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动控制方案

合集下载

基于plc的小车自动往返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管理资料]

基于plc的小车自动往返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管理资料]
、I/O单元
I/O单元也称为I/O模块。PLC通过I/O单元与工业生产过程现场相联系。输入单元接收用户设备的各种控制信号,如限位开关、操作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以及其他一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接口电路将这些信号转换成中央处理器能
够识别和处理的信号,并存到输入映像寄存器。运行时CPU从输入映像寄存器读取输入信息并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放到输出映像寄存器。输出映像寄存器由输出点对应的触发器组成,输出接口电路将其由弱电控制信号转换成现场需要的强电信号输出,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指示灯被控设备的执行元件.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日常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而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特别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编程器
编程器的作用是提供用户进行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和监视。
编程器有简易型和智能型两类。简易型的编程器只能联机编程,且往往需要将梯形图转化为机器语言助记符后,才能输入。它一般由简易键盘和发光二级管或其他显示管件组成。智能型的编程器又称为图形编程器,它可以联机编程,也可以脱机编程,具有LCD或CRL图形显示功能,可以直接输入梯形图和通过屏幕对话。还可以利用PC作为编程器,PLC生产厂家配有相应的编程软件,使用编程软件可以在屏幕上直接生成和编辑梯形图、语句表、功能块图和顺序功能图程序,并可以实现不同编程语言的互相转换。程序被下载到PLC,也可以将PLC中的程序上传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盘或打印,通过网络,还可以实现远程编程和传送。现在很多PLC已不再提供编程器,而是提供微机编程软件了,并且配有相应的通信连接电缆。

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

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

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

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包括MPC技术概述、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现状分析、基于MPC的横向运动控制方法、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以及风险评估与改进措施。

通过实验证明基于MPC的方法在提高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

本研究对提升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性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MPC技术, 半挂牵引车, 横向运动控制, 实验验证, 风险评估, 结论, 研究展望,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横向运动控制方法, 结果分析, 改进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半挂牵引车是一种重要的道路运输工具,其横向运动控制对于行车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随着车辆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横向运动控制方法在车辆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关于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半挂牵引车在复杂路况下横向运动控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转向灵敏度不足、横向稳定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开展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针对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问题,结合MPC技术,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探索和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对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方案,为提升车辆横向运动控制性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该研究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目的半挂牵引车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横向风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侧倾和失控的情况,给驾驶员和道路安全带来不小的隐患。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技术的研究,探索半挂牵引车的横向运动控制方法,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运动控制系统 第九讲 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运动控制系统 第九讲 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图9-5
(9-1) (9-2)
图9-9
4.系统组成
• 如图9-10所示,灌装生产线主要是由9大部 件组成,分别是:①输送带,其功能是输 送空瓶至灌装工作位,并把灌装之后的产 品送到下一工作位;②主编码器,其功能 是对输送带的运行速度进行检测,并反馈 到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按照输送带主 编码器的反馈值,对灌装工作头灌装态时 的速度V2进行同步控制;
本讲主要内容
第九章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9.1 无人驾驶汽车 9.2高速电子锯 9.3胡萝卜汁的灌装 9.4点胶机 9.5包装生产线 9.6缠绕生产线 9.7恒压供水系统
9.1 无人驾驶汽车
• 1.问题提出 • 2.功能分析 • 3. 系统组成 • 4. 工作流程 • 5. 结论
1.问题提出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水平 的发展,市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需求越来 越高,有关自动驾驶的标准的分级,主要 有SAE(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标准和 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两个 标准;目前,前者受到大多数业内人士的 认可,它从Lv0-Lv5将自动驾驶依据控制 方式和适用环境分为了6个等级。
图9-2 无人驾驶汽车感知结构图
决策规划部分 决策规划模块由四个子模块信息融合、任务决策、轨迹规划和异 常处理组成。这部分的硬件载体是一部高性能行车电脑,但核心还是控制软件无人车软件系统模块。 通常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的决策与规划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路径规划:无人驾驶车辆中的路径规划算法会在进行路径局部规划时,对路径 的曲率和弧长等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实现路径选择的最优化,避免碰撞和保持安 全距离。 2.驾驶任务规划:即全局路径规划,主要的规划内容是指行驶路径范围的规划。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主要使用的行为决策算法有以下3种: 1.基于神经网络:无人驾驶汽车的决策系统主要采用神经网络确定具体的场景并 做出适当的行为决策。 2.基于规则:工程师想出所有可能的“if-then规则”的组合,然后再用基于规则 的技术路线对汽车的决策系统进行编程。 3.混合路线:结合了以上两种决策方式,通过集中性神经网络优化,通过“ifthen规则”完善。混合路线是最流行的技术路线。 感知与决策技术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算法与芯片。

无碳小车运动控制

无碳小车运动控制

图2.8 汽车变速箱控制变速原理图
欢迎提问
谢谢大家!
二、方案设计
关注要点
给定重力势能为5焦耳 重物不允许掉落 实现壁障
设计思路
实现物块重力势能到小车动能的转化 实现小车的壁障 做大效率地利用所给能量
具体方案
根据任务和设计要求,分别提出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A:基于不规则齿轮变速的小车。
简要说明:通过不规则齿轮的传动来控制方向,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控制小车的运动轨迹。
一、任务和要求
1、小车要求采用三轮结构(1个转向轮,2个驱动轮),具体结构造型以 及材料选用均由参赛者自主设计完成。满足要求:①小车上面要装载一 件外形尺寸为¢60×20 mm的实心圆柱型钢制质量块作为载荷,其质量 应不小于750克;在小车行走过程中,载荷不允许掉落。②转向轮最大 外径应不小于¢30mm。
联立,设定转弯角度 (本计算中设置为pi/3)代入已知数, 可以求得
R*i=342.3311
r=17.5269°
L = 1000*cos(pi/3 );
方案A——基于不规则齿轮变速的小车
3、仿真验证: 仿真验证结果:避开障碍物4个,障碍物方向行进4009mm。
图2.7 小车的动力学仿真图
方案B——基于换挡差速的小车设计
可分为顺时钟圆弧和逆时钟圆弧。至于具体方向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小 车的前进的两车轮的转速,速度相等时,走直线,速度不相等时走圆弧,即差 动。
图2.3 小车齿轮传动示意图
方案A——基于不规则齿轮变速的小车
2)运动方向控制原理: 为了精确的控制,在将同一重物的直线下落运动传递给两驱动车轮时,可
以通过如下传动齿轮来实现,对于一对齿轮,可以实现三种不同的传动比,两 对齿轮组合起来可以实现九种不同的运动。

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

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

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研究【摘要】半挂牵引车作为重要的运输车辆,其横向运动控制对行车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MPC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

在模拟实验和仿真结果中,我们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与分析。

最终得出研究成果的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提高半挂牵引车的行车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MPC、现状分析、原理、方法、模拟实验、仿真结果、实验验证、研究成果、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半挂牵引车是运输行业中常见的车辆类型,其横向运动控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半挂牵引车的横向运动控制对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巨大。

由于半挂牵引车的特殊结构和运动特性,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MPC算法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动态模型,通过在每一时刻都对未来一段时间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快速、准确控制。

将MPC方法应用于半挂牵引车的横向运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MPC的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进行研究,探讨该方法在提高车辆操控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潜力。

通过对现有控制方法的分析和梳理,以及基于MPC原理的控制方法的探讨,期望能够为半挂牵引车横向运动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半挂牵引车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在道路运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横向运动控制是半挂牵引车行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行驶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MPC的横向运动控制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预测车辆未来的运动状态,并通过即时调整车辆转向角度和横向力来实现精确控制。

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2. 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与原理位置控制技术速度控制技术力控制技术3.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工业数控机床电动汽车生物医疗设备4. 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5.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编程软件设计流程编程语言与工具程序调试与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运动控制系统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4. 编程软件:运动控制系统编程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讨论等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课时。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各占一半课时。

3. 授课顺序: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案例分析,进行实验操作。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工业关节运动控制学习目标:了解工业的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编程。

案例内容:分析工业的关节运动控制原理,学习相关编程指令。

2. 案例二:数控机床速度控制学习目标:掌握数控机床的速度控制方法。

案例内容:探讨数控机床速度控制的技术要点,分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八、实验环节1. 实验一:运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验证实验目的:验证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智能汽车技术第5章运动控制技术

智能汽车技术第5章运动控制技术

图5-8 线控制动系统的两种技术路线
5.3.2电控液压式制动系统
1.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典型的电控液压式制动(Electro Hydraulic Brake,EHB) 系统由制动踏板行程(位置)传感器、 电子控制单元(EHB ECU)、执行机构(液压泵、备用阀和制动器)等组成。
转向控制模块一方面控制转向执行模块,
确保车辆能够精准地实现驾驶人输入的转向指 令,并确保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另一方面,控 制转矩反馈电动机,确保其能够给驾驶人以足 够的、清晰的路感。
图5-2 线控转向系统的组成
3.转向执行模块 转向执行模块包括角位移传感器、转向电动机、齿轮齿条转向机构和其他机械转向装置等。
同时,线控转向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控转向轮转角和汽车响应情况,并根据控制策略,主动做出 补偿操作,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3)优化驾驶路感。传统转向系统通过机械连接将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信息反馈给驾驶人,不能 主动过滤路面干扰因素。线控转向系统可以滤除路面颠簸等干扰因素,提取出最能够反映汽车实际 行驶状态和路面信息的因素,作为路感模拟的依据,并考虑到驾驶人的习惯,由主控制器控制路感 电动机产生良好的路感,提高驾驶人的驾驶体验。
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 转向盘与转向执行机构之 间的机械连接,采用电控 技术来完成驾驶人转向指 令的传输和路感反馈。
图5-1 线控转向
5.2.2线控转向系统的组成
如图5-2所示,线控转向系统由转向盘模块、转向控制模块和转向执行模块组成。
1.转向盘模块
转向盘模块包括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转向 角传感器、转矩反馈电动机和机械传动装置。
图5-4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与此同时,转向控制模块根据车辆的转向轮转角信号、轮胎力信号和驾驶人的意图,通过路感 模拟决策发出指令控制转矩反馈电动机输出力矩,以反馈路面信息。

智能车辆控制基础 第四章 车辆垂向及综合运动控制

智能车辆控制基础 第四章 车辆垂向及综合运动控制
图4-8 控制策略分类框图
4.2 车辆防侧翻控制
4.2.1 影响车辆侧翻的参数
图4-16 影响车辆侧翻的参数
(图中:CGu为簧下质量重心,CGs为簧上质量重心。)
4.2.2 车辆防侧翻系统控制
防侧翻系统控制不仅考虑垂向控制,也引入了转向和制动控制,实际上是车辆的横向、纵向和垂 向的综合控制,如图4-17所示。在控制过程中当车辆处于侧翻临界点以内,也就是意味着只要|R|在阈 值 之内,紧急制动控制和紧急转向控制就不会被激活,其中阈值取侧翻系数R的最大值。当|R|临近 阈值 时,即当汽车有侧翻趋势时,从式(4-36)可以看到,要想减小侧翻的风险,必须减小侧翻加速度, 而车辆在稳态转弯时的横向加速度ay,s=ρυ2,其中ρ为轨道曲率。所以减小侧翻加速度则可以通过减小 转向曲率ρ或车速υ来实现。此时紧急制动系统启动,通过给制动力fx,d来减小车辆的速度,同时转向控 制系统也启动,它的作用是调节曲率ρ(如适当减小转弯半径)从而减小R值,来实现防侧翻系统控制。
式中,n为空间频率;n0=0.1m-1为参考空间频率;Gq(n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w为频率指数,通常取值为2。 车辆行驶时不仅需要考虑路面不平度,还要考虑车速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使用时间频率来代
替空间频率。
使用u表示车速,则空间频率n和时间频率f之间的关系,可以表为 则可将式(4-26)改写为时间谱密度Gq(f),其表达式为
2.主动悬架的控制算法 主动悬架研发主要包括悬架结构设计和控制算法设计。悬架结构设计必须与控制匹配才能达
到其最佳性能,因此,主动悬架的控制算法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主动悬架控制算法包括模糊控制、神 经网络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遗传算法控制、最优控制及复合控制等,控制策略分类框图如 图4-8所示。

工程小车行走轨迹控制方案

工程小车行走轨迹控制方案

工程小车行走轨迹控制方案引言工程小车是一种智能化的机器人设备,它主要用于各种工业生产场景中的物料搬运和运输工作。

为了能够实现小车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高效地行走,需要设计一套行走轨迹控制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视觉识别和轨迹规划的工程小车行走控制方案。

一、工程小车行走轨迹控制系统架构1.硬件系统工程小车行走轨迹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小车底盘、电机、传感器、控制模块等。

1.1 小车底盘小车底盘是工程小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它承载着整个车体的结构,并负责支撑和行走。

小车底盘通常由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1.2 电机电机是驱动小车行走的主要执行装置,通常采用直流电机或者步进电机。

在行走轨迹控制方案中,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来实现小车的前后左右行走。

1.3 传感器传感器是用于感知小车周围环境的重要装置,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

它们可以获取小车当前位置、周围障碍物信息等数据,为小车的运动提供必要的输入。

1.4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指令发送到电机以及其他执行装置上。

2.软件系统工程小车行走轨迹控制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视觉识别算法、路径规划算法、控制算法等。

2.1 视觉识别算法视觉识别算法是通过摄像头获取场景信息,并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定位,从而辅助小车进行导航和避障。

常用的视觉识别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YOLO(You Only Look Once)等。

2.2 路径规划算法路径规划算法是根据目标位置和环境信息,生成小车行驶的最优轨迹。

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算法等。

2.3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根据传感器数据和路径规划结果,生成电机的控制指令,实现小车的前后左右行走,并进行动作的调整和修正。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自适应控制算法等。

要控制小车运动三年级

要控制小车运动三年级

要控制小车运动三年级摘要:1.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2.控制小车运动的方法3.实践操作步骤4.注意事项与建议正文:controlling a small car in motion.小车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何控制小车运动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控制小车运动的方法和实践操作步骤,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与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车运动的基本概念。

小车运动是指在小车底盘上安装有动力装置、控制系统、传感器等部件,通过各种方式使其运动起来。

控制小车运动的核心是掌握其动力、方向和速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控制小车运动。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动力控制:根据小车的动力来源选择合适的动力装置,例如燃油发动机、电动机等。

对于电动小车,可以通过调整电机转速来控制小车的速度。

2.方向控制:小车的方向控制通常采用转向器来实现。

转向器包括转向电机、转向拉杆等部件,通过改变电机转速或转向拉杆的角度来调整小车的行驶方向。

3.刹车控制:刹车控制是保证小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环节。

可以根据小车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刹车系统,如摩擦刹车、盘式刹车等。

4.悬挂系统控制:悬挂系统是小车行驶过程中对地面适应性的关键。

通过调整悬挂系统的硬度和弹性,可以提高小车的行驶稳定性。

实践操作步骤如下:1.确定小车用途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动力、方向和刹车系统。

2.安装相关部件,确保连接牢固、线路畅通。

3.调试各系统,检查是否有异常现象,如泄漏、异常噪音等。

4.进行试车,观察小车行驶情况,如速度、方向控制等,如有问题及时调整。

5.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小车运动安全可靠。

在操作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1.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驶安全。

2.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行驶,如雨雪、大雾等。

3.不要超载,以免影响小车性能和安全性。

4.驾驶员应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以确保应对突发情况。

5.定期检查小车各部件,如轮胎、刹车片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之,控制小车运动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

大、小车运行机构的操作范本(2篇)

大、小车运行机构的操作范本(2篇)

大、小车运行机构的操作范本一、前进1. 设置速度参数为正值,使大、小车向前行驶。

2. 检测前进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3. 若距离未满足要求,则继续前进。

4. 若距离已满足要求,则停止前进。

二、后退1. 设置速度参数为负值,使大、小车向后行驶。

2. 检测后退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3. 若距离未满足要求,则继续后退。

4. 若距离已满足要求,则停止后退。

三、转弯1. 设置转向参数,使大、小车向指定的方向转弯。

2. 检测转弯角度是否满足要求。

3. 若角度未满足要求,则继续转弯。

4. 若角度已满足要求,则停止转弯。

四、停止1. 设置速度参数为零,使大、小车停止运动。

2. 等待大、小车完全停止。

3. 检测停止是否成功。

4. 若停止成功,则执行下一步操作。

5. 若停止失败,则进行错误处理。

五、变速1. 设置速度参数为指定值,使大、小车改变速度。

2. 检测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3. 若速度未满足要求,则继续调整速度。

4. 若速度已满足要求,则保持当前速度不变。

六、加速1. 逐渐增加速度参数的数值,使大、小车加速运动。

2. 检测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3. 若速度未满足要求,则继续加速。

4. 若速度已满足要求,则保持当前速度不变。

七、减速1. 逐渐减小速度参数的数值,使大、小车减速运动。

2. 检测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3. 若速度未满足要求,则继续减速。

4. 若速度已满足要求,则保持当前速度不变。

八、避障1. 检测到障碍物后,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

2. 根据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调整大、小车的运动轨迹。

3. 检测调整后的轨迹是否满足要求。

4. 若轨迹未满足要求,则继续调整。

5. 若轨迹已满足要求,则继续前进。

九、循迹1. 根据循迹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判断车辆当前位置是否在轨道上。

2. 若在轨道上,则继续前进。

3. 若偏离轨道,则根据传感器信号调整车辆的运动轨迹。

4. 检测调整后的轨迹是否满足要求。

5. 若轨迹未满足要求,则继续调整。

6. 若轨迹已满足要求,则继续前进。

汽车运动控制方案

汽车运动控制方案

汽车运动控制方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南京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课程名称 MATLAB 的控制系统院(系、部、中心)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时间2012.1.2设计地点基础实验楼B114 指导教师2012年1月南京目录一、课设目的 (4)二、控制对象分析 (4)2.1、控制设计对象结构示意图 (4)2.2、机构特征 (4)三、课设设计要求 (5)四、控制器设计过程和控制方案 (5)4.1、系统建模 (5)4.2、PID控制器的设计 (5)五、控制系统仿真结构图 (6)六、仿真结果及指标 (7)6.1对于二阶传递函数的系统仿真 (7)6.1.1 输入为500N时,K P=700、K I=100、K D=100。

(7)6.1.2输入为50N时,K P=700、K I=100、K D=100 (8)6.2 PID校正的设计过程 (8)6.2.1未加校正装置的系统阶跃响应: (8)6.2.2 PID校正装置设计 (9)七、收获和体会 (10)Matlab 与控制系统仿真设计一、课设目的针对具体的设计对象进行数学建模,然后运用经典控制理论知识 设计控制器,并应用Matlab 进行仿真分析。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建立理论知识与实体对象之间的联系,加深和巩固所学的控制理论知识,增加工程实践能力。

二、控制对象分析2.1、控制设计对象结构示意图图1. 汽车运动示意图2.2、机构特征汽车运动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忽略车轮的转动惯量,且假定汽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该系统的模型表示为:⎩⎨⎧==+v y u bv vm (1) 其中,u 为汽车驱动力(系统输入),m 为汽车质量,b 为摩擦阻力与运动速度之间的比例系数,v 为汽车速度(系统输出),v为汽车加速度。

基于PID控制的汽车运动系统设计

基于PID控制的汽车运动系统设计

基于PID控制的汽车运动系统设计一、设计目的1、掌握建立该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2、掌握数字PID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3、能熟悉利用MALAB对控制系统模型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二、设计任务对如图所示的汽车控制系统,设系统中的汽车车轮的转动惯量可以忽略,并且假定汽车受到的摩擦力阻力大小与汽车的速度成正比,摩擦力方向与汽车方向相反。

设计一个数字PID 控制器来实现该控制过程。

令汽车质量位m=1000KG,摩擦比例系数为:b=50Ns/m,汽车驱动力为500N(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要求设计的数字PID控制系统在汽车驱动力500N(或其他力)作用下,汽车将在5s内达到10m/s的最大速度,最大超调误差10%,稳态误差2%,建立一阶和二阶PID 系进行仿真,在二阶系统中使150S时达到1500m。

v.v汽车运动示意图三、设计方案电机控制算法的作用是接受指令速度值,通过运算向电机提供适当的驱动电压,尽快尽量平稳地使电机转速达到速度值,并维持这个速度值。

换言之,一旦电机转速达到了指令速度值,即使遇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下,也应保持速度值不变。

因此我们采用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技术PID控制算法来控制本部分电路。

并通过matlab对控制系统模型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程序和图形)。

四、建立数学模型1、数学模型的设定我们设定系统中汽车车轮的转动惯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认为汽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与汽车的运动速度成正比,摩擦阻力的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该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可表示为:ma+bv=u y=v令汽车质量位m=1000KG ,摩擦比例系数为:b=50Ns/m,汽车驱动力为500N(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要求设计的数字PID 控制系统在汽车驱动力500N(或其他力)作用下,汽车将在5s 内达到10m/s 的最大速度。

最大超调误差10%,稳态误差2%。

2、系统的闭环阶跃函数表示为了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我们进行拉普拉斯变换。

车辆控制方案

车辆控制方案

车辆控制方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车辆控制方案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需要不同的控制方案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车辆驾驶。

本文将会讨论一些流行的车辆控制方案以及其优缺点,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了解和参考。

一、传统方案传统的车辆控制方案是指手动控制的方式,如通过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来进行车辆驾驶。

虽然这种方案有着较高的可靠性和普及度,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传统驾驶需要人工判断路况和驾驶技巧,这使得驾驶员容易疲劳和出现意外。

此外,由于驾驶员的不同判断,可能会产生交通事故等潜在风险。

二、自动化方案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应运而生。

基于这一技术,自动化控制方案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驾驶方式。

在自动化控制方案中,车辆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自主地进行行驶,避免了驾驶员疲劳和判断不准确造成的风险。

例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实现了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同时也可以自行停车等。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控制算法和汽车硬件等技术的复杂系统。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过程中,车辆会通过传感器采集周围环境数据,然后通过算法分析这些数据,并对车辆进行控制。

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在理论上可以实现较高的智能化,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例如,由于自动驾驶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算法和传感器来实现,所以其成本较高,目前还无法普及到所有的车辆上。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在复杂的路况和突发事件中也可能出现失误。

三、智能控制方案智能控制方案是指通过智能化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更为智能化的车辆控制。

在智能控制方案中,车辆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和车辆状态来自主地进行调整。

例如,当车辆发现前方车辆突然停车时,它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算法来快速判断路况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智能控制方案除了具有自动化控制方案的一些优点外,还具有更高的智能化程度。

它通过整合传感器、控制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车辆的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控制。

此外,智能控制方案还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驾驶体验,根据不同驾驶员的习惯和需求来进行智能化调整。

大众车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大众车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大众车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背景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车辆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汽车制造商和技术公司纷纷推出各种车辆控制系统,以提高车辆安全性、可靠性和驾驶舒适度。

大众汽车作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也在不断推进自己的车辆控制系统的升级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大众汽车的车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大众汽车的车辆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模块,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底盘和悬挂系统等。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是车辆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负责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燃油供应和废气排放等。

大众汽车的发动机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并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和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优的性能和能效。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车辆控制系统中保证安全性的关键部分,它负责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停车。

大众汽车的制动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刹车技术(Electronic brake system,EBS),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实时监测制动踏板的踩下和松开情况,并根据车速和路面情况,控制刹车力度和分配,以保证最优的制动效果和安全性能。

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车辆控制系统中保证转向灵敏度和舒适性的重要部分。

大众汽车的转向系统采用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实时监测方向盘的转动情况,并根据车速和方向盘操作力度,施加适当的转向力度,以达到最优的转向效果和驾驶舒适性。

同时,EPS还可以与车辆控制系统的其他模块协同工作,以实现更高的车辆安全性和稳定性。

底盘和悬挂系统底盘和悬挂系统是车辆控制系统中保证车辆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的关键部分。

大众汽车的底盘和悬挂系统采用了智能悬挂技术(Intelligent suspension,IS),通过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路面情况和车身姿态,并根据驾驶条件和乘客需求,自动调节悬挂高度和硬度,以达到最优的车辆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已知模拟 PID 控制系统为:
(4)
模拟 PID 控制系统
模拟 PID 控制器的微分方程为 :
u(t)
K ? [e(] ) Pt
1 TI
t
0
e【t) (
dt
TD
de
}
(
t
)
]
Kp 为比例系数;TI 为积分时间常数;TD 为微分时间常数。 dt

取拉氏变换 ,整理后得 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
假定 m 1000kg , b 50N s / m , u 500N 。
\
三、课设设计要求
(1)当汽车的驱动力为 500N 时,汽车将在 5s 内达到 10m/s 的 稳定速度。
(2)当将驱动力撤除后,汽车将在 5s 内速度降为 5m/s (3)最大超调量<10%,稳态误差<2%。 (4)设计 PID 控制器,完成上述控制要求。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
题目
汽车运动控制系统的
/
设计与仿真
课程名称
MATLAB 的控制系统
院(系、部、中心)

业)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
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基础实验楼 B114
\
2012 年 1 月 南 京
目录 一、课设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设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控制器设计过程和控制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PID 控制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控制系统仿真结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PID 校正后系统的闭环阶跃响应曲线
七、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虽然刚开始时好多都不懂。但是经过 和同学的讨论,在各位老师的悉心培育下,对 MATLAB 的 Simulink 仿真有了更深 的理解。参数的设定也是一个麻烦的过程,采样周期的选择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 小,经过分析,最终选择 T=,另外,为满足题目要求,对 PID 控制器中的三个 参数 KP、KI、KD 利用试凑法进行设定,这里只能根据系统以及三个参数的特性, 反复的试凑,直到满足要求。再试凑的过程中我发现饱和器 saturation 对系统特 性曲线也有很大影响,通过试凑,在一阶中,我选择了最大限制参数为 12000, 二阶中,输入 500N 时最大限制参数设为 40000,输入 10N 时为 75000。
D(s) U (s) E(s)
KP
(1
1 TI s
TD s)
KP
KI s
KDs
其中:
KI
KP TI
K D K PTD
——积分系数; ——微分系数。

在本题中可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五、控制系统仿真结构图
利用 MATLAB 的 Simulink 仿真系统进行本次实验的系统仿真,首先在 Simulink 仿真系统中画出系统仿真图,如图 5-1 所示。
图未加入校正装置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PID 校正装置设计
对于本例这种工程控制系统,采用 PID 校正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控制结果。 此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Y (s)
=
Kd s2 K p Ki
U (s) (m K d )s 2 (b K p )s Ki
Kp,Ki 和 Kd 的选择一般先根据经验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然后通过 MATLAB
图 5-1 二阶系统仿真图
六、仿真结果及指标 对于传递函数的系统仿真

建立的是路程 S—时间 t 的坐标图,传递函数为 ,选择 T=来进行验证。对
PID 控制器中的三个参数 KP、KI、KD 也利用试凑法进行设定。
输入为 500N 时,KP=700、KI=100、KD=100。

从图中可以看到仿真达到的最大值约为 10. 25,则最大超调误差为 2%远小于 10%;由于 100s 远大于 5s,所以我们可以取 50s 处为无穷远点,读图可知在 50s 处的值为 10,所以其稳态误差为%远小于 2%;另外系统在 5s 时就达到了 10m/s, 满足题设要求。 输入为 50N 时,KP=700、KI=100、KD=100
^
二、控制对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设计对象结构示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构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运动控制系统如图 1 所示。忽略车轮的转动惯量,且假定汽 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 反。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该系统的模型表示为:
mv bv u
yv
(1)
其中,u 为汽车驱动力(系统输入),m 为汽车质量,b 为摩擦阻 力与运动速度之间的比例系数,v 为汽车速度(系统输出),v 为汽车 加速度。


从图中可以看到仿真达到的最大值约为,则最大超调误差为%远小于 10%;在 30s 处的值为 5,所以其稳态误差为 0;另外系统在 5s 时就达到了 5m/s,符合题 设要求。
PID 校正的设计过程
从系统的原始状态出发,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利用串联校正的原理,以及参 数变化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对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最终设计出 满足我们需要的控制系统。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未加校正装置的系统阶跃响应:

六、仿真结果及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于二阶传递函数的系统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为 500N 时,KP=700、KI=100、KD=100。错误!未定义书 签。 输入为 50N 时,KP=700、KI=100、KD=100 .错误!未定义书签。 PID 校正的设计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加校正装置的系统阶跃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控制器设计过程和控制方案
、系统建模
为了得到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对式(1)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假定 系数的初始条件为零,则动态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为既然系统输出是 汽车的速度,用 Y(s)替代 v(s),得到

(2) msY (s) bY(s) U (s) (3)
该控制系统传递函数为
由此,建立了系统模型。 、PID 控制器的设计
针对具体的设计对象进行数学建模,然后运用经典控制理论知 识 设计控制器,并应用 Matlab 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本次课程设 计,建立理论知识与实体对象之间的联系,加深和巩固所学的控制 理论知识,增加工程实践能力。
二、控制对象分析
、控制设计对象结构示意图

v v
bv
m
u
、机构特征
图 1. 汽车运动示意图
绘制的图形逐步校正。程序代码为: num=[5 600 35]; den=[1005 650 35]; [num,den]=cloop([5 600 35],[1005 650 35]);
得到加入 PID 校正后系统的闭环阶跃响应如图所示。从图 3 和程序运行结果 中可以清楚的知道,系统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上升时间小于 5s,超调量小 于 10%。
PID 校正装置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收获和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设目的
系统在未加入任何校正环节时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为 G(s) 1 ,相应 1000s 50
的程序代码如下: num=[5 600 35]; den=[1005 650 35];
printsys(num,den);
\
bode(num,den,t);
得到的系统阶跃响应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的开环响应曲线未产 生振荡, 属于过阻尼性质。为了大幅度降低系统的稳态误差, 同时减小上升时 间,我们希望系统各方面的性能指标都能达到一个满意的程度,应进行比例积分 微分的综合,即采用典型的 PID 校正。
这次实验的目的在最终的努力下,终于做到了。虽然很困难,但是也是值得 的。也让我们更懂得了团结的重要。同学一起互相帮助很重要。也多谢老师给我 们足够的耐心。以后对于专业知识,我还是会更努力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