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XX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

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按照周国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

通质:交换人质。

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

名词用“而”连结时,一般活用为动词。

“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

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

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

龙贾:魏将。

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

“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

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

“市”活用为动词,购买。

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合纵。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古代汉语》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同一民族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不是两种语言。

A、现代汉语B、古白话 c、文言 D、方言答案:A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 A、方言 B、古方言 c、白话 D、古白话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目的是()A、认识古代汉字,阅读古代文言作品B、增进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 c、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D、理解古文,通晓所阐发的思想 E、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答案:BcE2、从语言学的要求来说,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A、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B、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c、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D、进一步研究汉语发展史 E、获得古代汉语的系统知识,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答案:ABc三、判断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答案:正确2、文言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加工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 1 -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依照这种书面语所写的作品中的语言。

答案:错误,文言产生于先秦。

3、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通俗的,接近口语的书面语,是文言与口语差距越大的产物。

答案:正确第二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按音序排列,二是(),三是按号码排列。

A、部首B、笔画 c、部首和笔画 D、体例和释义答案:c2、()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全书按部首排列,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在它上面可以查到。

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资料

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资料

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

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按照周国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

通质:交换人质。

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

名词用“而”连结时,一般活用为动词。

“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

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

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

龙贾:魏将。

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

“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

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

“市”活用为动词,购买。

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合纵。

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

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按照周国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

通质:交换人质。

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

名词用“而”连结时,一般活用为动词。

“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

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

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

龙贾:魏将。

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

“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

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

“市”活用为动词,购买。

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合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汉语练习参考答案(语音)

古汉语练习参考答案(语音)

P279五、1、鱼(语居切):被切字声调今读与反切上字不同。

是因为a古代平声不分阴阳,以后“平分阴阳”,清声母字读阴平,浊声母字读阳平,鱼属浊声母字,所以要改读阳平。

b 原平声分化为两调清声母平声字读今阴平调,浊声母平声字读今阴平调。

2、限(胡简切):被切字声母、声调今读与反切上、下字不同,是因为a上字“见”组,下字细音(齐齿呼、撮口呼),被切字改切j、q、x;上字全浊,下字上声,被切字改切去声。

b、p276(2);原上声中的全浊声母字变为去声。

3、似(详里切):被切字声母、韵母、声调今读与反切上、下字不同,是因为a上字“精”组,下字洪音(开口呼、合口呼),被切字改切z、c、s;支、脂、之、微开口呼分化为数种,所以[i][][ ]可以混切(据上字声母);上字全浊,下字上声,被切字改切去声。

b、p276(2);P277(5);原上声中的全浊声母字变为去声。

4、之(止而切):被切字韵母、声调今读与反切上字不同。

是因为a古代平声不分阴阳,以后“平分阴阳”,清声母字读阴平,浊声母字读阳平,“之”属清声母字,所以要改读阳平;支、脂、之、微开口呼分化为数种,所以[i][][ ]可以混切(据上字声母)。

b原平声分化为两调清声母平声字读今阴平调,浊声母平声字读今阴平调。

P277(5)5、不(分勿切):被切字声母今读与反切上字不同,是因为p275(1)6、蝶(徒协切):被切字声母今读与反切上字不同,是因为a全浊声母字分化为同部位的送气(原平声)和不送气音(原仄声),被切字与反切上字都是古全浊声母字,“蝶”仄声读d、“徒”平声读t;“蝶”又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而全浊入声归阳平,所以蝶又由入声变阳平。

bp276(3);“蝶”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而全浊入声归阳平。

P295四、︱︱——︱——︱︱—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最新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最新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最新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按照周国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

通质:交换人质。

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

名词用“而”连结时,一般活用为动词。

“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

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

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

龙贾:魏将。

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

“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

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

“市”活用为动词,购买。

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合纵。

“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孤立”。

译文:所以替大王您考虑,没有哪个赶的上六国合纵相亲以孤立秦国更好。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 、[-n] 、[- ? ] 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 、[-t] 、[-k] 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 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单选题]奔的特指义是( )A)逃亡B)私奔C)战败逃跑答案:C解析:2.[单选题]完的本义是( )A)完全、完整B)修葺C)完毕答案:A解析:3.[单选题]堪的本义为( )A)经得起B)可以C)地答案:C解析:4.[单选题]纳( )A)接受B)让他进来或进去C)丝被水浸湿答案:C解析:5.[单选题]失( )A)过错B)做错了事情C)丧失、失掉答案:C解析:6.[单选题]过的本义是( )A)经过、走过7.[单选题]假的本义是( )A)如果B)不是真的C)凭借答案:B解析:8.[单选题]伐( )A)征伐B)砍、砍伐C)夸耀答案:B解析:9.[单选题]悠( )A)(忧)思B)深远的样子C)娴静的样子答案:A解析:10.[单选题]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

(《庄子·不龟手之药》( )A)竖、直竖B)树立、建立C)种植、栽种答案:C解析:11.[单选题]集于苞栩。

()A)集思广益B)集腋成裘C)龙腾凤集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庄子持竿不顾曰。

(《庄子·庄子钓于濮水》)( )A)看、视13.[单选题]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墨子·非攻》)( )A)感情B)思想、精神C)诚、实在答案:C解析:14.[单选题]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A)堤溃蚁孔B)孔武有力C)七孔生烟答案:B解析:15.[单选题]不惩其心,复怨其正。

()A)惩忿窒欲B)惩善劝恶C)惩前毖后答案:C解析:16.[单选题]故的本义是( )A)缘故、原因B)所以C)旧的答案:A解析:17.[单选题]卒的特指义是( )A)步兵B)大C)终于,终答案:B解析:18.[单选题]检( )A)收敛、检点19.[单选题]讨的本义为( )A)声讨B)研究C)治理答案:B解析:20.[单选题]“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与趋是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答案:B解析:21.[单选题]“其质非不美也,”属以下哪种句式。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3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3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1.[单选题]被( )A)遭受B)被子C)披发答案:B解析:2.[单选题]故的本义是( )A)缘故、原因B)所以C)旧的答案:A解析:3.[单选题]操()A)操守B)品行、品德C)拿住,握在手里答案:C解析:4.[单选题]乐的本义为( )A)快乐B)喜爱C)音乐答案:C解析:5.[单选题]卒的特指义是( )A)步兵B)大C)终于,终答案:B解析:6.[单选题]则必摄缄滕,固扃鐍。

(《庄子·肤箧》)( )A)收紧、勒紧7.[单选题]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庄子·不龟手之药》)( )A)必定、一定B)确实、实在C)原来、本来答案:B解析:8.[单选题]穑( )A)收割禾麦B)种田C)禾的穗答案:A解析:9.[单选题]伐( )A)征伐B)砍、砍伐C)夸耀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奔的特指义是( )A)逃亡B)私奔C)战败逃跑答案:C解析:11.[单选题]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

(《庄子·不龟手之药》( )A)竖、直竖B)树立、建立C)种植、栽种答案:C解析:12.[单选题]皇( )A)君主13.[单选题]次的本义为( )A)等级较差的B)临时驻扎C)依次序排列答案:B解析:14.[单选题]完的本义是( )A)完全、完整B)修葺C)完毕答案:A解析:15.[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都是会意字的是:A)解 高 杳B)信 小 莫C)鑫 既 武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A)到达B)使……到达C)招引答案:B解析:17.[单选题]乱的特指义是( )A)没有秩序,跟"整"相对B)乐曲的末章C)政治上没有秩序,跟"治"相对答案:C解析:18.[单选题]告的特指义是( )A)以大事报告祖宗或上帝19.[单选题]离的本义是( )A)仓庚B)分离C)遭受答案:A解析:20.[单选题]下列全部属于指事字的是A)上 旦 甘B)抗 洗 部C)術(术) 居 外D)澡 笔 吮答案:A解析:21.[单选题]苏门四学士不包括以下的是哪位诗人A)黄庭坚B)秦观C)张耒D)苏轼答案:D解析:22.[单选题]奠定了“词为艳科”,时号“温八叉”的文人是( )A)冯延巳B)温庭筠C)李璟D)李煜答案:B解析:23.[单选题]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的读音,称"某某切(反)"。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1.[单选题]作的本义是( )A)站起来B)兴起C)创造、制作答案:A解析:2.[单选题]伤的特指义是( )A)战斗时遭受创伤B)受伤C)悲伤答案:A解析:3.[单选题]“赴”的特指义是( )A)奔向,投向B)奔告丧事C)投向凶险的处所或危险的事物答案:C解析:4.[单选题]陟彼崔嵬。

()A)陟置臧否B)黜幽陟明C)瞻云陟记答案:C解析:5.[单选题]次的本义为( )A)等级较差的B)临时驻扎C)依次序排列答案:B解析:6.[单选题]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A)到达7.[单选题]皇( )A)君主B)大C)美盛鲜明答案:B解析:8.[单选题]其不欲见贤邪。

(《老子》)( )A)显示出、表现出B)看到C)被答案:A解析:9.[单选题]剌()A)名刺B)扎C)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答案:B解析:10.[单选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句中"以"、"贰"的含义是( )A)因为、第二次B)以便、两属C)因为、两属答案:C解析:11.[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同体会意字的是:A)吕 北 步 骉B)及 众 林 比C)淼 炎 行 磊答案:A解析:12.[单选题]《说文解字》收录了( )小篆,并进行了说解。

A)7000多个13.[单选题]请的本义为( )A)谒见B)请求C)请求给予答案:A解析:14.[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含有介宾结构做状话情况的是A)斧厅以时入山林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栗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答案:A解析:15.[单选题]离的本义是( )A)仓庚B)分离C)遭受答案:A解析:16.[单选题]亩( )A)田垄B)农田C)土地单位量词答案:C解析:17.[单选题]北的本义是( )A)败逃B)相背、违背C)方向名词,指北方答案:B解析:18.[单选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自考古汉语文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汉语文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汉语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离骚》B.《关雎》C.《滕王阁序》D.《将进酒》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曹操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诗经》中哪一篇的开篇?A.《关雎》B.《蒹葭》C.《采薇》D.《桃夭》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左传》的内容?A.《春秋》B.《左氏春秋》C.《史记》D.《国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

7. 《诗经》分为“风”、“雅”、“_________”三部分。

8. “_________,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 “_________,壮心不已”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10. “_________,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是杜甫赞美李白的诗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左传》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12. 描述《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特点。

13. 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孔子的“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5. 分析《庄子》中的“逍遥游”思想,并说明其对道家哲学的贡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D4. B5. C二、填空题6. 学而时习之7. 颂8. 明月几时有9. 老当益壮10. 李白一斗诗百篇三、简答题11. 《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诗经》中的“风”是民间歌谣,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情感;“雅”是宫廷诗歌,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思想和文化;“颂”是祭祀用歌,表达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

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按照周国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

通质:交换人质。

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

名词用“而”连结时,一般活用为动词。

“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

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

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

龙贾:魏将。

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

“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

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

“市”活用为动词,购买。

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合纵。

“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孤立”。

译文:所以替大王您考虑,没有哪个赶的上六国合纵相亲以孤立秦国更好。

9、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帝”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帝”。

译文:合纵成功就能让楚国称王,连横成功就会使秦国称帝。

10、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相”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任相国”。

译文: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同时担任了六国的相国。

11、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

苏秦曰:“我非忘子。

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

子今亦得矣。

”“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走上前”。

“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放在后面”。

译文:他的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人没有得到赏赐,便走上前去主动申说。

苏秦说,我并不是忘了你。

你当初跟随我到燕国,在易水之上,你再三要离开我,在那时,我处境困难,因此我深深地埋怨你,所以我把你放在最后。

你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12、今来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伤臣于王者。

“官”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任用为官”,使动用法。

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译文:现在我回到燕国,而大王不任我官职的原因,一定是有人用不诚实的罪名,在您面前中伤我。

13、且异日济西不师,所以备赵也。

济西:指济水南段上游地区,大致在今山东省西端。

“师”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征兵”。

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译文:况且,从前济西地区不征发兵役,是为了防备赵国。

14、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质”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做人质”。

介词结构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译文:燕国就派一个公子到齐国做人质。

二、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说明其活用后的意义特点,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左·成二年)“难”活用为意动用法,意思是“感到困难”。

译文:一个人不怕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用来勉励事奉君主的人。

2、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富之”意思是“使之富”,形容词“富”字活用为使动用法;“既富矣”即“既富之矣”,意思是“已经使他们富贵了”,“富”也活用为使动用法。

译文:冉有说:“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足起来。

”冉有说:“已经富足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3、不若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国语·晋语四)宛春:楚国大夫。

携:通“愶”。

离间,有二心。

《玉篇》:“愶,贰也。

”“怒”活用为使动用法,“怒楚”意思是“使国人发怒”。

译文:“不如私下里允许恢复曹、卫二国以离间他们,然后逮捕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战争打起来以后再作打算。

”4、文公问于胥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讙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对曰:“是在讙也。

”(国语·晋语四)讙同“欢(欢)”:晋文公的儿子,即后来的晋襄公。

“善”活用为使动用法,“善之”意思是“使之善”,即“教好他”。

译文:晋文公问胥臣说:“我想让阳处父做讙的老师来教育他,阳处父能使他学好吗?”胥臣回答说:“这主要取决于讙。

”5、世之灾,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荀子·成相)飞廉:殷纣之谀臣。

恶来:飞廉之子。

“卑”、“大”、“高”分别活用为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其卑”、“使……大”、“使……高”。

译文:世上的灾难,是嫉贤妒能,飞廉当政,任用恶来,使自己的志向卑下,使园囿更大,使台榭更高。

6、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智”活用为意动用法。

意思是“认为……聪明”。

译文:他家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非常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

7、今法律贱商人,而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晁错《论贵粟疏》)“贱”、“尊”分别活用为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卑贱”、“使……尊贵”。

译文:现在法律使商人贫贱,但商人已经富贵了;使农夫尊贵,农夫已经贫贱了。

8、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晁错(论贵粟疏))“贵”活用为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宝贵”。

译文: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然而众人认为它们宝贵,是由于皇上使用它们的缘故。

9、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

妻羞之,求去。

(汉书·朱买臣传)“羞”活用为意动用法,意思是“感到羞愧”。

译文:挑着捆成捆的柴火,一边走一边大声读书。

他的妻子也背着柴火跟随在后面,屡次阻止他不要在路上歌唱,朱买臣就越发大声地歌唱。

他妻子感到很羞愧,请求离开他。

1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远”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远离”。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前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11、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慎之!(徐珂《精稗类钞·冯婉贞》)“糜”本义是“粥”。

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浪费”。

“慎”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谨慎对待”。

译文:瞄不准却轻易发射,白白地浪费弹药,无益于我们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慎重对待这件事。

12、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徐珂《精稗类钞·冯婉贞》)“长”、“短”分别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擅长”、“缺乏”;“利”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有利”。

译文:西方人擅长用火器而不擅长武术格斗。

火器有利于袭击去留距离目标,武术格斗有利于在巷道中作战。

三、指出下列句中名词充当的状语,分析其所属的类型,并翻译全句:1、孝景时,(郅)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史记·酷吏列传)“面折”谓“当面折辱”。

“面”作“折”的状语,表方式。

译文:孝景帝时,郅都任中郎将,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折辱大臣。

2、(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宴,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以视,倾耳以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一)“郊迎”的“郊”作“迎”的状语,表处所;“蛇行”的“蛇”作“行”的状语,表比拟。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译文:苏秦将要到楚国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说后,清理屋舍扫除道路,陈列音乐摆设宴席,到郊外三十里的地方迎接。

妻子见了苏秦,低着头不敢正视,侧着耳朵静听。

嫂子象蛇一样匍伏着爬行到面前,主动跪地拜了四拜然后向他请罪。

3、(重耳)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

(国语·晋语四)“父事”的“父”、“师事”的“师”、“长事”的“长”分别作“事”的状语,表态度。

译文:重耳好善不满足,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狐偃,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赵衰,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贾佗。

4、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

(韩非子·十过)名词“翼”作“击之”的状语,表处所。

译文:知伯的军队因救水而发生混乱,韩、魏两家从侧翼进攻,赵襄子率领他的士兵从正面进攻。

5、日吾固告君曰得众。

众不利,焉能胜狄?(国语·晋语二)时间名词“日”用于句首作状语,表示“往日”“从前”的意思。

译文:从前,我就曾经告诫过你说申生颇得人心。

如果他不给民众好处,怎么能打败狄人?(此为骊姬对晋献公所说的话)6、使我甲兵顿獘,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国语·吴语)时间名词“日”用于变化意义突出的形容词谓语前作状语时,表示情态的逐步发展变化,含有“逐渐地”、“一天天地”意思。

译文:使我们的军队疲惫,兵器耗损,民众背离逃亡,国力一天天地衰竭,然后安安稳稳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7、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赵岐注:“咻,讙也。

”焦循《正义》:“讙即今日喧哗字也。

”)时间名词“日”用在动作性动词前面作状语时,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含有“每日(日日)”、“每月(月月)”、“每岁(岁岁)”的意思。

译文: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打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

8、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国语·鲁语上)普通名词“野”作“死”的状语,表处所。

译文:舜为了百姓的事情而劳苦,却死在野外。

9、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普通名词“车”作“裂”的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依。

译文:秦惠王用车子拖裂商鞅并将尸体巡行示众。

10、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汲。

(孟子·万章下)(汲:孔汲,即子思)普通名词“犬马”作动词“畜”的状语,表态度。

译文:从今以后知道您像对待犬马一样对待我。

11、其后秦稍蚕食魏。

(史记·魏公子列传)普通名词“蚕”作动词“食”的状语,表比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