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若a ∈N ,则-a NB.若a ∈Z ,则a 2∈ZC.若a ∈Q ,则|a |∈QD.若a ∈R ,则3. 已知A ,B 均为集合U={1,3,5,7,9}子集,且A∩B={3},C U B∩A={9},则A=( )∅B A ⊆a A ∈⇒11A a∈-1A ∉2A ∈a A ∈11A a -∈332,x x -∉R a ∈3(A ){1,3} (B){3,7,9} (C){3,5,9} (D){3,9}4. 设集合A={1, 3, a}, B={1, a 2-a+1},若B ⊆A, 则A ∪B=__________5. 满足的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个。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一重点难点教学: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

教学过程:1. 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2. 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 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二。

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 区间及写法:设a、b是两个实数,且a(1) 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 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高中数学教案必修一篇二1.通过生活中优化问题的学习,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2.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

如何建立实际问题的目标函数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问题情境问题1把长为60cm的铁丝围成矩形,长宽各为多少时面积最大?问题2把长为100cm的铁丝分成两段,各围成正方形,怎样分法,能使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各最小?问题3做一个容积为256l的方底无盖水箱,它的高为多少时材料最省?二、新课引入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导数求最值的方法,可以求出实际生活中的某些最值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第一单元函数与方程
课时1 了解函数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函数的定义,掌
握函数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
1. 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 函数的分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等
3. 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图像、函数表达式
教学步骤:
1. 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不同类型的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并让学生
掌握其特点和表示方法。

3. 通过实例演示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函数图像和函数表达式。

4. 练题,巩固学生对函数的理解。

课时2 解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学会解一次方程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1. 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
2. 解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一次方程应用
教学步骤:
1. 引入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例子,让学生理解一次方程的定义和
特点。

2. 介绍解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包括化简、移项等步骤。

3. 通过实例演示解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思路。

4. 练题,巩固学生对解一次方程的掌握。

...... (按照教案的顺序继续添加后续课时的内容)
总结
通过本套教案的研究,学生将全面了解函数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内容和步
骤进行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以上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的简要内容,详细内容
请参考教材或教案原文。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优秀6篇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优秀6篇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优秀6篇高一上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既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学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学情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和判定;且在上节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组的方法来求直线的交点;具有用坐标法研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可以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简单判断出直线与圆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观察、探索、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从而锻炼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锻炼积极探索、发现新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解题时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用解析法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难点体会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以几何画板为平台,通过图形的动态演示,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以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作用,教师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设计一系列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1》(人教A版)《1.2.1函数的概念》共3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大全(优秀11篇)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大全(优秀11篇)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大全(优秀11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篇一本节课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几种力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深化。

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为学习其他矢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让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一、重点.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

.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二、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教法简介本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因此,本堂课在学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归纳法——通过重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探究、归纳总结。

体现学生主体性。

实验归纳法的步骤如下。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5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5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5篇)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把握画三视图的根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洁几何体、简洁组合体的三视图;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看、动手实践、争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展现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拟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耀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对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对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对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章: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看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高一数学必修一优秀教案2【考点阐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考试要求】(3)把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把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展简洁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考题分类】(一)选择题(共5题)1.(海南宁夏卷理7) =( )A. B. C. 2 D.解:,选C。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课标要求: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全套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难点:1、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2、集合的表示法教学过程:一、集合的概念实例引入:⑴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⑵ 我国从1991~2021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⑶ 金星汽车厂2021年生产的所有汽车;⑷ 2021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⑸ 所有的正方形;⑹ 黄图盛中学2021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全体.结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二、集合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练习: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⑴ 2,3,4 ⑵ (2,3),(3,4)⑶ 三角形⑷ 2,4,6,8,?⑸ 1,2,(1,2),{1,2} ⑹我国的小河流⑺方程x2+4=0的所有实数解⑻好心的人⑼著名的数学家⑽方程x2+2x+1=0的解三、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四、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五、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除0的非负整数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练习:(1)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A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2)说出集合{1,2}与集合{x=1,y=2}的异同点?六、集合的表示方式(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的方法.(具体方法)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教案写好了,教师规划好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用的教案有助于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只有认真准备好详细的教案,我们的教学进度和课堂效率才会有提升,教案在撰写的时候,教师务必要强调逻辑思路清晰,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 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 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 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 8 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2-P3 内容 二、 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 (共 70页)——————————————
『高中数学·必修 1』
3. 思考 1:课本 P3 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 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 的元素,或者不是 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 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A∩B ⊆ A,A∩B ⊆ B,A∩A=A,A∩ ∅ = ∅ ,A∩B=B∩A A ⊆ A∪B,B ⊆ A∪B,A∪A=A,A∪ ∅ =A,A∪B=B∪A (CUA)∪A=U,(CUA)∩A= ∅ 若 A∩B=A,则 A ⊆ B,反之也成立 若 A∪B=B,则 A ⊆ B,反之也成立
若 x∈(A∩B),则 x∈A 且 x∈B 若 x∈(A∪B),则 x∈A,或 x∈B 6. 课堂练习
——————————————第 2 页 (共 70页)——————————————
『高中数学·必修 1』
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 2.(课本例 2) 说明:(课本 P5 最后一段) 思考 3:(课本 P6 思考)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 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 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 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 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 P6 练习) 三、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 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四、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习题 1.1,第 1- 4 题 五、 板书设计(略)
『高中数学·必修 1』
读作:A 真包含于 B(或 B 真包含 A) 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 (四) 空集的概念 (实例引入空集概念)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五) 结论:
○1 A ⊆ A ○2 A ⊆ B ,且 B ⊆ C ,则 A ⊆ C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 B 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 并 B”
即: A∪B={x|x∈A,或 x∈B}
Venn 图表示:
A
?
B
A∪B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 A 与 B 的所有元素组成 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9-10 例 4、例 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 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 A 与 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 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 A 与 B 的交集。
交集的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 A 与 B 的公共元素组成 的集合。 例题(P9-10 例 6、例 7)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 A 与 B 的并集与交集
BA
A(B)
A
BABA源自B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
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1)设 A={奇数}、B={偶数},则 A∩Z=A,B∩Z=B,A∩B= ∅
(2)设 A={奇数}、B={偶数},则 A∪Z=Z,B∪Z=Z,A∪B=Z
(3)集合A = {n | n ∈ Z},B = {m | m + 1 ∈ Z},则A ∩ B = __________
2
2
(4)集合A = {x | −4 ≤ x ≤ 2},B = {x | −1 ≤ x ≤ 3},C = {x | x ≤ 0,或x ≥ 5} 2
(六) 例题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化简集合 A={x|x-3>2},B={x|x ≥ 5},并表示 A、B 的关系;
(七) 课堂练习 (八)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 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 方法; (九) 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习题 1.1 第 5 题 2、 提高作业: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belong to)A,记作 a∈A (2)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
a∉A(或 a∈ A)(举例)
6.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正整数集,记作 N*或 N+; 整数集,记作 Z 有理数集,记作 Q 实数集,记作 R
七、 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 B 包含集合 A; 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 关系,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subset)。
记作: A ⊆ B(或B ⊇ A)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 B 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 B 时,记作 A⊆ B 用 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A ⊆ B(或B ⊇ A)
(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相等”关系;
A ⊆ B且B ⊆ A ,则 A =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 A = B
○1 已知集合 A = {x | a < x < 5} ,B = {x | x ≥ 2},且满足 A ⊆ B ,求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 设集合 A = {四边形},B = {平行四边形},C = {矩形}, D = {正方形} ,试用 Venn 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略)
课题:§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
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 1.(课本例 1) 思考 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 的顺序。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 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
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 U。
补集:对于全集 U 的一个子集 A,由全集 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
A 的补集,
课题:§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 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 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A
=
B

⎧A ⎩⎨B
⊆ ⊆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