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作战原则与战例共26页文档
孙子兵法作战篇总结
孙子兵法作战篇总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军事智慧的典范。
其中,《孙子兵法·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总结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为后世军事家和统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本文将就《孙子兵法·作战篇》进行总结,探讨其中的关键观点和战争策略。
《孙子兵法·作战篇》强调了诸多重要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等。
这些原则都强调了对敌我双方的全面了解和合理运用。
通过深入了解敌方情报,根据敌情制定恰当的战略,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同时,孙子兵法还提出了“以正合”的原则,即根据敌方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战术,以奇胜的原则,即通过出其不意的战术取得优势。
《孙子兵法·作战篇》强调了统帅的重要性和作用。
统帅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应具备智谋、决断、指挥等优秀素质。
在制定战略和战术时,统帅应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统帅还应善于运用兵员和资源,合理分配任务和职责,提高战斗力和战胜敌人的能力。
《孙子兵法·作战篇》强调了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
战略是指全局性的规划和部署,而战术则是指实际行动和应对具体情况的手段。
孙子兵法提出了“以正合”的战略原则,即根据敌情制定相应的战术,使敌人陷入被动。
同时,孙子兵法还强调了运用奇袭、诱敌深入、埋伏等战术手段,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作战篇》还阐述了兵员的重要性。
兵员是战争的基础,他们应具备勇敢、忠诚、服从命令等优秀品质。
孙子兵法提出了“兵不厌诈”的原则,即兵员应具备诈术和谋略,善于运用计谋和策略,以迷惑敌人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作战篇》是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总结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其中的原则和战略,可以提高战争的胜算。
然而,孙子兵法并非一劳永逸的法宝,战争的形式和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在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6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 五则攻
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 十倍 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 设法分散敌人,与敌人相等的兵力就要 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势均力敌 善于抗击敌人。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7
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 避之。故
击破敌人的“旅”就差一些;使敌人全 “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 500人为一旅 100人为一卒 “卒”就差一些;使敌人“伍”完整地 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差一 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 50人为一伍 些。
次之。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1
善者也;
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好中最好, 好中最好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5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 久也。夫
所以用兵打仗只听说笨拙的方法 是速战速决,没有见到弄巧的持久。 听说 看见 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战争持久而对国家有利,是不会有的 事情。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 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
故不尽知
面。
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 兵之利也。
6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 粮不三载;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征集两次, 征集 兵役 粮秣不运输三回;军需自国内取用,粮
秣就敌国征发,这样军队的粮秣供给就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 可以满足了。 依靠 武器从国内食可足也。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7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 输则百姓
国家之所以会因军队出动而贫穷 军队 的,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无删减范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第一计:瞒天过海要点:- 学会隐藏自己的意图,让对手误判形势。
- 制造假象,引导对手做出错误判断,从而捕捉到对手的漏洞。
实例:在商业竞争中,往往需要利用这一计谋。
例如,一家公司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可以故意泄露一些虚假的信息,让对手追逐错误的方向,从而分散其注意力和资源。
这样,有利于自己将真正的计划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竞争的胜利。
二、第二计:围魏救赵要点:- 在面临困境时,找到突破口。
- 利用对手的弱点或无防备之处,进行反击。
实例:在军事上,这一计谋常常被运用。
例如,面对一支实力强大的敌军,如果能找到其后方的弱点,迅速发起突袭,或者与其他势力合作,打乱对手的阵脚,就能实现围魏救赵的效果。
三、第三计:借刀杀人要点:- 利用他人或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将对手之间相互制约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实例:在政治斗争中,往往可以看到这种策略的使用。
例如,A国想要削弱B国的实力,但直接对抗B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于是A国可以利用C国与B国之间的矛盾,让C国去解决B国,以达到削弱B国实力的目的。
四、第四计:以逸待劳要点:- 在较强的位置等待敌人的到来,利用敌人疲惫或不熟悉环境的时候,偷袭击败敌人。
- 不要主动出击,而是掌握战机。
实例:在战争中,以逸待劳的策略常被使用。
例如,一方可以在固定位置设下伏兵,在敌人疲劳或不熟悉地形的时候,突然发起袭击,使敌军措手不及。
五、第五计:声东击西要点:- 利用假象和干扰来使对手迷惑。
- 制造声响或其他诱导敌人注意力的方法,转移敌军的注意力。
实例:在军事战斗中,有时需要利用干扰手段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例如,在夜间战斗中,可以利用大量的假冒敌人来制造声响,使敌军陷入混乱,从而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
六、第六计:无中生有要点:- 制造虚假情报,迷惑对手。
- 通过传播虚假信息,引导对手做出错误的决策。
实例:在谈判或商业竞争中,有时可以利用无中生有的策略来改变形势。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图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图解)第一套:胜战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内讧,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的主要原则《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的主要原则《军争》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七篇,主要论述了后发先至,这样就能以逸待劳,战胜敌人。
后发先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利和害来拖慢敌人,使敌人晚到;一种是自己权衡辎重和速度,尽可能早到和多到士兵。
全篇分为六章,第一章讲用兵之难在于军争,军争之难在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第二章讲后发先至,使用利和害拖慢敌人,权衡自己辎重和速度以求士兵多到,这是这一篇的核心。
第三章讲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第四章讲旗鼓统一战斗步调。
第五章讲治兵四要,包括治气、治心、治力和治变。
第六章讲用兵八禁忌(如图1所示)。
图1 《军争》篇的主要原则军争中争取先到战场,对应于管理学中就是抢先占领先机,如抢先占领空白市场,定位理论中的抢先占领消费者心智等。
麦当劳是世界快餐的领导者,但是肯德基率先进入中国,抢先占领市场,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就比麦当劳要好。
第一章讲用兵之难在于军争,军争之难在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详解】第一章讲用兵之难在军争,军争之难在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如图2所示)。
图2 用兵之难在军争军争指两军争利,争取有利于胜利的先机。
敌我双方都争取先到达战场,在有利地形上展开有利态势,以逸待劳的迎击敌军,从而获得胜利。
而两军争取有利条件的难点就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迂回的方式更快达到现场,把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
直觉上,直接比迂回可以更快的达到目的,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
因为这不是单独一方的行军,还有对方进行竞争,对于自己最直接的路线,敌人也会预料到,敌人更容易采取计谋来阻碍你,从而是你达到的时间加长。
运用孙子兵法的经典战役
运用孙子兵法的经典战役
1、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中,用到的《孙子兵法》的原则和战术主要有:
(1)兵不厌诈:在长平之战中,魏国将自己的军队隐藏在丘陵山林之中,利用虚张声势的战术,虚张声势,让赵军误以为魏军的规模很大,以此牵制和消耗赵军的实力。
(2)攻其无备:魏国派出精锐部队偷袭赵国的根据地晋阳,成功破坏了赵军的后方基地,迫使赵国主力军必须撤回救援,削弱了赵军的战斗力,为魏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优势。
(3)阴谋诡计:在长平之战中,魏军利用谋略,让赵军放弃优势地形,进攻魏军所设的陷阱,从而营造出对魏军有利的战场环境,使赵军处于被动和劣势。
2、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东晋和刘宋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383年。
这场战役中,用到的《孙子兵法》的原则和战术主要有:
(1)以守为攻: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采取了坚守防线的
策略,等待刘宋军队发起攻击,从而让刘宋军队疲于奔命,消耗其实力。
(2)伐巨破奇:东晋军队采用“水陆并进”的战术,利用水路和陆路协同作战,攻击刘宋军队的前后两面,使其陷入被夹击的局面。
(3)暗渡陈仓:东晋军队派出部分军队在淝水之外设伏,骗取刘宋军队的注意力,同时在淝水防线的另一侧进行暗渡陈仓的行动,成功绕过刘宋军队的后方,占领其防线的重要位置,从而形成战略上的制高点,增强了东晋军队的优势。
孙子兵法作战篇打印
作 战
题解:
作战篇 其一、发起战争
作,起也 战,斗也
其二、战争准备
作:始、开始之意 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
《荀子· 致士》
作 战
题解:
作战篇
“战”
广义的“战”泛指一切战争、战役和战斗
狭义的“战”则专指野战 战争开始,首先进行的,必定是野战
作 战
题解:
作战篇
题解:
作战篇
作战篇不是作战方法的论述,而主要从战争对 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 指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思想。
第一部分,战争耗资巨大
“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甲,盔甲 带甲十万,意为穿戴盔甲的士卒十万人 “士”是指车兵 “卒”是指步兵
师 举 矣 。
胶 漆 之 才 , 车 甲 之 奉 , 日 费 千 金 , 然 后 十 万 之
带 甲 十 万 , 千 里 馈 粮 , 则 内 外 之 费 , 宾 客 之 用 ,
第一部分,战争耗资巨大
“胶漆之材”
制作和维修弓矢等军用器械的开销费用。 通“财” “材”,“材料”; “以广辟土地,著税伪材。”
《墨子.公孟》
师 举 矣 。
“临材见利,不敢句富。”
《为吏之道》
胶 漆 之 才 , 车 甲 之 奉 , 日 费 千 金 , 然 后 十 万 之
带 甲 十 万 , 千 里 馈 粮 , 则 内 外 之 费 , 宾 客 之 用 ,
孙 子 曰 : 凡 用 兵 之 法 , 驰 车 千 驷 , 革 车 千 乘 ,
第一部分,战争耗资巨大
“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具体配置:
右24人
师 举 矣 。
前224人
孙子兵法(完整版)
孙子兵法(完整版)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子兵法》作战原则避实击虚、因敌制胜例析课件
• 此战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 下,从敌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这 一战役的胜利,是在诱敌深入,持重待机,最 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于能应付各种可能情况的机 动位置这一指导思想下取得的。关键的一着在 于,前线指挥员粟裕善于分析敌情的变化,适 时而准确地看出了强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了致 命的弱点,从而当机立断,迅速抓住战机,毫 不犹豫地定下“虎口拔牙”的决心;在战役指 导上,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改变了攻歼侧翼之 敌的习惯战法,果敢地采取了“中间突破”的 大胆行动: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隐蔽地楔入 敌人纵深,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分割包围,连续 攻击,不给敌人以喘息整顿的机会;并且严密 组织了主攻兵团与阻援兵团的配合与协同,从 而达成了全歼和速决。
• 对于战略路径的选择,一般地,进攻的路径 有很多,但是其中肯定有一条是最致命、最 有效、同时又是代价最小的,而这个点必然 是不虞、不及、不备的关键之地。以这条路 线为核心,来组织你的资源,设计你的进攻 方案。
• 充分利用你的突破,造就强大的持续冲力。 一旦打开突破口,一定要果断地将第二梯队 和预备队大胆地投入进去,迅速地向纵深发 展,以扩张战果,一定不要让对手从突破的 震撼与混乱中恢复过来。除非你已经提前准 备好在某个点一旦突破成功时投入的增援力 量,否则就不要发起任何进攻,不然只能给 你的对手以机会来了解你的战略和战术。
• 避实击虚所着眼的是敌人整体结构 的瓦解,最好的击虚之处,应该不 但是竞争对手易受攻击之处,而且 应该是攻击一旦成功,就会给对手 造成重大损害之处。
• 打敌人强点中的弱点,最强大的对 手也会有薄弱的环节,孟良崮战役 就是很好的证。
• {案例} • 1947年3月,蒋介石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
• 3.将军可夺心:将对方统帅的心理作 为进攻决策的核心要素
《孙子兵法》图解篇!
《孙子兵法》图解篇!《孙子兵法》,孙武著,公元前500年。
一、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
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
李卫公问对,雕版刊行。 中国兵学文化的思维特色,在整体性、 兼容性,思辩性等方面更为突出。
2、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
茅元仪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
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是——计、作、谋、形、 势、虚、争、九、行、地、九、火、间。孙子 的军事思维,具有五大突出的特征:
一是理智性——主张止戈为武,慎
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 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是总体性——战争胜负多因素
(道、天、地、将、法)综合考量,运 筹;强调先胜而后求战,安国全军;
【译文及段意】
第一层:战争需耗巨资。孙子说: 凡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要动用轻 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军队十 万,还要越境千里运送军粮,那么前 方后方的经费,款待使节、游土的用 度,作战器材的费用,车辆兵甲的维 修开支,每天都要耗资巨万,然后十 万大军才能出动。
第二层:作战应速胜。用这 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 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 气挫伤,攻城就会使兵力耗损, 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 财政发生困难。
【译文及段意】
第一层:战争意义和重要性。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
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
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第二层:探索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双方五个方面、七种情况 的分析和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 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 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 君主的意愿一致,因此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 为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 晴雨寒冷淡热。四时节候的变化。地利,就是 指高陵洼地、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 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将领,就是指智谋、诚 信、仁慈、勇敢、严明。
孙子兵法作战原则与战例
第四页,共22页。
“诡道”之四:亲而离之 核心理念:通过离间对方核心领导层的亲密关系,使他们自相生疑,削弱
对方核心领导层的指挥能力。即三十六计之离间计。
战例:汉之三年,项羽断绝刘邦集团粮道,导致刘邦军乏粮,被迫 请和。范增建议项羽乘胜追击,全歼刘邦集团,将刘邦围困荥在阳 。刘邦十分忌惮范增,用陈平离间计。“项使者来,为太牢具,举 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
使卫国屈服称臣。于是魏国便籍口保护卫国,出兵攻赵,包围了其国都邯郸。赵 与遣使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闻报赵国告急,就召集文武大臣进行商议。丞相邹忌 反对出兵救赵。齐将段干朋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又会给齐国争 雄造成困难,因而主张救赵。但他同时又指出,从战略全局考虑,他主张实施使 魏与赵相互削弱,而后“承魏之弊”的战略方针。具体地说,是先派少量兵力南 攻襄陵,以牵制和疲惫魏国。待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际,再 予以正面的攻击。段干朋这一谋略显然有一石三鸟的用意。第一,南攻襄陵,牵 制魏军,使其陷于两面作战的窘境。第二,向赵表示信守盟约、提供援助的姿态 ,帮助赵国坚定其抗击魏国的决心。第三,让魏、赵继续互相攻伐,最后导致赵 国遭受重创、魏国实力削弱的结果,从而为齐国战胜魏国和日后控制赵国创造有 利的条件。
孙子兵法之军争篇(全文)
孙子兵法之军争篇(全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凡是用兵的规律,将帅受领国君的命令,从组织人民群众编成军队,到开赴前线与敌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与敌人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了。
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最难的地方,又在于如何通过迂远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
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
所以军争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险的。
全军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迟缓而赶不上;放下辎重去争利,辎重就会损失,因此,卷甲急进,日夜不息,以加倍的行程连续行军,走上50公里的路程去与敌争利,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
《孙子兵法》关于战略战术原则(转载)
《孙子兵法》关于战略战术原则(转载)孙子生活的时代没有将战争、战役、战斗区分开,在战争指导上也没有对战略、战法、战术严格区分。
用今天的眼光看,《孙子兵法》中确实大量地论述了关于战争全面谋划问题,它是最早论述战略原理的名著。
其中也有论述战法、战术的内容。
但更多的理论则是既适用于战略,又适用于战法、战术,讲的是关于战略、战法和战术的一般原则。
概而言之,有如下几条:先知原则。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
《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必须掌握。
《用间篇》对如何知彼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五间俱起的方略;《虚实篇》论述用计算、挑动、示形、试探性较量等方法了解敌情的问题;《行军篇》列举了30多种相敌之法。
这些都是讲的“知彼”问题。
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如强调国君对将帅要知;将帅对士卒之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要知;对士卒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特点要知等。
先知是预测战争胜负的依据,是进行决策的前提,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所恃而动”),因此要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孙子兵法》关于先知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首要的原则之一。
先胜原则。
《孙子兵法·形篇》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先胜,就是先要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谋划等方面都胜过敌人。
从国家战略角度讲,要通过“修道而保法”,使人民服从国家统治者的意志;要重视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积累,形成如积水于千仞之山之势;通过外交斗争,孤立敌人,增强自己的势力等。
在全局上占优势,还要在局部上也占优势,这就要合理部署,备其当备,攻其不守,守其必攻,而不能无所不备;在全局上处于劣势,更要通过专我分敌、示形欺敌等手段,造成自己局部上的优势,以专击分,达到战役战斗上先胜的目的,并逐步扩大为全局上的胜利。
孙子兵法 作战篇 例子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篇的题目叫做《作战篇》。
《作战篇》论述了速战速胜的重要性。
孙武认为,因为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国会乘机进行进攻,所以,必须速战速胜。
而要速战速胜,就不能以简陋的作战武器去攻克坚固的城寨,也不能在国内一再征集兵员和调运军用物资,还要用财货厚赏士兵,还要优待俘虏。
【战例】伯乐推荐九方皋伯乐是相马的好手。
所以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说明了识别和发现人才的人的重要性。
伯乐年纪大了,秦穆公跟他商量说:“你的子孙当中,有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呢?”伯乐深知自己子孙的才识不高,不赞成由他们接替自己的职务。
于是,秦穆公又问:“那么,让谁来接替你好呢?”伯乐向秦穆公推荐了九方皋。
他说:“九方皋是早些年和我一起挑柴担菜的小伙子,论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以下,请您能够像信任我一样地信任他。
”秦穆公半信半疑地接见了九方皋。
为了试一试他相马的本领,立即派他去选一匹天下最好的千里马。
九方皋经过3个月的跋涉奔波,终于在沙丘那个地方发现了一匹好马。
于是,九方皋向秦穆公报告说:“在沙丘找到了好马,仿佛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跟他同去相马的人一听,异口同声地纠正说:“他说错了,是一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听了感到不快。
他把伯乐找来,用带有几分责备的口吻说:“你所推荐的九方皋,连马的毛色和公母都搞不清,怎能分辨出马的优劣呢!”伯乐喟然长叹说:“真的到了这种地步了吗?依我看,这恰恰是他比我高明千万倍的地方!九方皋相马,只着重于马的风骨、精神和品格,并没有把重点放在马的形体、公母和毛色上;只注意了他认为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有意识地忽略放弃了他认为无关紧要的方面。
像他这种相法,才是最可贵、最高超的相马法啊!”过了一些时候,九方皋相中的那匹马送到了宫廷,虽然不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但却果真是一匹千里良马。
秦穆公对伯乐的慧眼识人和九方皋的慧眼识马,都很佩服,于是任命九方皋接替了伯乐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